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词语(成语)的理解及运用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3
三年级语文下册重点预习正确理解和运用成语成语是汉语中的特殊表达方式,是文化的瑰宝和语言的精髓。
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学生应该正确理解和运用成语,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
本文将重点介绍三年级语文下册的成语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知识点。
一、正确理解成语的含义正确理解成语的含义是学习成语的基础。
成语是由两个或更多的字组成,有着特定的意义和用法。
学生在学习成语时,要注重掌握其中的寓意和蕴义。
比如,“一鸣惊人”这个成语,意思是指通过一次惊人的表现而引起大家的惊艳和赞叹。
通过理解成语背后的寓意,学生能够更好地运用成语,并在写作中展示自己的语言风采。
二、掌握常见成语的用法在学习成语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常见成语的用法。
成语在语言表达和写作中起到了独特的作用,能够提升语言的准确性和美观度。
学生应该了解成语的概念和意义,能够正确地将成语运用到句子中,使语言更具表现力。
例如,“金玉满堂”这个成语,意思是指财富充裕、环境豪华。
在写作中,学生可以运用这个成语来形容某个地方富丽堂皇、气派非凡。
三、培养成语运用的能力要提高学生的成语运用能力,需要通过多种方式来培养。
一方面,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成语造句和成语接龙的活动,以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
另一方面,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名著和经典故事,积累更多的成语,并学会合适地运用它们。
同时,学生也应该注重使用成语进行写作训练,通过不断地练习,逐渐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四、拓展成语的应用场景成语不仅仅限于语文课堂中的学习,在实际生活和社交场景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学生应该了解成语在不同场景中的运用方式,并能够使用成语与他人进行交流。
比如,“一诺千金”这个成语可以形容一个人讲信用、言而有信。
学生在与他人约定事情时,如果能够正确运用这个成语,不仅展示了自己的语言能力,也表达了一个人诚实守信的价值观。
五、将成语融入写作中成语的运用能够给写作增色不少,学生要学会将成语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
成语(词语)的理解与运用方法指导作者:钱林辉马春芳来源:《新高考·升学考试》2018年第02期摘要:成语(词语)的正确使用是近年来中考的热点题型。
解答这类题,应在理解成语(词语)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感情色彩及搭配关系等判断成语(词语)使用正确与否。
关键词:成语使用一、正确使用成语考题中常见的成语使用的错误现象主要有以下几种:1. 看成语的意思是否与句意相符。
导致成语的误用,大都是由于误解成语的意思。
例:近年来,因为纸价上涨,报纸杂志竞相提价,让学生们确有洛阳纸贵的感受。
“洛阳纸贵”比喻作品有价值,广为流传。
不是单指纸价上涨。
2. 看成语与其他词语搭配是否得当。
例:就在这些人迹罕至的崖壁上,爬满了绿阴阴的青苔。
“人迹罕至”是指很少有人去的地方。
爬满青苔的崖壁,是没有人去的,所以不能用“人迹罕至”来修饰。
3. 看成语的适用对象是否恰当。
例:有人说,朋友要相敬如宾,才能达到两者关系的最高境界。
“相敬如宾”是指相处如待宾客。
形容夫妻互相尊敬。
4. 看成语的感情色彩是否与语境相符。
例:校长多次察看寝室,深入班级,对同学关怀无所不至。
“无所不至”是指没有达不到的地方。
凡能做的都做到了(用于坏事)。
这句话是想说校长对待同学非常细心周到,应用“无微不至”才对。
5. 看成语的意思是否与句意相重复。
例:大熊猫憨厚可爱的模样让游客们忍俊不禁地笑起来。
忍俊:含笑;不禁:无法控制自己。
指忍不住要发笑。
“忍俊不禁”与“笑起来”重复了。
二、中考真题演练及答案解析1. (2017年山东莱芜卷)下列句子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莱芜九龙大峡谷全长20多公里,谷内怪石嶙峋,溪水潺潺;两边奇峰突兀,层峦叠翠,真可谓巧夺天工。
B. 据笔者观察,近年来我省小型剧目的创作一直比较活跃,涌现出了不少脍炙人口的作品。
C.摩拜单车一推出,便受到人们的欢迎,其始作俑者胡玮炜受邀登上了央视《朗读者》的舞台。
D.5月19日,在第七个“世界家庭医生日”来临之际,芳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处心积虑让家庭医生走进百姓家门。
专题02 词语(成语)的理解与运用【课标要求】1.理解词语(成语)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
2.体会词语(成语)的感情色彩。
3.辨析常用的近义词语(成语)。
4.正确理解词语(成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能根据语境正确地使用词语。
5.关联词语的正确运用。
【考点透视】(1)词语(成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理解与运用;(2)辨析近义词语(成语);(3)词语(成语)感情色彩或语体色彩的恰当运用;(4)了解、掌握成语典故;(5)关联词语的正确运用。
【题型概述】根据对近几年中考试题的分析,试卷中考查运用词语(成语)的题型大部分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较少部分以主观题的考查形式。
【分类精讲】(一)词语(成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理解与运用。
【例题展示】例1.(2020·四川自贡)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中国人历来把家人团圆,共享天伦之乐看得极其珍贵。
B.这次西藏之行虽时间仓促,浮光掠影,但还是留下了深刻印象。
C.对他的错误必须提出严肃批评,不能只轻描淡写地说几句了事。
D.楼阁建筑精美,雕梁画栋,尤其是砖雕图案,造型新颖,神奇多姿。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成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A项,“天伦之乐”泛指家庭的乐趣。
使用正确;B项,“浮光掠影”比喻观察不细致,没有深的印象;又指文章言论的肤浅,无真知实学。
与“留下了深刻印象”矛盾;C项,“轻描淡写”多指说话写文章把重要问题轻轻带过使用正确;D项,“雕梁画栋”指有彩绘装饰的十分华丽的房屋。
使用正确;例2.(2020·四川凉山州)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王立同学对这道数学题冥思苦想,终于妙手偶得,有了答案。
B.盛夏又至,万物蓬勃,油然而生的秧苗已然开花抽穗。
C.喜剧演员贾玲言语幽默,动作滑稽,令人忍俊不禁。
D.歌曲《我和我的祖国》陶醉了每一个炎黄子孙,真是哗众取宠啊!【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成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语文成语的意义和用法知识点总结语文中,成语是一种特殊的词语形式,它们是中华优秀文化的瑰宝,承载着深刻的意义和丰富的内涵,广泛运用于文言文和现代汉语中。
掌握成语的意义和用法对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阅读能力都非常重要。
下面将对语文成语的意义和用法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成语的意义成语是一种在特定场景和语境下具有固定意义的词语。
通过掌握成语的意义,我们可以更准确地理解和运用它们。
1. 意义的直观理解许多成语的意义可以从字面上直观理解,如“画蛇添足”表示多此一举、做了多余的事情;“一箭双雕”表示一举两得、一举两得等。
这些成语的意义往往与其中的字词有关,通过对字面意义的分析,可以迅速理解成语的含义。
2. 比喻和象征意义成语在语言中常用于比喻和象征,具有深远的意义。
例如,“狼吞虎咽”形容吃得非常快、贪婪;“捧心西装”比喻装束整洁得体等。
这些成语通过类比和象征的方式,表达了丰富的涵义。
二、成语的用法成语在语言表达中起到了独特的作用,通过正确运用成语,可以使文章更有文采和韵味。
1. 赋予语言生动性成语作为语言的一部分,能够赋予语言更多的生动性和形象感。
例如,“一石二鸟”中的“一石二鸟”与“一箭双雕”的说法,都比直接使用“达到双重效果”更具有表现力和形象感。
2. 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成语在文章中的运用可以增加表达的层次和深度,提高表达能力。
通过灵活运用成语,可以使文章更具魅力和说服力,让读者产生共鸣。
3. 丰富文章修辞手法成语在修辞手法中占据重要地位,能够丰富文章的修辞效果。
例如,“形容月亮”可以用“明月如银”、“月白风清”等成语来修饰,使文章更具美感和感染力。
4. 促进阅读理解成语的运用也常见于文学作品中,通过正确理解成语的用法,可以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意图和文学作品的内涵。
同时,正确运用成语也有助于提高对文学作品的阅读理解能力。
综上所述,掌握成语的意义和用法对于提高语文水平非常重要。
通过理解成语的意义,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它们;通过灵活运用成语,可以提高文章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成语的意义及用法一、成语的定义与特点成语是由四个汉字组成的固定短语,具有一定的语义内涵和修辞功能。
成语大多源于古代文学、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等,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成语通常含有比喻、象征、寓言等修辞手法,能够简洁、生动、形象地表达事物的本质特征和规律。
二、成语的结构与分类1.结构:成语的结构主要有并列式、主谓式、动宾式、偏正式等。
2.分类:根据成语的语义和来源,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类:(1)寓言成语:如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等;(2)历史成语:如完璧归赵、草木皆兵等;(3)文学成语:如倾国倾城、判若云泥等;(4)比喻成语:如举一反三、锦上添花等;(5)象征成语:如狼烟四起、丹心一片等。
三、成语的意义与用法1.意义:成语的意义具有多层次性,包括表面意义、比喻意义和象征意义。
表面意义是成语字面的意义,比喻意义是成语所表达的核心意义,象征意义是成语在特定语境中所具有的寓意和情感色彩。
2.用法:成语的用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成语在句子中作为固定短语出现,不能拆分、不能替换;(2)成语要与句子的语境相符合,表达准确、贴切;(3)成语的使用要遵循语法规则,如成语作主语、宾语、定语等;(4)注意成语的搭配和关联,避免出现成语误用、望文生义等错误。
四、成语的学习与应用1.学习成语:通过阅读、背诵、积累等方式,掌握成语的字面意义、比喻意义和象征意义;了解成语的来源、故事背景等。
2.应用成语:在写作、口语表达等场合,恰当运用成语,提高表达的准确性和文采。
3.成语运用技巧:学会根据语境、对象、场合等选择合适的成语;掌握成语的固定搭配和关联词语;避免成语的误用和重复。
综上所述,成语是汉语语言宝库中的瑰宝,掌握成语的意义和用法,有助于提高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
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积累、理解和运用,使成语成为提高语文水平的有力工具。
习题及方法:1.下列成语中,属于寓言成语的是()A. 守株待兔B. 完璧归赵C. 草木皆兵D. 锦上添花解题方法:通过对成语的分类和寓言成语的特点进行分析,可知选项A“守株待兔”是寓言成语,故选A。
2023高考复习语言运用题导练:词语的理解与运用(知识梳理+对点训练+答案解析)【知识梳理】词语(成语)的理解与运用重点考查学生对学生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
考查的范围有:词性、词义轻重、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多方面,所考词语,绝大多数是教材中出现过的词语。
考查的要点是常用易混近义词的辨析与运用,常用易混同音异义词的辨析和运用,成语和关联词语的辨析运用;词语辨析与选用的原则是“词不离句”,要先理解语境意义再关注词语意义。
一、词语的辨析角度1.词义轻重不同。
例如:“称道”和“称奇”,前者是称述、称赞,后者是称赞奇妙。
可见“称奇”比“称道”语义重。
2.范围大小不同。
例如:“目前”和“日前”,前者指说话的时候,后者指几天前。
由此可见“日前”的时间范围更大。
3.搭配的习惯不同。
例如:“坚定”和“坚强”,前者常和“立场、方向”等词语配合,后者常和“性格、意志”等词语配合。
4.语体色彩不同。
例如:“该”和“本”,前者是指示词,多用于公文,后者是指自己方面的,多用于口语。
5.感情色彩不同。
例如:“臆造”和“编造”,前者指凭主观的想法编造;后者的意思:①把资料组织排列起来(多指报表等);②凭想象创造(故事);③捏造。
“臆造”是贬义词,“编造”是中性词。
6.具体与概括的不同。
例如:“衣服”和“衬衫”,“衣服”是概括性的,指所有衣服,而“衬衫”是具体的,可以指长袖衬衫或短袖衬衫,男式衬衫或女式衬衫等。
二、感情色彩与语体色彩1.按词语的感情色彩分,词语可以分为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要注意在特定的语境中出现的褒词贬用、贬词褒用的现象。
2.按词语的语体色彩分,词语有口语、书面语、文学语言、科学术语之分。
口语,通俗易懂,适合谈话时用;书面语,庄重、文雅,适用于书面表达或正规、庄重的场合;文学语言,讲究生动形象;科学术语,讲究简明、准确、严密。
三、常见的关联词1.并列关系:句子中几个分句之间的关系是平等并列的,没有主次之分,各个分句分别说明几种相关的情况,或表示一件事的几个方面。
2023年中考语文基础知识训练(三)词语的理解与运用(含成语)病句词语的理解与运用一、中考真题节气就是气候变化的节点,一年有春、夏、秋、冬四个季节。
古人把每个季节分为六个节气,一年便有了二十四个节气。
二十四节气形成于春秋战国,沧.海桑田,斗转星移,合序轮回,至今仍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关于四季的划分,往往习惯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四立”为四季的起点。
(一)立春《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立春,正月节。
立,建始也,五行之气,往者过,来者续。
于此而春木之气始至。
”立春即春季的开始,时序进入春季。
此时虽依然春寒liào()峭,但寒冬已尽,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大自然生机勃勃。
立春日有做春饼、赠春盘、食春菜等饮食之俗。
《荆楚岁时记》载:“立春之日,亲朋会宴,啖春饼、生菜,帖‘宜春’二字。
”立春过后,人们喜欢在春暖花开的日子里外出游玩,俗称探春、踏春,远足访胜是春游的主要方式。
1.(2022北部湾经济区2题3分)以上两段文字中,有不少成语,请写出其中的三个。
(二)立夏二十四节气,是表示自然节律变化以及确立“十二月建”(时令)的特定节令,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
《礼记·月令》篇,解释立夏曰:“蝼蝈鸣,蚯蚓出,王瓜生,苦菜秀。
”在这时节,蝼蝈、青蛙开始聒噪着夏日的来临,蚯蚓也忙着帮农民翻松泥土,乡间田埂的野菜也都争相出土,万物至此皆日日攀长。
明人《遵生八笺》亦云:“孟夏..之日,天地始交,万物并秀。
”右图为丰子恺绘立夏的画作。
红红的樱桃,满满的豌豆,闻香飞来的蜻蜓,鲜活多姿,趣味盎然..,引人遐想。
2.(2022北部湾经济区3题2分)解释文段中加点的词语。
(1)孟夏(2)盎然《礼记·大学》曰:“……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在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伦理学说中,修身思想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
先贤们致力于“修身”,从经典中学习坚守“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坚定“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的和坚持“日三省吾身”的。
语文四川专用第二讲词语(成语)的理解与运用《语文课程标准》对词语的基本要求是:①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②借助字典、词典理解词语的语境义,辨析词语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③能体会课文中关键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④灵活运用词语,在写作中写出有新鲜感的词句。
四川中考考情追踪及趋势分析:“词语的理解与运用”一般是在句子环境中考查,在四川中考语文试卷中,词语的理解与运用考查是多年不变的重要考点,题型和分值都比较稳定,而且大多数省市中考从2014年起本内容分值由2分逐渐上升为3分。
预计2020年命题仍然延续“判断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误”的命题方式。
考查内容:共4个四字词语,一般以成语居多。
命题特点是:采用选择题的命题形式,都是考查成语运用,让考生辨析成语在语句中使用的正误,考生要准确理解词义,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注意词语的使用对象和适用范围。
1.(2019泸州)下列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近年来,泸州加快了城市建设的步伐。
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风景如画的滨江大道,雄伟壮观的跨江大桥,无不彰显出酒城特有的魅力。
B.随着光伏电站市场的开启,越来越多的非光伏企业也开始涌进这一领域。
这些具有创新意识的企业,或许将成为光伏行业的中流砥柱....。
C.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必须从整体入手,要紧扣文体特点,联系人物生活的环境及作者的创作意图,任何断章取义....的分析都是不可取的。
D.5月下旬,发生在广州台山市凤凰峡的漂流事故导致8名游客死亡。
事件发生后,有些部门推卸自己的管理责任,这真让人叹为观止....。
【思路点拨】“叹为观止”是指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用在此处与语境不合。
【答案】D2.(2018·巴中)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对每一个莘莘学子....来说,中考既是三年初中学业的终点,更是攀登人生之塔的又一个起点。
B.何大学问每趟赶马回来,一心盼家,最大的盼头就是享受天伦..之乐..。
加点词语(成语)理解与运用成语是汉语的精髓之一,它们不仅有着深刻的内涵,同时也体现了各种文化传统与社会习惯。
在学习中文时,了解成语的意义及用法对于提高语言水平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成语及其含义与用法。
1. 四面楚歌:意义: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四面都是敌人。
用法:形容困境,比如说“他在压力下,感觉自己四面楚歌”。
2. 画蛇添足:意义:做了多余而无用的事情。
用法:比如说“他想替我多做一些工作,但他不知道他的所谓‘帮助’是画蛇添足”。
3. 守株待兔:意义:等待机会而不亲主动去寻找。
用法:比如说“你在家守株待兔,别想展示自己的优秀能力”。
4. 马到成功:意义:比喻做事非常迅速成功。
用法:比如说“他非常有信心,一旦开始做事就是马到成功”。
5. 一石二鸟:意义:比喻一举得到两个好处。
用法:比如说“这个主意非常好,因为不仅可以提高产品质量,而且可以降低成本,一石二鸟”。
6. 守口如瓶:意义:保守秘密,不透露出去。
用法:比如说“警察训练他们守口如瓶,不泄漏任何机密”。
7. 七上八下:意义:非常焦虑和不安。
用法:比如说“考试的前一个晚上,我七上八下”.8. 班门弄斧:意义:在内行面前卖弄自己的爱好或知识。
用法:比如说“老师在课堂上说话,我在旁边班门弄斧”。
9. 井底之蛙:意义:只知道自己身边的局限,没有更广阔的视野。
用法:比如说“他不愿意出门旅行,因为他害怕变成井底之蛙”。
10.卧薪尝胆:意义:刻苦努力,无所畏惧。
用法:比如说“他的成功来自于他的卧薪尝胆”。
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期中考试划重点(部编版)专题二词语(成语)辨析及运用一、关于词语理解与运用的解题方法汇总:中考对正确使用成语的考查,已经不再是对语言静态的分析,而是提供的语境,让考生加以辨析。
因此辨析成语使用,除了对成语本身的含义、功能等把握外,还需在语境中准确解读与把握。
一、审视成语的意义与句子所要表达的意义是否一致。
有些成语,由于不了解成语的准确意思,容易因断章取义或望文生义而误用,使之于整个句子的意思不一致。
如:我们俩分别将近三年,想不到在这里萍水相逢。
“萍水相逢”的意思是不相识的人偶然相遇,该句在使用中,只断取了“相逢”的意思,却抛弃了“不相识的人”之义,这与句意是不一致。
二、审视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与句意表述的对象、范围是否吻合。
成语有一定的使用范围,有些成语的误用正是由于分不清范围的大小;有些成语只适用于描述特定的人或事。
如果不了解它特定的适用对象,就会出现毛病。
如:博物馆里保存着大量有艺术价值的石刻作品,上面的各种花鸟虫兽、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美轮美奂。
句中“美轮美奂”的“轮”指高大。
“奂”指众多。
这个成语形容高大华美,多用于赞美新屋。
此句中用来赞美“花鸟虫兽、人物形象”,属于对象误用。
三、审视成语的感情色彩与所处的语境色彩是否相融。
成语的感情色彩可谓褒贬分明,我们在运用时,要因目的、场合、对象、的不同而异,用于赞扬、夸奖的使用褒义成语,用于贬斥、批评的使用贬义成语。
否则,成语运用就不恰当了。
如:几乎所有造假者都是这样,随便找几间房子、拉上几个人就开始生产,于是大量的垃圾食品厂就雨后春笋般地冒出来了。
“雨后春笋”是褒义词,比喻新事物大量出现。
而本句是指垃圾食品厂大量出现,所以这个成语属于褒词贬用的错误类型。
四、审视成语的语义是否包含句子中某些词语的含义。
有些句子中已包含某些成语的部分意思的词语,再用该成语就会造成重复啰嗦的毛病。
如:看到他这种滑稽的表情,坐在身旁的一名外国记者忍俊不禁扑哧一声笑出来。
初中语文总复习专题——词汇一、常见的中考考点:词汇知识的考核包括词语的理解运用和词类知识。
(一)词语的理解运用:(1)掌握教材涉及的常用词语,做到会读会写会解释会运用。
(2)掌握释词的常用方法:①描述性解释②用熟悉的同义词解释③辨别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④结合上下文解释词语语境义(3)能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深层含义。
(4)能辨析同义词和反义词。
(5)能结合具体语境辨析词语的感情色彩,尤其要注意辨析褒义词贬用或贬义词褒用现象。
(6)正确理解成语含义,注意成语结构的固定性。
(7)会适当地选用词语,会欣赏品析词语的表达作用和表达效果。
(二)词类知识。
关于词的分类,近几年多数省市已定为只学不考内容,只作一般了解即可。
二、知识要点复习:(一)掌握课文中常用词语的书写;(二)理解重要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并能根据语境进行揣摩,理解词语的拓展义;(三)能根据语境需要正确选用词语,并能根据语境辨析词语(或成语)运用的正误;(四)能根据语境准确、得体、连贯运用词语(或成语);(五)能根据语境正确运用关联词。
三、词语辨析步骤:(求同存异原则、最优原则、色彩辨析原则)1.从意义方面来辨析A、词义的轻重不同:如“激动”比“感动”更急剧,更强烈。
B、词义着重点不同:如“诡辩”着重在“诡”,即欺诈、怪异,“诡辩”就是用欺诈的手段、奇怪的言辞来为自己的谬论辩护。
“狡辩”着重在“狡”,即不老实、耍花招,“狡猾”就是歪曲事实,狡猾的为自己的错误言行辩解。
C、词的范围大小不同:如“战争”、“战役”和“战斗”范围由大到小。
2.从色彩方面来辨析A、感情色彩不同:如“爱护”是褒义词,“庇护”是贬义词。
类型概念举例褒义词带有赞许、肯定、喜爱、尊敬等感情色彩的词秀壮丽谦逊刚强贬义词带有贬斥、否定、厌恶、鄙视等感情色彩的词笨奸诈卑劣渺小中性词不带褒贬感情色彩的词结果状况配合方法B、语体色彩不同:如“出租车”适用于书面语,“的士”适用于口语。
词语(成语)的理解与运用1.词语的基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
2.同音词、近义词(同义词)、反义词的辨析。
3.关联词的选用。
4.常用词语和成语的正确理解和运用。
5.词语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的把握。
6.具体语境中词语的含义。
7.敬辞、谦辞的使用。
1.词义的理解(1)联系语境解释法辨析词的语境义,不仅要考虑该词前后词语的意思及搭配情况,有时还需要联系整个句子,乃至整个自然段、整篇文章,根据上下文来分析推断其义。
如“绿色装修”中的“绿色”指符合环保要求,无公害,无污染的。
(2)联系感情色彩解释法词语感情色彩上的变化不外乎褒义贬用或贬义褒用。
对于这样的词,我们可从其反义词、近义词或其所修饰的词、所在句子的意思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准确推断其义,还其本来面目。
如“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
”本句中的“狡猾”从其褒义角度来考虑便可得出“机灵、调皮”之意。
(3)近义解释法用被解释词语的近义词或同义词或词组短语等进行词语解释的方法,必要时作适当限制与补充。
如:休憩——休息。
(4)比喻解释法从词语反映出的状态、用途、作用等方面用比喻的方法描述词语的意义。
如:如坐针毡——像坐在有针的毡子上一样,形容心神不宁。
(5)定义解释法用简练的语言对词语所包含的事物的本质特征作确切的叙说、解释,它适用于解释某些有关科学概念的词语和一般性名词,如:学者——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6)描写解释法描写事物的性状,说明词语的基本义、比喻义。
如:莽莽——①形容草木茂盛。
②形容原野辽阔、无边无际。
2.近义词的辨析(1)从词义的轻重程度上辨析。
如“蔑视”比“轻视”意义要重一些。
“批判”比“批评”要重一些。
“监禁”比“拘留”要重一些。
(2)从感情色彩上辨析。
如“团结、结合、勾结”,“鼓舞、鼓动、煽动”,这两组词语中,第一个是褒义词,第二个是中性词,第三个是贬义词。
(3)从成分的不同分析。
如“废除、解除、破除”三个动词,重点是区分“废”“解”“破”三个不同的成分:“废”是废止不用的意思;“解”是去掉消除的意思;“破”是打破揭穿的意思。
专题三词语(含成语)的理解与运用一、成语的理解与运用1.(2019·原创)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世界杯赛场上,球队和球员是当之无愧....的主体。
B.近年来,电信诈骗,如雨后春笋....一般,在全国各地四面开花。
C.食物钟,顾名思义....,主要负责调节我们的进食、消化和营养摄取的时间。
D.近年来,除了医疗机器人,越来越多神通广大....的机器人不断问世。
2.(2019·原创)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的经济开放经历了一个循序渐进....和不断拓展的过程。
B.培养孩子拥有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每一位父母义不容辞....的责任。
C.电视剧《延禧攻略》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大家都在家里守着电视。
D.美国搞贸易霸凌和贸易保护主义,竭力维持经济霸权地位,显然与历史潮流背道而驰....。
3.(2019·原创)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十八届亚运会闭幕式于2日晚在雅加达朋加诺体育中心举行,1燃烧了16天的亚运圣火在此戛然而止....。
B.如今,随着技术的发展,我们能看到的来自世界各地的动画作品越来越多,可谓洋洋大观....。
C.所谓浸入式昆曲,就是突破传统的剧场式、厅堂式正襟危坐....的观看方式,打破观演边际,将观众置于真实的演出场景之中。
D.近年来,3D打印技术的发展可谓如火如...荼.。
如今,3D打印房屋也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
4.(2019·原创)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读书除了能应对考试、增长知识、开阔眼界外,还对你的身体健康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B.巴西国家博物馆发生大火,藏品被烧毁,200年的研究和知识付.之一炬...,这对巴西来说损失是不可估量的。
C.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非洲是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大陆,中非早已结成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
中考语文:“词语(成语)的理解与运用”题型的解题技巧!“词语(成语)的理解与运用”作为中考语文的必考题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然而出错率却极高,很多同学在做题过程中毫无头绪,全凭感觉答题,结果可想而知。
“词语辨析”只能靠死记硬背吗?不,其实这类题也是有技巧的,只要掌握解题方法,答题也可以很轻松!考点归纳词义的解释;同义词或近义词的辨析;具体语境中词语不同含义的理解;关联词的使用;成语的理解与运用等。
解题思路(1)仔细辨析词语的细微区别,可从使用的范围、场合、程度以及固定搭配等方面考虑。
(2)对于成语,一要了解其意思,二要从其感情色彩、语体色彩、使用范围、前后搭配、比喻义、具体语境等方面思考使用的正确与否。
包括准确理解基本义、褒贬义、引申义、比喻义以及深层含义和特殊意义等。
基本概念1正确理解词义词有单义和多义之分。
单义词大多是表示事物名称的词、科学术语、外来词和新造词。
汉语中大量的词是多义词。
凡是表示多种相互联系的不同意义的词叫多义词。
一个多义词不论它的义项有多少个,其中必有一个是本义,其它的意义是从这个本义发展变化而来。
意义发展变化的途径有两种:引申和比喻。
2引申和比喻引申义:由词的本义演变发展而产生的意义。
因此引申义与本义在意义上或多或少有一种“子与母”、“流与源”的关系。
学习时要记住本义,学会引申。
比喻义:通过基本义的比喻,用法逐步固定下来的新义。
词的比喻义和修辞上的比喻不同。
词的比喻义虽然最初是通过比喻用法逐渐形成的,但它已经成为词的一个新的固定意义,为群众所接受;而比喻修辞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打比方;本体和喻体间无固定搭配关系。
一个本体可以有多个喻体。
做题时要结合语境对词语的含义进行具体分析。
3词语的感情色彩词语的感情色彩分为三种: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
褒义词是带有赞许、肯定、喜爱、尊敬等感情色彩的词。
如秀美、壮丽、谦逊、刚强等。
贬义词是带有贬斥、否定、厌恶、鄙视等感情色彩的词。
如笨、奸诈、卑劣、渺小等。
词语运用成语的正确用法与意义解析成语是中国语言文化的瑰宝,凝结着丰富的历史和智慧。
正确运用成语不仅可以丰富语言表达,还可以增加文章的趣味性和文化内涵。
然而,对于许多人来说,使用成语的正确方式和理解成语的意义仍然是一个挑战。
本文将解析词语运用成语的正确用法与意义,帮助读者更好地运用成语,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一、正确用法成语的正确用法是确保理解成语的基础,只有理解了成语的含义和用法,才能够准确运用在文章中,避免使用不当导致误解或不合适的情况。
1.理解成语的来源和意义:成语来源于民间智慧和历史故事,每个成语背后都有一个或多个故事。
在使用成语之前,了解其来源和意义是至关重要的,可以帮助我们准确理解其内涵和正确运用。
例如,“杯弓蛇影”这个成语,它源于《史记·张仪列传》中的一则故事。
当时,张仪韩国韩非子曾经结交,他谈到“杯弓蛇影”,意指人们对于事物的过度联想和不必要的担忧。
因此,在使用这个成语时,我们应该明确它的意义,并运用在适当的语境中。
2.注意成语的固定搭配:成语在运用过程中,常常有固定的搭配方式,注意这些固定的搭配可以保证成语的正确性和流利性。
例如,“弄巧成拙”这个成语,表示在做事的过程中,因不恰当的手法或不当的操作而使事情变得更糟糕。
这个成语通常不可以更换成其他的词语,需要在相应的语境中使用。
3.避免武断和滥用:应该避免在文章中滥用成语,而不加思考地堆砌。
只有在合适的语境和为了更好的表达文意,才能够使用成语。
二、意义解析成语的意义往往比字面上的意思更为丰富和深刻。
正确理解成语的意义有助于我们更加准确地运用它们,并增加文章的表达力。
1.掌握上下文的语境:成语在运用时,要根据文中的上下文来理解其真正的含义。
同一个成语在不同的句子或语境中,可能有不同的意义。
例如,“一鸣惊人”这个成语,在描述一个参赛选手的表现时,意思是指初次亮相就展示出惊人的实力或才华。
但在其他语境中,它也可以表示某人一举成名或一跃成为众所瞩目的焦点。
一、复习要点1、掌握课文中常用词语的书写;2、理解重要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并能根据语境进行揣摩,理解词语的比喻义、引申义;3、能根据语境需要正确选用词语,并能根据语境辨析词语(或成语)运用的正误;4、能根据语境准确、得体、连贯运用词语(或成语);5、能根据语境正确运用关联词。
二、课时安排:2课时第1课时一、考点分析近几年中考试题中,对于词语的考查,主要偏重于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分辨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感情色彩,并能能够根据语言环境正确使用词语。
常见题型是选择题:选出的词语解释恰当(不恰当)的一项,或选择填入句中横线的近义词。
常考的知识点有:1、字词义的解释与选择;2、同义(近义)词的辨析;3、关联词语的运用;4、成语的理解与运用;5、具体语境中词语含义的理解等。
可以预见,今后的中考在词语方面的命题将会不断创新,对词语的考查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将会比较灵活,同义(近义)词不达意的辨析及成语仍将是考查的重点。
二、备考指南对于词语的识记,同学们要尽可能地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来揣摩和理解词语的意义。
同学们应该总结教材中每一篇课文中出现的重点词语。
要复习词语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正确理解词义词有单义和多义之分。
单义词大多是表示事物名称的词、科学术语、外来词和新造词。
汉语中大量的词是多义词。
凡是表示多种相互联系的不同意义的词叫多义词。
一个多义词不论它的义项有多少个,其中必有一个是本义,其它的意义是从这个本义发展变化而来。
意义发展变化的途径有两种:引申和比喻。
引申义是由词的本义演变发展而产生的意义,因此引申义与本义在意义上或多或少有一种“子与母”、“流与源”的关系。
如“浅”的本义是表示从表面到底部距离短的意思(水很浅)。
引申为程度不深(他的功底浅);引申为表示时间不久(他们相处的日子很浅); 引申为颜色淡(浅蓝色)。
学习过程中要记住本义,学会引申。
比喻义是通过基本义的比喻用法而逐步固定下来的新义。
如用“手足”比喻“兄弟”,用“虎口”比喻危险境地。
词的比喻义和修辞上的比喻不同。
词的比喻义虽然最初是通过比喻用法逐渐形成的,但它已经成为词的一个新的固定意义,为群众所接受;而比喻修辞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打比方;本体和喻体间无固定搭配关系,一个本体可以有多个喻体。
了解了汉语的词义特点,同学们在考试中要结合语境对词语的含义进行具体分析。
(二)词语的感情色彩褒义词带有赞许、肯定、喜爱、尊敬等感情色彩的词如“秀壮丽谦逊刚强”贬义词带有贬斥、否定、厌恶、鄙视等感情色彩的词如“笨奸诈卑劣渺小”中性词不带褒贬感情色彩的词如“结果状况配合方法”(三)辨析近义词:1.从意义方面来辨析词义的轻重不同:如“激动”比“感动”更急剧,更强烈。
词义着重点不同:如“诡辩”着重在“诡”,即欺诈、怪异,“诡辩”就是用欺诈的手段、奇怪的言辞来为自己的谬论辩护。
“狡辩”着重在“狡”,即不老实、耍花招,“狡猾”就是歪曲事实,狡猾的为自己的错误言行辩解。
词的范围大小不同:如“战争”、“战役”和“战斗”范围由大到小。
2.从色彩方面来辨析感情色彩不同:如“爱护”是褒义词,“庇护”是贬义词。
语体色彩不同:如“出租车”适用于书面语,“的士”适用于口语。
3.从用法方面来辨析搭配对象不同:如“爱戴”适用于对长辈、上级,“爱护”适用于对晚辈、下属。
语法功能不同:如“公然”在句中只能作状语,如“公然侵入”,“公开”在句中还可以作谓语和定语,如“事件的真相早已公开了”,“公开的秘密”。
(四)正确使用成语考题中常见的成语使用的错误现象主要有以下几种:1.望文生义。
如“告别时,这位服装个体户一定要送我几件高档的衣服,真是大方之家。
”“大方之家”是指专家学者,句中误理解为“出手大方的人”。
2.意思弄反。
如“如果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就会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事倍功半”是形容花费的劳力大,收到的成效小。
与句意相反,应该改为“事半功倍”。
3.张冠李戴。
如“虽然他是残疾人,但我们不能对他刮目相看。
”“刮目相看”是指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与语义不符合,按句义可以改为“另眼相看”。
4.色彩不当。
如正因为他具有自命不凡的崇高理想,才在工作中取得了出色的成绩。
“自命不凡”意思是自以为很了不起,含有贬义,用在句中形容的崇高理想有误。
第2课时一、中考真题回放[例1](2007年佛山市)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A.经过十余年的寒窗苦读,他终于梦寐以求,考上了北京大学。
.2007年春节晚会伴随着新年的名声和人们的祝福销声匿迹了。
.他是这个辖区的管段民警,对这个小区的情况了如指掌。
.为迎接2008年奥运会,北京着手兴建许多新的体育馆,真是百废待兴啊。
[例2](2008年佛山市)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A、奶奶八十多岁了,视力越来越差,看什么都眼花缭乱。
B、在团委的精心策划下,我校“五四”联欢晚会办得栩栩如生,得到同学们的赞扬。
C、北京奥运圣火传递活动每到一个城市都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吸引了数十万人袖手旁观。
D、四川汶川发生8.0级大地震后,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抗震救灾,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
[例3](2009年佛山市)选出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
(1)在学代会上,代表们把同学们的呼声给了学校领导。
(2)他的作品语言幽默风趣,乡土气息浓郁,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和。
(3)作者用生动逼真的细节把虚构的情景写得使人如同,具有强烈的真实感。
A.反应崇敬设身处地B .反映崇敬身临其境C.反映推崇身临其境D.反应推崇设身处地二、迎考训练1、选出下列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汹猛洪涝,罕见冰雪,特大地震… … 当我们面对这一切的时候,不由生出多难兴邦的历史感慨.B .集电话、电脑、相机、信用卡等功能于一体,这款新型手机在生活中的作用被发挥得酣畅淋漓。
C .现代社会信息量与时俱进,上网已成为追求时尚的当代中学生经常挂在嘴边的炙手可热的话题。
D .英国的一项科学研究显示,播放古典音乐能促使食客情不自禁地慷慨解囊,从而增加酒店收入。
2、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看了火箭队和湖人队精彩的比赛,几个NBA球迷正在津津乐道地谈论着巨星姚明的突出表现。
B.大冬会期间,哈尔滨市实行了交通管制,交通拥堵的状况戛然而止。
C.春节去海南度假,我们在飞机上俯瞰着祖国的沧海桑田,不由得被眼前的美丽景色所陶醉。
.金融危机爆发后,甲型H1N1流感病毒又乘机横行,这对美国来说可真是祸不单行啊!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野草是这个世界上最为平凡和普通的植物,但却具有最顽强的生命力。
野草是有灵性的,有春的绚丽,有夏的,有秋的,更有冬的。
.泼辣蕴蓄丰硕 B.丰硕蕴蓄泼辣蕴蓄丰硕泼辣 D.泼辣丰硕蕴蓄4、下面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财富》杂志说,近30年来新成立的科技公司的总资产,已经接近一万亿美元,而这个增长速度还在与日俱增。
.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
.人生就是因为无法随心所欲,所以才有意义。
.法令枪响后,刘明同学首当其冲,跑在最前头,最终获得第一名。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一旦打开心灵之窗,写出来的东西往往就能扣人心弦。
每到夜幕降临,柳州的小吃街便人声鼎沸,那场面十分壮观。
读书是游历世界最经济、最省事的途径,我们足不出户,便可以大饱眼福。
柳州电视台的“摆古”栏目办得惟妙惟肖,赢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
6、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恰当的一项是( )如果不是秋风将种子吹下茎秆,那种子不是要被酷寒所冻僵吗?是秋风,把种子介绍给根须,使它找到了__________生命的母体;是秋风,把种子藏进了厚实的泥土,使它有了一个________春天的温床;是秋风,把果实领进了一个个温暖的家,使它_________了生命的胚胎。
A .延续 萌动 保持B .延伸 萌动 保存C .延伸 萌生 保持D .延续 萌生 保存 7、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神舟七号”航天团队 的团结精神,是“嫦娥”成功奔月的强大动力;他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让“嫦娥” 的舞姿 完美;他们“一切为了祖国,一切为了成功”的航天精神,永恒地 在浩瀚无垠的太空。
.众志成城清脆漂浮 B .同舟共济 精准 镌刻 .众目睽睽典雅刻画 D .同心协力 准确 堆砌 8、结合语境选择词语填空,表述恰当的一项是 ( )这里有一座高塔,攀登本身没有任何困难,而在每一级上,从塔上的嘹望镜望见的景致都足够 。
每一件事物都是新的。
近处或远处的事物都会使你 ,但越往上走,攀登越 ,所以我们要学会坚持。
.扣人心弦 只要 依恋流连 快乐 .扣人心弦 既然 望而生畏 困难 .赏心悦目 无论 依恋流连 困难 .赏心悦目 如果 望而生畏 快乐9、下列文句的空缺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童话色彩只是《格列佛游记》的表面特征,尖锐而 的讽刺才是其灵魂所在。
②光未然的《黄河颂》,通过歌颂黄河,表达了中华民族顽强奋斗的精神与不屈的意志,对于不愿做亡国奴的炎黄子孙来说,极富 性,使人 涌起一股誓死保卫祖国的万丈豪情。
.深沉 煽动 情不自禁 .深刻 煽动 忍俊不禁.深沉.深刻10、在下面语段的横线上依次填入词语最准确的一项是( 人生有许多事情要做,就不要为一时的失去而伤心,因为一时的失去并不意味着永远的失败;.虽然.因为 所以 只有 才 D 、既然 那么 只要 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