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市地理地质与环境
- 格式:doc
- 大小:14.13 MB
- 文档页数:37
邢台地理、地质与环境一、地理概况(一)地形地貌邢台市地处河北省中南部,位于东经113o45′~115o50′、北纬36o45′~37o48′之间(东西~ , 南北4068868~4185402)。
西靠太行山与山西接壤,东以卫运河为界与山东毗邻,北与石家庄、衡水两市搭界,南与邯郸市相连。
东西长约185km,南北宽约80km,其状略呈马鞍形,面积12456km2。
我市地形由西至东可分为中、低山区,丘陵区和平原区。
1、中、低山区:以500m等高线与丘陵为界,位于市西部,区域面积1923.8km2,约占全市总面积的15%,相当于整个邢台县的面积。
山脉呈北北东走向,海拔高程一般为500~1000m之间,切割深度大于200m,属低山。
中山只分布在省界附近,最高山峰达1822m,位于近邻山西省界的邢台县和内邱县交界处不老青山。
山脉连绵,河流蜿蜒,自西向东横截山地,形成峡谷,谷壁陡立。
2、丘陵区:依据地形起伏(切割深度)大小,人为以100m等高线与平原为界进行划分。
丘陵区位于市中西部,区域面积1621.2km2,约占全市总面积的13%,海拔高程100~500m,相对高差小于200m。
地形起伏,岗丘遍布,沿河两岸布有带状和裙状一、二级阶地,冲沟较发育,水土流失严重。
丘陵与平原间地形变化急骤,没有明显的缓冲地段。
3、平原区:位于市东部,主要位于京广铁路以东区域,面积为8911km2,约占全市总面积的72%。
滏阳河以西,面积3977km2,一般海拔高度在75~40m之间,坡度为1/400~1/1000。
靠近山麓部分的平原坡度较大,流水切割作用明显,河流阶地发育;中腰地带坡度渐缓,侵蚀变轻;平原的前缘地势平缓开阔,和两大碟形洼地——大陆泽、宁晋泊相连。
滏阳河以东,面积4934km2,主要受古黄河与海河水系长期泛滥淤积而成,地势低平,海拔在35~24m之间,坡度约为1/10000。
由于历史上受黄河、漳河等河流决口、改道、泛滥冲淤重叠切割的影响,地貌形态十分复杂,古河床和沙丘岗坡呈带形分布,中间形成许多封闭洼地。
邢台市地理环境
邢台市位于河北省南部,地处华北平原西部,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
邢台市地理环境优越,自然风光秀丽,气候宜人,是一个宜居宜游的地方。
地理位置
邢台市位于北纬37°32′-38°28′,东经113°37′-115°20′之间。
东邻石家庄市,南接衡水市,西毗大同市,北靠保定市,地处河北省南部。
地形地貌
邢台市地势东高西低,地形呈台阶状分布。
西部为山地,主要为太行山脉余脉,地势较高;中部为丘陵和低山地带,地势逐渐变平缓;东部为平原,地势最低。
邢台市地貌复杂多样,山川起伏,水域众多,景色宜人。
气候特点
邢台市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春温多风,夏热多雨,秋爽多晴,冬寒多雪。
年平均气温约13℃,降水集中在夏季,适宜农作物生长。
自然资源
邢台市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主要有煤炭、铁矿、石灰石等。
此外,水资源也十分丰富,市境内有滹沱河、清河等河流,水域面积较大,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总结
邢台市地理环境丰富多样,山水相间,气候宜人,资源丰富。
这里既有历史悠久的文化底蕴,又有优越的自然条件,是一个宜居宜游的城市。
邢台地理——发源于邢台市的13条河流邢台市在历史上属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大陆泽曾是黄河中下游地区最大的湖泊,当代邢台市则属于海河流域,有子牙河、黑龙港、南运河三大水系。
境内有21条河流。
子牙河系有15条大支流河道,均发源于太行山区,以行洪为主,平时基流少,汛期多暴发洪水,源短流急,上宽下窄,上陡下平,峰高量大,尾闾不畅,常在中下游漫溢决口,形成灾害,由于河道治理滞后,往往洪水未进滞洪区就已经决口。
黑龙港系有5条河道,以排沥为主,旱时干涸,涝时由于排泄不及,形成严重沥涝。
另外有卫运河属于运河水系。
随着邢台环境生态的改善,2022年邢台市实现了境内21条河流河河有水。
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下面我们来聊一聊发源于邢台市的13条河流。
1、沙河——南澧河——北澧河(北澧新河)澧河发源于内丘、邢台和沙河三县西部山区的六条大川,流经内丘、邢台、沙河、南和、任县、隆尧、宁晋七县。
澧河在邢台市境内分为三段:上游——称作沙河、大沙河,全长79公里,因沙多而得名。
中游——南澧河,古称澧水、湡水,根据隋文帝开皇十一年澧河石桥碑记载,早在隋代以前,便已有澧河,并且七里河、百泉河汇入澧河,沙河城镇端庄南开始至邢家湾环水村与顺水河汇合称南澧河。
南澧河流域面积2576平方公里,自朱庄至环水村河道长102公里。
下游——北澧河,分为北澧新河、旧北澧河两个河道,是沟通大陆泽与宁晋泊的最重要泄洪河道,河道起自环水村澧河头,经隆尧至宁晋小河口,全长41.3公里澧河主河道全长180公里,是邢台第大一河,流经途中先后有沙洺河、溜垒河、顺水河、牛尾河、白马河、午河、泜河汇入,因水量浩大,河道狭窄,经常造成洪水泛滥,1956年和1963年洪水曾把大量农田变成荒滩。
澧河上游有朱庄、东石岭、野沟门三座大、中型水库。
中下游河道平均宽度200米,太行山东邻10574平方公里面积的洪水,都通过澧河下泄。
是邢台市重点防汛河道之首。
2、泜河泜河古称泜水,俗称脂沟。
太行泉城美丽邢台美文邢台,位于河北省中部,素有“以太行泉城”之称。
这座城市地理位置优越,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自然风光秀丽,被誉为华北地区的明珠。
邢台的美丽源于其独特的地理环境。
太行山脉横亘于城市的北部,给邢台增添了壮丽的山水风景。
太行山脉蜿蜒起伏,峰峦叠嶂,雄伟壮观。
登上山顶,俯瞰整个城市,可以看到层峦叠嶂的山峦、清澈的山泉和绿树成荫的山谷。
这里的山水如画,美不胜收。
邢台还以其丰富的泉水资源而闻名。
城市内有大大小小的泉眼上百处,泉水清澈见底,有的泉水还能喷涌而出,形成壮观的景观。
泉水不仅给城市带来了源源不断的水源,也为城市增添了一抹清新的色彩。
在邢台的街头巷尾,随处可见泉水的踪影,给人一种宜人的感觉。
除了自然风光,邢台还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这里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
邢台曾是春秋时期鲁国的都城,历史上曾是燕国、赵国的边陲要塞。
这些历史留下了许多珍贵的遗迹和文物,如古城墙、古建筑等。
古城墙是邢台的标志性建筑之一,高耸入云,气势磅礴。
古建筑群保存完好,展现了独特的建筑风格和艺术魅力。
邢台还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
这里有许多传统节日和民间艺术活动,如舞龙、舞狮、花灯等,吸引了众多游客。
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邢台都会举行盛大的元宵灯会,灯火辉煌,热闹非凡。
届时,成千上万的灯笼点亮了整个城市,犹如仙境一般。
邢台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希望的城市。
近年来,随着城市的发展,邢台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现代化的建筑和设施遍布全城,给人一种现代与古典相结合的感觉。
城市的繁荣和进步,使邢台焕发出勃勃生机。
邢台是一个值得一游的城市。
这里有雄伟壮观的自然风光,有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有独特而热情的民俗风情。
来到邢台,不仅可以享受美丽的山水,还能领略到浓郁的历史文化氛围。
邢台是一个充满魅力和活力的城市,也是一个让人流连忘返的旅游胜地。
无论是国内游还是国际游,邢台都是一个值得推荐的目的地。
以太行泉城,这是对邢台最真实的写照。
邢台环境污染情况及调查报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河北省环境保护条例》的规定,现发布2013年《邢台市环境状况公报》。
2013年全市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以污染减排为主线,以环境执法为手段,切实加大污染治理力度,努力改善全市环境质量。
全市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量与2012年相比,分别削减了3.4%、3.8%、7.4%和5.8%,超额完成省考核目标。
境内河流水质除七里河为Ⅲ类外,其他均为劣V类;市区环境空气质量总体较差,优良天数为38天,声环境质量总体较好。
水环境质量邢台市境内河流均为季节性河流,除引黄济津干渠(清凉江)和七里河外,其他河流均接纳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无天然径流。
2013年12条有水河流的监测结果显示,境内河流水质除七里河为Ⅲ类外,其他均为劣V类,主要污染物为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
按污染程度从重到轻排序依次是:汪洋沟、澄阳新河、溢东排河、凌河、澄阳河、围寨河、牛尾河、小黄河、卫运河、老漳河、引黄济津干渠(清凉江)、七里河。
邢台市四个河流出市断面分别为澄阳河、澄阳新河、澄东排河和西沙河出市断面。
2013年澄阳新河、西沙河和溢阳河三个出市断面COD浓度年均值较2012均有下降,澄东排河COD浓度年均值较2012年有所上升;溢阳河、溢阳新河、澄东排河2三个出市断面氨氮年平均浓度较2012年均有上升,西沙河出市断面氨氮年平均浓度较2012年下降。
大气环境状况邢台市城区共设四个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分别是:达活泉子站、邢师高专子站、市环保局子站和路桥公司子站。
自2013年1月1日起开展PM25、PM10、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臭氧六项污染物监测,监测结果按《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和《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技术规范》2013年市区环境空气首要污染物为糗粒物。
空气质量优民天数为38天,占全年天数的10.4%;轻、中度污染天数为182天,占全年天数的49.9%;重度污染以上天数为145天,占全年天数的39.7%。
邢台市土地资源概况邢台市位于河北省南部,地处东经113°45′——115°50′和北纬36°45′——37°48′之间。
西与山西省相邻,东隔卫运河与山东省相望,北和东北与石家庄市、衡水市接壤,南与邯郸市毗邻。
邢台市辖21个县(市、区)、192个乡(镇、街道办事处)、5155个村和232个居委会。
全市域土地总面积1865.16万亩,占河北省土地总面积的6.58%。
土壤类型复杂多样,共有12个土类、25个亚土类、80个土属、173个土种,其中潮土类面积占土壤面积的2/3。
土地利用状况(一)土地利用现状结构2005年底,邢台市土地总面积1865.16万亩。
农用地面积1327.48万亩,占全市土地面积71.17% ,其中,耕地面积为972.26万亩,园地面积为75.00万亩,林地面积为204.49万亩,牧草地面积为0.03万亩,其它农用地面积75.70万亩。
建设用地面积199.51万亩,占全市土地面积10.70% ,其中,居民点及工矿用地面积180.98万亩,交通运输用地面积10.54万亩,水利设施用地7.99万亩。
未利用地面积338.17万亩,占全市土地总面积18.13%。
(附表:1)(二)土地利用特点1、耕地比重大,是全省重要的粮棉基地。
本市的各土地利用类型中,耕地所占比重最大,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52.1%。
耕地中,以种植粮、棉为主,是河北省重要的粮棉生产基地。
2、土地利用的地区差异明显。
由于地形、土壤、水文等条件的影响,本市西部、中部和东部地区的土地利用状况有明显差异。
西部的临城、内邱、邢台和沙河四县(市)的土地利用率仅为64.7%,东部平原各县(市)则在90%以上;西部四县(市)的垦殖率仅为30.2%,东部平原各县(市)则多为70%以上;西部四县(市)的林地面积占全市的90.4%,而东部平原地区林地面积仅占9.6%。
西部四县(市)的土地生产率水平较低;滏阳河以西的中部平原地区水浇地较多,土地生产率水平居全市之首;滏阳河以东的平原地区水资源缺乏,中、低产田较多,土地生产率水平明显低于中部平原地区。
邢台市水资源状况和未来发展设想一、邢台市水资源状况受自然地理和气候条件的影响,邢台市缺水形势严峻。
依据河北省第二次水资源评价成果,我市多年平均降水量525.1毫米,水资源总量为14.6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5.4亿立方米,地下水10.4亿立方米(重复计算量1.2亿立方米)。
人均水资源量为220立方米,亩均水资源量为144立方米,分别占全国人均、亩均水资源量的1/10,为全省人均、亩均的70%左右,属资源型严重缺水地区。
2010年,全市供水总量为18.4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2.8亿立方米、地下水15.2亿立方米,其它0.4亿立方米。
按用途分,全市农业用水14.8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80%,工业用水1.9亿立方米,占用水总量的10%,生活、服务等用水1.7亿立方米,占用水总量的10%。
近年来为维持生活、工农业生产和发展需要,年超采地下水3-5亿立方米。
由此引起的地下水位下降、机井报废、含水层疏干、地裂缝等地质灾害,对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构成严重威胁。
全市21条河流中共有排污口114处,此外,我市还通过洨河接纳石家庄污水,老漳河、沙洺河接纳邯郸污水。
城市生活和工业污水大量排入河道,以至于积重难返,致使大量地表水不能利用,加剧了水资源短缺形势。
二、水资源供需分析目前我市可供水量为14.4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2.6亿立方米,地下水9.1亿立方米,其它客水、非传统水资源2.7亿立方米(卫运河等客水,中水、微咸水,岩溶水)。
随着我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在增加,预测“十二五”期间,全市年需水量将达到19.1亿立方米,其中农业需水13.8亿立方米,工业需水3.0亿立方米,生活、服务等需水2.3亿立方米。
年缺口4.7亿立方米。
三、水资源开发与保护的总体思路邢台市水生态环境脆弱,可利用的水资源数量有限。
因此,解决邢台市水资源问题只有两条路:开源和节流。
紧紧围绕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对水资源开发利用提出的总体要求,邢台市水资源开发与保护的总体思路是:(一)大力推进民生水利建设,切实解决好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努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邢台市地图一、引言邢台市位于中国河北省中部,是河北省的一个地级市,也是河北省三大副中心城市之一。
邢台市地处华北平原,毗邻石家庄市、保定市、沧州市等地,是河北省的交通枢纽,交通便利。
邢台市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旅游资源。
本文将重点介绍邢台市的地理位置、地质特征以及行政区划等方面的内容来详细了解邢台市地图。
二、地理位置邢台市位于河北省中南部,地理坐标为北纬37°04′~38°12′,东经113°38′~115°20′。
邢台市总面积为13978平方公里。
市域由南向北略呈扇形,南北长约163千米,东西最宽约128千米,全境地势较为平缓,地貌类型以华北平原为主。
邢台市东、南、西三面分别与石家庄市、保定市和沧州市接壤,北濒滦河,是河北省的一个重要地理节点。
三、地质特征邢台市地质构造属于华北地块的一部分,主要由太古宙基岩、元古宙变质岩、中生代沉积岩以及新生代河积、湖积沉积物等组成。
地处平原地带,地表形状平整,地势较为平坦。
该地区地质构造平稳,没有活动地震。
四、行政区划邢台市辖15个县级行政区,包括丛台区、邢台县、南宫市、沙河市、新河县、宁晋县、柏乡县、隆尧县、任县、南和县、巨鹿县、广宗县、平乡县、威县和清河县。
邢台市的行政区划相对分散,各个县域之间的距离较远。
五、交通情况邢台市的交通相对便利,铁路、公路、航空等交通设施比较发达。
沈海高速公路、京九铁路等经过邢台市,方便了市区与周边城市的交通往来。
邢台市还拥有一个综合性的交通枢纽——邢台火车站,方便市民或游客出行。
六、旅游资源邢台市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是一个旅游胜地。
市区内有众多的历史文化遗址和名胜古迹,如南宫市的王莽墓、沙河市的唐代古塔、七级水岩瀑布景区等。
邢台市还以其特色的民俗文化和传统手工艺品而闻名,游客可以欣赏到真实的民间艺术表演以及购买当地特色的手工艺品。
七、经济发展邢台市经济以农业为主,农产品种类繁多。
邢台环境调研报告
邢台市环境调研报告
一、调研目的与背景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邢台市面临着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严重问题。
为了深入了解邢台市的环境状况并提出有效的改善措施,我们进行了此次环境调研。
二、调研方法与过程
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观察和资料收集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我们对邢台市的空气质量、水质污染、噪音污染和固体废弃物处理等方面展开大规模的调查与研究。
三、调研结果与分析
1. 空气质量:调查显示,邢台市的空气质量总体不佳,PM
2.5和PM10的浓度超过了国家标准。
主要污染源包括工业废气和机动车尾气排放。
2. 水质污染:邢台市水质状况普遍不理想,部分地区水质达不到生活饮用水的标准。
主要原因是工业废水和农业面源污染。
3. 噪音污染:部分城区噪音污染超过了国家限值标准,主要由交通噪音和建筑施工噪音引起。
4. 固体废弃物处理:邢台市的垃圾处理能力相对不足,存在部分地区垃圾无法及时清运、无害化处理不彻底等问题。
四、问题与建议
1. 加强空气污染治理,减少工业废气和机动车尾气的排放。
2. 加强水质治理,建设污水处理设施,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3. 加强噪音污染治理,采取有效的隔音和降噪措施,限制建筑施工时段和噪音源。
4. 加大固体废弃物处理力度,修建垃圾处理设施,提高垃圾分类意识。
五、结论
邢台市的环境问题十分突出,需要采取有力的措施加以解决。
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应加强环境意识,推动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为邢台市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邢台地理、地质与环境一、地理概况(一)地形地貌邢台市地处河北省中南部,位于东经113º45′~115º50′、北纬36º45′~37º48′之间(东西38477982~38661472 ,南北4068868~4185402).西靠太行山与山西接壤,东以卫运河为界与山东毗邻,北与石家庄、衡水两市搭界,南与邯郸市相连。
东西长约185km,南北宽约80km,其状略呈马鞍形,面积12456km2.我市地形由西至东可分为中、低山区,丘陵区和平原区。
1、中、低山区:以500m等高线与丘陵为界,位于市西部,区域面积1923.8km2,约占全市总面积的15%,相当于整个邢台县的面积。
山脉呈北北东走向,海拔高程一般为500~1000m之间,切割深度大于200m,属低山.中山只分布在省界附近,最高山峰达1822m,位于近邻山西省界的邢台县和内邱县交界处不老青山。
山脉连绵,河流蜿蜒,自西向东横截山地,形成峡谷,谷壁陡立。
2、丘陵区:依据地形起伏(切割深度)大小,人为以100m等高线与平原为界进行划分。
丘陵区位于市中西部,区域面积1621。
2km2,约占全市总面积的13%,海拔高程100~500m,相对高差小于200m。
地形起伏,岗丘遍布,沿河两岸布有带状和裙状一、二级阶地,冲沟较发育,水土流失严重。
丘陵与平原间地形变化急骤,没有明显的缓冲地段。
3、平原区:位于市东部,主要位于京广铁路以东区域,面积为8911km2,约占全市总面积的72%。
滏阳河以西,面积3977km2,一般海拔高度在75~40m 之间,坡度为1/400~1/1000。
靠近山麓部分的平原坡度较大,流水切割作用明显,河流阶地发育;中腰地带坡度渐缓,侵蚀变轻;平原的前缘地势平缓开阔,和两大碟形洼地——大陆泽、宁晋泊相连.滏阳河以东,面积4934km2,主要受古黄河与海河水系长期泛滥淤积而成,地势低平,海拔在35~24m之间,坡度约为1/10000。
由于历史上受黄河、漳河等河流决口、改道、泛滥冲淤重叠切割的影响,地貌形态十分复杂,古河床和沙丘岗坡呈带形分布,中间形成许多封闭洼地。
如:宁晋、隆尧的小南海、巨鹿的吕寨洼、平乡的田禾洼、临西的水坡洼及清河的南坡洼等。
(二)河流水系我市属海河流域子牙河水系,区域内共有行洪排沥河道(不包括界河卫运河)20条。
山丘区和山前平原区,自北向南分布有汪洋沟、洨河、北沙河、午河、泜河、李阳河、小马河、白马河、牛尾河、七里~顺水河、沙河~南澧河、北澧河、沙洺河、留垒河、滏阳河共15条大小河流,分别汇入大陆泽和宁晋泊。
这些河道除留垒河外,均发源于西部山区,上游支沟源头繁多,流域形状多呈扇形,且多为季节性河道,平时基流很少,甚至干涸,汛期洪水暴发,河水陡涨陡落,历时很短.因源短流急,洪水汇集较快,各河进入平原后,坡度变缓,泥沙淤积,河道宽浅,深槽狭小。
中部平原区,自西向东分布有小漳河、老漳河~滏东排河、西沙河、索泸河、老沙河-清凉共5条大小河流,统以排沥为主。
河流总趋势为西南~东北,流入衡水市(见表1、见图1)。
邢台市主要河流概况表1统称中游洼淀滞洪区。
大陆泽设计蓄水量6。
96亿方;宁晋泊设计蓄水量22.3亿方.二、地层、构造、岩浆岩(一)地层1、片麻岩区在邢台地区分布面积较大的为片麻岩类,主要分布在邢台县、沙河市、内邱县、临城县西部山区,为一套太古---元古时期形成的变质岩石,片麻岩类岩石是经过多期构造和变质作用形成的,形成时代大约在20~30亿年.岩石多呈灰色、深灰色、近地表多风化。
根据地层发展史,邢台西部片麻岩地层可划分为①太古界赞皇群放甲铺组、石城组、红鹤组、石家栏组,②元古界甘陶河群南寺掌组、南寺组。
东庞煤矿邢东煤矿邢台煤矿章村煤矿在片麻岩区多形成可供开发的矿产主要有:铁矿、菱镁矿、铜、硫铁矿、重晶石、长石、石榴石、建筑装饰板材等,近几年由于矿产资源开发发展较快,贫铁矿等多种矿都已开发利用,主要矿种铁矿分布在沙河市蝉房一带,邢台县西河口,城计头、龙泉寺、张安北、宋家庄,内邱县杏树台、桃园,临城县石窝铺等地,大多为露天开采,另内邱、临城西部建筑装饰用板材也逐渐形成规模化开采,在本区已形成为一个主要产业,生产的产品销往上海、北京、天津、山东、东北各地,年产值可达上亿元,为当地带来了很大的经济社会效益。
2、石英砂岩区邢台地区石英砂岩,主要分布在片麻岩之上,位于山区的东西两侧,西部多分布于与山西接壤地带,东部多分布在沙河市朱庄、秦王湖,邢台县西黄村、皇寺,临城北新村等地.为细小砂砾碎屑沉积形成的岩石,多呈红色和白色,形成时代约为15~17亿年,晚于片麻岩形成。
根据地层发展史,可将砂岩地层划分为中元古界长城系常洲沟组,串岭沟组。
该类岩石达到工业利用指标的可做为矿产利用,该类岩石的成分主要为SiO2,现大多数做为玻璃原料已被使用,其它还可用做水泥添加料,部分形成薄板状的还可做为建筑装饰板材。
现该类岩石有的已被开发利用,例如:沙河市绿水池一带砂岩,邢台县西黄村皇寺砂岩等。
另外,该类砂岩带在邢台地区大多地方形成陡岩峭壁,形成自然风景,给旅游业带来了很大商机,现有的砂岩地带被开发为旅游区,例如:沙河市西部的秦王湖,邢台县的大峡谷、九龙峡等,近邻北部赞皇嶂石岩,给当地带来很大的效益.依据本辖区砂岩地带地形的特点,水土不易保持,发展林果业难度也较大。
3、灰岩区多分布于本辖区的丘陵地带,主要分布在沙河市、邢台县、临城县,在内邱县、隆尧县也有少量的分布。
根据灰岩地层形成阶段,可将灰岩地层划分为寒武系,馒头组、毛庄组、徐庄组、张夏组、崮山组、长山组、风山组.奥陶系冶里组、亮甲山组、马家沟组、磁县组、峰峰组。
为海相~浅海相化学沉积,由多种类灰岩组成,灰岩区的灰岩形成时代约为4。
5—6亿年,晚于砂岩形成。
灰岩区的岩石可做为矿产使用,工业利用主要用做制造水泥,还可用作炼钢熔剂、建筑石料(石子、荒料、砌石)等,现有灰岩分布的各县区都有开发。
另外,在该灰岩区有的地方沉积形成石膏矿产,例如:邢台县喉咽、北尚汪、郭村、临城的两口,隆尧的东山南等地,现大多数都已开发.根据灰岩形成特点,有时形成溶洞,形成大的溶洞可做为开发旅游用,例如:临城县的崆山白云洞(石洞内有石钟乳、石笋、石柱等),邢台县天梯山,灰岩地貌有时亦形成自然景观也可开发为旅游景点。
在灰岩地区,也可形成铁矿。
灰岩受燕山期(距今0.7—1.96亿年)岩浆岩侵入,往往在接触带形成具有工业利用价值的铁矿,比如沙河地区的邯邢式铁矿,形成该类型的铁矿往往大而富(王窑铁矿、西石门铁矿、西葛泉铁矿、綦村铁矿等)4、松散层(砂层、土层)分布区主要分布在东部平原地带,大面积覆盖,由粘性土和砂、砂砾石等组成,形成于300万年至今。
其中质量好的黄土可做为水泥配料,粘土可做烧砖用料。
在松散层之下有含石膏地层和含煤地层。
煤矿在山前各县都有分布,产于石炭系和二叠系地层中,目前开采的煤层埋深150米~800米不等,可采煤层有3~5层,储量相当丰富,已探明的资源储量达30多亿吨.现已有著名的章村煤田、显德旺煤田、邢台煤田、东庞煤田、邢东煤田、磨窝煤田、临城煤田都已开发.石膏矿分布在隆尧双碑村一带,产于第三系地层中,资源也相当丰富,储量可达8亿吨,厚度较大,质量较好,大多数都已在开发.另在东部平原区也赋存有丰富的地热资源,主要分布于新河县、宁晋县、南宫市、清河县、临西县及广宗县内。
目前在清河、南宫、巨鹿、临西、新河、宁晋等县市已有开发利用。
(二)构造1、构造邢台地区一级构造单元属中朝准地台;二级构造单元西部为山西断隆,东部属华北断拗;三级构造单元为太行拱断束(山丘区)和临清台拱(平原区).见区域地质构造图。
本区构造大致经历了三个运动阶段:(1)前长城纪阶段.大致形成时间30~19.5亿年,多形成了北东向及南北向的褶皱构造和北北东向的断裂构造。
(2)中生代运动阶段.大致形成时间2.5~0。
7亿年,在该阶段形成大规模的隆起、凹陷、褶皱和断裂构造,并伴有强裂的岩浆活动,构造方向为北东,北北东向.(3)新生代喜马拉雅运动.大致形成时间为0.7亿年以后,主要以差异升降及断裂活动为主,主要构造线方向为南北向、北西向及北北东向。
本期西部抬升受到剥蚀形成山区,东部下降接受沉积形成平原。
本区西部山区构造主要表现有太行山复背斜构造,对地层、矿体分布、地形地貌及地下水的形成均有重要控制作用。
东部平原区构造主要表现为由不同方向的断裂分割而成的凸起与凹陷,对地热的分布起控制作用。
区内较大型的断裂构造主要有:(1)邢台-安阳深断裂.呈北北东向展布,区内延伸长度达85km,垂直断距达3km.区域上一般认为属活动性断裂,但邢台段现今活动性不甚明显。
(2)沧州至大名深断裂。
呈北北东向展布,区内延伸长度达43km垂直断距达6km.(3)百尺口断裂。
为一活动性断裂。
2、地震邢台属地震多发区。
例如隆尧、宁晋、新河地震,最大震级可达7。
2级,均与构造活动有关。
现研究某些断裂构造还在活动。
(三)岩浆岩岩浆岩为深部岩浆活动,冲出地表和近地表凝固而形成的岩石.在邢台地区大致有两类:一类是燕山期形成的岩浆岩,该期岩浆岩主要分布在沙河市,形成大的岩体有8个(俗称邯邢八大岩体),例如綦村岩体、矿山岩体、新城岩体等。
规模达数十平方公里。
形成的岩石为闪长岩、正长角闪岩、角闪闪长岩、闪长玢岩等.本期岩浆活动在岩浆岩与灰岩接触带形成了有工业价值的磁铁矿体,即著名的邯邢式铁矿。
如王窑铁矿、白涧铁矿、东郝庄铁矿等,都属此类.另一类岩浆岩为晚期和其它时期形成,规模不大,多以脉体形式存在,岩石种类较多,例如辉长辉绿岩脉辉、石英脉、二长岩脉等,局部可形成矿体。
三、地质环境条件概况(一)地质灾害自1963年以来,我市曾发生358处地质灾害,造成64人死亡,4人失踪,3人受伤,毁坏房屋7728间,毁坏农田28452亩,直接经济损失约1。
6亿元。
目前我市共有各类地质灾害隐患点452处,其中,崩塌6处,滑坡59处,不稳定斜坡262处,泥(水)石流沟43处,地面塌陷及地裂缝70处,采空区塌陷隐患12处。
有245个村庄的4648户人家16540人和27559间房屋受到地质灾害威胁,威胁资产约2亿元。
1、山区地质灾害我市西部山区地质环境条件复杂,属地质灾害多发区。
降水是诱发地质灾害的重要因素,在每年的6~9月,尤其7、8月降雨比较集中,而短时间的强降雨容易集中的西部山区,灾害性天气频繁,每年由于降水等气象因素诱发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突发性地质灾害不同程度地发生,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很大损失。
①崩塌:易形成于高陡边坡,劈山、切坡修路、建房等工程活动形成的边坡。
②滑坡:主要发生于破碎的片麻岩、板岩、片岩或松散的堆积物边坡.80%以上崩塌、滑坡与人为开挖坡角有关,当地民众在建房、修路、垦荒过程中破坏山体的坡角,使之山坡产生临空面,在降水作用下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