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五下《日新月异的交通》WORD教案之一
- 格式:doc
- 大小:29.00 KB
- 文档页数:3
《日新月异的交通》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各种交通工具的特点和发展历程。
2. 培养学生对交通事业的兴趣和关注,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各种交通工具的图片和介绍。
2. 交通工具的发展历程。
3. 交通安全知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各种交通工具的特点和发展历程。
2. 难点:交通安全知识的运用和实践。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各种交通工具的特点和发展历程。
2.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真实案例,提高交通安全意识。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五、教学准备1. 准备各种交通工具的图片和介绍资料。
2. 准备交通工具发展历程的相关视频或图文资料。
3. 准备交通安全知识的宣传材料和实践活动道具。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张古代的交通工具图片,引发学生对交通工具的兴趣,导入新课《日新月异的交通》。
2. 探究学习: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种交通工具,研究其特点和发展历程,并制作PPT进行展示。
3. 课堂讲解:教师根据学生的展示,进行点评和补充,详细讲解各种交通工具的特点和发展历程。
4.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一些交通安全案例,让学生分析其中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提高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设计一种新的交通工具,使其更环保、更高效、更安全。
七、课堂练习1. 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绘制一幅交通工具的发展历程图。
八、课后作业1. 让学生收集有关交通工具的资料,了解其发展前景。
2. 让学生思考如何改进现有的交通工具,使其更环保、更高效、更安全。
九、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给予相应的评价。
2. 课堂练习评价:对学生的课堂练习作品进行评价,关注其对交通工具特点和发展历程的掌握程度。
3. 课后作业评价:对学生的课后作业进行评价,关注其对课堂所学知识的运用和创新能力。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五下《日新月异的交通》优秀教案交通工具的发展与变化本次执教的《日新月异的交通》一课选自浙教版五年级下册第3单元,主题为“巨龙腾飞”。
本单元主要讲述了交通工具从古至今的发展变化,以及交通工具的演变推动了交通的日新月异。
现代化的交通工具不仅进入并改变了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工作方式,还促进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日新月异的交通》是在四年级《交通连四方》的基础上,从“家乡的交通”到“祖国的交通”的继续研究。
教学目标:1.了解交通工具从古至今的发展变化,知道交通工具的演变推动了交通的日新月异;2.知道我国交通发展的巨变,我国已经形成了四通八达、立体化的交通网络;3.培养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体会建国以来道路交通的变化。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了解交通工具从古至今的演变,体会交通的变化与发展。
难点:使学生感受到交通变化的日新月异,培养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教学准备:学生:了解古代、现代的交通工具;搜集祖国交通发展的例子。
教师:搜集整理有关交通的图片和影像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预设:一.揭题。
1、从古诗导入,引出交通。
教师通过___的诗《长安回望绣成堆》引出交通话题,让学生感受到古代人出行的艰难。
随后,教师通过现代交通工具的例子,让学生感受到交通带来的方便。
2、数说常用的交通工具。
教师通过板书,让学生了解海陆空的各种交通工具,从而引出交通工具的发展与变化的话题。
二、交通工具的发展与变化教师通过图片和影像资料,让学生了解交通工具从古至今的发展变化,体会交通的变化与发展。
同时,教师让学生了解我国交通发展的巨变,我国已经形成了四通八达、立体化的交通网络。
通过了解交通的发展变化,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
三、总结教师通过总结,让学生对本课的教学内容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同时让学生了解到交通工具的发展变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火车、轮船、飞机等交通工具分别在陆地、海上和空中运行。
在这些交通工具中,我们可以发现它们都有各自的特点和优势。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五下《日新月异的交通》教学设计之一一. 教材分析《日新月异的交通》是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五下的教学内容,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我国现代交通的发展状况,认识交通对于社会进步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生动的文字,展示了我国交通事业的发展历程和辉煌成就,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交通知识,对生活中常见的交通工具和交通规则有所了解。
但他们对交通发展历史的认识较为模糊,对于交通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还需进一步引导。
此外,学生对于新技术、新理念在交通领域的应用还较为陌生,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拓宽视野,提升认知。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交通事业的发展历程,认识各种交通工具及其特点,理解交通对于社会进步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祖国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交通安全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交通事业的发展历程,各种交通工具的特点,交通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2.难点:新技术、新理念在交通领域的应用,学生对于交通发展的历史认知。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播放视频等方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教学法:以具体交通案例为载体,引导学生深入剖析,提高认识。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共同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4.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交通发展的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2.设计好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3.准备好交通发展时间轴等教学道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我国交通发展的图片,如古代的交通工具、现代的高铁、飞机等,引导学生关注我国交通的发展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浙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日新月异的交通》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交通规则的制定和守则的意义;2.了解交通标志的分类和意义;3.了解交通常识和安全知识;4.能够分析探究行人、自行车和汽车如何遵守交通规则;5.能够根据交通标志判断行驶方向;6.能够学会遇到紧急情况时的应对方法。
情感态度1.培养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2.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互助合作意识;3.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意识;4.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和分析思考能力。
教材分析此节目为品德与社会课程中的《日新月异的交通》。
教法与教具•教法:讲授、问答、小组合作探究;•教具:课本、多媒体设备、图片、交通安全标志。
(注:具体教具安排按照实际情况安排)二、教学内容与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1.教师用图片或多媒体播放车祸现场发生的图片或者短视频,切实引起学生对交通事故的重视和关注;2.通过问题导入:小朋友,你们有没有在街上面遇到过交通事故呢?接下来我们要学习到关于如何保护自己的交通知识。
2. 讲解交通规则及交通标志(10分钟)1.教师讲解交通规则及交通标志的意义和分类;2.按照学科知识结合交通安全知识,引导学生分析行人、自行车和汽车如何遵守交通规则。
3. 搭建小组合作探究(10分钟)1.分小组,小组内讨论交通安全;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意识;3.在小组内分配任务,让每个小组讨论一下身边的交通标志,理解每个标志的意义。
4.引导学生解决交通中常见的问题,让学生在交通中明确自己的责任感和互助合作意识。
4. 合作设计课程与活动(20分钟)1.学生根据自身认识及归纳出来的教学内容,在每个小组内制定一个小活动或者命题的交通情景;2.每个小组展示。
5. 总结归纳交流(10分钟)1.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归纳交通安全知识;2.大家分享自己的交通活动和总结。
三、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教师讲解、小组合作探究、小组学习和制定交通情景的活动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交通规则和标志,培养了关注社区交通安全的态度,扩展了小学生的个人认知发展。
3、日新月异的交通(第一课时)一、教材简说:本课是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巨龙腾飞》的第三课。
日新月异的交通是我国全面发展的一个缩影。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水上交通,地面交通,空中交通逐渐形成了四通八达的立体框架。
现代化的交通工具也进入并改变了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工作方式,交通发展促进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日新月异的交通》是在四年级《交通连四方》的基础上,从“家乡的交通”到“祖国的交通”的继续研究,使学生对祖国的变化有一个更深地了解,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乡的情感。
二、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比较丰富的生活经验,对周边环境熟悉,课外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也比较强,因此在课前指导学生分组进行调查,培养探究能力、合作能力。
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充分挖掘学生的生活资源,组织探究活动,通过小组交流汇报的形式证明交通的日新月异,感受祖国在发展。
三、教学目标:1.增强学生课前收集资料,整理资料,课中交流、提升资料的能力。
2.了解交通工具从古至今的发展变化,知道交通工具的演变推动了交通的日新月异。
3.知道我国交通路线的建设,并已经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
4.培养热爱祖国之情,激发建设祖国之志。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体会交通路线建设的日新月异,培养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情感。
难点:使学生感受到交通的日新月异,培养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情感。
五、教学准备:学生:了解古代、解放前、现代的交通工具、交通的情况。
教师:搜集整理有关交通的图片和影像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感知交通的日新月异第一次给大家上课,先聊一聊。
(出示苏轼图)北宋年间,大诗人苏轼因遭小人排挤而被贬职,从北京来到杭州做官,猜猜,他只能使用哪些交通工具?(苏轼正是坐着马车,翻山越岭,花了两个来月,到达杭州的。
)2.古时候人们出行,还可以借助哪些交通工具?3.师介绍,相应出示交通工具、线路落后的图片(课件)。
《日新月异的交通》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现代交通工具的种类和特点;2. 学会比较不同交通工具的优缺点;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未来的交通工具进行合理设想。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调查、访问等途径,了解各种交通工具的发展状况;2. 利用网络、书籍等资源,搜集有关未来交通工具的资料;3. 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对不同交通工具优缺点的比较研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1. 感受科技进步给生活带来的便利,增强对科技发展的信心;2. 培养环保意识,认识到绿色出行的重要性;3. 激发学生对创新的热情,鼓励他们勇于探索未来交通工具的发展。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交通工具的演变1. 导入:介绍交通工具的发展历程;2. 课堂讲解:讲解不同历史时期的交通工具及其特点;3. 课后作业:让学生搜集有关未来交通工具的资料,为下一课做准备。
第二课时:现代交通工具的特点1. 导入:展示各种现代交通工具的图片,引发学生兴趣;2. 课堂讲解:讲解现代交通工具的特点及其影响;3. 小组讨论: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讨未来交通工具的发展趋势。
第三课时:交通工具的比较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不同交通工具的优缺点;2. 课堂讲解:讲解比较不同交通工具的方法;3. 小组合作: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对不同交通工具优缺点的比较研究。
第四课时:未来交通工具的设想1. 导入:让学生分享自己搜集的关于未来交通工具的资料;2. 课堂讲解:讲解未来交通工具的发展趋势及其影响;第五课时:绿色出行1. 导入:讲解绿色出行的概念及其重要性;2. 课堂讲解:讲解绿色出行的方式及其优点;3. 小组讨论: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讨如何推广绿色出行。
三、教学资源:1. 网络资源:关于交通工具发展的新闻、文章等;2. 书籍资源:有关交通工具发展的书籍、资料等;3. 图片资源:各种交通工具的图片。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交通工具知识的掌握程度;2. 学生对绿色出行观念的认同程度;3. 学生对未来交通工具的创新能力。
《日新月异的交通》教案《日新月异的交通》教案《日新月异的交通》一、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日常生活中常见交通工具的特点,知道一些特定环境下特殊的运输工具。
2、知道我国立体交通网络框架基本形成,感受祖国交通迅速发展,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
3、通过举例或现身说法让学生初步认识交通对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中的作用。
二、教学过程(一)数说交通工具,了解相关特点1、了解我们乘坐哪些交通工具?举例说说这些交通工具的特点和优势2、认识其它特殊的交通工具(独木舟、木筏、竹排、背篓、背架、牦牛、骆驼、马等)讨论分析:这些交通工具与它的地理环境有什么关系?(可阅读课本“知识窗中的内容”)3、了解交通工具的演变(二)今昔行程对比,感受交通发展1、计算时间,感受发展假如杭州-北京的'距离约1490km,在以前只能靠步行出门的年代,若步行每小时走5公里,不考虑其他因素,从杭州到北京需多少时间?如果有了自行车,自行车每小时行15公里,从杭州到北京需多少时间?如果汽车每小时行80公里、火车每小时行100公里,那从杭州到北京分别需要多少时间?现在开通了空中航线,飞机每小时至少行500公里,从杭州到北京只需多少时间?2、从交通工具的发展变化及刚才的计算结果中,你有什么感受?(三)了解交通网络,激发爱国热情1、了解交通网络师:交通工具的演变引发了交通的飞跃发展,我们整个中国的交通都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无论是陆路、水路、航空都有了巨变,我国立体交通网络框架基本形成。
①、结合P62页“中国铁路分布图”,了解我国主要铁路干线。
②、读图知道几条国道公路及一些高速公路③、结合P62页航空路线图,认识几条空中行线。
④、知道几个港口及几条航运路线2、初知交通发展的意义从祖国交通的飞速发展中你看到了什么?你知道交通的快速发展对经济建设和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好处吗?对此,你又有什么感受呢?(四)师生同唱赞歌,提升爱国情感1、师:同学们,我们祖国的发展突飞猛进,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交通越来越便利,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幸福,我们都爱自己的祖国。
浙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日新月异的交通》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交通工具的种类及其特点。
(2)了解交通工具的发展历程,认识交通事故的危害。
2.能力目标:(1)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做好交通安全防范措施。
(2)学生能掌握总结、思辨、分析、判断等思维技巧,提高主动思维和实际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主动关注身边的交通安全,遵守交通法规。
(2)让学生认识到,保护自己的生命安全,是一项社会责任和义务,也是一种自我保护的行为。
二、教学重点:(1)了解交通工具的种类及其特点。
(2)认识交通事故的危害。
三、教学难点:(1)运用所学知识,做好交通安全防范措施。
(2)掌握总结、思辨、分析、判断等思维技巧,提高主动思维和实际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通过听、看、讲故事,以及观察、体验、感觉,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参与到其中,全方位地了解道路及交通安全知识。
2.问题导学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所在,从而产生思考,得出结论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法:通过分组讨论、思考等形式,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帮助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搭车旅行”游戏,介绍交通工具种类及其特点,并简单介绍交通工具的发展历程。
2.学习情境学生在听老师讲述交通事故危害的同时,通过图片或视频的形式,进一步了解道路交通安全知识,特别是行人和自行车的交通安全知识。
3.课堂讨论(1)老师针对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惑,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2)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探究交通安全的防范措施,并在小组内互相检查、补充,形成全面的交通安全防范措施。
4.案例研究通过案例讲解、分析,引导学生理解协助交通事故发生后对受伤行人的处理方法,并提出行人和自行车应该遵守的交通规则。
5.总结反思将学生分为小组或个人,让学生进行交通宣传广告创作,展示他们对交通安全知识和防范措施的掌握和理解。
浙教版品社五下《日新月异的交通》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日新月异的交通》是浙教版品社五下的一个教学内容,主要介绍了我国现代交通的发展和变化。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文字,让学生了解各种交通工具的特点和作用,以及交通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知识性,又有趣味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交通知识,对常见的交通工具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交通的发展和变化可能缺乏深入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建立起现代交通发展的整体观念,并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感受到交通的变化。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现代交通的发展和变化,认识各种交通工具的特点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调查、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合作和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祖国的情感,增强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现代交通的发展和变化,各种交通工具的特点和作用。
2.难点:交通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祖国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直观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教学法:以实际案例为依据,让学生亲身感受交通的变化。
3.讨论教学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和交流的能力。
4.实践教学法:让学生参与调查、观察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准备调查表,以便学生进行调查活动。
3.安排实地考察活动,如参观交通博物馆、观察交通状况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交通图片,如古代的交通工具和现代的交通工具,让学生对比观察,引发学生对交通发展变化的思考。
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PPT或视频呈现教材中的内容,让学生了解各种交通工具的特点和作用,以及交通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交通工具,并讨论交通对生活的影响。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
日新月异的交通
教材分析:
本次执教的《日新月异的交通》一课选自浙教版五年级下册第3单元,本单元的主题是“巨龙腾飞”。
日新月异的交通是我国全面发展的一个缩影。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水上交通,地面交通,空中交通逐渐形成了四通八达的立体框架。
现代化的交通工具也进入并改变了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工作方式,交通发展促进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日新月异的交通》是在四年级《交通连四方》的基础上,从“家乡的交通”到“祖国的交通”的继续研究。
教学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交通工具从古至今的发展变化,知道交通工具的演变推动了交通的日新月异;
2.知道我国交通发展的巨变,我国已经形成了四通八达、立体化的交通网络;
3.体会建国以来道路交通的变化,培养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交通工具从古至今的演变,体会交通的变化与发展。
难点:使学生感受到交通变化的日新月异,培养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教学准备:
学生:了解古代、现代的交通工具;搜集祖国交通发展的例子。
教师:搜集整理有关交通的图片和影像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预设:
一.情景导入:认识交通工具的演变
1.在距今1000多年前的唐朝,面对这样的地形,唐僧只能使用哪些交通工具?
2.你知道轮船、火车、飞机、汽车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它们的发明者各是谁呢?
3.这些伟大的发明至今已过一、两百年,在这期间交通工具又有了怎样的
发展呢?
4.小结:交通工具的发展真是日新月异。
二.交流:认识现代交通的日新月异
(一)看水上交通的发展变化,感受发达的水运,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1.码头。
了解湖州的水上交通的发展变化。
2.沿海港口。
(1)北仑港。
(2)全国其他港口。
3.小结:水上交通吞吐量大、运费低。
所以,大宗货物大多选择水上运输。
它为祖国经济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二)观地面交通的发展变化,感受四通八达的路运,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1.公路建设
*高速公路
(1)(点击课件)出示浙江省高速公路线路图。
(2)这么多的高速公路对你们的出行有帮助吗?
(3)“四小时公路交通圈”,引导读书。
(4)看录像进一步了解“四小时公路交通圈”。
(5)讨论:四小时公路交通圈的形成,仅仅是方便了人们的交往、交流吗?
*杭州湾跨海大桥
看录像,说说你的感受。
*出示全国公路图
2.铁路建设。
(1)看全国铁路分布图,你能感受到交通的日新月异吗?
(2)青藏铁路:一位美国火车旅行家说过“有昆仑山脉在,铁路就永远到不了拉萨。
”为什么这么说?青藏铁路修建中遇到哪些困难?
(3)看青藏铁路的“九个世界第一”。
(4)这条神奇的天路带给西藏人民和我们怎样翻天覆地的变化?
3.小结:改革开放以来,作为我国交通的主动脉——地面交通,已经形成了四通八达,灵活方便的可喜局面,推动了我国经济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使我国人民开始过上了幸福的小康生活。
(三)望空中交通的发展变化,体验快捷的空运,为我国的经济插上腾飞的翅膀。
1.上海国际机场。
(1)我们身边有什么机场?出示上海国际机场近景图。
(2)上海国际机场有哪些航线?点击课件
(3)谈坐飞机的体验。
2.全国的机场。
看全国机场布局图。
3.小结:诺大的地球,遥远的世界,因为空中交通的发展,成了名副其实的“地球村”,为我们国家走上了国际化交流,全球化经济创造了条件。
三.结课
同学们,今天的我们再也不需要像唐僧一样做苦行僧了,如今,水上、地面、空中,形成了一个立体的交通网,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四通八达的交通还会续写新的篇章,日新月异的交通会给伟大的祖国插上腾飞的翅膀。
教学设计说明:
1.教学设计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
只有把握学生的认知起点,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才能实现教学的有效互动。
比如学生对湖州水上交通的发展,耳闻目睹,有独特的体会;又如,“四小时公路交通圈”的设计,就是要挖掘学生出行的亲身体验来感受交通的迅速变化与发展。
努力使教学生动起来,化难为易。
2.教学设计注重点面结合的教学方式。
全国日新月异的交通变化,体现在方方
面面,内容很丰富,给有限的课堂时间提出了难题。
所以教学设计要以点带面,点面结合。
比如水上交通的发展把握“北仑港的发展”;陆地交通的发展把握“四小时公路交通圈的形成”和“青藏铁路的建成”等;空中交通的发展把握“萧山国际机场”或“上海国际机场”。
有了点的深入,面的拓展,相信孩子们对全国交通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