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代理记账公司:企业常见应交增值税的9大科目明细
- 格式:docx
- 大小:19.88 KB
- 文档页数:7
最全增值税科目设置及会计处理在增值税科目设置中,一级科目为应交税费,其中二级科目包括应交增值税。
三级科目则包括进项税额、销项税额抵减、已交税金、转出未交增值税、减免税款、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出口退税、进项税额转出、未交增值税、预交增值税、待抵扣进项税额、待认证进项税额、待转销进项税额以及增值税留抵税额等。
四级科目可按税率设定简易计税金额和一般计税金额。
在进行采购等业务进项税额允许抵扣的账务处理时,应将成本、费用、资产等借方记账,而应交税费则应列入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已认证金额应列入应交税费——待认证进项税额科目,未当月认证金额则应列入未认证进项税额科目。
如果出现退货情况,应根据税务机关开具的红字增值税专用做相反的会计分录。
对于采购等业务进项税额不得抵扣的情况,应将成本、费用、资产等借方记账,而应交税费则应列入待认证进项税额科目。
在税务系统认证处理后,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科目应列入贷方。
对于购进2016年5月1日后不动产或不动产在建工程按规定进项税额分年抵扣的情况,其进项税额应按现行增值税制度规定自取得之日起分2年从销项税额中抵扣。
在购买时,固定资产等应列入借方,而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当期(年)可抵、应交税费——待认证进项税额则应列入贷方。
次年可抵时,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应列入借方,而应交税费——待认证进项税额则应列入贷方。
在购买方作为扣缴义务人的情况下,境内未设有经营机构的,以购买方为增值税扣缴义务人。
此时,成本、费用、资产等应列入借方,而应交税费则应列入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已认证金额应交税费——待认证进项税额——未当月认证金额科目中。
应付账款等则应列入贷方,应交税费——代扣代交增值税——应代扣代缴的增值税额则应列入借方,实际代扣代缴的增值税额则应列入贷方。
在销售等业务的账务处理中,应收账款等应列入借方。
在资产负债表中,应根据情况将“应交税费”科目下的明细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如“应交增值税”、“未交增值税”、“待抵扣进项税额”、“待认证进项税额”、“增值税留抵税额”等,列示在“其他流动资产”或“其他非流动资产”项目下;而“应交税费——待转销项税额”等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则应根据情况列示在资产负债表中的“其他流动负债”或“其他非流动负债”项目下;而“应交税费”科目下的“未交增值税”、“简易计税”、“转让金融商品应交增值税”、“代扣代交增值税”等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则应在资产负债表中的“应交税费”项目下列示。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的明细科目与账务处理
应交增值税是应交税费里的二级科目,它同样包含了很多。
本文主要讲应交增值税的明细科目和账户处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应交增值税的9个明细科目设置应交增值税科目是最复杂的一个应交税费科目,具体说明如下:应交增值税分为进项税额、销项税额、出口退税、进项税额转出、已交税费等设置专栏进行明细核算。
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尚未缴纳的税费;期末如为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多缴或尚未抵扣的税金。
一般纳税人应交增值税账务处理
一、月末结转增值税
(一)月份终了,企业应将当月发生的应交未交增值税额自应交增值税转入未交增值税,这样应交增值税明细账不出现贷方余额,会计分录为: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转出未交增值税;贷:应交税金未交增值税。
(二)月份终了,企业将本月多交的增值税自应交增值税转入未交增值税,即:借:应交税金未交增值税;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转出多交增值税
二、缴纳增值税
(一)当月缴纳本月实现的增值税(例如开具专用缴款书预缴税款)时。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已交税金;贷:银行存款
(二)当月上交上月或以前月份实现的增值税时,如常见的申报期申报纳税、补缴以前月份欠税。
借:应交税金未交增值税;贷:银行存款
三、应交增值税科目余额反映
(一)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科目的期末借方余额:反映尚未抵扣的进项税额,贷方无余额。
(二)应交税金未交增值税科目的期末借方余额:反映多缴的增值税贷方余额:反映未缴的增值税。
考了会计证,不会做账怎么办?真账实操才是硬道理!。
增值税科目设置及账务处理增值税是一种按照商品或服务的增值额计算和征收的税费,是我国主要的一种税收形式。
在企业的会计核算中,增值税科目设置和账务处理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本文将从科目设置和账务处理两个方面来介绍增值税的相关内容。
一、增值税科目设置在企业的会计科目设置中,增值税属于财务费用类科目。
根据我国的会计制度规定,增值税科目应当按照增值税法的规定进行设置。
一般来说,增值税科目包括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销项税额等。
1. 应交增值税:应交增值税是指企业根据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的增值额计算所需缴纳的税款。
应交增值税属于负债类科目,通常在负债类科目中的“应交税费”科目下设置。
2. 进项税额:进项税额是指企业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所支付的增值税,可以抵扣销项税额。
进项税额属于资产类科目,通常在资产类科目中的“应收账款”科目下设置。
3. 销项税额:销项税额是指企业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所产生的增值税,属于收入类科目。
销项税额通常在收入类科目中的“主营业务收入”科目下设置。
二、增值税账务处理在企业的会计核算中,增值税的账务处理主要包括应交增值税的计提和缴纳、进项税额的认证和销项税额的开具发票等。
1. 应交增值税的计提和缴纳:根据我国的税法规定,企业应当按照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的增值额计算应交增值税,并在规定的时间内缴纳给税务机关。
企业应在每个会计期间结束时,根据销售额计提应交增值税,并在下一个会计期间向税务机关缴纳。
2. 进项税额的认证:企业在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时支付的增值税可以作为进项税额进行抵扣。
企业应当保存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的发票,并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进项税额的认证。
认证后的进项税额可以用于抵扣应交增值税,减少企业的实际缴税额。
3. 销项税额的开具发票:企业在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时,应当按照规定的程序开具增值税发票,并将销项税额计入到销售收入中。
开具增值税发票是企业合规经营的重要环节,也是企业获取进项税额的前提。
总结起来,增值税科目设置和账务处理是企业会计核算中的重要环节。
一般纳税人增值税完整会计处理及科目设置一般纳税人增值税会计核算科目说明1、一般纳税人应在“应交税费”科目下设置“应交增值税”、“未交增值税”、“待抵扣进项税额”、“增值税留抵税额”和“增值税检查调整”五个明细科目进行核算。
2、“应交增值税”明细科目的借方发生额,反映企业应税行为的进项税额、实际已交纳的增值税额和月终转出的当月应交未交的增值税额;贷方发生额,反映企业销售应税行为收取的销项税额、出口企业收到的出口退税以及进项税额转出数和转出多交增值税;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尚未抵扣的增值税。
为了详细核算企业应交纳增值税的计算和解缴、抵扣等情况,企业应在“应交增值税”明细科目下设置“进项税额”、“已交税金”、“减免税款”、“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转出未交增值税”、“销项税额”、“营改增抵减的销项税额”、“出口退税”、“进项税额转出”、“转出多交增值税”等专栏。
(1)“进项税额”专栏,记录企业购入货物或接受应税劳务而支付的、按规定准予从销项税额中抵扣的增值税额。
企业购入货物或接受应税劳务支付的进项税额,用蓝字登记;退回所购货物应冲销的进项税额,用红字登记。
注意:进项税额转出与“退回所购货物应冲销的进项税额”是两码事。
(2)“已交税金”专栏,记录企业本月已交纳的增值税额。
企业本月已交纳的增值税额用蓝字登记;退回本月多交的增值税额用红字登记。
(3)“减免税款”专栏。
记录企业按规定享受直接减免的增值税款或按规定抵减的增值税应纳税额。
还核算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初次购买增值税税控系统专用设备和技术维护费用抵减增值税额。
注意:抵减增值税和进项税额抵扣是两码事:抵减增值税是指全部费用(价税合计)一起抵税,进项税额抵扣指的是税额部分的抵扣。
(4)“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专栏,记录企业按规定的退税率计算的零税率应税服务的当期免抵税额。
(5)“转出未交增值税”专栏,记录企业月终转出应交未交的增值税。
月终,企业转出当月发生的应交未交的增值税额用蓝字登记。
增值税会计科目超详细图解《增值税会计处理规定》(财会〔2016〕22号)适用所有的增值税纳税人,不管是营改增纳税人还是老增值税纳税人,特别是2017年科目设置和核算都要发生重大的变化。
会计科目设置及核算内容是增值税会计处理的基础没有看明白和看透的小伙伴们增值税会计处理一定搞不清!关于会计科目设置及核算内容一定要看三遍以上,关键词,还有专业名词等,看完相关内容后,再回头还看科目设置,这样就不需要记会计分录,就在脑子里有自己的逻辑性。
重点来啦!这张图就是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大礼!会计科目及专栏设置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应当在“应交税费”科目下设置“应交增值税”、“未交增值税”、“预交增值税”、“待抵扣进项税额”、“待认证进项税额”、“待转销项税额”、“增值税留抵税额”、“简易计税”、“转让金融商品应交增值税”、“代扣代交增值税”等明细科目。
接下来咱们就来看看以上明细科目的详细内容吧~1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应在“应交增值税”明细账内设置“进项税额”、“销项税额抵减”、“已交税金”、“转出未交增值税”、“减免税款”、“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销项税额”、“出口退税”、“进项税额转出”、“转出多交增值税”等专栏。
其中:1.“进项税额”专栏,记录一般纳税人购进货物、加工修理修配劳务、服务、无形资产或不动产而支付或负担的、准予从当期销项税额中抵扣的增值税额;2.“销项税额抵减”专栏,记录一般纳税人按照现行增值税制度规定因扣减销售额而减少的销项税额;3.“已交税金”专栏,记录一般纳税人当月已缴纳的应交增值税额;4.“转出未交增值税”和“转出多交增值税”专栏,分别记录一般纳税人月度终了转出当月应交未交或多交的增值税额;5.“减免税款”专栏,记录一般纳税人按现行增值税制度规定准予减免的增值税额;6.“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专栏,记录实行“免、抵、退”办法的一般纳税人按规定计算的出口货物的进项税抵减内销产品的应纳税额;7.“销项税额”专栏,记录一般纳税人销售货物、加工修理修配劳务、服务、无形资产或不动产应收取的增值税额;8.“出口退税”专栏,记录一般纳税人出口货物、加工修理修配劳务、服务、无形资产按规定退回的增值税额;9.“进项税额转出”专栏,记录一般纳税人购进货物、加工修理修配劳务、服务、无形资产或不动产等发生非正常损失以及其他原因而不应从销项税额中抵扣、按规定转出的进项税额。
详解“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明细账(一)在“借方”反映的明细账1、进项税额三级科目“进项税额”核算的内容是企业购入货物或接受劳务而支付的、准予从销项税额中抵扣的增值税额。
对于企业购入货物或接受应税劳务支付的进项税额,用蓝色登记;退回所购货物应冲销的进项税额,用红字登记。
2、已交税金三级科目“已交税金”核算企业当月上缴本月增值税额。
3、减免税款三级科目“减免税款”反映企业按规定减免的增值税款。
企业按规定直接减免的增值税额借记本科目,贷记“营业外收入”科目。
4、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三级科目“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反映出口企业销售出口货物后,向税务机关办理免抵退税申报,按规定计算的应免抵税额,借记本科目,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科目。
5、转出未交增值税三级科目“转出未交增值税”核算企业月终转出应缴未缴的增值税。
月末企业“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明细账出现贷方余额时,根据余额借记本科目,贷记“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科目。
(二)在“贷方”反映的明细账1、销项税额三级科目“销项税额”记录企业销售货物或提供应税劳务应收取的增值税额。
企业销售货物或提供应税劳务应收取销项税额,用蓝字登记;退回销售货物应冲销的销项税额,用红字登记。
2、出口退税三级科目“出口退税”记录企业出口适用零税率的货物,向海关办理报关出口手续后,凭出口报关单等有关凭证,向税务机关申报办理出口退税而收到退回的税款。
出口货物退回的增值税额,用蓝字登记;出口货物办理退税后发生退货或者退关而补缴已退的税款,用红字登记。
3、进项税额转出三级科目“进项税额转出”记录企业的购进货物、在产品、产成品等发生非正常损失以及其他原因而不应从销项税额中抵扣,按规定转出的进项税额。
按税法规定,对出口货物不得抵扣税额的部分,应在借记“主营业务成本”科目的同时,贷记本科目。
4、转出多交增值税三级科目“转出多交增值税”用来核算一般纳税人企业月终转出多缴的增值税。
增值税的11个二级科目增值税是指在商品生产、流通和消费的全过程中,按照固定比例征收的一种税收。
增值税是我国税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经营中重要的财务科目之一。
为了更好地管理企业财务,我们需要了解增值税的二级科目。
一、销项税额销项税额是指企业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所产生的应纳增值税额。
销项税额是企业财务中的主要科目之一,也是企业缴纳增值税的重要依据。
二、进项税额进项税额是指企业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所支付的增值税额。
进项税额是企业财务中的主要科目之一,也是企业申报增值税抵扣的重要依据。
三、应交增值税应交增值税是指企业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所应当缴纳的增值税额。
应交增值税是企业财务中的主要科目之一,也是企业缴纳增值税的直接依据。
四、增值税预缴增值税预缴是指企业按照规定的税率和应纳税额,在税款期限前预先缴纳的增值税。
增值税预缴是企业财务中的主要科目之一,也是企业缴纳增值税的一种方式。
五、增值税应退增值税应退是指企业因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产生应退增值税的情况。
增值税应退是企业财务中的主要科目之一,也是企业申请退税的重要依据。
六、增值税抵扣增值税抵扣是指企业在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时,可以将支付的增值税金额抵扣到应缴纳的增值税中。
增值税抵扣是企业财务中的主要科目之一,也是企业申报增值税抵扣的重要依据。
七、进项税额转出进项税额转出是指企业因销售不动产、无形资产等不含增值税的资产,而产生的应转出的进项税额。
进项税额转出是企业财务中的主要科目之一,也是企业缴纳增值税的重要依据。
八、销项税额转出销项税额转出是指企业因销售应税货物或应税劳务,而产生的应转出的销项税额。
销项税额转出是企业财务中的主要科目之一,也是企业申报增值税抵扣的重要依据。
九、增值税差额增值税差额是指企业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所产生的应纳增值税额,减去企业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所支付的增值税额后的余额。
增值税差额是企业财务中的主要科目之一,也是企业缴纳增值税的重要依据。
一、一般纳税人增值税科目设置一般纳税人增值税科目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1)进项税额:记录一般纳税人购进货物或接受服务所支付的增值税税额。
(2)销项税额:记录一般纳税人销售货物或提供应税服务所应缴纳的增值税税额。
(3)进项税额转出:记录因货物或服务不符合抵扣条件而需转出的进项税额。
(4)已交税金:记录一般纳税人已缴纳的增值税税额。
(5)转出未交增值税:记录因应交增值税不足而转出的增值税税额。
(6)转出多交增值税:记录因应交增值税过多而转出的增值税税额。
2. 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记录一般纳税人应交但尚未缴纳的增值税税额。
3. 应交税费——预交增值税记录一般纳税人预交的增值税税额。
4. 应交税费——待抵扣进项税额记录一般纳税人因购进货物或接受服务而取得的进项税额尚未抵扣的部分。
5. 应交税费——待认证进项税额记录一般纳税人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等增值税扣税凭证尚未认证的部分。
二、一般纳税人增值税分录1. 进项税额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贷:银行存款/应付账款/其他应付款等2. 销项税额借:银行存款/应收账款等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3. 进项税额转出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贷:原材料/库存商品等4. 已交税金借:应交税费——已交增值税贷:银行存款5. 转出未交增值税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贷: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6. 转出多交增值税借: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三、案例分析某一般纳税人购进原材料一批,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金额为10万元,税额为1.7万元;销售产品一批,不含税销售额为20万元,增值税税率为13%。
以下是该企业相关增值税分录:1. 购进原材料借:原材料 10万元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7万元贷:银行存款/应付账款等 11.7万元2. 销售产品借:银行存款/应收账款等 23.4万元贷:主营业务收入 20万元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3.4万元3. 计算应交增值税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进项税额=3.4万元-1.7万元=1.7万元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1.7万元贷:银行存款/应付账款等 1.7万元四、总结一般纳税人增值税科目及分录的设置和管理是企业财务核算的重要内容。
增值税10个科目讲解增值税是一种按照商品和服务的增值额来计算的一种消费税。
在增值税的纳税过程中,会涉及到一些特定的科目。
下面将讲解增值税的十个科目,并对每个科目进行详细的解释和拓展。
1. 销项税额:销项税额是指企业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所产生的增值税额。
销项税额是企业向购买方收取的增值税,也是企业的应纳税额。
2. 进项税额:进项税额是指企业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所支付的增值税额。
进项税额是企业购买方向销售方支付的增值税,可以抵减销项税额,减少企业的应纳税额。
3. 应纳税额:应纳税额是指企业根据销项税额和进项税额之间的差额,计算出来的增值税金额。
企业需要根据应纳税额向税务部门缴纳增值税。
4. 减免税额:减免税额是指企业在计算应纳税额时可以享受的一些税收优惠政策所减少的税额。
减免税额可以降低企业的税负,促进企业的发展。
5. 征收率:征收率是指增值税税率的大小。
在中国,一般的增值税税率为13%,不同行业、不同商品和服务可能适用不同的税率。
6. 进项税额转出:进项税额转出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时,将进项税额抵减销项税额之后,剩余的进项税额可以转出或退税。
7. 销项税额转出:销项税额转出是指企业在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时,将销项税额抵减进项税额之后,剩余的销项税额可以转出或退税。
8. 累计销项税额:累计销项税额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累计产生的销项税额总和。
累计销项税额是企业计算应纳税额的重要依据之一。
9. 累计进项税额:累计进项税额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累计支付的进项税额总和。
累计进项税额是企业计算应纳税额的重要依据之一。
10. 应税销售额:应税销售额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过程中产生的应纳税额的基础金额。
应税销售额是企业计算应纳税额的重要依据之一。
以上是关于增值税的十个科目的讲解。
这些科目在企业的纳税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了解和掌握这些科目可以帮助企业准确计算和申报增值税,合理规划税务策略,降低企业的税负,推动企业的发展。
增值税科目设置及账务处理增值税是一种按照商品和服务价值增加额征税的税种。
在企业的会计核算中,增值税科目设置和账务处理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本文将从增值税科目设置和账务处理两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增值税科目设置增值税科目设置是指在企业的会计科目表中,为增值税相关的收入、费用和税金等科目进行分类和设置。
常见的增值税科目包括:增值税收入、增值税进项、增值税销项、增值税应纳税额等。
1. 增值税收入科目增值税收入科目是用来记录企业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所获得的增值税收入。
在会计科目表中,增值税收入科目通常设置为“主营业务收入-增值税收入”。
2. 增值税进项科目增值税进项科目是用来记录企业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所支付的增值税。
在会计科目表中,增值税进项科目通常设置为“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3. 增值税销项科目增值税销项科目是用来记录企业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所应交的增值税。
在会计科目表中,增值税销项科目通常设置为“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4. 增值税应纳税额科目增值税应纳税额科目是用来记录企业在每个纳税期内应当缴纳的增值税额。
在会计科目表中,增值税应纳税额科目通常设置为“应交增值税-应纳税额”。
二、账务处理账务处理是指企业在日常经营中,根据增值税的相关规定,对增值税科目进行录入、核对和结算的过程。
1. 增值税进项的处理企业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时支付的增值税,应当按照相关发票进行录入。
录入时,将增值税进项科目借方,对应的银行存款或应付账款科目贷方。
2. 增值税销项的处理企业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时应缴纳的增值税,应当按照相关发票进行录入。
录入时,将增值税销项科目借方,对应的应收账款或银行存款科目贷方。
3. 增值税应纳税额的处理企业在每个纳税期内应当缴纳的增值税额,应当按照税务部门的要求进行结算和缴纳。
结算时,将增值税应纳税额科目借方,对应的应交增值税科目贷方。
4. 增值税科目的核对企业在每个纳税期结束后,需要核对增值税科目的余额是否正确。
企业常见应交增值税的9大科目明细
代理记账、工商注册
财务咨询、审计汇算
首选金凯元好快记
应交增值税是指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活动本期应交纳的增值税。
企业常见的应交增值税的9大科目明细如下:
“应交增值税”分为“进项税额”、“销项税额”、“出口退税”、“进项税额转出”、“已交税费”等设置专栏进行明细核算。
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尚未缴纳的税费;期末如为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多缴或尚未抵扣的税金。
为了更清楚地分别核算增值税应缴、已
缴和未缴的情况,在该科目下,应设置下列明细科目:
“应交增值税”明细科目
在现行税制下,“应交增值税”明细科目的借、贷方增加了很多经济内容,借方既要反映进项税额。
又要反映预缴的税金;贷方既要反映销项税额,又要反映出口退税、进项税额转出等情况。
“应交增值税”明细科目增加核算内容后,如果仍沿用三栏式账户,很难完整反映企业增值税的抵扣、缴纳、退税等情况。
因此,在账户设置上采用了多栏式账户的方式,在“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账户中的借方和贷方各设了若干个三级科目加以反映。
1.“进项税额”,记录企业购入货物或接受应税劳务而支付的、准予从销项税额中抵扣的增值税额。
企业购入货物或接受应税劳务支付的进项税额,用蓝字登记;退回所购货物应冲销的进项税额,用红字登记。
2.“已交税费”,核算企业当月缴纳本月增值税额。
3.“减免税款”,反映企业按规定减免的
增值税款。
企业按规定直接减免的增值税额借记本科目,贷记“营业外收入”科目。
4.“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反映出口企业销售出口货物后,向税务机关办理免抵退税申报,按规定计算的应免抵税额,借记本科目,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科目。
应免抵税额的计算确定有两种方法:
第一种是在取得国税机关《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审批通知单》后进行免抵和退税的会计处理。
即按批准数进行会计处理。
按《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审批通知单》批准的免抵税额。
借记本科目。
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科目。
第二种是出口企业进行退税申报时,按退税申报数进行会计处理。
根据当期《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汇总申报表》的免抵税额借记本科目,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科目。
5.“转出未交增值税”,核算企业月终转出应缴未缴的增值税。
月末企业“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明细账出现贷方余额时,根据
余额借记本科目,贷记“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科目。
6.“销项税额”,记录企业销售货物或提供应税劳务应收取的增值税额。
企业销售货物或提供应税劳务应收取的销项税额,用蓝字登记;退回销售货物应冲销的销项税额,用红字登记。
现行出口退税政策规定,实行先征后返的生产企业,除来料加工复出口货物外,出口货物离岸价视同内销先征税,出口单证收齐后再以离岸价为依据按规定退税率申报退税,在出口销售行为发生后,按规定征税率计算销项税额贷记本科目,同时按规定退税率计算的出口退税借记“应收补贴款”科目。
按征退税率之差计算的不得抵扣税额借记“出口产品销售成本”科目;实行“免、抵、退”税的生产企业。
出口货物销售收入不计征销项税额,对经审核确认不予退税的货物,应按规定征税率计征销项税额。
7.“出口退税”,记录企业出口适用零税率的货物,向海关办理报关出口手续后,凭出口报关单等有关凭证,向税务机关申报办理出口退税而收到退回的税款。
出口货物退
回的增值税额,用蓝字登记;出口货物办理退税后发生退货或者退关而补缴已退的税款,用红字登记。
出口企业当期按规定应退税额,应免抵税额后,借记“应收账款--应收出口退税款--增值税”科目、“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科目。
贷记本科目。
8.“进项税额转出”,记录企业的购进货物、在产品、产成品等发生非正常损失以及其他原因而不应从销项税额中抵扣,按规定转出的进项税额。
按税法规定。
对出口货物不得抵扣税额的部分,应在借记“产品销售成本”科目的同时,贷记本科目。
企业在核算出口货物免税收入的同时,对出口货物免税收入按征退税率之差计算出的“不得抵扣税额”,借记“产品销售成本”科目,贷记本科目,当月“不得抵扣税额”累计发生额应与本月免税申报的《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税明细申报表》中“不得抵扣税额”合计数一致。
出口企业收到主管税务机关出具的《生产企业进料加工贸易免税证明》和《生产企业进料加工贸易免税核销证明》后,按证明上注明
的“不得抵扣税额抵减额”用红字贷记本科目,同时以红字借记“主营业务成本”科目。
生产企业发生国外运费、保险、佣金费用支付时,按出口货物征退税率之差分摊计算,并冲减“不得抵扣税额”。
用红字贷记本科目,同时以红字借记“主营业务成本”科目。
9.“转出多交增值税”,核算一般纳税人月终转出多缴的增值税。
月末企业“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明细账出现借方余额时,根据余额借记“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科目,贷记本科目。
对按批准数进行会计处理的,本科目月末转出数为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对按退税申报数进行会计处理的,本科目月末转出数为计算“免、抵、退”税公式计算的“结转下期继续抵扣的进项税额”。
上述三级明细科目,前5项在借方登记、后4项在贷方登记。
即“销项税额”、“出口退税”、“进项税额转出”、“转出多交增值税”四个三级科目在“应交增值税”明细账的贷方。
另外,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其销售收入的核算与一般纳税人相同,也是不含增值税应税销售额,其应纳增值税额,也要通过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明细科目核算,只是由于小规模纳税人不得抵扣进项税额,不需在“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科目的借、贷方设置若干三级科目。
小规模纳税人“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科目的借方发生额,反映已缴的增值税额,贷方发生额反映应缴增值税额;期末借方余额,反映多缴的增值税额;期末贷方余额,反映尚未缴纳的增值税额。
以上由郑州代理记账公司整理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