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 第5课把握思维的奥秒复习课导学案Word版
- 格式:doc
- 大小:70.50 KB
- 文档页数:2
江苏省灌南高级中学2014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导学案:《生活与哲学》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一、考点要求:(明确学习目标)1.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2.意识是人脑的机能3.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4.意识的能动作用5.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6.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二、自主探究:(发现解决问题)(一)阅读背诵考点(二)默写基础知识(建构体系)1、从意识的起源看,它是的产物;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它是的机能;从意识的内容看,它是的主观映象(反映)。
不管是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
2、物质世界是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物质是,意识是,物质意识。
3、意识的能动作用:人能够能动地。
表现为: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②意识活动具有。
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而且能把握事物的,不仅能反映过去,现在,而且能预测未来。
③世界上只有,而没有不可。
⑵人能够能动地。
表现为: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即通过实践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创造出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也不可能出现的东西。
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有。
4、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即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从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
三、合作探究:(疑难易混辨析)1.无生命物质的反映特性、生物的反应形式同人的意识是什么关系?2.动物的脑在机能上有没有可能达到人脑的水平?3.科学家关于电脑的设计理念是怎样产生的?4.做一件事情要想达到目的,首先要具备什么条件?四、综合探究:(命题解题预测)20XX年7月24日,江苏省委、省政府举行新闻发布会,以省委全委会的形式部署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贯彻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打造“美丽江苏”精神。
人多地少,环境容量小,是江苏特殊省情;生产、生活造成的环境污染严重,让江苏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显得尤为迫切。
”从江苏特殊省情出发,江苏人提出一条“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绿色发展”生态文明建设之路,江苏人在这一理念指导下,广大群众遵循自然、经济规律,群策群力,团结奋斗,初步实现生态文明理念显著增强,绿色发展水平显著提升,污染排放总量显著下降,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
把握思维的奥妙【使用说明】1.以学案为线路复习知识、提升能力。
遇到的疑难问题填写在【我的疑问】栏。
2.预习阶段完成预习案和探究案,课上完善探究案、完成训练案。
3.学案要求认真书写,独立完成,规范作答,按时上交。
一、考点点击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的起源 意识的生理基础 意识的内容与形式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能动性的特点 意识能动性的表现客观规律与意识的能动作用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二、构建知识体系三、易错点剖析1、人的意识决定了实践发展的方向和进程。
2、琴声来自于琴与指之间的相互作用,与人的主观世界无关。
3、意识能够直接改造客观世界。
4、意识是主观的也是不真实的。
5、意识是对客观对象本质的反映,是对客观对象的正确反映。
探究一:(2016年全国高考浙江卷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浙江吉利集团对沃尔沃的成功并购具有典型意义,2002年该集团根据世界汽车工业格局和自身条件,萌发了海外并购的念头,为实现从低端到高端的跨越式发展,吉利集团选择并购沃尔沃,为此制定了完备的方案,遵循国际商业规则,运用市场运作方式,吉利集团于2010年8月成功完成对沃尔沃的并购,几年来,该集团业绩稳定,快速实现了转型升级。
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知识,分析吉利集团案例对国内企业海外并购的启示。
(12分) 探究二:(2015年课标卷Ⅱ3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抗日战争期间,面对日本侵略者的疯狂进攻,中国人民克服经济力、军力、政治阻力等远远弱于日本的困难,同仇敌忾、共赴国难,以血肉之躯筑起了捍卫祖国的钢铁长城,涌现出杨靖宇、赵尚志、左权、赵登禹、张自忠、戴安澜等爱国将领,“狼牙山五壮士”、“八百壮士”等上千英雄群体,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首爱国主义的壮丽史诗。
在惊天地、泣鬼神的抗日战争中,形成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抗战精神。
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关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导学案【自主学习】一、物质决定意识1.原理(1)从意识的________看,它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2)从意识的____________看,它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人脑的机能;(3)从意识的________看,它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因此物质世界是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
2.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事求是。
二、意识的能动作用1.意识能动性的特点(1)意识活动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们在反映客观世界的时候,总是抱有一定的目的和动机,在实施行动之前要预先制定蓝图、目标、行动方式和行动步骤等。
(2)意识活动具有____________和自觉选择性。
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并不是客观世界有什么就反映什么,只有当人们的实践活动需要时,人们才会去主动地反映它。
2.意识能动作用的原理(1)原理:①人能够能动地____________。
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②人能够能动地____________。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可以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2)方法论:要求我们重视________的作用,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是什么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____________,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________。
2.为什么(1)哲学依据(世界观决定方法论)第一,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这要求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核心素养术语必背1.政治认同:坚决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重视意识的作用,认同国家有关政策。
2.科学精神:理解意识的本质,意识活动的特点,正确把握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发挥主观能动性与一切从实际动身、实事求是的关系,运用意识能动作用的学问阐释相关的现象。
3.公共参加:在意识的指导下,通过实践活动改造世界。
1.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2.物质是本原的,物质确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3.人能够能动地相识世界。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建性。
4.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整和限制作用。
5.一切从实际动身,实事求是,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敬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学问体系考点一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一、物质确定意识原理内容物质世界是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是什么) 物质确定意识为什么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从意识的内容看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方法论(怎么做)一切从实际动身,使主观符合客观1.正确把握意识的本质。
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并不意味着意识是对物质的被动反映,也不意味着意识在任何状况下都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2.正确理解物质确定意识。
从时间上看: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从性质上看:物质是第一性、意识是其次性;从地位上看:物质确定意识,意识依靠于物质。
3.物质能够独立存在(不依靠于意识);意识不能独立存在(依靠于物质),但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4.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并不意味着有了人脑就肯定有意识;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并不意味着意识在任何状况下都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必修4 第5课把握思维的奥妙一、复习内容展示考点一物质决定意识1.意识的起源意识是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不仅是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发展的产物。
2.意识的生理基础意识是的机能。
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意识活动的,具有产生意识的。
3.意识的内容与形式意识是的映象。
意识的内容是的,意识的形式是的。
考点二意识的能动作用1.人能够能动地世界,意识活动具有性、性和性。
2、人能够能动地世界。
(1)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作用。
(2)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和作用。
考点三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含义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怎样做到①做事情要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尊重②充分发挥,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用武装头脑、指导实践③把和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④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二、习题巩固1.人体褪黑激素一般在黑暗条件下分泌,有助于调节和促进睡眠。
而科学研究发现:以iPad 为首的便携式数码设备会促发睡眠障碍,从数码荧屏投射出的光线会抑制褪黑激素的产生,从而扰乱人体生物钟。
这一研究结论佐证了( )A.符合客观规律的活动来自意识的自觉选择性B.人们可以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利用规律C.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制约和调节作用D.一切生命物质都具有对外界刺激作出感应的特性2.2015年9月9日,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公布了欧盟国家分摊难民的方案,该方案获得部分欧盟国家响应,呼吁民众接纳难民融入社会,而另一部分欧盟国家则对难民配额表示不满,认为这不仅会吸引更多难民涌入,还将给社会留下隐患。
欧盟在处理难民危机问题上的分歧表明( )①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而有选择的②人们对同一事物总是做出不同的价值判断和选择③立场不同导致人们对同一事物的认识具有差异性④国际关系的复杂性决定了人们认识的反复性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3.2015年8月12日,天津市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发生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
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意识的本质一、学习目标(一)学问目标1、能够从意识的起源、生理基础和内容三个方面说明意识的本质。
(二)实力目标(1)学会运动物质确定意识的观点分析现实生活(2)通过对意识的本质的学习,理解人的意识的产生,正确相识意识现象,培育辨别物质与意识的实力(三)情感、看法与价值观目标坚固树立物质第一性、意识其次性,物质确定意识的观点,进一步坚决唯物主义信念。
二、学习重点难点意识的本质: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课前预习案】(20分钟)一、阅读与思索: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35--P37,在教材找出并勾画以下学问,初步识记自主探究结合自己对课本的理解,自主完成所列问题一、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一切物质都具有的的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生物的是人类意识产生的前提。
2.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劳动和社会交往促进了意识的物质器官的生成,促进了意识的表达手段的产生,供应和丰富了意识的内容。
二、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1.人脑结构的困难性和组织的严密性,确定了它具有产生意识的。
2.没有高度发达的神经生理系统人脑,就不行能有人类的产生三、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1、推断:物质的反映特性是意识的表达手段。
2、思索:动物园里的动物会算术,这能够说明动物也有意识吗?。
3、思索:鬼神形象是人类凭空想象的吗?4、推断:只有正确意识才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1.意识的反映对象就是意识反映的客观对象2.不管是什么样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都是通过生活和实践的环节进入人脑,并在人脑中加工改造的结果。
3.离开了客观存在,意识既不能产生,也不能发展。
四、物质确定意识1.从意识的起源看,它是长期发展的产物。
2.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它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的机能。
3.从意识的内容看,它是客观存在的。
4.物质确定意识原理:物质世界是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意识。
二、归纳与总结:依据你对课本学问的理解,概括本框学问体系:【课堂探究案】(25分钟)探究点一正确理解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感知名句】“露从今夜白,月是家乡明”,是杜甫《月夜忆舍弟》中的名句。
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备考方向要明了]考纲下载考情回顾考向预测1.物质决定意识(1)意识的起源(2)意识的生理基础(3)意识的内容与形式2.意识的能动作用(1)意识能动性的特点(2)意识能动性的表现3.客观规律与意识的能动作用(1)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2)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本课知识是历年高考考查的重点,各种题型均有考查,均以相关材料、漫画或名人名言为载体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及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一定的难度。
如选择题形式:2012年安徽卷9题、2011年福建卷35题、2010年江苏卷28题均以漫画的形式考查了意识的能动作用,2012年江苏卷28题及广东卷34题也以漫画形式对客观规律与意识的能动作用作了考查。
非选择题形式:海南卷25(2)考查了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性相结合的观点。
山东卷31(1)考查了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新课标全国卷39(3)考查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等知识(1)结合人与自然关系的实例及我国在科技领域的重大成果,考查意识的能动作用及尊重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2)结合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具体实际,说明如何做到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意识的本质[识记层级]1.意识的起源(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意识更重要的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结论:从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意识的生理基础(1)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
(2)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没有人脑,就不可能有人类意识的产生。
3.意识的内容(1)不管是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2)从意识的内容看,它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4.物质决定意识物质世界是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
[理解层级]1.正确把握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1)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同时,意识又具有能动作用。
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复习目标:1、意识的起源、生理基础和本质2、意识的能动作用3、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原理4、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复习重点、难点:1、意识的能动作用2、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原理3、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基础知识复习一、物质决定意识1.意识的起源意识是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不仅是长期发展的产物,更重要的还是发展的产物。
2.意识的生理基础意识是的机能。
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
3.意识的内容与形式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意识的形式是的。
二、意识的能动作用1.意识能动性的特点(1)意识活动具有。
(2)意识活动具有和。
2.意识能动性的表现(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
(3)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
三、客观规律与意识的能动作用1.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就是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2.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1)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2)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把发挥和尊重结合起来,把高度的同严谨踏实的结合起来。
(3)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
答案:物质世界;自然界;社会;人脑;主观;目的性;自觉选择性;主动创造性;指导作用;控制作用;主观能动性;客观规律;革命热情;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知识梳理1、意识的起源、生理基础和本质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的起源)。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意识的生理基础)。
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
无论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意识的形成离不开社会实践。
2、意识的能动作用(1)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生活与哲学复习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秒导学案
【复习目标】
1.以”意识的本质”为关键词,熟记意识的起源、生理基础、内容,得出“物质决定意识”这一结论。
2.能说出意识活动的特点、意识能动作用的体现,并用其结合材料分析。
3.熟记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并用这两个原理分析材料。
【预习案】
一、物质决定意识
(一)意识的本质
1、从意识的起源看,
(1)意识是的产物。
一切物质都具有的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生物的(刺激感应、感觉和心理)是人类意识产生的前提。
(2)意识一开始就是的产物、的产物。
和促进了意识的物质器官——人脑的形成,促进了意识的表达手段——语言的形成,提供和丰富了意识的内容。
因此,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
2、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意识是的机能。
(1)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
(2)意识活动是通过对外界刺激的一系列反射活动实现的。
Ps:①大脑≠人脑。
高等动物也具有大脑,只能依靠其本能生存,不能积极主动地改造自然界,不能形成意识。
②电脑≠人脑,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电脑思维”只是对人脑思维功能和思维的信息过程的模拟,同人类思维有本质的区别。
电脑不能产生意识。
③纯粹的动物的心理不会自发的形成意识。
Ps:区分第一信号系统(人和动物共有的)、第二信号系统(语言刺激—人特有)
3、从意识的内容看,
意识的形成离不开人脑,又离不开被反映的。
无论是还是,都是人脑对的反映,都是客观存在通过的环节进入人脑,并在人脑中加工改造的结果。
意识的内容是;但意识的形式是,意识体现了主观形式和客观内容的统一。
Ps:(1)任何意识,包含正确的意识、错误的意识、宗教观念、鬼怪神话观念都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2)意识产生的三要素:人脑、客观存在、生活和实践。
4.结论:从意识的起源看,它是;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它是;从意识的内容看,它是。
物质世界是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是本原的,是派生的,决定。
Ps:意识对客观存在的反映不是直观等同的反映,而是能动地加工过程,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能动反映。
二、意识的能动作用
(一)
1、意识能动性的特点①意识活动具有。
人们在反映客观世界的时候,总是抱有一定的,在
行动之前还要确定蓝图、目标和行动步骤等。
而动物是无目的的活动。
(Ps:关键词:目的、动机、蓝图、目标、行动步骤、规划等)
②意识活动具有和。
自觉选择性: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并不限于客观世界有什么就反
映什么。
主动创造性:①意识不仅能够事物的,而且能把握
②它不仅能够复制当前,而且能追溯过去、推测未来,能够创造一个。
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
通过“”,我们能
够揭示深藏于事物内部的和。
世界上只有尚未,没
有。
Ps:“意识是一面镜子”这一观点承认了物质决定意识,强调意识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但它又否认了人的意识活
动具有能动性、创造性的特点,把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等同于镜子对事物的直观反映,实际上是否认了意识的能
动性,是一种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观点,是不彻底的唯物主义。
(二)
1、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
人们在的指导下能动的改造世界,即
(ppt)
Ps:不同性质的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不同的能动作用。
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
起积极的促进作用;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消极的阻碍作用。
2、。
意识活动依赖于人体的生理活动,又对
生理活动有着能动的反作用。
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则会使
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总之,意识具有,它是对物质的,又对物质具有。
三、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含义: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进行调查研究,找出事物固有的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2、为什么?(哲学原理依据)A.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原理; B.规律的客观性原理。
3、怎么办?
①要尊重物质运动的,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找出事物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
②要充分发挥,要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③要把和结合起来,要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④既反对夸大意识能动能动的,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宿命论)
【探究案】
第二单元探究世界与追求真理(四五六课)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物质)
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秒(意识)
※1、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
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材料
②意识有能动作用,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材料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
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对事物发展起阻碍作用。
(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看材料酌情添加>)要求重视意识的作用、精神力量,自觉树立正确意识,克服错误意识。
+材料
关键词整理
PS:物质决定意识的关键词:根据(依据、依照、按照)……情况,针对……特点,根据……形势,从……实际出发,立足于……基础,提出……计划、方案、战略;从……中总结教训,取得经验、修订法律、调整政策、调查研究。
PS:意识能动作用关键词:在……理论、思想、方针、政策、精神的指导下,实施……战略、计划、方案;
PS:强调各种精神意识的重要性(如民族精神、创新意识、诚信意识、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态价值观等等)
※2、规律的知识(人与规律的关系或尊重规律客观性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①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②规律有客观性和普遍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要求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不能违背规律,否则必然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材料
③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材料
④尊重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条件,要求我们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材料
※3、自然界是客观的(即自然界具有物质性)要求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学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材料
※4、意识的作用
①人能够能动认识世界,有目的性、自主选择性、主动创造性。
+材料
②人能够能动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有阻碍作用。
要求自觉树立正确意识、克服错误意识。
+材料
③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材料
5、意识活动的特点
①意识活动有目的性+材料
②意识活动有自觉选择性+材料
③意识活动有主动创造性+材料
6、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①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找出事物固有的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②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③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要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④既反对夸大意识能动能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宿命论)
7、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①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绝对的;+材料
②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
+材料
③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形态,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材料
反对:形而上学的不变论、诡辩论、相对论
【训练案】赢在微点第五课习题
【构建思维导图】
(唯物论主观题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