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兴国县三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兴国班)试卷(无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112.50 KB
- 文档页数:8
兴国三中高三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命题人:钟晴审题人:高三语文教研组2016-9-22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陋劣之中有至好——谈审丑快感人们不难发现,在艺术创作中,丑成了一个重要的描写对象。
照理,丑的东西只能使人厌恶,何以某些丑的东西进入艺术作品,倒给人们带来美感呢?“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一脸笑,脚下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的王熙凤,其卑污的灵魂难道不让人恨得咬牙切齿吗?为什么读者在手捧《红楼梦》之际,又会产生“骂凤姐,恨凤姐,不见凤姐想凤姐”的心理呢?或者说生活丑怎么会变成艺术美呢?这实际上是一个审丑快感问题。
丑作为一种艺术内容是怎样引起我们的快感的呢?这可以从以下三点加以说明:第一,丑是一种背景,用来衬托美的丽质。
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艺术中,美的东西都不是孤立的存在。
美的东西总是同丑的东西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
心理学的实验证明,对比效应是人感知事物的一大特征。
高个子在矮个子旁边显得更高;白色在黑色包围中显得更白;健美置身于病态旁显得更健美;崇高与卑劣相比较显得更崇高;美与丑相对照显得更美。
在我国的古代诗歌中,把丑作为一种背景,用以衬托美的写法,是屡见不鲜的。
如刘禹锡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以“沉舟”的死静来衬托“千帆”竞发的生动,以“病树”的病态来衬托“万木”争春的壮美。
生动因有死静相与共而显得更生动,壮美因有病态相陪伴而显得壮美。
这就是说,丑还是丑,但丑作为陪衬而成为美的条件,成为美的一个源泉。
这也就是艺术家在自己的作品中把阴影掺入光明,把滑稽丑怪置于优美崇高之旁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二,丑往往比美更能揭示内在的真实,更能激发深刻的美感。
丑的对象,其外在的形态对审美感官具有阻拒性,它不会顺利地给人们带来快感。
但它却具有一种吸引力,而且促使人们从对象的外在表象中解脱出来,而去关注与追寻对象内部蕴含的意味,这样,丑的对象就给人带来一种更深刻、更震撼人心的美感。
兴国三中第二学期高一兴国班期中考试语文试卷2016-4-20一、语文基础知识及运用(14分,每小题2分)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指摘饱经沧桑田塍.(chéng)呶.呶不休(nú)B.脉搏前倨后躬阴霾.(mái)方枘.圆凿(ruì)C.诡秘如愿以偿日晷.(guǐ)囿.于成见(yòu)D.福祉欢呼鹊跃梦魇.(yǎn)惊魂甫.定(fǔ)2、在下面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组是()A.经过三年的艰苦修炼, .董方卓在比利时联赛中终于修成正果,登堂入室....,.成为跻身"红魔"队列的第一个中国球员.B.他给杂志社的稿子被退回来了,大家取笑为不刊之论....。
C.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展开了潜艇战,于是使用水声设备来寻找潜艇,成了同盟国要解决的首当其冲....的问题。
D.这样的小错误对于整个题目的要求来说是无伤大雅,不足为训....的,我们决不能只纠缠于细枝末节而忘了根本的目标。
3、在下面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组是()A.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
B.今年初上海鲜牛奶市场燃起竞相降价的烽火,销售价格甚至低于成本,这对消费者来说倒正好可以火中取栗....。
C.2007年“嫦娥奔月”,2008年“神七”升空,2009年中俄开展火星联合探测,2012年“夸父计划”……中国太空探测计划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往前推进,真是大快人心....。
D.我们对秦陵开展现代意义上的考古调查已有四十多年,多次震惊中外的考古大发现,中是冰.山一角...,大量珍宝还深藏地下。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在CBA季后赛中,南钢大华队与广东宏远队的几场比赛屡遭败绩,究其原因,大华队所欠缺的,一是战术不当,二是心理状态不稳定。
B.台湾摇滚乐团“五月天”在武汉演唱了一些抒情歌曲。
资料概述与简介 兴国三中高三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命题人:郑世荣审题人:钟晴 2015-09-29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摘编自刘学堂、李文瑛《史前“青铜之路”与中原文明》) 1.下列关于“文明起源”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尽管聚落考古在文明起源研究中具有标志性、概括性意义,但是大型聚落和城市只是文明起源过程中的一个结晶,文明起源是一个极为复杂的体系T程。
B.与生产直接相关的技术因素的发展,以及由此引起的基础社会结构的变迁和建立在其上的社会文化形态的形成,是支持文明表层结构进步与改变的因素。
C.技术因素、基础社会结构与文化变迁,是驱动文明这辆马车前行的两轮,相互支持,互为表里,技术因素在文明起源过程中,提供了原生动力。
D.从世界文明史发展看,文明体的表层结构常常决定不同区域文明的特质,驱动文明车马前行的技术因素在不同文明体中,从各不相同逐渐趋同。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中原文在几百年间孕育了深层的变革,2千纪初前后,夏文明诞生,夏文明体的出现并非偶然,是外因和内因交互作用的结果。
B.西方文明因素从公元前3千纪下半叶开始向中原地区汇集的步伐加快,使中原地区演变成文化的接触与交融的中心地带。
C.源于中国境外很多文化因素在公元前3千纪下半叶传至中原,对中原文明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但一直遭到学界的否定。
D.可以用“青铜革命”来概括的,以为青铜技术的西东向传播为主要表现之一的外来文化因素引起中原地区社会革命性的变化。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每一件青铜器都需要找矿、开矿、选矿、熔炼、设计、锻造和铸造等系列T序,如果是合金,T序更为复杂,这需要严密有效的基础社会组织才能实现。
B.中原地区夏代或略早突然开始普遍种植高产农作物小麦,这是文明起源的重要标志之一。
兴国三中高一兴国班期中考试语文试卷2015-11-17一、选择题(共 17小题,每小题2分,计34 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踱.步(dù)袅.娜(niǎo )峭楞楞.(léng)蓊.蓊郁郁(wěng)B.颤.动(zhàn)落蕊.(ruǐ)潭柘.寺(zhè)脉脉.含情(mò)C.涸.辙(hé)蕈.菌(sùn)廿.四桥(niàn)揠.苗助长(yàn)D.漪.澜(yī)深邃.(suì)黑魆魆.(xū)混混沌.沌(dùn)2.下面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氓.(ménɡ)狁.(yǔn)伶.俜(línɡ)否.泰(pǐ)B.愆.期(qiān)戍.守(shù)葳蕤.(ruí)三匝.(zhā)C.垝.垣(ɡuǐ)侘.傺(zhà)蹑.(niè)子衿.(jīn)D.汤汤.(shānɡ)鸷.鸟(zhì)纨.素(zhí)暧暧.(ài)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寂寞幽辟弥望缕缕清香B.缈茫宛然歧韵平平仄仄C.嘻游瞥见镶嵌急不暇择D.嫩绿攀缘峻峭恍然大悟4.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公姥玳瑁周公吐哺龙子幡鼓瑟吹笙B.拊掌陆离繁花似锦青骢马泣涕涟涟C.兰皋槌床千里清秋墟里烟渐车帷裳D.鹄舫樊笼暗香盈袖漫浩浩青青子矜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我国企业遭遇的知识产权国际纠纷越来越多,但国内能够应对这些诉讼的高级人才却是百里..挑一..,极其缺乏。
B.“权钱交易”“权权交易”等时下的腐败病症,在文艺界虽不说样样俱全,但该领域遭受“感染”却是不容置喙....的事实。
C.小李新买的房子装修得十分豪华,钢丝纱窗,大理石地面,漂亮的吊灯,真是琳琅满目....。
兴国三中高一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每小题3分)“书”本是指文字符号,现在提到的“书”不是从文字符号讲,也不是从文字学“六书”来讲,而是从书法艺术讲。
书法对中华民族有很深远的影响,“书”与“金”、“石”、“画”并称,在中国文化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书法是一种艺术,而且是广大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
中国的汉字刚一出现,写字的人就有“写得好看”的要求和欲望。
如甲骨文就是如此,虽然字形繁难复杂,但是不论单个的字还是全篇的字,结构章法都很好看。
可见,自从有写字的行动以来,就伴随着艺术的要求,美观的要求。
不论是秦隶还是汉隶,都是刚从篆书演变过来的,写起来单调而且费事。
所以到了晋朝,真书(又叫楷书、正书)开始出现并逐渐定型。
真书虽然各家写法不同、风格不同,但字形的结构是一致的。
在历史上篆书、隶书等使用的时间都不如真书长久,真书至今仍在使用,就是因为它字形比较固定,笔画转折自然,并且可以连写,多写一笔少写一笔也容易被人发现。
真书写得萦连便是行书,再写得快一点就是草书。
草书另一个来源是汉朝的章草,就是用真书的笔法写章草,与用汉隶的笔法写章草不同,到东晋以后与真书变来的草书合流。
真书的书写很方便,所以千姿百态的作品不断涌现,艺术风格多样,出现了各种字体,比如颜体、柳体、欧体、褚体等。
在这以前没有人以专门写字并靠书法出名的,就连王羲之也不是专门写字的人,古代也没有“书法家”这个称呼。
当时许多碑刻都是刻碑的工匠写的,到唐朝开始文人写碑成风。
唐太宗爱写字,写了《晋祠铭》、《温泉铭》两个碑,还把这两个碑的拓本送给外国使臣。
当时的文人名臣如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以及后来的颜真卿、柳公权等都写碑,这样书法的流派逐渐增多,他们的碑帖一直流传至今。
其实,今天看见的敦煌、吐鲁番等地出土的文书、写经等,其水平真有超过传世碑版的。
唐朝一般人的文书里,也有书法比《晋祠铭》、《温泉铭》好的,但是那些皇帝、大官写出来的就被人重视,许多无名书法家的作品就不为人所知了。
江西兴国三中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高一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命题人刘大谅审题人刘剑时间2012年10月13日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一、基础题(共6题,每小题3分,共18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没有错误的一组是()A.漫溯.(shuò)瓦菲.(fēi)青荇.(xìng)百舸.(kě) B.夜缒.而出(zhuì)颓圮.(pǐ)彳亍(chì chù)汜.南(fán)..C.长篙.(gāo)浮藻.(zhǎo)笙箫.(xiāo) 被八创.(chuàng) D.骨髓.(suí)寥廓.(guō)火钵.(bō)忤.视(wǔ)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青苔檐头万户候书生义气B.篱墙愁怅竟自由星辉斑斓C.寂寥荆棘沁园春忸怩不安D.团萁沧茫橘子洲激扬文字3.下列句中横线处依次应填入的一组词语是()(1)没有深厚的生活积淀和艺术功底,是写不出___________高的诗歌作品的。
(2)戴望舒把对“丁香姑娘”深厚的感情___________在他的《雨巷》里,引起了读者的强烈共鸣。
(3)鉴赏诗歌时,要体会这些诗的章法、韵律及其他方面的特点,认真____________诗的意象.A.品位灌注揣摩B.品位贯注揣测C.品味灌注揣测 D.品味贯注揣摩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表意明确的一句是()A.这样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难道不能不使我感动得淌下眼泪吗?B.今年,我国的主要日用工业品如棉布、服装、书籍等,都比去年同期增多。
C.尤其是现在,群众的意见和看法,应引起我们各级领导的足够重视,千万不可置之不理。
D.谢晋非常酷爱自己的事业,并一直表现出一种崇高的献身精神.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合乎规范的一句是()A.. 2010年,中国经济增长强劲,经济运行回归到了正常的增长轨道;同时也面临着通货膨胀、热钱炒作等风险和挑战, B.公安机关积极回应群众呼声,深入开展整治酒后驾驶专项行动,始终保持对酒后驾驶的高压态势,对酒后驾驶行为坚持零容忍,严格执行“四个一律”。
兴国三中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兴国班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第Ⅰ卷一、选择题(34分,每小题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屋檐.(yán)粗糙.(zāo)青苔.(tái)咒.(zhòu)语B.忤.视(wǔ)骨髓.(suí)谒.见(yè)团箕.(jī)C.忸怩.(ní)长篙.(gāo)叱.(chì)骂冠.心病(guàn)D.漫溯.(sù)糯.(nuò)米杀戮.(lù)若不阙.(quē)秦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偏袒寒喧喋喋不休防民之口,甚于防川B、班斓觐见胸无城府项庄舞剑,意在沛公C、累赘璀璨一张一弛人为刀俎,我为鱼肉D、漫溯颓圮书生义气一言既出,驷马难追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近几年,来中国演出的外国艺术团络绎不绝,不过人们对俄罗斯芭蕾舞团的《天鹅湖》还是情有独钟....,屡看不厌。
B.中、日、韩三国参加这次围棋比赛的运动员,水平都在伯仲之间....,谁能胜出,就要看谁具有更好的竞技状态和心理素质了。
C.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学贯中西,兼容百家,在诸多研究领域都卓有建树,被人们誉为学界泰斗,真可谓实至名归....。
D.英勇而机智的荆轲,筹划了一个有始有终....的行动方案,为了吸引秦王赢政上钩,就必须砍下樊於期的头颅,作为晋见时奉献的礼品。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最近,教育部制订了中学语文“新课标”《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该课标是课程改革的依据。
B、“夺冠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姚明苦笑了一下说,“人们往往只看到了鲜花和掌声,而忽视这背后的汗水和辛苦呀!”C、中国有句俗话,叫“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说的是人们都想有所进步。
D、是义无反顾地坚持激进的对抗做法,与美军“圣战”到底?还是无条件地和美军进行谈判?萨德尔的强硬立场似乎已经开始发生变化。
兴国三中高一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出题人:杨慧兴审题人:张凯云2016。
11.9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从陶渊明看现代人的生存困境鲁枢元“樊笼"是陶渊明诗文中的核心意象之一,象征被限制了身心自由的、令人难以忍受的生存处境,如:“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人类自己创造的文明,支撑了人类的现实生存,却把人束缚在文明的种种框架之中而不得自由.卢梭(1712—1778)的《社会契约论》开篇第一句话便是:“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国际歌》曾唱遍全世界:“让思想冲破牢笼”“把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
从后来的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看,把“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倒不是太难,“新世界"要完全冲破牢笼却难办得多,哪怕仅仅是冲破思想的牢笼。
如果说陶渊明生活的农业时代“樊笼” (“樊”字从木)还是由“木头"制作的,那么,到了工业时代,在马克斯·韦伯(1864一1920)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木笼”变成了“铁笼” ,“这个铁笼是机器般的非人格化的,它从形式理性那里借抽象力量将人禁锢其中”,它“冷静超然,逻辑严密,等级森严,庞大无比" , “它最终要无情地吞噬一切” ,“一直持续到人类烧光最后一吨煤的时刻"。
人类文明在不断发展,人对自然的控制力在不断加大;但更糟糕的是,人们对自然、对他人的控制力量越是强大,人们自己被囚禁的程度也就越深。
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确实有一套自我粉饰的招数,能把牢笼打理得如同五星级宾馆,使囚犯忘记自己还是囚犯,使囚犯们积极踊跃地甘当囚犯。
牢笼固然可恶,对于现代人说,更可怕的是失去了“走出牢笼”与“回归自然”的自觉意识.现代人普遍相信“进步论",相信现在比过去好,未来比现在好。
这种进步论若是以地球生态的尺度衡量,是不足以证实的。
我们的地球生态不但现在不比过去好,未来更让人担忧。
兴国三中高一年级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 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书写清楚;2.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8页3.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4.选择题用2B铅笔在答题卡相应的答案上正确填涂,非选择题在答题卡上用黑色中性笔作答。
第Ⅰ卷(阅读题共72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宋朝是一个重视传统文化的朝代,每一个节日都被宋人发挥到极致。
清明节是当时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
人们扫墓、颁新火、踏青、荡秋千、蹴鞠、斗鸡、放风筝,各种民俗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寄托了人们美好的愿望。
宋朝的清明节的最大亮点应该是蹴鞠。
《水浒传》中写高俅球技高超,因陪侍宋徽宗踢球,被提拔当了殿前都指挥使。
诗圣杜甫《清明》诗中说到,“十年蹴鞠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诗人陆游《感旧末章盖思有以自广》诗中有“路入梁州似掌平,秋千蹴鞠趁清明”的诗句。
这说明从唐朝到宋朝清明节都有踢球娱乐的习俗。
蹴鞠在宋代获得了极大的发展。
上层踢球已经是成为时尚,一幅《宋太祖蹴鞠图》,描绘的就是当时皇帝和大臣在踢球的情景。
宋代社会上还有了专门靠踢球技艺维持生活的足球艺人。
宋代的足球有用球门的间接比赛和不用球门的“白打”,但书上讲的大多都是白打踢法。
所谓‘脚头十万踢,解数百千般”,就是指踢球花样动作和由几个花样组成的成套动作,指用头、肩、背、胸、膝、腿、脚等一套完整的踢技,使“球终日不坠”。
由此看来,宋代的足球,由射门比准已向灵巧和控制球技术方面发展。
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和发扬互助,宋代的踢球艺人还组织了自己的团体,叫做“齐云社”,又称“圆社”。
水浒中写到宋徽宗也是“齐云社”的成员。
这是专门的蹴鞠组织,专事负责蹴鞠活动的比赛组织和宣传推广。
宋代清明节还有一个习俗就是市民携带炊饼出游踏青。
宋代民间,习惯把无馅的食品称为饼,用火烤得叫烧饼,蒸的叫蒸饼,面条叫汤饼,油炸的叫油饼;宋仁宗赵祯做皇帝之后,因为宋仁宗的名字叫赵祯,而蒸饼的“蒸”字和赵祯的“祯”字发音相似,那时说话写字都讲究避皇帝或长辈的名讳,所以,蒸饼就改称为“炊饼”。
兴国三中高一年级兴国班第二次月考英语试卷卷面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2016.10.7第一部分听力部分(共两节,满分30分)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听下面5段对话。
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 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
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种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Where does the conversation probably take place?A.In a hotel。
B.At school。
C.At home. 2.Why isn’t Helen present?A.She forgot to come。
B.She wasn't invited。
C.She changed her mind.3.What does the man probably do?A.A waiter。
B.A tailor。
C.A salesman。
4.Where was the woman born?A.In Australia. B.In Britain. C.In the United States。
5.Who will the man probably call?A.Christine. B.John. C.Emory.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22。
5分)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
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秒钟;各小题将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
听第6段材料,回答第6、7题.6.Which part of the man's body is bleeding?A.The right leg。
B.The left arm.C.The right arm。
兴国三中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兴国班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2015-10-10第Ⅰ卷一、选择题(完成1-12小题,共24分,每小题2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窈.陷(yáo) 炮.烙(pào) 谄.媚(chǎn)清流激湍.(tuān)B.鞭笞.(chī) 驯.熟(xún) 崤.函(xiáo) 游目骋.怀(chěn)C.脑髓.(suí) 辖.制(xiá) 谪.戍(zhé) 筋.疲力尽(jīng)D.执拗.(niù) 自诩.(xǔ) 憎.恶(zēng) 鼎铛.玉石(chēng)2.下列字形有两处错误的一组是()A. 愁怅斑澜挥斥方遒饮鸠止渴B. 浮藻春帷浪谒飞舟两全齐美C. 贵冠廖廓坐收鱼利沆瀣一气D. 笙萧长蒿明辨是非各行其事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2009年秋季入学的高一新生将使用重新的教材。
②这些探测队员以的精神在祖国天南地北寻找新的矿产资源。
③人说黄鹤楼是登临远眺的最佳去处。
我们登上五层的回廊,见得天光水色辽阔无边,心胸也宽广起来。
A. 审订坚苦果然/居然B.审订艰苦自然/居然C. 审定艰苦居然/果然D.审定坚苦居然/自然4.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明代才子吴承恩看到嵖岈山天造地设的奇观,灵感顿发,创作出名著《西游记》。
如果你设身处地....,也会不知天上人间!B.李幼斌因成功饰演电视剧《亮剑》中李云龙一角而烜赫一时....,深受观众喜爱,人们期待他扮演更多的新角。
C.仓库管理员没在,我可不敢进去,瓜田李下....,免得别人说闲话。
D.正因为现当代小说数量多,流行广,必然存在鱼目混珠....、高下难辨的现象。
所以,什么才是好小说,怎样鉴赏现当代小说,很值得讨论。
5.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明朝画家王冕幼年放牛之余常蹲在教室窗下听老师讲课,他的勤奋好学感动了老师,于是老师便让他登堂入室....,成了最年幼的学生。
B.楼市“拐”与“不拐”的争论已经很久,相关部门应以认真负责的态度科学合理地指导百姓购房,这比坐而论道....更有意义。
C.据最新数据统计,在很多大中城市市内的空气污染中,汽车尾气的排放可算首当其冲....,有的竟占了污染总量的45%左右。
D.宽带上网是电信业的热门业务,但推广太慢,这是因为它的价格高得让市民叹为观...止.。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在“涨声一片”的大背景下,小区物业管理费也乘机上涨,引得小区业主们评头论足....,议论纷纷。
B.四川省针对“瘦肉精”的问题,明确规定了畜牧、商务、工商、食品药品、公安等相关部门的职责,要求各行其是....,形成合力。
C.黄荆老林景色幽美,有瀑布、悬泉、山溪、峡谷、怪石、绝壁、奇峰、原始林等,真是秀色可餐....啊!D.每年农历2月15日,到新津老君山祭拜游玩的旅客不绝如缕....。
7.下列语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A.微笑像和煦的春风,微笑像温暖的阳光,它蕴涵着一种神奇的力量,可以使人世间所有的烦恼都涣然冰释....。
B.伴着落日的余晖,诗人缓步登上了江边的这座历史名楼,极目远眺,晓霞尽染,鸿雁南飞,江河日下....,诗意油然而生。
C.台独分子不断散布台独言论,干着分裂祖国的勾当,这些危言危行....总有一天会成为套在他们脖子上的绞索。
D.税务部门为了要政绩,不断对原本经营困难的企业加重税收,甚至今年收取明年的税,这种寅吃卯粮....的做法只能使企业越加困难。
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张老师一生默默地耕耘在幼儿园,为祖国培养了无数个风华正茂....的少年儿童。
B.梁启超是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穿着肥大的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右顾盼,光芒四射。
C.这些官员根本就不关心老百姓的疾苦,在他们看来,平民意识犹如一文不名....的破布。
D.这位演员穿上唐装后,立即成了追星族们心中的风云人物....,人们纷纷效仿起来。
9.下列标点符号的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A.一个小叔子,十多岁,能打柴了;她是春天沒了丈夫的;他本来也打柴为生,比她小十岁,大家所知道的就是这一点。
B.这个年轻人不过二十五、六岁,头戴一顶大草帽,上身穿一件洁白的褂子,黑单裤卷过了膝盖,光着脚。
C.如果有权就想弄权,就想顺着自己的意思胡来,那么,至少要在“读者来信”栏里让他亮亮相,直到像剃头那样地把他剃下去。
D.翠翠俨然极认真地想了一下,就说:“爷爷,我一定不走,可是,你会不会走,会不会被一个人抓到別处去?”10.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是()A. 曾记否,我和你认识的时候,还是个十来岁的少年,纯真无瑕,充满幻想。
B. 21世纪的中国到底有没有希望,关键在于既要坚定地继承和发掘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又要广泛地学习外国先进的科学文化。
C.黄昏时分,站在山顶远远望去,只见水天相接处一片灯光闪烁,那里就是闻名中外的旅游胜地——水乡古镇东平庄。
D. 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的主题是“和谐之旅”,它向世界表达了中国人民对内致力于构建和谐杜会,对外努力建设和平繁荣的美好世界。
1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气象专家分析,目前甘肃省大部分地区气温偏低,主要原因是由最近一段时间阴雨天气多、光照不足所引起的。
B.刚发行的这一期《兰州晚报》,用大约一半的篇幅,对赡养老人的话题进行了重点采访和报道。
C.越来越多认为自己的国家可能处在错误道路上的美国人,将通过选票进行一场“美国向何处去”的重大辩论。
D.通过这起网上消费纠纷引起的官司,使消费者认识到在购买贵重物品时要注意保留消费凭据。
1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
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天鹅悠闲自在、无拘无束,它时而在水上遨游,——它似乎是很喜欢接近人的,只要它觉得我们不会伤害它。
①时而沿着水边,②回到有人的地方,③时而到岸旁嬉戏,④享受着与人相处的乐趣,⑤时而离开它的幽居,⑥藏到灯芯草丛中,A.③①⑥⑤②④B.①④⑤⑥③②C.①②③⑥⑤④D.③②①④⑤⑥二、文言文阅读,完成13-16题(选择题每题2分,翻译题10分,共18分)。
苏秦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
负书担囊,形容..枯槁,面目黧黑,状.有愧色。
归至家,妻不下纴,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
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
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乃见说赵王于华屋之下,抵掌而谈。
赵王大悦,封为武安君,受相印;革车百乘,锦绣千纯,白璧百双,黄金万镒,以随其后,约从散横,以抑强秦,故苏秦相于赵而关不通。
当此之时,天下之大,万民之众,王侯之威,谋臣之权,皆欲决于苏秦之策。
不费斗粮,未烦一兵,未战一士,未绝一弦,未折一矢,诸侯相亲贤于兄弟。
夫贤人任而天下服,一人用而天下从。
故曰:“式于政,不式于勇;式于廊庙之内,不式于四境之外。
”当秦之隆,黄金万镒为用,转毂连骑,炫煌于道,山东之国,从风而服,使赵大重。
将说.楚王,路过洛阳,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妻侧目而视,侧耳而听;嫂蛇行匍匐,四跪而谢。
苏秦曰:“嫂,何前倨而后卑也。
” 嫂曰:“以季子位尊而多金。
” (选自《史记·苏秦传》,有删节)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去.秦而归去:离开B.形容..枯槁形容:身形面容C.状.有愧色状:神色D.将说.楚王说:通“悦”,取悦14.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A. 引锥自刺其.股吾其.还也B. 诸侯相亲,贤于.兄弟皆以美于.徐公C. 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D. 当(苏)秦之.隆,黄金万镒为用齐国之.美丽者也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A. 乃夜.发书,陈箧数十B. 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C. 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D. 嫂蛇.行匍匐,四跪而谢16.下列有关原文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苏秦耗尽资用,游说秦王没有成功,狼狈还家,受到家人冷落。
B.苏秦不怕失败,发奋读书,刻苦钻研,充满自信,终于成功。
C.当苏秦的策略被采用后,黄金万镒为其所用,随从车骑络绎不绝,光耀于道路,这样的行为让赵国很重视他。
D.苏秦去楚国,途经洛阳时衣锦还乡,家人隆重欢迎,他的嫂子对他前倨后恭,态度大变。
卷Ⅱ(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三、17.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完成(1)(2)(3)3小题,10分)(1)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3分)(2)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
(3分)(3)期年,揣摩成,乃见说赵王于华屋之下,抵掌而谈。
(4分)18. 补写出下列名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1)在先秦文学中,《》属语录体著作,《》属编年体史书,《》属纪传体史书,《》属国别体史书。
(2),不仁;失之其所与,;以乱易整,不武。
(3),士皆垂泪涕泣。
(4)所以遣将守关者,。
四、19.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东坡①苏轼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②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①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
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
②荦确:山多大石。
(1)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
(3分)(2)请结合全诗赏析“铿然”一词的妙用。
(5分)五、课外现代文阅读。
(共19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20-23题吃一口自己田里的米杨汉光我把母亲接到城里住,她的一亩三分责任田就租给同村的张六叔耕种,田租是每年300斤大米。
开始,张六叔把上好的大米送进城来,煮出的饭又软又香。
母亲说,张六叔心眼儿好,做什么事都不会亏待人。
可是两午后,张六叔送来的米就不好了,煮出的饭粗糙无味,难以下咽。
我不想吃这种饭,叫母亲也不要吃,但母亲照吃不误,她说吃老六送来的米,就想起乡下的田。
张六叔又一次送米来时,母亲抓起一把米,看了看问:“老六,我租给你的田专出这种糙米?”张六叔不好意思地说:“这种米是在城里便宜买的。
现在种田不容易。
”母亲说:“我知道种田难。
这样吧,那田租减一半,你以后每年送150斤米给我就行了;但一定要我那块田种出的大米。
”张六叔非常感激,立即把糙米拉走,改进好米来。
大约又过了两三年,有一天,张六叔空手来我家,对母亲说:“老嫂子,这田是越种越难种了。
你是不是再减点田租?”母亲笑一笑说:“老六,我不跟你说田租。
我的田你照种,送多少米来随你的心意,十斤八斤也行。
吃一点乡下的米,我心里舒坦。
”此后,张六叔真的每年只送几斤米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