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技术导论认识信息化教学环境
- 格式:ppt
- 大小:10.00 MB
- 文档页数:90
现代教育技术导论题库1 现代教育技术是运用现代教育思想、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的过程和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以实现()的理论和实践。
A. 教学过程B. 教学优化C. 教学资源D. 教学结果2()是具有学生与教师在地点上的分离、实施有组织的教学项目、应用远程传播媒体系统、有双向交流的渠道等特性的教育形式。
A. 集体教学B. 小组教学C. 远程教学D. 个别化教学3()是指那些可以提供给学习者使用的,能帮助和促进他们进行学习的信息、人员、教材、设施、技术和环境,学习资源既可以被学习者单独使用,也可以由学习者综合使用。
A. 学习资源B. 教学资源C. 教育资源D. 技术资源4()指的是引导学生主动投入学习,并且能够适应学生个别差异的教与学的模式和方法。
A. 个别化教学B. 过程技术C. 集体教学D. 自主学习5AECT94定义认为,()是关于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A.教学技术B.学习技术C. 数字技术D. 媒体技术6个别化教学是在()发展的基础上而形成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模式。
A. 视听技术B. 多媒体技术C. 程序教学D. 网络技术7教育技术的AECT’94定义,教育技术的基本研究内容包括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开发、利用、管理与评价五个方面。
A. 设计B. 构思C. 计划D. 创建正确答案: A8教育技术绝非仅指用于教育的媒体和手段,而是指人类在教育活动中所采用的一切技术手段和方法的总和,它分为()(物化形态)和()(智能形态)大类。
A. 有形技术、无形技术B. 人文、技术C. 硬件应用、软件应用D. 媒体环境、知识态度正确答案: A9下面有关远程教育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远程教育的决定性特征是教的行为和学的行为在时空上分离B. 教师、学生与教学内容的传统关系没有改变C. 需要通过通信技术来保证信息的传送D. 学生与教师之间完全丧失了联系正确答案: D10现代教育技术的三个主要的相对独立的应用实践领域有课堂教学领域、远程教学领域、()。
现代教育技术导论单选169多选63判断78•01 19世纪初,深化了教学程序的研究,并把心理学中的统觉作用应用到教学上,认为学生是利用已有的观念吸收新的观念,并构成“统觉团”,以增强吸收新知识的能力的心理学家是(B )。
C.华生D.皮亚杰•02(B )是具有学生与教师在地点上的分离、实施有组织的教学项目、应用远程传播媒体系统、有双向交流的渠道等特性的教育形式。
A.个别化教学B.远程教学C.小组教学D.集体教学•03个别化教学是在(B )发展的基础上而形成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模式。
A.网络技术B.程序教学C.多媒体技术D.视听技术•04教育技术绝非仅指用于教育的媒体和手段,而是指人类在教育活动中所采用的一切技术手段和方法的总和,它分为()、物化形态和()、智能形态大类。
DA.媒体环境、知识态度B.硬件应用、软件应用•05下面有关远程教育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
A.学生与教师之间完全丧失了联系B.需要通过通信技术来保证信息的传送C.教师、学生与教学内容的传统关系没有改变D.远程教育的决定性特征是教的行为和学的行为在时空上分离•06现代教育技术的三个主要的相对独立的应用实践领域有课堂教学领域、远程教学领域、(C )。
A.学科教育领域D.学科教学领域•07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大体上有以下四种模式:集体教学模式、个别化教学模式、(C组学习模式)、远程教学模式。
A.小组教学模式B.协作学习模式D.协作教学模式•08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模式主要包括集体教学模式、(C )、小组学习模式、远程教学模式A.行为控制教学模式B.合作教学模式C.个别化教学模式D.信息加工教学模式•09学习资源是指那些可以提供给学习者使用的,能帮助和促进他们进行学习的信息、人员、教材、设施、(A)。
B.技术C.技术和方法D.技术或技能•10学校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育信息化程度,必须具备的基本要素:教师、环境、(A)、设计、过程。
B.学生C.管理D.制度•11远程教育的基本矛盾是增加学习机会和(C )之间的矛盾,宽带高速网络的发展使这个矛盾的解决成为可能。
现代教育技术导论测试题(附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52题,每题1分,共52分)1.可以对图像做各种变换如放大、缩小、旋转、倾斜、镜像、透视等的是()。
A、特效制作B、图像编辑C、图像合成D、校色调色正确答案:B2.关闭投影仪时需要()。
A、直接关闭总电源B、仅关闭计算机就行了C、按遥控器上关闭按钮后,待散热风扇停转后,再关电源D、直接关闭电源正确答案:C3.()是指为实现教学目标,要求学生系统学习的知识、技能和行为经验的总和。
A、学习目的B、学习需要C、学习内容D、学习目标正确答案:C4.数字图像是在平面上采用等间隔量化、用()表示亮度或颜色的图像。
A、复数B、浮点数C、十进制数D、二进制数正确答案:D5.随着国际互联网技术融入教育领域,交互性远程教学方式逐渐兴起,教学模式转向对( )的研究。
A、集体教学B、小组学习C、个别化教学D、虚拟教育正确答案:D6.数字化的文字、图形、图像、声音、视频影像和动画均属于()。
A、逻辑媒体B、感觉媒体C、实物媒体D、数字媒体正确答案:B7.以下不属于课堂授课型网络课程优点的是()。
A、导学效果良好B、交流充分C、重点突出D、难点突出正确答案:B8.常用的图像搜索方法:基于图像分类的搜索、()、基于关键字的搜索。
A、基于图像类型的检索B、基于图像内容的搜索C、基于图像技巧的搜索D、基于图像结构的搜索正确答案:B9.在查询内容后面加上()可把搜索范围限定在特定站点中。
A、insiteB、resiteC、allsiteD、site正确答案:D10.下列选项不属于网络课程中的网络教学支持系统的是()。
A、习题B、教学大纲C、主机D、课件正确答案:C11.()中每个像素的亮度值(Intensity)仅可以取自0到1的图像。
A、二值图像B、彩色图像C、灰度图像D、灰阶图像正确答案:A12.()指的是引导学生主动投入学习,并且能够适应学生个别差异的教与学的模式和方法。
A、自主学习B、集体教学C、个别化教学D、过程技术正确答案:D13.()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以及各种客户端组建个人社区,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
第二章信息化教学环境认知思考练习1. 分析信息化教学环境与传统教学环境各自的适用范围。
答:(1)多媒体网络教室能够提供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能够提供图、声像并茂的多种感官综合刺激,还能按照文本、超链接等方式组织管理学科知识和各种教学信息,有利于学生的主观发现、主动探索,有利于学生发展联想思维和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2)多媒体教学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并促进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实现资源共享和教学合作。
2. 结合专业特点,思考如何选择和构建合适的信息化教学环境。
答:略。
第四章多媒体素材的获取与处理1. 获取图片素材的途径有哪些?答:(1)从出版社的网站下载;(2)利用百度等搜索引擎的图片搜索功能获取;(3)通过截图获取;(4)通过手机拍照获取。
2. 图形素材和图像素材的区别是什么?各有什么优缺点?答:图形素材和图像素材主要区别在于:(1)数据来源不同;(2)处理方法不同;(3)理论基础不同;(4)用途不同。
3. 如何录制音频素材?如何使用GoldWave 对音频素材进行编辑?答:录音的步骤如下。
(1)单击菜单中的“新”按钮打开一个空白声音文件。
在“新声音”的预设值窗口中可以选择频道数量、采样率、初始文件长度,以及在“预置”中选择软件配置好的几种录音模式,如最优的5 分钟CD 模式、5 分钟DVD 模式等。
(2)选择完成后单击“OK”按钮,软件会打开一个空白声音文件。
(3)做好录音的准备工作,把话筒准备好,就可以单击控制器中的红色录音按钮开始录音了。
录音过程如果需要暂停,可以单击第一个红色的“暂停”按钮;如果录音完毕要停止录音,可以单击第二个红色“停止”按钮。
(4)录音完毕后,在之前的空白声音文件中可以看到录制的声音波形图。
单击菜单中的“保存”按钮,将录制好的声音进行保存。
利用GoldWave 剪辑音频的步骤:(1)单击GoldWave 工具栏中的“打开”按钮,在“打开声音”对话框中,选择需要剪辑的音频。
现代教育技术教程学习要点第一章教育技术概论1、教育技术定义的演变(AECT1994和AECT2005的定义、内涵、范畴)(1)教育技术AECT1994的定义:教育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对有关的过程和资源进行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教育技术AECT2005的定义:教育技术是通过创造、使用、管理适当的技术性的过程和资源,以促进学习和提高绩效的研究与符合伦理道德的实践。
与AETC’94定义相比,AECT’05定义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不同:①英文定义的“Instructional Technology”的名称被“Educational Technology”的名称所取代;②“理论与实践”这两个研究领域被更改为“研究与符合伦理道德的实践”;③“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这两个研究对象被变换为促进学习和提高绩效,合适的“技术性的过程和资源”;④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五个研究范畴被缩减为促进学习和提高绩效,并有合适的技术(支持)的过程和资源的“创造、使用、管理”三个范畴。
何克抗教授提出了较能反映目前阶段国内外教育技术研究与应用状况的、相对比较科学的教育技术定义:教育技术是通过设计、开发、利用、管理、评价有合适技术支持的教育过程与教育资源,来促进学习并提高绩效的理论与实践。
(2)教育技术的内涵:①理论和实践并重;②学习过程是研究和实践的对象;③学习资源是优化学习过程的必要条件;(3)教育技术的研究范畴:设计、开发、利用、管理与评价。
2、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
(1)提高教育质量;(2)提高教学效率;(3)扩大教育规模;(4)促进教育改革。
3、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师的专业发展目标价值指向(需要理解、联系实际指导专业成长)。
(1)做学生的向导,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2)做乐于协作的研究者;(3)做课程的开发者;(4)做资源的涉及组织者;(5)做终身的学习者。
4、教师专业发展的教育技术能力标准(需要理解标准、联系实际指导专业成长。
2019年第12期学术专业人文茶趣作者简介:冯聪(1991-),吉林长春人,硕士研究生学历,教务处干事,研究实习员,研究方向:信息化教学。
收稿日期:2019年11月9日。
现代教育技术的迅速发展对现阶段的教学环境产生了全方位的影响,现代教育技术的介入使教学模式发生着巨大的变革,构建信息化的教学环境刻不容缓。
信息化教学的有效开展,离不开科学的信息化教学环境。
伴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全面快速发展,在信息化教学实践中,应该积极创设良好的信息化教学环境,整体提升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成效。
1信息化教学环境创设的目的在信息技术全面快速发展的今天,信息化教学业已成为现阶段的主要教育形式。
整体提升信息化教学的成效,不断优化信息化教学的质量,应该科学构建信息化教学环境。
实践证明,信息化教学环境的创设,能够积极推动信息化教学的开展,能够整体优化师生的信息素养。
一方面,积极创设信息化教学环境,能够为信息化教学提供重要的前提。
信息化的教学环境是实现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前提和基础,它充分利用了现代教育技术的资源优势,为学生创设一个立体动态、生动直观的教学环境。
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中,学生是学习主体,依托于动态形象的教学方式以及教学手段,能够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不断凸显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这些都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优化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成效。
另一方面,积极创设信息化教学环境,能够全面实现课堂翻转,能够整体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中,学生可以便捷快速的利用信息技术来开展自主学习,教师在相对减少自身教学压力的情况下,能够结合学生的不同认知等,为学生设计差异化的学习内容,这些都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体现教学的针对性,同时也能够整体提升学生的学习成效。
特别是在现代教育技术全面快速发展的今天,信息化教学的开展具备了夯实科学的技术条件与基础。
在信息化教学环境的创设过程中,理应充分且灵活的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2信息化教学环境创设的原则在信息技术全面快速发展的今天,信息化教学业已成为现阶段教学领域中的特色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