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 格式:doc
- 大小:907.50 KB
- 文档页数:11
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考点一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考向1 农业区位因素茶,常绿灌木,世界三大饮料之一,鲜叶需人工采摘。
“南茶北引”是我国农业科学家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来的设想,经过50多年的不断摸索,目前在青岛、日照、临沂等地已经形成规模。
据此完成1~2题。
1.影响“南茶北引”主要限制因素是( )A.土壤B.地形C.水源D.气候答案 D解析茶树适合生长在南方暖湿地区,受气候条件影响,在北方地区难以生长。
2.近年来,茶叶生产成本不断攀升的主要原因是( )A.劳动力成本上升B.种植面积扩大C.农药化肥成本增加D.土质退化严重答案 A解析茶叶采摘过程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故劳动力的价格影响茶叶的生产成本;种植面积扩大与生产成本关系不大;茶叶生产过程中较少使用农药和化肥;土地退化会影响茶叶的品质,与成本无直接关系。
考向2 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山东寿光是我国重要的蔬菜种植基地。
寿光蔬菜每年交易量约40亿吨,市场面向全国甚至世界。
寿光种植的反季节蔬菜每年冬天供不应求。
据此回答3~4题。
3.寿光反季节蔬菜大棚生产技术主要改善的条件是( )A.热量B.光照C.地形D.水源答案 A解析寿光通过塑料大棚种植反季节蔬菜,主要为了改变当地冬季气温低、热量不足的现状。
4.寿光蔬菜能面向全国甚至世界市场,主要得益于( )A.优越的自然条件B.过硬的产品质量C.便捷的交通运输D.完善的市场体系答案 C解析蔬菜保质期短,寿光蔬菜能面向全国甚至世界市场,这种远距离的销售,主要得益于便捷的交通运输条件和冷藏保鲜技术的提高。
考点二农业地域的形成读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分布图,回答1~2题。
1.关于图中混合农业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小麦种植业和牧羊业混合经营②甘蔗、果树种植和养鱼有机结合③实行牧草与作物轮作④投入大量廉价劳动力精耕细作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 A解析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区实行小麦种植业和牧羊业混合经营,农田实行牧草与作物轮作。
2.澳大利亚东南部混合农业经营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 )A.多山地丘陵,耕地面积小B.气候炎热干燥,蒸发旺盛C.处于大分水岭的背风坡,降水少,水源不足D.土壤贫瘠答案 C解析澳大利亚东南部墨累—达令盆地处于大分水岭的背风坡,降水少,水源不足。
读我国某地区土地利用图,完成3~4题。
3.该类型农业主要分布在( )A.黄河三角洲B.长江三角洲C.成都平原D.珠江三角洲答案 D解析读图可知,鱼塘周围有甘蔗和桑树,应为我国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该种农业地域类型属混合农业。
4.该类型农业的好处是( )A.可以大幅减少土地的占用B.可实现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C.可以实现农业产品的自给D.便于利用当地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答案 B解析珠江三角洲平原上的居民将低洼易有洪患之处挖成池塘饲养鱼类,挖出的塘泥堆于周围,称为“基堤”,基堤上种植果树、甘蔗、桑树、花卉等,这样既能防洪,又能增加收入,而农作物在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物料,可投入池中作为饲料,是一种具有生态特色的农业经营方式。
探究点一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读图文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一冬枣果实含有较多的维生素A、维生素E、钾、钠、铁、铜等多种微量元素,营养价值为百果之冠,有“百果王”之称。
冬枣鲜食可口、皮脆、肉质细嫩,品质极佳,是北方落叶果树中的高档鲜食品种。
冬枣适应性强,耐干旱瘠薄,对肥、水要求不严格。
材料二冬枣主产区示意图(1)简述近年来冬枣的国内外市场不断扩大的主要原因。
(2)分析P地成为优质冬枣分布区的主要自然条件。
(3)你认为在黄河三角洲地区大面积推广冬枣种植是否可行?说明理由。
答案(1)冬枣营养丰富;居民生活水平提高,消费量增大;交通运输条件改善和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
(2)位于黄河三角洲,灌溉便利,土层深厚,土壤较肥沃;地形平坦;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秋季光照较充足,气温日较差大。
(3)观点一:可行。
黄河三角洲冬枣种植的自然条件优越;劳动力充足,生产经验丰富;市场需求量大;可增加居民收入,促进经济发展。
观点二:不可行。
过度种植,产量大增,价格下跌,收入下降;大量种植,管理难度上升,质量下降。
探究点二农业地域的形成读墨累—达令盆地农业生产状况图,探究下列问题。
(1)墨累—达令盆地的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____,分析促进该农业形成和发展的原因。
(2)据图说明墨累—达令盆地农业生产模式的优点。
(3)墨累—达令盆地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决的工程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混合农业墨累—达令盆地气候温和,降水适中;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有河流流经,灌溉便利;有丰富的地下水,可为牲畜提供饮用水;地广人稀;铁路、公路运输发达;政府的鼓励扶持政策。
(2)通过羊粪还田、秸秆还田、休耕轮作恢复土壤肥力,形成了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根据市场对羊毛、羊肉、小麦的需求来调节生产,通过循环生产(秸秆作为饲料、粪便作为肥料)来取得最佳经济效益。
(3)灌溉用水不足地处大分水岭背风坡,降水较少;农业用水量大跨流域调水(东水西调)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考点分布表]) 当今世界上,美国、中国、阿根廷、印度是主要的花生供应国。
据此完成1~3题。
1.印度花生出口量曾一度跃居世界第二位,主要是因为印度( )A.劳动力素质高B.技术力量较为雄厚C.耕地面积广,花生种植面积大D.气候条件较为优越答案 C解析印度是亚洲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花生种植面积大。
2.在国际市场上,我国花生价格比美国花生价格低的主要原因是我国( )A.农场规模大,整体效益高B.产品科技投入大,成本低C.劳动力丰富且廉价D.专业化水平较高答案 C解析我国劳动力丰富而廉价,生产成本低于美国。
3.我国花生出口量减小的根本原因是( )A.国内市场需求增加B.国际市场花生价格下降、利润下降C.国内花生深加工的需求量增大D.花生种植面积减小答案 D解析我国花生出口量减小的根本原因是我国花生种植面积减小。
奈曼沙漠位于内蒙古东部的科尔沁沙地南缘,大兴安岭东侧。
这里黄沙遍布,但某团队却通过在地下0.8~1米处铺设特制的衬膜,在该地成功开垦出万亩稻田。
据此完成4~5题。
4.该地种植水稻的主要水源来自于( )A.地下水B.河流水C.大气降水D.冰雪融水答案 A解析该地气候干旱,降水较少,排除C项;该地附近山地没有冰川,而积雪融水又主要集中在春季,该地水稻需水量最大的季节是夏季,故排除D项;地处科尔沁沙地,黄沙遍布,河流较少,径流量小,水量小,排除B项;该地多沙土,地表水易下渗,地下水较为丰富,故A项符合题意。
5.该地稻田地下铺设特制的衬膜的主要目的是( )A.增加肥力B.减少蒸发C.阻隔沙尘D.防止渗漏答案 D解析该地为沙漠,遍布黄沙,地表水容易下渗,稻田地下铺设特制的衬膜的主要目的是防止渗漏,故D项正确。
近年来“互联网+农业”蓬勃发展。
农民通过网络获取市场信息、寻求技术支持;通过“智慧农业”平台管理温室大棚生产、开展网络销售;与网站联合举办农业生态旅游节,吸引城市居民前去观光采摘。
据此回答6~7题。
6.与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相比,“互联网+农业”给农业带来的显著变化是( )A.农业生产规模缩小B.市场定位更加精准C.农业布局日趋集中D.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答案 B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农民通过网络获取市场信息、寻求技术支持,获得市场信息来源广、速度快,从而能更加精准地进行市场定位。
7.“互联网+农业”时代,下列农业区位因素中,影响力明显增强的是( )A.自然B.劳动力C.交通D.科技答案 D解析网络、“智慧农业”平台等都体现了科技对农业发展的推动作用。
北美有一个现代化的农场,一进农场门,映入眼帘的是面积不大的耕地,荡漾着碧波的鱼池。
令人悦目的森林,牛羊成群的牧场以及各种各样的加工厂,它们相辅相成,互为利用。
农田为畜牧业提供饲料,牲畜为农田提供粪肥,森林能保持水土,河池能润泽草木。
据此回答8~9题。
8.该农场最大的优点是( )A.能源消耗不多B.有利于高度机械化C.环境污染轻D.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维护生态平衡答案 D解析“农田为畜牧业提供饲料,牲畜为农田提供粪肥,森林能保持水土,河池能润泽草木”显示该农场最大的优点是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维护生态平衡,故D正确。
A、B、C三项说法正确,但不是最大优点。
9.在此特殊的农场中,解决农民生活燃料的最合理措施是( )A.从农场外购进煤和石油B.砍伐森林,利用农作物秸秆C.建立火力发电厂D.利用牲畜粪便、植物枯枝落叶等制取沼气答案 D解析由材料可知,在这个特殊的农场里,农田为畜牧业提供饲料,牲畜为农田提供粪肥,森林能保持水土,河池能润泽草木,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农业区,使得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协调发展,因此根据这种发展状态,解决农民生活燃料的最合理的措施应该是利用牲畜粪便、枯枝落叶等制取沼气,既能够解决农村地区的能源问题,也能够将牲畜粪便、枯枝落叶合理利用,减少了环境污染,故D项正确。
从农场外购进煤和石油、建立火力发电厂会造成环境污染;砍伐森林,利用农作物秸秆会造成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故A、B、C三项错误。
读珠江三角洲基塘农业示意图,回答10~11题。
10.珠江三角洲形成基塘农业的有利条件是( )A.地势低洼,降水充沛B.炎热干燥,土壤肥沃C.光照强,昼夜温差大D.垂直地域分异明显答案 A解析珠江三角洲地势低洼,降水充沛,当地人们将地势低洼的地方挖成鱼塘,在基岸上种植桑树、甘蔗,形成特有的基塘农业。
11.近年来,珠江三角洲传统的“桑基鱼塘”逐渐向“花基鱼塘”“菜基鱼塘”转变,产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粮食需求量的大幅减少B.工业污水污染农田和鱼塘C.城市化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变化D.土壤肥力不断下降答案 C解析珠江三角洲由传统的“桑基鱼塘”向“花基鱼塘”“菜基鱼塘”转变,主要是因为城市化的发展,人们对花卉、蔬菜的需求量增加。
二、综合题(共2小题,共56分)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8分)棉花喜温、好光、耐旱、忌渍,适宜于在疏松深厚土壤中种植。
新疆塔里木盆地的棉区是我国最大的商品棉生产基地,品质优良,种植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近年来,每至棉花收获季节,数十万外地民工前来这里采摘棉花。
长绒棉,又称海岛棉,由于其品质优良,纤维柔长,被世人誉为“棉中极品”。
高端色织、家纺等国内顶尖产品和出口的高附加值纺织品及服装,都需要使用以长绒棉为主要原料的纱线。
新疆的阿拉尔垦殖区是世界长绒棉的主要产区。
下图为新疆棉花产区分布示意图。
(1)据图说出新疆棉花种植区的分布特点及形成该分布特点的主导因素。
(6分)(2)分析阿拉尔垦殖区成为世界长绒棉主要产区的有利自然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