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风》含反思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3
2024年中班科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风》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指导手册》第四章“自然现象”中的第二节“风”。
详细内容主要包括风的成因、风的作用、风的方向以及风的力量。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风的成因,知道风是由于空气流动形成的。
2. 使幼儿认识到风的作用,如吹动树叶、带动风筝等。
3. 培养幼儿观察风的方向,学会用简单的方法判断风向。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风的方向判断。
教学重点:风的成因、作用及方向。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气球、吹风机、风向标、图片、视频等。
学具:纸张、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幼儿到户外,观察树叶被风吹动,感受风的存在。
2. 例题讲解(10分钟)(1)风的成因:空气流动形成风,如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产生空气流动。
(2)风的作用:吹动树叶、带动风筝、促进空气流通等。
(3)风的方向:教师展示风向标,讲解如何判断风向。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用纸张制作小船,放在水中,用吹风机模拟风,观察小船的移动方向。
4. 分组讨论(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幼儿分组讨论:风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作用?六、板书设计1. 板书风2. 板书内容:(1)风的成因:空气流动(2)风的作用:吹动树叶、带动风筝等(3)风的方向:风向标判断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一天中不同时间风的方向和强度。
2. 答案:根据观察,记录风向和强度,如上午8时有微风,风向为东南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幼儿直观地感受到风的存在,提高了幼儿的学习兴趣。
但在风向的判断方面,部分幼儿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让幼儿了解风能发电,观察风力发电站的工作原理,增强幼儿对风能的认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风的方向判断。
2. 实践情景引入:让幼儿直观感受风的存在。
3. 例题讲解:风的成因、作用及方向的详细讲解。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风》及教学反思(推荐五篇)第一篇: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风》及教学反思《中班科学活动教案《风》含反思》这是优秀的中班科学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活动设计背景户外活动时孩子们拿着风车正玩得开心,突然一阵风吹来使孩子们格外兴奋,大家都在比较站着不动谁的风车转的快,为此争论不休,可是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呢谁也不理解?《纲要》中指出幼儿园以激发孩子对周围事物、现象的好奇心及探索周围世界和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幼儿关心、爱护自然地积极情感和态度。
为了让孩子清晰地了解这一现象,特设计本节课。
活动目标1、感受风吹来的方向。
2、了解风为自己的生活带来的方便。
3、能观察、比较出不同的风。
4、通过观察记录和动手操作活动,容幼儿尝试产生风的各种方法,激发幼儿探索自然现象的兴趣。
5、初步了解风力有大小之分,风力大小与人们的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感受风的方向。
难点:观察、比较不同的风。
活动准备风车、扇子、风筝、小盘子、图书、纸张、泡泡水、纸飞机、纸飞镖、羽毛、电风扇、课本(人手一本)活动过程1.引起兴趣教师:“谁也看不到我的影子,谁也捉不住我的身子,沙沙沙,有时我只摇摇树枝,哗哗哗,有时我要推倒房子,请你猜猜我的名字?”(风)还有什么方法能使风儿出现?幼儿探索各种可以起风的方法。
2、有关风的图片(有益的风和有害的风)(1)游戏:《我们会制造风》通过幼儿自由玩风车、吹泡泡、玩纸飞机、纸飞镖等各种活动体验风的方向、风力,进一步提高幼儿游戏兴趣。
(2)探索怎样让风为我们做好事?让幼儿了解植树造林可以减少风沙的常识,强化幼儿爱护树林,不乱让垃圾的行为。
3、讨论交流。
(1)观察课本了解风吹来的方向是四面八方的。
(2)游戏:寻找风吹来的方向在游戏中感受不同方向吹来的风,我们身上的衣物也会朝另一个方向摆动,寻找户外还有哪些东西告诉我们风来了(3)教师也可以在电风扇上绑上长纸条,[本.文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然后改变电风扇方向,再请幼儿观察纸条飘动的方向。
中班科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风》中班科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风》精选3篇(一)科目:科学年级:中班课题:风教学目的:1. 通过观察、体验和讨论,让学生理解风的存在及其产生原因。
2. 培养学生发现自然现象并提出问题、考虑、探究的才能。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团队合作等社交技能。
教学准备:1. PPT课件或图片资料:包含有关风的图片和文字说明。
2. 风车、风筝等实物。
3. 拟音磁带:播放风的声音。
4. 故事书《小风儿》或类似的绘本。
5. 彩色笔和纸:供学生绘制风的画面。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拟音磁带播放风的声音,让学生聆听。
2. 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现象——窗户、树叶、麦田在风中的动作。
二、探究风〔10分钟〕1. 展示风的图片,向学生介绍风的定义和特征。
2. 引导学生讨论风是什么,它从哪里来,为什么会有风。
3. 准备风车、风筝等实物,让学生观察并亲自体验风的力量。
三、故事的引入〔8分钟〕1. 以《小风儿》为例,讲述关于风的故事或启发学生对风的兴趣。
2. 提问学生是否听过类似的故事,理解他们的理解和想法。
四、小组绘制风的画面〔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4-5人。
2. 给每个小组发放彩色笔和纸,要求他们合作绘制自己对风的想象。
3. 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可以绘制风在自然环境中造成的变化和影响。
五、分享及总结〔7分钟〕1. 让小组逐一展示自己的画面,并让学生解释自己的创作思路。
2. 引导学生总结风对自然和人的作用,以及为什么要保护自然环境。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通过观察、体验和讨论,对风有了初步的理解。
他们能描绘风的特征、未能流向、原因等。
小组合作绘制风的画面,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和团队合作才能。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中班学生来说,他们的关注点在于感受风的存在和感受到风带来的变化,因此教学内容需要注意选择和展示。
同时,老师还可以拓展学习内容,比方通过展示不同地区的风景照片,让学生感受风的不同表现形式。
中班科学《风》教案附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科学领域教材《探索自然》第四章《气象万千》的第三节《风》。
详细内容主要包括风的成因、风的作用、风的种类以及风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风的成因,知道风是由于空气流动形成的。
2. 培养幼儿观察、描述风的外部特征和现象的能力。
3. 让幼儿了解风的作用和影响,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风的成因、风的作用和影响。
难点:风的种类及风力的判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风扇、气球、纸张、风车、图片等。
学具:画笔、画纸、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打开电风扇,让幼儿感受风,引导幼儿观察风吹动纸张、气球等物体的现象。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通过图片展示风的成因,引导幼儿了解风是由于空气流动形成的。
(2)介绍风的作用,如吹动风车、使气球上升等。
(3)讲解风的种类,如微风、大风、暴风等,并进行风力判断。
3.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分发画纸、画笔等材料,让幼儿画出自己喜欢的风,并描述风的特点。
4. 小组讨论(5分钟)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画的风,讨论风的作用和影响。
六、板书设计1. 风2. 内容:(1)风的成因:空气流动(2)风的作用:吹动风车、使气球上升等(3)风的种类:微风、大风、暴风等(4)风的影响:环保、生活等方面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喜欢的风,并描述风的特点。
2. 答案示例:我喜欢微风,因为微风很温柔,可以让树叶轻轻摇曳,还可以吹走夏天的炎热。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等方式,让幼儿了解了风的成因、风的作用和影响。
但在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幼儿观察、描述风的现象,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进行户外活动,观察风对不同物体的影响,如树叶、纸张等,进一步了解风的特点。
同时,鼓励幼儿收集与风相关的资料,开展“风的故事”主题活动。
2024年中班科学《风》精彩教案(附反思幼儿园免费精彩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自然现象》第三节《风》。
教学内容详细包括:风的成因、风的作用、风的方向、风的等级以及风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了解风的成因,理解风的方向和风力等级。
2. 培养观察自然现象的兴趣,提高对科学探究的积极性。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与风相关的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风的成因、方向和风力等级。
难点:理解风的作用及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风车、气球、风向仪、风力计、图片、视频。
学具:彩笔、画纸、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拿出风车和气球,让孩子们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风是什么吗?风是如何让风车转动的?”引导幼儿讨论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2. 例题讲解(10分钟)通过图片和视频,讲解风的成因、方向和风力等级。
引导幼儿观察并描述生活中的风现象。
3.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用风向仪和风力计观察并记录风的方向和风力等级。
让幼儿画出自己观察到的风现象。
4. 知识巩固(5分钟)老师提出问题,检查幼儿对风的知识掌握情况。
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观察和画作。
拓展延伸:讨论风能的利用和节约能源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风的成因2. 风的方向和风力等级3. 风的作用4. 风与生活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一周内的风现象,画出自己喜欢的风图案。
2. 答案:根据观察记录和画作,描述风的方向、风力等级以及风对生活的影响。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兴趣,针对不同幼儿的表现给予个别指导。
2. 拓展延伸:组织户外活动,让幼儿亲自感受风,培养观察自然现象的习惯。
同时,鼓励家长参与,共同探索风的奥秘。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3.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方式4. 知识巩固的环节5. 作业设计与课后反思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重点在于风的成因、方向和风力等级的理解,难点在于风的作用及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中班科学《风》教案附反思一、教学目标1.了解风的基本特征,知道风是无形的,但可以通过观察物体的运动来感知风的存在。
2.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幼儿对自然现象的兴趣和探究能力。
3.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幼儿了解风的基本特征,学会观察风的存在。
2.教学难点: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幼儿对自然现象的探究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具:纸条、气球、扇子、风筝、风车等。
2.环境布置:在教室内设置一个观察风的角落,放置相关教具。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带领幼儿观察教室内的物品,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风吗?风有什么特点?”(二)基本环节1.风的感知(1)教师拿一张纸条,让幼儿观察纸条在风中飘动的情况。
(2)教师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纸条为什么会飘动?”(3)引导幼儿回答,得出风可以使物体运动的结论。
2.风的实验(1)教师拿一个气球,向幼儿展示如何把气球吹满气。
(2)教师把气球放开,让幼儿观察气球在风中飘动的现象。
(3)教师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气球为什么会飘动?”(4)引导幼儿回答,得出风可以使物体运动的结论。
3.风的运用(1)教师拿一把扇子,向幼儿展示如何使用扇子制造风。
(2)教师提问:“你们知道风有什么用吗?我们可以怎么利用风?”4.风的游戏(1)教师组织幼儿玩“吹风车”游戏,让幼儿亲自体验风的力量。
(2)教师提问:“你们在游戏中感受到了什么?风有什么特点?”(3)引导幼儿回答,巩固对风的认识。
2.教师提问:“你们今天学到了什么?对风有什么新的认识?”3.引导幼儿回答,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观察、实验、游戏等多种形式,让幼儿对风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达到了教学目标。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幼儿主动参与,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
3.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尝试引入更多关于风的自然现象,让幼儿更加深入地了解风的特点和作用。
4.针对不同幼儿的学习情况,教师应调整教学策略,关注每个幼儿的成长需求。
幼儿园中班科学优秀教案《风》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自然现象》第三节《风》。
内容包括:风的成因、风的特征、风的作用以及如何感知风的存在。
二、教学目标1. 知道风的成因,理解风的基本特征。
2.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幼儿观察、感知、表达和创造能力。
3. 增强幼儿对自然现象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自然奥秘的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风的成因和特征。
重点: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感知风的存在,并了解风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风扇、气球、风车、纸张等。
学具:彩笔、画纸、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打开电风扇,让幼儿观察并感受风的存在。
(2)提问:你们感觉到了什么?风是从哪里来的?2. 例题讲解(1)讲解风的成因:空气流动形成风。
(2)讲解风的特征:风向、风力、风速等。
3. 随堂练习(1)让幼儿用气球和纸张感受风的存在。
(2)讨论:风有什么作用?4. 小组活动(1)让幼儿分成小组,用风车和胶棒制作“风车”。
(2)展示作品,分享制作过程中的感受。
(2)提出问题:风还能做什么?六、板书设计1. 风的成因:空气流动2. 风的特征:风向、风力、风速3. 风的作用:吹动树叶、吹起气球、带动风车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幅关于风的画。
2. 答案: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画出风的形象,如树叶飘动、裙子飘起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感知风的存在,提高了他们对自然现象的兴趣。
但在讲解风的成因和特征时,部分幼儿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
2. 拓展延伸:(1)组织幼儿进行户外活动,观察自然界中的风。
(2)让幼儿收集有关风的诗句或故事,进行分享。
(3)开展家庭作业:与家长一起制作一个风向标,观察并记录风向变化。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3.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易懂性;4. 小组活动的组织和引导;5.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趣味性;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
幼儿园中班科学公开课教案《风》含反思幼儿园中班科学公开课教案《风》含反思「篇一」【活动目标】1、通过玩扑克,鼓励幼儿大胆寻找让扑克站立的方法。
2、通过操作,了解简单的力学原理。
3、学习记录实验结果,并乐意在集体中表达自己的想法。
4、乐意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游戏的愉悦。
5、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1、扑克牌人手二十张。
2、记录纸、笔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一、引出课题。
教师: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呀?扑克牌是用来干什么的?今天,老师要请小朋友和扑克牌来玩新游戏。
二、幼儿探索怎样利用两张扑克牌让其站立在桌子上。
教师:老师在每个小朋友的桌子上放了两张扑克牌,你们去试一试,看能不能让扑克牌站在桌子上。
然后把你们的方法记录在纸上,待会来告诉大家。
1、幼儿第一次尝试。
2、尝试后交流。
(1)你是用什么办法让扑克牌站立在桌子上的。
(请幼儿出示记录纸并进行解释和示范)。
(2)为什么这个方法能让扑克牌站在桌子上呢?(3)我刚才看见有几个小朋友也用这个方法让扑克牌站起来,但是后来又倒了,这是怎么回事?(4)有不一样的方法吗?(5)他这个方法和刚才的有什么不同?3、幼儿第二次尝试。
刚才小朋友想出了几种让扑克牌站立的方法,现在老师请小朋友用这几种方法都去试一试,待会你来告诉大家,哪一种方法可以让扑克牌在桌子上站的最稳。
4、尝试后交流。
(1)你觉得这几种方法中哪一种方法可以让扑克牌在桌子上站的最稳?(2)为什么?三、引导幼儿综合利用刚才的办法,将扑克牌搭建的更高。
1、教师:刚才我们想出了不同的可以让扑克牌站立的方法,而且也讨论了哪一种方法可以让扑克牌站得更稳,现在老师为每个小朋友准备了20张扑克牌,干什么呢?老师要请你利用这些扑克牌来搭小房子,看看谁的房子搭的又高又牢固,待会也请你把搭房子的方法记录在纸上。
2、幼儿尝试。
3、请先搭好的小朋友拿着自己的记录纸和他人进行交流。
(1)交流搭建的不同方法。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风》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教案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自然现象》中的第二节《风》。
详细内容包括:风的成因、风的种类、风的作用以及如何感知风的存在。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风的基本概念,知道风是由于空气流动产生的自然现象。
2. 培养幼儿观察、感知和描述风的能力,提高幼儿的科学素养。
3. 培养幼儿对自然现象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自然的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风的形成原理、风的种类及其特点。
教学重点:如何让幼儿感知风的存在,理解风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风扇、气球、吹风机、风车、小红旗等。
2. 学具:彩纸、剪刀、胶水、画笔、画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让幼儿观察教室里的电风扇,感受风扇转动时产生的风。
(2)让幼儿吹气球,体验吹气时产生的风。
2. 例题讲解(1)讲解风的成因,通过演示实验让幼儿理解空气流动产生风。
(2)介绍风的种类,如自然风、人造风,以及它们的特征。
3. 随堂练习(1)让幼儿用吹风机吹动风车,观察风车转动速度与风力大小的关系。
(2)让幼儿在教室内放置小红旗,观察不同位置的风力大小。
六、板书设计1. 风的成因:空气流动2. 风的种类:自然风、人造风3. 风的作用:降温、传播种子、风力发电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制作一个风向标,并记录一周内每天的风向变化。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带领幼儿到户外观察自然风,引导他们思考风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风的形成原理、风的种类及其特点。
2. 实践情景引入:让幼儿观察和体验风的存在。
3. 例题讲解:风的成因及风力的感知。
4. 作业设计:制作风向标并记录风向变化。
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了解幼儿的理解程度和户外实践。
一、教学难点的解析1. 风的形成原理:通过简单的实验,如吹气球、观察电风扇转动等,让幼儿直观地感受空气流动产生风的过程。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优秀教案《风》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教案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教材,涉及章节为《自然现象探索》中的《风》。
具体内容包括:风的成因、风的力量、风的作用以及与风相关的趣味活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风的成因,知道风的力量和作用。
2. 通过观察、实践,培养幼儿对自然现象的探索精神。
3. 培养幼儿团队协作、动手操作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风的成因和风的力量。
教学重点:风的成因、风的作用以及与风相关的实践活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视频、吹风机、气球、纸张等。
学具:画笔、纸张、剪刀、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到户外感受风,观察风吹动树叶、纸张等物体,引发幼儿对风的兴趣。
2. 知识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PPT、视频等方式,讲解风的成因、风的力量和作用。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以吹风机吹动气球为例,让幼儿观察气球的变化,引导幼儿理解风的力量。
4.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成小组,用纸张制作风车,观察风吹动风车的情况。
5. 趣味活动(15分钟)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抓住风”的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风的存在。
六、板书设计1. 风的成因2. 风的力量3. 风的作用4. 与风相关的实践活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小朋友画出自己心中的风,并分享给家长。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观察、游戏等形式,让幼儿对风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但在活动组织方面,还需注意时间的分配和引的简练。
2. 拓展延伸: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更多与风相关的实践活动,如制作风筝、观察风对植物的影响等,激发幼儿对自然现象的探索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
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
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
4. 板书设计。
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难点:风的成因和风的力量。
幼儿园初中科学课《风》与反思
中班科学课《风》反映了适用于中班的以科学为主题的教学活动的思考,让孩子们知道空气流动形成风,通过各种感官感受到风,让孩子们知道风是看不见的和无形的,只能感觉到.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感知能力,了解风的优缺点,以及人们如何利用风和克服风灾.来看看带有反思性教学计划的幼儿园中班科学《风》.
活动目标
1.通过各种感觉来感受风,让孩子们知道风是无形的和无形的,只能感觉到.
2.让孩子知道空气正在流动形成风.
3.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感知能力,了解风的利弊,以及人们如何利用风和克服风暴.
4,对风有浓厚的兴趣,热爱生活,喜欢探索.
5,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难度
重点:激发儿童探索自然现象的兴趣
难点:风可能对人类造成的危险以及防止暴风雨的方法
活动准备
风扇纸板色条图片的风(好风和有害风)
活动程序
(1)开始链接:
引入探索孩子的愿望,让孩子的闭眼老师在每个孩子的脸前扇动风扇,以便孩子感知风的存在.老师拿出彩条,让孩子吹一吹,扇动然后跑(2)基本链接
1.通过提问让孩子表达风的特征
2,孩子的讨论风格确实是看不见的,无形的,但实际上是在崔中,它是由周围空气的流动形成的,只有周围有空气时你才会有风3,老师通过风扇,纸板,彩条让孩子们用手轻轻地扇动风扇并用力推动风扇,感受风的大小和速度,让孩子说风速和功率也很大风能对人类有什么作用?热气球飞向天空,凉爽,衣服变干,叶子摆动,放风筝,散布种子等.让孩子们了解风对人类的危害
制造大量水,沙尘暴,炸毁房屋,泥石流,倾倒渔船等.
4,防风有时对人有好处,有时会做坏事,但是人们的技能可能很大,想出很多方法来防止风做坏事,植树造防风林,提前预报以减少危害对人民
(3),链接结束
老师指导孩子回答:你懂风吗?知道了它的优点和缺点之后,您愿意随风成为好朋友吗?(指导孩子讨论)
老师总结:今天,我们的收成可以很大.我们不仅知道风,而且知道他有大小和方向,而且知道如何制造风.请回家查找信息.想想如何使这些有害.风成为一种风,对于我们是否有新发现和新发现很有用.
(4)扩展
今天,我们知道风将给我们带来好处,并可能给我们带来伤害.风将和我们一起玩游戏.现在桌子上有一台风车和一小篮子材料.请选择您认为可以使用的材料,然后让风车转动.
活动反思:
此事件的难点在于感觉风的大小和风的方向,因为风是相对抽象的东西.活动前,我特别安排了任务,让孩子和爸爸妈妈寻找风的痕迹,让他们与大自然接触,了解风的最初概念,以及相应的分散而模糊的生活经历.
小百科全书:风是气流引起的自然现象,气流是由太阳辐射热引起的.太阳照在地球表面,导致表面温度升高,表面上的空气被加热并膨胀,变得更轻.在热空气上升之后,低温冷空气流入,并且上升的空气由于逐渐冷却而下降并且变得沉重.因为表面温度高,所以空气被加热而上升,并且空气流产生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