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第一单元句子复习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3.50 KB
- 文档页数:2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复习课优质教案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复习课主要包括了《草原》、《长城》、《大自然的声音》三篇课文以及语文园地的内容。
这一单元的主题是亲近自然,感受美好。
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大自然的壮丽景色,感受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能够理解和欣赏优美的文章。
但是部分学生对于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和运用还不够熟练,需要加强训练。
同时,学生对于大自然的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课文的学习来拓宽视野。
三. 教学目标1.能够熟练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能够正确地书写生字词,并能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能够通过课文学习,了解大自然的美丽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
2.对于一些抽象词语的理解。
3.课文的深入理解和情感的体会。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互动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互动讨论和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课文原文和相关生字词的卡片。
2.PPT或者黑板,用于展示课文内容和生字词。
3.与课文相关的情景图片或者视频。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大自然的图片或者视频,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大自然的认识和感受,引出本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
然后,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重点问题,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3.操练(15分钟)教师挑选一些生字词,让学生进行认读和书写练习。
对于一些难理解的词语,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或者让学生互相讨论的方式来加深理解。
4.巩固(1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解答,以检验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讲解练习题,进一步巩固学生的知识。
5.拓展(10分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一些与课文主题相关的活动,如小组讨论、作文写作等,以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复习第一单元(第二课时)备课时间2020.09.14教材分析这一单元是让学生们边读便想象,感受自然之美,让学生大概了解一些写作的手法,通过反复诵读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鉴赏诗歌能力的想象力。
学情分析小学四年级的学生知识内容开始广泛了,很多事情处于好奇,似懂非懂,开始有独立性,自蹲性逐渐增强。
四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日益增加,但他们的认识能力有限,对文字描写的景象难以形成深切体会。
教学目标1. 通过感知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观察、操作、推理和交流等活动深刻理解课文的情感3.感受课文与生活的联系,可以仿照课文写一写教学重点感知课文,学习写作手法,体会作者情感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情感教学准备:PPT前置作业内容1. 熟读课文圈住自己觉得好的句子,并说一说好在哪里。
2. 说一说文中那些句子分别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教学过程一、唤醒记忆,归纳知识点前置作业:熟读课文,圈住自己觉得好的句子。
二、寻找联系,深入本质前置作业:体会其中的写作手法。
组内交流,全班交流学习三、分组训练,进行比拼提选出文中中重点句段,进行测试四、课堂总结,拓展延伸1.课堂总结:根据自己练习完成的情况,给自己本节课的学习打一个分数。
2.布置一段文字说一说他们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用有什么好处复习第一单元(第二课时)备课时间2020.09.14教材分析这一单元是让学生们边读便想象,感受自然之美,让学生大概了解一些写作的手法,通过反复诵读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鉴赏诗歌能力的想象力。
学情分析小学四年级的学生知识内容开始广泛了,很多事情处于好奇,似懂非懂,开始有独立性,自蹲性逐渐增强。
四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日益增加,但他们的认识能力有限,对文字描写的景象难以形成深切体会。
教学目标1. 通过感知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观察、操作、推理和交流等活动深刻理解课文的情感3.感受课文与生活的联系,可以仿照课文写一写教学重点感知课文,学习写作手法,体会作者情感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情感教学准备:PPT前置作业内容1. 熟读课文圈住自己觉得好的句子,并说一说好在哪里。
四年级下册部编版第一单元复习教案第一单元复教案教学目标:1.复本单元的23个生字和30个词语。
2.回顾本单元四篇课文和作,以及语文园地中所学的知识。
3.再次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并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教学难点:能够流利地表达出自己阅读文章后的感受。
授课课时:3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1.因疫情的影响,我们经历了一种新的研究方式——网络授课直播。
为了使同学们更好地掌握本单元的知识,今天我们开始复。
2.请同学们翻到第一单元的语文要素,一起读一读,并圈出你认为重点的词句。
有同学能告诉老师,你认为重点的词句是什么吗?预设: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写自己喜爱的地方,并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3.看来同学们都读得非常认真,那么就让我们正式开始第一单元的复吧!二、出示课文《古诗词三首》1.相信同学们对这三首古诗都耳熟能详了,那么试着背诵一下吧。
抽背,说出上下句的背诵。
集体背诵。
2.说一说这三首诗要注意的字词。
注意字词:篱疏,碟寻,惟蜻蜓蛱,茅檐溪媪。
一起写写这些字吧!三、出示《宿新市徐公店》题1.一字多音我会选。
xiǔsù①昨天晚上,我在同学家住了一宿()。
②下了晚自,同学们都要回宿()舍。
2.读拼音,写汉字。
黄昏时分,一只蜻蜓xúxú()落在xīshū()的líbɑ()上,准备要在这儿借sù()一晚。
3.火眼金睛,辨字组词。
宿()未()径()菜()宜()味()经()彩()4.读读古诗,说说自己的理解。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XXX写的。
诗中描写了夕阳下的景物,包括篱笆、蜻蜓和蛱蝶等。
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
篱疏,径长,菜花香。
”一句写出了夏日田野的美好景象。
5.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根据同学们做题的情况,看来同学们基本掌握了这首诗。
现在让我们来看第二首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四、出示《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题目①给题目注音。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复习教案|人教新课标教学内容本节复习课的内容涵盖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的所有知识点,包括:整数的四则运算、分数的初步认识、小数的进位与退位、几何图形的识别与计算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等。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系统复习,旨在帮助学生巩固数学基础,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整数四则运算,初步理解分数的概念,正确进行小数的进位与退位计算,识别并计算简单几何图形的面积。
2. 过程与方法:通过练习和实例分析,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教学难点1. 分数的概念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小数的进位与退位运算,特别是涉及多位小数的运算。
3. 几何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计算器、几何模型。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直尺、量角器。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简单的数学游戏或实际问题引入复习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回顾(10分钟):快速复习第一单元的主要知识点,通过问答形式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3. 例题讲解(20分钟):针对每个知识点选取一到两个典型例题进行详细讲解,强调解题思路和方法。
4. 小组讨论(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教师给出的练习题,相互交流解题心得,教师巡回指导。
5. 课堂练习(25分钟):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提供个别辅导,解答学生疑问。
6. 总结反馈(10分钟):总结复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
板书设计板书将按照教学内容的逻辑顺序逐步呈现,每个知识点配以相应的例题和图示,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作业设计作业将包括基础题、提高题和拓展题三个层次,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作业量适中,确保学生能在课后得到有效的巩固和提升。
课后反思课后反思将针对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和课堂表现进行,旨在找出教学中的不足和学生的薄弱环节,为下一节课的教学提供参考。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整理与复习》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整数、小数的四则运算规则,并能熟练运用。
2. 培养学生运用四则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进行数学思考和数学交流的习惯。
教学内容:1. 四则运算的规则和运算顺序。
2. 四则运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四则运算的复习和整理。
教学重点:1. 四则运算的规则和运算顺序。
2. 四则运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 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
2. 四则运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四则运算的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四则运算的知识点,包括整数、小数的四则运算规则和运算顺序。
2. 提问:四则运算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应用?二、新课导入1. 讲解四则运算的规则和运算顺序,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2. 讲解四则运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四则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三、课堂练习1. 让学生进行四则运算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老师对学生的练习进行点评和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课堂小结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四则运算的规则和运算顺序。
2. 提醒学生要注意四则运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作业布置1. 布置四则运算的练习题,让学生回家进行练习。
2. 布置一道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四则运算进行解决。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练习,让学生掌握了四则运算的规则和运算顺序,并能运用四则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思考和数学交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也要注意对学生的练习进行及时的点评和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重点关注的细节: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和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混淆的一个点,也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
因此,我们需要在这个细节上进行详细的补充和说明。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复习教案教材是死的,不能随意更改。
但教法是活的,课怎么上全凭教师的智慧和才干。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复习教案,供大家参考。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复习教案1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能根据上下文理解“若隐若现、齐头并进、漫天卷地”等重点词语的含义。
2.初步学会按“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3、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课文中有关“潮来之时”的记叙。
2、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体会当时人们的心情。
3、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提高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
预习:1、收集有关钱江潮的资料。
2、读课文五遍以上,给生字注音。
3、抄写本课字词和优美句。
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2、能发挥想象,有条理地说说江潮来时的情景。
3、能通过思考所提供的问题,理解长句子的意思。
4、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色,激发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5、能按一定顺序,有条理地介绍一处景物。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色。
有条理地说说江潮来时的情景。
三、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到过海边,看过海水涨潮吗?说说海潮什么样?(江海涨潮,气势宏伟,令人震撼。
)教师介绍:钱塘江它是我们浙江省的第一大河,它位于浙江省北部,全长605公里,河域面积五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百分之四十三,是我国东南沿海的一条江流。
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钱塘江边一睹为快。
2.看了这潮水,听了这潮声你觉得钱塘江潮怎么样呢?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吗?(……)说得真不错,这篇课文的作者在他眼里的钱塘又是怎么样的?自由读课文,找出一个你认为最能体现钱塘江特点的词语。
(让学生看黑板板书)3.(板书:天下奇观)理解奇观。
统编部编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英语第一单元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掌握单词apple、banana、car、doll、elephant、frog、grape、horse的发音和拼写。
2. 能够使用句型"What's this/that? It's a/an..."来询问和回答物品的名称。
3. 能够听懂、理解并朗读与本单元内容相关的对话和短文。
4. 能够进行简单的日常生活用语的交流。
二、教学重点1. 单词的发音和拼写。
2. 句型"What's this/that? It's a/an..."的运用。
三、教学准备1. PPT课件。
2. 单词卡片。
3. 课本。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PPT上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和复Unit 1中所学的单词,复前一单元的内容。
2. 研究新知2.1 单词研究教师出示单词卡片,带领学生研究并模仿正确的发音和拼写,分别介绍每个单词的意思和用法。
2.2 句型研究教师引导学生研究句型"What's this/that? It's a/an...",通过示范和实践让学生掌握如何使用该句型来询问和回答物品的名称。
3. 听力练教师播放课本中与本单元内容相关的对话和短文,要求学生仔细听,并根据听到的内容回答问题。
教师可以多次播放以确保学生的听力理解。
4. 交流练教师分组让学生进行交流练。
每个小组选择一种物品,并利用句型"What's this/that? It's a/an..."来询问和回答对方的物品。
教师适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5. 总结和复教师通过复前面的内容对本节课进行总结,鼓励学生回顾所学的单词和句型,并加强记忆。
五、教学延伸可以利用图片或实物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通过游戏或小组活动加深对单词和句型的理解和记忆。
六、课后作业1. 背诵并默写本单元所学的单词。
(完整版)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复习教案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复教案教学目标1. 复并巩固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的相关知识。
2. 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和法治观念。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好公民的标准与特征。
2. 珍视小家与大家的关系。
3. 学生权益保护。
教学步骤第一步:复回顾1. 让学生回顾并复上一次的教学内容,鼓励他们互相提问和解答问题。
2.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好公民?好公民的标准与特征是什么?第二步:小组讨论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小组长,负责组织讨论和总结。
2.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话题,讨论珍视小家与大家的关系。
3.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为什么要珍视小家与大家的关系?怎样做才能向小家和大家做贡献?第三步:展示分享1. 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来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总结。
2. 学生可以通过演讲、展板、PPT等形式进行展示。
3. 听取其他小组的观点和提问。
第四步:游戏互动1. 设计一个小游戏,用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2. 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他们通过合作解决问题或完成任务。
3. 游戏结束后,引导学生总结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和学到的团队合作技巧。
第五步:知识总结1. 小结以上的研究内容,强调学生知识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2. 鼓励学生提问和解答问题,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教学评价1. 在小组讨论和展示过程中,观察学生的表达和合作情况,给予积极的评价和鼓励。
2. 对于学生的问题回答和知识总结,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进行案例分析,让他们思考并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道德问题。
2. 组织学生参观政府机构、社区活动等,增加他们对法治意识的了解和实践。
小结本次复教案主要通过回顾、讨论、展示和互动等方式,帮助学生巩固和拓展了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的知识。
通过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的道德意识和法治观念,使他们成为优秀的好公民。
四年级语文上册《句子》专项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能够基本辨认句子,了解句子的基本结构和常见类别。
2.能够根据情境构建句子,熟练书写跟句和独立句。
3.能够简单判断句子是否通顺,对有不通顺的句子进行修改。
4.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什么是句子?•句子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句子和短语、词的区别。
2.句子的基本结构•主谓结构•主谓宾结构•主谓宾补结构•同位语结构3.句子的类别•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4.句子的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等•成分在句子中的位置和作用5.句子的调子和语气•句子的语气分类•句子的调子分类教学重点1.句子基本概念和特点的掌握。
2.各类句子和句子结构的归纳总结。
3.重点、难点成分的梳理和掌握。
4.句子的语气和调子的理解和练习。
教学难点1.确定句子结构和成分的能力。
2.熟悉句子的语气和调子,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手段1.合作学习法:小组合作完成任务,互相讨论、交流。
2.听说训练法:独立或小组练习口语表达。
3.创新教学法:通过场景模拟、创意绘画等方式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教学流程第一步:导入新知,检查学生学习情况1.用一些有趣的例子,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师生互动,检查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为接下来的学习做铺垫。
第二步:讲解句子的基本概念和结构1.介绍句子是什么,有哪些基本特点。
2.分析句子各种结构和类别,讲解各种句子结构和成分。
第三步:小组合作训练1.每个小组独立完成一些场景模拟任务,并记录下来。
2.小组合作,互相交流口语表达的能力,讨论成果。
第四步:创意绘画1.学生通过图画的形式完成句子的分类和成分组合。
2.学生互相展示自己的画作,互相交流和学习。
第五步:个别训练1.针对句子难点,针对性地练习和巩固。
2.个别辅导,指导学生弥补理解和掌握的空缺。
第六步:教学总结1.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和学习成果。
2.督促学生对所学知识点进行深入理解和思考。
教学评价1.通过小组合作,检查学生学习的效果。
我的第一单元句子复习整理
[会写句子]
1、放学后急忽忽地从赶到这里,目的地可不是饭店,而是紧邻它的一家书店。
不是……而是…… 蝙蝠不是鸟,而是哺乳动物。
2、我的腿真酸哪,不得不交替着用一条腿支撑着。
不得不…… 我生病了,不得不在家休息 。
3、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 一位良师 ,也是 一位可以倾心交谈的朋友 。
4、童年就是 一曲美妙的歌 ,也是 一条流淌的河 。(一杯甜美的酒)
5、窃读虽然 感到惧怕 ,但是 很快乐 ,因为 可以收获知识 。
6、书是“长生果”,书是 全世界的营养品 。(人类进步的阶梯、营养面包)
关于书的名言
1、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歌德
2、好书是伟大心灵的富贵血脉。 -----弥尔顿
3、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4、书是营养面包。 ---------鲁迅
5、我扑在书籍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 ---------高尔基
【句子解析】
⑴ 我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贪婪”是指贪得无厌,没有满足的时候。这句话以一个极其生动形象的比喻──将满怀读
书渴望的“我”比作一匹饥饿的狼,一页页贪婪地阅读犹如饿狼扑食。写出了“我”强烈的求知
欲,对读书的渴望。与高尔基的名言有异曲同工之妙。
⑵ 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这句话是课文的中心句,集中概括了窃读的百般感受,也是作者情感的集中体现。“我”
渴望读书,而又无力购买,因此只好“窃读”。但所谓“窃”,也无非是只读不买。“我”在阅读
中感受着书籍所带来的智慧与快乐,却时刻害怕被店员或老板发现受到训斥和哄赶,这种书
内世界的吸引与沉迷,书外世界的担忧与紧张,使快乐与惧怕紧密地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
复杂的、难以言说的感受,正是窃读的滋味。
⑶ 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
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
这句话通过对发愁的表情和快乐的内心对比描写,趣味盎然地写出“我”为雨天能够有个
充足的理由读书而高兴无比,更加表现出了“我”对读书的喜爱。
⑷我合上书,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然后才依依不舍地把书放回书
架。
作者用“咽了一口唾沫”这样一个动作,写出了此时的“我”尽管是腿酸脚麻、饥肠辘辘,却在
两个多钟头的饱读之后有一种满足感、充实感。这种窃读犹如一次精神的盛宴,收获了知识
与智慧。
⑸ 这时,我总会想起国文老师鼓励我们的话:“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
的!”
“吃饭长大”指的是身体的物质需求,“读书长大”则是指精神的成长,心灵的成长。粮食哺育
的是身体,而书籍哺育的是灵魂,一个只有知识与智慧不断增长的人,才是一个真正健康成
长起来的人。
(6) 你喜爱的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
作者将书喻为朋友和家,的确是一种妙喻。朋友和家,人人皆有,而且感情深挚,充分
表达出了对书的喜爱。更重要的是朋友间次次相见,家日日都回,却不会生厌,反而有新的
发现,新的收获。以常见的事物为喻,生动而又巧妙地说明了一本书可以常读常新,读而不
厌。
(7) 这真像与另一个人同船而行。
这句话是作者在列举了“一遍遍地读一本书”的方式方法后的由衷感叹。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
的方式去读,无论是理解故事内容,揣摩写作目的,续编故事,品味写法,还是积累所得,
都能读得津津有味,收获颇丰。书,不是枯燥的、呆板的,而如一个活生生的人一样生动。
这句话也与题目《走遍天下书为侣》相呼应,相对照。
(8)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想去就去的故地。
“故地”,指书已读多遍,了解并熟悉;“想去就去”,是说方便,随心所欲,想读就读。由前
面的“你喜爱的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这真像与另一个人同船而行”,到现在的“就
是”“也是”,愈加表达出了作者对书浓郁的情感,对一本书喜爱到百读不厌的程度。
(9)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你自己的东西,因为世上没有两个人会用同一种方式读同一本书.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是指读者因阅历、体验不同而感受不同。作者指的是
每个人都有个性化的读书方式、方法,收获也是独特的。以自己的方式阅读,对书有独到的
见解,才能使书真正内化为自己的东西。
(10)书,被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
长生果,即吃了可以使人长生不老的果子,在这里指营养极其丰富。这句话将书比喻为“长
生果”,意思是书是人类的精神食粮,是人类文明延续的营养。充分表达了书与人类文明发
展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