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学基础
- 格式:ppt
- 大小:341.50 KB
- 文档页数:28
声学基础知识(整理)噪声产⽣原因空⽓动⼒噪声由⽓体振动⽽产⽣。
⽓体的压⼒产⽣突变,会产⽣涡流扰动,从⽽引起噪声。
如空⽓压缩机、电风扇的噪声。
机械噪声由固体振动产⽣。
⾦属板、齿轮、轴承等,在设备运⾏时受到撞击、摩擦及各种突变机械⼒的作⽤,会产⽣振动,再通过空⽓传播,形成噪声。
液体流动噪声液体流动过程中,由于液体内部的摩擦、液体与管壁的摩擦、或者流体的冲击,会引起流体和管壁的振动,并引起噪声。
电磁噪声各种电器设备,由于交变电磁⼒的作⽤,引起铁芯和绕组线圈的振动,引起的噪声通常叫做交流声。
燃烧噪声燃料燃烧时,向周围的空⽓介质传递了热量,使它的温度和压⼒产⽣变化,形成湍流和振动,产⽣噪声。
声波和声速声波质点或物体在弹性媒质中振动,产⽣机械波向四周传播,就形成声波(声波是纵波)。
可听声波的频率为20~20000Hz,⾼于20KHz 的属超声波,低于20Hz 的属次声波。
点声源附近的声波为球⾯波,离声源⾜够远处的声波视为平⾯波,特殊情况(线声源)可形成柱⾯波。
声频( f )声速( c )和波长( λ )λ= c / f声速与媒质材料和环境有关:空⽓中,c =331.6+0.6t 或t c +=27305.20 (m /s)在⽔中声速约为1500 m /s t —摄⽒温度传播⽅向上单位长度的波长数,等于波长的倒数,即1/λ。
有时也规定2π/λ为波数,⽤符号K 表⽰。
质点速度质点因声⾳通过⽽引起的相对于整个媒质的振动速度。
声波传播不是把质点传⾛⽽是把它的振动能量传⾛。
声场有声波存在的区域称为声场。
声场⼤致可以分为⾃由场、扩散场(混响场)、半扩散场(半⾃由场)。
⾃由场在均匀各向同性的媒质中,边界影响可忽略不计的声场称为⾃由场。
在⾃由场中任何⼀点,只有直达声,没有反射声。
消声室是⼈为的⾃由场,是由吸声材料和吸声结构做成的密闭空间,静谧⽆风的⾼空或旷野可近似为⾃由场。
扩散场声能量均匀分布,并在各个传播⽅向作⽆规则传播的声场,称为扩散场,或混响场。
噪声测试讲义第一章声学基础知识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声音的产生首先我们看几个例子:敲鼓时听到了鼓声,同时能摸到鼓面的振动;人能讲话是由于喉咙声带的振动;汽笛声、喷气飞机的轰鸣声,是因为排气时气体振动而产生的。
通过观察实践人们发现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因此,人们得出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结论。
二、声源及噪声源发声的物体叫声源,包括一切固体、液体和气体。
产生噪声的发声体叫噪声源。
三、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借助物体的,传声的物体也叫介质,因此,声音靠介质传播,没有介质声音是无法传播的,真空不能传声,在真空中我们听不到声音。
声音的传播形式(以大气为例)是以疏密相间的波的形式向远处传播的,因此也叫声波。
当声振动在空气中传播时空气质点并不被带走,它只是在原来位置附近来回振动,所以声音的传播是指振动的传递。
四、声速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一定时间的,传播的快慢我们用声速来表示。
声速定义:每秒声音传播的距离,单位:M/s。
在空气中声速是340 m/s,水中声速为 1450m/s ,而在铜中则为 5000m/s。
可见,声音在液体和固体中的传播速度一般要比在空气中快得多,另外,声速还和温度有关。
第二节人是怎样听到声音的一、人耳的构造人耳是由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组成,各部分具有不同的作用共同来完成人的听觉。
耳朵三部分组成结构见彩图。
外耳,包括耳壳和外耳道,它只起着收集声音的作用。
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咽鼓管等部分。
由耳壳经过外耳道可通到鼓膜,这里便进人中耳了。
鼓膜俗称耳膜,呈椭圆形,只有它才是接受声音信号的,它能随着外界空气的振动而振动,再把这振动传给后面的器官。
鼓室位于鼓膜的后面,是一个不规则的气腔。
有一个管道使鼓室和口腔相通,这个管道叫咽鼓管。
咽鼓管的作用是让空气从口腔进人中耳的鼓室,使鼓膜内外两侧的空气压力相等,这样鼓膜才能自由振动。
鼓室里最重要的器官是听小骨。
听小骨由锤骨、砧骨和镫骨组成,锤骨直接与鼓膜相依附,砧骨居中,镫骨在最里面,它们的构造和分布就象一具极尽天工的杠杆,杠杆的前头连着鼓膜,后头连着内耳。
超声进修学习计划和目标引言超声学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的诊断技术,在临床医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超声学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因此对超声医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作为一名超声医师,我决定进行超声学的进修学习,以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临床实践能力。
本文将介绍我对超声学进修学习的计划和目标。
学习计划为了达到提高超声学专业水平和临床实践能力的目标,我制定了以下进修学习计划:一、学习内容1. 掌握超声学基础知识,包括超声波的产生、传播、接收及信号处理等。
2. 学习各种超声成像技术,包括B超、彩色多普勒超声、三维超声等。
3. 学习不同超声检查部位的解剖结构和超声表现,包括心脏、肝脏、肾脏、乳腺等。
4. 学习超声引导穿刺技术,包括超声导引穿刺和超声引导下活检等。
5. 学习超声诊断学,包括超声图像解释、超声诊断标准等。
二、学习方法1. 参加超声学相关的专业培训班和研讨会,如参加超声学年会、超声医学学术讲座等。
2. 阅读相关学术文献和专业著作,包括超声学的教科书和专业期刊等。
3. 积极参与临床实践,结合临床病例进行超声检查和解读,不断提高自己的临床实践能力。
4. 与同行进行交流和讨论,包括向老师请教、与同行交流心得等。
三、学习时间安排1. 每周安排固定的学习时间,包括自主学习时间和参加培训班、研讨会的时间。
2. 每月安排一定的临床实践时间,包括参与临床超声检查、结合临床病例进行超声解读等。
学习目标在进行超声学的进修学习过程中,我设定了以下学习目标:1. 掌握超声学基础知识,包括超声波的物理特性、超声成像技术的原理等。
2. 熟练掌握各种超声成像技术,包括B超、彩色多普勒超声、三维超声等,能够独立进行超声检查。
3. 熟练掌握不同超声检查部位的解剖结构和超声表现,能够准确诊断各种疾病。
4. 掌握超声引导穿刺技术,包括超声导引穿刺和超声引导下活检等。
5. 熟练掌握超声诊断学,能够准确解读超声图像,做出准确的超声诊断。
声学基础知识声学是物理学分支学科之一,是研究媒质中机械波的产生、传播、接收和效应的科学。
媒质包括物质各态(固体、液体和气体等),可以是弹性媒质也可以是非弹性媒质。
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声学知识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声学的领域介绍与光学相似,在不同的情况,依据其特点,运用不同的声学方法。
波动也称物理声学,是用波动理论研究声场的方法。
在声波波长与空间或物体的尺度数量级相近时,必须用波动声学分析。
主要是研究反射、折射、干涉、衍射、驻波、散射等现象。
在关闭空间(例如室内,周围有表面)或半关闭空间(例如在水下或大气中,有上、下界面),反射波的互相干涉要形成一系列的固有振动(称为简正振动方式或简正波)。
简正方式理论是引用量子力学中本征值的概念并加以发展而形成的(注意到声波波长较大和速度小等特性)。
射线或称几何声学,它与几何光学相似。
主要是研究波长非常小(与空间或物体尺度比较)时,能量沿直线的传播,即忽略衍射现象,只考虑声线的反射、折射等问题。
这是在许多情况下都很有效的方法。
例如在研究室内反射面、在固体中作无损检测以及在液体中探测等时,都用声线概念。
统计主要研究波长非常小(与空间或物体比较),在某一频率范围内简正振动方式很多,频率分布很密时,忽略相位关系,只考虑各简正方式的能量相加关系的问题。
赛宾公式就可用统计声学方法推导。
统计声学方法不限于在关闭或半关闭空间中使用。
在声波传输中,统计能量技术解决很多问题,就是一例。
分支可以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从频率上看,最早被人认识的自然是人耳能听到的“可听声”,即频率在20Hz~20000Hz的声波,它们涉及语言、音乐、房间音质、噪声等,分别对应于语言声学、音乐声学、房间声学以及噪声控制;另外还涉及人的听觉和生物发声,对应有生理声学、心理声学和生物声学;还有人耳听不到的声音,一是频率高于可听声上限的,即频率超过20000Hz的声音,有“超声学”,频率超过500MHz的超声称为“特超声”,当它的波长约为10-8m量级时,已可与分子的大小相比拟,因而对应的“特超声学”也称为“微波声学”或“分子声学”。
声学基础知识点总结1. 声波的产生声波是由振动的物体产生的,当物体振动时,会产生压缩和稀疏的波动,这些波动以一定速度在介质中传播,就形成了声波。
声波的产生需要具备两个条件:振动源和传播介质。
一般来说,声波的振动源可以是任何物体,包括人类的声带、乐器的琴弦、机器的发动机等,而传播介质主要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声波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气体中的声速最慢,固体中的声速最快。
2. 声波的传播声波的传播包括两种方式:纵波和横波。
纵波是指波动方向与传播方向相同的波动,即介质中的分子以与波动方向相同的方式振动。
在气体和液体中,声波主要是纵波。
横波是指波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垂直的波动,即介质中的分子以与波动方向垂直的方式振动。
在固体中,声波主要是横波。
3. 声波的特性声波具有一些特性,包括频率、振幅和波长。
频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声波振动的次数,单位是赫兹(Hz),通常用来表示声音的高低音调。
振幅是指声波振动的幅度,通常用来表示声音的大小。
波长是指声波在介质中传播一个完整周期所需要的距离,与频率和传播速度有关。
4. 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声波在空气中传播而形成的,但在声音产生的过程中,还需要经过声带的振动、共鸣腔的放大和嘴唇、舌头等器官的调节。
声带位于声音道中部分,当呼吸进入声音道时,声带会振动产生声波,不同的振动频率会形成不同的音调。
共鸣腔是指声音道中的空腔部分,不同的共鸣腔大小和形状会影响声音的音色。
嘴唇、舌头等器官的调节会改变声音的音调和音色,从而产生不同的语音。
5. 声波的接受人类的听觉系统能够接受声波并将其转化为神经信号传递给大脑,从而形成对声音的感知。
耳朵是人类的听觉器官,主要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
外耳是声音的接收器,能够接受来自外界的声波并将其传递给中耳。
中耳是声音的传导器,能够将声波转化为机械波并传递给内耳。
内耳是声音的感受器,能够将机械波转化为神经信号,并传递给大脑进行处理。
6. 声波的用途声波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包括声音通讯、声波测量、声波成像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