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战争军事行动装备保障若干问题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316.89 KB
- 文档页数:4
1442022年1月上 第01期 总第373期学术研究China Science & Technology Overview0.引言当前,各类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社会转型期的各类矛盾和问题日益频发,军队担负的非战争军事行动呈现出艰巨化、多元化、复杂化的趋势,海上执勤、处突维稳、重大安保、军事演习、反恐怖、抢险救援等非战争军事行动已经成为武警部队的常态化任务。
1.非战争军事行动美国陆军在1993年《作战纲要》中首次提出“非战争军事行动”一词。
1995年JP3-7《非战争军事行动》正式将其列为联合条令,定义为“包括除战争之外所有军事行动的军事能力应用”[1]。
新时代非战争军事行动实践中,组织指挥结构多样、参与力量多元、社会普遍关注[2]。
非战争军事行动具有以下特点:(1)鲜明的政治性。
部队遂行非战争军事行动牵一发而动全身,会受到国际内外的高度关注,关乎国家利益和形象。
(2)行动的突然性。
非战争军事行动所应对的事件往往突然爆发、对社会的影响很大,具有很强的突发性。
(3)任务的复杂性。
非战争军事行动形式多样、环境复杂,受法律、法规、舆论、宗教、民族等多种因素制约。
(4)行动具有非杀伤性。
有时以和平行动的形式出现,有时以应急处置的形式出现,相对于战争行动,规模较小、强度较低,具有非杀伤性。
2.武警部队遂行非战争军事行动任务装备物资保障的特点近年来,非战争军事行动多发、频发,通常是在事态非常严峻、环境异常复杂的情况下紧急出动,任务态势变化快、指挥协调难度大,保障装备、物资能否迅速及时到位,是完成任务的关键[3]。
2.1 非战争军事行动装备物资种类主要装备物资大致可分为3类:(1)以军民通用装备为主的装备物资,如运输车辆、工程机械、爆破装备、灭火装备、救生装备、医疗设备等[4],主要应对突发性公共事件、自然灾害事件等。
(2)以特种装备为主的装备物资,如防暴枪、爆震弹、催泪剂、水炮车、警棍盾牌等非致命武器,主要用于处置社会安全事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