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直接使用科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ppt
- 格式:ppt
- 大小:3.83 MB
- 文档页数:28
科教版五上《科学》复习资料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复习知识点1、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是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
2、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生长需要阳光。
绿豆芽生长必须条件:阳光;空气;适宜的温度;水分。
绿色开花植物的种子发芽必须需要水。
3、植物生长需要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阳光。
4、蚯蚓对环境有一定的需要,蚯蚓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
5、像蚯蚓一样,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不同的需求。
6、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后他们会努力适应环境的变化。
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相互依赖,互相影响的。
7、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8、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食物链。
如:草→兔→蛇类→猛禽。
草(生产者)兔(一级消费者)蛇类(二级消费者)猛禽(三级消费者)9、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
箭头方向是从生产者开始到消费者:生产者→消费者10、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11、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吃多种食物。
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食物网。
12、像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系统。
如:一片树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
13、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生物群落。
14、如果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环节受到了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人类的活动会造成一定的生态失衡,如果生态平衡长时间打破,地球上的生物会遭到很严重的影响。
15、自然界和生态瓶一样,如果环境条件受到破坏,生物的生存就会受到影响。
16、写食物链:草、兔、蝗虫、鸟、蛇、鹰(1)草→兔→鹰(2)草→蝗虫→鸟→鹰(3)草→鸟→蛇→鹰(4)草→兔→蛇→鹰17、绿豆种子根的向水性:种子的根会向有水的地方长。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课件:期末复习课件一、引言随着期末考试的临近,同学们都在紧张地复习着各门学科。
今天,我们将一起探讨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的期末复习课件,以帮助大家更好地准备考试。
二、课件内容1、课本知识回顾在复习课件中,我们首先要对整个学期学习的课本知识进行回顾。
这包括但不限于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等领域的概念、原理和实验。
通过重温这些基础知识,可以加深对学科内容的理解。
2、重点知识点强化在回顾课本知识的过程中,我们要特别那些重要的知识点。
这些知识点可能是在课堂上老师强调过的,也可能是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和练习中觉得比较难以理解的部分。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进行强化复习,可以提高对考试的应对能力。
3、练习题解析练习题是复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课件中,我们会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进行详细的解析。
这不仅可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题目背后的知识点,还可以提高解题能力。
4、模拟试题演练为了更好地模拟考试情境,我们在课件中准备了一些模拟试题。
这些试题会涵盖整个学期的学习内容,难度适中。
通过演练这些试题,同学们可以检验自己的复习效果,找到自己的薄弱环节,以便在后续的复习中加以改进。
三、结语期末复习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需要我们全面、深入地回顾和强化知识点。
希望大家能够充分利用这份课件,做好期末复习工作,为即将到来的考试做好充分的准备。
也希望大家能够在复习过程中发现自己的潜能,提升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索精神。
祝愿大家在期末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为五年级的学习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学习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的课程。
这个单元将带领我们探索物质世界的奥秘,其中,我们将深入了解物质的变化、运动和相互作用。
让我们一起探索吧!物质的转化: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压力和支撑力:物体的压力和支撑力的平衡关系制作一个简单的火山模型,理解火山喷发的原理。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物质世界的奥秘,了解了物质的变化、运动和相互作用。
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知识点复习整理〔完好版〕第一单元沉和浮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
3、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重量和体积〕都有关。
4、〔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假如〔体积〕一样,〔重〕的物体容易沉;假如〔重量〕一样,〔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5、〔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
6、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7、钢铁制造的船可以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
8、一样重量的橡皮泥,〔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9、〔科学〕和〔技术〕严密相连,它们为人类的开展做出了宏大奉献。
10、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
11、〔上浮物体〕和〔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12、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体〔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13、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
14、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它们的〔材料〕和〔液体的性质〕有关。
15、〔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
16、〔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这样的液体有很多。
17、〔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
18、比〔同体积〕的水〔重〕的物体,在水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水〔轻〕的物体,在水中〔上浮〕。
19、〔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
第二单元热1、有多种方法可以〔产生热〕。
2、加穿衣服会使人体感觉到热,但〔并不是衣服〕给人体〔增加了热量〕。
3、水受热以后〔体积会增大〕,而〔重量不变〕。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期末知识复习知识梳理第一单元光基础知识梳理]有关光的思考1.因为有了光,我们才能看到周围的一切。
2.我们把那些自身能发光并且正在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
例如:太阳、点燃的蜡烛、正在发光的灯泡、萤火虫、发光鱼等。
3.有些物体自身不能发光,但能反射其他物体的光,给人感觉很亮,这样的物体不是光源。
例如:月亮、汽车后视镜、人眼看到的鲜花等。
4.太阳是最重要的光源。
5.夜空中的星星很多,有些是恒星,恒星能自己发光,所以是光源;有些是行星,行星能反射太阳光但自己不能发光,所以不是光源。
6.太阳、激光笔等光源发出的光非常强烈,不能直接用肉眼去看,它们会对我们的眼睛造成伤害。
7.没有处在发光状态的物体不是光源。
如没有通电的电灯,没有点燃的蜡烛,它们没有处在发光的状态,所以不是光源。
8.我们是如何看到物体的(1)来自光源的光或来自物体的反射光进入眼睛,都能使我们看到光源或该物体。
(2)完全黑暗的房间里有一个红苹果,无论我们在这个房间里待多久,都不能看到这个红苹果。
9.夜视仪可以在“黑暗”的环境中,将人眼看不见的光转换成电子信号,让我们看到物体。
夜视仪成像2光是怎样传播的1.我们在幕前,能够听到幕后说话人的声音,却看不见说话的人。
这是因为光沿直线传播,而声音是向四面八方传播的。
2.光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的(1)生活中看到的手电筒、激光笔的光束,都可以说明光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的。
(2)小孔成像、旦食、月食、影子等现象是由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
(3)光的直线传播在生活中有很多应用,例如激光准直、纵队看齐、射击瞄准等。
3.验证光是沿直线传播的(1)当所有卡纸上的小孔在同一条直线上时,手电筒发出的光在纸屏上形成了光斑。
(2)当把中间的一张卡纸向左或向右移动大约5厘米后,手电筒发出的光在纸屏上没有形成光斑。
(3)实验中要关闭所有灯光,拉上窗帘,保证手电筒是唯一光源。
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使实验现象更明显。
4.光传播的速度很快,每秒约30万千米。
第一单元一、基础知识。
1、种子发芽需要的最基本条件有水、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不需要阳光和土壤。
2、在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中,光、温度、水三个条件适合我们进行实验研究。
3、种子发芽实验中,要用放大镜观察绿豆种子,测量它们的大小,再把它们画下来,并用适当的词汇描述它们。
4、植物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植物生长的环境包括: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阳光、土壤。
5、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后它们会努力适应环境的改变。
说明植物具有一定的适应环境的能力。
6、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不同的需求。
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
7、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环境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
8、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蔷薇花丛中动植物之间存在着食物能量的交换关系9、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10、减少水和添加动物、植物会引起生态系统的变化。
11、如果生物群落中的一部分受到了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12、沙尘暴是污染环境、危害我们生活的一种恶劣天气。
13、猎隼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14、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土壤中。
15、如果一种生物灭绝了,就会影响其他多种生物的生存,因而保护一种生物,也就是保护了许多种生物。
二、解释概念。
1、食物链: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
2、生产者:食物链中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做生产者。
3、消费者:食物链中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做消费者。
4、食物网: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以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做食物网。
5、生态系统:像池塘里的这些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系统。
一片森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等都可以看成一个生态系统。
6、生物群落: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做生物群落。
五上《科学》复习知识点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复习知识点1、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是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
2、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生长需要阳光。
绿豆芽生长必须条件:阳光;空气;适宜的温度;水分。
绿色开花植物的种子发芽必须需要水。
3、植物生长需要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阳光。
4、蚯蚓对环境有一定的需要,蚯蚓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
5、像蚯蚓一样,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不同的需求。
6、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后他们会努力适应环境的变化。
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相互依赖,互相影响的。
7、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8、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食物链。
如:草→兔→蛇类→猛禽。
草(生产者)兔(一级消费者)蛇类(二级消费者)猛禽(三级消费者)9、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
箭头方向是从生产者开始到消费者:生产者→消费者10、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11、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吃多种食物。
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食物网。
12、像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系统。
如:一片树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
13、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生物群落。
14、如果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环节受到了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人类的活动会造成一定的生态失衡,如果生态平衡长时间打破,地球上的生物会遭到很严重的影响。
15、自然界和生态瓶一样,如果环境条件受到破坏,生物的生存就会受到影响。
16、写食物链:草、兔、蝗虫、鸟、蛇、鹰(1)草→兔→鹰(2)草→蝗虫→鸟→鹰(3)草→鸟→蛇→鹰(4)草→兔→蛇→鹰17、绿豆种子根的向水性:种子的根会向有水的地方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