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硫的性质及其性质比较
- 格式:doc
- 大小:190.00 KB
- 文档页数:6
二氧化硫的性质及应用二氧化硫,化学式为SO2,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它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并在许多工业和商业应用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然而,由于其具有某些有害特性,二氧化硫的排放也引起了环境和健康问题。
一、二氧化硫的性质二氧化硫是由硫和氧组成的化合物,化学式为SO2。
它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的气体,在常温下易溶于水。
二氧化硫的分子结构使其具有多种化学性质,包括氧化性、还原性和酸性。
二、二氧化硫的应用1、工业用途二氧化硫在工业中应用广泛。
首先,它被广泛用于纸浆和纸张的漂白。
其次,二氧化硫也是制造硫酸和其他化学物质的重要原料。
此外,二氧化硫还用于制造肥料、橡胶制品和食品加工。
2、食品添加剂在食品工业中,二氧化硫被用作防腐剂和抗氧化剂,以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它还被用于制作一些特定的食品,如葡萄酒和啤酒,以保持其口感和质量。
3、生物医学应用在生物医学领域,二氧化硫也被用于多种应用。
例如,它被用于制作一些药物和生物试剂,以及用于治疗某些疾病。
此外,二氧化硫也被用于消毒和清洁医疗设备。
三、二氧化硫的排放和环境影响尽管二氧化硫在某些应用中具有重要作用,但其排放也带来了环境和健康问题。
二氧化硫的排放主要来自燃煤和石油燃烧,以及一些工业过程。
这些排放可能导致酸雨和其他环境问题。
因此,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实施了严格的环保法规,以限制二氧化硫的排放。
四、结论二氧化硫是一种具有重要应用的有害气体。
尽管其应用广泛,但其排放也带来了环境和健康问题。
因此,我们需要继续研究和开发更环保的替代品和技术,以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和对环境的影响。
对于现有的二氧化硫应用,我们也需要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减少其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
“二氧化硫的性质”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二氧化硫是高中化学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一节中安排的重要内容之一,是高中化学重要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考必考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节课不仅具有很强的基础性,而且其理论性和实用性都很强,对于强化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加强对大气污染的防治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氧化硫1.复习重点1.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2.重点是二氧化硫的氧化性、还原性、漂白性。
2.难点聚焦一、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 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1∶40);(可用于进行喷泉实验,如SO 2、HCl 、NH 3) 易液化(-10℃) 二、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1、酸性氧化物能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SO 2+2NaOH===Na 2SO 3+H 2O 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SO 2+H 2O===H 2SO 3(二氧化硫的水溶液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二氧化硫溶于水形成的亚硫酸只能存在于溶液中,它很不稳定,容易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硫,故二氧化硫溶于水的反应是可逆反应。
SO 2+H 2O H 2SO 3SO 2与CO 2性质的比较2、氧化性:SO 2气体通过氢硫酸,溶液变浑浊,有淡黄色不溶物出现。
SO 2+2H 2S===3S ↓+2H2O3、还原性:SO 2使溴水和高锰酸钾溶液褪色SO 2+Br 2+2H 2O===H 2SO 4+2HBr5SO 2+2KMnO 4+2H 2O===K 2SO 4+2MnSO 4+2H 2SO 4 2SO 2+O 22SO 3(SO 3+H 2O===H 2SO 4,SO 3是无色固体SO 3是一种无色固体,熔点是16.80C ,沸点也只有44.8℃,易溶于水,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
) 4、漂白性:SO 2使品红溶液褪色SO 2能使某些有色物质褪色,是由于二氧化硫可跟某些有色物质化合成无色物质,而化合成的无色物质却是不稳定的,易分解而恢复原来有色物质的颜色。
漂白性的比较把Cl 2和SO 2混合用于漂白,能否增强漂白效果?为什么? 〖答案〗不能,SO 2+Cl 2+2H 2O===H 2SO 4+2HCl SO 2与CO 2的相互鉴别鉴别SO 2气体的常用方法是用品红溶液,看能否使其褪色,有时还需再加热看能否再复原。
鉴别CO 2气体的常用方法是用澄清石灰水,看能否使其变浑浊,足量时再变澄清。
二氧化硫的结构与性质一、结构SO2是有同族元素间组成的共价化合物,属酸性氧化物。
与NO2和CO2气态非金属氧化物相比较知其中心元素的化合价都是+4价,其结构对比如下:SO2NO2CO2分子构型键角119.5°,角型分子键角134°,角型分子键角1180°,直线型分子分子极性极性分子极性分子非极性分子8e-结构不是不是是水溶液非电解质、导电非电解质、导电非电解质、导电酸性氧化物是不是是1.SO2是V字型的极性分子,结构中“硫元素的价态+ 价电子数≠8”,因而硫原子不满足8e-结构,表现出更高的反应活性。
2. SO2的水溶液能导电,是因为SO2溶于水后和水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H2SO3,H2SO3在溶液中部分电离成H+、HSO3-和SO32-,所以溶液能导电,由于在溶液中电离的是H2SO3而不是SO2,因此H2SO3是弱电解质,而SO2属于非电解质。
二、酸性氧化物在显+4价的酸性氧化物中,SiO2是固体,SO2和CO2是两种重要的酸性氧化物,有很多相似点和不同点。
1.常温常压下都是无色气体,密度都大于空气,能溶于水。
2.CO2没有气味,SO2有刺激性气味;CO2无毒,SO2有毒;CO2在水中的溶解性大于SO2;SO2易液化。
3.两者都能与水反应,生成不稳定的且只存在于溶液中的弱酸H2CO3和H2SO3,在实验室中可以用强酸制弱酸的原理来制取。
由于H2SO3的酸性比H2CO3强,故可用饱和的NaHCO3溶液除去CO2中混有的SO2气体。
4.都能与碱反应,用量不同,可以生成两种盐,如向澄清的石灰水中通入CO2、SO2都能使石灰水变浑浊,当CO2、SO2过量时,又变澄清,所以在检验CO2时要排除SO2的干扰。
5.和盐反应,需注意弱酸不能制强酸的原则。
如将SO2、CO2通入BaCl2、Ba(NO3)2溶液中时,CO2均不能反应生成沉淀。
SO2和BaCl2不反应,此点与CO2相同,但能和Ba(NO3)2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BaSO4。
第二章卤素和硫上一知识点下一知识点第二节硫三、硫的含氧化合物。
硫的含氧化合物:H2SO3、SO2、H2、SO4、SO3硫的氧化物:氧元素和硫元素构成的化合物;例:S02 SO3(一)二氧化硫、亚硫酸和亚硫酸盐1.SO2(1)SO2的产生:S在空气燃烧得SO2,S+O2SO2(燃烧)。
(2)SO2的物理性质:SO2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比空气重,容易液化,易溶于水。
SO2有毒,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有害物质之一。
SO2还跟空气中的水蒸汽结合变成“酸雾”飘到远方,随雨雪降到地面,导致土壤酸化板结。
(3)SO2的化学性质:SO2是酸性氧化物。
它与水化合而生成亚硫酸。
因此SO2又叫亚硫酐。
SO2+H2O H2SO3;在水溶液里主要是SO2分子呈溶解水态。
亚硫酸很不稳定,容易分解成水和SO2。
H2SO3SO2↑+H2O;SO2在适当的温度并有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可以被氧化而生成SO3。
2SO2+O22SO3;SO2具有漂白作用。
SO2通入品红溶液。
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A.SO2跟有机物结合。
生成无色或白色物质但它们不稳定见光或遇热易分解而使有色物质恢复原色。
B.氯水中起漂白作用的是HClO。
它有氧化性,能使有机色素氧化而退色。
C.活性炭有吸附性。
它是通过吸附色素来漂白的。
2.亚硫酸(1)亚硫酸具有酸的通性。
NaOH+H2SO3NaHSO3(亚硫酸氢钠)+H20NaOH+NaHSO3Na2SO3(亚硫酸钠)+H2O (2)H2SO3的还原性:2H2SO3+O22H2SO43.亚硫酸盐:亚硫酸盐具有盐的通性,比H2SO3稳定。
(1)亚硫酸遇酸时放出SO2,Na2SO3+2HCl2NaCl+H2O+SO2↑作用:检验亚硫酸盐。
实验室制SO2。
(2)亚硫酸盐的还原性:2Na2SO3+O22Na2SO4亚硫酸的作用:Na2SO3用作还原剂纺织工业上用作漂白剂。
(二)三氧化硫硫酸硫酸盐1.SO3:(1)SO3是一种没有颜色的固体。
so2的物理性质SO2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化学式为SO2,有旋光性,沸点为44.6℃,熔点为-10.3℃,相对密度为2.367(气态)2.849(液态),折射率为1.297,是一种焦炭色液体,味苦,有极强的毒性。
二、SO2的熔点SO2的熔点为-10.3℃,我国平均温度为15.3℃,根据分子结构可知,SO2对常温很不稳定,在常温下会迅速转化为其他化合物,像是H2SO4,SO3,而当SO2凝固在特殊温度时,它的物理性质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比如熔点、沸点、密度、折射率等。
三、SO2的沸点SO2的沸点为44.6℃,当SO2温度升高到它的沸点时,它会从固体直接转化为气体,而且它的沸点也让它能够存在在较低温度的空气中,这也是为什么它的污染能够长期的来回的悬浮在空中的原因。
四、SO2的相对密度SO2的相对密度为2.367(气态)2.849(液态),当它处于气态时,它的相对密度是2.367,而处于液态时,它的相对密度是2.849,这表明SO2在不同的状态下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同时它也非常容易蒸发,吸收空气中的湿度,而这种特性也是它常被作为食品、蔬果加工以及医药领域的催化剂的原因。
五、SO2的折射率SO2的折射率为1.297,当光射入SO2的表面,它会发生折射,穿行的光线的波长会发生改变,而这种改变又会使它产生一种极强的光学属性,对有害物质的过滤舍尔有着重要的作用,而这正是SO2常被用于后处理、杀菌等方面的原因。
六、SO2的分子结构SO2是一种非常普遍的气体,它是由一个硫原子和两个氧原子组成的多原子分子,其分子结构如图所示:结论:以上就是SO2的物理性质的简介,其熔点、沸点、密度和折射率都有一定的变化,具有明显的特性,而它的分子结构也非常的简单稳定,可以提供很多的应用场景。
因此,SO2是极具前景的一种物质,未来也将有更多的使用。
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一、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SO2是色、气味的有毒气体,溶于水。
二、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1. 氧化物(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与二氧化碳的性质相似)(1)与水的反应化学方程式:(2)SO2与生石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与碱的反应往NaOH溶液中通入少量SO2往NaOH溶液中通入少量SO2分析与澄清石灰水的反应现象:2.漂白性,有漂白作用。
漂白原理:与氯气漂白原理的区别:3.+4价的硫元素有一定的还原性...为主。
...和氧化性....,但以还原性二氧化硫或亚硫酸可以和氧气、氯气、溴、碘、Fe3+、H2O2、HNO3、酸性高锰酸钾等强氧化剂反应,但和浓硫酸不反应......。
【学生分析】书写部分化学方程式三、二氧化硫的作用1.酸雨:pH小于的降水(包括雨、雪、霜、雾、雹、霰等)形成过程:2.酸雨的危害。
[课堂练习]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在某城市采集了酸雨样品,每隔一段时间用pH计测该雨水样品的pH,所得数据如下:为什么雨水的pH随时间而发生变化?根据表中的数据分析和你已有的知识经验判断二氧化硫是怎样影响雨水的pH的?3.防治方法:①用新型的能源(氢能、太阳能、核能);②对含硫燃料进行脱硫处理;③对释放出SO2废气进行处理回收利用;等等[课堂练习]1.你认为减少酸雨产生的途径可以采取的措施是()①少用煤做燃料;②把工厂的烟囱造高;③燃料脱硫;④在已经酸化的土壤中加石灰;⑤开发新能源。
A.①②③B.②③④⑤C.①③⑤D.①②④⑤2.湿润的氯气和二氧化硫皆可做漂白剂,若用两者(1:1) 一起漂白一种物质时,漂白效果会()A. 增强B. 不变C. 减弱D. 难确定3.下列气体中,溶于水后,生成物是一种强酸的是( )A.SO2B.SO3C.CO2D.Cl24.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SO2气体,最好选用的试剂是( )A.澄清石灰水B.品红溶液C.溴水D.饱和NaHCO3溶液课后练习1.下列实验用来证明SO2的存在,其中正确的是()A.能使品红褪色,加热后又出现红色B.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C .通入足量的NaOH 溶液中,再滴入BaCl 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该沉淀溶于稀盐酸D .通入稀溴水中能使溴水褪色,得澄清溶液,再滴加Ba(NO 3)2溶液有白色沉淀,该沉淀不溶于硝酸。
so2的物理性质
硫酸二氧化物(SO2)是一种重要的化学物质,它的发现可以追
溯到古代,但它的实际应用则可以追溯到18世纪末期。
现在,它已
经成为现代化学、化工和环境保护领域中一种重要的物质。
SO2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下面将详细阐述SO2的物理性质:
首先,SO2的结构是一种混合的酸性物质,它的分子中含有一个硫原子和两个氧原子,这种结构使它具有强烈的酸性,同时还具有明显的氧化性能。
另外,SO2的沸点很低,只有10℃,这使它的液态物质可以被很容易的液化和蒸发。
此外,气态SO2比重较小,比大气压为1.33得出,可以使它在空气中悬浮,使它不容易沉积到地表。
其次,SO2具有一定的折射能力,折射率为1.536,它可以将光
线从空气中反射回到空气中。
SO2也具有蓝色荧光,它可以将紫外线转变成可见光区域的可见光,从而产生蓝色荧光。
另外,SO2溶液的折射率很高,可以提高光的穿透性,使它可以被更容易的穿过空气层和大气层,有助于我们的观测。
最后,SO2因吸收了紫外线,具有明显的吸收能力,能有效的阻挡太阳射射的紫外线,减少其有害的影响,这也是环境保护的一种重要手段。
SO2可以吸收较高的光谱范围,这使它可以用来作为空气检测和监测系统,以追踪大气中污染物的浓度。
以上就是关于SO2物理性质的简要介绍,它具有强烈的酸性特性,折射率高,吸收能力强,沸点低,而且还有很好的空气检测和监测的功能,是一种重要的物质。
同时,SO2的应用也广泛,包括制取硫酸,
去除污染物,以及与其他物质反应等等。
如果要做出正确的判断,我们必须对SO2物理性质有充分的了解,以便更好的利用它。
二氧化硫的性质与作用二氧化硫是一种无色、刺激性气体,化学式为SO2、它在自然界中由于火山活动、工业排放和生物代谢等过程中释放出来。
以下将详细介绍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
1.物理性质:-二氧化硫是一种无色气体,具有刺激性气味。
-它有较高的沸点和较低的熔点,沸点为-10°C,熔点为-75°C。
-在室温下,二氧化硫是不可燃的,但可以作为氧化剂。
-它比空气重,能够聚集在低洼区域。
-二氧化硫具有较高的溶解度,可以溶解在水中形成亚硫酸(H2SO3)。
2.化学性质:-二氧化硫经常作为还原剂参与化学反应。
它可以与氧、卤素、酸等进行反应。
-它可以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
当二氧化硫溶解在水中时,会产生亚硫酸,这种酸性溶液有一定的强酸性。
-它可以与氧气反应生成三氧化硫(SO3),形成硫酸。
-二氧化硫可以被氧化成为二氧化硫酸(H2SO4),这是一种极强的酸。
3.生态效应:-二氧化硫是大气污染物之一,具有一定的毒性。
当大量的二氧化硫排放到大气中时,会导致可见光透过能力降低,产生雾霾,并对人体呼吸系统造成刺激和危害。
-二氧化硫溶解在水中形成亚硫酸,减少了水中的溶解氧,对水生生物有害。
-二氧化硫对植被也有一定的危害作用。
它会破坏植物叶片的叶绿素,干扰光合作用,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养分吸收。
4.工业应用:-二氧化硫是制取硫酸的重要原料。
通过将二氧化硫气体通入水中,制取亚硫酸,再经氧化得到硫酸。
-它被用作漂白剂和消毒剂,因为它可以与细菌和真菌融合,破坏其细胞结构。
-二氧化硫被广泛用于食品工业。
它可以用来保鲜、防止腐败、抗氧化和改善食物的质量。
-二氧化硫还被添加到葡萄酒中作为抗菌剂和抗氧化剂,防止酒在贮存和酿造过程中发生氧化反应。
总结起来,二氧化硫是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具有较高的溶解度。
其化学性质活泼,在很多化学反应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二氧化硫也是一种有害气体,对人类、植被和水生生物有一定的危害。
在工业方面,二氧化硫被广泛应用于制取硫酸、食品保鲜和葡萄酒加工等领域。
二氧化硫的性质和用途二氧化硫(SO2)是一种常见的气体,具有酸性,有刺激性的气味。
在大气中,二氧化硫是一种重要的污染物,但在工业和农业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二氧化硫的性质。
1.物理性质:-外观:无色气体-气味:具有重腐烂鸡蛋的刺激性气味-密度:比空气稍重-溶解性:在水中具有较高的溶解度,可以形成亚硫酸(H2SO3)2.化学性质:-酸性:二氧化硫具有酸性,在水中可以形成亚硫酸,并且可以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硫酸盐。
-氧化性:二氧化硫是一种氧化剂,可以氧化一些物质,例如硫化物和有机硫化合物。
-还原性:二氧化硫也是一种可还原的物质,可以将一些氧化物还原为较低的氧化状态。
那么,二氧化硫有哪些主要的用途呢?1.工业用途:-硫酸生产:二氧化硫是生产硫酸的重要原料。
它可以通过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三氧化硫(SO3),进一步与水反应形成硫酸(H2SO4)。
硫酸在许多工业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包括化肥、冶金、制药和纺织等行业。
-漂白剂:二氧化硫可以用作漂白剂,用于漂白纸浆、纺织品和食品等。
-防腐剂:由于二氧化硫具有杀菌和防腐的特性,它被广泛应用于酒类、果汁、果脯等食品的保存和加工过程中。
2.环境保护用途:-烟气脱硫:二氧化硫是大气污染物之一,它通过燃烧化石燃料、工业生产过程中的排放以及火山活动等方式进入大气中。
二氧化硫的高浓度排放会导致酸雨的形成,对生态环境和水体造成损害。
因此,对烟气进行脱硫处理是环保的重要任务之一、常用的脱硫方法包括湿法脱硫和干法脱硫。
-环境指标:二氧化硫也是衡量空气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对二氧化硫进行监测,可以评估大气污染程度,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3.农业用途:-杀虫剂:二氧化硫可以用作农药,用于杀灭蛀虫和真菌,保护农作物的生长。
-食品防腐:二氧化硫也被广泛用于食品工业中,用于保护水果、干果、蔬菜等食品的新鲜度和防腐作用。
此外,二氧化硫还被用于制备其他化合物,例如亚硫酸盐、硫酸二甲酯等。
《二氧化硫的性质及其性质比较》教学设计一、课题分析二氧化硫既是工业上制备硫酸的原料气之一,也是污染环境的一种气体。
其化学性质的多样性——酸性、氧化性、还原性、漂白性,成为教学中的重难点,更是高考命题的热点和切入点。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有许多模糊甚至错误的认识——如能否与BaCl2或CaCl2溶液反应;与Ba(NO3)2、Ca(ClO)2溶液发生什么样的反应;漂白原理及其检验方法……。
本节课试图通过比较法对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进行阐释,以期达到明确概念,澄清“模糊”的目的;巩固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的知识;利用历年综合性的高考试题,将知识点和考点联系起来,加深对二氧化硫化学性质的认识,从而提升根据题设背景提取题给信息、综合分析和快捷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常见化学试剂的颜色及其变化(2)掌握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3)巩固氧化还原反应配平和离子方程式书写的技能2.过程与方法(1)掌握比较法在化学学习中的应用比较法是处理和解决问题的一种重要方法,通过对物质或事物的纵横比较得出科学的结论。
比较法有“同中求异”和“异中求同”:同中求异——将同类问题或事件进行分析比较,找到其不同点异中求同——将异类问题或事件进行分析比较,找到其相同点(2)明确知识点与高考考点的联系(3)强化提升审题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训练破题的技巧与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1)运用思辨和实证的思维方法,明确二氧化硫的“利”与“害”,趋利避害(2)懂得规范操作和科学表述的重要性三、教学过程(1)实验将二氧化硫分别通入BaCl2(aq)、BaCl2-NH3(aq)、H2S(aq)、石蕊(aq)、Ba(NO3)2(aq)、MnO4—/H+(aq)、I2-淀粉(aq)、Br2(aq)、FeCl3(aq)、品红(aq)中。
1.现象描述2.书写相关的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将二氧化硫换成二氧化碳分析比较现象,综合得出结论(2)漂白性概念辨析1.使品红褪色的气体就是SO2?检验SO2的操作?2.SO2能使石蕊溶液先红后褪吗?3.SO2使溴水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是其漂白作用吗?为什么?4.SO2使NaOH-酚酞溶液的红色是其漂白作用吗?(3)还原性1.还原性:S2—>SO2或H2SO3或HSO3—>I—2.遇到氧化剂,勿忘还原性(4)高考题剖析 (5)布白——下节课进行内容附:安徽省涉及二氧化硫及其盐的高考题(一)2013年第8题实验室中某些气体的制取、收集及尾气处理装置如图所示(省略夹持和净化装置)。
仅用此装置和表中提供的物质完成相关实验,最合理的选项是(二)2009年第10题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或分子是A 、NH 4+、H +、NO 3-、HCO 3-B 、K +、Al 3+、SO 42-、NH 3·H 2OC 、Na +、K +、SO 32-、Cl 2D 、Na +、CH 3COO -、CO 32-、OH -(三)2011年第8题室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A .饱和氯水中 Cl —、NO 3—、Na +、SO 32—B .c (H +)==1.0×10—13mol/L 溶液中C 6H 5O —、K +、SO 42—、Br — C .Na 2S 溶液中 SO 42—、K +、Cl —、Cu 2+D .pH==12的溶液中 NO 3—、I —、Na +、Al 3+ (四)2013年第9题下列分子或离子在指定的分散系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是A .银氨溶液: Na +、K +、NO 3—、NH 3·H 2O B .空气: C 2H 2、CO 2、SO 2、NOC .氢氧化铁胶体: H +、K +、S 2—、B r —D .高锰酸钾溶液: H +、Na +、SO 42—、葡萄糖分子 (五)2012年第9题一定条件下,通过下列反应可实现燃煤烟气中硫的回收:SO 2(g) + 2CO(g) 2CO 2(g) + S(l)若反应在恒容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平衡前,随着反应的进行,容器内压强始终不变 B .平衡时,其他条件不变,分离出硫,正反应速率加快 C .平衡时,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可提高SO 2的转化率 D .其他条件不变,使用不同催化剂,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不变 (六)2013年第13题已知NaHSO 3溶液显酸性,溶液中存在以下平衡:HSO 3—+ H 2O H 2SO 3 + OH —①HSO 3— H + + SO 32—② 向0.1mol·L -1的NaHSO 3溶液中分别加入以下物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加入少量金属Na ,平衡①左移,平衡②右移,溶液中c(HSO 3—)增大B.加入少量Na 2SO 3固体,则c(H +) + c(Na +) = c(HSO 3—) + c(OH —) +12c(SO 32—)催化剂C.加入少量NaOH 溶液,233(SO )(HSO )c c --、(OH )(H )c c -+的值均增大D.加入氨水至中性,则2c (Na +) = c (SO 32—)>c (H +) = c (OH —) (七)2009年(17分)W 、X 、Y 、Z 是周期表前36号元素中的四种常见元素,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W 、Y 的氧化物是导致酸雨的主要物质,…… (八)2010年(14分) ……(4)处理含XO 、YO 2(经推理得出XO 为CO 、YO 2为SO 2)烟道气污染的一种方法,是将其在催化剂作用下转化为单质Y 。
已知:XO(g)+1/2O 2(g)==XO 2(g) △H ==—283.0kJ/mol Y(s)+O 2(g)===YO 2(g) △H ==—296.0kJ/mol 此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2012年(15分)亚硫酸盐是一种常见食品添加剂。
为检验某食品中亚硫酸盐含量(通常以1 kg 样品中含SO 2的质量计),某研究小组设计了如下两种实验流程:(1)气体A 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
为防止煮沸时发生暴沸,必须先向烧瓶中加入______;通入N 2的目的是____________。
(2)写出甲方案第①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
(3)甲方案第②步滴定前,滴定管需用NaOH 标准溶液润洗,其操作方法是_________。
(4)若用盐酸代替稀硫酸处理样品,则按乙方案实验测定的结果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5)若取样品w g ,按乙方案测得消耗0.01000 mol·L —1 I 2溶液V mL ,则1 kg 样品中含SO 2的质量是______g(用含w 、V 的代数式表示)。
《二氧化硫的性质及其性质比较》学案一、连连看二、写写看二氧化硫分别与下列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1)BaCl 2-NH 3(aq)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H 2S(aq)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MnO 4—/H +(aq)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I 2-淀粉(aq)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Br 2(aq)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FeCl 3(aq)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想一想1.使品红褪色的气体就是SO 2?检验SO 2的操作?2.SO 2能使石蕊溶液先红后褪吗?3.SO 2使溴水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是其漂白作用吗?为什么?4.SO 2使NaOH-酚酞溶液的红色是其漂白作用吗? 四、练一练(一)2011年北京卷(15分)甲、乙两同学为探究SO 2与可溶性钡的强酸盐能否反应生成白色BaSO 3沉淀,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装置和A 中加热装置已略,气密性已检验)。
实验操作和现象:⑴A 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C 中白色沉淀是_____________,该沉淀的生成表明SO 2具有_________性。
⑶C中液面上方生成浅棕色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分析B中不溶于稀盐酸的沉淀产生的原因,甲认为是空气参与反应,乙认为是白雾参与反应。
①为证实各自的观点,在原实验基础上:甲在原有操作之前增加一步操作,该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在A、B间增加洗气瓶D,D中盛放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进行实验,B中现象:检验白色沉淀,结合离子方程式解释实验现象异同的原因: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合并⑷中两同学的方案进行实验。
B中无沉淀生成,而C中产生白色沉淀,由此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2)pH试纸颜色的变化说明漂粉精溶液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
(3)向水中持续通入SO2,未观察到白雾。
推测现象i的白雾由HCl小液滴形成,进行如下实验:a.用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检验白雾,无变化;b.用酸化的AgNO3溶液检验白雾,产生白色沉淀。
①实验a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由实验a、b不能判断白雾中含有HCl,理由是____________。
(4)现象ii中溶液变为黄绿色的可能原因:随溶液酸性的增强,漂粉精的有效成分和Cl—发生反应。
通过进一步实验确认了这种可能性,其实验方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将A瓶中混合物过滤、洗涤,得到沉淀X①向沉淀X中加入稀HCl,无明显变化。
取上层清液,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则沉淀X中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
②用离子方程式解释现象iii中黄绿色褪去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题收录在2014年安徽高考化学《考试说明》题型示例第28题(三)2012年北京高考题见《限时规范特训》P356第14题。
(四)2012年安徽高考题(15分)亚硫酸盐是一种常见食品添加剂。
为检验某食品中亚硫酸盐含量(通常以1 kg样品中含SO2的质量计),某研究小组设计了如下两种实验流程:(1)气体A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