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人员资格能力培训确认表
- 格式:docx
- 大小:113.75 KB
- 文档页数:2
文件制修订记录1.0目的通过对本所检测有关人员进行教育和培训,持续保持检测有关人员的能力,确保检测有关人员在能力、公正性、判断力以及工作诚实性方面的可信度。
2.0范围适用于与检测工作有关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关键支持人员的培训、管理工作。
3.0职责3.1实验室主任3.1.1负责审批本所签约人员的录用;3.1.2负责审批本所的年度培训计划。
3.2技术负责人3.2.1负责制定本所与技术相关的年度培训计划;3.2.2负责组织开展有关技术方面的人员培训工作。
3.3质量负责人3.3.1负责制定本所与管理体系相关的年度培训计划;3.3.2负责组织开展有关管理体系方面的人员培训工作。
3.4管理组3.4.1负责建立实验室人员名册及个人技术档案。
3.4.2负责人员培训及考核相关记录的整理、归档工作。
4.0工作程序4.1人员能力与资格确认4.1.1本所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检测组主任由实验室主任任命。
内审员、监督员由技术负责人或质量负责人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推荐,由实验室主任对其审批授权。
4.1.2本所对检测相关人员能力均作出了明确的要求,详见《质量手册》附录5《各岗位任职资格条件》。
根据岗位要求,管理组依据检测相关人员的教育、培训、经验和技能进行能力和资格确认,建立人员档案,填写《工作人员履历表》和《人员上岗范围汇总表》。
4.1.3检测人员和特殊岗位工作人员经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管理组对持证上岗人员进行登记记录,填写《检测人员持证登记表》。
4.2人员管理4.2.1本所员工应全部为事业编制人员、行政编制或签约人员,本所从事检验检测活动的人员,不得同时在两个及以上检验检测机构从业。
4.2.2监督员对从事检验检测活动人员(包括在培人员)的工作进行监督,确保其按照管理体系的要求进行工作,对监督工作中发现的不符合,应及时上报技术负责人,对不符合按照《不符合检测工作的控制管理程序》进行处理。
4.2.3技术负责人负责安排对技术工作的监督,质量负责人负责安排对管理体系工作的监督。
实验室年度培训考核计划表
1. 培训计划内容包括实验室安全操作流程、实验室仪器设备的正确使用方法、实验技术和操作规范等。
2. 每月安排1-2次培训课程,每次课程时间为2-3小时,由经
验丰富的实验室老师或专业人员负责讲解。
3. 培训形式包括理论讲解、案例分析、操作演示和实操训练等,确保培训内容全面、深入。
4. 培训考核采用问答形式和实际操作综合考核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考核合格者方可颁发证书。
5. 考核合格者将被视为合格实验室操作人员,能够独立进行实验室工作。
中质检社培[2015]102号关于举办“实验室关键管理人员(质量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及授权签字人)职责及解决体系运行的突出技术难点暨实验室质量管理师”培训通知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为提高检测/校准实验室管理和技术能力,制定并修改了部分认可准则在有关领域内的应用说明(如CNAS-CL10:2012《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在化学检测领域的应用说明》)及相关实验室认可技术指南;同时一些相关的国家标准也颁布实施。
为指导实验室关键管理人员履行职责及具体解决体系运行中的突出技术难点,以便提高实验室质量控制能力,保证实验室检测结果的科学性、准确性,培训中心针对实验室主任、授权签字人、技术管理者、质量负责人、技术骨干进行职业岗位能力认证培训,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的有关规定,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岗位能力确认证书》可作为从业人员的凭证,证明证书持有者具有系统地接受国家职业认证培训的经历以及具备专业理论知识、实际应用知识、解决实验室体系运行过程中的技术难题等职业能力,是任职单位聘用、晋升、评选用的依据之一,是持证人申请职业技能鉴定的合法有效证明。
现将具体要求通知如下:一、培训大纲:(一)实验室关键管理人员的职责1、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原则2、实验室关键管理人员的职责1)CNAS规定的最高管理者职责;2)CNAS规定的技术负责人职责;3)CNAS规定的质量负责人职责。
3、授权签字人的职责和考核辅导(二)关键管理人员、技术骨干履行职责及具体解决体系运行中突出技术难点的辅导1、检测或校准结果与规范中规定限值的符合性评价及难点;2、GB/T8170-2008《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3、检测和校准结果质量保证的管理3.1、认可准则的要求要点;3.2、质量保证的管理运作要点4、体系运行中方法确认、离群值判定、结果可接受性判定、质量监控等突出技术难点的解决方法;4.1、检测和校准结果的统计检验4.1.1、概率分布及数理统计中几个常用的基本概念;4.1.2、检测和校准结果的统计检验方法4.1.3正态样本离群值的判断和处理;4.1.4在重复性或再现性条件下测量结果的检查4.1.5、F检验法(两组测量结果是否为等精密度的检验)4.1.6、t检验法(两组测量结果平均值差异显著性的检验)4.2.、在已知不确定度条件下测量结果之比较4.2.1在再现性条件下两个测量结果之比较;4.2.2测量审核结果与参考值之比较4.3、实验室能力验证结果的评价(多个实验室测量结果的比较)4.4、偏离的控制4.5、质量监控-描述产品质量和检测结果稳定性的控制图4.5.1、舒沃特控制图及实例(描述产品质量和检测结果稳定性的控制图)5、仪器设备和标准物质的管理及期间核查的各种具体方法和实例5.1、实验室考核对仪器设备和标准物质的要求5.2、仪器设备和标准物质期间核查的目的及与计量检定、校准的区别5.3、期间核查的各种具体方法和实例5.3.1仪器设备期间核查的各种具体方法和实例5.3.2标准物质期间核查的各种具体方法和实例6、测量不确定度评估的管理和技术难点6.1CNAS认可准则及相关文件对测量不确定度要求的要点6.2实验室测量不确定度的管理要点6.3、在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中存在的五方面技术难点及解决方法:6.4、关于测量不确定度的审批、验证、应用及评审问题6.4.1测量不确定度评估报告的审批6.4.2、实验室应该开展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合理性的验证工作6.4.3、测量不确定度的应用6.4.4现场评审中对实验室评估能力的评审7、内部校准8、学员问题解答及研讨论9、培训时间和地点:2016年04月20日-04月22日厦门2016年04月21日-04月23日成都2016年04月27日-04月29日北京、青岛、大连(同期开班)三、培训对象:各企事业单位实验室管理人员及技术骨干。
实验室管理程序(IATF16949-2016/ISO9001-2015)1.0目的为了建立健全本公司室内实验室的质量体系,使其进行有效地工作,特制定本程序对试验人员资质要求试验设备的维护保养试验样品及试验记录管理作出规定,并明确实验室职责与实验范围,保证实验能力。
2.0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公司内部实验室控制全过程。
3.0术语和定义3.1实验室:指配备有必须之量测与试验设备,及适当之合格人员之团体。
其主要功能是试验验证或其它相关工作,以鉴别产品材料零组件或结构等特性及性能等。
3.2中心实验室:指配备有能对汽车空调压缩机及其相关零部件进行综合性能实验的设备,并具有相关资质的实验人员进行操作的实验室的简称。
4.0作业程序4.1实验室规划4.1.1实验室统一由品质部进行管理,对厂地和范围的规化要能满足测量设备放置和产品检测的需求。
4.1.2实验室组织架构:省略4.2实验室的范围4.2.1计量室:实验室负责对计量器具的校准周期检定维护及计量器具的配置和检测能力确认;4.2.2中心试验室:包括对产品的性能\使用寿命\压缩机噪音进行实验。
4.2.3精密检测室:主要负责对产品的尺寸检测和材料分析,尺寸检测包括形位尺寸全尺寸和一般尺寸的检测,材料分析包括对材料的成份硬度和强度的检测。
4.2.4理化室:负责对产品的金相分析耐腐蚀性分析和油中的水份含量分析。
4.2.5实验室负责对各种检测方法及标准的制定和修正。
4.2.6实验室的检测设备主要分为性能试验设备尺寸检测设备和原材料成分分析设备,详见实验室检测设备清单。
4.3实验室的方针目标4.3.1实验室方针:试验及时数据准确规范操作服务顾客。
☆试验及时:以最短的时间内完成试验;☆数据准确:试验数据应准确可靠,无差错;☆规范操作:所有试验都应遵守试验标准和试验规范要求;☆服务顾客:满足顾客要求,赢得顾客信任。
4.3.2实验室目标:见公司年度业务计划。
4.4实验室人员4.4.1实验室应确保所有操作专门设备从事检测或校准评价结果签署检测报告和校准报告的人员的能力。
每天一个知识点,实验室质量管理之——人员监督和监控篇人员监督和监控的区别人员监督人员监控对象新进技术人员、新转岗人员和操作新标准、新方法、新设备的现有技术人员可能影响实验室活动结果的人员,包括各职能人员主要时机未获得授权之前授权独立上岗后重点授权之前的初始技术能力授权后持续胜任的技术能力方法现场观察、面谈、模拟试验、盲样考核、人员比对等现场监督实际操作过程、核查记录或报告以及考核、盲样测试、实验室内比对、能力验证和实验室间比对结果实施者监督员主管部门/监督员一、人员监督1.文件要求RB/T214-20174.2.6:应有熟悉检验检测目的、程序、方法和结果评价的人员,对检验检测人员包括实习员工进行监督。
RB/T214-20174.2.7:检验检测机构应保留人员的相关资格、能力确认、授权、教育、培训和监督的记录,记录包含能力要求的确定、人员的选择、人员培训、人员监督、人员授权和人员能力监控。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2.12.129)检验检测机构依据管理体系建立的人员技术档案内容包括不限于教育背景、培训经历、资格确认、授权、监督的相关记录。
CNAS-CL01:20186.2.5实验室应有以下活动的程序,并保存相关记录:d)人员监督;CNAS-CL01-G001:20242.监督的对象监督的对象是:人,重点在授权之前。
重点包括:检验检测人员(包括方法验证人员、记录复核人员)、报告批准人员、采样人员、样品预处理人员;可以考虑纳入:合同评审人员、设备管理人员、样品管理人员、报告编制人员、档案管理员等与技术管理无关的职能部门相关人员。
3.监督实施3.1制定监督计划监督员每年年初制定并汇总监督计划,形成年度监督计划,计划内容包括:对象、实施时间、方式、内容、监控频次等。
附件A,提供了人员监督计划样表可供选择。
3.1.1监督对象涵盖如下类型人员:(1)新进技术人员;(2)新转岗人员;(3)扩展新的技术活动的现有技术人员;(5)现有技术人员。
第 1 页/ 共 3页文件类型:□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审批纪录/Review history:修订记录/Revision history:1 目的根据分子实验室的发展制定人员培训计划。
2 适用范围分子实验室人员。
3 职责3.1 分子主管制定年度培训计划,所有人员按培训计划培训并考核。
3.2 实验室部门负责人负责监督实施。
4 内容4.1 每年年底评估新老员工的工作能力,填写《实验室员工能力考核确认表》。
4.2 对新进员工在最初6个月内进行2次能力评估,考核方式采取现场观察、提问、笔试等形式,并保存评估记录。
如评估未通过,应进行再培训,培训后再次评估,如未通过,做辞退处理或调动到其能胜任的岗位。
4.3 当职责变更时,或离岗6个月以上再上岗时,或政策、程序、技术有变更时,应视为新员工进行再培训和再评估,合格后方可继续上岗。
如评估未通过,应进行再培训,培训后再次评估,如未通过,做辞退处理或调动到其能胜任的岗位。
4.4 培训方式4.4.1 外部培训包括上海临检中心组织的专题会议和PCR上岗证的培训等。
4.4.2 内部培训包括新员工(转岗员工)入职培训以及老员工的继续教育培训。
4.5 培训计划4.5.1 分子检验人员要学习分子管理、质量控制、仪器操作类SOP。
4.5.2 每位员工要参加公司内部组织的质量手册、程序文件的培训等。
4.5.3 按照要求参加公司内部的专业培训,和外部的质量认证的培训等。
4.5.4 培训时填写LW-SH-PF-20-09 《培训签到记录表》,培训结束后评估培训结果并形成记录。
5 相关文件和记录表单5.1 《培训签到记录表》5.2 《实验室员工能力考核确认表》5.3 《PCR新员工或转岗员工培训计划》。
实验室人员上岗资格确认及审批记录
XXX人员上岗资格确认及审批记录
以下是该公司人员上岗资格确认及审批记录表格,需要确认人员的姓名、学历、职称、性别、专业、年龄、工作部门、专业工作、职务、年限等信息。
抽样人员可以是设备操作人员、检测人员、报告审核人、报告签发人、见和解释人员、质量监督员或其他人员。
考核项目及内容:
1.具备相应的学历、专业、职称要求;
2.具备相应的专业工作经历;
3.参加了相应的培训(详见培训记录及试卷);
4.其他信息。
结论:
确认人需要确认该人员是否符合要求,批准从年月日起从事相关工作。
如果考核结果有一项不合格者即为不符合,考试成绩达到60%以上的为合格。
审批:
批准人:年月日
以上是XXX人员上岗资格确认及审批记录表格。
为确保检测工作的质量和安全,我们必须对人员的资格进行确认和审批。
同时,我们也需要不断加强培训,提高人员的专业技能和工作能力。
人员管理程序ZLJC-2021-CX-004 版本:1/0 1 目的为了确保人员资格确认、任用、授权和能力保持等进行规范管理,制定执行本程序。
2 适用范围本中心检测活动相关的检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
3 职责3.1中心主任负责人员配置;3.2综合科负责人员综合管理。
4 程序内容4.1 人员基本要求必须根据检测任务的技术要求和工作量配备管理和技术人员,人员数量和能力均应满足要求,所有从事抽样控制、现场检测、样品制备、样品前处理、样品分析测试和数据处理等检测人员必须经公司培训合格持证上岗,与检测活动相关的其他人员的能力应得到确认。
4.2 岗位设定根据《质量手册》设置下列岗位:中心主任、质量负责人、技术负责人、报告批准人员(授权签字人)、部门负责人、检测员、报告编写人员、报告审核人员、质量监督员、内审员、设备管理员、样品管理员、档案管理员等。
其中,质量负责人、技术负责人、报告批准人员(授权签字人)、检测员、报告编写人员、报告审核人员、质量监督员、内审员、设备管理员、档案管理员为关键岗位,其任职要求执行《质量手册》附件4《关键岗位任职要求一览表》。
4.3人员招聘、录用、转正、调动、离职管理4.3.1 当现有人员能力或数量不满足运行要求时,副主任提出申请,填写《招工审批表》,综合科启动人员录用流程。
4.3.2当中心主任根据现有需要做出人力资源增加要求或年度管理评审输出中提出需要增加人力资源时,填写《招工审批表》,综合科启动人员录用流程。
4.3.3综合科人事管理员起草人员招聘条件(学历、职称、工作经历、性别、工作范围、待遇等依据《关键岗位任职要求一览表》),报中心主任审批后,在规定的渠道对外公示招聘信息,完成人员招聘工作,组织面试考核,考核合格后报中心主任批准,办理录用手续。
4.3.4 实习人员实习期3个月,实习部门评价合格后,办理转正手续。
4.3.5人员不能胜任本岗位工作时,办理调岗手续,由所在部门负责人填写《员工异动审批表》,并说明理由,中心主任批准后填写调岗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