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专享]富贵与贫贱(完整版)
- 格式:pdf
- 大小:274.76 KB
- 文档页数:7
专题09 课内重点文言文篇——《富贵不能淫》(解析版)⑴选自《孟子•滕文公下》,记录孟子和纵横家景春之间关于大丈夫标准的一次对话。
⑵孟子(公元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
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
⑵〔大丈夫〕指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
⑶〔天下熄〕指战争停息,天下太平。
⑷〔焉〕怎么,哪里。
⑸〔丈夫之冠)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成年。
⑹〔冠〕行冠礼。
⑺〔父命之〕父亲给以训导。
⑻〔命〕教导、训诲。
⑼〔戒〕告诫。
下文的“戒”是谨慎的意思。
⑽〔女家〕这里指夫家。
⑾〔女〕,同“汝”,你。
⑿〔夫子〕这里指丈夫。
⒀〔正〕准则,标准。
⒁〔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
这里的“广居”“正位”“大道”分别喻指“仁”“礼”“义”。
⒂〔与民由之〕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
⒃〔由〕遵从。
⒄〔独行其道〕独自走自己的道路。
《孟子·尽心上》:“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⒅〔淫〕惑乱,迷惑。
这里是使动用法。
⒆〔移]改变,动摇。
这里是使动用法。
⒇〔屈]屈服。
这里是使动用法。
⑴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答案】他们一发怒,诸侯就都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便平安无事。
”⑵是焉得为大丈夫乎?【答案】这怎么能算是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⑶丈夫之冠也,父命之;【答案】男子行加冠礼时,父亲训导他;⑷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答案】女子出嫁时,母亲训导她,送她到门口,⑸戒之曰:“往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答案】告诫她说:“到了你家,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⑹以顺为正者,妾妇道也。
【答案】以顺从为原则的,是妇女之理。
⑺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失下之大道。
【答案】大丈夫应该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上;⑻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2课《富贵不能淫》经典练习基础知识积累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畎.亩()傅说.() 丈夫之冠.()胶鬲.() 拂.士() 拂.乱()【答案】畎.亩(quǎn)傅说.(yuè)丈夫之冠.(guàn)胶鬲.(gé)拂.士(bì) 拂.乱(fú)【解析】考查字的读音,平时积累就可以。
2.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
(1)父命.之() (2)与民由.之()(3)威武不能屈.()(4)妾妇之道. ( ) (5)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 ) (6)居.天下之广居 ( ) (7)无违.夫子( )(8)往之女.家()【答案】(1)教导、训诲(2)遵循(3)使屈服(4)三从四德(5)这样(6)居住..(7)违背(8)往之女家(“女”,同“汝”,你)【解析】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
比如本题中的通假字“女”,同“汝”,你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女子之嫁也A. 丈夫之.冠也(《富贵不能淫》)B.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答谢中书书》)C. 往之.女家 (《富贵不能淫》)D. 与民由之.(《富贵不能淫》)【答案】 A【解析】例句中的“之”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A.与例句同;B.助词,的;C.音节助词,不译;D.代词,文中指正道。
)4. 翻译下面句子。
(1)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答案】(1)他们一发怒,连诸侯都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就太平无事。
”(2)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解析】此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注重积累,尤其是重点篇目,要做到熟记。
蔡邕《正交论》原文:“闻之前训曰:'君子以朋友讲习,而正人无有淫朋。
’(阿非客里空,往来无白丁)是以古之交者,其义敦以正,其誓信以固。
逮至周德始衰,颂声既寝,《伐木》有'鸟鸣’之刺,《谷风》有'弃予’之怨,其所由来,政之缺也。
自此已降,弥以陵迟(衰微),或阙其始终,或强其比周。
(结党营私。
集结,聚合。
亲近。
①《楚辞.哀时命》:"众比周以肩迫兮,贤者远而隐藏。
"②《管子.法法》:"群臣比周,则蔽美扬恶。
"③《荀子·强国》:"不比周,不朋党,倜然莫不明通而公也,古之士大夫也。
"④《战国策.楚策一》:"下比周,则上危;下分争,则上安。
"⑤《后汉书·朱穆传论》:"朱穆见比周伤义,偏党毁俗,志抑朋游之私,遂著《绝交》之论。
"⑥宋·王禹偁《寄状元孙学士何》诗:"久居台阁多忧畏,欲荐贤才涉比周。
"⑦章炳麟《代议然否论》:"司法不为元首陪属,其长官与总统敌体……虽总统有罪,得逮治罢黜,所以防比周也。
"《韩非子.初见秦》:"天下又比周而军华下,大王以诏破之,兵至梁郭下。
"《旧唐书·柳泽传》:"或打球击鼓,比周伎术;或飞鹰奔犬,盘游薮泽。
")是以搢绅(插笏于绅。
绅,古代仕宦者和儒者围于腰际的大带。
搢绅,有官职的或做过官的人。
一般都称之为缙绅。
)患其然,而论者谆谆如也。
疾浅薄而携贰者有之,恶朋党而绝交游者有之。
其论交也,曰富贵则人争趣之,贫贱则人争去之。
是以君子慎人所以交己,审己所以交人,富贵则无暴集之客,贫贱则无弃旧之宾矣。
故原其所以来,则知其所以去;见其所以始,则睹其所以终。
彼贞士者,贫贱不待夫富贵,富贵不骄乎贫贱,故可贵也。
盖朋友之道,有义则合,无义则离。
善则久要不忘平生之言,恶则忠告善诲之,否则止,无自辱焉。
富贵不能淫故事
在古代,有一个富甲一方的商人,他名叫李大富。
李大富家境殷实,生意兴隆,家中珠宝金银堆积如山,美酒佳肴应有尽有。
然而,李大富却因为过于放纵自己的欲望,导致家庭破裂,生意失败,最终一贫如洗。
李大富年轻时,因为家境贫寒,深知贫困之苦,立志要致富。
他勤奋工作,勇
于冒险,最终在商海中崭露头角,成为了一方商业巨头。
然而,随着财富的增加,李大富开始放纵自己,沉迷于享乐之中。
他常常在酒宴上痛饮豪酒,纵情声色,甚至还纳了数个妾室,忘记了自己曾经的初衷。
他的家庭开始出现裂痕,妻子对他的放荡不羁感到愤怒和失望,儿女们也因为
他的不负责任而感到痛苦。
生意上,李大富也开始变得麻痹大意,对待生意不再认真,导致了一系列的失误和失败。
最终,他的生意一落千丈,财富也在短短几年内化为乌有。
李大富深刻地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他明白了富贵不能淫,财富的背后需要的
是勤劳和坚守初心。
于是,他重新振作起来,努力工作,努力弥补对家庭的亏欠,也努力重振家族产业。
经过多年的努力,他终于重新积累了财富,重建了家庭,也重新获得了社会的尊重。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富贵不能淫,财富的背后需要的是勤劳和坚守初心。
一个
人如果放纵于享乐,迷失了自己,最终只会走向失败和毁灭。
只有努力工作,坚守道德底线,才能真正获得幸福和成功。
这也是我们每个人应该铭记在心的道理。
【原文呈现】富贵不能淫〔战国:孟子〕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诵读点拨】富贵不能淫〔战国:孟子〕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作家作品】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可查“07帮你决胜古诗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译文】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有气节的男子吗?(他们)一发怒,诸侯都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就太平无战事。
”孟子说:“这哪里能算是有气节的男子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行加冠礼时,父亲给予训导;女子出嫁时,母亲给予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的丈夫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做人的准则,是妇女遵循的规则。
(大丈夫应该)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行走在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
能实现志向时,就同百姓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志向时,就独自行走在自己的道路上。
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这才叫作有气节的男子。
”[句析]1.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排比,论述了大丈夫应该胸怀宽广,行为端正,垂范天下。
第8篇富贵不能淫一、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16分)富贵不能淫《孟子》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石灰吟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5分)(1)往之女.家女:(2)以顺为正.者正:(3)与民由.之由:(4)独行其道.道:(5)烈火焚烧若.等闲若: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丈夫之冠也,父命之。
(2)此之谓大丈夫。
3.恰当的写作手法有助于诗文的表情达意。
《富贵不能淫》中的“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运用了和的修辞手法;《石灰吟》则运用了的表现手法。
(3分)4.请根据你对《富贵不能淫》中“大丈夫”的理解,简要分析《石灰吟》的作者能否称得上“大丈夫”。
(4分)二、[2021合肥庐阳区二模]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16分)【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富贵不能淫》) 【乙】赵广,合肥人,本李伯时①家小史②。
伯时作画,每使侍左右。
久之遂善画,尤工作马,几能乱真。
建炎③中陷贼④。
贼闻其善画,使图所掳妇人。
广毅然辞以实不能画。
胁以白刃,不从,遂断右手拇指遣。
古人论处世:富贵与贫贱●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论语·里仁》金钱和地位,这是人人所想望的,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它,君子不接受。
●君子爱财,取之以道;贞妇爱色,纳之以礼。
明·佚名《增广昔时贤文》君子爱好钱财,但要用正当的手段取得它;贞洁的妇女爱好美色,但要按一定的礼仪去接纳它。
●不以富贵妨其道,不以隐约易其心。
唐·韩愈《省试颜子不贰过论》不因为富贵妨碍他的道义,不以名位改变他的心志。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述而》用不正当手段得到的富有和显贵,对于我就象飘浮在空中的云一样不值得关心。
●富贵之于我,如秋风之过耳。
《吴越春秋·吴王寿梦传》意谓富贵对于我来说,象秋风经过耳边一样。
●家有不义之财,则伤本。
《战国策·秦策》家中如有来路不正之财,就会伤害根本。
《挚虞库居铭》“有财无义,恒家之殃”,意近。
●人欲余财积蓄之富,而穷年累世不知足。
《荀子·荣辱》欲:想要,希望。
穷年累世:指接连不断,时间长久。
意指人对财富的求索是不会厌足的。
●自古以来,身居富贵,能知足者甚少。
《旧唐书·李靖传》甚少:很少。
●贫贱常思富贵,富贵必履危机。
《晋书·诸葛长民传》常思:常想。
必履:必然践履。
在贫困卑贱时常希望得到富贵,在富贵时却必会遇到潜伏的祸机。
●富以苟,不如贫以誉;生以辱,不如死以荣。
《大戴礼记·曾子制言上》富有但苟且,不如贫而安乐;生而受辱,不如死而光荣。
●何可屈曲从俗,苟求富贵?《汉书·儒林严彭祖传》不可因为追求荣华富贵而屈曲迎合世俗。
●浮荣不足贵。
唐·陈子昂《感遇》表面上的荣华并不可贵。
●富贵如浮云,金玉不为宝。
南朝·梁·江淹《效阮公诗》浮云:飘浮于空中的云。
此喻不值得关心的事物。
金玉:泛指珍宝。
意指权势和财富不值得去汲汲追求。
●富贵于我如浮云。
唐·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浮云:飘浮于空中的云,比喻不值得关心的事物。
富贵不能淫》对比阅读
改写】
孟子译注》中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表达了一个人应该具备的坚定信念和崇高精
神追求。
而《文山先生全集》中的XXX临刑前的从容就义,
则展现了他的高尚品格和不屈意志。
XXX在临刑前自作绝笔,系之衣带间,表明他早已有赴
死的决心。
他在过市时意气扬扬自若,观者如堵,临刑时更是从容不迫,问市人孰为南北,南面再拜就死。
即使有使者前来阻止,他也毫不犹豫地赴死,让见闻者无不流涕。
翻译】
问市人孰为南北,南面再拜就死。
——询问市民哪个方向是南北,然后面向南方再次行礼,表示准备就义。
答案】
10.B
11.A
12.D。
《月谈赋》盖夫穷通造化,入圣超凡,命不易设,书当熟记。
欲晓生平造化,当知二路推详。
气有盈虚进退,格有清浊从违.格有可取不可取,用有当去不当去.财官弱而日主旺,须行财运之乡,方行合道。
日主弱而财官旺,又临财官之地,为祸不轻。
大抵财与官要旺,煞同伤宜静.重浊炎顽者贱,刑冲克害者孤。
驳杂偏枯,先爵禄而后夭贫。
中和纯粹,始贫贱而终富贵.命主一世之悲欢,运察流年之否泰。
年月见父母之优劣,日时识妻子之贤愚。
以财为父,以印为母,财印两全,椿萱并茂。
阴阳失位,父母俱亡。
财源被劫,父命先亡。
印绶被伤,母年早丧。
财星得禄,父命长春。
比肩扶身,兄弟洒乐。
煞官混杂,棠棣飘零。
年旺文魁,父子官居台阁日。
月生正贵,兄弟位列朝班。
四柱逢官,定主田连阡陌。
三官见官,须知子贵夫荣。
男以旺财为妻,正官为子,财得禄而妻贤,官得禄而子贵,伤枭两备,子懦妻愚,财绝官囚,妻迟子晚,女命食旺官透,子秀夫荣。
印旺官轻,坐堂招夫。
男逢财多身弱,离祖求婚。
偏财若见劫,定损妻和妾。
正官若见伤,有子各离乡.官轻入墓内,只好作偏宫。
煞旺库中藏,只好作偏房。
官弱又值伤,一子终难到老。
财轻再逢劫,三妻未许齐眉。
财入库而妻离,官入库而子散。
满眼儿孙,定是五宫见贵.百年夫妻,皆因七位逢生。
财旺生官,夫唱妇随。
马凶带禄,贯朽粟陈。
正官弱而伤官旺,必主孙承后裔。
正财阴而偏财透,终须妾夺妻权。
父南子北,身居绝地。
兄楚弟秦,命落空亡。
官贵埋头,卖男粥女。
财星带耗,弃子离妻.财旺生官,夫妇如漆如胶。
比多煞备,兄弟如蝎如蛇.官被伤,财被劫,妻离子散。
食逢枭,印逢财,家破人亡。
日逢劫,时逢伤,妻亡产荡.岁逢煞,月逢伤,兄弟囹圄.财盛劫重,夺兄弟之妻为妾。
伤官太旺,抱姊妹之子为儿。
四柱逢官,三嫁焉能到老。
满盘偏印,半子早年无亏。
食神生旺,四五六男可许。
官强化印,七八九子堪夸。
财官印合,可羡妻妻妾妾。
官食得禄,堪夸子子孙孙。
妻丑无能,定主财临绝地。
子愚不肖,皆因官入囚宫。
正财旺,偏财绝,戚氏遭逢吕后。
富贵与贫贱(完整版)一切物体,依原因和条件而生、依原因和条件而灭的道理,是永远不变的。
因此,有变化、非固定不变的理念,也是天地间颠扑不破的真理,只有这一点才永远不变。
开花的原因和条件集齐了,花朵才得以绽放;落叶的原因和条件聚拢了,树叶才会掉下来。
绝不是无缘无故说开花就开花,想落叶就掉叶子。
富贵与贫贱也一样,依原因和条件而生、亦依原因和条件而灭。
富贵原因就是:1,勤奋劳动。
2,坚持法规常例道理。
3,坚持礼貌和气。
4,敬顺众生。
5,不毁伤,不使坏。
6,不生气。
7,不争吵。
8,不辱骂。
9,直言,不挑拨,不告状。
10,不挑衅。
11,不哄骗。
12,不偷盗。
13,不奸淫。
14,不打杀。
富贵条件就是:处于收获劳动成果的好运时间。
贫贱原因就是:1,懒惰,不劳动。
2,违背法规常例道理。
3,不持礼貌。
4,骄傲自大,自赞气人,逆人,不听从他人的合理要求。
5,毁伤,使坏。
6,生气。
7,争求吵闹。
8,辱骂。
9,背后言说,挑拨,告状。
10,挑衅。
11,哄骗。
12,偷盗,占便宜。
13,奸淫。
14,打杀。
贫贱条件就是:处于收获懒惰使坏恶果的坏运时间。
在世界上,有三种错误的见解,如果依之而行,这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将全被否定无余。
第一,有人主张:人们的富贵贫贱,均由命运所安排。
第二,有人认为:人们的富贵贫贱都是由神仙控制。
第三,还有人认为:人们的富贵贫贱既无原因,也没有必要的条件,是随机的。
如果,人们的富贵贫贱都由命运来决定,那么,这个世界不论行善或为恶,都是命运所使,从而人们的富贵贫贱也是命中注定。
除了命运之外,别无其他因素存在。
这样说来,人们就不必寄望和努力于做哪些正善有益之事,或不可做哪些邪恶有害之事,从而世界上也就没有富贵贫贱之源泉了。
其次,神所安排富贵贫贱之说、以及既无原因也无条件的论调,都同须深加谴责。
因为,果属如此,则远离罪恶和与人为善的意向、努力工作服务及意义,都全部荡然无存。
因此,这两种见解同属错误。
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依原因和条件而生、从原因和条件而灭。
贫贱与富贵是心能所现,富贵贫贱是思想意识劳动所造。
恰如魔术师,能随思想意识变化不断变现出各种物品。
人的思想意识变化是无限的,人的活动变化也是无止境的。
一个邪恶思想意识,能制造出满是贫贱苦难的生活;一个正善的思想意识,也能变现出一个富贵的生活世界。
思想意识变化无限,生活境界的变化,当然也是无限的。
画是画家所描绘的,物外的境界是由心所造的。
善人所造的世界,是清净而无烦恼的;恶人所生成的生活境界,则是既烦恼而又污浊的。
心,也像一位有技巧的画家,能描绘出林林总总的世界。
我们这个社会之中,没有一件事物,不是由心的活动而产生出来。
心的功用如此,富贵者亦如斯;富贵者既如是,而其他的贫贱者又何尝不如斯?因此,在作画的一切事事物物的功用来说,心、富贵者、贫贱者这三种是了无差别的。
一切事物从心而起,富贵者是正觉知者。
因此,能够洞悉这种道理的人,才算真正的见到富贵规律.我们的这颗心,经常在恐惧、悲伤、忧恼之中,已经发生的事,固然常怀忧虑;尚未到来的事情,也要预为恐惧。
此理安在呢?就是由于心中不懂相应的道理和喜厌某种追求的情感病态在作祟。
迷惘的世界,也是由心所生起;由于这迷惘之心所见,而构成了迷惘的世界。
了解到致心于远离这迷惘的世界,才能摆脱贫穷,获致富贵。
准此道理,这个富贵贫贱是由思想所统辖,也为思想所累,因而接受思想的控制。
出现一个充满贫贱的世界,就是错误的思想所使然。
同样,出现一个充满欢乐的富贵世界,就是正确的思想所使然。
迷惘的世界,也是由心所生起;由于这迷惘之心所见,而构成了贫贱的世界。
了解到致心于远离这迷惘的世界,才能摆脱贫穷,获致富贵。
一切事物,都置思想于先,以思想为主,而又终以思想所成。
如果说思想是邪恶的,而且身体所行亦复如是,贫贱当即尾随此人而至;一如拉车的牛马,车辆永远跟在它后面。
如果说思想是善正的,身之所行亦复如斯,富贵就跟随著此人,恰似如影随形一样。
从事于恶行的人,当做之时,已有感于行恶是苦;及至后世,由行恶所受的贫贱回报,更会觉得苦上加苦。
素行善良的人,做善之时,自有为善最乐的感受;到了后世,接受行善所得到的富贵回报,将会愈益快乐。
思想如已邪恶,那么,所行的路途,也会觉得坎坷不平,甚而终必贫困潦倒。
如果思想正善,所行的路径,亦是平坦舒适,所到之处富贵安稳。
身心快乐而清净,恰是突破贫穷的障碍,步向富贵的大地。
心地恬静的人,经常处境安宁,进而精勤以赴,则不论昼夜,此心均在改恶为善之中。
人由于喜厌感情用事,所以不正当地着迷执著一切:不正当地着迷执著财富、不正当地着迷执著名望、不正当地着迷执著生命,不正当地着迷执著有无、善恶、正邪,乃至一切事物,徒使迷上加迷,因而招致更多的痛苦与贫贱。
在此有一个人,独自作长途的旅行,来到了一处地方,面前横著一条大河,心想:环视这河的此岸是险象丛生的,见那对面的彼岸,安全舒适。
当下制作木筏,由这木筏的摆渡,才得平安地到达彼岸。
继而一想:‘这只木筏,把我平安地载渡到这边的岸上,对我来说是功劳甚伟,岂有将之舍弃的道理?’于是用力扛在肩上,继续走向那未完的旅程。
至此,对这旅行人来说,认为不这样做有些过意不去,其实果真是这样吗?从这个譬喻中显示出:自认理所当然的事情尚且不应在意而执著,应放弃或适可而止;何况那些似是而非的种种?更应澈头澈尾地舍离干净。
学习富贵方法之人,必须避免两种偏颇的生活。
其一,妄自菲薄,不求规善的卑贱生活;其二,徒自痛责身心,而加以百般折磨,自己惩罚自己的苦行生活。
摆脱这两种不正当的偏颇生活,启开心眼、进修智慧,才能导向富贵生活。
这富贵思想,究系何所指呢?那就是:正确的看法、正确的思维、正经的语言、规范的行为、正常的生活、正当的努力、正直的记忆、正规的心思集中等八正道。
淹没正确富贵思想的有两种错误:一种是不知道理的理性错误;另一种是实际接触到的感情错误。
这两种错误,是一切错误中的根本分类。
如果想要探求一切错误的根本,其一是不知道理;其二就是爱恨情感。
这不知道理和爱恨,具有产生一切错误的力量,因此这两种才是一切贫贱的渊头。
不知道理就是无知、不通晓事物的道理及规律。
爱恨是一种强烈的欲望,是以对利己而不顾恶果的执著为根本,举凡所见所闻,都具备占有的意图,进而构成欲望,甚至对死也有其欲望。
以不知道理和爱恨为基础,产生贪婪、嗔恨、愚痴、邪见、仇恨、嫉妒、谄媚、欺诳、骄傲、悔恨等一切错误。
起意争求,是因为见了中意之物,对它有了不顾恶果的占有的想法;起意厌恨,是对事物看不顺眼而不顾恶果蓄意纠正或远离的想法;愚痴是因为无知道理,不晓得该做些甚么事和不该做些甚么事才真正对自己有益;邪见是接受了不正当的观点,进而兴起不顾恶果的言行意。
争求、憎恨、不知道理,也被称为世界上的三把火:争求之火是放不下欲望、失去合理心而损及他人;憎恨之火是激起盛怒、危害到生命或伤及别人;愚痴不知富贵道理之火,是心生迷惑、不明白规矩道理而损害他人。
诚然如此,在这世界上,有种种火正在燃烧:争求之火、憎恨之火、愚痴不知道理之火,生、老、病、死之火,还有忧、悲、苦、恼之火,种种火正在不断地燃烧。
这些烦恼之火,并不只烧自己,也会损及其他,甚至引起人的身、口、意三种恶行为。
这些由火致伤所流出的脓,一旦触及人体,便将发毒,从而堕入到贫贱之中。
争求是想要不劳而得的心念;憎恨是得不到满足的心情;愚痴不知道理则是由不正确的想法所生。
争求的恶果虽小,但很难脱离;憎恨的恶果虽大,但想脱离则比较快;愚痴不知道理的恶果也大,想脱离亦非易事。
因此,人们对合意事物的感受,在见闻之下,须有正当的非劳不得的观念。
对于不如意事物的感受,须用不害之心去对待。
举心动念经常都要有合乎规矩无恶的想法,并致力于必须灭掉这三把火。
如果人人都充满正当规范无恶的意识观念,当不致被不正确的思想所贫贱。
争求、憎恨、愚痴不知道理,就好比发高烧,任何人只要一发高烧,纵使躺在再豪华的套房里,身体为高烧所扰,也会陷入难以入眠的苦境。
没有这三种烦恼的人,即使在寒冬之夜,以树叶为被褥,睡在薄薄的板床上,也会倒头迳入梦乡;纵使在酷暑的夏夜、闭塞而局促的蜗居,也会睡得很安祥。
上述三项,是这世界上悲伤而痛苦之物,杜绝这悲伤和病苦的,就是:戒律、定功和智慧。
戒可以把争求的害人害己祛除;正当的定功可把憎恨生气的害人害己消除;智慧可以把愚痴不知道理的害人害己消除。
人的欲望争求永无止境,正如渴饮盐水的人,根本不能止渴,即使喝得再多也无法满足渴欲,只有愈加口渴罢了。
人虽然想要满足欲望争求,但满足不了的事实却愈加尖锐,而徒自焦急烦躁。
人绝对无法使欲望获得满足,从而才有乞求但得不到的痛苦。
在得不到满足时,精神就失去正常的规矩标准。
人,为欲望争求而斗闹、而使坏,因此人与家人,人与外人,为了欲望而丧失理智,相互争吵、互相残杀。
人,为了欲望亦竟致身败名裂,偷盗、诈骗、奸淫不断,时而也会被制裁,接受种种刑罚,备尝无尽的痛苦。
而且,为了欲望,身口意的罪行重重叠叠,不但当下接受苦难;将来,亦将进入贫贱境界,再受种种痛苦。
淫欲是导致贫贱之王,种种烦恼,生意破产,官职工作丢失,家庭破败,成员厌弃别离,他人鄙视,欺负等等由它引起,难以消除。
淫欲把贫贱的种子散布在湿地上,种种烦恼苦难随之即生。
淫欲是食富贵的病毒男女,把一切好事富贵吞灭绝尽。
淫欲是隐身于花丛中的毒蛇,用淫毒去刺杀那贪婪于交配欲望的人;交配是死缠树木上的蔓草,纠缠人心,吸尽人心中的善正之汁;爱欲是贫贱恶魔投下的饵食,人一旦被沾上,就要永沦贫贱。
涂上一滴毒血在干涸的骨头上,丢给饿犬,狗紧紧地咬住骨头,结果只能得到疲倦和苦恼而已;交配之于人心毫无补益,完全与此同一道理。
野兽为争食一块肉而相互残伤;迎风擎著火炬的是愚人,因而终将自焚。
像这样的野兽乃至愚人,为了交配而残伤自身,甚至自焚其身。
纵有抵御外面飞来毒箭的功夫,却无法预防发自内心的毒箭。
贪淫,争求、憎恨、愚痴不明道理规矩和骄傲贱人,好比四只毒箭,予人们生起种种的导致贫苦的病患。
心中如果有了争求、憎恨、不明道理规矩,口里就会说出谎言、骂詈和离间挑拨的话,身体也会犯打杀、窃盗和邪恶的形色姿态交配望欲。
心意有三项、口有四项、身有三项,这称之为致贫致贱的十恶。
明知而故作虚伪的言语,可能任何坏事都做得出来。
因为做了坏事,必须说虚伪的话;既说了谎话,索性肆无忌惮地去做一切坏事。
人的贪淫求争、交配欲望、恐惧、憎恨,都从愚痴不明道理而生;人的不幸、困苦而组成的贫贱也从愚痴不明道理中来。
愚痴不明道理实在是这人世间贫贱的病源。
每个人都有导致贫贱的错误思想,想从这错误思想的羁绊中挣脱,有五种方法:第一,对事物的见解观念须正确,辨别它的前因与后果。
一切贫贱的根源,是由于心中有了错误思想,一旦错误思想祛除,就会显现出无贫贱境界的正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