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施护对腰椎间盘突出症保守治疗的疗效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272.61 KB
- 文档页数:1
腰椎间盘突出症保守治疗患者中医护理效果分析【摘要】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的脊柱疾病,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中医护理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保守治疗中的效果,并分析其优势与重要性。
通过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概述和中医护理的作用进行阐述,介绍了中医护理方法和保守治疗效果的分析。
结论部分强调了中医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重要性,展望了未来中医在这一领域的应用前景。
本文旨在为医学界提供关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医护理的参考,为该疾病的治疗与管理提供更多选择。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护理、保守治疗、效果分析、优势、重要性、应用前景1. 引言1.1 研究背景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的腰椎疾病,主要表现为腰部疼痛、下肢放射痛、感觉异常和运动障碍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目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以手术和保守治疗为主,其中保守治疗包括药物治疗、理疗和康复训练等。
传统西医治疗虽然有效,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如长期使用药物可能产生耐药性、手术治疗有一定的风险等。
中医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治疗理念和方法,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也有一定的效果。
中医强调整体观念,注重调理阴阳平衡,通经活络,调畅气血,通过针灸、推拿、草药等手段,可以有效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症状,促进病情康复。
目前对于中医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具体作用和效果尚缺乏系统性的研究和分析。
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医护理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保守治疗中的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选择。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保守治疗患者中医护理的效果,分析中医护理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作用和优势。
通过对已有文献和研究结果的总结和分析,进一步验证中医护理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治疗效果,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医护理在保守治疗中的重要性,展望未来中医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应用前景,为医疗领域提供更多选择,促进患者康复和健康。
中医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如何辨证论治的?中医将腰椎间盘突出症分为四种:气滞血瘀证、寒湿阻络证、湿热阻络证、肝肾亏虚证。
1、气滞血瘀证症状:症见近期有腰部外伤史,腰腿疼剧烈,刺痛,腰部僵硬,俯仰活动困难,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舌苔白薄或者黄薄。
治疗方法:应行气活血,祛瘀止疼。
药方:身痛逐淤汤。
秦艽、川芎、当归、炒桃仁、红花、菟丝子、补骨脂、独活、没药、五灵脂、香附、川牛膝、地鳖虫、地龙、杜仲、甘草。
注:淤重而痛甚者,加三七或乳香、没药、延胡索等,增强活血祛瘀、消肿止痛的功效。
气滞重而痛甚者。
可加川芎、香附、郁金等,增强行气止痛的功效。
2、寒湿阻络证症状:腰腿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痛有定处,虽静卧亦不减轻或反而加重,日轻夜重,遇寒疼痛加剧,得热则减轻,舌质胖淡,苔白腻。
治疗方法:温经散寒,祛湿通络。
药方:独活寄生汤加减。
独活、桑寄生、秦艽、防风、细辛、当归、芍药、川芎、熟地黄、杜仲、牛膝、人参茯苓、土鳖虫、炙甘草、肉桂心。
加减:寒胜,加干姜、炮附子;风胜,加秦艽、羌活:湿重,加苍术、薏苡仁、木瓜、威灵仙;寒重,加桂枝、肉桂、附子等。
3、湿热阻络证症状:腰腿疼痛,痛处伴有热感或见肢节红肿,口渴不欲饮,遇热或雨天疼痛加重,恶热口渴,小便短赤,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治疗方法:清热利湿,通络止痛。
药方:大秦艽汤加减。
秦充、甘草、川莓、当归、白芍白芷、白术、生地黄、熟地黄、白茯苓、独活。
加减:湿重,加车前子、茵陈:热重,加大黄、知母等。
4、肝肾亏虚证症状:腰腿痛缠绵日久,反复发作,乏力,不耐劳,劳则加重,卧则减轻。
偏阳虚者,四肢不温,形寒畏冷,筋脉拘挛,舌质胖淡,脉沉细无力;偏阴虚者,面色潮红,五心烦热,心烦失眠,口苦咽干。
舌红少津,脉弦细而数。
治疗方法:补益肝肾。
偏阳虚者,温肾壮阳为主;偏阴虚者,以养阴通络为主。
药方:偏阳虚者,右归丸加减;偏阴虚者,虎潜丸加减。
加减:腰痛明显,加续断、淫羊霍;关节痛甚,加独活、羌活;下肢无力,加丹参、鹿角霜。
中医辨证施护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应用分析摘要: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施护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住院时在常规治疗和护理基础上实施中医辨辨证施护治疗的78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作为中医辨证组,同时选取同期采取常规基础治疗和护理的65例患者作为常规对照组,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和护理服务满意度。
结果:治疗前,中医辨证组和常规对照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辨证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显著高于常规对照组(P<0.05)。
结论:中医辨证施护有助于改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生活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中医辨证施护;临床效果腰椎间盘突出是一种因椎间盘变形、髓核组织突出以及纤维环破裂压迫或刺激马尾神经根而导致的一系列综合征[1]。
目前临床上对腰椎间盘突出多采取手术治疗,如开创和微创手术,然而即便患者采取微创手术治疗,其术后依然难以恢复至正常水平,少数者会引起复发,患者难以接受。
中医辨证治疗是一种保守治疗方式,具有操作简单、针对性强、费用较低,患者易于接受。
我院对2015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78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实施中医辨证实护治疗,发现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现将其总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住院时采取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中医辨证实护治疗的78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作为中医辨证组,同选取同期采取常规基础治疗的65例患者作为常规对照组。
常规对照组中男性36例、女性29例,年龄范围(50~79)岁,平均年龄为(60.5±4.1)岁,病程时长为(4个月~10年),平均年龄为(3.1±0.5)年;中医辨证组中男性42例、女性36例,年龄范围(52~80)岁,平均年龄为(58.9±3.7)岁,病程时长为(5个月~9年),平均年龄为(2.7±0.7)年。
中医辨证治疗腰间盘突出
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运用辨证施治的理论,根据不同类型的腰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不同临床表现,给予不同的中药方剂与治疗方法,以达到标本兼治的疗效。
1.湿热证
症状:患者腰部疼痛,常腿软无力,痛处伴有热感,遇热或雨天疼痛增加,活动后疼痛减轻。
另外,还伴有恶热口渴,小便短赤。
舌苔黄腻,脉濡数或弦数。
治法:清热祛湿、宣通经络。
方药:宣痹汤加减。
2.血瘀证
症状:患者临床表现为腰腿刺痛,痛有定处,日轻夜重,腰部板硬,俯仰旋转受限,痛处拒按。
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脉弦紧或涩。
治法: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方药:身痛逐瘀汤加减。
3.寒湿证
症状:患者腰腿冷痛,转侧不利,静卧疼痛不减,受寒及阴雨加重,且肢体发凉。
还伴有舌质淡,舌苔白或腻,脉沉紧或濡缓。
治法:温经散寒,化湿通络。
方药:乌头汤加减
4.肝肾亏虚证
症状:腰膝酸软,劳累更甚,卧则减轻。
偏阳虚者面色苍白,手足不温,少气懒言,腰腿发凉。
男性有阳萎、早泄症状,女性带下清稀,舌质淡,脉沉细。
肝肾亏虚证的偏阴虚者,咽干口渴,面色潮红,倦怠乏力,心烦失眠,多梦或有遗精,妇女带下色黄味臭,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治法:补益肝肾。
方药:六味地黄丸加减。
肝肾亏虚证的阴虚者还应滋补肾阴,中
药方用左归丸加减。
肾阳虚者应温补肾阳,药方用青娥丸或右归丸加味。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辨证施护腰椎间盘突出症,又称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症,是骨科最常见的腰腿痛疾患。
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口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及马尾神经而产生腰腿窜痛,其病因复杂,中医的病因病机一为外伤,二为劳损,三为肾阳不足,精气衰微,筋脉失养,四为风、寒、湿邪流注经络,经络困阻,气血凝滞,不通则痛[1]目前的治疗主要是外科手术及保守治疗,我科以保守治疗为主,我们采取以中医辨证施护为切入点,充分发挥中医护理的优势,对280例腰间盘突出症的患者进行中医辨证施护,收到满意疗效,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280例中男213例,女67例,年龄17~68岁,其中40~68岁占78%。
病程10 d~10年,气滞血瘀型121例,占43.2%;风寒湿痹型48例,占17.2%;湿热型45例,占16.1%;肾虚型66例,占23.5%。
2 一般护理(1)保持病室内安静、整洁、空气流通、阳光充足、温湿度适宜。
(2)患者宜卧硬板床,床铺要干燥、平整、舒适。
(3)因疼痛致精神忧虑不能入眠者,随时给服镇痛药或镇静药,以解除病痛保持睡眠充足,使患者精神愉快、情绪稳定。
(4)加强营养,调理饮食,增强机体抵抗力,注意无菌操作。
鼓励患者主动做腰背肌功能锻炼及直腿抬高活动,增强脊柱的稳定性及防治神经根粘连。
(5)对进行腰椎牵引治疗的患者需观察患者疼痛缓解情况,一般在牵引最初几天内症状迅速减轻,第二周末达到应有疗效,第三周为巩固阶段。
若第一周症状无明显减轻,则可将重量适当增加,若仍无明显好转,则可初步判断牵引对其无效,需改用他法进行治疗。
(6)对用硬膜外麻醉进行推拿手法时,应注意麻醉后的观察、护理。
3 辨证施护3.1 气滞血瘀型主症:腰腿痛如针刺,痛有定处,日轻夜重,日轻夜重,俯仰旋转受限,腰部板硬,痛处拒按,舌质紫黯或有瘀斑,脉弦紧或涩。
本症患者最为常见,多由用力姿势不正确、长期负重而气滞血瘀,或由外伤史或跌打损伤使经络气血瘀滞所致。
16• 论 著 •参考文献[1] 钟运香,何妍莹,何晓锋,等.6S 管理在西药房分诊断单元服务中的应用[J].儿科药学杂志,2018,22(11):51-53.[2] 张文艺,茹郁.药品合理分类及药品监管制度在医院西药房管理中应用的意义[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6(29):138-139.[3] 徐娟.数字化管理对西药房药品管理与发放的影响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84):169.[4] 许秦伟.医院门诊西药房管理中存在问题及对策[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85):190-191.[5] 孙建芳.循证医学原理在西药房管理中的应用价值[J].世界最新医表2 出现药品管理差错的原因分析(n )组别例数标签错误书写差错剂量差错数量差错剂型差错服药差错其他实验组305865221比照组601011910457χ2 4.9685 3.9468 3.1158 5.1982 3.0002 2.9168 6.0071P0.00720.01960.00730.00060.01180.00210.0000学信息文摘,2018,18(82):208.[6] 马仁龙.门诊西药房药品管理和发放差错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81):185.[7] 张艳艳.JCI 标准在门诊西药房调配差错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8,26(18):186-187.[8] 王凤娥.我院西药药剂科干预对门诊西药处方使用合理性的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2018,47(18):2209-2210.[9] 赵世臣.西药临床合理用药的安全性与管理措施的探讨[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6(26):166.[10] 钱希琛,王明.数字化管理结合药物合理分类在门诊西药房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8,26(17):173-174.中医辨证施护在保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康复中的效果评价李成香(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万德镇中心卫生院,山东 济南 250309)【摘要】目的 探讨中医辨证施护在保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康复中的效果。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医症候分析及辨证施护干预效果研究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医症候分析及辨证施护干预效果研究摘要: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的腰背痛症状,严重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
本研究旨在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中医症候分析以及针对不同证型的辨证施护干预效果。
研究采用随机分组实验设计,将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采用中医辨证施护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
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4%。
治疗组在脊柱柔软度、疼痛缓解、睡眠质量等方面均有明显进步,证明中医辨证施护干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康复有显著作用。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辨证施护,随机分组实验背景与意义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腰椎椎间盘的水分含量减少,变形、缩小,使椎间盘边缘向外突出,压迫脊髓、神经根或周围血管等结构,引起各种腰背疼痛症状。
该疾病常见于中年人群,尤其是坐办公室工作的人。
根据外科手术资料表明,我国成年人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概率为15%~20%,它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和工作,也成为我国社会医疗保健领域的一个重要问题。
目前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主要是通过药物、物理疗法和手术等方法缓解症状以及促进康复。
但是,在治疗过程中,往往会出现症状反复、康复缓慢以及术后复发等情况。
因此,需要探索一种更加有效的针对不同证型的康复治疗方法,以缓解病痛,减轻患者的痛苦。
中医辨证施护理论强调针对不同证型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因此,有必要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证型进行分析,并采用中医辨证施护干预,以期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通过本研究,探索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医辨证施护干预的应用和疗效,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方法1.1 研究对象本研究选取我国某医院门诊患者中,被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6例,女44例,年龄在30~60岁之间,病程在6个月~1年之间。
1.2 研究设计本研究采用随机分组实验设计,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分析中医辨证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目的分析中医辨证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传统牵引治疗,观察组采取中医辨证治疗,比较分析两组临床效果与患者满意度。
结果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中医辨证治疗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能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帮助患者早日康复,有临床推广价值。
标签:中医辨证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效果腰椎间盘突出是常见的临床症状,主要是因为腰椎间盘各部分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后,在外力因素的作用下,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此方法简单有效,但较难坚持。
缓解后,应加强腰背肌锻炼,以减少复发的几率。
主要临床表现为:腰部疼痛,一侧下肢或双下肢麻木、疼痛等[1]。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研究选取的对象是2011年7月~2014年7月来我院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0例。
观察对象分别接受传统牵引治疗与中医辨证治疗,将其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患者40例,其中观察组男23例,女17例,平均年龄(55.0±1.3)岁,均接受传统牵引治疗;对照组男26例,女14例,平均年龄(54.2±1.5)岁,均接受中医辨证治疗。
比较2组患者基本资料(性别、年龄等),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1.2.1传统牵引治疗临床医生为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牵引治疗,一般力量为20kg~60kg,具体视患者耐受力而定,牵引时间15~30min,一次/d,持续两周。
1.2.2中西医辩证治疗临床医生为观察组患者采用中西医辩证治疗,可用立安散加减,药方为:桃仁、乳香、杜仲、元胡各10g,香附6g,三七8g。
在中药治疗基础上予以化裁药物水煎服,1剂/d,7d为1疗程,一般为2个疗程。
1.3评定标准[2] 疗效判定:按照我院相关标准,治疗疗效评为显效、有效、无效。
显效: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不良症状完全改善,为显效;有效:腰椎间盘突出症不良症状有所改善,为有效;无效: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症状未好转或发生恶化,为无效。
中医辨证疗法治疗腰间盘突出症临床价值探究目的:探讨分析采用中医辨证疗法治疗腰间盘突出症的临床价值。
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法,将2012年7月至2014年5月到本院实施诊治的52例腰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住院先后顺序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病例各为2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研究组采取中医辨证疗法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经治疗,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9.2%;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3%,两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
结论:通过本次研究结果的分析可知,在腰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治疗中采用中医辨证疗法予以治疗,可更为准确且及时地将病因找出,提高治疗效果,具有应用价值与推广价值。
标签:临床;中医辨证疗法;治疗;腰间盘突出症在临床疾患中腰间盘突出症作为常见的一种,是指因腰椎间盘各部分存在不同程度退行性改变以后,于外力因素不断作用下导致椎间盘纤维环发生破裂,使髓核组织自破裂的位置突出在后方或者椎管内,造成相邻脊神经根受压迫或者刺激,以此引起腰痛、双下肢或者某侧下肢天疼痛以及麻木等症状[1-2]。
目前在临床中多用物理疗法治疗该病,即借助于医疗机械提升患者患处温度,使该处血液循环情况得以改善,以此达到治疗的效果,但从大量临床实践情况来看,这种方法所获疗效并不是很理想,针对这种情况,我院近年来经临床研究采取了中医辨证法治疗该病,获得了良好效果。
下面笔者就中医辨证疗法治疗腰间盘突出症的临床价值进行探究。
1.资料和方法1.1基本资料把2012年7月至2014年5月到本院实施诊治的52例腰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有28例患者为男性,24例患者为女性,年龄为24-70岁,平均年龄为38.7±4.7岁,病程为12天-11年,其平均病程为4.2±0.8年。
所选52例患者中有24例为单纯性腰痛,16例伴外伤性损伤或者慢性损伤,14例伴腰腿痛。
根据住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病例数分别为26例的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临床基本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即P>0.05,有可比性。
中医辨证施护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应用摘要:目的分析中医辨证施护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应用。
方法选取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0例,进行对照分析。
使用随机摸球方式分组,对照组(35)使用常规护理;观察组(35)使用中医辨证施护。
干预3周后评价护理效果。
结果经中医辨证施护后,对照组的护理有效率82.86%低于观察组97.14%,有统计意义(P<0.05)。
结论中医辨证施护可以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效果。
关键词中医辨证施护;腰椎间盘突出症;应用腰椎间盘突出是一种常见病,急性发作时疼痛难以忍受,对日常生活造成极大影响。
除了手术外,西医对于腰痛以对症治疗为主,效果欠佳。
有学者提出护理干预在腰痛的诊疗方案中十分关键,通过有效的中医辨证施护措施,可以减轻疼痛,提高康复效果[1]。
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基线资料本次进行前瞻分析,纳入2019年3月-2021年4月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0例,进行对照分析。
对研究对象审核,符合研究标准,其中男41例、女29例;年龄分布37-62岁;发病时长4 h-5 d。
使用随机摸球方式分两个组。
①对照组的病例计数35例,男女计数比20:15;年龄范围49.02±5.69岁;发病时长分布2.15±0.56 d。
②观察组的病例计数35例,男女计数比21:14;年龄范围48.85±6.03岁;发病时长分布2.19±0.60 d。
两组基线数据对比,无统计意义(P>0.05)。
纳入标准:1)经影像学、症状及体征检查,诊断“腰椎间盘突出”,>18岁,未接受治疗。
2)告知具体施护内容,签订知情同意书。
3)各项生理指标正常,依从性好。
排除标准:1)合并强直性脊柱炎、骨结核、肿瘤骨转移及其他急危重症。
2)合并肢体残疾、精神疾患、老年性痴呆或生命状态不稳定。
3)既往曾接受脊柱微创手术、穴位注射,或过敏体质。
1.2 护理方案1.2.1 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办理入院手续后,立刻进行健康宣教,包括日常饮食、起居、用药及环境护理。
中医护理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保守治疗中的效果摘要:目的:研究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保守治疗中进行中医护理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间,72例在我院确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不同的护理程序将他们分为对照组(36例)和观察组(36例),比较两组患者应用效果。
结果:观察组的总体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进行护理前,疼痛程度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护理后的疼痛水平显著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保守治疗中进行中医护理,有积极的作用和应用价值,可推广并扩大适用范围。
关键词:中医护理;腰椎间盘突出症;保守治疗人体髓核变性后在外力的作用下导致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突出椎管压迫神经根,即为腰间盘突出症。
腰间盘突出症是比较常见的疾病,会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临床治疗中主要有两种方式,分别是常规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其中常规治疗主要包含:牵引治疗,按摩推拿治疗以及注射药物治疗等方式,由于手术治疗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所以大多数患者通常选择常规保守治疗。
随着中医护理在各类疾病治疗中的不断推广,在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治疗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本文研究了中医护理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保守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具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间,72例在我院确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不同的护理程序将他们分为对照组(36例)和观察组(36例)。
在对照组中,22例为男性,14例为女性,年龄在30~3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4.89±3.27)岁;观察组,20例为男性,16例为女性,年龄在31~39岁之间,平均年龄(35.01±2.87)岁。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方面基线数据无显著差异(P>0.05)。
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满足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标准;(2)患者无意识障碍,可接受护理;(3)患者知情,并自愿签订同意书。
了“心语圈”护理人员工作质量的提高$有效地挖掘 圈内每个人解决问题的潜力,实现了所有成员在个人 责任感、个人自信心、交流沟通能力、发现问题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质量管理手法运用能力的显著持续提 升“11'。
此次品管圈活动充分调动了护理人员的积 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并且提高了护士参与管理的 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激发了大家的工作责任心,提高了团队凝聚力。
作为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一 种方法,品管圈活动的效果令人满意™ $综上所述,此次运用品管圈的方法,通过全员合 作,显著降低了老年患者空腹检查重约率,提升了参 与实施者的个人综合能力;使医护人员与患者关系变得更加和谐,同时也提高了医院品牌形象,促进了科室发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1]周明利,吴武梅,邹红.品管圈在降低眼科住院患者眼药水漏点率中的应用当代护士(学术版),2020,27(1):98-100.王兵,王莺,曹艳佩,等.运用品管圈质量改进工具在预防和降低门诊老年患者跌倒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J '.老年医学与保健,2019,25(6):767-769.杨颖华•运用CQI 提高老年住院患者空腹检查执行率的效果&'•医疗装备,2015,28)17) :104-105.朱秀红,孙博,王燕,等.品管圈活动在缩短空腹检查患者首次服药时间中的应用当代护士(专科版),016,3(9):175-177.冯飞,曾洁仪,谢施施,等.品管圈活动降低ICU 电子护理记录单记录缺陷的效果观察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20,6(1):152-155贺学莲,王茹,石红玲.品管圈活动在CCU 电子护理记录单录入 中的应用全科护理,2018,16(36):4574-4576.杨荟瑾•应用QCC 降低住院患者计划外拔管率的方法研究:J/CD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48):147-148.葛东方,刘爱静,张海燕•品管圈活动在神经内科年轻护士工作能力提升中的应用&'•中国临床研究,2019,32(12):1747-1749.赵晓翔,戴安,左吉玲,等.品管圈活动在外周浅静脉留置针静脉炎发生率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 (35): 135-139:10:张芳,刘海涛,王元芳.品管圈在提高房颤患者规范服用华法林依从性中的应用&'•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0,13(4):79.:11]张毓萍,张娜娜,寇思宇,等.降低老年外科围术期病人高血糖发生率的品管圈实践:J '.全科护理,2020,18(5):573-577.:12:张宁,郭欣.品管圈活动提高肺结核痰标本留取率的效果&'.临床 学研究 实20194(36):189-191(收稿日期:2020-03-12 修回日期:2020-08-11)•护理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医症候分析及辨证施护干预效果研究叶晓玲(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中医科,广东深圳518101)[摘 要]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笑出症中医症候的特点,研究其中医辨证施护干预的疗效$方法 将2016年9月至2018年8月]三甲医院收治的208例腰椎间盘笑出症O 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104例$干预组采用中医辨证施护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护理$比较2组O 者护理效果$结果 208例患者以40-<50岁OP 最多,女性OP 多 于男性,血瘀性中医症候类型OP 最多$干预组OP 护理后中医症候积分改善及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中老年女性OP 是腰椎间盘笑出症的高发人群,应加强对中老年女性人群的预.,血瘀型是其症候的主要类中医护理;{疗结果;症候中图法分类号:R248 2;R681. 5 + 3文献标识码:B型,根据其症候采用中医辨证施护干预可显著提高疗效$[关键词]腰椎;椎间盘移位;辨证施护;DOI :10. 3969/j. issn. 1009-5519. 2021. 01. 044文章编号:1009-5519(2021)01-0145-03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常见骨科疾病,属中医“痹症” 范畴,迁延难愈,易复发,一旦发病,严重影响患者工 作和生活⑴。
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辨证施护腰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腰部疾患之一,是骨伤科的常见病、多发病。
属中医学”扭伤”、”劳损”、”痹症”范畴。
运用中医辨证施护的方法对病人进行正确治疗和恰当的护理收到了较满意的效果。
辨证施护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标签:腰椎间盘突出症;辨证施护;中医前言: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腰部疾患之一。
是因腰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脊神经根所致。
属中医学”扭伤”、”劳损”、”痹症”范畴。
腰疼反复发作,影响患者的生活,工作,带来了很多麻烦,使患者痛苦不堪,心理蒙上阴影。
大多数患者的病情并不需要选择手术治疗,更多的是采取保守治疗。
对于这一疾病运用辨证施护,在临床取得了不俗的疗效。
辨证施护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有着良好的效果,可以在临床深入学习和推广。
一、腰痛病定义:中医病名:腰痛病,因劳损、寒湿侵袭等原因,使经气阻痹所致。
以腰痛向一侧下肢后外侧放射,麻木、疼痛,腹压增加时疼痛加重,活动受限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西医病名:腰椎间盘突出症,又称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症,是因腰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马尾神经所表现的一种综合征。
二、中医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中医将腰椎间盘突出症归属于“腰痛”、“腰腿痛”、“痹症”等范畴。
中医古籍中虽无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名,但对此病症已有极为详细的描述,如《素问·刺腰痛篇》载:“衡络之脉令人腰痛,不可以俯仰,仰则恐仆,得之举重伤腰。
”“肉里之脉令人腰痛,不可以咳,咳则筋缩急。
”《医学心悟》载:“腰痛拘急,牵引腿足。
”以上列举症状为腰痛合并下肢痛,咳嗽时加重,这与西医所说有关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症状相似。
三、中医对腰痛病的病因分类《备急千金要方》卷五十九《腰痛第七》中有如此描述:“凡腰痛有五:一曰少阴,少阴肾也。
十月万物阳气皆衰,是以腰痛。
二曰风脾,风寒着腰,是以腰痛。
三曰肾虚,役用伤肾,是以腰痛。
基于辨证论治的中医护理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摘要】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应用价值,为其在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2年3月年收住我科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43例,对照组43例,对照组采取情志上、饮食上等一般护理模式,试验组在一般护理的基础上酌情应用艾灸、理疗、手指点穴等中医护理模式,评估两组的治疗效果。
结果:试验组的患者临床疗效改善率、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辨证论治的专业理疗指导提高了患者对中医理疗的依从性以及满意度。
结论:基于辨证论治的中医理疗在辅助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治疗上,有一定的临床指导作用,临床效果满意,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中医理疗;辨证论治;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intervertebraldicprotruion,LIDP)系由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并且压迫马尾神经或神经根所引起的一种综合征,临床主要表现为腰部疼痛、活动受限以及下肢放射痛。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老年男性发病居多,尤其是长期伏案工作的男性,一旦确诊,对患者正常的生活工作产生严重的影响,严重者甚至不能行走。
因此,确诊后早期积极治疗是缓解疼痛的最佳方法。
手术和保守治疗是目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常见治疗方法,但是临床医生建议首选的是保守治疗,保守治疗减轻了病人的经济负担,且临床治疗效果可以。
中医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腰腿痛”、“痹症”范畴。
中医主张的是调护,认为三分靠治疗,七分靠护理。
自2022年5月后由国家中管局制定的专业中医护理方案试行后,该方案凸显了中医护理技术以及常规症状/症候施护等方面的优势,发挥了中医护理的特色优势,提高了临床疗效,提高了中医护理的服务能力。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适用于放中医护理方案的病种之一,临床效果满意。
本研究收集了2022年3月-2022年3月年收住我科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临床疗效令人满意,特报告如下。
中医辨证施护对腰椎间盘突出症保守治疗的疗效研究
发表时间:2015-06-12T08:56:46.563Z 来源:《医师在线》2014年第11期(下)供稿作者:张婷[导读]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的疾病,由于多种原因使导致腰椎间盘纤维环的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是对神经造成压迫。
张婷(武警江苏省总队医院225003)【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根据中医辨证施护对腰椎间盘突出症保守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0例,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给予常规保守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根据辨证施护,并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研究组未92.5%,两组之间比较其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中医辨证施护在腰椎
间盘突出症的保守治疗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帮助患者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促进患者的恢复,体现了整体观念,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医辨证施护;腰椎间盘突出症;保守治疗;疗效【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010-01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的疾病,由于多种原因使导致腰椎间盘纤维环的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是对神经造成压迫[1]。
患者会出现腰痛,下肢放射性疼痛,甚至行走困难。
由于现在人们生活节奏快,生活作息状态不佳,所以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也越来越多。
在治疗上其方法也较多,主要是以保守治疗为主。
中医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上有显著地效果,但患者常常反复发作。
为了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本组研究在治疗的基础上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实施护理,其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3 年4 月-2014 年4 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0例,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其中对照组40例,男28 例,女12 例,年龄45-65 岁,平均年龄5
2.3±4.8 岁,病程6 个月-25个月,平均17.5±2.5 个月,研究组40 例,男21例,女19 例,年龄40-69岁,平均年龄55.2±5.7 岁,病程7 个月-30 个月,平均20.5±
3.2岁,所有患者均已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之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比较。
1.2 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保守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实施护理措施,分型为气滞血瘀型、风寒型、湿热型、肝肾亏虚型
1.2.1 气滞血瘀型患者会出现腰腿刺痛,痛有定处,日轻夜重,拒按,舌质暗,脉弦涩。
可选择针刺疗法,根据疼痛处选穴,环跳、三阴交、委中等,日一次进行治疗。
可配合中药行气活血,用热毛巾热敷,热敷要患者可以忍受为准。
热敷后不要立即外出,要30min钟后可外出。
可采用拔火罐治疗,促进血液循环,祛瘀止痛。
应保持室内温度适宜,最佳为18-23℃,患者要尽量卧床休息,休息3 周为宜。
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使患者病程加重。
患者饮__________食应清淡,忌食辛辣肥腻。
患者要保持心情舒畅,良好的心情,更好的配合治疗
1.2.2 风寒型患者腰腿冷痛,转侧不利,遇冷加重,得温痛减,恶风寒,舌质淡,苔白腻,脉濡缓。
可给予患者灸法,祛风散寒,痛经活络。
病房要保持空气新鲜,阳光充足,应注意保暖,适当增加衣物,尤其是在阴雨天气。
患者日常饮食应忌食生冷硬食,应多饮用温水,饮食应清淡,补充营养,易消化清淡。
1.2.3 湿热型患者腰腿疼痛,腿部无力,疼痛伴有热感,遇热加重,恶热易渴,小便短赤,舌黄苔腻,脉濡数。
病房要保持空气清新,保持干爽,避免潮湿。
鼓励患者适当的运动,利于祛湿。
饮食应当忌食辛辣,尽量清淡,多食新鲜食物。
可食用绿豆、薏米等,清热祛湿,保持良好睡眠,二便通畅。
1.2.4 肝肾亏虚型患者腰腿部酸痛,无力,劳累后加重,休息后可缓解。
阳虚型:伴有面部苍白,手足不温,乏力,舌淡白,脉弦细。
阴虚型:伴有面色潮红,口渴,舌红苔薄,脉弦细。
对于阳虚型患者应该要保持室内环境干爽,可采用艾灸穴位,如:中极、天枢、腰眼、命俞、足三里等穴位,补中益气、回阳救逆。
中药汤剂应温服、热服,忌食生冷食物。
阴虚者型:患者病史应湿度适宜。
护理人员应多关心患者,多和患者进行交谈,理解患者,帮助患者平缓情绪,防止患者出现烦躁等情绪。
饮食应忌食辛辣厚腻,给予滋阴补益肝肾。
1.3 疗效标准[2] 治愈:患者腰腿疼痛消失,直腿抬高试验大于80度,可正常生活工作;显效:患者腰腿疼痛症状明见减轻,直腿抬高试验大于70度,不影响日常生活工作;有效:患者腰腿疼痛症状有所减轻,直腿抬高试验大于与治疗前有所改善,可从事较轻的工作;无效: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变化。
1.4 统计学分析数据经SPSS13.0统计软件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数据以均数±标准差或以中位数表示。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对照组治愈15 例,显效8 例,有效7 例,无效10 例,总有效率为75%,研究组治愈19 例,显效10 例,有效8 例,无效3 例,总有效率9
2.5%,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X2=4.50、P<0.05)3 讨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常见疾病,临床治疗的方法很多,可采用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
手术治疗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并且手术治疗的适应症更为局限,远期效果并不理想。
近些年来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效果显著。
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中医“痹症”、“腰痛”等范畴[3]。
该病本虚标实,常由于外伤、外感风寒、正气不足导致气血运行不畅,不同则痛。
辨证分型为:气滞血瘀型、风寒型、湿热型、肝肾亏虚型。
治疗主要以行气活血,祛风散寒,清热祛湿,补益肝肾为主。
对患者的局部进行针灸、拔罐、推拿等方法,痛经活络。
在治疗上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但患者往往容易复发。
应根据患者的辨证分型给予患者相应的护理措施,改善患者的生活环境,防止外感风寒湿,调节情志,给予患者心理护理,指导患者的健康饮食,改善患者不良的生活习惯。
促进患者的康复,防止患者复发。
本组研究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__________予中医辨证分型施护,患者治疗效果显著提高,其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所以根据中医辨证施护可以更具有针对性,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的康复。
4 结论
在保守治疗中根据中医辨证施护可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帮助患者改善临床症状,减轻患者痛苦,促进患者的健康,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1] 李洁, 杨兴华, 李芸.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辨证施护效果分析[J]. 西部医,2010,22(06):1130-1131.[2] 王佳琳.中医辨证施护在社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10):892-893.[3] 史亚琼,金瑜.腰椎间盘突出症非手术治疗的辨证施护[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3,34(04):8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