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天山 (2)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2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课练及答案(冀教版)3.七月的天山积水成渊一、下面的词语读音完全正确的只有一组,请在括号里打“√”,错误的用“×”画出,改在后面括号里。
(1)准噶(gě)尔绵(mián)延嫩脂(zhī)()(2)横亘(gèn)丝锦(jǐn)矗(chù)立()(3)撇(piē)下白皑皑(ǎi)萦(yíng)绕()二、下面的多音字你能读正确吗?请填写正确的读音。
脉饮重三、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雪峰()的暗花()的森林()的天山()的水底()的密林四、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5页2题)矗立()柔嫩()闪耀()横亘()连绵()萦绕()五、照样子写词语。
白皑皑思维飞跃六、给下面一段文字加标点。
这里溪流缓慢萦绕着每一个山脚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红黄蓝白紫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丝锦那么绵延像天边的彩霞那么耀眼像高空的长虹那么绚烂这段文字运用、的修辞手法描绘了溪流两岸野花的美丽。
既写了花的,又写了花的。
文中描写天山美景的句子还有很多,请你根据以下分类找出对应的比喻句写下来。
描绘动态:描绘色彩:七、按要求完成下题。
1.虽然天山这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比得过这时天山的无边繁花呢?这是一个句。
请把这个句子改写成陈述句。
2.在太阳下,几块白云在雪峰间投下阴影,就像白缎上绣了几朵银灰色的暗花。
这是一个句,把比作,又把比作,说明了雪山的,连白云映在上面都显得发灰。
八、阅读短文并完成问题。
九寨沟在四川北部南坪、平武、松潘三县交界的万山丛中,有几条神奇的山沟。
因为周围散(sǎn sàn)布着九个藏(zàng cáng)族村寨,所以人们称它九寨沟。
从南坪西行40公里,就来到九寨沟。
一进入景区,就像到了一个童话世界。
一座座雪峰插入云霄,峰顶银光闪闪。
大大小小的湖泊(bópō),像颗颗宝石镶嵌在彩带般的沟谷中。
4 七月的天山(2)
【基础须知】
词语理解
1.近义词
绚烂—灿烂矫健—健壮闪耀—闪烁五彩斑斓—五彩缤纷
萦绕—环绕(缭绕)
炎暑—酷暑幽静—清幽无边—无际
2.反义词
巨大—渺小清澈—浑浊缓慢—飞快俯视—仰视
矫健—蹒跚凉爽—闷热增添—减少幽静—喧闹
【重点梳理】
词语辨析
萦绕·环绕·缭绕
三个词都有“回环、围绕”的意思。
萦绕,着重于“萦回盘绕”,常指某种情感、思绪;环绕,着重于围上一周,只用于具体事物;缭绕,多指烟雾、声音等回旋飘荡,盘旋上升。
【难点再现】
如何使用“总—分—总”的结构
本文在叙述方式上使用了“总一分一总”的结构,表达了作者对祖国边陲天山风景的喜爱之情。
采用“虽然……但是……”的转折复句的形式,表达了不是春天胜似春天的意思,充满赞叹之情。
那么,怎样使用“总—分—总”的结构呢?运用“总—分—总”这种结构写作大体上总是这样一个模式:先是一个短小的开头,或是下文分述内容的起因,或是下文分述内容的总说,一般采用概括的语言。
然后是分说,最后再总结概括。
分说有两种情况:一是并列式的分说,彼此之间互相并列,没有明显的时间推移痕迹。
二是连贯式的分说,彼此之间有比较明显的时间推移。
如事情发展的不同阶段,连续几天内的不同事情等。
不管采用哪种形式,都由一个个片段组成,它们各自独立而又服从于同一条主线。
分说的几个片段之问,可以用小标题或空格表示,也可像普通分段那样。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病句修改专项综合练习(含答案)1. 按要求改写句子。
①认真完成作业,是好学生的表现。
(改为反问句)②太阳下山了。
(扩写句子)③稻穗低垂着头。
(仿照句子写一写)④弟弟穿上衣服和帽子,冲出家门。
(修改病句)2. 按要求写句子。
①天上飘着白云。
(扩写)②电脑里有许多看不完学不完的知识。
(缩句)③内洞比外洞大得多,大概估计有十来间房子那么大。
(修改病句)④李老师对我的深情厚谊我不能忘记。
(改成反问句)3. 按要求写句子(1)照样子,用划线词写句子。
①那个猎人准是发疯了,竟然对狗开枪!②狗会叫,因为它们是狗。
③它在树林里练习,发出的喔喔喔的叫声是那么逼真,那么好听,那么洪亮。
(2)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①老屋想,这到很有意思。
②海洋里有带鱼、鲫鱼、黄鱼等多种鱼类。
4. 病句诊所。
①战士们击落了敌人的三架飞机和四辆坦克。
②我的家乡是齐齐哈尔市人。
③小明把老师布置的所有一切作业都完成了。
④一只小猫漂亮的站在路旁。
⑤赵州桥是我国建桥史上一个伟大的。
5. 根据要求改写句子。
①一阵雨雾把树叶、草和花上的尘土淋得干干净净。
(改成“被”字句)②这下面都有自来水管,还需要浇水?(换个说法,意思不变)③金华双龙洞的奇特风景,真值得我们欣赏和访问。
(修改病句)④“六一”那天,我踏着轻松的步伐,兴奋的心情来到了学校参加庆祝活动。
(修改病句)⑤老师和我们在操场上做老鹰捉小鸡。
(修改病句)⑥王雨明确了学习目的和学习习惯。
(修改病句)6. 按要求完成句子(1)______你有幸参加他们的篝火晚会,你______会更深地领悟非洲彩色的美。
(填关联词语)(2)非洲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
(改成感叹句)(3)五彩缤纷的焰火在夜空中构成了一幅美妙无比的图案。
(缩句)(4)大家都讲卫生,我们的健康和疾病就有保障了。
(改病句)7. 修改病句:①中国的人口是世界上最多的国家。
②争先恐后地在“爱我中华”主题班会上发言。
③一周的夏令营生活丰富多彩,真令人一言难尽。
《七月的天山》名师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8个生字;掌握多音字“饮、重”。
2.正确、流利、熟练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通过记叙游览天山的见闻所流露出来的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
3.了解天山景物的特点,从具体的语句中体会天山的美。
(二)过程与方法领悟作者是如何运用修辞手法把天山之夏的景色描绘得具体而形象的。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祖国山河的美丽,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熟练地朗读课文,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
教学难点: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受到熏陶。
教学过程:一、观看视频,导入新课播放视频《新疆天山天池风景》。
视频中播放的美景位于我国西北边疆的一条大山脉——天山。
天山终年积雪。
盛夏,戈壁滩上虽然炎暑逼人,但一进入天山,便凉爽宜人,完全是另一番天地了。
七月,让我们一起去天山吧!(板书课题:4.七月的天山)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一)走进作者,补充资料。
1.作者简介:碧野(1916-2008),原名黄潮洋,现代作家,散文家。
著有散文集《在哈萨克牧场》《情满青山》《月亮湖》和《碧野散文选》与《天山景物记》等。
2.资料宝袋:天山是亚洲中部的大山系,横贯新疆中部,西端伸入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全长2500千米,宽250~300千米。
平均海拔约5000米,最高峰托木尔峰海拔为7443米,峰顶白雪皑皑。
(二)自读课文,出示要求: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画出不认识的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并把带生字的句子多读几遍。
2.标注好自然段,想想作者写了天山的哪些地方?3.注意读书姿势要端正。
(三)交流汇报:1.作者先游览了天山脚下,然后来到了原始森林,最后来到了天山深处。
2.这篇课文作者通过移步换景的方法,向我们介绍了天山的美景。
其实这既是作者的游览顺序,也是本篇文章的写作顺序。
3.学习生字:(1)出示生字,学生自由读生字。
(2)开火车读生字,集体纠正。
四年级下册语文基训部分参考答案第一单元1《古诗词三首》自学提示1.luótán ān2.李白白居易唐词唐刘禹锡巩固运用1.亭洞庭潭螺遥2.闲:形容云彩飘来飘去悠闲自在的样子厌:满足和:和谐,这里指水色和月色融为一体谙:熟悉3.(1))潭面无风镜未磨白银盘里一青螺把洞庭湖面比作白银盘把君山比作青螺(2)日出江花春来江水能不忆江南两个黄鹂一行白鹭(3)拟人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4)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5)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6)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语文活动1.惠崇春江晚景(宋)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就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2.西湖庐山泰山淮河2《桂林山水》自学提示2.(1)②(2)③无瑕攀登峰峦危峰兀立罗列屏障泰山波澜壮阔波澜攀登无暇绵延不绝滋润举报假日棉花拓展阅读1.栩栩如生栩栩:形容生动活泼的样子;生:活的。
形容作品、画作生动逼真,就像活的一样。
多指人工制造的艺术品。
相映成趣:指相互衬托着,显得很有趣味,很有意思。
2.半江渡画山黄布滩碧莲峰3.“只见两岸群山如千万株玉笋破土而出,青翠欲滴,碧波倒影,山水含情,宛若置身仙境。
碧莲峰玲珑、俊秀,很像一朵朵含苞欲放的莲花,生意盎然。
”语文活动1.长城 2.九曲十八弯 3.九寨沟 4.黄山3《记金华的双龙洞》自学提示2.叶圣陶游记浙江金华的双龙洞4月14日BACED按游览顺序记叙、运用恰当的词汇描绘事物特点和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
巩固运用1.浙浓淡油桐一簇臀部擦伤蜿蜒钟乳源2.盘曲各异森郁多端3.(1)宽—窄缓—急(2)溪流蜿蜒曲折,由于溪流的宽窄不一才形成流水速度的缓急不同。
4.(1)稍微额角擦伤作者通过孔隙时的真实感受以及孔隙窄小和矮的特点。
(2)变化多端颜色各异观赏形状颜色拓展阅读1.惟妙惟肖(xiào ):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生动,或是雕刻得非常精美、十分逼真。
4、《七月的天山》一、我会读拼音,写词语。
mǎān mián yán fǔshìbái ái ái( ) ( ) ( ) ( )二、我能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
近义词:柔嫩——绚烂——细碎——反义词:凉爽——寂静——盛开——三、我会按课文内容填空。
读了课文后,我知道作者进入天山主要描写的景物是:,再往里走,他又描写了:,走进天山深处,他描写的景物是:。
四、我会给句子加上标点符号。
融化的雪水从高悬的山涧从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像千百条闪耀的银链在山脚下汇成冲激的溪流浪花往上抛形成千万朵盛开的白莲五、我来判断比喻句的本体和喻体。
1雪水从高悬的山涧、从峭壁断崖上飞泻焉,像千百条闪耀的银链。
这句话把_________比做_________。
2冲激的溪流,浪花往上抛,形成千万朵盛开的白莲。
这句话把_________比做_________。
六、课内阅读我最棒。
走进天山深处,山色逐渐变得_________,山形也逐渐变得_________。
这里溪流缓慢,萦绕着每一个山脚。
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段那么绵延,像天边的霞光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
马走在花海中,显得格外矫健;人浮在花海上,显得格外精神。
在马上你用不着离鞍,只要稍一伸手就可以捧到满怀心爱的鲜花。
1在文中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
2照样子写出描写颜色的词语。
五.彩缤纷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3短文第一句话在文中是__________________句。
4文中画“”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___的修辞方法。
七、课外阅读我能行。
郑板桥爱子郑板桥不仅是清朝有名的画家、诗人、书法家,而且是深深懂得家教的教育家。
他非常讲究“爱子之道”。
郑板桥在外任职时,曾将他6岁的儿子小宝留在乡下,由他的弟弟郑默代为抚养,郑默对小宝十分宠爱。
《七月的天山》课后训练及答案解析1.在括号里填上不同的表示“看”的词语,请选出正确的选项。
(1)你骑在马上,可以()阳光透射到清澈的水底。
(2)()蓝天,朵朵白云轻轻地飘荡。
(3)战士们手握钢枪()着前方。
(4)站在山顶(),整个村庄尽收眼底。
A.(1)仰望(2)俯视(3)眺望(4)注视B. (1)俯视(2)仰望(3)注视(4)眺望【答案】B【解析】不同的词语都可以表示看,但是看的角度不同,俯视是往下看,仰望是往上看,眺望是往远处看,注视是集中目光注意地看。
2.用“柔”组成词语填在括号里,熟读课文后选择正确的答案。
(1)走进天山深处,山色逐渐变得(),山形也逐渐变得()。
(2)这幅画色彩明丽,线条()。
(3)妈妈很(),从不跟我发火。
A. (1)柔嫩柔美(2)柔和(3)温柔B. (1)柔美柔嫩(2)温柔(3)柔和【答案】A【解析】同一个柔字和不同的字搭配,就会发生微妙或者明显的语义的变化,有的柔和鲜嫩,有的柔和美丽,有的只是柔和,有的可以指性情的温顺体贴。
3.判断正误,正确点“是”,错误点“否”。
密密的塔松像撑开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丫,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
这句话把松塔比作巨伞,说明枝叶茂密。
A 是 B否【答案】是【解析】这是一个比喻句,而且是明喻,本体是塔松,喻体是巨伞,目的是形容松树植株庞大,枝叶繁茂。
4.判断正误,正确点“是”,错误点“否”。
虽然天山这时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时天山的无边繁花呢?这是一个疑问句。
A 是 B否【答案】否【解析】这是个反问句,反问句表面看来是疑问的形式,但实际上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答案就在问句之中。
反问的形式比一般的陈述句语气更强,更能引起人们的思考。
句中有否定词,句末要有问号。
5.判断正误,正确点“是”,错误点“否”。
本篇课文全文是按照观察点的移动,由山外到山里的顺序来写的。
A 是 B否【答案】是【解析】分析顺序,就要理清课文的脉络句,即地点变换的句子。
《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
重兴中心小学符曼曼
知识与能力:
1、认识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感受优美词句并积累。
过程与方法:
搜集资料、思考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北国天山的美景,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感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唐代大诗人李白有诗云:“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诗人笔下的“天山”
令人神往。
那就让我们随同《七月的天山》的作者碧野一同走进天山里去看一看、游一游吧!
(二)出示课题,明确学习任务
1、读课题,学生利用资料介绍天山
2、解题,了解作者:《七月的天山》是一篇以描写山川景物为主要内容的游记散文,选自于《天山景物记》,作者碧野。
(简介作者)
“阅读课文,想想文中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
如果有兴趣,还可以把自己喜欢的优美语句摘抄下来。
”
(三)根据“阅读提示”速读全文,理清全文所记叙的游览顺序,引导理解内容
1、学生根据提示自读课文;
2、引导阅读:
(1)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让学生找出地点变换的句子。
这些句子表示空间的转换,顺序从山的外围写到山的深处。
(2)学生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课文描写了哪些景物?主要采用什么方法写的?(让学生议论,然后交流)(明确:写了雪峰、云影、雪水、溪流、森林、野花等美景。
描绘方法:A、衬托,如:以蓝天和云影衬托雪峰之高大、静美;以溪流、游鱼的活跃衬托天山的寂静。
B、比喻,如:说白云在雪峰上留下一朵朵“暗花”;溪流的浪花似盛开的“白莲”。
)
(3)第三段集中写天山的原始森林。
引导学生思考交流:这段抓住森林的哪些特点来写的?
(4)朗读四自然段(或放配乐朗诵)
自读交流:作者抓住野花的哪些特点进行描绘的?(学生用笔在书本上做出标记)
(四)细品语言文字,小结学习内容
1、课文主要是由外到里,由高到低。
表现方法主要运用衬托和比喻。
2、引导学生从描写景物形态、描绘声音、描绘动态、描绘色彩、描绘感觉上去找比喻句、体会精妙之处。
3、积累自己喜欢的字词和句子
4、课外阅读《天山景物记》
(五)拓展训练
小练笔:练习写景状物作文,要求写一段特定环境下的景色,如校园的早晨、公园的景物、节日的夜晚等,能抓住景物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