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生活文化差异共29页
- 格式:ppt
- 大小:3.62 MB
- 文档页数:29
一,饮食观念不同,西方人侧重营养,中国人注重美味。
二,饮食方式不同,西方人侧重交谊,中国人注重气氛和愉悦。
三,饮食习惯不同,西方人习惯用刀叉,中国人习惯用筷子四,饮食环境不同,西方人注重精致,中国人注重排场五,饮食口味不同,西方人吃甜食,中国人大多以咸为主。
•(一)人力资源管理的差异:在中国企业里,领导集体以自我为中心,提倡员工从管理自己做起,强调员工的服从。
例外,中国企业倾向于倾向于培养人才,每个员工都要从基层做起,论资排辈,人才的晋升需要经历缓慢的考核。
在美国,企业对员工的雇佣,培训和使用与企业的发展战略相结合。
美国企业注重人才质量,使所招聘的雇员一定符合企业发展战略的需要,而对于不需要的人则毫不留情地予以解雇。
美国企业里分工明确,责任清楚,企业内部实现垂直领导,等级关系明确,但企业管理者和员工上下级之间的权利距离较小。
另外,美国企业倾向于挖掘人才,新员工在企业里只要能在工作中作出成绩,证明自己的能力,就可以很快得到提升。
•(二)企业制度文的差异:中国企业以“情”为特征,实行“人治”。
而美国企业以“法”为重心,实行“法治”。
•(三)观念意识的差异:中国企业强调集体主义,经济与政治关系紧密。
中国企业强调以集体利益为重,个人利益要服从集体利益,强调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
同时,中国企业十分注重和谐,强调员工的归属感,强调以企业的利益,荣誉为重。
而美国企业奉行个人主义,政治对经济的干预较小。
美国企业提倡个人奋斗,崇尚独立,自由,平等,竞争,强调个人作用,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主义被发挥到极致,极其注重和突出个人的作用,奉行个人主义。
•(四)企业精神的差异:中国企业缺乏企业精神。
而美国企业精神鲜明,有着独特的企业精神,富有个性特色。
(一)建筑风格:美国的大学是一种完全开放式的学校,学校周边没有围墙。
而中国的大学校园周边围起高高的围墙,将学校和外面的世界隔离。
(二)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美国人崇尚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主义,学生在校园中时刻都是以个人身份生活和学习,群体的约束很小。
中美日常交际中的文化差异摘要现如今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中美两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的交流越来越密切,这种跨文化交流对两国的社会进步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然而中美两国存在着不同的道路、不同的环境和不同的文化底蕴,人们在语言、文化取向、价值观念、社会规范、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会导致他们在跨文化交际中众多方面的差异。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从事交际的过程就是跨文化交际。
而语言便是进行跨文化交际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媒介。
因此,作为一名外语学习者,在语言学习的同时,也必须充分了解这种语言所承载的文化。
语言与文化关系密切,这已是不可置疑的事实。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学习一门外语的过程,也是了解对象国文化背景知识的过程。
掌握对象国文化背景知识的程度直接影响到一个人的语言知识的使用能力,是能否得体地运用语言的前提。
本文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入手,通过简要分析中西方日常交际用语的差异,从中揭示出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阐明语言学习即文化学习,强调注重中西方文化差异的重要性,并介绍了几种了解英语国家背景文化知识的途径。
关键字:跨文化交际,语言与文化,中西方文化差异,克服交际障碍AbstractNowadays in the economic trend of globalizatio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on economic,political, and cultural fields communication more and more close, this kind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to the two countries play a huge social progress of the role. The two countries, however, there are different road and different environment and different cultural background, the people in the language, cultural trend, values, social norms and thinking mode etc will lead to the differences i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in manyaspects of the differences. People in different cultures in the process of communication is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And the language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is the most basic, also be the most important medium. Therefore, as a foreign language learner, in language learning at the same time, they must fully understand the language of bearing culture. Language is very much tied to culture, it is no doubt the truth. Language is the carrier of culture, the process of learning a foreign language, is also understand DuiXiangGuo cultural background knowledge of the process. Master the other country's cultural background knowledge degree directly affect a person's ability to use the language knowledge, can be appropriately use the language of premise. This article from the relation of language and culture, and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necessary tocommunicate, reveal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 Clarify language learning namely the cultural learning, emphasizes pay attention to the importance of culture differences, and introduces some understanding of English national cultural background to knowledge.Key words: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Language and Culture,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al differences,To overcome communication barriers目录摘要 (1)Abstract.............................................................................................【1-2】前言 (3)一、交际语言运用中要强调文化差异 (4)二、交际活动中突显出的称谓用语差异………………………………………………【4-5】三、日常生活中的问候及礼貌用语差异 (5)四、中美因“告辞”与“邀约”行为的差异 (6)五、中美文化中的隐私问题和节日接受礼物的不同方式……………………………【6-7】六、中西方文化背景差异………………………………………………………………【7-8】七、价值体系与思维模式不同而产生的差异................................................【8-9】结论 (9)参考文献 (9)前言人都有不同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行为和价值观与彼此相互影响。
中美文化差异电影片名:《刮痧》英文片名:Gua Sha Treatment剧情介绍:故事发生在美国中部密西西比河畔的城市圣路易斯。
许大同来美八年,事业有成、家庭幸福。
在年度行业颁奖大会上,他激动地告诉大家:我爱美国,我的美国梦终于实现!但是随后降临的一件意外却使许大同梦中惊醒。
五岁的丹尼斯闹肚发烧,在家的爷爷因为看不懂药品上的英文说明,便用中国民间流传的刮痧疗法给丹尼斯治病,而这就成了丹尼斯一次意外事故后许大同虐待孩子的证据。
法庭上,一个又一个意想不到的证人和证词,使许大同百口莫辩。
而以解剖学为基础的西医理论又无法解释通过口耳相传的经验中医学。
面对控方律师对中国传统文化与道德规范的“全新解释”,许大同最后终于失去冷静和理智……法官当庭宣布剥夺许大同的监护权,不准他与儿子见面。
恼怒的许大同与朋友昆兰之间产生误解和冲突;为让儿子能留在家里得到母亲的照顾,许大同搬出了家;父亲也决定回国,为了让老人临行再见一面孙子,许大同从儿童监护所偷出儿子丹尼斯到机场送别。
受到通缉的许大同带着儿子逃逸,和大动干戈围追堵截的警察兜圈子,玩了一场追车游戏,“从容地”在逃亡中享受父子团聚的片刻快乐。
父子分离,夫妻分居,朋友决裂,工作丢失……接连不断的灾难恶梦般降临,一个原来美好幸福的家庭转眼间变得支离破碎,努力多年、以为已经实现了的美国梦,被这场从天而降的官司彻底粉碎。
贫民区的破旧公寓里,偷偷相聚的大同夫妇借酒浇愁,抱头痛哭。
圣诞之夜,许大同思家团圆盼子心切,只有铤而走险,装扮成“圣诞老人”,从公寓大厦楼外的水管向高高的十楼——自己家的窗户悄悄爬去,结果引来警车呼啸而至……一.中西文化差异的表现:1、思维模式的异同:中国人喜欢站在生命的更高处思考问题,跳出现实,重视对生命的思考,在对人和人之间,人和自然界之间,人的精神和肉体之间的关系都有深刻的思考。
西方人偏重于逻辑思维或者理性思维;中国人属于抽象思维或者感性思维。
而西方人更注重于从物质世界入手,去探索和求证问题的本源。
中美日常生活里的文化差异中美日常生活里的文化差异(一)来到西雅图不久,我就感受到了中美之间文化上的明显差异,即使是在日常生活中,这种差异也处处可见,有些差异还挺有意思的。
从今天开始,我将在博文中列举一些,可供国内的博友们增进对美国的了解。
一、打勾与打叉。
我们填表时,都是在表示同意或赞成的栏目打“√”,在反对或不赞成的栏目打“×”。
可是,在美国却是在赞同或认可的栏目里打“×”。
关于这一点,我在飞往西雅图的客机上填写报关单时,就已深深感悟到了。
这个报关单里有七、八个选择项目,比如你近期是否到过农场与牲畜有过密切接触,你是否携带了违禁的食品、种子和药品等等。
在这些项目后面,都有是或否的选择项。
你在填报时,一定要在自己认同的项目里画上“×”,这样才符合美国的入关申报要求。
倘若习惯的打个“√”,也许就会遇到麻烦的。
后来在美国时间长了,发现凡是你认同的,都要打“×”。
比如上超市结帐时,送货上门验货时等等,你认同了,就可打个“×”。
你看,这老美和咱的习惯就是不一样,怪不得挺简单的事老是和咱们拧着劲儿,呵呵,敢情从打“√”还是打“×”这就是两拧了。
二、绿灯与白灯。
在我们国内过人行道时,只要看到绿灯闪烁就可以通行了。
大城市的人行道指示灯,还会有“小绿人”飞快地步行,那是催促行人加快脚步快速通行。
当然,也有一些行人不走人行道,随意穿越马路或翻越路障的。
在美国行人过马路是一定要走人行道的,如果随意穿行马路,后果将由行人全部承担,而且美国人过马路已经习惯于走人行道了,很少有随意穿行马路的。
开车的司机们,除非遇到路边警示牌的提示,否则也没有防范不走人行道的行人的意识。
在西雅图的公路上经常可以看到的提示牌,大多是提示注意穿越马路的黑熊、野鹿等野生动物的。
因此,行人若是不走人行道是很容易出事故的。
行人过人行道时也和我们国内不一样。
一般在人行道的路口都设有一根立柱,上面设有按钮。
中美文化有哪些不同中美文化不同是从根上就不同的。
如:一、个人主义美国人相当崇尚个人主义,东方社会(当然包括中国人)则强调家族及阶级层次。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及有影响力的分别。
美国人崇尚个人特质的例子很多,父母较少伸手干预子女的发展。
二、隐私权美国人通常很尊重别人的隐私。
就是知己之间也很少问到别人太"切身"的问题,例如年龄、薪水及婚姻状况等。
也应当少谈论第三者的事情。
不请自来的访客(包括父母亲)是绝对不受欢迎的。
三、不拘礼美国人在衣着娱乐方面,都比较随便。
最重要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都比较不拘礼,即使双方在年纪上或地位上有很大分别也不例外。
这方面的例子多不胜数,例如很多学生对教授,及晚辈对老人家都直接称呼first name可见一斑。
这种"越代","越身份"的不拘礼表现,在很多东方人眼中则认为是失礼的行为。
四、开放与直接美国人是相当开放和直接的,尤其在专业的讨论,往往秉持着不同意见而争论(注意:是争论,不是拍桌子,摔麦克风的吵架)。
相反地,东方人往往不会直接冲突,而是婉转地通过地位比较高的第三者来疏通。
五、独立性美国人通常较不喜欢依靠别人,甚至父母的帮忙也不一定乐于接受,而父母亦鼓励子女早早离家,独立地生活与发展。
我国青少年在这方面就发展得较慢。
对留学生来说,要注意到指导教授非常重视研究生能够独立做研究的能力。
而对英文不灵光的留学生来说,当你向美国人借笔记时如被拒绝,不一定表示他们讨厌你,极有可能是他们将心比心,认为你应该独立而已。
六、竞争性美国社会的发展依靠竞争来作为推动力。
"Work hard, play hard"是大部分人的作风。
他们在言语争辩时都喜欢压倒对手,这种"getting the last word in"的作风当然是竞争性的一种表现。
他们的竞争挑战精神也显露在体育比赛方面,即使是他们所谓的"playing for fun"时也是蛮认真的。
浅谈中美文化的差异浅谈中美文化的差异中美差异文化文化是指一个社会所具有的独特的信仰、习惯、制度、性格、思维方式等的总模式,是一个社会的整个生活方式,一个民族的全部活动方式。
它为一个社会的全体成员所共有,也为这个语言社会所独有。
文化既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
虽然随着全球一体化及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正变得越来越像个“地球村”,中美两国间的文化交流也日趋频繁,但是中美文化差异依然存在。
在中国,对别人的健康状况表示关心是有教养有礼貌的表现。
但对美国人的健康表示关心就不能按照中国的传统方式了。
在美国,人们崇拜个人奋斗,尤其崇拜为个人取得的成就而自豪,从来不掩饰自己的自信心、荣誉感与赞美。
但是中国人却很谦虚,不喜欢张扬性格。
像这种文化之间的障碍的确会影响跨文化交际。
因此有必要研究不同文化间的差异。
一、价值观与道德观的差异(一)个人荣誉感与谦虚谨慎。
1.美国人的个人荣誉感。
美国人崇拜个人奋斗,尤其崇为个人取得的成就自豪,从不掩饰自己的自信心、荣誉感以及在获得成就后的狂喜。
美国人的这种个人荣誉感与其崇尚的个人奋斗不无联系。
在美国人看来,个人荣誉的取得是建立在个人奋斗的基础上的。
没有个人孜孜不倦的勤奋努力,就不会有所成就,当然也就谈不上荣誉感。
因此,在他们取得荣誉后,他们会毫不掩饰地加以炫耀,而不是“深藏不露”。
以至于在我们中国人看来,美国人是毫不谦虚的。
因此,当别人赞扬他的时候,他会接受你的赞誉并说声“Thankyou.”2.中国人的谦虚谨慎。
中国文化不主张炫耀个人荣誉,而是提倡谦虚。
中国反对王婆卖瓜式的自吹自擂,然而中国式的自我谦虚或自我否定却常常使西方人大为不解甚至不满。
当外国人说“You poor.”这种谦虚,在美国人看来,不仅是否定了自己,还否定了赞扬者的鉴赏能力。
这种中国式的谦虚在西方,特别是美国式的竞争市场是行不通的。
(二)自我中心与无私奉献1.美国人的自我中心的表现。
跨文化交际中的中美文化差异随着全球化的推进,跨文化交际越来越成为日常生活和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个背景下,理解和处理好中美文化差异对于促进有效沟通和建立良好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中美文化差异的表现、影响及应对措施,以增进人们对跨文化交际的理解。
价值观方面:中美两国在价值观上存在明显差异。
美国强调个人主义和自由,注重个人权利和独立思考。
而中国注重集体主义和和谐,强调群体利益和社会秩序。
语言方面:中文和英文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语言,具有各自独特的文化内涵。
例如,中文里的成语、谚语和典故等,往往没有直接对应的英文表达,这给跨文化交流带来一定难度。
习俗方面:中美两国在社交礼仪、饮食习惯、节日庆祝等方面也存在显著差异。
例如,中国人注重礼尚往来,喜欢在饭桌上交流;而美国人则更注重隐私和独立,不轻易接受礼物。
中美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沟通难度:由于价值观、语言和习俗的差异,中美两国在沟通时容易产生误解和障碍,影响交流效果。
文化冲突:不同的文化背景可能导致人们在处理问题时产生分歧和冲突,影响双方的关系。
为了有效应对中美文化差异,以下措施值得借鉴:学习对方的文化特点:了解对方的文化背景、价值观、语言和习俗,以便在交流中更好地理解和适应。
适应文化差异:尊重对方的文化习惯,不轻易评价和批评,而是以开放的心态去适应和接受。
中美文化差异是跨文化交际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为了确保有效的沟通和建立良好的关系,我们应当深入了解和尊重这种差异。
通过学习对方的文化特点、适应文化差异等措施,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中美文化差异带来的挑战。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对中美文化差异的理解和处理好对对于促进有效沟通和建立良好关系至关重要。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跨文化交际越来越成为日常生活和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个背景下,理解和探讨中美文化价值观的差异对于促进有效沟通和减少误解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中美文化差异的历史、文化传承、文化交流等方面进行分析,并对比两种文化价值观的优劣之处,最后提出建议。
storm hurricane, typhoon, cyclone, flood, seaquake, hailstorm, rockslide, earthquake, volcanic eruption, subsidence of ground, subterranean fire is very dangerous。
风暴、飓风、台风、旋风、洪水、海啸、冰雹、滑坡、地震、火山爆发、地陷、地火;是非常危险地2. 自我中心与无私奉献西方人自我中心意识和独立意识很强, 主要表现在:(1) 自己为自己负责。
每个人生存方式及生存质量都取决于自己的能力。
因此, 每个人都必须自我奋斗, 把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
(2) 不习惯关心他人, 帮助他人, 不过问他人的事情。
(3) 主动帮助别人或接受别人帮助在西方常常是令人难堪的事。
因为接受帮助只能证明自己无能, 而主动帮助别人会被认为是干涉别人私事。
中国人的行为准则是“我对他人、对社会是否有用”,个人的价值是在奉献中体现出来的。
中国文化推崇一种高尚的情操——无私奉献。
在中国, 主动关心别人, 给人以无微不至的体贴是一种美德。
因此, 中国人不论别人的大事小事、家事私事都愿主动关心, 而这在西方会被视为“多管闲事”。
3. 创新精神与中庸之道西方文化鼓励人们开拓创新, 做一番前人未做过的、杰出超凡的事业。
而传统的中国文化则要求人们不偏不倚, 走中庸之道, 中国人善于预见未来的危险性, 更愿意维持现状, 保持和谐。
4. 个性自由与团结协作西方人十分珍视个人自由, 喜欢随心所欲, 独往独行,不愿受限制。
中国文化则更多地强调集体主义, 主张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 主张同甘共苦, 团结合作, 步调一致。
二、社会关系的差别1. 平等意识与等级观念西方人平等意识较强, 无论贫富, 人人都会尊重自己, 不允许别人侵犯自己的权利。
同时, 人人都能充分地尊重他人。
在美国, 很少有人以自己显赫的家庭背景为荣, 也很少有人以自己贫寒出身为耻。
中美日常生活中的文化差异_策略论文导读::表现在禁忌、红色的象征意义、手势、平等、身体接触等方面。
文章分析了这些差异的原因并给出应对之策,指出文化无优劣、差异需认识、交流应加强。
《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对文化(culture)的定义是customs,arts,socialinstitutions,etcofaparticulargrouporpeople,即文化是某群体或民族的风俗、人文现象、社会惯例等。
中美文化对比一直是跨文化交际研究的重要方面,而在各种文化差异中,日常生活中的文化有着特殊的地位。
随着通讯和传媒的迅速发展,人们能够越来越多地看到异国的生活方式。
然而面对中美日常生活中的差异,人们往往会感到迷惑甚至会对对方做出错误的、不科学的评价,最终导致跨文化冲突乃至产生民族偏见。
一、中美之间日常生活中的文化差异现象1.禁忌日常生活中不同的文化背景,禁忌也有很大差异。
中国人见面聊天时喜欢询问对方的年龄、收入、婚姻状况及子女情况。
而美国人却认为这些方面属于个人隐私,尤其询问妇女的年龄会被认为是缺乏教养的不礼貌行为。
由于谐音的缘故策略,中国人普遍喜欢数字6、8、9,而讨厌数字4。
而美国人认为13是不吉利数字,电影院的座位没有13排,也没有13号。
了解了这一文化背景,我们就会明白显而易见的18层高楼怎么会有人住在19层呢?为什么明明13楼却只见12+?中国人却不这样认为,如鼎盛时期的姚明在休斯顿火箭队效力时即身披13号球衣。
2.红色在颜色方面,中华民族有崇尚红色的心理。
在汉文化中,红色象征吉祥如意、喜庆欢乐免费论文。
逢年过节,红灯高挂,家家要贴红对联婚嫁迎娶,披红戴花,夫妻双双人洞房。
红双喜、红喜事寓意于一件令人高兴的事。
中国女孩也喜欢以红取名。
红色还有浓郁的政治色彩,象征着革命和兴旺。
红色还可以用来表达情感,喻指恼怒、生气、害羞、嫉妒,如面红耳赤、脸红脖子粗等。
但红色在西方人眼里,却为不祥之兆。
在英语中就有战争、流血、恐怖、愤怒、困境、放荡等多种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