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收购与直接股权收购财税处理差异【会计实务操作教程】
- 格式:pptx
- 大小:317.88 KB
- 文档页数:9
企业资产收购与股权收购的区别图片来自网络在企业并购中,主要有股权收购和资产收购两种模式。
股权收购,是指收购方通过购买目标公司股东股权或认购增资,获得另一家企业的股权,以实现对被收购企业实施控制的交易。
资产收购,是指一家企业购买另一家企业实质经营性资产,通过购买资产并运营该收购资产,从而获得利润创造能力的交易行为。
(一)定义不同:股权收购是从股东手上购买目标企业股东出资权利的一种收购方式。
它通过购买目标企业股东的股权或股份(有限责任企业为股权,股份有限企业为股份)的方式进行,继而达到控制目标企业的目的。
资产收购则是收购者以支付有偿对价直接取得目标企业资产所有权的一种收购方式。
通过资产收购的方式,投资者可以最为快捷、便利的方式直接取得选中的优质资产,同时又可以与目标企业划清关系。
(二)主体不同:资产收购的主体是作为买卖双方的两家企业,即收购方和目标企业(即资产所有权人)。
股权收购的主体是收购方和目标企业的股东。
资产收购的签约主体是目标企业与收购方,股权收购的签约主体是目标企业的股东和收购方。
(三)收购的标的不同:资产收购的标的是资产的所有权,出售的资产可以是目标企业的全部资产,也可以是经过选择的特定资产,且不包括该企业的负债,与企业的债权债务不发生任何关系,收购价格一般仅取决于资产的市场价值。
股权收购的标的是目标企业的投资者的股权,可以是部分股权也可以是全部股权。
而影响收购价格的因素则很多,包括目标企业的资产价值、债权债务数额及或有负债。
(四)支付对价的方式选择不同:资产收购时用于支付收购款的通常只能是货币,而股权收购的支付手段除了货币外,还有很多种,辟如:股权、实物资产、经营管理权等。
(五)收购受益人不同:资产收购后,资产的所有权与目标企业分离,收购款进入目标企业成为企业的收入,但股东不能直接从资产出售行为中直接受益。
股权收购后,资产仍留在目标企业,股东直接取得收购款后,股东与目标企业分离,失去对目标企业控制权。
一、股权收购与资产收购区别是什么1、两者的主体和客体不同股权收购的主体是收购公司和目标公司的股东,客体是目标公司的股权。
而资产收购的主体是收购公司和目标公司,客体是目标公司的资产。
2、两者的负债风险不同股权收购方式下,收购公司成为目标公司股东,收购公司仅在出资范围内承担责任,目标公司的原有债务仍然由目标公司承担。
由于目标公司的原有债务对今后股东的收益有着巨大的影响,因此在股权收购之前,收购公司必须调查清楚目标公司的债务状况,一般并购公司聘请专业的中介机构如设计师和律师对目标公司进行尽职调查,并在股权转让协议中对目标公司潜在债务风险予以规避。
而在资产收购中,资产收购后,目标公司的原有债务仍由其承担,基本不存在或有负债的问题。
但收购资产有可能被设定他物权等权利限制,因此,资产收购对收购公司而言,存在一定的他物权等实现风险。
3、两者在税收方面存在差异在股权收购中,纳税义务人是收购公司和目标公司股东,而与目标公司无关。
除了印花税外,目标公司股东可能因股权转让而缴纳企业或个人所得税。
资产收购中,纳税义务人是收购公司和目标公司本身。
根据目标资产的不同,纳税义务人需要缴纳不同的税种,主要有增值税、营业税、所得税、契税和印花税等。
4、收购客体及变更手续不同股权收购的客体是目标公司的股权,而资产收购的客体是目标公司的资产。
股权收购因股东变动须办理工商变更手续,资产收购不需要办理工商变更手续,但收购资产中有不动产的,须到房地产等部门办理不动产过户手续。
相关证照转让后果的差异。
在资产转让的情况下,受让方通常无法直接获得或者目标公司的资质、牌照。
而在股权收购当中,通常情况下,收购方能够自然取得目标公司的原有证照。
5、受第三方影响不同股权收购中,影响最大的是目标公司的其他股东。
股权收购须有目标公司过半数的股东同意并且其他股东有优先受让权。
对外商投资企业,须取得其他合营方的同意。
因此股权收购可能会受制于目标公司其他股东。
资产收购中,影响最大的是对该资产享有某种权利的人,如担保人、抵押权人、商标权人、专利权人、租赁权人。
我们只分享有价值的知识点,本文由梁老师精心收编,大家可以下载下来好好看看!
【税会实务】股权收购的会计与税务处理的差异与协调
企业重组是指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以外发生的法律结构或经济结构重大改变的交易。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重组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若干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59号,以下简称《通知》)根据企业重组的不同条件,把企业重组的税务处理区分一般性税务处理和特殊性税务处理,除符合《通知》规定的特殊性税务处理条件外,均应采用一般性税务处理。
这里所指的股东收购是企业重组的形式之一,是指一家企业(以下简称收购企业)购买另一家企业(以下简称被收购企业)的股权,以实现对被收购企业控制的交易。
收购企业支付对价的形式包括股权支付,非股权支付或两者的组合。
一、股权收购的一般性税务处理
1.一般性税务处理的方法
(1)被收购方应当按照公允价确认股权转让所得或损失、依法缴纳企业所得税。
(2)由于被收购方已经完成计税基础,收购方取得股权的计税基础应按照公允价值为基础确定。
(3)被收购企业的相关所得税事项原则上保持不变。
2.一般性税务处理的管理
采用一般性税务处理的股权收购重组业务,应准备以下相关资料,以备税务机关检查:
(1)当事各方所签订的股权收购业务合同或协议;
(2)相关股权、资产公允价值的合法证据。
试论股权收购与资产收购的会计和税务处理摘要:企业在并购中可以采用股权收购形式,也可以采用资产收购形式,无论采用哪种收购形式,面临的财务风险都不可避免。
因此合理利用会计和税务处理,可以降低企业并购风险,减少企业并购成本,提升并购成功率。
文章通过对财务风险分析,阐述股权收购和资产收购的会计和税务处理具体实践,以便为企业股权和资产收购提供一些参考经验。
关键词:股权收购;资产收购;会计处理;税务处理一、相关概念综述(一)股权收购1.概述股权收购是指被收购公司的全部或者部分股权被收购公司所收购的行为,常用的形式有公开收购和非公开收购。
收购企业在进行对价支付时可以采用股权支付形式,也可以采用非股权支付形式。
股权收购中涉及的交易事项主要包括收购合同签订前、收购合同履行过程中及收购合同履行完成后三个阶段,每个环节都会影响交易结果。
因此,股权收购属于一种特殊的收购行为。
2.股权收购与股权转让的关系股权转让包含的内容较多,股权收购只是其中一部分。
两者之间的差别一方面表现在股权转让主体不同。
股权转让的主体可以是除收购方和被收购方的第三方企业,也可以是转让主体内部的股东之间。
股权收购的主体只能是除收购方和被收购方的第三方面企业;另一方面表现在民事行为主体不同。
股权转让和股权收购的民事主体分别是转让方和收购方。
(二)资产收购1.概述资产收购对象为被收购企业的实质经营性资产,资产收购的方式有三种:一是股权支付;二是非股权支付;三是股权和非股权支付组合形式,股权支付和非股权支付同股权收购中的内容相一致。
2.资产收购与企业合并、资产转让的区别资产收购不同于一般资产买卖,资产收购主要是对实质经营性资产的交易,是能够独立开展成本费用结算和收入核算的相对独立的部分,企业采用资产收购方式需要保持生产经营活动的连续性,因此需要对资产收购的对象实际开展经营活动。
如A企业购买B企业的机器或者设备,虽然发生了资产转让,但不属于资产收购,如甲企业以开展经营性活动为目的购买乙企业的某一条设备生产线,则属于资产收购。
资产转让与股权转让的税务处理区别分析在企业重组、并购以及资本运作中,资产转让和股权转让是常见的交易方式。
然而,这两种交易方式在税务处理方面存在一些区别。
本文将对资产转让与股权转让的税务处理进行分析,并指出它们之间的区别。
一、资产转让的税务处理资产转让是指企业通过出售其拥有的特定资产来实现资本增值的过程。
在资产转让中,涉及到的最重要的税种是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
1. 增值税:在资产转让中,如果转让的资产属于应税财产,即属于增值税纳税范围的资产,那么在资产转让的过程中将会涉及到增值税的征收。
根据国家税务部门的规定,资产转让所产生的增值税应由受让方承担,并在交易发生后的一定期限内进行申报和缴纳。
2. 企业所得税:在资产转让中,企业所得税是另一个需要注意的税种。
根据相关税法规定,资产转让所得应计入企业的应税收入,并依法缴纳企业所得税。
在中国,企业所得税的税率根据企业的所得额不同而有所不同。
需要注意的是,在资产转让中,如果符合相关规定,还可以享受资产转让所得税优惠政策,如资产重组、企业改制等情况下可能享受到免征企业所得税的政策,这对于企业来说是一项重要的税务优惠政策。
二、股权转让的税务处理股权转让是指企业股东将自己所持有的股权转让给其他人或者其他法人组织的过程。
在股权转让中,涉及到的税种主要有个人所得税和印花税。
1. 个人所得税:根据个人所得税法的规定,个人在股权转让过程中所获得的收益应纳税。
据此,股权转让双方应按一定比例缴纳个人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的税率根据个人所得额不同而有所不同。
2. 印花税:在股权转让过程中,还需要缴纳印花税。
根据国家财政部的规定,股权转让的印花税税率为千分之一至万分之三,具体税率依据交易价格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我国的税务政策,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享受股权转让所得的税收优惠,比如对于上市公司间的股权转让可以享受到免征个人所得税的政策。
三、资产转让与股权转让的区别从税务处理的角度来看,资产转让与股权转让主要有以下区别:1. 税种不同:资产转让涉及到的税种主要是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而股权转让涉及到的税种主要是个人所得税和印花税。
国际会计准则的并购中资产收购、业务收购与股权收购的对比在国际会计准则下,资产收购、业务收购和股权收购是不同的收购方式,它们在会计处理上有一些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会计确认方式:- 资产收购:资产收购是指通过购买目标公司的资产或相关负债来进行收购。
在会计处理上,资产收购通常采用对购买的资产和负债进行计量,而不涉及对购买方与目标公司股权的确认。
- 业务收购:业务收购是指通过购买目标公司的整个业务进行收购。
会计处理上,业务收购需要确认购买方与目标公司之间的合并,通过合并的方式将两个公司合并为一个公司,并按照合并会计原则对相关资产和负债进行计量。
- 股权收购:股权收购是指通过购买目标公司的股权来进行收购。
会计处理上,股权收购需要确认购买方与目标公司之间的控制关系,通常通过控制权的转移和主要决策权的转移来确认控制关系。
2. 影响范围:- 资产收购:资产收购只涉及购买目标公司的特定资产或相关负债,不涉及目标公司的整体业务或整体资产负债表。
- 业务收购:业务收购涉及购买目标公司的整个业务,包括其所有资产、负债和权益,需要对目标公司的整体财务状况进行计量和确认。
- 股权收购:股权收购涉及购买目标公司的股权,通常意味着购买方对目标公司具有控制权,需要确认控制关系,并按照合并会计原则对相关资产和负债进行计量。
3. 财务报表处理:- 资产收购:资产收购通常不会对购买方的财务报表产生重大影响,只需将购买的资产和相关负债计入购买方的资产负债表中。
- 业务收购:业务收购会对购买方的财务报表产生重大影响,需要按照合并会计原则将目标公司的整体财务状况整合到购买方的财务报表中。
- 股权收购:股权收购通常需要按照控制关系确认,确定购买方对目标公司的控制权后,将目标公司的整体财务状况整合到购买方的财务报表中。
综上所述,资产收购、业务收购和股权收购是不同的收购方式,它们在会计处理上存在一些差异,主要体现在会计确认方式、影响范围和财务报表处理等方面。
资产收购与股权收购的区别有哪些?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资产收购与股权收购的区别有哪些?”,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更多详细内容请继续关注我们哦。
主体和客体不同,股权收购的主体是收购公司和目标公司的股东,客体是目标公司的股权。
而资产收购的主体是收购公司和目标公司,客体是目标公司的资产。
主体和客体不同股权收购的主体是收购公司和目标公司的股东,客体是目标公司的股权,而资产收购的主体是收购公司和目标公司,客体是目标公司的资产。
一、资产收购与股权收购的区别股权收购是指并购公司直接或是间接购买目标公司部份或是全部的股权,认购所发行的新股,使目标公司成为收购者之转投资事业,而资产收购是指收购者只依自己需要而购买目标公司部份或是全部的资产,属于一般的资产买卖行为。
由此可见,资产收购和股权收购虽都属公司收购行为,但却有所差异。
(一)、主体和客体不同股权收购的主体是收购公司和目标公司的股东,客体是目标公司的股权。
而资产收购的主体是收购公司和目标公司,客体是目标公司的资产。
(二)、负债风险差异股权收购后,收购公司成为目标公司控股股东收购公司仅在出资范围内承担责任,目标公司的原有债务仍然由目标公司承担,但因为目标公司的原有债务对今后股东的收益有着巨大的影响。
因此在股权收购之前,收购公司必须调查清楚目标公司的债务状况。
对于目标公司的或有债务在收购时往往难以预料,因此股权收购存在一定的负债风险。
(剖析主流资金真实目的,发现最佳获利机会!)而在资产收购中,资产的债权债务状况一般比较清晰,除了一些法定责任,如环境保护、职工安置外,基本不存在或有负债的问题。
因此,收购公司只要关注资产本身的债权债务情况就基本可以控制收购风险。
(三)、税收差异在股权收购中,纳税义务人是收购公司和目标公司股东,而与目标公司无关。
除了合同印花税,根据《关于企业股权投资业务若干所得税问题的通知》的规定,目标公司股东可能因股权转让所得缴纳所得税。
资产收购中,纳税义务人是收购公司和目标公司本身。
股权收购与资产收购的税务处理一、交易类型界定由于不同的交易方式适用不同的税收政策,因此我们首先要区分重组的交易类型,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重组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若干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59号,以下简称“59号文”)的规定,企业重组是指在日常经营活动以外发生的法律结构或经济结构重大改变的交易,包括企业法律形式改变、债务重组、股权收购、资产收购、合并、分立等。
股权收购,是指一家企业购买另一家企业的股权,以实现对被收购企业控制的交易。
收购企业支付对价的形式包括股权支付、非股权支付或两者的组合。
资产收购,是指一家企业购买另一家企业实质经营性资产的交易。
受让企业支付对价的形式包括股权支付、非股权支付或两者的组合。
二、主要税种股权收购的纳锐人是股权转让方和股权受让方:股权转让方须缴纳,所得税、印花税;股权受让方须缴纳,印花税(非上市公司股权出让)。
资产收购的纳税人是资产转让方和资产受让方:资产转让方须缴纳,所得税、营业税、土地增值税、印花税、增值税;资产受让方须缴纳,契税、印花税。
下面我们分类介绍税种:(一)所得税类-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1. 企业所得税企业所得税是指我国境内的企业(包括居民企业和非居民企业)和其他取得收入的组织以其生产经营所得为课税对象征收的一种所得税。
我国企业重组所得税制度的理论核心在于企业重组的经济实质理论,这一理论以三大规则为支撑:股东权益连续性规则、经营连续性规则、合理商业目的规则。
根据这三大规则,税法给予企业不同的税收待遇,即59号文规定的一般性税务处理待遇(应税重组待遇)和特殊性税务处理待遇(免税/递延纳税待遇)。
在59号文、《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促进企业重组有关企业所得税处理问题的通知》(财税[2014]109号)》和《企业重组业务企业所得税管理办法》(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0年第4号)中,都对一般性税务处理和特殊性税务处理进行了详细规定。
在一般性税务处理中,转让方应确认股权、资产转让所得或损失。
股权收购与资产收购的法律实践差异不同的并购模式,给收购方或者被收购方带来的工作程序、税负费用,以及法律风险会有很大的不同。
在企业并购市场上,收购主要有股权收购和资产收购两种模式。
股权收购,是指收购方通过购买目标公司股东股权或认购增资,从而获得目标公司股权的行为。
资产收购,是指收购方通过购买目标公司资产并运营该收购资产,从而获得利润创造能力的行为。
即使是收购股权,也会面对目标公司股权结构较为复杂的情形之下,如何实现对交易对方所持目标公司股权的转让交易的问题。
而收购资产,也会面临购买的目标公司资产是不动产、机器设备或者是无形资产的不同情况。
1、收购基本性质的不同,是形成两种收购模式差异的关键第一,两者收购的标的不同。
股权收购的标的,是目标公司的股权,目标公司的股东经过股权收购交易后将会产生变动,收购下来的往往是整个目标公司,因而一般不影响目标公司的资产运营和生产经营。
资产收购的标的,是目标公司的资产,譬如实物资产如机器、厂房、土地等或者专利、商标、商誉等无形资产,一般不涉及人员的变动,且不影响目标公司股权结构和性质的变化。
资产收购将导致该目标公司转让资产的流出,但并不发生目标公司股东结构和公司性质的变更。
对于收购方而言,收购的资产要么吸收装入收购方的公司,要么另设企业去经营收购资产。
第二,交易主体和交易性质不同。
股权收购中,交易主体是收购方和目标公司的股东,权利和义务只在收购方和目标公司的股东之间发生。
交易性质实质为目标公司的股权转让,收购方通过收购行为成为目标公司的股东,并获得了在目标公司的股东权,譬如分红权、表决权等,但目标公司本身的资产并没有变化。
资产收购中,交易主体是收购方和目标公司,权利和义务通常不会影响目标公司的股东。
资产并购的性质为一般的资产买卖,涉及的是买卖双方有关资产转让的合同权利和义务。
2、选择股权收购还是资产收购模式,需要就具体差异进行比较因为股权收购与资产收购的标的、交易主体和性质的差异,才会引发两者在操作方式、审批程序、调查程序、交易风险等方面不同。
资产收购与股权收购涉税税负比较资产收购与股权转让税费研究一、资产收购与股权转让税费比较二、关于股权收购及资产收购的营业税1、以无形资产、不动产投资及股权转让不征收营业税。
依据:《关于股权转让有关营业税问题的通知》(财税(2002)19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近来,部分地区反映对股权转让中涉及的无形资产、不动产转让如何征收营业税问题不够清楚,要求明确。
经研究,现对股权转让的营业税问题通知如下:一、以无形资产、不动产投资入股,参与接受投资方利润分配,共同承担投资风险的行为,不征收营业税。
二、对股权转让不征收营业税。
三、《营业税税目注释(试行稿)》(国税发[1993]149号)第八、九条中与本通知内容不符的规定废止。
本通知自2003年1月1日起执行。
二零零二年十二月十日2、自建建筑物转让时征收建筑安装营业税及不动产转让营业税依据:一、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出售自建建筑物征收营业税的通知【颁布单位】国家税务总局【颁布日期】19930625【实施日期】19930701【章名】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税务局,各计划单列市税务局:近据部分地区反映,目前有些房地产企业和建筑安装企业发生出售自建建筑物的业务,要求明确对出售自建建筑物应否征收“建筑安装”营业税。
经研究,为了统一政策,平衡税收负担,我局决定,对于出售自建建筑物的纳税人,除按建筑物销售收入全额依照“土地使用权转让及出售建筑物”税目征收营业税外,还应征收一道“建筑安装”营业税。
该项“建筑安装”营业税应根据同类工程的价格确定计税依据;没有同类工程价格的,按下列公式组成计税价格征税。
组成计税价格=(建筑安装工程成本+利润)÷(1-营业税税率)上述公式中的利润,由当地税务机关参照同类建安企业的利润核定。
本通知自1993年7月1日起执行。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五条纳税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视同发生应税行为:(一)单位或者个人将不动产或者土地使用权无偿赠送其他单位或者个人;(二)单位或者个人自己新建(以下简称自建)建筑物后销售,其所发生的自建行为;(三)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其他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