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式统计表___说课稿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6
《复式统计表》说课稿第一篇:《复式统计表》说课稿《复式统计表》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
我是城镇组10号选手。
我说课的题目是《复式统计表》。
一、说教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十单元第一课时《复式统计表》。
教材让学生在具体情景中,引入复式统计表,体会复式统计表的特点。
随后的习题的呈现方式稍有变化,有利于学生真正掌握复式统计表的结构。
在此基础上,本单元学生还将要结合复式统计表的知识学习复式统计图,因此,本节课的知识前后联系甚密,有着承上启下、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说学情:学生已经学过单式统计表,积累了一些统计数据的经验。
本节课通过复式统计表的教学,学生收集信息、表达数据和应用统计数据的能力会有明显的提高,为后面学习复式统计图打下基础。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复式统计表,并能根据复式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2、使学生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使学生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会填写复式统计表,并对复式统计表作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复式统计表的制作方法及特点。
四、说教学准备:课件、学生作业纸等。
五、说教法学法:教法: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我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
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2.采用观察发现法为主,多媒体演示法为辅进行教学。
适时运用课件突破教学重难点。
学法:学生主要采用独立探究、合作交流、实践操作相结合的学习方法,学生亲身经历“做数学”的过程,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六、说教学过程:为了实现既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我设计了以下四个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复式统计表说课稿1. 引言复式统计表是一种统计数据的呈现方式,通过将数据分列在多个维度上的表格中进行展示和比较,使得数据更加清晰易懂。
在本篇说课稿中,我将详细介绍复式统计表的定义、特点以及使用场景,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演示。
2. 复式统计表的定义复式统计表是一种由行、列和交叉表头组成的表格,用于对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和展示。
它将数据按照不同的维度进行划分,并将划分后的数据放置在表格中的相应位置上,使得数据之间的关系更加清晰可见。
3. 复式统计表的特点复式统计表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分维度展示:复式统计表按照不同的维度对数据进行划分和展示,使得数据之间的关系更加清晰明了。
•行列交叉分析:复式统计表通过行和列的交叉,可以对数据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比较,方便发现数据的规律和趋势。
•数据汇总:复式统计表可以对数据进行汇总和统计,从而得到更加全面和准确的分析结果。
4. 复式统计表的使用场景复式统计表在各种领域和行业都有广泛的应用,其中一些常见的使用场景如下:4.1. 销售统计复式统计表可以用于对销售数据进行统计和比较。
例如,可以将销售数据按照产品、地区和时间进行划分,并在复式统计表中展示和对比不同产品在不同地区和时间的销售情况,从而方便进行销售策略的调整和优化。
4.2. 财务分析在财务分析中,复式统计表可以用于对不同的财务数据进行对比和分析。
例如,可以将公司的财务数据按照月份和部门进行划分,并在复式统计表中展示和对比不同月份和部门的财务状况,从而帮助管理层做出相应的决策。
4.3. 教育评估教育评估中常常需要对学生的成绩和表现进行统计和分析。
复式统计表可以将学生的成绩按照科目、班级和学期进行划分,并在表格中展示和对比不同科目、班级和学期的学生成绩,从而帮助教师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
5. 实例演示以销售统计为例,假设一家电子产品公司需要对不同产品在不同地区和时间的销售情况进行分析。
下面是一个简单的复式统计表示例:产品一季度销量二季度销量三季度销量四季度销量电视机100 150 200 180手机200 250 300 280冰箱150 180 170 200通过这个表格,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不同产品在不同季度的销售情况。
《复式统计表》说课稿
今天我为大家介绍的是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复式统计表》。
本节课旨在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统计图表知识,学会使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并认识复式统计表的结构,掌握填写和简单分析的方法。
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复式统计表的结构,掌握填写和分析的方法。
突破方法是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研究,让学生在小组交流中掌握简单的数据分析方法。
难点在于提高学生收集信息和数据的能力,我们将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进行小组合作交流,从而提高他们的能力。
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并能根据表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同时,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统计的方法,发展统计观念,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研究数学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在教具和学具上,我们需要准备多媒体课件和练纸等。
在教法和学法上,我们将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研究过程,学会研究,成为研究的主人。
我们将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
数学建模和研究经验,选择和创设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研究情境,调动学生研究的积极性和求知欲。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将尽量增加学生研究的独立性,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方法去体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从而理解统计的方法,发展统计的观念。
复式统计表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复式统计表》。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复式统计表》是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的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单式统计表,对统计表有了一定的认识。
复式统计表是在单式统计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可以把两个或多个有联系的单式统计表合并成一个复式统计表,便于对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二、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和思维能力,在学习复式统计表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单式统计表的相关知识,能够根据给定的数据填写单式统计表。
但是,对于复式统计表的结构和特点,学生可能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操作来理解。
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认识复式统计表,了解复式统计表的结构和特点,能根据复式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比单式统计表和复式统计表,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比较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体会复式统计表在数据分析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意识和合作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认识复式统计表,了解复式统计表的结构和特点。
2. 教学难点:能根据复式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五、教学方法1. 直观演示法:通过展示单式统计表和复式统计表的实例,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复式统计表的结构和特点。
2. 对比分析法:通过对比单式统计表和复式统计表,让学生体会复式统计表在数据分析中的优势。
3. 合作探究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共同完成复式统计表的制作和数据分析。
六、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学生的兴趣爱好调查数据,引出单式统计表和复式统计表的问题,从而导入新课。
2. 认识复式统计表(1)展示单式统计表,让学生回顾单式统计表的结构和特点。
(2)将两个单式统计表合并成一个复式统计表,引导学生观察复式统计表的结构和特点。
《复式统计表》说课稿《复式统计表》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内容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四册P106~P108《复式统计表》。
2、教材简析复式统计表的知识是在学生前面学过的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统计湖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实践和科学研究中,统计知识的应用也日趋广泛,统计的知识内容是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新课程标准把统计知识作为小学数学教学基础知识来抓,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就接触认识了简单的统计知识,并强调让学生具体的情境中去体会统计的过程、对统计结果的简单分析,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从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又能逐步培养处理信息的能力。
新课程标准中还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充分经历一些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掌握处理数据的技能等等的要求。
3、教材结构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包含三个知识部分。
一是调查获取数据;将收集到数据情况填写统计表;整理、分析表内信息回答简单的问题。
我在教学中从本地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本人对教材情境内容进行了略微的调整,因为学生入学时没称过各自的体重,我就将调查入学时的体重情况填写统计表改为统计学生喜欢吃什么水果的情境,这样既能与学生实际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又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正确地填写简单的复式统计表。
2、使学生通过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过程,掌握收集的方法,能根据统计表中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
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分析能力以及参与意识。
4、教学重点是:体验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认识复式统计表并能正确填写。
5、教学难点是:能对数据进行合理具体的分析;二、说教法教学的方法是没有统一的模式的。
在教学的过程中由于条件的限制,教学时我只能用自己制作简单卡片、图片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结合日常生活中学生喜欢吃的水果实物、引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让学生亲身体验本学生有多少人喜欢吃什么水果,然后引导学生收集数据、数据,之后填写统计统计表,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去感受知识、获取知识。
《复式统计表》说课稿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新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复式统计表》我打算从以下几方面来说:一、说教材《复式统计表》是新版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
之前学生已经初步体验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习了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了单式统计表,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同时认识复式统计表。
教材中的例题设计了分男女调查学生喜欢的活动的情境,要求把两张单式统计表合成一张统计表,使学生认识单式统计表和复式统计表的关系,了解复式统计表的结构,并在填表后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对统计表进行分析。
复式统计表的教学为后面复式统计图的教学垫定了基础。
二、说学情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在二年级已经学习了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了单式统计表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学生已经对统计表的结构填写方法、对表内数据的分析有了一定的基础。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引导学生对多张单式统计表进行合并,绘制出复式统计表。
三、说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复式统计表的结构,学会填写复式统计表,并能对统计表作简单分析。
突破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交流中掌握简单的数据分析的方法。
难点:提高学生收集信息、数据的能力。
突破方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进行小组合作交流,从而提高学生收集信息、数据的能力。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以及(三)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从课程标准的理念出发,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几点:四、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对数据的整理和对比活动,引导学生经历复式统计表的产生过程,并认识简单的复式统计表,会填写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2、、使学生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过程与方法经历制作复式统计表的全过程,体验收集信息、整理、分析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和创新精神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在教具和学具上需要准备的(多媒体课件,单式统计表、复式统计表等)。
复式统计表说课稿(精选8篇)复式统计表说课稿篇1说教学目标1、巩固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相关知识,熟练填写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和回答简单的问题。
2、通过练习巩固复式统计表的初步知识,学会正确处理表中信息。
3、培养学生的认知习惯,提高学生探索知识的积极性。
说教学重点巩固复式统计表的相关知识。
说教学难点学会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和回答简单的问题。
说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学校开展兴趣下组活动,有计算机、篮球小组等。
你想参加哪个小组的活动?我们一起来统计吧。
课件出示复式统计表。
提问:在完成这张统计表时,我们要怎么做?(收集、整理数据——填写表格)完成统计表。
指名说一说复式统计表的制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二、指导练习1、出示第38页第1题。
读题,看表,数数表上总共有几个国家,列举了几届奥运会。
这些数据表述的是各国的什么奖牌的数量?指名汇报,集体订正。
2、出示第38页第2题。
表中可以得到哪些信息?思考1:怎样才能完成下面的表格?思考2:男生及格人数是多少?优呢?良呢?不及格呢?分别数一数。
小组交流后派代表回答。
思考:女生的情况怎么统计呢?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大家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3、出示第39页第3题。
小组合作完成,集体订正。
三、提高练习1、出示第39页第4题。
(1)每个小组派一人虎豹数据。
(2)根据数据制作复式统计表。
(3)老师示范,学生完成后对照检查。
(4)老师针对存在问题集中讲解。
(5)回答表下问题。
2、出示第39页第5题。
仿照第4题步骤和顺序解答。
3、课后完成第39页第6题,制作有特色的统计表。
四、课堂小结你有什么收获?在制作复式统计表时要注意什么?复式统计表说课稿篇2说教学目标1.学生把几个单式统计表合并成复式统计表时,体会引入复式统计表的必要性,体会复式统计表的优点。
通过对比,便于比较、了解复式统计表的意义。
2.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复式统计表》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复式统计表》。
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3单元内容。
这部分属于“统计与概率”领域。
之前,学生已经初步体验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过程,认识了单式统计表。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基础上,进--步体会数据收集与整理的必要性以及数据分析方法的多样性,体会数据中蕴含的丰富信息及其应用价值。
教材结合学生日常生活喜爱活动的调查引入教学。
既是对学生已学知识的拓展深化,又为以后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奠定基础。
基于复式统计表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结合三年级学生特点,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掌握本节课知识点,我设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复式统计表的格式,能正确填写表格,并对表中数据进行合理分析。
2.经历统计全过程,体会复式统计表的产生及其优越性,增强统计的意识和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根据教材内容、学生已有经验基础。
我将本节课教学重点设立为:对复式统计表结构的认识,难点为数据的填写及分析。
二、说教法学法为了更好的达成教学目标,解决重难点,本节课我借助多媒体课件,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实例。
采用情景教学、猜测与验证。
直观演示、合作探究等多种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在学习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学为主体,让学生自主观察思考、合作探究,通过动手动口动脑主动学习,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感受学习的乐趣。
通过小组合作、观察、交流,让学生经历由单式统计表合并为复式统计表的过程,充分认识复式统计表的结构。
三、说教学过程数学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学习应该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只让学生亲身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才能让学习真正发生。
于是我设计了激趣导入,探索新知、巩固练习、回顾整理四个环节:(一)激情导入我从生活实情出发,通过自我介绍让学生说说自己兴趣爱好是什么,调动出学生积极性,随即出示课本中的六种活动图片,让学生猜测本班男生女生最喜欢的活动分别可能是哪项,怎样验证?让学生感受到统计的必要性,进而引出教学主题。
《复式统计表》说课稿
石嘴山市星海小学刘燕霞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复式统计表,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学情、教学过程三方面来说。
,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本节课是人教版三年级下36页——40页的内容。
2. 教材简析
《复式统计表》属于统计与概率领域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初步学会简单单式统计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一方面使学生进一步学习收集、整理、描述数据的方法,另一方面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统计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与广泛应用,发展统计观念,也是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的重要基础。
基于以上认识,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3.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
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4.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正确填写数据,会根据复式统计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通过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培养数据分析观念。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学习内容是建立在学生已掌握了单式统计表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学生已经对统计表有了一个初步认识,并且能够对数据进行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能够根据收集到的数据,经过整理后填写表格,体会到统计表的一般特点,有了这些知识基础,可以帮助学生很好地解决复式统计表的新知建构过程。
但对于学生来说,经历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了解复式统计表的特点,体会复式统计表和单式统计表的联系与区别,对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三、说教学过程
下面再具体说一下教学环节的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出示教材36页主题图,问:你从中能知道什么?
预设:有6种活动,
1.收集数据
问题1:课余时间,你最喜欢什么活动?(每人限说一种。
)
问题2;下边的活动,男生、女生喜欢的会有不同吗?怎样验证你的想法?
此环节我通过以上两个问题来引出,要想验证班级男女学生最喜欢的活动是什么,从而启发学生要对本班学生进行统计。
我是让本班级的一名学生上黑板充当小老师的角色进行统计的,同时其他同学并做好相应的记录。
从而形成了以前见过的统计表。
2.分析数据
问题1:男生最喜欢什么活动?女生最喜欢什么活动?能验证你刚才的想法吗?
问题2:从统计表中还知道哪些信息?在使用统计表时有什么发现?
学生先回答教师小结指出:这里的每张统计表都只是反映男、女生最喜欢的活动的人数,如果要对男、女生最喜欢的活动的人数进行比较,就显得不是很方便了。
问题3:上面的两个统计表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问题4:最喜欢看书是男生多还是女生多,多多少?......
问题3:两张表不方便比较,有更好的方法使男女生各项对比更方便?
通过以上问题,学生认识到既然她们统计的项目一样,所以可以把男女生的统计的结果放在一张表上,同时学生又会认识到当对两张表进行比较时不是很方便,所以一致认为把两张表合并在一起比
较好。
(我准备采取师生共同制作的方式来完成,利用电子白板的随时移动功能和自由组合功能)
(三)、建构模型
1.谈话:请同学们先认真观察这张合并的统计表,再想一想,表中各个栏目是什么意思?
2.在小组内探究,自主交流:
观察统计表,说一说你都知道了什么?你对调查的结果有什么看法和建议?
生畅谈。
学生代表总结展示。
3.师生共读复式统计表,明确:
(1)这个统计表左上角的一个格用斜线隔成三部分,分别表示出表内横向、竖向所放内容以及所统计数据的名称。
(2)竖排表示所统计的对象是男生和女生,因此对应表头处写“性别”。
横排表示的是最喜欢的项目情况,因此对应表头写“活动”。
中间部分是不同性别、不同活动的相应人数,因此在表头对应的中间格写“人数”。
4.比较异同,揭示课题
问题:观察统计表,与合并前的统计表有什么不同?
从第一个单式统计表中可以知道,男生喜欢的活动分别是什么,对应的人数是多少。
从第二个单式统计表中可以知道,女生喜欢的活动分别是什么,对应的人数是多少。
观察这两个统计表可以发现,每个统计表的活动都一样,调查的都是看书、踢球、看电视、画画、跳绳和玩电子游戏。
第三个统计表包含三项内容:活动项目(看书、踢球、看电视、画画、跳绳和玩电子游戏),人数,性别(男生、女生)。
根据表中调查的数据可以判断出男生和女生最喜欢的活动是什么。
哪个数据大,那个活动就是学生最喜欢的。
要想知道调查的人数一共是多少人,把各个项目中的人数相加即可。
我们还可以根据表中的数据的大小,对这次调查的结果提出看法和建议。
小结明确:刚才的每张统计表都只能反映一个小组的男、女生人数;用刚才的统计表不便于比较不同小组的人数,而这张统计表不仅便于比较各组人数,而且能看出各个小组的整体情况。
引导:如果把刚才的几张统计表叫做“单式统计表”你觉得这张统计表叫什么名称?
小组学生讨论后揭题。
(四)解读信息,体验优势。
男生最喜欢那种活动的人最多?
女参加调查的一共有多少人?生呢?
你对调查的结果有什么看法和建议?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师小结明确:情境中的第三个统计表填写了男生和女生最喜欢的活动数据,像这样的统计表就是复式统计表。
复式统计表可以表示多组数据,单式统计表只能表示一组数据。
与单式统计表相比,复式统计表更有利于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观察、比较和分析。
以上是我的说课内容,恳请各位领导、老师提出宝贵的意见,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