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 格式:pptx
- 大小:1.09 MB
- 文档页数:8
知识总结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一、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方案设计是指设计一个实验的过程,包括确定实验的研究对象、实验的目的和假设、实验的步骤和操作方法、实验的数据处理方法等。
一个好的实验方案设计能够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1. 确定实验的研究对象和目的根据实验的目的和研究对象的特点来确定实验方案。
例如,如果研究对象是某种生物,那么需要确定实验的生长环境和饲养方式;如果研究对象是某种材料,那么需要确定实验的测试方法和测量仪器。
2. 确定实验的假设和变量根据实验的目的和研究对象的特征,确定实验的假设和变量。
假设是指对研究对象进行的一种猜测或预测,变量是指实验中可以被改变的因素。
实验的变量分为独立变量和依赖变量。
独立变量是实验中自行改变的变量,依赖变量是实验中被观察的、受独立变量影响的变量。
3. 确定实验的步骤和操作方法根据实验的目的和研究对象的特点,设计实验的步骤和操作方法。
在设计实验步骤时,需要思考每一步的目的和相应的操作方法。
同时,也需要考虑实验操作的安全性和实验室环境。
4. 确定实验的数据处理方法在确定实验方案时,需要确定实验的数据处理方法。
数据处理方法是指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和计算的过程。
需要根据实验数据的特点和研究目的,选择合适的数据处理方法,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二、实验方案评价实验方案评价是指对已经设计出的实验方案进行评估,确定其可行性和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实验方案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实验方案的合理性、操作的有效性、实验数据的可靠性等。
1. 实验方案的合理性实验方案的合理性是指实验方案是否符合研究目的,并且能够有效地解决研究问题。
在评价实验方案的合理性时,需要考虑实验的操作方法、实验操作环境、实验的变量和数据处理方法等方面。
2. 操作的有效性在实验过程中,需要对实验操作的有效性进行评估,确保实验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操作的有效性包括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实验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实验量的测量精度等方面。
第十一章第三节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1.能够设计、评价或改进实验方案。
2.了解控制实验条件的方法。
3.会分析或处理实验数据、得出合理结论。
4.能够绘制和识别典型的实验仪器装置图。
实验方案的设计基础自查(理一理)1.实验方案设计的思路2.实验方案的设计应遵循的原则(1)科学性:实验原理、实验操作程序和方法必须正确。
例如,鉴别Na2SO3和NaI,在试剂的选择上就不宜选用硝酸等具有氧化性的酸,在操作程序的设计上,应取少量固体先溶解,然后再取少量配成的溶液并加入试剂,而不能将样品全部溶解或在溶解后的全部溶液中加入试剂。
(2)安全性:实验设计时应尽量避免使用有毒的药品和进行具有一定危险性的实验操作。
如果必须使用,应在所设计的化学实验方案中详细写明注意事项,以防造成人身伤害和环境污染。
(3)可行性:实验设计应切实可行,所选用的化学药品、仪器、设备和方法等在现有的实验条件下能够得到满足。
(4)简约性:实验设计应尽可能简单易行,应采用简单的实验装置、用较少的实验步骤和实验药品,并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实验。
对同一个化学实验,可以设计出多种实验方案,并对它们进行选择。
采用的实验方案,应具有效果明显、操作安全、装置简单、用药少、步骤少、时间短等优点。
3.化学实验设计的内容一个相对完整的化学实验方案一般包括下述内容:(1) .(2) .(3) .(4) (药品、仪器及规格、装置、设备)(5)实验装置图、实验步骤和操作方法(6)注意事项(7)实验现象记录及结果处理,问题讨论4.实验方案设计的注意事项(1)药品和装置是部分或刚好给出,还是有剩余若药品和装置只部分给出,则应需要作必要的补充,若有剩余,则应进行筛选和淘汰。
(2)题目条件有无特殊要求如采用最简单或最合理的实验步骤,这些要求对我们考虑反应原理,选择药品和装置,确定操作步骤都作了限定,必须高度重视。
(3)实验过程中的隐蔽性操作如某些必要的干燥、除杂、冷凝等,这些都是实验中必不可少的,但容易被忽略。
专题五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一、实验方案的设计1.设计原则(1)科学性:实验原理准确、实验流程合理。
(2)安全性:实验操作要尽量避免带有危险性的操作,尽量避免与有害性的物质接触。
若无法避免与有毒物质接触,则应采取安全措施,以免造成环境污染和人身伤害。
(3)可行性:条件允许,实验效果要明显,操作简单,设计的实验方案切实可行。
(4)简约性:步骤少、时间短、效果好。
2.实验方案设计的一般思路(1)目的明确:明确实验的目的要求,弄清题目的已知信息。
(2)选择仪器药品:选择合适的仪器和药品,组合实验装置性能安全可靠,易于操作,实验现象明显。
(3)设计实验步骤:设计步骤,思路清晰,步骤尽可能的少。
(4)记录现象和数据:全面、及时、准确地记录实验过程中的现象和数据。
(5)分析得出结论:根据记录的实验现象和数据,经过分析、计算、推理和理论论证,得出结论。
3.设计实验的几种方法(1)对比实验设计对比实验是实验设计中的一种基本方法。
目的是通过实验现象的对比,有利于推理论证结论。
(2)控制变量法实验设计某一问题,常受多个变量因素的制约,为了研究其中某一个因素对问题产生的影响,采用控制变量法,对变量因素逐个进行实验。
综合各个变量因素对问题的影响作出综合性判断。
(3)对比实验法和控制变量法同时应用对同一个问题研究既用对比实验法又用控制变量法。
如课本上燃烧条件的实验设计,既利用了控制变量法又利用了对比法。
二、实验方案的评价1.评价要求(1)实验方案理论上科学合理具有严密性。
(2)在实验安全的前提下,操作简单易解。
(3)从经济的角度考虑,节约试剂,节约能源,无仪器损坏,成本低。
(4)从环境角度考虑,对环境无污染。
2.评价细节(1)实验方案在理论上是否科学合理,设计脉络是否严密,无漏洞。
(2)可行性:①原理是否正确,可解;②实验步骤是否简单科学易解;③实验现象是否明显,实验结果是否与实验目的一致。
(3)实验成本:①是否从节约角度使用仪器和药品、药品的利用率是否较高;②实验中是否有节能措施。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1. 引言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是科研和工程项目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一个合理的实验方案能够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从而有效支持科学研究和工程开发。
本文将介绍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的一般流程和方法,并分析其重要性和影响因素。
2. 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方案设计是实验工作的基础,它涉及到实验目的、实验材料、实验方法、实验步骤等方面的内容。
2.1 实验目的实验目的是实验工作的出发点,是实验方案设计的首要考虑因素。
实验目的应该明确、具体、可操作性强,并符合科学研究或工程开发的要求。
在实验方案设计过程中,应该明确实验目的并在后续的设计中保持一致。
2.2 实验材料实验材料是实验方案设计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
实验材料的选择应该与实验目的和实验方法相匹配,能够保证实验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在选择实验材料时,还需要考虑其可获取性、可重复性和成本等因素。
2.3 实验方法实验方法是实验方案设计的核心内容,它包括了实验的基本原理、实验步骤和实验数据的采集方法等。
实验方法应该符合科学研究的规范和要求,能够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在设计实验方法时,需要综合考虑实验目的、实验材料和实验条件等多个因素。
2.4 实验步骤实验步骤是实验方案设计的实施指南,它描述了实验的具体操作过程。
实验步骤应该详细、清晰,并包含必要的实验注意事项和安全措施等。
在编写实验步骤时,应该遵循规范的科技写作要求,以确保实验能够顺利进行并获得可靠的实验结果。
3. 实验方案评价实验方案评价是对实验方案设计的客观评估和分析,旨在发现潜在问题并提供改进方案。
3.1 可行性评价可行性评价是对实验方案的可行性进行评估,主要考虑实验目的的实现、实验材料的可获取性和实验方法的可操作性等。
可行性评价的结果将影响实验方案的进一步开展和修订,以确保实验的成功进行。
3.2 可靠性评价可靠性评价是对实验方案的可靠性进行评估,主要考虑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一、实验方案的设计(一)、一个相对完整的化学实验方案一般应包括的内容有: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用品和实验步骤、实验现象记录,及结果处理、问题和讨论等。
(二)、实验方案设计的基本要求1、科学性(1)、当制备具有还原性的物质时,不能用强氧化性酸,如:①、制氢气不能用HNO3、浓H2SO4,宜用稀H2SO4等。
另外,宜用粗锌(利用原电池原理加快反应速率),不宜用纯锌(反应速率慢)。
②、同理,制H2S、HBr、HI等气体时,皆不宜用浓H2SO4.前者宜用稀盐酸,后两者宜用浓磷酸.FeS + 2HCl = FeCl2 + H2S↑H3PO4 + NaBr NaH2PO4 + HBr↑(制HI用NaI)(2)、与反应进行、停滞有关的问题用CaCO3制CO2,不宜用H2SO4。
生成的微溶物CaSO4会覆盖在CaCO3表面,阻止反应进一步进行。
(3)、MnO2和浓盐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制备的Cl2中含HCl气体和水蒸气较多;若用KMnO4代替MnO2进行反应,由于反应不需加热,使制得的Cl2中含HCl气体和水蒸气极少.(4)、酸性废气可用碱石灰或强碱溶液吸收,不用石灰水,因为Ca(OH)2属于微溶物质,石灰水中Ca(OH)2的含量少。
(5)、检查多个连续装置的气密性,一般不用手悟法,因为手掌热量有限.(6)、用排水法测量气体体积时,一定要注意装置内外压强应相同.(7)、实验室制备Al(OH)3的反应原理有两个:由Al3+制Al(OH)3,需加氨水;由AlO2-制Al(OH)3,需通CO2气体.(8)、装置顺序中,应先除杂后干燥。
如实验室制取Cl2的装置中,应先用饱和食盐水除去HCl气体,后用浓H2SO4吸收水蒸气。
2、可行性(1)、在制备Fe(OH)2时,宜将NaOH溶液煮沸,以除去NaOH溶液中溶解的O2;其次在新制的FeSO4溶液中加一层苯,可以隔离空气中的O2,防止生成的Fe(OH)2被氧化。
龙源期刊网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作者:隋家礼
来源:《理科考试研究·初中》2013年第02期
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是科学探究的重要内容,是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理解科学本质,初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的主要手段.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着重考查:根据实验原理,选择实验器材,安排实验步骤,设计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和分析实验现象,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以及对提供的一些实验方案进行补充、完善和评价等.
一、实验方案的设计
实验方案设计是指在进行科学实验探究之前,实验者依据一定的目的、要求,运用已有的知识、原理,设计出科学合理的实验方案(其中包括实验器材、实验原理、实验操作步骤等).
例1 (2011年广西桂林)实验室制取氧气是初中化学阶段的重要实验.小元同学准确称取7.9 g纯净的高锰酸钾加热一段时间后,收集到氧气580 mL(标准状况).。
高中生物实验课教案评价
一、实验目的:通过观察洋葱细胞结构,了解植物细胞的基本组成和结构。
二、实验材料:洋葱片、盐水溶液、I2-KI染色液、显微镜、载玻片、注射器、尖头镊子、刀具、取膀胱器。
三、实验步骤:
1. 用刀具将洋葱切成薄片,用尖头镊子将洋葱片放在载玻片上;
2. 用注射器滴上盐水溶液,覆盖洋葱片以保持洋葱片湿润;
3. 将I2-KI染色液滴在洋葱片上,静置片刻;
4. 用显微镜调节适当倍数,观察洋葱细胞的质结构。
四、实验评价:
1. 实验操作:学生们在实验过程中,能够熟练使用刀具和显微镜,操作规范,安全意识强烈;
2. 实验观察:学生们观察细胞结构的过程中,能够清晰地看到细胞核、细胞壁和细胞质等
组成部分;
3. 实验记录:学生们能够正确记录观察到的细胞结构,并进行合理的描述和解释;
4. 实验思考:学生们能够就所观察到的细胞结构进行思考和讨论,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问。
综上所述,本次实验操作规范,观察结果清晰,记录准确,思考深入,达到了预期的教学
目标。
希望学生在今后的实验中能够继续保持良好的实验态度和独立思考能力。
第20讲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考点1 实验方案的设计1.实验设计以化学实验为基础,对实验过程中的材料、手段、方法、步骤等全部方案的制定,常联系科学研究、生产、生活、环境保护的实际去发现并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去探讨和解决实际问题并得出科学的发现和结论。
2.实验设计的基本要求:①科学性;②可行性;③安全性;④简约性;⑤单一性;⑥对比性。
3。
实验方案的设计原则:方法简便,现象明显,操作易行。
考点2 实验方案的评价1。
实验评价题由题目提供多套方案,要求从某一角度或几个方面评价方案的优劣,解题时要求学生以批判的思维和方法排除不合理的或不是最优的方案,选择、创造更好的方案。
2。
通常有如下的方面:(1)对典型装置的多种用途的评价;(2)对实验方案是否合理,实验现象和结论是否正确的评价;(3)依据实验条件和要求,设计物质的制取、成分的推断、定量组成测定等实验方案。
命题点1 实验方案的设计例1 (2014·泰安)某化学兴趣小组为验证Ag、Fe、Cu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
其中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的组合是()A.①②或②③或②④⑤B.②④或①③或②④⑤C.①③或②③或①④⑤ D。
①②或②③或③④⑤思路点拨:要验证Ag、Fe、Cu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可以用金属与可溶性盐是否发生反应来判断,最简单的方法是用金属Cu与Ag和Fe的可溶性盐溶液进行反应来判断,或用金属Ag和金属Fe与Cu的可溶性盐溶液进行反应来判断,也可以用酸、金属Cu、金属Fe和Ag的可溶性盐溶液进行反应来判断。
1.(2014·河北)如图所示实验设计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A.鉴别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溶液B.除去氢气中的氯化氢气体C.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D.验证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2.(2014·山西)实验目的操作或所用试剂A 除去NaCl固体中混有的泥沙溶解、过滤、蒸发B 除去CO中混有的CO2NaOH溶液、浓H2SO4C 鉴别食盐、蔗糖品尝D 鉴别H2O、KCl溶液AgNO3溶液命题点2 实验方案的评价例2 (2013·哈尔滨)实验室有四瓶失去标签的溶液,现标为A、B、C、D,分别是碳酸钠溶液、氯化钡溶液、硫酸钠溶液和稀盐酸中的一种。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教学设计实验方案的设计是一个关键的教学环节,它直接影响学生对实验的理解、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一个好的实验方案设计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实验的原理和方法,并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创新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以下是一个关于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教学设计的详细讨论。
1.目标设定:在设计实验方案之前,需要明确实验的目标和学生应该达到的能力水平。
实验的目标可以分为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态度目标三个层次。
知识目标是指学生通过实验能够掌握和理解相关知识的能力;技能目标是指学生能够独立进行实验和数据处理的能力;态度目标是指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实验道德观。
2.实验内容选择:根据实验目标和学生的基础,选择合适的实验内容。
实验内容应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实用性,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同时,还应考虑实验装置的可行性和材料的可获得性。
3.实验步骤设计:实验步骤设计是实验方案的核心内容之一、实验步骤应该具有科学严谨性,能够清晰地描述实验的操作过程。
同时,还需要注意实验步骤的可操作性,避免存在无法操作的环节。
4.实验设计评估和数据处理:一个好的实验方案应该能够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性和探究性。
在实验设计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合适的评估方法,通过设计实验记录表、实验报告等评价学生实验能力的材料,并提供合理的数据处理方法。
教学设计的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目标达成度评价:通过对学生实际操作的观察和评价,评估学生是否达到了实验目标和考察的知识、能力和态度。
2.实验记录和报告评价:通过评估学生的实验记录和报告,评价学生对实验过程和结果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实验操作能力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实际操作的情况,评价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
4.学生反馈评价:通过学生的反馈信息,了解学生对实验方案和教学过程的评价和建议,并进行调整和改进。
综上所述,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教学设计是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一个好的实验方案设计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实验的原理和方法,并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创新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专题七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归纳整理通过实验活动,探讨研究并解决科学研究、生产、生活、环境保护中面临的一些问题是化学学科永恒的主题。
在学习中,要求同学们能根据实际情况提出问题、设计实验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在实践活动中稳固知识、提高认识、增强能力。
1.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设计考察的开展方向是以化学实验为根底,联系科学研究、生产、生活、环境保护的实际去发现并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去探讨和解决实际问题并得出科学的发现和结论,它包括物质的制备、物质的鉴别、物质的别离、物质的组成分析、气体的净化与转化等的实验方案的设计。
设计实验方案的试题大多思考性、综合性较强,解答时必须联系自己掌握的根底知识和技能,在进展适当的类比、迁移、重组后从条件出发,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设计出合理的实验步骤。
2.实验方案的评价实验方案的评价包括实验原理及方案的评价、实验装置的评价、实验操作的评价、实验现象的描述与结论分析的评价等。
进展评价时一般从这几个方面入手:理论上是否正确、操作上是否简便、会不会造成环境的污染、所需药品或原料的来源是否丰富、实验方案是否平安等等。
实验评价的考察范围包括对课本中重要的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对为解决科学研究、生产、生活、环境保护中所出现的实际问题所设计出的实验方案的评价。
问题探究问题1某工厂的废水只含硫酸镁和少量硫酸,课外活动小组以此作为课题,探讨如何从中回收纯洁的硫酸镁固体。
他们设计了两种不同的方案,请你参加讨论:(1)方案一,选用镁粉为试剂。
①往废水中逐次参加镁粉,当观察到时,说明参加镁粉的量已经足够。
此过程发生反响的化学方程式是;②接下来的操作方法依次是和;(2)方案二,选用氢氧化钠溶液为试剂。
①向废水中逐滴参加氢氧化钠溶液,当时,停顿滴入氢氧化钠溶液。
此过程发生反响的化学方程式是;②为了得到纯洁的硫酸镁溶液,接着应进展的实验操作是(请简要写出操作过程);③……,得到硫酸镁固体。
(3)比拟两个方案,假设实验中都没有损耗,那么,最后得到的硫酸镁固体的质量是否一样? ,原因是。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1. 引言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对于科研工作的进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个优秀的实验方案能够确保实验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准确地解答研究问题,并且能够得出可靠的结论和科学的推论。
本文将介绍实验方案的设计和评价的重要性,以及一些常用的设计原则和评价方法。
2. 实验方案的设计原则实验方案的设计应该遵循一些基本原则,以确保实验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2.1. 目的明确一个好的实验方案首先需要明确实验的目的。
确定实验目的可以帮助研究者明确研究的问题,并且使得实验的设计更加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2.2. 可重复性实验方案的设计应该考虑到实验的可重复性。
一个好的实验方案需要有清晰的实验步骤和详细的实验记录,以便其他研究者能够重现实验并得到相似的结果。
2.3. 控制变量在实验设计过程中,需要合理地控制实验中的变量。
通过控制变量,可以排除其他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从而得出准确和可靠的结论。
2.4. 参考前人研究在实验方案的设计中,研究者应该充分参考前人的研究成果和经验。
通过对已有研究的综合分析,可以避免重复已有研究并提高实验的科学性和独创性。
3. 实验方案的评价方法为了评价实验方案的有效性和科学性,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进行评价。
3.1. 内部评价内部评价是指对实验方案本身的评价。
在内部评价中,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实验设计的合理性:包括实验步骤的安排、实验对象的选择和实验条件的设置等方面。
- 实验方法的准确性:包括实验仪器的选择和校准、实验操作的规范和实验数据的收集等方面。
- 结果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通过对实验步骤和数据的分析,评估实验结果是否具有可靠性和可重复性。
3.2. 外部评价外部评价是指对实验方案实施过程中的结果进行评价。
在外部评价中,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实验结果是否符合预期:通过比较实验结果和预期结果,评估实验方案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 结果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性:评估实验结果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性,判断实验方案是否具有实际价值和影响力。
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教学案诸城市实验中学赵青【学习目标】1、能根据所要探究的具体问题设计简单的化学实验方案,具有控制实验条件的意识2、能对给定的实验方案的可行性、安全性等进行简单的评价【知识梳理】一、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设计考查的发展方向是以化学实验为基础,联系科学研究、生产、生活、环境保护的实际去发现并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去探讨和解决实际问题并得出科学的发现和结论,它包括物质的制备、物质的鉴别、物质的分离、物质的组成分析、气体的净化与转化等的实验方案的设计。
【典例分析一】1、设计仪器装置型例1:某H2样品中混有少量水蒸气及氯化氢气体。
若要求:①证明混有这两种气体;②除去这两种气体;③确认氯化氢已除尽。
请根据下图提供的三种装置(每种装置均有若干个)设计一个连续实验,并回答下列问题:(1)用接口的字母表示装置的连接顺序:不纯的氢气→____________→纯净的氢气;(2)甲装置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丙装置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法指导】证明H2中混有水蒸气,可让气体通过无水CuSO4,如果白色的CuSO4变蓝,证实水蒸气的存在。
为什么要先证明有水蒸气,再证明含HCl气体呢?因为证明HCl是通过丙中AgNO3溶液,从溶液中导出的气体必然带有水蒸气,这样就会干扰对原氢气样品中水蒸气的证明,所以要先通过乙,再通过丙。
丙中AgNO3溶液由澄清变浑浊,既证明了HCl存在又除去了HCl,然后再通过丙装置,AgNO3溶液不再变浑,就可确认HCl已除尽。
【答案】:(1)不纯H2→C→D→F→E→F→E→B→A,纯净的H2。
(2)甲装置的作用:除去水蒸气。
(3)丙装置的作用:证明气体中有氯化氢气体;除去氯化氢气体;验证氯化氢是否除尽。
【规律归纳】【针对训练1】:某气体中可能含有CO2、CO、H2和H2O(气)中的一种或几种,请选用以下各种装置,设计一组实验,确定该气体的组成。
实验方案的设计和评价
《实验方案的设计和评价》教学设计
一、课标解读
义务教育化学新课程标准把科学探究放在突出的地位,把科学探究作为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的核心,强调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式,是学生体验学习乐趣、学习科学方法、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也是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
《课程标准》中把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从“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学习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三个方面提出具体要求。
其中,“发展科学探究能力”是核心,“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是“发展科学探究能力”的观念基础,“学习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发展科学探究能力”的实践基础。
《课程标准》中要求,通过科学探究让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侧重通过实验和应用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问题,对学生进行观察、测量、比较、简单的实验条件控制等科学方法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二、教材分析
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对物质进行实验又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学会对物质进行描述、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分析,进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
本节课通过探究白色固体的成分,采取层层递进的探究模式,给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进一步引导学生关注物质的性质、关注物质的变化、关注物质的变化过程及其现象,进一步体会定性和定量实验方案设计的区别和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