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文化差异大不可不知的生活小细节.pdf
- 格式:pdf
- 大小:29.81 KB
- 文档页数:3
我们中国人原来最好的问候就是:“您吃了吗?”知道为什么吗?是因为咱们过去温饱没有解决。
以后咱们再见面就说:“撑着了吗?打嗝了吗?”,我觉得咱中国人应该向英国人学学,英国人见面打招呼都是“Hello!”Hello完了之后就问天气怎么样?“你觉得今天天气怎么样?”“我觉得今天天气不错啊!这真是难得一个晴天。
”2008年要开奥运会了,肯定很多外国人要来。
来了之后咱得知道人家外国人是怎么想的,跟咱们是不是一样。
你对他好,他不一定领情。
比方说尊老爱幼,尊老,要按咱们来讲,你要看见马路上一个老奶奶,颤颤悠悠地拿八十多个包袱在那儿正过马路呢,你不过去帮帮忙的话,你还是人吗?所以你一定要过去帮忙,过去后说:“老大娘,您要过马路吗?来,把包给我,我替您扛过去。
”给老大娘搀过去以后,老大娘一定非常高兴:“谢谢你小伙子,谢谢你。
你叫什么名字?”“不要问我的名字了,如果您想知道我的名字,我叫雷锋。
”一般都这样。
可要是外国人就不是这样了,你看到一个外国老太太过马路,你过去了说:“Hello,天气不错,我替你搬。
”那不行,老太太一定不高兴,倒不是因为她担心你抢她东西,关键是她不服老,如果你这样做就等于说她给人感觉她是一个老人。
我记得我在加拿大住的时候有一邻居91岁了,走路直晃悠。
那天刮四级大风,他拿了两包,我心说我一定得帮帮忙去,咱也让加拿大人知道,除了白求恩红遍我们中国之外,我们雷锋也能红遍加拿大。
我就去了,说:“Heloo”他说:“NO,不用帮,不用帮。
”我说这老大爷怎么这样啊?不让帮忙。
其实,他们外国人就是这个习惯。
再如救死扶伤。
如果我们看见有人掉到河里了,“噗通”一下,你得赶紧下去救人,可是在外国这样就不行。
西方人就是这样,你甭救我,你千万别来救我,你救我还是给我添麻烦?你说这人怎么想的呀?他的思维是什么逻辑?他这种思维逻辑就是:你是想来救我,可你受过专业训练吗?你会游泳吗?你不会游泳你来救我,最后你也搭进去了赖谁呀?必须得要专业人士,你要想救我打110啊,打119啊。
中美文化差异得一个小例子昨天中午不知道怎么忽然打嗝,DC said:my grandmother told me, if you are burping, it means you are lying;JH said:My grandmother told me, if you are burping, it means you are hiding something;我告诉她们:My grandmother told me, if you are burping, it means you are eating by yourself without sharing with others、她们听完以后沉默了。
教育得出发点都就是好得。
但就是她们就是要诚实,说明您不诚实;我们要得就是大家分享,说明我们有得时候自私得。
为什么我奶奶没有说要我诚实,因为诚实对我们来讲从来不就是一个问题。
很多人告诉我:DC always lies。
我得发现也证明了这一点。
文化差异就是存在得。
比一下就除了高低。
shame on Americans、I'm Trying to Stop It"Boy, why have you got cottonwool in your ear? Is it infected?""No, sir, but you said yesterday that everything you told me went in one ear and out the other , so I am trying to stop it、"“孩子,您为什么用棉花塞住耳朵?它感染了吗?”“没有,老师。
可就是您昨天说您告诉我得知识都就是一个耳朵里进,一个耳朵里出,所以我要把它堵在里面。
”“I'm sorry ,Madam ,but I shall have to charge you twenty dollars for pulling your boy's tooth 、”“Twenty d ollars! Why ,I understand you to say that you charged only four dollars for such work!”“Yes ,but this youngster yelled so terribly that he scared four other patients out of the office 、”“对不起,夫人,为您孩子拔牙我要收取20美元。
中美日常生活中的文化差异_策略论文导读::表现在禁忌、红色的象征意义、手势、平等、身体接触等方面。
文章分析了这些差异的原因并给出应对之策,指出文化无优劣、差异需认识、交流应加强。
《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对文化(culture)的定义是customs,arts,socialinstitutions,etcofaparticulargrouporpeople,即文化是某群体或民族的风俗、人文现象、社会惯例等。
中美文化对比一直是跨文化交际研究的重要方面,而在各种文化差异中,日常生活中的文化有着特殊的地位。
随着通讯和传媒的迅速发展,人们能够越来越多地看到异国的生活方式。
然而面对中美日常生活中的差异,人们往往会感到迷惑甚至会对对方做出错误的、不科学的评价,最终导致跨文化冲突乃至产生民族偏见。
一、中美之间日常生活中的文化差异现象1.禁忌日常生活中不同的文化背景,禁忌也有很大差异。
中国人见面聊天时喜欢询问对方的年龄、收入、婚姻状况及子女情况。
而美国人却认为这些方面属于个人隐私,尤其询问妇女的年龄会被认为是缺乏教养的不礼貌行为。
由于谐音的缘故策略,中国人普遍喜欢数字6、8、9,而讨厌数字4。
而美国人认为13是不吉利数字,电影院的座位没有13排,也没有13号。
了解了这一文化背景,我们就会明白显而易见的18层高楼怎么会有人住在19层呢?为什么明明13楼却只见12+?中国人却不这样认为,如鼎盛时期的姚明在休斯顿火箭队效力时即身披13号球衣。
2.红色在颜色方面,中华民族有崇尚红色的心理。
在汉文化中,红色象征吉祥如意、喜庆欢乐免费论文。
逢年过节,红灯高挂,家家要贴红对联婚嫁迎娶,披红戴花,夫妻双双人洞房。
红双喜、红喜事寓意于一件令人高兴的事。
中国女孩也喜欢以红取名。
红色还有浓郁的政治色彩,象征着革命和兴旺。
红色还可以用来表达情感,喻指恼怒、生气、害羞、嫉妒,如面红耳赤、脸红脖子粗等。
但红色在西方人眼里,却为不祥之兆。
在英语中就有战争、流血、恐怖、愤怒、困境、放荡等多种含义。
中美日常生活习惯大差异(一)信息来源:互联网时间:2010年12月15日 17:34 查看: 33次一、问候国人打招呼,一般都是"吃了吗?""瘦了啊!""最近在哪发财呢?"比较的虚情假意一类。
美国人,比较现实,遇到了,相互微笑一下就走了。
要么,就停下来拥抱一下,问问最近的身体,有家庭的问问孩子怎么样一类的,反正不会超过一分钟。
二、量杯美国人用量杯,中国人不用。
刚来的时候,自己还是租房子住,有一次病了,房东太太给我一瓶感冒药(就液体那种),一个量杯,她让我照着说明去使用。
以前在国内的时候没怎么注意过,一直以为,量杯是药剂师的事。
后来,自己买了房子,自己烧水、煮饭、做菜,虽然还在分期付款,但只要是病了,只要吃药,就会常常想起那个好心的美国老太太,想起她,教我用量杯的轶事。
三、显少中国人一般都显少,男人50看上去也就30出头,女人30看上去也就十七、八九。
美国朋友常常问我"你怎么看上去才像二十出头?"而问我的她,比我还小了好几岁。
我说"中国人会保养,没听说‘龙颜大悦'么?"我这么一忽悠,她还真不懂。
中国人看字是字,美国人看字是谜。
四、吃食美国人从不吃什么诸如风爪、猪蹄、鱼头、排骨类的东西,就算有个别的吃,也是很少。
中国人爱吃,喜欢吃,讲究吃。
风爪味道好,猪蹄养颜、护肤、促进S型美观,排骨就更了不得了,生筋利骨还能补钙。
美国朋友来我家,看我做的红烧猪蹄、清炖排骨、蘑菇烧鸡,吃了后,啧啧称赞。
味道好吖味道好!可让他们去买了自己做?不干。
五、车饰中国人的车子内一般都比较传统,比如:中国结、红绳子、小可爱、公仔娃之类的装饰物。
美国人的车内,比较的OPEN MIND,酷点的枪弹,含蓄点的是新奥尔良的狂欢节珠子,挂的越多,说明你在那个地方嗨皮得越爽,也说明你露的次数越多,所以你得到的珠串才多。
美国人,以张扬自我为骄傲;中国人,以保守谦虚而自豪。
中西文化差异小故事第一幕:一位学校领导向教师们介绍新来得美国老师Ladies andgentlemen,I'mdelighted to introduceto youa very prettygirl,MissBrown、Sheis a verygood teacher from the USA、ﻫ对这番话,美国女教师一脸难堪得样子。
ﻫ文化差异:中国人介绍来宾,喜欢用褒扬得话语言辞。
但美国人认为,初次结识,相互介绍,不必评头论足。
凡就是主观性得评论,尽管就是美言,也会给人唐突、强加得感觉。
对以上那番话,美国女教师感到难堪得就是pretty与good两个词。
在那种场合,介绍应该突出被介绍人得身份、学历、职务等,而不应该就是外貌与抽象得评论。
相比之下,如果把pretty与good 改成实际教育背景与经历,这样得介绍句比较客观,令人容易接受。
比较下面改变措辞得介绍:Ladies andgentlemen,I'm delighted to introduce to youanewteacherfromthe USA、, Miss AnnBrown、She is a doctor of American Literature w ithexperience of teachingEnglish as aForeign Language、ﻫ特别忠告:介绍客人要介绍客观事实,不要主观评论。
要注重身份,不要着眼外貌。
第二幕:一位美国同事感冒了,中国同事表示关心ﻫChinese: You lookpale、What’s thematter?American:I’mfeeling sick、A cold, maybe、ﻫChin ese:Go and see the doctor、Drink more water、Di dyou take any pills? Chinese medicine works wonderful、Would you like to try? Put on more clo thes、Have a good rest、American:You are not my mother, areyou?ﻫ文化差异:美国人比较瞧中个人得独立性。
中美日常生活中的文化差异
中美日常生活中的文化差异体现得深刻而明显,从个人习俗、礼
仪习惯、社会规范习惯、家庭关系到商业规则等各方面都有明显的不同。
首先,从社会上最基础的习俗来看,中国人经常用口音来称呼长辈,如“爷爷”、“奶奶”等,而美国人则更倾向使用具体的名字。
另外,中国人通常偏爱拐弯抹角,隐瞒真实情况,假装要达成和谐,
而美国人则倾向于直言不讳,公开表达真实情况,直面事实。
其次,
从个人习惯来看,美国人更偏向于独立自主,努力追求自我实现,社
交场合更多的是在寻求合作伙伴的关系,而中国人通常偏爱伴侣制,
以及充满恩怨情份、亲人之间的关系。
此外,家庭关系方面,中国人更多侧重家庭作为一个整体,以
“父权”更为重要,而美国人则将重点放在家庭成员之间的平等关系,以夫妻平等、儿女互爱、相互尊重为主。
同时,美国人强调独立自主,对于子女会更多地放手,让他们尝试不同的职业发展,而中国做为传
统社会,家长通常会选择为子女安排更加容易的前途,而非经历一番
曲折的自我实现。
最后,从商业规则来看,由于历史文化的不同,中美之间在商业
规则上的重视程度也有所差别。
中国的商业规则更多的是以礼仪、信任、人情关系以及长期稳定性为主,而美国则更多地依靠法律来保障
双方利益,注重客观公正性。
总之,中美日常生活中的文化差异体现得深刻而明显,从个人习俗、礼仪习惯、社会规范习惯、家庭关系到商业规则等各方面都有明
显的不同。
美中调和是一场漫长的过程,而文化对话也是当今中美关
系发展的重要部分,是双方深化互信与理解的重要手段。
中国人和美国人生活习惯的20个天壤之别中国人和美国人生活习惯的20个天壤之别中国人和美国人生活习惯的20个天壤之别中国人喜欢表扬别人,不表扬自己,善于自我批评,听到赞美要谦虚:哪里哪里,还不够好!中国人和美国人生活习惯的20个天壤之别美国人不但喜欢表扬别人,也很喜欢自我表扬,走到哪里都甜言蜜语,你若是夸他,他会大方地回答谢谢,我同意!中国人和美国人生活习惯的20个天壤之别中国人不管是送礼物还是收礼物都很含蓄,当面打开看也是不合适的。
中国人和美国人生活习惯的20个天壤之别美国人则是,送礼的人大张旗鼓,收礼的人也要咋咋呼呼地说:Great!I love It!如果送的是衣服或者饰品,还要当面试一下,表现出越喜欢,别人越高兴。
中国人和美国人生活习惯的20个天壤之别中国人对于教育小孩,成就感来自于孩子在学校排第几名,以及会背唐诗或弹钢琴。
中国人和美国人生活习惯的20个天壤之别美国人对于教育孩子,成就感也许来自于孩子球打得好或者十岁就能独立照顾自己。
中国人和美国人生活习惯的20个天壤之别中国的儿女送父母去老人院,容易被人说成不孝。
中国人和美国人生活习惯的20个天壤之别美国人的父母住在老人院,如果儿女抽空去看望一下,那叫孝顺。
中国人和美国人生活习惯的20个天壤之别中国人的父母,可以无怨无悔地帮孩子带孩子,劳心劳力,还倒贴钱,羡煞老外。
中国人和美国人生活习惯的20个天壤之别美国人(主要指白人)退休了,喜欢过自己的生活,旅旅游、跳跳舞、学一项特长,单身的还要谈谈恋爱。
没有特殊原因,一般不会帮忙长期照顾孩子。
当然临时帮忙肯定是有的。
中国人和美国人生活习惯的20个天壤之别中国人谈恋爱时,谁想结婚,谁都可以提出来。
中国人和美国人生活习惯的20个天壤之别在美国,一般女孩再想结婚,都会耐心地等待男朋友终于有一天想“家”了,来求婚。
中国人和美国人生活习惯的20个天壤之别中国人还没结婚,钱就合着一起用了。
中国人和美国人生活习惯的20个天壤之别美国人很多结了一辈子婚,钱都分开用。
中美留学文化差异大这些行为被老美认为是怪癖留学生们在美国生活会冒出很多问题,点课台君看到不少同学也是吐槽不断,大呼美国人真是太奇怪啦。
在这里点课台君总结了几条槽点最多的,给大家详细解释一下中美之间生活习惯的区别,了解一下我们眼中的奇怪的美国人。
“我内衣从来都是单独分开手洗,可是美国人把内裤袜子和所有衣服都扔进洗衣机,觉得好脏怎么办!好心塞!”我们之所以把内裤、袜子、外套等分开洗,就是认为这些衣物上会带有比较多的细菌或病毒,一起清洗时交叉吸附,影响身体健康。
其实完全不用担心,洗衣液的工作原理就是把衣物表面的污渍、细菌、病毒等剥离下来,然后漂洗冲走。
内裤、袜子外套一起洗,洗衣液会把所有脏东西去除,并不会导致交叉吸附。
如果还是比较担心的话,可以加一点衣用消毒剂,比如滴露、84等,保证杀死病菌。
其实,在美国洗完衣服后还要烘干,而烘干机又是一个高效杀菌炉。
在长时间高温干燥的环境下,病原体无法存活,因此不用再担心衣服混洗会影响健康了。
就连高度洁癖的Sheldon博士都把内裤袜子和所有衣服放进公用洗衣机里洗,你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嘛!“在国内冬天都穿秋裤,冷一点还要穿毛裤,美国北部那么冷,零下三十度,美国人居然只穿一条牛仔裤!”外国人真的不穿秋裤吗,这个问题曾经掀起过激烈的讨论,点课台君在这里给新留学生们吃一颗定心丸,秋裤,美国有!能买到!只是穿的人少而已。
美国北部虽然很冷,但是暖气供应很足,大冬天室内可能只要穿一件短袖就够了,而出门一般都开车,暴露在寒冷中的时间很短,并且穿上秋裤到了室内很热又不方便脱,因此就不需要穿秋裤了。
但是美国人如果冬天参加户外活动,比如滑雪、登山等,一定会把自己包裹得暖暖的,加厚运动裤里面是加绒裤,保证不让自己受寒。
另外,人体对温度变化有调节机制,但这个能力会随外部条件和自身习惯的改变增强和减弱。
因此,美国人冬天不穿秋裤也不觉得冷,不是体质原因,真的只是习惯了而已。
“美国学校食堂都是自助餐,好棒,就是早餐只有冷牛奶,我喝了肚子不舒服,以前在家每天早上都喝热牛奶,我看美国同学都喝冷牛奶却一点事都没有。
关于中美饮食文化差异有哪些中美不同的地理环境,使得两国产出不同的农畜产品;中美不同的历史文化,使得两国有不同的餐具和餐桌礼仪。
为此,下面店铺整理了中美饮食文化差异一以供大家阅读。
关于中美饮食文化差异一、餐饮礼仪的差异在餐饮氛围方面,中国人在吃饭的时候都喜欢热闹,很多人围在一起吃吃喝喝,说说笑笑,大家在一起营造一种热闹温暖的用餐氛围。
除非是在很正式的宴会上,中国人在餐桌上并没有什么很特别的礼仪。
而西方人在用餐时,都喜欢幽雅、安静的环境,他们认为在餐桌上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自己的礼仪,不可以失去礼节,比如在进餐时不能发出很难听的声音。
中西方宴请礼仪也各具特色。
在中国,从古至今大多都以左为尊,在宴请客人时,要将地位很尊贵的客人安排在左边的上座,然后依次安排。
在西方则是以右为尊,男女间隔而座,夫妇也分开而座,女宾客的席位比男宾客的席位稍高,男士要替位于自己右边的女宾客拉开椅子,以示对女士的尊重。
另外,西方人用餐时要坐正,认为弯腰,低头,用嘴凑上去吃很不礼貌,但是这恰恰是中国人通常吃饭的方式。
吃西餐的时候,主人不提倡大肆的饮酒,中国的餐桌上酒是必备之物,以酒助兴,有时为了表示对对方的尊重,喝酒的时候都是一杯一杯的喝。
礼仪是一种文化,是文化就有纵向的传承和横向的借鉴与融合。
随着世界全球化不断加快步伐,经济、文化高速碰撞融合的大背景下,西方文化大量涌进中国,中国传统礼仪也不断受到西方礼仪文化的冲击。
如何保护中华民族传统礼仪,并去其糟粕,与西方礼仪进行合理有效的融合,成为人们不断思考和探讨的话题。
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中西礼仪文化必将会互相渗透,不断发展.关于中美饮食文化差异二、饮食观念的不同对比注重“味”的中国饮食,西方是一种理性饮食观念。
不论食物的色、香、味、形如何,而营养一定要得到保证,讲究一天要摄取多少热量、维生素、蛋白质等等。
即便口味千篇一律,也一定要吃下去——因为有营养。
这一饮食观念同西方整个哲学体系是相适应的。
中美文化差异大不可不知的生活小细节
一、打勾与打叉。
可
我们填表时,都是在表示同意或赞成的栏目打“√”,
在反对或不赞成的栏目打“×”。
关于这一点,我在飞往西雅图的客机上填
是,在美国却是在赞同或认可的栏目里打“×”。
写报关单时,就已深深感悟到了。
这个报关单里有七、八个选择项目,比如你近期是否到过
农场与牲畜有过密切接触,你是否携带了违禁的食品、种子和药品等等。
在这些项目后面,
这样才符合美
都有是或否的选择项。
你在填报时,一定要在自己认同的项目里画上“×”,
也许就会遇到麻烦的。
后来在美国时间长了,
国的入关申报要求。
倘若习惯的打个“√”,
发现凡是你认同的,都要打“×”。
比如上超市结帐时,送货上门验货时等等,你认同了,你看,这老美和咱的习惯就是不一样,怪不得挺简单的事老是和咱们拧着
就可打个“×”。
劲儿,呵呵,敢情从打“√”还是打“×”这就是两拧了。
二、交人与交家。
在国内投递物品时,一般都要交给本人,并由本人出示有效证件和签字;或者是将邮件包裹
单交给本人,再由本人带有效证件到邮局去领取。
美国却不是这样。
刚到西雅图的一天清晨,
我外出散步时发现,许多住家门前都放着纸箱或成卷的邮寄品。
回来和女儿女婿提及此事,
他们告诉我,那些东西都是速递公司或房主人购物的其他公司送来的,除非是特别贵重的物
品,或者主人有特别要求的,一般都是送到家门口即可,也无需本人签字。
这让我大惑不解,
如此一来被人顺手牵羊怎么办?或者送来的物品不合格又如何投诉?女儿女婿又告诉我,美国
的私人住宅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到人家院里偷东西,与入室抢劫是一个性质的;何况美国人
的生活水平一般都较高,犯不上办这种不上算不道德又犯法的事,因此顺手牵羊的事是很少
发生的。
美国有名的购物公司,特别是网上的一些信誉高的购物公司一般是很讲诚信的,若
有合理投诉就会产生不良记录,这种记录多了,公司就丧失了信誉,当然只有关门大吉了。
因此,他们送来的物品是很遵守承诺的。
对此,我还是将信将疑。
可是过了不久,我发现女
儿女婿买来的家用物品,也都是由购物公司送到家门口的,甚至一些比较贵重的物品也没用
我们签字。
往往是打开门才发现,然后把这些东西搬进屋里就是了。
经过捡查或组装后,样
样齐全,件件合格,这一点真的让人很感动。
看来,在这方面咱们还是真有差距。
三、公交车与自行车。
一天,女儿和女婿开车载着我们去超市,在路上看到一辆公交车的前面伸出一块探板,上面放着两辆自行车。
在国外,经常可以看到自行车“骑在小轿车”的车棚上,公交车前驮着自行车我还是第一次见到。
寻问了女儿才知道,在西雅图待长了,这种“奇景”是经常可以看到的。
如今,美国人提倡低碳生活,外出也倡导骑自行车或做公交车。
如果骑自行车的人外出骑累了,也可以就便搭上公交车。
每辆公交车都配备了搭载自行车的装置,到时候人到公交车里面坐,自行车就可以在公交车前面站了。
听了女儿的介绍,我又注意观察了一下,果不起然,公路上经常可以看到骑自行车的人,公交车前面也常常可以看到载有自行车。
我们中国曾被称为世界第一自行车大国,骑自行车或坐公交车原来也是我国国民的主要出行工
具。
而今,买小轿车已经成了中国人的时尚和潮流,中国小轿车的销售量已经位居全球第一,
小轿车已经进入了寻常百姓家,也经常可以听到老百姓抱怨居民小区停车位不足了。
当然,
出行塞车,尾气污染等等,也是国内媒体不知疲倦的报道话题。
但是,经过改革开放不到三十年的奋斗,中国普通公民就能够拥有小轿车,不能不说是一个梦幻般的变化。
我记得一位朋友移居国外后,她嫁给老外时提的唯一要求就是给她买辆小轿车,这仅仅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的事。
不足二十年,小轿车在我国大中城市的居民区里已经连成一片了,于是现在又开始提倡大家坐公交车或骑自行车了。
这原本就是我国公民的主要出行方式,现在成了美国和西欧一些发达国家的时尚,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呀!由此我又想到,几十年前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原本比较配套,后来我们丢掉了,反倒被西方国家捡去了。
结果到了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