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美术小蝌蚪
- 格式:ppt
- 大小:4.56 MB
- 文档页数:26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第十课小蝌蚪︳湘美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益虫的思想感情。
2. 引导学生观察小蝌蚪的外形特征,学习小蝌蚪的画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表现力及创新能力。
3. 培养学生线描画的造型能力,激发学生绘画的想象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小蝌蚪的外形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小蝌蚪画得更加生动、有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谜语导入:“小小游泳家,说话呱呱呱,常在田里住,捉虫保庄稼。
”(青蛙)(2)教师:青蛙小时候是什么样子呢?(小蝌蚪)(3)教师:小蝌蚪小时候是什么样子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十课《小蝌蚪》。
2. 教学新课(1)教师出示小蝌蚪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小蝌蚪的外形特征。
(2)教师讲解小蝌蚪的生长过程,让学生了解小蝌蚪是如何变成青蛙的。
(3)教师示范小蝌蚪的画法,引导学生学习线描画的造型方法。
(4)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画出自己心中的小蝌蚪。
3. 学生练习(1)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绘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学生相互交流,分享自己的绘画心得。
4. 展示评价(1)教师将全体学生的作品展示在黑板上,由全体同学选评出较优秀的习作。
(2)由作者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心得体验。
(3)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总结性的评价,对表现优异的学生进行表扬,对表现不足的学生给予指导和鼓励。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小蝌蚪的外形特征,学习小蝌蚪的画法,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表现力及创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鼓励学生画出自己心中的小蝌蚪。
同时,教师应关注学生在绘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还需不断探索更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绘画水平。
总之,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想象、创作,培养了学生的美术素养和创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美术,感受美术的魅力。
二年级上美术教案-小蝌蚪-湘美版教学内容本课教学内容为湘美版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材《小蝌蚪》一课。
通过观察和描绘小蝌蚪的成长过程,引导学生了解自然界中生物的成长变化,培养他们观察生活、发现美的能力。
学生将学习使用线条和色彩表现小蝌蚪的外形特征和动态,体验绘画的乐趣。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小蝌蚪的成长过程,学会用线条和色彩表现小蝌蚪的特征。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和创作,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界的热爱,培养他们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并描绘小蝌蚪的成长变化。
2. 如何指导学生运用线条和色彩表现小蝌蚪的特征。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教材、PPT、视频等。
2. 学具:画纸、铅笔、彩色笔、橡皮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小蝌蚪的成长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
2. 新课:讲解小蝌蚪的特征和绘画方法,示范绘画步骤。
3. 练习: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独立完成小蝌蚪的绘画作品。
4. 展评:展示学生的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
5.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小蝌蚪的成长过程和绘画方法。
板书设计1. 小蝌蚪2. 重点:小蝌蚪的成长过程、绘画方法3. 难点:观察和描绘小蝌蚪的特征作业设计1. 课堂作业:完成一幅小蝌蚪的绘画作品。
2. 家庭作业:观察身边的动植物,描绘它们的成长变化。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和描绘小蝌蚪的成长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小蝌蚪的特征,并给予适当的绘画指导。
同时,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作出独特的小蝌蚪作品。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还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更多的鼓励和指导,以提高他们的绘画水平。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并描绘小蝌蚪的成长变化。
2. 如何指导学生运用线条和色彩表现小蝌蚪的特征。
重点细节补充和说明在二年级上美术教案《小蝌蚪》的教学中,教学难点是需要特别关注的细节。
二年级美术小蝌蚪教案二年级是小学生学习美术的重要阶段,通过美术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本文将为二年级美术教学设计一节关于小蝌蚪的教案,帮助学生了解蝌蚪的生长过程,并通过绘画作品展现蝌蚪的可爱和生动。
一、教学目标1. 认识蝌蚪的生长过程,了解蝌蚪的特点和习性;2. 培养学生观察细节的能力,提高绘画技巧;3. 通过绘画作品展示蝌蚪的形象,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准备1. 板书:蝌蚪的生长过程;2. 教具:彩色笔、画笔、颜料、画纸、水杯、毛巾等;3. 实物:蝌蚪模型或图片。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蝌蚪的图片或模型,引导学生讨论蝌蚪的外形特点,引发学生对蝌蚪的兴趣。
2. 学习蝌蚪的生长过程(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蝌蚪的生长过程,包括蝌蚪的外形、生活习性等内容,让学生了解蝌蚪的基本信息。
3. 观察蝌蚪的细节(15分钟)教师展示蝌蚪的实物或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蝌蚪的细节,例如蝌蚪的眼睛、躯体、尾巴等部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4. 绘制蝌蚪的形象(25分钟)学生用画笔和颜料在画纸上绘制蝌蚪的形象,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和观察,绘制蝌蚪的眼睛、躯体、尾巴等部位,让蝌蚪形象更加生动。
5. 交流展示(5分钟)学生完成绘画后,可以互相交流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绘画的心得和体会,教师可以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指导。
四、教学反思通过这节美术教学,学生在了解蝌蚪的生长过程的同时,通过绘画作品展现蝌蚪的形象,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绘画技巧,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通过生动的教学内容和活动设计,让学生在美术课堂上获得了愉快的学习体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为学生的美术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通过本节教学,学生不仅学会了绘画蝌蚪的技巧,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为学生的综合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希望学生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发扬学习的积极性,不断提高自己的绘画技巧,展现更多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为美术学习的进步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第十课小蝌蚪︳湘美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表现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3. 引导学生运用线条、色彩等美术语言表现小蝌蚪的形象,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小蝌蚪的形象特征2. 青蛙的生长过程3. 线条、色彩的表现技巧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小蝌蚪的形象特征,运用线条、色彩等美术语言表现小蝌蚪。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线条、色彩等美术语言表现小蝌蚪的形象特征。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实物等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学习(1)引导学生观察小蝌蚪的形象特征,如身体形状、颜色等。
(2)讲解青蛙的生长过程,让学生了解小蝌蚪是如何变成青蛙的。
(3)引导学生运用线条、色彩等美术语言表现小蝌蚪的形象。
3. 实践操作(1)教师示范如何表现小蝌蚪的形象。
(2)学生自主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4. 作品展示与评价(1)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2)教师评价学生的作品,给予鼓励和建议。
5.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表现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五、作业布置1. 画一幅小蝌蚪的画。
2. 观察生活中的小动物,尝试用线条、色彩等美术语言表现其形象。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分析、表现小蝌蚪的形象,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小蝌蚪的形象特征,讲解青蛙的生长过程,让学生了解小蝌蚪是如何变成青蛙的。
同时,要鼓励学生大胆表现,注重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创作空间。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尝试引入更多的生活实例,让学生在观察、体验中学习美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同时,要加强课堂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热情,让每个学生都能在美术课堂上收获快乐和成长。
在以上提供的教案中,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部分,尤其是“新课学习”和“实践操作”环节。
二年级美术《小蝌蚪》一、教学内容本课为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材第6课《小蝌蚪》。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形式,了解小蝌蚪的生长过程及其形态特征,掌握用水粉颜料表现小蝌蚪的方法,培养学生对自然生物的热爱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小蝌蚪的生长过程,知道小蝌蚪的特征。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3.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用水粉颜料表现小蝌蚪的方法。
难点:如何表现小蝌蚪的生长过程和形态特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脑、投影仪、水粉颜料、画纸、画笔等。
学具:水粉颜料、画纸、画笔、调色板等。
五、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电脑和投影仪展示小蝌蚪的生长过程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小蝌蚪的变化,激发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
2. 讲解与示范(10分钟)教师讲解小蝌蚪的特征,示范用水粉颜料表现小蝌蚪的方法,引导学生注意表现小蝌蚪的生长过程和形态特征。
3. 学生创作(10分钟)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用水粉颜料表现小蝌蚪的生长过程和形态特征。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帮助学生提高绘画技巧。
4. 作品展示与评价(5分钟)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大家,相互评价,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鼓励学生发挥潜能。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小蝌蚪的生长过程、形态特征和绘画技巧。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画一幅小蝌蚪的生长过程图。
答案: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想象,画出小蝌蚪从孵化到成蛙的生长过程,注意表现小蝌蚪的形态特征和生长变化。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界中的其他生物,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提高学生对美术的热爱。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细节重点关注1. 小蝌蚪的生长过程:教学内容应详细描述小蝌蚪从孵化到成蛙的生长过程,包括其形态特征和生长变化。
湘教版小学美术二年级上册《小蝌蚪》PPT课件CONTENTS•课程介绍与目标•观察与发现:认识小蝌蚪•创意表现:画出生动的小蝌蚪•手工制作:立体造型小蝌蚪•艺术欣赏:名家作品中的小蝌蚪•课堂总结与延伸活动课程介绍与目标01教材版本及内容概述教材版本湘教版小学美术二年级上册内容概述本课程以“小蝌蚪”为主题,通过绘画、手工等多种艺术形式,引导学生观察、感知和表现小蝌蚪的形态特征和生长过程,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小蝌蚪的形态特征和生长过程;掌握绘画和手工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感知和表现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现力;引导学生运用多种艺术形式表现小蝌蚪,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和敬畏之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
课程安排与时间课程安排本课程共分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为绘画表现,第二课时为手工制作。
时间安排每个课时40分钟,课间休息10分钟。
观察与发现:认识小蝌蚪02观察真实的小蝌蚪或清晰的图片,注意其身体颜色、形状、大小等细节。
引导学生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发现小蝌蚪独特的特征。
鼓励学生描述所观察到的小蝌蚪,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观察实物或图片描述小蝌蚪外形特征身体呈纺锤形,头部大而扁平,尾部细长。
全身黑色或深褐色,有的品种在身体两侧有金色或银色的斑点。
眼睛位于头部两侧,小巧玲珑,非常可爱。
嘴巴位于头部下方,呈吸盘状,用于吸附在水草或其他物体上。
它们喜欢聚集在水草丰茂、水质干净的地方。
小蝌蚪对水温、水质等环境因素非常敏感,需要适宜的环境才能健康成长。
小蝌蚪生活在清澈的淡水环境中,如池塘、湖泊、河流等。
在自然环境中,小蝌蚪会遇到各种天敌和危险,如鱼类、昆虫等。
了解小蝌蚪生活环境创意表现:画出生动的小蝌蚪03使用流畅的曲线描绘小蝌蚪的身体,注意曲线的变化和动态感。
运用短促、有力的线条表现小蝌蚪的尾巴,使其看起来富有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