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染料溶液浓度的测定培训讲学
- 格式:doc
- 大小:15.50 KB
- 文档页数:2
实验一染料溶液浓度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 掌握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2. 学会染料吸收光谱曲线的测定和染液浓度的测定3. 加深对染料色泽和吸收光谱关系的认识4. 学习染料中两组分混和染料含量的测定方法二、实验原理测定染料在溶液中或纤维上的含量的方法有多种,本实验介绍用分光光度计法测定染料在溶液中的浓度。
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染料浓度的基本理论是基于朗白---比耳定理。
该定理指出,有色溶液对一束平行单色光的吸光度与溶液的浓度和液层厚度之积成正比。
其数学表达式为:A=KbC其中: K-吸光系数或消光系数,表示纯物质浓度为1g/l 液层厚度为1cm时的吸光度,K值是各种染料在一定波长下的特征常数b-有色溶液的液层厚度C-有色溶液的浓度A-吸光度在一定波长和一定液层厚度条件下,吸光度与稀溶液的浓度成正比,吸光度A也可用光密度D或消光E表示。
根据吸光度A与浓度C之间的直线关系,将待测溶液的吸光度A2与已知浓度为C1的该物质吸光度A1比较,即可求出待溶液的浓度C2,这就是比色定量分析的理论基础C1/A1 = C2/A2或C2 = C1/A1 × A2吸光度具有加和性,当溶液中有几种物质同时存在,它们的浓度分别为C1,C2,...,Ci。
假设各物质之间没有相互作用,在某一波长下,其吸光系数分别为k1,K2..., Ki时,则溶液的吸光度为各物质的吸光度之和,即: A=K1bC1 + K2bC2 + ...+ KibCi 利用这个性质,即可进行多组分染料浓度测定。
三、实验仪器和化学品仪器:721型分光光度计染料: 活性红X-3B 活性黄X-RG 活性蓝X-BR四、实验内容1、吸收光谱曲线的测定(用活性红X-3B)i. 标准溶液的配制用10ml 的移液管移取浓度为1g/l 的染料溶液10ml,置于100ml容量瓶中并稀释至刻度。
将上述染料溶液分别按1ml,3ml,5ml,10ml,15ml,转移到另外1#-5#25ml容量瓶中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待测其吸光度。
化学实验报告溶液浓度测定化学实验报告:溶液浓度测定引言:溶液浓度是化学实验中一个重要的概念。
准确测定溶液的浓度对于理解化学反应的性质和控制实验条件至关重要。
本实验旨在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步骤和分析方法,准确测定溶液的浓度,并探讨浓度对反应速率和平衡的影响。
实验方法:1. 实验材料和设备:- 配溶瓶- 平衡- 称量纸- 滴定管- 酸碱指示剂- Burette- 钠标准溶液- 离心机2. 实验步骤:步骤1:准备配制待测溶液,将需要测定浓度的溶质溶解在适量溶剂中,通过摇匀混合均匀。
步骤2:取一定体积的待测溶液,准确称量并记录。
步骤3:将待测溶液滴入配溶瓶中的酸碱指示剂,通过颜色变化判断和调整溶液的酸碱度。
步骤4:使用滴定管滴加钠标准溶液,在滴加过程中要充分搅拌,观察颜色变化。
步骤5:当颜色变化稳定后,记录钠标准溶液的滴数。
步骤6:重复实验三次,取平均值作为测定结果。
实验结果及数据处理:根据实验步骤获得的数据计算待测溶液的浓度。
1. 钠标准溶液的浓度:根据钠标准溶液的制备方法和浓度,计算其浓度。
2. 滴定数据的处理:根据滴定数据计算待测溶液的浓度,应注意滴定液的摩尔比例和容量。
3. 数据分析: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可以得出待测溶液的浓度和不确定度。
比较不同实验的测定结果,评估实验的准确性与精确性。
讨论与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地测定了待测溶液的浓度,并得出了与理论浓度相近的结果。
实验过程中使用的滴定方法和酸碱指示剂的选择对于测定结果具有重要影响。
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精确性应得到重视,并且在实验室实践中,应遵循标准操作程序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结论:通过本实验的方法,我们成功地测定了待测溶液的浓度,并得出了与理论浓度相近的结果。
这个实验不仅展示了溶液浓度的测定方法,还为理解化学反应的性质和控制实验条件提供了基础。
致谢:感谢实验室的技术支持和教授的指导,使我能够顺利完成这个实验报告。
此外,还要感谢同组的实验伙伴们对实验过程的合作与支持。
高中化学实验教案:准确测量溶液浓度的方法引言化学实验是高中化学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原理和实验技巧。
在化学实验中,准确测量溶液浓度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技术,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溶解度和浓度的概念,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能力。
本教案将介绍准确测量溶液浓度的方法,包括溶液制备、溶液浓度的计算和溶液浓度的测定等内容,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实验操作技巧和提高实验数据处理的能力。
主体H1 - 溶液制备在进行溶液浓度的测定之前,首先需要制备溶液。
溶液的制备是一个关键步骤,它要求实验者准确称取试剂和溶解于适量的溶剂中。
以下是一些制备溶液的常用方法和技巧:H2 - 配制溶液配制溶液是指准确地将试剂按照一定比例溶解于溶剂中,制备出一定浓度的溶液。
在配制溶液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准确称取试剂:使用准确的天平称取试剂,确保所加入的试剂质量准确无误。
2.适量的溶剂:根据需要配制的溶液体积和浓度,选择适量的溶剂。
一般情况下,可以使用蒸馏水或稀盐酸等作为常用的溶剂。
3.溶质的完全溶解:在配制溶液的过程中,需要充分搅拌和均匀加热,以确保溶质可以完全溶解。
4.实验记录:配制溶液时,需要详细记录试剂的质量、加入的溶剂量和最终得到的溶液体积等信息,以供后续浓度计算和实验数据分析使用。
H2 - 稀释溶液稀释溶液是指将浓度较高的溶液通过加入适量的溶剂,使其浓度变得更低的过程。
稀释溶液常常用于实验中,因为它可以调节溶液的浓度,使实验更容易进行。
在进行稀释溶液的操作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准确称取浓溶液:首先需要准确称取一定量的浓溶液作为起始溶液。
2.溶液浓度的计算:根据需要调节的浓度和稀释倍数,计算所需的溶液体积和溶剂的体积,并将溶剂逐渐加入浓溶液中进行稀释。
3.充分混合:在稀释溶液的过程中,需要充分搅拌和混合,以确保溶液中的溶质分子充分分散。
4.实验记录:在稀释溶液的过程中,需要详细记录起始溶液的浓度、加入的溶剂量和最终得到的稀释溶液体积等信息,以供后续浓度计算和实验数据分析使用。
实验一染料溶液浓度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 掌握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2. 学会染料吸收光谱曲线的测定和染液浓度的测定3. 加深对染料色泽和吸收光谱关系的认识4. 学习染料中两组分混和染料含量的测定方法二、实验原理测定染料在溶液中或纤维上的含量的方法有多种,本实验介绍用分光光度计法测定染料在溶液中的浓度。
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染料浓度的基本理论是基于朗白---比耳定理。
该定理指出,有色溶液对一束平行单色光的吸光度与溶液的浓度和液层厚度之积成正比。
其数学表达式为:A=KbC其中:▪K-吸光系数或消光系数,表示纯物质浓度为1g/l 液层厚度为1cm时的吸光度,K 值是各种染料在一定波长下的特征常数▪b-有色溶液的液层厚度▪C-有色溶液的浓度▪A-吸光度在一定波长和一定液层厚度条件下,吸光度与稀溶液的浓度成正比,吸光度A也可用光密度D或消光E表示。
根据吸光度A与浓度C之间的直线关系,将待测溶液的吸光度A2与已知浓度为C1R 该物质吸光度A1比较,即可求出待溶液的浓度C2,这就是比色定量分析的理论基础C1/A1= C2/A2或C2 = C1/A1× A2吸光度具有加和性,当溶液中有几种物质同时存在,它们的浓度分别为C1,C2,...,C i。
假设各物质之间没有相互作用,在某一波长下,其吸光系数分别为K1,K2..., K i时,则溶液的吸光度为各物质的吸光度之和,即:A=K1bC1 + K2bC2 + ...+ K i bC i利用这个性质,即可进行多组分染料浓度测定。
三、实验仪器和化学品仪器:721型分光光度计染料:▪活性红 X-3B▪活性黄 X-RG▪活性蓝 X-BR四、实验内容1、吸收光谱曲线的测定(用活性红X-3B)i. 标准溶液的配制用10ml 的移液管移取浓度为1g/l 的染料溶液10ml,置于100ml容量瓶中并稀释至刻度。
将上述染料溶液分别按1ml,3ml,5ml,10ml,15ml,转移到另外1#-5#25ml容量瓶中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待测其吸光度。
配制一定颜料浓度的溶液说课稿
介绍
本文档旨在说明如何配制一定颜料浓度的溶液。
通过简明易懂的步骤和方法,您可以轻松地实现所需颜料浓度,不涉及法律复杂性。
步骤一:准备材料
在配制溶液之前,您需要准备以下材料:
- 目标颜料
- 适量溶剂
- 称量器具
- 容量瓶或烧杯
- 搅拌棒或磁力搅拌器
步骤二:计算需要的颜料和溶剂的量
根据所需颜料浓度和溶剂体积,计算所需的颜料和溶剂的量。
确保计算准确,以达到最理想的浓度。
步骤三:准确称量颜料
使用准确的称量器具,称量所需量的颜料。
确保精确称量,并遵守使用颜料的安全操作指南。
步骤四:配置溶液
根据所需颜料浓度和计算得出的颜料和溶剂的量,将颜料逐渐加入溶剂中。
使用搅拌棒或磁力搅拌器进行充分搅拌,直到颜料完全溶解。
步骤五:检验浓度
制备好溶液后,可以使用浓度计或其他适用的方法来检验其浓度。
确保浓度符合预期要求,如不符合则重新计算和配制。
结论
通过以上步骤,您可以轻松地配制一定颜料浓度的溶液。
确保准确计算所需量,并遵循安全操作指南,以获得理想的浓度。
环境化学实验报告简版第一篇:环境化学实验报告简版环境化学实验实验1水溶液中染料浓度的测定一实验目的:熟悉染料浓度的测定原理、方法和分光光度计的使用。
二实验原理:各种染料均有一定的吸光波长,而且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吸光值与浓度之间成线性关系,根据这一原理作出标准曲线,测定未知溶液的染料浓度。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仪器722S分光光度计、恒温振荡器、离心机试剂刚果红,亚甲基蓝,C.P.级。
四实验步骤标准曲线的绘制分别称取2.500g上述染料于10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配成2500 g/ml的上述染料标准溶液。
准确吸取该溶液0.2、0.4、0.6、0.8、1.0ml分别于50ml比色管中,用水稀释至刻度,在494nm(刚果红)、572nm(亚甲基蓝)处测定吸光度。
未知溶液的浓度测定吸取一定量的未知溶液或其稀释液,在相应的波长下测定其吸光度。
五实验计算标准曲线中的吸光度对浓度作图并回归成线性方程,计算方差。
2对照标准曲线或线性方程确定未知样浓度。
六实验结果与讨论讨论浓度测定的过程及其注意事项;注意标准曲线回归方程的方差。
实验2活性炭吸附法处理色度废水一实验目的测定活性炭的吸附等温线二实验原理吸附法是处理废水常用的方法,吸附剂的吸附能力常用吸附量G 表示,在一定温度下它与溶液中吸附溶质的平衡浓度有关。
G(mg/g)= x/m,x为吸附溶质的质量(g),m为吸附剂的质量(g)。
关于吸附等温线有H、Freundlich、Langmiur等类型:H型: G = kcFreundlich型:G = kc1/n,lgG = lgk + 1/n lgc,k、n为常数。
Langmiur型:G = G0c/(A+c),1/G = 1/ G0 +(A/ G0)(1/c),A 为常数,G0 为表面上吸附饱和时的最大吸附量。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仪器722S分光光度计、恒温振荡器、离心机试剂活性炭:粉末状活性炭0.076mm(200目),将活性炭过筛,取小于0.076mm筛孔以下的样品,水洗后105-110︒C烘干3h。
溶液浓度实验初中化学教案课程目标:1. 了解溶液浓度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
2. 学习使用不同方法测定溶液浓度。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1. 溶液浓度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
2. 不同方法测定溶液浓度的原理及操作步骤。
教学难点:1. 溶液浓度计算公式的应用。
2. 实验操作注意事项。
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烧杯、量筒、滴定管、电子天平等。
2. 实验试剂:醋酸、硫酸、氢氧化钠、酚酞指示剂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溶液的概念,了解溶液的组成。
2. 提问:溶液中有哪些成分?如何表示溶液的组成?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溶液浓度的概念: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或体积与溶液总质量或总体积的比值。
2. 介绍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质量分数、摩尔浓度等。
3. 讲解不同方法测定溶液浓度的原理及操作步骤。
三、实验操作(15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分配实验用具和试剂。
2. 引导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注意安全事项。
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四、实验现象观察与分析(15分钟)1. 学生观察实验过程中颜色的变化,记录数据。
2.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理解不同浓度溶液的特性。
五、数据处理与结论(15分钟)1. 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计算溶液浓度。
2.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六、总结与拓展(10分钟)1. 教师总结溶液浓度实验的重点知识和操作技巧。
2. 提问:如何控制溶液浓度?如何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3. 引导学生思考溶液浓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溶液浓度实验,使学生了解了溶液浓度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学习了不同方法测定溶液浓度的原理及操作步骤。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分析数据,培养了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但部分学生在数据处理和溶液浓度计算方面仍存在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和指导。
化学实验教案溶液浓度实验化学实验教案——溶液浓度实验引言:溶液浓度是指溶液中溶质质量或体积与溶液总质量或体积的比值。
浓度实验是化学实验教学中的重要内容,通过浓度实验可以让学生了解溶液浓度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实验操作技巧。
本实验教案以溶液浓度实验为主题,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浓度的测量方法和实验技巧。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学生应能够:1. 了解溶液浓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 掌握常用的测量溶液浓度的实验方法;3. 提高实验操作技巧。
实验器材和试剂:1. 烧杯2. 称量瓶3. 量筒4. 硫酸5. 水6. 过量的硝酸实验步骤:步骤一:准备工作1. 检查所需实验器材和试剂是否齐全、无损坏;2. 清洗实验器具,消除污染。
步骤二:制备溶液1. 取一只烧杯,用天平称取一定质量的硫酸溶液;2. 将称取的硫酸溶液转移至称量瓶中,用天平再次称取适量的水,并加入到称量瓶中;3. 轻轻摇晃称量瓶,使溶液充分混合均匀。
步骤三:测量溶液浓度1. 取一只干净的烧杯,并用清水彻底冲洗,以免污染实验结果;2. 将称取瓶测量溶液均匀倒入烧杯中,注意烧杯不可以超过容量的一半;3. 清洗称量瓶,确保剩余溶液不被浪费;4. 用清水将剩余溶液冲洗至烧杯中,确保所有溶液都被转移至烧杯中;5. 用量筒准确地测量烧杯中溶液的体积,并记录下来。
步骤四:计算溶液浓度1. 根据实验中所用的溶质和溶剂种类,查阅科学手册或化学数据库,确定该溶质和溶剂的摩尔质量;2. 将溶质的质量除以摩尔质量,计算出溶质的摩尔数;3. 将溶液中溶质的摩尔数除以溶液体积,计算出溶液的摩尔浓度;4. 将摩尔浓度转换为质量浓度(质量浓度=摩尔浓度×摩尔质量)。
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应佩戴安全眼镜和实验室外套,确保实验人员的安全;2. 操作时要轻托轻放,避免实验器材的损坏;3. 清洗实验器材时要注意用水冲洗干净,以免污染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分析:通过实验测定的溶液浓度,可以根据实验所用溶液的摩尔质量计算出溶液的质量浓度。
溶液的浓度实验测定和调节溶液的浓度溶液的浓度是指单位体积内溶质所占的质量或物质的量,它是描述溶液中溶质含量多少的重要参数。
浓溶液中溶质的浓度较高,而稀溶液中溶质的浓度较低。
在化学实验中,浓度的准确测定和调节对于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溶液浓度的实验测定以及如何调节溶液的浓度。
一、溶液浓度的实验测定1. 质量浓度的实验测定方法质量浓度是指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常用的实验测定方法是通过称量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来计算溶液的浓度。
具体步骤如下:1) 准备一个已知质量的容器,并称重记录容器的质量。
2) 将一定体积的溶液加入容器中。
3) 再次称重记录容器和溶液的质量。
4) 计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并根据所加溶液的体积计算溶液的质量浓度。
2. 体积浓度的实验测定方法体积浓度是指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
常用的实验测定方法是通过使用酸碱滴定或其他分析方法。
以下是酸碱滴定法的实验步骤:1) 准备一个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并使用指示剂标记该溶液。
2) 用容量瓶准确地称取一定体积的待测溶液。
3) 将待测溶液加入滴定瓶中,并滴加标准溶液直至指示剂变色。
4) 根据滴定过程中标准溶液的用量,计算出待测溶液的体积浓度。
二、调节溶液的浓度在某些实验中,我们需要调节溶液的浓度以满足实验要求。
以下是几种调节溶液浓度的方法:1. 稀释法稀释法是最常见的调节溶液浓度的方法。
如果溶液的浓度过高,我们可以加入适量的溶剂来稀释溶液,使其达到所需的浓度。
稀释法的关键在于准确计算所需溶质和溶剂的体积,以确保最终浓度的准确性。
2. 蒸发法蒸发法适用于溶液中所需溶剂含量过多的情况。
通过将溶液加热,使其溶剂逐渐蒸发,浓缩溶液中的溶质。
通过控制蒸发的程度可以调节溶液的浓度。
需要注意的是,蒸发过程中要注意溶液的防止溢出,避免溶质损失。
3. 气体通入法气体通入法主要用于调节溶液中的气体浓度。
通过将所需气体通入溶液中,使气体溶解在溶液中,从而调节溶液中气体的浓度。
实验3 染料溶液浓度的测定光系数),再由吸收定律算出浓度,或者由回归曲线直接将吸光度A回归到浓度C。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该方法一般只用于染料稀溶液未知浓度的测定。
由光谱吸收定律可知,吸光度A具有加和性。
设染料溶液中有几种染料同时存在(互不干扰),它们的浓度分别为C1、C2、…、C i。
在浓度较稀的条件下,可以不考虑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于某一波长下,测得其吸光系数分别为K1、K2、…、K i。
则溶液的吸光度为各染料的吸光度之和,即:A= K1bC1 + K2bC2 + ...+ K i bC i=∑bK i C i(2-3)利用这个性质,即可进行多组分染料浓度的测定。
三、实验用品1、仪器:721型分光度计2、染料:活性红X-3B活性黄X-6G活性蓝X-BR四、实验内容及步骤1、吸收光谱曲线的测定(1)标准溶液的配制①用10mL移液管准确移取浓度为1g/L的染料溶液10mL,置于100mL容量瓶中并稀释至刻度。
②将上述染料溶液分别按1、3、5、10、15mL的体积移取,转移到另外1-5号25mL容量瓶中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待测其吸光度。
(2)测定吸收光谱曲线取3号染液在波长范围为380nm~730nm内,每隔10nm测定吸光度,并从吸收光谱曲线中找出λmax。
2、未知染料浓度的测定(1)标准工作曲线的绘制:当染料的最大吸收波长λmax确定后,在该最大吸收波长下分别测定1-5号已知浓度染液的吸光度,然后用坐标纸以染料浓度C为横坐标,以吸光度A为纵坐标,绘制标准工作曲线。
此线应为一条通过原点的直线。
(2)测定未知染液的浓度:在测定同一染料的未知浓度染液时,以其最大吸收波长λmax处测得的吸光度,在标准工作曲线上查得对应的染液浓度。
3、混合染液浓度的测定(1)测定M、N两种染料的吸收光谱曲线:按上述单一染料吸收光谱曲线的测试方法,分别绘制染料M和N的吸收光谱曲线,并查得各自的最大吸收波长λmax(M)和λmax(N)。
配制一定染料浓度的溶液说课稿
引言
本次说课稿旨在介绍如何配制一定染料浓度的溶液。
染料溶液的浓度对染色实验结果有重要影响,因此正确配制染料溶液是实验的关键步骤之一。
步骤一:准备所需材料
配制染料溶液所需的材料包括:
- 染料粉末
- 干净的
- 溶液稀释剂
步骤二:确定目标染料浓度
在配制染料溶液之前,需要确定所需的目标染料浓度。
根据实验要求和可行性,选择适当的浓度。
步骤三:计算配制比例
根据目标染料浓度和染料粉末的浓度,计算配制比例。
配制比例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所需染料量(g)= 目标染料浓度(g/L) * 体积(L)
步骤四:配制溶液
将计算得到的染料量加入到干净的中,然后加入适量的溶液稀释剂。
通过轻轻搅拌混合,直到染料完全溶解为止。
步骤五:验证溶液浓度
配制完成后,可以通过测量溶液的浓度来验证是否达到目标浓度。
使用合适的仪器,根据实验要求进行浓度检测。
结束语
通过以上步骤,我们可以配制一定染料浓度的溶液。
在实验过程中,务必注意溶液配制的准确性和实验操作的安全性。
祝您实验顺利!
> 注意:在实验过程中,请遵循相关安全操作规范,并按照实验要求选择合适的染料和溶液稀释剂。
化学实验教案:溶液的浓度一、引言在化学教学中,溶液的浓度是一个重要的概念,了解溶液的浓度对于学生理解溶液的特性以及在实验中正确配制溶液至关重要。
本教案将介绍溶液的浓度以及相关的计算方法,并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配制不同浓度的溶液,培养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对浓度的理解。
二、理论背景1. 溶液的浓度是指单位体积溶剂中溶质的质量或摩尔数,常用单位有质量分数、体积分数、摩尔浓度等。
2. 质量分数(w/w%)是溶液中溶质质量与溶液总质量的比值,计算公式为:质量分数 = (溶质质量 / 溶液质量) × 100%。
3. 体积分数(v/v%)是溶液中溶剂体积与溶液总体积的比值,计算公式为:体积分数 = (溶剂体积 / 溶液体积) × 100%。
4. 摩尔浓度(mol/L)是溶液中溶质的摩尔数与溶液体积的比值,计算公式为:摩尔浓度 = 溶质的摩尔数 / 溶液的体积。
三、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学生将能够:1. 了解溶液浓度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2. 学会使用质量分数、体积分数和摩尔浓度计算溶液的浓度;3. 掌握正确的实验操作技巧和注意事项;4. 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实验材料和仪器1. 材料:氯化钠、蒸馏水;2. 仪器:量筒、烧杯、天平、滴定管、滴管。
五、实验步骤1. 准备0.1 mol/L的NaCl溶液:a. 程序中给出所需的氯化钠质量。
b. 使用量筒将相应体积的蒸馏水倒入烧杯中。
c. 称取规定质量的氯化钠,加入烧杯中。
d. 用玻璃杯搅拌溶解,直到溶液透明。
e. 用蒸馏水稀释溶液,直至体积达到标定值。
2. 准备10% (w/v)的NaCl溶液:a. 程序中给出所需的氯化钠质量。
b. 使用量筒将相应体积的蒸馏水倒入烧杯中。
c. 称取规定质量的氯化钠,加入烧杯中。
d. 用玻璃杯搅拌溶解,直到溶液透明。
e. 用蒸馏水稀释溶液,直至体积达到标定值。
3. 准备2% (v/v)的NaCl溶液:a. 程序中给出所需的氯化钠质量。
化学学科教案溶液浓度的实验探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实验,学生能够掌握溶液浓度的概念、计算方法及相关计量单位。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操作、数据分析和解释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以及科学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增强对化学学科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实验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掌握溶液浓度的测量方法和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对溶液浓度的影响因素进行探究。
三、教学准备实验器材:烧杯、容量瓶、滴定管、计时器等。
实验试剂:硫酸、氢氧化钠等。
实验参考资料:化学教科书、实验指导书等。
四、教学过程[引入]通过展示一些与浓度相关的例子,如果汁、清洁剂等不同浓度的溶液,引起学生对溶液浓度的兴趣和思考,并激发学生对浓度实验探究的欲望。
[实验设计]1. 思考问题:a. 什么是溶液浓度?b. 如何用实验方法测量溶液的浓度?2. 实验操作:a. 准备工作:准备所需实验器材和试剂。
b. 实验步骤:步骤一:操作者将一定量的硫酸溶液倒入容量瓶中,并记录溶液体积。
步骤二:向容量瓶中加入适量的去离子水,用滴定管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直至颜色变化。
步骤三:记录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计算溶液浓度。
[数据分析与解释]根据实验结果,让学生进行数据分析和解释,并探究影响溶液浓度的因素。
[拓展应用]通过设计一系列实验题目,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综合运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总结通过本次实验,学生对溶液浓度的实验探究有了初步的了解,掌握了测量溶液浓度的方法和计算溶液浓度的知识。
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能力。
教师需要强调实验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和鼓励。
六、教学反思本教案通过实验探究的方式,引发学生对溶液浓度的思考,并通过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培养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实验一染料溶液浓度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
2. 学会染料吸收光谱曲线的测定和染液浓度的测定
3. 加深对染料色泽和吸收光谱关系的认识
4. 学习染料中两组分混和染料含量的测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
测定染料在溶液中或纤维上的含量的方法有多种,本实验介绍用分光光度计法测定染料在溶液中的浓度。
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染料浓度的基本理论是基于朗白---比耳定理。
该定理指出,有色溶液对一束平行单色光的吸光度与溶液的浓度和液层厚度之积成正比。
其数学表达式为:A=KbC
其中: K-吸光系数或消光系数,表示纯物质浓度为1g/l 液层厚度为1cm时的吸光度,K值是各种染料在一定波长下的特征常数
b-有色溶液的液层厚度
C-有色溶液的浓度
A-吸光度
在一定波长和一定液层厚度条件下,吸光度与稀溶液的浓度成正比,吸光度A也可用光密度D或消光E表示。
根据吸光度A与浓度C之间的直线关系,将待测溶液的吸光度A2与已知浓度为C1的该物质吸光度A1比较,即可求出待溶液的浓度C2,这就是比色定量分析的理论基础
C1/A1 = C2/A2或C2 = C1/A1 × A2
吸光度具有加和性,当溶液中有几种物质同时存在,它们的浓度分别为C1,C2,...,Ci。
假设各物质之间没有相互作用,在某一波长下,其吸光系数分别为k1,K2..., Ki时,则溶液的吸光度为各物质的吸光度之和,即: A=K1bC1 + K2bC2 + ...+ KibCi 利用这个性质,即可进行多组分染料浓度测定。
三、实验仪器和化学品
仪器:721型分光光度计
染料:活性红X-3B 活性黄X-RG 活性蓝X-BR
四、实验内容
1、吸收光谱曲线的测定(用活性红X-3B)
i. 标准溶液的配制用10ml 的移液管移取浓度为1g/l 的染料溶液10ml,置于100ml容量瓶中并稀释至刻度。
将上述染料溶液分别按1ml,3ml,5ml,10ml,15ml,转移到另外1#-5#25ml容量瓶中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待测其吸光度。
ii. 吸收光谱曲线的测定取3#染液在波长范围为380nm~730nm内测定吸光度并从光谱吸收曲线中找出λmax。
2、混合染料浓度的测定
i. 绘制标准曲线:当染料的最大吸收波长λmax确定后在最大吸收的波长下分别测定1#-5#的已知浓度染液的吸光度,然后以染液浓度为横座标,以吸光度为纵座标,制作标准曲线。
ii. 测定未知浓渡的染液:在测定同一染料的未知浓度时以其λmax处测得的吸光度,在标
准曲线上查得对应的染液浓度。
3、混合染夜浓度的测定
i. 根据多组分体系中,吸光度具有加和性,可得计算公式:
Aλ黄max = kλ黄maxC黄+Kλ黄maxC蓝
ii. 配制染料溶液吸取10ml浓度为0.1g/l的黄、蓝溶液,分别置于两个50ml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摇匀,待测
iii. 在380ML-730ML波长内测其吸光度,并从光谱曲线中找出λ黄MAX及λ蓝MAX
iv. 在λ黄MAX下,分别测定黄、蓝两种溶液的Aλ黄MAX、Aλ蓝MAX,在λ蓝MAX下,分别测定黄、蓝两种溶液的A’λ黄MAX、A’λ蓝MAX v. 计算出K值,根椐K=A/(BC) =A/C vi. 分别测出混合液的Aλ黄AMX、Aλ蓝MAX
五、注意事项
1. 实验时使用水作溶剂,空白溶液也用自来水
2. 实验时一律使用B=1CM的比色皿,此时A=KC
3. 用分光光度测定混合染料浓度时,若在某一染料λMAX处,其它染料吸收很少或不吸收,可按“单一染料浓度的测定”方法测该染料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