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学 第七讲
- 格式:ppt
- 大小:2.75 MB
- 文档页数:27
中医养生学第一章绪论第一节中医养生学的概念第二节中医养生学的性质和特点第三节中医养生学的地位和任务第四节学习的方法和要求第一章绪论第一节中医养生学的概念1、养生2、中医养生学3、“养生之道”4、养生法分类5、养生原则1、养生(保养身体)养生就是根据生命发展的规律,采取能够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手段,所进行的保健活动。
2、中医养生学中医养生学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研究中国传统的保养身心,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延年益寿的理论和方法,并运用这种理论和方法指导人们保健活动的科学。
3、“养生之道”自古以来,人们把养生的理论和方法叫做“养生之道”。
4、养生法分类道家养生儒家养生医家养生释家(佛家)养生武术家养生5、养生原则形神共养、协调阴阳、顺应自然、饮食调养、谨慎起居、和调脏腑、通畅经络、节欲保精、益气调息、动静适宜等等第二节中医养生学的性质和特点独特的理论体系和谐适度的宗旨综合、辨证的调摄适应范围广泛独特的理论体系“天人相应”、“形神合一”的整体观念精、气、神作为养生保健的核心和谐适度的宗旨养生保健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和谐适度。
节制饮食、节欲保精、睡眠适度、形劳而不倦等。
综合、辨证的调摄历代养生家都主张养生要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全面配合。
适应范围广泛养生保健实可与每个人的一生相始终。
人生自童年开始,直至老年,每个年龄阶段都存在着养生的内容。
第三节中医养生学的地位和任务中医养生学将在今后人类防病保健事业中占有重要地位。
中医养生学的基本任务有三个方面一是继承传统养生理论和方法。
二是结合现代科学手段,探讨其实质。
三是创立新理论,新方法,进行更大范围的推广。
第四节学习的方法和要求要有明确的学习目的采用授课和自学自练相结合的方法要理解、掌握本门课程的基本理论要学以致用,身体力行第二章中医养生学发展简史第一节先秦时期第二节后汉时期第三节宋元时期第四节明清时期第五节近代与现代第一节先秦时期旧石器时代:殷商时代:已有卫生与保健防病的萌芽思想。
《中医养生》课程教案目录教案一中医养生原则.................... 错误!未指定书签。
教案二阴阳与养生...................... 错误!未指定书签。
教案三五行与养生...................... 错误!未指定书签。
教案四脏腑与养生...................... 错误!未指定书签。
教案五望舌与养生...................... 错误!未指定书签。
教案六经络与养生...................... 错误!未指定书签。
教案七穴位与养生...................... 错误!未指定书签。
教案八药物与养生...................... 错误!未指定书签。
教案九体质与养生...................... 错误!未指定书签。
教案十饮食与养生...................... 错误!未指定书签。
教案一中医养生原则一、授课题目:第一讲中医养生原则二、教学时间安排:1.5学时三、教学目的、要求:熟悉中医养生学、寿命的概念;正确认识健康与亚健康;掌握并正确理解中医养生学的基本原则;学会中医养生术—叩齿;树立正确的课程学习方法。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中医养生原则。
五、教学方法及手段课堂讲授为主,适当提问、讨论和举例,利用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设计中医养生历史悠久,流派众多,方法各异,内容丰富。
目前养生已经成为一种时尚,一种健康生活的标志,成为更多有品质生活人群的必修课程!先讲相关概念和学习本课程的方法。
(一)中医养生学概念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根据生命发展的规律,采取能够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手段,所进行的保健活动。
它的目的有四个: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
这是我们每一个人都非常向往和追求的生活目标。
通过该课程的讲授和学习让我们共同为实现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目标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