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考试考试范围与要求
- 格式:pdf
- 大小:194.29 KB
- 文档页数:5
2024年江西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生物学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1项符合题目要求,答对得2分,答错得0分。
1. 溶酶体膜稳定性下降,可导致溶酶体中酶类物质外溢,引起机体异常,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下列有关溶酶体的说法,错误的是()A. 溶酶体的稳定性依赖其双层膜结构B. 溶酶体中的蛋白酶在核糖体中合成C. 从溶酶体外溢出的酶主要是水解酶D. 从溶酶体外溢后,大多数酶的活性会降低2. 营养物质是生物生长发育的基础。
依据表中信息,下列有关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营养物质方式的判断,错误的是()A. 甲为主动运输B. 乙为协助扩散C. 丙为胞吞作用D. 丁为自由扩散3. 某植物中,T基因的突变会导致细胞有丝分裂后期纺锤体伸长的时间和长度都明显减少,从而影响细胞的增殖。
下列推测错误的是()A. T基因突变的细胞在分裂期可形成一个梭形纺锤体B. T基因突变导致染色体着丝粒无法在赤道板上排列C. T基因突变的细胞在分裂后期染色体数能正常加倍D. T基因突变影响纺锤丝牵引染色体向细胞两极移动4. 某水果的W基因(存在多种等位基因)影响果实甜度。
研究人员收集到1000棵该水果的植株,它们的基因型及对应棵数如下表。
据表分析,这1000棵植株中W1的基因频率是()A. 16.25%B. 32.50%C. 50.00%D. 67.50%5. 农谚有云:“雨生百谷”。
“雨”有利于种子的萌发,是“百谷”丰收的基础。
下列关于种子萌发的说法,错误的是()A. 种子萌发时,细胞内自由水所占的比例升高B. 水可借助通道蛋白以协助扩散方式进入细胞C. 水直接参与了有氧呼吸过程中丙酮酸的生成D. 光合作用中,水的光解发生在类囊体薄膜上6. 与减数分裂相关的某些基因发生突变,会引起水稻花粉母细胞分裂失败而导致雄性不育。
依据下表中各基因突变后引起的效应,判断它们影响减数分裂的先后顺序是()A. M-P-O-WB. M-P-W-OC. P-M-O-WD. P-M-W-O7. 从炎热的室外进入冷库后,机体可通过分泌糖皮质激素调节代谢(如下图)以适应冷环境。
高考生物必考知识点归纳大全高中生物重要知识点总结必修一:1: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
这部分经常会在选择题中出现,题目并不难,但是需要考生记住哪些是糖类,哪些是脂肪,不要记错。
2: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脂质中的磷脂和胆固醇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
这部分知识点虽然比较简单,但是非常重要,中等偏下的考生容易记混淆,需要加强记忆。
3: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组成大分子的基本单位成为单体,每一个单体都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由许多单体连接成多聚体。
这部分知识点会在填空题中出现,常见的考法有:组成核酸的单体是核苷酸。
4:生物的膜系统指的是细胞器膜膜和细胞膜、核膜等结构组成。
这些生物膜的组成和结构很相似,体现了细胞内各种结构之间的协调配合。
这部分知识点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都有可能出现,会考察它的组成成分。
5: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限制了细胞的长大,细胞大小还受细胞核的控制范围限制。
这两个都是很重要的,在作答的时候注意看题目要求,是否需要作答完整。
必修二:1:孟德尔试验成功的原因:选用了正确的试验材料;先研究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再研究两队及以上的性状;运用了统计学的方法分析试验结果;基于大量数据的分析才提出的假说并设计新的试验来验证。
2: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随着配子遗传给后代;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在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这两个定律可以说是遗传学部分最重要的两个定律,经常在大题中出现,很多与遗传有关的题都是围绕这两个定律出的,同学们要记牢。
3:中心法则描述了遗传信息的流动方向,但是没有说明遗传信息可以从蛋白质传递到蛋白质,也没有说明遗传信息可以从蛋白质流向DNA或RNA。
中心法则是很重要的一个法则,经常在考试中出现。
2023高考生物大纲变化解读一、《考试大纲》修订背景本次《考试大纲》对能力要求和内容要求进行了小幅调整、增加和删除,对一些内容的考试要求更加清晰。
由于变动内容较少,且不是高中生物课程体系中的主干知识和考试的核心内容,因此对考试整体难度的影响较小。
对于修习选修1的考生,只需对微生物这一部分知识加强学习。
对于修习选修3的考生,只需将PCR技术的知识进一步强化,对复习和考试几乎没有大的影响。
为了更好地应对高考,特提出以下教学和备考建议1.研读文本教师应认真研读《课程标准》、《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深刻理解考核目标与要求、考试范围与要求、知识点分布,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和备考,以便让考生获得扎实全面的基础知识,从而达到知识与能力双重提高的目的。
2.突出主干教师应将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规律、原理等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复习时不仅要提炼章节内的知识要点,还应培养考生对知识的整合能力,构建完善的生物学知识体系。
加大对主干知识的复习力度,如细胞代谢、遗传和变异、生命活动的调节和免疫、生物与环境等内容,复习时可在每个主干知识中找到一个常考的“载体”将相关知识进行重组,构建网络,强化记忆。
3.规范训练考生在考试中常见的`问题有:基础知识记不准,基本概念理解不透彻;教材知识记得好,做题正确率不高;答题不规范,表述不严谨;计算能力薄弱,选择题失分多。
出现这些问题的表观原因一般在于审题不清,粗心大意,不理解题意,答题技巧和文字表达能力方面存在不足。
深层原因在于知识结构缺乏系统性,对基本概念理解不够透彻。
这都需要平时规范训练,阅读教材和审题时要注重理解能力和获取信息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图文信息转换与分析推理能力的培养;加强对经典试题的变式训练,使考生能够举一反三。
4.关注热点近年高考对知识的考查更为注重其实际的应用,所以在平时的备考复习过程中,除了掌握主干知识以外,还需要花一些时间去关注生物学热点问题,如诺贝尔生理学奖研究内容、近期发生的生物学热点事件等,了解其中蕴藏的生物学知识。
A DNA 4. 下列关于DNA D. ATM 基因表达增强C. A. 细胞在修复受损的DNA 时,抗氧化能力也会提高B. ATM A. 作为生物催化剂,酶作用的反应物都是有机物B. 胃蛋白酶应在酸性、37℃条件下保存C. 醋酸杆菌中与发酵产酸相关的酶,分布于其线粒体内膜上D. 从成年牛、羊等草食类动物的肠道内容物中可获得纤维素酶3. 核DNA 受到损伤时ATM 蛋白与受损部位结合,被激活后参与DNA 修复,同时可诱导抗氧化酶基因H 2. D. C. B. A. 1.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本试卷共100分,考试时间75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生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河北卷绝密★启用前)物注意事项: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分钟。
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细胞内不具备运输功能的物质或结构是()结合水囊泡细胞骨架tRNA 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的表达。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在细胞质合成和加工后,经核孔进入细胞核发挥作用H 蛋白可减缓氧化产生的自由基导致的细胞衰老个体受辐射后更易患癌复制和转录的叙述,正确的是(复制时,脱氧核苷酸通过氢键连接成子链复制时,解旋酶使DNA 双链由5′端向3′端解旋B. C. 复制和转录时,在能量的驱动下解旋酶将DNA D. DNA 复制合成的子链和转录合成的RNA 延伸方向均为由5′端向3′端5. )双链解开某病毒具有蛋白质外壳,其遗传物质的碱基含量如表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的.子的Est A. 该病毒复制合成的互补链中G +C 含量为51.2%B. 病毒的遗传物质可能会引起宿主DNA 变异C. 病毒增殖需要的蛋白质在自身核糖体合成D. 病毒基因的遗传符合分离定律6. 为控制地中海沿岸某陆地区域蚊子的数量,每年在距海岸线0~20 km 范围内(区域A )喷洒杀虫剂。
2019年高考考试说明——生物Ⅰ.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考试形式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
试卷满分300分,其中物理110分、化学100分、生物90分。
各学科试题只涉及本学科内容,不跨学科综合。
二、题型试卷包括选择题、填空、实验、作图、计算、简答等题型。
三、试卷结构1.试卷分成两部分。
第一部分为生物、化学、物理三个科目的必考题,题型为选择题,共21题,每题6分,共计126分。
其中生物6道题(单项选择题),化学7道题(单项选择题),物理8道题(包括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
第二部分由生物、化学、物理三科的必考题和选考题构成。
生物、化学、物理各科选考内容的分值控制在15分左右。
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②选择题(二)共8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有的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在指导语中明确给出单选和多选的题号。
③选考题要求考生从2道物理题、2道化学题、2道化学题每科任选一题作答。
如果多做,则每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2.组卷:试卷按题型、内容和难度进行排列,选择题在前,非选择题在后;同一题型中同一学科的试题相对集中,同一学科中不同试题尽量按由易到难的顺序排列。
Ⅱ.考核目标、考试范围及题型示例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理工类生物科考试内容。
高考生物试题注重考查考生的知识、能力和素养,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生物学科知识在日常生活、生产实践等方面的应用,有利于高校对新生的选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生命科学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1.理解能力(1)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2024山东专版新高考生物优化方案随着新高考改革的推进,山东省生物学科也进行了相应调整和优化。
为了更好地适应新高考的要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科学素养,山东省制定了2024山东专版新高考生物优化方案。
一、知识范围调整新高考生物学科将知识范围进行了适度调整,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科学素养。
在知识点的选择上,突出了生命科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强调生物学的基本规律和应用能力。
二、能力要求提升新高考生物学科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考试内容中,增加了探究实验设计和科学探究的要素,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培养科学精神和实验技能。
三、实践环节加强新高考生物学科增加了实践环节,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实验设计能力。
学生需要参与实验操作、数据处理和实验报告撰写等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素养。
四、跨学科融合新高考生物学科加强了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强调生物学与数学、化学、物理等学科的交叉应用。
通过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知识解读优化新高考生物学科优化了知识解读题的设计,注重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解读和分析,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六、考试形式改变新高考生物学科改变了传统的笔试形式,引入了更多的实践操作和探究题目。
考试形式更加灵活多样,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评价标准调整新高考生物学科调整了评价标准,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科学素养的培养。
除了考察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外,还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科学思维的发展。
2024山东专版新高考生物优化方案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科学素养,提高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通过调整知识范围、提升能力要求、加强实践环节、融合跨学科、优化知识解读、改变考试形式和调整评价标准,山东省致力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生物学人才。
这一方案的实施将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促进生物学科的健康发展,为山东省的高等教育和科学研究做出积极贡献。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考纲研读】初步研读《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理科生物》(一)“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系列图书”的简介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以下简称“高考”)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
教育部考试中心组织编写的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系列丛书,已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2019年版》(以下简称“考试大纲”)明确了高考的性质和功能,规定了考试范围、考试要求、考试形式、考试目标等,对指导高考内容改革、规范高考命题都有重要意义,是考生必不可少的复习备考依据。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2019年版》(以下简称“考试说明”)是对考试大纲内容的权威解读,包括考试形式、试卷结构、考试范围与要求、题型示例等重要内容,同样也是考生必不可少的复习备考依据。
《考试大纲》是教育部考试中心和各分省命题省市在命题中都应当严格遵循的,是制定《考试说明》的原则依据。
各分省命题省市在《考试大纲》的基础上,可以结合本省市高考方案和教学实际制订《考试说明》。
《高考理科试题分析(理科综合分册)2019年版》和《2019年高考理科试题分析(语文、数学、英语分册)2019年版》由各科命题专家对2018年全国高考试题进行全面分析,对考生复习备考具有参考借鉴意义。
(二)《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部分摘录生物Ⅰ.考核目标与要求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将课程标准的必修及部分选修内容,确定为高考理工类生物学科的考试内容。
高考生物试题注重考查考生的知识、能力和素养,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生物学科知识在日常生活、生产实践等方面的应用,有利于高校对新生的选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生命科学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新高考生物学四川高考出题模式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各地高考出题模式也在不断调整和完善。
作为重要的高考科目之一,生物学的出题模式也备受关注。
本文将重点探讨新高考生物学四川高考的出题模式,分析其特点和趋势。
一、考试科目和内容1.1 考试科目:生物学新高考生物学四川高考的考试科目仍然是生物学,没有发生变化。
1.2 考试内容:新高考生物学四川高考的考试内容主要包括生物学基本概念、生物生态与环境、遗传与进化、生物技术与人类健康、组织与器官功能、生物科学与社会等方面的内容。
二、出题模式2.1 题型设置根据新高考生物学四川高考出题模式的特点,题型设置主要包括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
2.2 题目数量新高考生物学四川高考的题目数量相较于以往有所调整,但总体上保持在合理范围内,能够充分考察考生的知识掌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3 考查重点在出题模式中,新高考生物学四川高考注重考查考生对生物学基本概念的掌握、对生物科学与社会的理解、对生物技术与人类健康的应用等方面的能力。
三、命题特点3.1 综合性新高考生物学四川高考的出题模式更加注重考查考生的综合应用能力,题目更趋向于综合性和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3.2 立意深刻在新高考生物学四川高考的出题模式中,命题更加注重立意深刻,会涉及到生态环境保护、人类健康问题、生态平衡等重要议题,能够引导考生深入思考和理解。
3.3 开放性新高考生物学四川高考的出题模式更加注重开放性,能够激发考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引导他们对生物学知识进行分析和思考。
四、备考建议4.1 强化基础知识考生在备考期间,要重点强化生物学基础知识的掌握,建立扎实的学科基础。
4.2 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新高考生物学四川高考更加注重考查考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考生要在备考期间注重培养自己的问题解决能力,多进行综合性、实践性的习题训练。
4.3 应用知识的能力备考过程中,考生要注重应用知识的能力,了解生物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培养自己的科学素养。
春季高考考试范围
春季高考考试范围如下:
1. 语文:包括现代文阅读与鉴赏、古诗文阅读与鉴赏、文言文阅读与鉴赏、写作等内容。
考生需要熟悉各种文体,了解基本的文学知识和写作技巧。
2. 数学:包括数与式、函数与方程、几何与变换、概率与统计等内容。
考生需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计算方法,能够灵活运用各种数学工具解决问题。
3. 英语:包括听力、阅读、写作和口语等内容。
考生需要提高听力和口语交际能力,掌握基本的语法规则和词汇量,能够准确理解和运用英语。
4. 物理:包括基本物理概念、物理规律和物理实验等内容。
考生需要熟悉物理基本原理,掌握物理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技巧。
5. 化学:包括基本化学概念、化学反应和化学实验等内容。
考生需要理解化学的基本原理,掌握常见的化学反应和实验技巧。
6. 生物:包括生物基础知识、生物实验和生物应用等内容。
考生需要熟悉生物基本概念,了解生物实验的操作和生物学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7. 历史:包括古代史、近代史和现代史等内容。
考生需要掌握中国历史的基本时期和重要事件,了解历史背景和历史人物。
8. 地理:包括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等内容。
考生需要熟悉地理概念和地理环境,掌握地理信息的分析和解释能力。
以上为春季高考考试的范围,考生在备考时应注重对各科目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应试能力。
2024届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生物学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1.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高考范围。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玫瑰是蔷薇科蔷薇属多种植物的通称名字。
玫瑰花中含有蛋白质、脂质、碳水化合物、钙、磷、钾、铁、镁等营养物质及元素。
《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玫瑰和血、行血、理气,入药可治风痹、肝、胃气痛、胸腹胀满等病症。
下列关于组成玫瑰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玫瑰细胞中蛋白质、淀粉等生物大分子均以碳链为骨架B.玫瑰细胞中的脂肪大多含有饱和脂肪酸,在常温下呈液态C.钙、磷、钾属于大量元素,铁属于微量元素,均以化合物形式存在D.玫瑰能和血、行血,与镁元素进入人体直接参与血红蛋白的合成有关2.溶酶体可分为初级溶酶体和次级溶酶体。
初级溶酶体是由高尔基体形成分泌的一种仅含有水解酶的分泌小泡,其中的水解酶处于非活性状态,无作用底物。
次级溶酶体是含水解酶及相应底物,以及水解消化的产物,即正在进行或已经进行消化作用的囊泡。
次级溶酶体分布较广,形态具有多样性。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初级溶酶体中水解酶由高尔基体合成,次级溶酶体中水解酶由自身合成B.次级溶酶体中水解酶的活性受到相应作用底物浓度、温度及pH的影响C.被次级溶酶体分解后的产物,有些被排出细胞外,有些被细胞保留再利用D.某细胞中溶酶体形态随所处状态不同而有差异的本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3.哺乳动物小肠上皮细胞通过转运蛋白(TRPV6)顺浓度梯度吸收Ca²⁺。
生物
Ⅰ.考核目标与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将课程标准的必修及部分选修内容,确定为高考理工类生物学科的考试内容。
1. 理解能力
(1) 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2) 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
(3) 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2. 实验与探究能力
(1) 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等进行运用。
(2) 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分析、解释,并能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
(3) 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运用观察、实验与调查、假说演绎、建立模型与系统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
(4) 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做出恰当的评价和修订。
3. 获取信息的能力
(1)能从提供的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
(2)关注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与生命科学相关的突出成就及热点问题。
4. 综合运用能力
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
Ⅱ.考试范围与要求
生物学科的考试范围包括必考部分和选考部分,必考部分在课程标准必修模块的范围内,选考部分在课程标准选修模块1(生物技术实践)和选修模块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的范围内。
必考部分的试题是考生必做的,选考部分的试题需要考生在规定的选考内容中选择。
生物学科的考试内容以知识内容表的形式呈现。
知识内容要求掌握的程度,在知识内容表中用Ⅰ和Ⅱ标出;实验内容要求掌握的程度则用文字说明。
Ⅰ和Ⅱ的含义如下。
Ⅰ: 对所列知识点要知道其含义,能够在试题所给予的相对简单的情境中识别和使用它们。
Ⅱ: 理解所列知识和其他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能在较复杂的情境中综合运用其进行分析、判断、推理和评价。
生物知识内容表(一)
必考部分
生物知识内容表(二)选考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