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导学案 (3)
- 格式:doc
- 大小:15.50 KB
- 文档页数:1
《老王》导学案【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选取典型的日常小事来表现人物的写法。
2、品味鉴赏本文平实简洁而又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理解人物的闪光品质,学习劳动人民的优良品质。
【前置性补偿】1.杨绛原名杨季康。
原籍江苏省无锡,生于北京。
1932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成为清华大学研究院外国语文研究生。
1935年至1938年与丈夫钱钟书一同留学于英、法等国,回国后历任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外语系教授、清华大学西语系教授。
1953年,任北京大学文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的研究员。
著有剧本《称心如意》、《弄假成真》、《风絮》等,翻译了《一九三九年以来英国散文作品》、西班牙著名流浪汉小说《小癞子》、法国勒萨日的长篇小说《吉尔·布拉斯》等。
1970年下放河南省息县干校,在菜园劳动。
1972年回北京。
“文革”后继续研究翻译外国文学,并从事散文创作。
著有论文集《春泥集》,翻译了西班牙塞万提斯的著名长篇小说《堂·吉可德》等。
关于干校生活的散文集《干校六记》很受推崇,获新时期全国优秀散文(集)奖,并被翻译成各种语言。
其他还有一些散文如《将饮茶》、《回忆两篇》、《记钱钟书与〈围城〉》等都是平常的生活琐记和关于亲人的回忆文献性质的文章。
长篇小说《洗澡》(三联书店1988年初版)以客观超脱的白描手法记录了一群知识分子在1953年知识分子思想改造其间的生活遭遇,以及他们在政治运动中的不同心态和表现,出版后很受评论界的重视。
2.字词积累注音塌.败()取缔.()伛.()翳.()骷髅()..绷.()滞.笨()愧怍.()【新知探究】一.新知探究1、课文介绍了老王的哪些情况?并简洁地概括他的生活。
2、老王生活“苦”,那精神上呢?试作概括3、本文记叙了与老王交往过程中的哪几件事?你认为老王是个怎样的人?4、你认为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具体体现在哪些地方?二、局部探究:1、老王为什么在去世前给“我”送香油、鸡蛋?这件事体现了老王怎样的性格特点?这件事为什么要详写?2、老王临死前给“我”送香油、鸡蛋,作者从哪几方面来描写此时的老王?3、对课文结尾一句话,应该怎样理解?作者为什么会感到惭愧呢?4、作者一家对老王非常关心、爱护,你觉得除了性格善良之外,还要有怎样的精神才能做到尊重和关心像老王那样的不幸者?三、拓展提升1、杨绛先生的文学语言朴素本色,却灵气飞扬,别有韵味,试比较下列三组语句在语意、感情色彩、表达效果上的不同,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
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十一课《老王》导学案导学案:《老王》【导学目标】1. 了解中国北方的农村生活和农村人们的辛勤劳动。
2. 学习理解老老实实、庄重、勤劳、能吃苦的农民精神。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导学过程】导入请同学们观察一幅图片,描述图片中的人物和环境。
展示图片《老王》通过图像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对农村的生活进行描绘和想象。
Step 1 预习导读1. 请同学们根据课文标题和图片推测一下课文的大概内容。
2. 根据课文标题和自己的经验,你认为“老王”这个名字是什么含义?Step 2 阅读指导1. 请同学们扫读课文,回答以下问题:(1) 课文主要描述了谁的一天?(2) “老王”为什么很老实?(3) 课文通过什么细节描写了农村人的勤劳劳动?(4) 通过描写“老王”的家乡,你能想象出什么样的场景?(5) 在“周记”中,为什么把“老王”比作一头老牛?2. 请同学们再次阅读课文,用自己的话回答以下问题:(1) 《老王》这篇文章主要通过什么方式表达农民勤劳的精神?(2) 通过描写“老王”的家乡,作者想要表达什么样的情感?(3) 你认为“庄重”、“老老实实”和“勤劳”是什么样的品质?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Step 3 文本诠释1. 请同学们在小组讨论一下文章中描写“老王”的细节,以及这些细节给你的印象。
2. 请同学们分别找出描写“老王”的词语,分别用自己的话进行解释。
3. 请同学们观察和解读“周记”中的比喻句:“老王就像那只在田地间拖犁赶牛的老牛……”你认为作者为什么用这样一个比喻来形容“老王”?Step 4 思考发散1. 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你周围有没有像“老王”一样勤劳而又老实的人?你如何评价他们?2. 阅读课文后,你对农村人们的生活和辛勤劳动有了新的了解和认识吗?请写一段话。
【导学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农村生活和农民的辛勤劳动。
学会了理解老老实实、庄重、勤劳、能吃苦的农民精神,并通过描写“老王”的细节激发了我们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10老王【学习目标】1.整体把握文章思想内容,理解老王的“苦”与“善”,学习作者以善良对待善良,关爱弱者的美德。
2.学习通过几个生活片断表现人物的方法。
【学习重难点】1.揣摩重点语句含义,理解作者对不幸者的同情与关爱的思想感情,激发爱心。
2.全面准确地理解课文内容,探究通过几个生活片断安排材料,表现人物的写作特点。
【学习流程】预习导学1.给加点字注音。
伛()攥()惶恐()荒僻()塌败()取缔()骷髅()()眼翳()滞笨()愧怍()2.自读课文,完成填空:老王的“不幸”表现在在文中画出“我”和老王交往的时间,并简述“我”和老王交往的几件事:学习研讨3.小组研讨:(1)以“老王是一个的人,具体表现在”句式交流对老王形象的认识。
(2)作者一家是高级知识分子家庭,老王和他们应该说是有一定的思想差距,但他们为什么对不幸者能那么关心、爱护?从“我们一家”和“老王”的关系来看,你认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失的是什么?4.思考品味:(1)第8段中“他面如死灰,……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
”一句暗示了老王怎样的处境?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第8段中“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中的“倒”能否换成“爬”?为什么?(3)第16段中“我回屋才感到抱歉”一句作者感到抱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5.小组交流:你身边有类似老王那样生活艰辛而心地善良的人吗?你能用文字描述一下他(她)吗?或者勾勒一幅他(她)的简笔画。
面对生活中那么多的“老王”,我们应该怎样做?6.质疑问难:阅读课文过程中,你还有什么疑问需要与同学共同探讨?请把它写下来。
拓展学习7.拓展阅读乞丐屠格涅夫我在街上走着……一个乞丐——一个衰弱的老人挡住了我。
红肿的、含着泪水的眼睛,发青的嘴唇,粗糙、褴褛的衣服,龌龊的伤口……呵,贫困把这个不幸的人,弄成什么样子啊!他向我伸出一只(①)、肮脏的手……他呻吟着,他哀求施舍。
我伸手搜索自己所有的口袋……没有钱包,没有表,也没有一块手帕……我随身什么东西也没带。
《老王》导学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共3篇《老王》导学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老王》导学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一、导入学生们,在阅读本课文《老王》之前,我们先通过图片、短文等方式探讨“友谊”的重要性。
现在请大家看看这幅图片,谈一谈图片中的两个小朋友发生了什么,他们是不是好朋友,这两个小朋友的行为是不是体现了友谊的重要性。
二、阅读全文(一)第一遍阅读请在三分钟内默读全文,了解文中人物、情节。
(二)第二遍阅读请大声朗读全文,加深对文中人物、情节的印象并理解文本内涵。
(三)小组讨论请分组讨论以下问题:1. 文中阿强是个怎样的孩子?2. 文中老王是个怎样的老人?3. 阿强和老王之间的友情是怎样建立起来的?4. 阿强和老王在一起经历了什么?5. 阿强最终怎样体现了对老王的感激之情?请每组派一个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三、思考拓展请思考以下问题:1. 你认为“友情”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多重要?2. 除了本课文中,你还有哪些故事和亲身经历可以说明“友情”的重要性?3. 在你的生活中,你遇到过“老王”这样的人吗?你对他们有着怎样的看法?4. 现代社会中,由于各种因素,人与人之间的友谊越来越脆弱,你认为怎样才能维护好自己身边的友情?请个体思考,并分享自己的想法。
四、课堂小结今天的课程里,我们一起阅读了本课文《老王》,通过图片、短文等方式探讨了“友情”的重要性,对文中人物、情节进行了理解,并分组讨论了相关问题,最后思考拓展了与本课题相关的问题。
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够珍惜身边的每一个朋友,让友谊像阳光一样普照你我通过本课《老王》的阅读和讨论,我们深刻体会到了友情的可贵和重要性。
阿强和老王之间的友谊是因互相关心和帮助而建立起来的。
尽管他们年龄差距大,但他们在一起经历了许多事情,彼此支持和鼓励。
最终阿强体现了对老王的感激之情,这种情感让我们感到温暖和动容。
在我们的生活中,友情也是不可或缺的。
与朋友之间的信任和关心让我们变得更加有安全感和责任心。
10 老王1.通过文本细读,体会作者一家与老王之间的珍贵情谊,理解老王身上闪耀的人性之美。
2.结合时代背景,解读老王临终前赠送香油和鸡蛋的丰富内涵。
3.探究作者对老王心怀“愧怍”的深刻原因,体会作者在平和语调中流露出的叹惋和感伤。
第1课时一、导入新课平凡人物,有时候也会带来大感动,就像《阿长与〈山海经〉》一文中,阿长不过是一个喜欢“切切察察”甚至名字都不为人知的小保姆,但是,她却带给鲁迅真挚的怀念与感动。
其实,平凡人物往往也最容易带来感动,因为他们平凡而真实,朴素而高贵,善良而坚强。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这篇写人记事的散文就讲述了这样一位平凡的人物——老王。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初读全文,了解其人其事1.请同学们迅速阅读课文,明确本文文体,并结合《阿长与〈山海经〉》一文的学习经验,谈谈该如何把握本篇文章内容。
明确:本文是一篇叙事写人散文,亦是一篇回忆性散文。
《阿长与〈山海经〉》也是叙事写人散文,结合文本特点可以发现,尤其是记叙多件琐事的文章,大致有这样一个规律:先简述其人,再叙其事,事分详略,由事见人,由人见情。
这样的文章,往往初读便见感染力。
不过要进一步把握内容,还需进一步概括事件,寻找事件详略之间的联系及作用;更进一步,则要从诸多细节分析入手,从描写方法感受人物形象,叙事的逻辑性也不能缺席,揣摩语言,联系背景等工作都做足了,才能真正理解文章。
2.请同学们说说关于老王的基本情况,完成老王的基本情况调查表。
3.由调查表的结果看,同学们觉得老王过的是什么样的生活?明确:瞎眼残年,饱受身体病痛之苦;住房塌败,以蹬三轮为生,饱受生活贫困之苦;孤独无亲,饱受精神孤郁之苦。
目标导学二:梳理情节,把握人物品质1.本文的叙事线索是什么?明确:本文的叙事线索是“我”与老王的交往。
2.文中有几个片段回忆,记录着“我”与老王的交往,请简单说说是哪几件事。
片段回忆所表现的老王的品质老王送冰的往事老实厚道热心送钱锺书先生看病善良仁义“文革”中生计愈加困难孤独贫穷3.除了简述的几个片段回忆外,文中还记叙了一个重点回忆,请说说重点回忆的主要内容。
《老王》导学案一、分析教材《老王》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四篇课文。
本单元都是以爱为主题,表现对普通人的爱,尤其是对弱者的关爱。
《老王》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一个不幸者的善良。
这个单元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能从课本中感悟到“爱”这种博大的情怀,同情和关爱社会弱势群体,以善良去体察善良,陶冶自己的情操,从而注重身边的人。
语文教学不但要让学生学到文学知识,更重要的还是让学生体会文中的情感,从而树立准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所以,我指定了本科的教学目标及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学习目标1、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及思想感情。
2、揣摩语言,深入领会语句的意味。
3、体会作者的善良,引导学生关爱弱者。
学习重点1、全面把握课文,领会作者与人物的思想感情。
2、激发学生的同情心和爱心。
学习难点领会从文章语言及人物刻画中渗透出的爱的博大。
二、学法指导本课采用我校正在实践的“三三四模式”即导学---自学---展示---探究---总结。
让学生主体参与,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学生在诵读中以善良体察善良,感悟情感,陶冶性情,教师加以点拨,突出作品提出的关怀不幸者的写作意旨。
利用百度引擎查阅相关资料,开拓学生视野。
三、学习过程(一)导入初识老王。
1.谈话导入。
毕生为消除人类的贫穷和疾病而努力的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特蕾莎修女曾说过:我们常常无法做伟大的事,但我们能够用伟大的爱去做些小事。
正像歌词所唱的“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那怎样用伟大的爱去做小事呢?今天我们就跟随我国著名文学家杨绛一起去了解一位人力车夫---老王,体会一下:平凡普通的人是如何用伟大的爱去做小事的。
(设计说明:使学生一上课便能进入音乐所营造的气氛中,为进入主题作为铺垫。
深情的导入使学生从视觉和听觉生初步感觉文章感情基调,接下来我将带领学生一起去理解一下作者及写作背景,并检查预习情况,对作者及写作背景的了解有利于学生感知文章情感并增加文学知识。
)2.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本课的设计初衷,是为全体学生的共同提高。
作为教师要充分保护好孩子的自信心,只有孩子们有了自信,才有可能持续保持对某些事物的兴趣和热情。
“失败是成功之母”应该改为“成功是成功之母”,特别是在孩子刚开始对某些事物倾注热情和精力的时候,对他们自信心的保护至关重要。
所以强烈建议平时的测验应在学目标范围内尽可能的简单,最大限度的保持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正所谓“大道至简”,在保证教学目标实现的情况下,教师的课堂要设计的简便扼要,要把较难的、复杂的问题、深刻的问题讲的轻松自然,诙谐幽默,像涓涓细流,于无声中浸润学生的思维。
本课在单元中,属于承上而启下的教学内容。
《老王》学案【学习目标】:1、积累生字词:惶恐、肿胀、荒僻、取缔、降格、镶嵌、滞笨、侮辱、愧怍、捎带、蹬三轮、紧绷2、学习揣摩重点词语对句子表达效果起到的重要作用。
3、感受并体会在“文革”动乱的年代,普通人的善良、仁义、诚实、关爱、尊重、道德、勇气等美好的品性所散发的人道主义光芒。
【学习重点】:学习揣摩重点词语对句子表达效果起到的重要作用。
【学法指导】:1、重点词语的表达效果是现代文阅读经常考的题型。
解题一般分为三步骤:(1)先理解词语的本义,也就是词典上解释的常用义(简称词典义),把握词语在一般情况下的感情色彩。
(2)结合语境揣摩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简称语境义)。
(3)分析词语用在此处的作用也就是表现力。
如:这个词语准确或表现了……(人物)的……心理(性格)2、答题示范:例1:等他提着麻辣烫出来,又拐向另一家书店,只是在门口犹豫了半天,终于没有走进去。
①“终于”表明女孩犹豫时间长,(步骤一:词的本义)②她一方面渴望读书,另一方面又为家人着想,矛盾之后最终决定牺牲自己,(步骤二:语境义)③体现出一种关爱他人胜过自己的善良品质。
(步骤三:表现力之情感)一、课前自学1、在课本中划出下面词语并给加点字注音或者按着拼音写汉字。
杨绛.()塌.败()huánɡ恐()田螺.眼()荒pì()wǔrǔ()一层翳.()取缔.()凑.合()伛.着身子()愧怍.()xiānɡqiàn()攥.着()滞.笨()kūlóu()2、通读课文,在文中画出表现了老王的“不幸”的句子或者词语。
《老王》导学案学习目标1、会读会写会解释本课生字词2、能赏析本文语言,理解老王形象3、学会善待他人,关注生活中的弱者预习提纲一、基础知识1、查资料,了解以下内容:(1)写作背景(2)作者常识(3)作品语言风格2、查工具书,完成“课堂检测1”3、自由读课文,完成:(1)本文的行文线索是什么?(2)以老王为中心复述课文内容二、能力提升4、话说老王读课文,结合课文插图,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老王”?5、本色老王找出文中写老王的几件事,说说老王这一人物形象。
(请以句式“老王是一个_____人,因为_______表达”)6、感悟老王作者从老王身上感悟到了什么?找出文中原句,说说你的理解。
三、拓展延伸7(1)关注“老王”你身边也有老王这样的不幸者、弱者吗?你又是如何对待他们的?(2)走近杨绛俗话说文如其人,结合本文语言特点,你读出杨绛是怎样一个人了吗?上课流程1、以一组反映弱者生活状态的图片导入1、结合“课堂检测1”做预习提纲22、完成预习提纲1、3。
3、深入课文,讨论并完成能力提升4、5、6。
4、自由展示拓展延伸7。
课堂检测1、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取缔.()愧怍.()伛.()镶嵌..()()荒僻.()攥.()着翳.()滞.( )笨塌.( )败2、填空老王的善良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的善良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们要学习他们身上的优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练笔熟读课文,学习文中叙述和描写相结合的表达方式并以简洁、感人的语言描写出你身边受苦的弱者形象。
例如:(1)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
(2)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
(3)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
课题:《老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了解作者、掌握本课生字词。
、整体把握课文,初步理解人物形象。
、学习作者将零散的材料组织起来展现人物形象特点。
学习重点: 、 理解课文如何细致刻画人物形象。
、 把握老王的性格特点。
学习难点: 学习劳动者的优良品质,树立平等观念和人道主义精神。
教材简介: 本文是我国著名女作家杨绛女士写的一篇描写不为人所关注的劳动人民的文章,作者以其细腻的文笔,向我们展示了一位贫困而有良心的劳动者的形象,老王的生活境况较能为学生所了解。
老王是在文革这一特殊时期,秉承良心,良知而行的善良群众的代表,他尊重知识,尊重有知识的作者一家,这一点学生要经过思考。
另外,作者的平等观念学生不难理解,但是用平等的观念去对待他人,关爱他人并非一蹴而就的事。
学习过程: 一、新课导入,明确目标 二:检测预习 、作家作品 杨绛:生于1911年,钱钟书的妻子,原名杨季康,江苏无锡人,中国著名女作家。
剧本有《称心如意》《弄假成真》等;小说有《倒影集》《洗澡》;散文集《将饮茶》《干校六记》;2003年出版了记述自己家庭的回忆录《 我们仨》。
、背景介绍 文章著于1984年,这是一篇回忆性文章,作者记叙了自己从前同老王交往的几个生活片段。
当时正是“文化大革命”时期,杨绛夫妇在那个荒唐动乱的特殊年代里受了不少苦,被认为是“反动学术权威”,先后失去了女婿女儿。
但是任何歪风邪气对老王都没有丝毫影响,他照样尊重作者夫妇。
由此,与老王的交往深深地印刻在作者的脑海之中。
这篇文章使我们在这种大时代下看到了老王的一颗金子般的心,看到苦难年代里人性的光辉。
3.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伛.( ) 攥.( ) 翳.( ) 塌.败( ) 取缔.( ) 惶.恐( ) 骷髅..( ) 滞.笨( ) 愧怍.( ) 、指出下列语句中的错别字,并改正在后面的括号内 (1)老王常有失群落武的慌恐,因为他是单干户。
( ) 生活最沉重的负担不是工作,而是无聊。
老王导学案(通用12篇)文本简介:《老王》是作家杨绛所写的一篇令人深思的散文精品。
文章以“我”与老王的交往为线索,回忆了老王的几个生活片段,刻画了一个穷苦卑微但心地善良、老实厚道的“老王”形象,表达了作者一家对老王那样不幸者的关心、同情和尊重。
提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社会应该以人道主义精神来关心不幸者。
《老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深入理解老王的“苦”与“善”,把握老王的性格特点,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爱心、善心、同情心,品味作品中的仁爱精神教学重点:深入理解老王的“苦”与“善”,把握老王的性格特点,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领会从文章语言及人物刻画中渗透出的爱的博大教学方法:勾画圈点法批注法、朗读法、讨论法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上节课我们跟随作家杨绛认识了一位普通的三轮车夫老王,了解了他的人生经历。
我们都知道,杨绛是文学大师,她的作品在中国文坛都享有盛誉,那老师这里有一个问题要问大家,课文的题目《老王》可不可以改写《王老》?学生可以自由作答:答案可能会涉及到很多方面,但是应该集中在用《老王》比较亲切,而且显得与作者很熟悉,用《王老》的话就显得在和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交往,不符合作者原意。
设计说明:改写题目入题,轻松自然,降低了课文的沉闷感,让学生有话可说,活跃课堂气氛。
引导学生体会从学识上讲,老王与杨绛不在同一个层面上,与下面的环节接轨。
二、温故知新:同学们的态度很明确,文章的题目决不能改成《王老》,那作者为什么要写老王这个人?你能不能从课文中找出答案?引出文章最后一句话:(出示幻灯片)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试着让学生去分析,作者为什么会感到愧怍。
由此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那么今天,我们就继续走进《老王》,去看一看作者笔下的老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个人又为什么会让作者感到愧怍呢?三、合作探究,深入文本。
苏教版语文必修三第二专题《老王》导学案(苏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苏教版语文必修三第二专题《老王》导学案(苏教版高一必修三)1苏教版语文必修三第二专题《老王》导学案(苏教版高一必修三)随着社会的进步,我们的人口老龄化越来越明显,老年人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群体。
如何关爱老人,是一个需要思考和关注的问题。
而苏教版高一必修三中的《老王》也提出了一个很好的思考。
接下来,我们将对这一专题进行导学分析。
一、导学目标通过本次导学,让学生了解《老王》一文,掌握文中老人处境和内心描写,理解旁观者的心态和思考,思考如何关爱老人。
二、预习导学1.阅读课文,注意抓住文中的细节描写,堆积人物形象中的细节。
2.理解课文主旨,明确“老王”一词作怎样的象征,抓住人物形象深层含义。
3.剖析文中语言,掌握文学技巧,强化文学理解。
4.思考旁观者的心态和对老人的看法,如何关爱老人。
三、自主学习1.了解作者苏曼殊,生于1956年,浙江永康人。
中山大学文学硕士。
著有《柠檬树》、《喧园》等。
作品被收入多种语文教材,并在国内外其他文学期刊上发表小说、散文等多篇。
2.阅读文本,了解老人形象老王,年约八十,蓝色大衣,脑门高高隆起,脚手架下的鹅卵石上猫着。
老王用遮阳帽干脆利落地点了根烟,深吸一口,然后调整一下头发模样,旁若无人地发出一声长叹。
3.分析文本,理解人物形象深层含义老人形象是作者通过极细致、生动的描写而得出的,他不仅是一位坐在脚手架上抽烟的普通老人,更是一位象征着“老人”的人物形象。
他的年龄,他的蓝大衣,他身上隆起的脑门,都是老年人特有的形象,作者强调了老王这一特点。
但是,从老人的行为和内心描写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老人的孤独、无助、无奈和渴望得到关爱等情感,同时,他的外表、他的交流方式又给人留下了有些难相处的印象。
这些情感与印象,又是对于享有晚年的老人的一种共性刻画。
因此,当我们看着老王时,我们就会自然地代入所有的老人,这样老人形象又不难变成了所有的老人。
七年级老王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如“伛”“翳”“攥”等。
分析老王的人物形象,理解作者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文本,提高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学习通过细节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作者的善良,关爱生活中的不幸者,培养同情心和爱心。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理解老王的“苦”与“善”。
品味作者平淡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2、难点领会作者的愧怍之情。
三、学习方法1、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预习课文,掌握生字词,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2、合作探究法小组合作讨论,分析老王的人物形象和作者的情感。
3、朗读法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语言风格和情感表达。
四、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平凡的人,他们或许默默无闻,或许生活艰难,但他们都有着自己的故事。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名叫老王的普通人,看看他的生活是怎样的。
(二)作者简介杨绛(1911 年 7 月 17 日—2016 年 5 月 25 日),本名杨季康,江苏无锡人,中国现代作家、文学翻译家、外国文学研究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
(三)背景介绍文章作于 1984 年。
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作者记叙了自己从前同老王交往中的几个片段,当时正是“文化大革命”时期,作者夫妇被认为是“反动学术权威”,但是,任何歪风邪气对老王都没有丝毫影响,他照样尊重作者夫妇。
(四)预习检测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伛()翳()攥()愧怍()2、解释下列词语。
塌败:取缔:滞笨:(五)整体感知1、快速阅读课文,思考:文中主要写了老王的哪些事?明确:老王为作者送冰,车费减半;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临死前给作者送香油和鸡蛋。
2、从这些事情中,可以看出老王是一个怎样的人?明确:老王是一个穷苦卑微、老实厚道、心地善良、知恩图报的人。
(六)深入探究1、老王的“苦”表现在哪些方面?明确:职业:靠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活命。
八年级上学期语文《老王》导学案八年级上学期语文《老王》导学案学习目标:1、学习通过几个生活片断表现人物的方法。
2、品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理解老王的“苦”与“善”。
3、从课文中的人物身上,学会善待他人,关注生活中的弱势群体。
学习重点:1、把握老王的人物形象;理解老王的“苦”与“善”;2、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及文章主旨,并让学生领悟到在与人交往中首先要付出爱。
学习难点:体会老王与作者夫妇之间的相互关爱,体察作者的爱心,理解本文的主旨。
学习内容及流程:一、课前预习1、阅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明确字音和词义:伛( ) 荒僻( ) 攥( ) 塌败( ) 取缔( )骷髅( ) 滞笨( ) 愧怍( ) 惶恐( )取缔:扶病:伛:阅读1—4段,思考老王的“苦”表现在:首先看看他,生活艰苦职业:,说明他。
身体:,说明他。
居所:,说明他。
再来看看他,精神凄苦姓名:,说明他。
家庭情况:,说明他。
(2)、研讨老王之“善”(1)朗读读课文5---22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①作者记叙了与老王交往中的哪几件事?这几件事说明老王品质(为人)如何?(填下表)事件老王的品质②老王所做的哪一件事最令你感动?为什么?(3)、梳理“我”一家之善,领悟文本思想感情问题一:老王之所以在离世前的一天还抱病来到作者家里送来香油、鸡蛋表示感谢,说明作者一家对老王的关照,老王至死不忘。
通读全文,思考作者一家人对老王的“善”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按照课文顺序概括回答)问题二、老王死后,作者认为自己对老王关爱够了没有?作者是怎样的心情?三、我的收获1、作为中学生,我们如何力所能及去帮助周围的“老王”2、我还学到了哪些知识。
《老王-杨绛》导学案第一课时导言:《老王/杨绛》是一部由中国著名作家杨绛所著的散文随笔集,以“老王”为笔名,记录了作者与丈夫钱钟书之间的生活点滴,以及对人生、家庭、爱情的深刻沉思。
本次导学案将指挥同砚们深度了解杨绛这位文学巨匠的人生和作品,从中感悟生活的真谛。
一、导入1. 请同砚们展开一段关于钱钟书的介绍2. 你对杨绛这位作家了解多少?她的作品有哪些?二、阅读指导1. 本篇导学案的主要内容为《老王/杨绛》中的精选随笔,同砚们需勤勉阅读并体会作者的情感与思想。
2. 阅读时,请注意把握文中的重点,沉思作者试图传达的信息。
三、重点沉思1. 从《老王/杨绛》这本书中,你感受到了哪些对生活的领悟?分享一段让你印象深刻的内容。
2. 作者在书中倾注了对家庭、爱情的深情沉思,你对这些话题有何见解?3. 你认为《老王/杨绛》中的哪篇随笔最能触动你的心灵?为什么?四、拓展沉思1. 如何评判杨绛这位作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她的作品对于当代文学有何启迪?2. 你认为作家的生活经历对于他们的创作有何影响?在《老王/杨绛》中,你感受到了哪些作者的人生智慧?五、课外阅读推举1. 推举同砚们阅读杨绛其他作品,如《我们仨》等,并进行比较分析。
2. 推举同砚们阅读关于杨绛的相关文章,深度了解这位文学巨匠的生平宁作品。
六、总结通过本次导学案的进修,同砚们对杨绛这位作家及其作品有了更深度的了解,信任在阅读《老王/杨绛》时会更加有感到。
期望同砚们通过阅读,不仅能够感悟生活的真谛,还能够在文学世界中找到更多的乐趣与启迪。
第二课时【导学目标】1. 了解老王和杨绛的背景和作品特点;2. 分析老王和杨绛的代表作品,并理解其中的主题和意义;3. 探讨老王和杨绛的文学风格和对中国摩登文学的影响。
【导学内容】一、老王1. 老王,本名汪国真,是20世纪中国著名作家,诞生于浙江省绍兴市,毕业于南京金陵高校。
他以自传体小说《我的阅读与生活》、《青铜时代》等作品闻名于文坛,被誉为“中国自传体小说的先驱”。
《老王》导学案【学习目标】1.会写会读“镶嵌、攥着”等8个重点字词,品读课文,提高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水平。
2.通过小组讨论、展示质疑等方式,学习本文选择典型的日常小事来表现人物的写法3.激情展示,阳光参与。
从课文中的人物身上,学会善待他人,做一个有爱心的人【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读课文勾画生字词,自查工具书,勾画文中精彩的句子,并做好批注。
本文的批注不少于5处,力争把握文章主旨。
2.A层能熟读课文,把握文章主旨,学习本文选择典型的日常小事来表现人物的写法,并完成导学案上所有题目;B层能熟读课文,透过文章细致朴实的描写,把握文章主旨;C层会写会读“镶嵌、攥着”等8个重点字词,能够概括课文内容,完成导学案上所有题目。
3.时间:20分钟完成课本预习勾画,25分钟完成导学案题目。
【资料链接】杨绛:生于1911年,钱钟书夫人,本名杨季康,著名的作家、评论家、翻译家、学者。
祖籍江苏无锡,生于北京。
著有散文集《干校六记》《将饮茶》等,译有《堂吉诃德》, 著名作品有《我们仁》,《澡堂》。
其丈夫是我国著名学者、作家钱钟书。
写作背景:《老王》作于1984年。
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是作者在文化大革命的背景下写的。
作者记叙了自己从前同老王交往中的几个片段,当时正是“文化大革命”时期,是一个荒唐动乱的年代,作者夫妇被认为是“反动学术权威”,被下放到干校劳动锻炼去了。
但是,任何歪风邪气对老王都没有统毫影响,他照样尊重作者夫妇。
由此与老王的交往深深的印刻在了作者的脑海之中。
预习案1.有感情地诵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结合注释和工具书,扫除阅读障碍,完成下列检测。
偃(yu) 荒僻(pi) 攥(zuan ) 塌败(ta) 取缔(di)骷髅(k。
16u) 滞笨(zhi) 愧作(zuO ) 惶恐(hudng)2.速读课文,谈谈自己对老王的印象,用一句话回答以下的问题。
(1)老王的生活过得如何?(2)老王是一个怎样的人?【我的疑难】探究案探究点一:研讨老王的“苦”与“善”老王的日子过得很苦,表现在哪些方面?通过这几件事充分体现老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点二:为什么作者一家对老王那样的不幸者能那么关心、爱护?社会地位、生活条件比较优越的人往往瞧不起卑微者,要有什么精神才能像作者那样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探究点三:品读赏析文中哪些语句深深地触动了你,而你又是如何理解这些话的?拓展提升:你周围有老王这样不幸的人吗?你是怎样对待他们的?假如你是一名中央电视台的走基层记者,清你用文字记录他们平凡而又真实的生活,并用你的镜头拍下感人的画面(以小组为单位要有图片和文字的综合记录,可用U盘保存上交老师)。
《老王》导学案黄堡中学——王冉教学目标1、快速阅读课文,抓取主要信息,聚焦情感意动,感受人物精神。
2、学会观察身边普通人物,关爱生活中的不幸者,陶冶美的情操。
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引发兴趣通过出示“老王”的图片,导入本课课题(板书课题)二、检查预学:请同学们速读课文,找出最能体现作者对老王情感的语句。
“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屏显)“不幸者”又是谁?三、任务导向:速读课文1~4节,找出能证明“老王”是“不幸者”的语句。
(提示:可从职业、外貌、家境等方面进行分析。
)四、合作互学. 1、速读课文余下段落,概括一下“不幸者”老王为“我”做了哪几件事?其中能看出老王是个怎样的人?送水(冰),送默存去医院(人),送鸡蛋和香油(礼)(屏显)纵观全文,我们除了看见老王的“不幸”,还看出了老王哪些精神品质?可以看出老王善良淳朴,老实忠厚,知恩图报。
(屏显)2、我们一家对“老王”怎么样?(A)常常照顾老王的生意,坐他的三轮车(B)送老王鱼肝油(C)老王再客气,也付给他应得的报酬3、想一想:既然我们一家对老王很好,为什么作者还会感到“愧怍”呢?老王临死前的送礼,送的是情谊,是对作者一家的感激。
而作者当时却没明白,还拿钱“侮辱”他,所以作者感到“愧怍”觉得对不住老王的一片心意。
五、整合训练、巩固提高:我们再回到文章最后一句话: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请问:“幸运的人”指谁?作者自己。
作者真的是个“幸运的人”吗?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杨绛(1911-2016)中国女作家、翻译家。
原名季康,江苏无锡人。
大文豪钱钟书的妻子。
从小接受良好教育,1935年与钱钟书一起赴英国牛津大学和法国巴黎大学留学,1938年回国。
代表作有《称心如意》《弄假成真》《干校六记》《我们仨》等,译作《小癞子》《堂吉诃德》。
文革以前,作者凭着精湛的学识享有优越的地位,而文革后,作者的地位急转直下,成为“反动学术权威”,被敌视鄙视的目光包围,扣发工资、剃“阴阳头”、罚扫厕所、被批斗,受尽身体和精神的双重摧残。
《老王》导学案
一、学习内容。
1、感知文意,理清老王和作者交往的三个生活片段。
2、把握人物形象,分析老王的性格特点。
3、品味作者平淡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4、体会老王与作者之间的相互关爱,体察作者的爱心,理解本文的主旨。
二、课前自学
㈠初读课文
1、本文作者,女作家、翻译家。
文章中提到的“默存”,即作者的丈夫,江苏无锡人,学者、作家,著有小说《》和学术著作《谈艺录》《》等。
2、注音。
取缔.()伛.()身眼翳.()塌.()败镶嵌
..()()
骷髅
..)...()()绷.()带滞.()笨愧怍.()荒僻(
3、词语释义:
塌.败:,滞笨:
取缔:愧怍:
4、给老王制作一张个人基本情况表。
职业:
身体状况:
家庭情况:
居住条件
5、理清老王和作者交往的三个生活片段。
概括:哪几件事表现了作者的善良?哪几件事表现了老王的善良?(注明段落)
㈡深度探究.。
1、①我从(词、句)中认识到老王是一个的人。
2、品读下列加点词的妙处。
(1)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2)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
(3)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