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学 第四讲
- 格式:ppt
- 大小:2.80 MB
- 文档页数:30
中医养生学第一章绪论第一节中医养生学的概念第二节中医养生学的性质和特点第三节中医养生学的地位和任务第四节学习的方法和要求第一章绪论第一节中医养生学的概念1、养生2、中医养生学3、“养生之道”4、养生法分类5、养生原则1、养生(保养身体)养生就是根据生命发展的规律,采取能够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手段,所进行的保健活动。
2、中医养生学中医养生学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研究中国传统的保养身心,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延年益寿的理论和方法,并运用这种理论和方法指导人们保健活动的科学。
3、“养生之道”自古以来,人们把养生的理论和方法叫做“养生之道”。
4、养生法分类道家养生儒家养生医家养生释家(佛家)养生武术家养生5、养生原则形神共养、协调阴阳、顺应自然、饮食调养、谨慎起居、和调脏腑、通畅经络、节欲保精、益气调息、动静适宜等等第二节中医养生学的性质和特点独特的理论体系和谐适度的宗旨综合、辨证的调摄适应范围广泛独特的理论体系“天人相应”、“形神合一”的整体观念精、气、神作为养生保健的核心和谐适度的宗旨养生保健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和谐适度。
节制饮食、节欲保精、睡眠适度、形劳而不倦等。
综合、辨证的调摄历代养生家都主张养生要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全面配合。
适应范围广泛养生保健实可与每个人的一生相始终。
人生自童年开始,直至老年,每个年龄阶段都存在着养生的内容。
第三节中医养生学的地位和任务中医养生学将在今后人类防病保健事业中占有重要地位。
中医养生学的基本任务有三个方面一是继承传统养生理论和方法。
二是结合现代科学手段,探讨其实质。
三是创立新理论,新方法,进行更大范围的推广。
第四节学习的方法和要求要有明确的学习目的采用授课和自学自练相结合的方法要理解、掌握本门课程的基本理论要学以致用,身体力行第二章中医养生学发展简史第一节先秦时期第二节后汉时期第三节宋元时期第四节明清时期第五节近代与现代第一节先秦时期旧石器时代:殷商时代:已有卫生与保健防病的萌芽思想。
中医养生学第二版邓沂高新彦答案[判断题] 庖丁解牛的故事出自《庄子·养生主》。
A 视频中的题目A 对B 错1.1 中医养生学的基本概念(一)1【单选题】在《礼记·中庸》的阐述中,(C)是天下的根本,是宇宙的本源。
A、和B、庸C、中D、理2【单选题】(B)是指中医针灸中用到的针。
A、匸B、殳C、矢D、酉3【单选题】“养生”一词最早出现在(C)。
A、《诗经》B、《大雅》C、《庄子·养生主》D、《庄子·秋水》4【判断题】在《礼记·中庸》的阐述中,“和”是通达天下的方法。
(√)中医养生学的基本特征(第二讲)[多选题] 中医理论中,达到阴阳协调需要做到以下哪几点(ABC)A 因时制宜B 因地制宜C 因人制宜D 因物制宜1【单选题】以下不属于内伤致病因素的是(B)。
A、过度的情绪反应B、结石C、不良的饮食习惯D、不合理的作息生活2【单选题】中医讲人有三宝,但不包括(D)。
A、精B、气C、神D、火3【多选题】中医养生学的学术核心是(CD)。
A、身形通达B、心意相通C、天人相应D、形神合一4【多选题】“天人相应”要考虑的因素包括(ACD)。
A、自然B、文化C、社会D、人体本身5【多选题】中医养生学的特征有(ABCD)。
A、独特的理论体系B、和谐适度的基本宗旨C、综合辩证的调摄方法D、广泛的适应范围6【判断题】中医讲防治疾病的时候,需要从生理调节和心理调节相统一的角度入手。
(×)2.1 远古起源时期(第一讲)[单选题] 中国古代传说中,发明火的是(B)。
A 神农氏B 燧人氏C 轩辕氏D 帝喾氏1【多选题】学习掌握自然规律的优势包括(ABCD)。
A、改善生活环境B、增长智慧C、强壮身体D、延长寿命2【判断题】上古时期,劳动工具的改进带来了医学的发展。
(√)3【判断题】火的应用使得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改变,但没有促进疾病预防方法的产生。
(×)2.2.1 周易(第二讲)[判断题] 《周易》中的“简易”是说世间万物的法则是简朴而平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