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山体滑坡灾害
- 格式:ppt
- 大小:2.01 MB
- 文档页数:20
国内十大自然灾害事件1.“4·25”西藏地震灾害2015年4月25日14时11分,尼泊尔(北纬28.2度,东经84.7度)发生8.1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震后一个月内4级以上余震265次。
震中位于博克拉,最大烈度为X度,重烈度区从震中向东延伸。
其后,同日17时17分,在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地区定日县(北纬28.4度,东经87.3度)发生5.9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
这是一场西藏近80年来最大的地震灾害,是西藏和平解放以来最大的地质灾害。
震后,吉隆情况不明,聂拉木失去联系,定日请求支援。
“4•25”地震的震中虽然在尼泊尔,但波及我区19个县区。
在8.1级强烈地震和两次7.0级以上余震冲击下,约有2700座房屋倒塌。
由于自治区党委、政府措施果断、救援及时,始终把救人放在第一位,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地震共造成31名中国人(其中西藏境内27人,尼泊尔境内4人)死亡,865人受伤。
地震造成中国西藏自治区2511户房屋倒塌、24797户房屋受损,82座寺庙受损(其中严重受损13座、中度受损18座),直接经济损失共计348.84亿元(人民币),间接经济损失471.17亿元(人民币)。
提高西藏地区的民用建筑物的质量迫在眉睫,同时,也应加大地震灾害的宣传,挺高藏区人民的灾害意识。
2.“7•3”新疆皮山6.5级地震灾害2015年7月3日,北京时间09时07分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皮山县(北纬37.6度,东经78.2度)发生6.5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
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政厅报告,截至7月3日11时初步统计,皮山6.5级地震已造成6人死亡,倒塌房屋1.2万余间,其中严重损坏房屋5860余间,紧急转移安置受灾群众6.6万人,初步核查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9亿元人民币。
其中,中国地震局副局长修济刚详细介绍了国家地震局应急工作组在灾区的所见所感和开展工作的情况。
他说,这次皮山 6.5级地震,虽不是近十几年来新疆震级最高的地震,但由于震源浅、余震密集、烈度高达8级,地震破坏力巨大,房屋和财产损失十分严重。
常见自然灾害应急避险知识学习自然灾害是自然界中所发生的异常现象,威胁人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对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环境造成的危害往往是触目惊心的。
当灾害发生时,如何才能按照各类自然灾害的破坏特性,选择正确的逃生方式争取尽快脱险,或选择正确的自救方式、保存体力、为救援争取宝贵时间,避免或减小灾害所造成的危害。
以下介绍常见的滑坡、泥石流、雷电、暴雨、洪灾、地震、大风、浓雾、高温、沙尘暴、道路结冰等自然灾害的危害性(引用典型案例)以及应急避险知识,仅供学习参考。
一、滑坡山体(或堆土、渣料等)由于种种原因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地向下滑动的现象叫滑坡;滑坡主要与诱发滑坡的各种外界因素有关,如地震、降雨、冻融、海啸、风暴潮及人类活动等。
1、滑坡的危害性滑坡往往造成一定范围内较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此外还会严重威胁附近的道路交通安全。
(1)滑坡案例1:“3·29”西藏拉萨山体滑坡事故2013年3月29日,西藏华泰龙公司甲玛矿区内发生一起山体滑坡事故,塌方长度达3公里,约有200多万方土石滑落,共造成83名工人遇难(事发时工地的工人大多都还在睡觉,很多人都是在睡梦中被坍塌的土石掩埋)。
图片1:“3·29”西藏拉萨山体滑坡事故救援现场图片2:“3·29”西藏拉萨山体滑坡事故救援现场(2)滑坡案例2:深圳光明新区渣土受纳场“12•20”特别重大滑坡事故2013年12月20日11时40分许,广东深圳市光明新区凤凰社区恒泰裕工业园渣土受纳场发生滑坡,导致22栋民宅和厂房被埋,现场塌方面积10多万平方米;截止1月6日12时,共核实失联人数77人,现场发现58名遇难者。
图片3:深圳光明新区渣土受纳场“12•20”特别重大滑坡事故现场(1)图片4:深圳光明新区渣土受纳场“12•20”特别重大滑坡事故现场(2)图片5:深圳光明新区渣土受纳场“12•20”特别重大滑坡事故现场(3)图片6:深圳光明新区渣土受纳场“12•20”特别重大滑坡事故现场(4)2、应急避险注意事项(1)滑坡前往往有征兆,在滑坡体中、前部出现横向及纵向放射状裂缝;滑动之前,滑坡体前缘坡脚处,土体因向前推挤而出现上隆(凸起)、土石块脱落等现象。
刘振伟亮剑雪域高原作者:李娜来源:《中华儿女》2015年第17期在见到西藏自治区公安厅党委副书记、常务副厅长刘振伟之前,记者已经在拉萨游逛了一天,这让第一次来到西藏的记者感觉与之前听说的到处是武装特警巡逻的场面截然不同。
如今的拉萨已经与内地一般的省会城市没有什么区别,治安环境甚至可以说是记者到过的中国所有城市里最有安全感的地方。
街上随处可见便民警务站,而且相邻的警务站都在可视范围之内。
这里的警察都很热心,为游客和来朝圣的人免费提供氧气和水。
真有“有困难找警察”的感觉!难怪在采访中,刘振伟和记者自信地说:“西藏现在的社会局势、治安形势、整体的维稳形势是全国第一的,说拉萨是最有安全感的城市一点都不夸张。
”作为中央国家机关第六、七批援藏干部,刘振伟在西藏政法系统被很多人称为“值班厅长”。
五年来,他一直担负着自治区维稳指挥部办公室值班带班任务累计值班、带班、加班500余天,因为任务繁重,他从未主动请过一次假,从未休过一次年假,每年回家的天数不超过25天。
为了工作,他深夜冒雨走过通麦天险,疲惫患病走过险滩沼泽,遭遇过山体滑坡和塌方,面对身体不适、死亡威胁和恶劣条件,他克服各种艰难困苦,始终勇往直前。
“过去看别人舍小家顾大家不太理解,来到西藏这几年,我有了深刻的体会。
小家的确顾不上,但是看到自己的工作对维护西藏的稳定、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做出了贡献,责任感、使命感和自豪感油然而生。
”刘振伟说。
敢于亮剑在刘振伟再次赶往阿里之前,记者见到了他,1965年出生的他身材高大挺拔,语速平缓,声音沉稳。
说起当时援藏的决定,似乎那样简单又自然而然:“来西藏前我在二局是政治处主任,援藏的通知就发到我这里,我一看还有机会到西藏去看一看,就征求了其他局里符合条件的处长的意见,又和家里人商量。
我干公安这么多年,家里都比较支持。
”就这样,2010年7月,作为中央国家机关第六批援藏干部,满怀对雪域高原的美好向往和对西藏的深情,刘振伟响应中央援藏号召,来到拉萨担任自治区公安厅副厅长。
章末复习3步方案步骤一章末整合提升重点问题探究救灾物资储备库应该建在哪里资料1 中国重大自然灾害点位分布问题1 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具有哪些特征?[思维线索] 读图中各地存在的自然灾害类型,归纳总结即可。
答案:我国各地灾害种类不同;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差异;东部气象灾害多,西部地区地质灾害频繁,东部和中部地区病虫害较严重,东北大小兴安岭地区森林火灾较频繁。
问题2 列出我国常见自然灾害的分布范围。
[思维线索] 结合实际,读图分析即可。
答案:洪涝灾害主要集中在长江中下游平原和黄淮海平原。
旱灾:以黄淮海平原、东北平原为多发区。
地震:多发生在台湾以及华北、西北和西南地区。
滑坡、泥石流:集中在西南地区。
台风风暴潮:多发于东南沿海地区。
资料2 我国中央救灾物资储备库问题已建的中央救灾物资储备库分布有什么特点?[思维线索] 抓住自然灾害的分布特点、交通条件等分析。
答案:多分布在我国自然灾害较严重且交通便利地区。
资料3 中央救灾物资成都储备库问题1 为什么将成都建设成为我国最大的救灾物资储备库?[思维线索] 抓住成都所在地区的自然灾害分布、交通状况进行分析。
答案:我国西南地区地貌结构复杂,是我国地质灾害多发区,其他自然灾害也多有发生。
成都位于我国西南地区,交通便利,救灾的辐射范围广,且经济较为发达,救灾物资的生产供应能力强。
问题2 你所在的省级行政区域有没有救灾物资储备库?如果有,查找该储备库的地点,并了解其物资储备情况。
如果没有,请给出选址建议。
[思维线索] 主要通过调查,然后作答,可从灾害分布、交通状况方面分析选址条件。
答案:分析储备库的物资储备情况,应主要从所在区域的自然灾害种类方面分析灾害发生后所需的救灾物资种类及救灾物资数量。
分析储备库的选址条件时,可选择自然灾害频发,受灾人口众多,灾害损失严重且交通便利,物资供应能力较强的地区。
知识网络构建本章自我梳理:热点问题聚焦热点聚焦一堰塞湖的形成与危害【热点关注】堰塞湖是由火山熔岩流、冰碛物或由地震活动使山体岩石崩塌下来等原因引起山崩滑坡体等堵截山谷、河谷或河床后贮水而形成的湖泊。
西藏高原山地灾害和气象灾害防范建议摘要:本论文主要分析了青藏高原地区山地灾害,例如泥石流、滑坡、洪涝灾害,以及该地区气象灾害,例如干旱、雪灾进行成因分析,并对山体灾害和气象灾害进行了简单的风险评估。
对山体灾害和气象灾害的防范提出具体的建议。
由于昌都地区的自然环境非常具有代表性,所以本论文几次以昌都地区为例来对西藏地区进行分析。
对于西藏地区自然灾害的防范可以有效的减少当地人民的经济损失,并极大的保障了当地人民的生命财产及重大工程的安全。
关键词:山地灾害、气象灾害、防范、减灾对策、西藏高原1西藏高原山地灾害和气象灾害形成原因及风险评估1.1西藏高原山地灾害和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近年来全球气温变暖,高山地区气温升高导致了冰川泥石流的增加。
西藏高原的降水量在近些年来呈线性上升趋势,频繁的出现极端降水事件,例如昌都地区,位于西藏高原东部,降雨集中,季节分布不均。
极端降水事件导致部分地区面临洪涝灾害的侵袭,在高山地区的大规模降水往往导致泥石流和滑坡。
西藏地区的降水量也具有很大的空间差异。
在昌都地区,随气温的升高,雨水蒸发量加大,使得该地区农业旱灾和畜牧业旱灾呈多发态势。
同时,西藏高原地区气候条件复杂,雪灾频发,西藏地区的年均积雪深度在总体上成增加趋势。
1.2对西藏高原地区山地灾害和气象灾害的风险评估西藏高原地区的山地灾害(泥石流、滑坡、洪涝)以及气象灾害(干旱、雪灾)都和气候有关。
利用相关气候变化对西藏高原地区的山地灾害和气象灾害做简单风险评估。
第一,部分地区降水减少。
在昌都八宿地区,由于地处背风坡雨影区,气候干燥,降水量少,直接导致干旱灾害;第二,极端气候事件。
强降水频发,引发洪涝灾害,诱发泥石流和山体滑坡,直接影响当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第三,平均气温升高。
全球变暖对西藏地区也产生了一定影响,冰川消融将带来大量雪水,导致一些下游湖泊的溃决,从而带来洪涝灾害。
另外,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青藏高原的变暖速度比其他地方都快,气温升高也会加剧极端气候事件。
【3月】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发表重要讲话1日,中共中央党校举行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
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共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
他强调,好学才能上进。
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
我们的干部要上进,我们的党要上进,我们的国家要上进,我们的民族要上进,就必须大兴学习之风,坚持学习、学习、再学习,坚持实践、实践、再实践。
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有加强学习的紧迫感,都要一刻不停地增强本领。
二手房交易中个税按转让所得的20%征收1日,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发出通知,要求继续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
通知要求,各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和省会城市(除拉萨外)制定本地区年度新建商品住房(不含保障性住房)价格控制目标,并于一季度向社会公布。
继续严格执行商品住房限购措施。
继续严格实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
对出售自有住房按规定应征收的个人所得税,通过税收征管、房屋登记等历史信息能核实房屋原值的,应依法严格按转让所得的20%计征。
糯康等湄公河案四名罪犯被依法执行死刑1日,根据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签发的执行死刑命令,云南省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对糯康、桑康·乍萨、依莱、扎西卡四名湄公河案罪犯执行了死刑。
2011年导致13名中国船员被害的湄公河“10·5”案件尘埃落定。
国务院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20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新一届国务院第一次全体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会议宣布了国务院领导同志分工和国务院机构设置,讨论通过了《国务院工作规则》,对政府工作进行了部署,新一届政府开始全面履职。
习近平访问俄罗斯和非洲三国并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22日至3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对俄罗斯、坦桑尼亚、南非、刚果共和国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在南非德班举行的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五次会晤。
这次访问是我国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外交开局之旅。
习近平主席出席了66场活动,与32位国家元首及政要举行了会谈和会见,发表了20多次演讲和重要讲话,多角度、深层次阐述了中国的外交政策和重大主张,出席了10多场人文和公共外交活动。
第16讲地质灾难1.利用地图,指出常见地质灾难的发生规律与分布地区。
2.运用实例和资料,说明地震、滑坡和泥石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学问点01 地震根底学问梳理一、成因地壳中地应力积累导致岩层发生或错位,在这个过程中,能量急剧释放,传播使地面震惊。
二、衡量指标1.震级:代表地震能量的大小,一次地震只有震级。
2.烈度①含义:表示地震时某一地区地面受到的影响和。
②特点:烈度越大,破坏越严峻;一次地震可有多个烈度。
③影响因素:震级、、地质构造、地面建筑等。
三、主要危害1.造成房屋倒塌、破坏道路、管道、通信等根底设施。
2.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3.诱发倒塌、、、火灾、海啸、有毒气体泄漏、疫病扩散等灾难。
4.破坏当地的资源环境和生态系统,严峻损害灾区人们的心理健康。
四、分布1.世界环太平洋地震带,。
2.中国①特点:范围广、频度高、强度大、灾情严峻。
②频发地区:台湾、西藏、、、、四川等。
典例1.2023年1月1日21时02分58秒,喀什地区叶城县四周〔36.77°N,77.08°E〕发生里氏4.2级地震,震源深度101km,以下图示意地震发生位置。
本次地震的震源位于〔〕A.地壳B.上地幔C.下地幔D.岩石圈即时小练2022年9月5日12时52分,四川甘孜州泸定县发生6.8级地震,震源深度16千米。
以下图为成都市民收到的地震预警信息。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22秒为倒计时时间,不同地区收到该信息时所显示的倒计时时间不同,假设时间越短,通常说明〔〕A.当地距离震中越近B.当地地震灾难频发C.本次地震震级越大D.地震波的速度越快2.影响本次地震烈度的主要因素有〔〕①震源深度①地震震级①地震波速度①建筑物结实程度A.①①①B.①①①C.①①①D.①①①3.预警信息中还给出了必要的避震措施,最可能消失在其中的是〔〕A.请远离悬挂物,不乘电梯B.请用湿毛巾捂住口鼻撤离C.请向地势较高的地方逃命D.请立即前往应急避难场所学问点02 滑坡和泥石流根底学问梳理一、泥石流1.含义:山区沟谷中由暴雨或冰雪消融等激发的,含有大量的特别洪流。
金沙江山体滑坡发生山体滑坡该这么办*导读:金沙江山体滑坡,这是怎么回事?11日凌晨,西藏自治区昌都市江达县波罗乡发生山体滑坡,阻断金沙江干流形成堰塞湖。
金沙江山体滑坡,具体情况一起来了解一下吧!*金沙江山体滑坡11日凌晨,西藏自治区昌都市江达县波罗乡发生山体滑坡,阻断金沙江干流形成堰塞湖。
今日11时,位于堰塞体上游约90公里的金沙江岗托站流量1320立方米每秒,位于堰塞体下游约70公里的叶巴滩电站流量由10日20时1900立方米每秒降至200立方米每秒。
金沙江山体滑坡事件发生后,国家防总副总指挥、水利部部长鄂竟平立即作出安排部署。
国家防总秘书长、水利部副部长兼应急管理部副部长叶建春主持会商,分析研判滑坡体和堰塞湖风险,对受威胁区群众转移、信息共享、人员安全等工作作出安排。
同时,国家防总及时向国家能源局和华电等电站业主通报有关情况。
会后,国家防总向西藏、四川省(自治区)防指和国家能源局发出通知,要求切实做好人员转移、信息共享和水电站调度工作,确保人员安全和水电站安全运行。
国家防总已派出工作组赶赴一线指导地方做好相关工作。
截至目前,未收到人员伤亡报告,详细灾情正在统计中。
山体滑坡是山区特有的一种自然地质现象,其危害性极大,一旦发生,不仅造成滑坡体上人员伤亡、财产损失,而且泥石流还将危及一定范围内的房屋、交通、人员安全。
那么发生山体滑坡该这么办呢?*发生山体滑坡该这么办1、当遇到滑坡正在发生时,首先要沉着冷静,不要慌乱,然后可采取自救措施。
2、滑坡发生时人员应迅速撤离到安全地点。
要朝垂直于滚石前进的方向跑,不要朝着滑坡方向跑。
3、要听从统一安排,不要自择路线,千万不要将避灾场地选择在滑坡的上坡或下坡。
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离原居住处越近越好,交通、水、电越方便越好。
4、当无法继续逃离时,应躲避在结实的障碍物下,或蹲在地坎、地沟里。
同时,应注意保护好头部,可利用身边的衣物裹住头部。
5、滑坡停止后,不应立刻回家检查情况,因为滑坡会连续发生,贸然回家可能遭遇第二次滑坡的侵害。
2010年自2009年9月中旬,中国云南、贵州、广西等地气象干旱露头,10月下旬出现了大范围中等以上程度的气象干旱,至今仍持续6个月。
由最先的贵州现已渐渐扩散到云南、四川、广西等地。
干旱情况还在持续。
1月13日夜间开始,新疆塔城地区又出现降雪天气,预计16日至20日,还将出现一场以大风、强降温为主的天气过程,各地普遍有中雪,个别地区可达中到大量,山区可达暴量,同时有5-6级偏西风,风口风力10-11级,将严重影响道路交通运输。
天气转晴后,塔城地区南部最低气温将降至零下30℃,北部最低气温将降至摄氏零下33℃至零下35℃。
这是该地区60年一遇的连续暴雪严寒天气。
1月24日10点36分14秒(北京时间),在山西省运城市河津市、万荣县交界(北纬35.50度,东经110.70度),发生(M)4.8级地震,震源深度12.0公里。
太原无震感,西安等地有震感。
1月31日四川重庆交界5.0级地震2月25日云南楚雄5.1级地震3月6日:唐山市与滦县交界发生4.2级地震,北京有震感3月4日:台湾高雄6.7级地震,大陆东南沿海省份有震感3月20日,风沙天气带给中国一场巨大的沙尘暴,来自内蒙古干旱地区的沙尘蔓延数千公里抵达中国东部和南方地区。
甚至扬尘天气还影响至台湾和日本。
4月14日7时49分,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震源深度33公里,属于浅源地震,震中位于县城附近。
4月9日北京天津唐山等地发生了四级左右地震4月14日早晨7时49分,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震源深度33公里,属于浅源地震,震中位于县城附近。
4月23日,新疆吐鲁番地区23日17时起,吐鲁番地区遭遇近年来持续时间最长的大风和沙尘天气,因风灾导致火灾和建筑物坍塌造成3人死亡,1人失踪。
目前,吐鲁番地区鄯善县、托克逊县仍有8级大风。
从23日开始遭遇30年不遇的强风袭击,吐鲁番市城区多处发生火灾,许多市政设施受到损毁。
吐鲁番地区超过23000座设施农业大棚和45万亩葡萄受灾严重。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加强中央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紧急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布日期】2013.04.03•【文号】国资发综合[2013]48号•【施行日期】2013.04.03•【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国有资产监管,劳动安全保护正文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加强中央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紧急通知(国资发综合〔2013〕48号)各中央企业:近期,中央企业连续发生多起较大生产安全事故,特别是西藏墨竹工卡县山体滑坡特别重大自然灾害,造成有关单位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安全生产形势严峻。
为认真落实《国务院安委会关于深刻吸取近期事故教训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安委明电〔2013〕1号,以下简称《通知》)精神,进一步加强中央企业安全生产工作,深刻吸取事故教训,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提高认识,切实将安全生产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各级企业主要负责人要牢固树立安全生产意识,将“要安全的效益,不要带血的利润”的理念贯彻到生产经营全过程,真正把安全生产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切实履行好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责任。
各级企业主要负责人要按照“一岗双责”的要求,督促各部门、各企业建立健全覆盖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切实保障责任体系的无缝链接和有效运行。
认真贯彻执行《中央企业安全生产禁令》(国资委令第24号),将禁令作为每一个管理者、每一个员工必须遵守的红线,对违反禁令的企业和人员,要严格追究责任,决不姑息。
二、突出重点,提高各类事故的防范应对能力(一)深刻吸取事故教训。
各中央企业要认真吸取每起生产安全事故的教训,高度重视生产安全事故的分析,找出事故深层次原因,举一反三,制定切实有效的事故防范措施,并坚决落实到位,堵住安全生产管理漏洞,完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优化安全管理流程,坚决杜绝同类事故重复发生。
(二)进一步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工作。
12《中国减灾》 2012.1.上 总第172期专 题2011年全国十大自然灾害事件一、华西秋雨灾害2011年9月上中旬,华西和黄淮等地降水量异常偏多,秋雨影响范围广、局地降雨强度大、持续时间长、部分地区气温显著偏低,河南、山东等地部分地区连续降水日数突破历史极值。
尤其是陕西中南部秋雨异常突出,降雨量大、雨日多。
嘉陵江、汉江和陕西渭河等江河出现超警以上洪水。
四川、陕西、湖北等地的部分地区出现严重暴雨洪涝和次生地质灾害,造成重大人员伤亡。
据统计,此次灾害共造成山西、河南、湖北、重庆、四川、陕西等省(市)2319.3万人受灾,109人死亡,14人失踪,205万人紧急转移安置(其中避险转移75.8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882千公顷,其中绝收138.9千公顷,房屋倒塌35.8万间,损坏78万间,直接经济损失305.6亿元。
二、西南地区夏秋连旱夏秋季节,我国西南大部降雨持续偏少,部分地区气温持续偏高,江河来水不断减少,水利工程蓄水严重不足,发生了严重的伏旱,其中贵州和云南两省的旱情尤为严重。
由于干旱发生在大春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对秋粮和经济作物造成较大损失。
此次旱灾共造成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等省(区、市)4440.8万人受灾,1017.4万人需救助,农作物受灾面积4191.3千公顷,其中绝收1119.8千公顷,饮水困难人口1716万人,饮水困难大牲畜720.1万头(只),直接经济损失314.7亿元。
三、云南盈江5.8级地震2011年3月10日12时58分12秒,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盈江县发生5.8级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震中距盈江县城仅2公里。
云南省保山市、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6县(市)35.1万人受灾,25人死亡,12.7万人紧急转移安置;房屋倒塌7.4万间,损坏9.9万间;直接经济损失23.8亿元。
四、长江中下游地区春夏连旱春夏之交,长江中下游地区降雨、江河来水和湖库蓄水严重偏少,出现较为罕见的春夏连旱。
西藏自然灾害损失情况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序言西藏自然灾害损失情况数据分析报告从农作物受灾面积,农作物绝收面积,旱灾受灾面积,旱灾绝收面积,洪涝、山体滑坡、泥石流和台风受灾面积,洪涝、山体滑坡、泥石流和台风绝收面积,风雹灾害受灾面积等重要因素进行分析,剖析了西藏自然灾害损失情况现状、趋势变化。
借助对数据的发掘及分析,提供一个全面、严谨、客观的视角来了解西藏自然灾害损失情况现状及发展趋势。
西藏自然灾害损失情况分析报告的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等权威部门,并经过专业统计分析及清洗而得。
西藏自然灾害损失情况数据分析报告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请注明出处。
西藏自然灾害损失情况数据分析报告以数据呈现方式客观、多维度、深入介绍西藏自然灾害损失情况真实状况及发展脉络,为机构和个人提供必要借鉴及重要参考。
目录第一节西藏自然灾害损失情况现状概况 (1)第二节西藏农作物受灾面积指标分析 (3)一、西藏农作物受灾面积现状统计 (3)二、全国农作物受灾面积现状统计 (3)三、西藏农作物受灾面积占全国农作物受灾面积比重统计 (3)四、西藏农作物受灾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4)五、西藏农作物受灾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4)六、全国农作物受灾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5)七、全国农作物受灾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5)八、西藏农作物受灾面积同全国农作物受灾面积(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6)第三节西藏农作物绝收面积指标分析 (7)一、西藏农作物绝收面积现状统计 (7)二、全国农作物绝收面积现状统计分析 (7)三、西藏农作物绝收面积占全国农作物绝收面积比重统计分析 (7)四、西藏农作物绝收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8)五、西藏农作物绝收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8)六、全国农作物绝收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9)七、全国农作物绝收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9)八、西藏农作物绝收面积同全国农作物绝收面积(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10)第四节西藏旱灾受灾面积指标分析 (11)一、西藏旱灾受灾面积现状统计 (11)二、全国旱灾受灾面积现状统计分析 (11)三、西藏旱灾受灾面积占全国旱灾受灾面积比重统计分析 (11)四、西藏旱灾受灾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12)五、西藏旱灾受灾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12)六、全国旱灾受灾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13)七、全国旱灾受灾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13)八、西藏旱灾受灾面积同全国旱灾受灾面积(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14)第五节西藏旱灾绝收面积指标分析 (15)一、西藏旱灾绝收面积现状统计 (15)二、全国旱灾绝收面积现状统计 (15)三、西藏旱灾绝收面积占全国旱灾绝收面积比重统计 (15)四、西藏旱灾绝收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16)五、西藏旱灾绝收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16)六、全国旱灾绝收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17)七、全国旱灾绝收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17)八、西藏旱灾绝收面积同全国旱灾绝收面积(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18)第六节西藏洪涝、山体滑坡、泥石流和台风受灾面积指标分析 (19)一、西藏洪涝、山体滑坡、泥石流和台风受灾面积现状统计 (19)二、全国洪涝、山体滑坡、泥石流和台风受灾面积现状统计 (19)三、西藏洪涝、山体滑坡、泥石流和台风受灾面积占全国洪涝、山体滑坡、泥石流和台风受灾面积比重统计 (19)四、西藏洪涝、山体滑坡、泥石流和台风受灾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20)五、西藏洪涝、山体滑坡、泥石流和台风受灾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20)六、全国洪涝、山体滑坡、泥石流和台风受灾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21)七、全国洪涝、山体滑坡、泥石流和台风受灾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21)八、西藏洪涝、山体滑坡、泥石流和台风受灾面积同全国洪涝、山体滑坡、泥石流和台风受灾面积(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22)第七节西藏洪涝、山体滑坡、泥石流和台风绝收面积指标分析 (23)一、西藏洪涝、山体滑坡、泥石流和台风绝收面积现状统计 (23)二、全国洪涝、山体滑坡、泥石流和台风绝收面积现状统计分析 (23)三、西藏洪涝、山体滑坡、泥石流和台风绝收面积占全国洪涝、山体滑坡、泥石流和台风绝收面积比重统计分析 (23)四、西藏洪涝、山体滑坡、泥石流和台风绝收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24)五、西藏洪涝、山体滑坡、泥石流和台风绝收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24)六、全国洪涝、山体滑坡、泥石流和台风绝收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25)七、全国洪涝、山体滑坡、泥石流和台风绝收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25)八、西藏洪涝、山体滑坡、泥石流和台风绝收面积同全国洪涝、山体滑坡、泥石流和台风绝收面积(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26)第八节西藏风雹灾害受灾面积指标分析 (27)一、西藏风雹灾害受灾面积现状统计 (27)二、全国风雹灾害受灾面积现状统计分析 (27)三、西藏风雹灾害受灾面积占全国风雹灾害受灾面积比重统计分析 (27)四、西藏风雹灾害受灾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28)五、西藏风雹灾害受灾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28)六、全国风雹灾害受灾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29)七、全国风雹灾害受灾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29)八、西藏风雹灾害受灾面积同全国风雹灾害受灾面积(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30)第九节西藏风雹灾害绝收面积指标分析 (31)一、西藏风雹灾害绝收面积现状统计 (31)二、全国风雹灾害绝收面积现状统计 (31)三、西藏风雹灾害绝收面积占全国风雹灾害绝收面积比重统计 (31)四、西藏风雹灾害绝收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32)五、西藏风雹灾害绝收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32)六、全国风雹灾害绝收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33)七、全国风雹灾害绝收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33)八、西藏风雹灾害绝收面积同全国风雹灾害绝收面积(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34)第十节西藏低温冷冻和雪灾受灾面积指标分析 (35)一、西藏低温冷冻和雪灾受灾面积现状统计 (35)二、全国低温冷冻和雪灾受灾面积现状统计 (35)三、西藏低温冷冻和雪灾受灾面积占全国低温冷冻和雪灾受灾面积比重统计 (35)四、西藏低温冷冻和雪灾受灾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36)五、西藏低温冷冻和雪灾受灾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36)六、全国低温冷冻和雪灾受灾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37)七、全国低温冷冻和雪灾受灾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37)八、西藏低温冷冻和雪灾受灾面积同全国低温冷冻和雪灾受灾面积(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38)第十一节西藏低温冷冻和雪灾绝收面积指标分析 (39)一、西藏低温冷冻和雪灾绝收面积现状统计 (39)二、全国低温冷冻和雪灾绝收面积现状统计分析 (39)三、西藏低温冷冻和雪灾绝收面积占全国低温冷冻和雪灾绝收面积比重统计分析 (39)四、西藏低温冷冻和雪灾绝收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40)五、西藏低温冷冻和雪灾绝收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40)六、全国低温冷冻和雪灾绝收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41)七、全国低温冷冻和雪灾绝收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41)八、西藏低温冷冻和雪灾绝收面积同全国低温冷冻和雪灾绝收面积(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42)第十二节西藏受灾人口指标分析 (43)一、西藏受灾人口现状统计 (43)二、全国受灾人口现状统计分析 (43)三、西藏受灾人口占全国受灾人口比重统计分析 (43)四、西藏受灾人口(2016-2018)统计分析 (44)五、西藏受灾人口(2017-2018)变动分析 (44)六、全国受灾人口(2016-2018)统计分析 (45)七、全国受灾人口(2017-2018)变动分析 (45)八、西藏受灾人口同全国受灾人口(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46)第十三节西藏受灾死亡人口(含失踪)指标分析 (47)一、西藏受灾死亡人口(含失踪)现状统计 (47)二、全国受灾死亡人口(含失踪)现状统计 (47)三、西藏受灾死亡人口(含失踪)占全国受灾死亡人口(含失踪)比重统计 (47)四、西藏受灾死亡人口(含失踪)(2016-2018)统计分析 (48)五、西藏受灾死亡人口(含失踪)(2017-2018)变动分析 (48)六、全国受灾死亡人口(含失踪)(2016-2018)统计分析 (49)七、全国受灾死亡人口(含失踪)(2017-2018)变动分析 (49)八、西藏受灾死亡人口(含失踪)同全国受灾死亡人口(含失踪)(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50)第十四节西藏自然灾害直接经济损失指标分析 (51)一、西藏自然灾害直接经济损失现状统计 (51)二、全国自然灾害直接经济损失现状统计 (51)三、西藏自然灾害直接经济损失占全国自然灾害直接经济损失比重统计 (51)四、西藏自然灾害直接经济损失(2016-2018)统计分析 (52)五、西藏自然灾害直接经济损失(2017-2018)变动分析 (52)六、全国自然灾害直接经济损失(2016-2018)统计分析 (53)七、全国自然灾害直接经济损失(2017-2018)变动分析 (53)八、西藏自然灾害直接经济损失同全国自然灾害直接经济损失(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54八、西藏自然灾害直接经济损失同全国自然灾害直接经济损失(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54)图表目录表1:西藏自然灾害损失情况现状统计表 (1)表2:西藏农作物受灾面积现状统计表 (3)表3:全国农作物受灾面积现状统计表 (3)表4:西藏农作物受灾面积占全国农作物受灾面积比重统计表 (3)表5:西藏农作物受灾面积(2016-2018)统计表 (4)表6:西藏农作物受灾面积(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4)表7:全国农作物受灾面积(2016-2018)统计表 (5)表8:全国农作物受灾面积(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5)表9:西藏农作物受灾面积同全国农作物受灾面积(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 (6)表10:西藏农作物绝收面积现状统计表 (7)表11:全国农作物绝收面积现状统计表 (7)表12:西藏农作物绝收面积占全国农作物绝收面积比重统计表 (7)表13:西藏农作物绝收面积(2016-2018)统计表 (8)表14:西藏农作物绝收面积(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8)表15:全国农作物绝收面积(2016-2018)统计表 (9)表16:全国农作物绝收面积(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9)表17:西藏农作物绝收面积同全国农作物绝收面积(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10表17:西藏农作物绝收面积同全国农作物绝收面积(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0)表18:西藏旱灾受灾面积现状统计表 (11)表19:全国旱灾受灾面积现状统计分析表 (11)表20:西藏旱灾受灾面积占全国旱灾受灾面积比重统计表 (11)表21:西藏旱灾受灾面积(2016-2018)统计表 (12)表22:西藏旱灾受灾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表(比上年增长%) (12)表23:全国旱灾受灾面积(2016-2018)统计表 (13)表24:全国旱灾受灾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表(比上年增长%) (13)表25:西藏旱灾受灾面积同全国旱灾受灾面积(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4)表26:西藏旱灾绝收面积现状统计表 (15)表27:全国旱灾绝收面积现状统计表 (15)表28:西藏旱灾绝收面积占全国旱灾绝收面积比重统计表 (15)表29:西藏旱灾绝收面积(2016-2018)统计表 (16)表30:西藏旱灾绝收面积(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6)表31:全国旱灾绝收面积(2016-2018)统计表 (17)表32:全国旱灾绝收面积(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7)表33:西藏旱灾绝收面积同全国旱灾绝收面积(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8)表34:西藏洪涝、山体滑坡、泥石流和台风受灾面积现状统计表 (19)表35:全国洪涝、山体滑坡、泥石流和台风受灾面积现状统计表 (19)表36:西藏洪涝、山体滑坡、泥石流和台风受灾面积占全国洪涝、山体滑坡、泥石流和台风受灾面积比重统计表 (19)表37:西藏洪涝、山体滑坡、泥石流和台风受灾面积(2016-2018)统计表 (20)表38:西藏洪涝、山体滑坡、泥石流和台风受灾面积(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20)表39:全国洪涝、山体滑坡、泥石流和台风受灾面积(2016-2018)统计表 (21)表40:全国洪涝、山体滑坡、泥石流和台风受灾面积(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21)表41:西藏洪涝、山体滑坡、泥石流和台风受灾面积同全国洪涝、山体滑坡、泥石流和台风受灾面积(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 (22)表42:西藏洪涝、山体滑坡、泥石流和台风绝收面积现状统计表 (23)表43:全国洪涝、山体滑坡、泥石流和台风绝收面积现状统计表 (23)表44:西藏洪涝、山体滑坡、泥石流和台风绝收面积占全国洪涝、山体滑坡、泥石流和台风绝收面积比重统计表 (23)表45:西藏洪涝、山体滑坡、泥石流和台风绝收面积(2016-2018)统计表 (24)表46:西藏洪涝、山体滑坡、泥石流和台风绝收面积(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24)表47:全国洪涝、山体滑坡、泥石流和台风绝收面积(2016-2018)统计表 (25)表48:全国洪涝、山体滑坡、泥石流和台风绝收面积(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25)表49:西藏洪涝、山体滑坡、泥石流和台风绝收面积同全国洪涝、山体滑坡、泥石流和台风绝收面积(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26)表50:西藏风雹灾害受灾面积现状统计表 (27)表51:全国风雹灾害受灾面积现状统计分析表 (27)表52:西藏风雹灾害受灾面积占全国风雹灾害受灾面积比重统计表 (27)表53:西藏风雹灾害受灾面积(2016-2018)统计表 (28)表54:西藏风雹灾害受灾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表(比上年增长%) (28)表55:全国风雹灾害受灾面积(2016-2018)统计表 (29)表56:全国风雹灾害受灾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表(比上年增长%) (29)表57:西藏风雹灾害受灾面积同全国风雹灾害受灾面积(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30)表58:西藏风雹灾害绝收面积现状统计表 (31)表59:全国风雹灾害绝收面积现状统计表 (31)表60:西藏风雹灾害绝收面积占全国风雹灾害绝收面积比重统计表 (31)表61:西藏风雹灾害绝收面积(2016-2018)统计表 (32)表62:西藏风雹灾害绝收面积(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32)表63:全国风雹灾害绝收面积(2016-2018)统计表 (33)表64:全国风雹灾害绝收面积(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33)表65:西藏风雹灾害绝收面积同全国风雹灾害绝收面积(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34)表66:西藏低温冷冻和雪灾受灾面积现状统计表 (35)表67:全国低温冷冻和雪灾受灾面积现状统计表 (35)表68:西藏低温冷冻和雪灾受灾面积占全国低温冷冻和雪灾受灾面积比重统计表 (35)表69:西藏低温冷冻和雪灾受灾面积(2016-2018)统计表 (36)表70:西藏低温冷冻和雪灾受灾面积(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36)表71:全国低温冷冻和雪灾受灾面积(2016-2018)统计表 (37)表72:全国低温冷冻和雪灾受灾面积(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37)表73:西藏低温冷冻和雪灾受灾面积同全国低温冷冻和雪灾受灾面积(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 (38)表74:西藏低温冷冻和雪灾绝收面积现状统计表 (39)表75:全国低温冷冻和雪灾绝收面积现状统计表 (39)表76:西藏低温冷冻和雪灾绝收面积占全国低温冷冻和雪灾绝收面积比重统计表 (39)表77:西藏低温冷冻和雪灾绝收面积(2016-2018)统计表 (40)表78:西藏低温冷冻和雪灾绝收面积(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40)表79:全国低温冷冻和雪灾绝收面积(2016-2018)统计表 (41)表80:全国低温冷冻和雪灾绝收面积(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41)表81:西藏低温冷冻和雪灾绝收面积同全国低温冷冻和雪灾绝收面积(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42)表82:西藏受灾人口现状统计表 (43)表83:全国受灾人口现状统计分析表 (43)表84:西藏受灾人口占全国受灾人口比重统计表 (43)表85:西藏受灾人口(2016-2018)统计表 (44)表86:西藏受灾人口(2017-2018)变动分析表(比上年增长%) (44)表87:全国受灾人口(2016-2018)统计表 (45)表88:全国受灾人口(2017-2018)变动分析表(比上年增长%) (45)表89:西藏受灾人口同全国受灾人口(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46)表90:西藏受灾死亡人口(含失踪)现状统计表 (47)表91:全国受灾死亡人口(含失踪)现状统计表 (47)表92:西藏受灾死亡人口(含失踪)占全国受灾死亡人口(含失踪)比重统计表 (47)表93:西藏受灾死亡人口(含失踪)(2016-2018)统计表 (48)表94:西藏受灾死亡人口(含失踪)(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48)表95:全国受灾死亡人口(含失踪)(2016-2018)统计表 (49)表96:全国受灾死亡人口(含失踪)(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49)表97:西藏受灾死亡人口(含失踪)同全国受灾死亡人口(含失踪)(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表97:西藏受灾死亡人口(含失踪)同全国受灾死亡人口(含失踪)(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50)表98:西藏自然灾害直接经济损失现状统计表 (51)表99:全国自然灾害直接经济损失现状统计表 (51)表100:西藏自然灾害直接经济损失占全国自然灾害直接经济损失比重统计表 (51)表101:西藏自然灾害直接经济损失(2016-2018)统计表 (52)表102:西藏自然灾害直接经济损失(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52)表103:全国自然灾害直接经济损失(2016-2018)统计表 (53)表104:全国自然灾害直接经济损失(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53)表105:西藏自然灾害直接经济损失同全国自然灾害直接经济损失(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 (54)第一节西藏自然灾害损失情况现状概况西藏自然灾害损失情况现状详细情况见下表(2018年):表1:西藏自然灾害损失情况现状统计表注:报告中农作物受灾面积,农作物绝收面积、受灾人口、受灾死亡人口(含失踪)和自然灾害直接经济损失含地震、森林、海洋等灾害。
第六章第二节合格考达标练一、单项选择题北京时间2019年5月26日15时41分,秘鲁北部发生7.8级地震。
下图为地震发生示意图。
据此完成1~2题。
1.秘鲁位于(A)A.环太平洋地震带B.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C.东非裂谷地震带D.大洋中脊地震带2.下图中,能正确反映震中距与地震震级和烈度关系的是(D)[解析]第1题,根据秘鲁地理位置可知,秘鲁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
第2题,一次地震中震级只有一个,不同地方烈度不同,一般说来震中距越小,烈度越大。
下图为“非洲某种自然灾害多年平均频率的分布图”,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所示的自然灾害最可能是(B)A.旱灾B.地震C.沙尘暴D.泥石流4.图示自然灾害最主要的原因是(C)A.气温高,蒸发旺盛B.人类过度开垦草原C.地壳运动的结果D.降水多,坡度大[解析]第3题,该自然灾害位于板块边缘交界地区,故应为地震,B正确。
第4题,由上题可知,图示灾害为地震,地震发生与气候、人类活动无关,故C正确。
近年来,黄土滑坡灾害发生频率呈现增加的趋势,据西北黄土高原区地质灾害详细调查表明,降水和人类工程活动是最主要的诱发因素。
下图为陕北地区1990年以来地方政府记录的黄土滑坡、崩塌按月统计结果图。
据此完成5~6题。
5.造成陕北地区滑坡和崩塌数目差异的因素主要是(A)A.土质状况B.降水差异C.植被状况D.人类活动[解析]发生崩塌的斜坡坡度一般大于50°,发生滑坡的斜坡坡度一般小于50°。
读图可知,陕北地区崩塌数目多于滑坡,这是因为陕北地区多为黄土,黄土具有直立性,坡度大,更易发生崩塌,A项正确。
6.导致3~4月份陕北地区崩塌数目上升的主要因素是(D)A.工程建设B.农业灌溉C.降水增多D.土壤冻融[解析]3~4月气温回升,土壤解冻,土层松动,更易发生崩塌,D项正确。
冻融泥石流是冻土地区重要的物质运移和地貌作用过程之一。
一般发生在十余度的斜坡上。
当冻土层上部解冻时,融水使主要由细粒土组成的表层物质,达成饱和或过饱和状态,从而使上层土层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在重力作用下,沿着冻融界面向下缓慢移动,形成冻融泥石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