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诊
- 格式:doc
- 大小:21.50 KB
- 文档页数:3
第二节闻诊闻诊是通过听声音和嗅气味来诊察疾病的方法。
人体的声音和气味,都是在脏腑生理和病理活动中产生的,因而能够反映出脏腑的变化情况。
一、听声音1.声音实证和热证,声音重浊而粗、高亢洪亮、烦躁多言;虚证和寒证,声音轻清、细小低弱、静默懒言。
声音重浊,或声音嘶哑,见于新病骤起,多为外感风寒或风热犯肺;见于久病形瘦体弱者,多为肺肾阴亏,或虚劳之证;神昏不醒,鼾声作响,手撒尿遗,多见于中风危候。
小儿惊呼阵发,尖利高亢,多见惊风;阵哭拒食,辗转不安,多因腹痛;小儿夜啼,可因惊恐、虫积、饥饱不调而致。
呻吟不已,哀号啼叫,多为剧烈疼痛。
2.语言谵语:神志不清,语无伦次,语意数变,声音高亢,多为热扰心神之实证。
郑声:神志不清,声音细微,语多重复,时断时续,为心气大伤,精神散乱之虚证。
独语:喃喃自语,喋喋不休,逢人则止,属心气不足之虚证,或痰气郁结、清窍阻蔽所致。
狂语:精神错乱,语无伦次,不避亲疏,多为痰火扰心。
言謇:舌强语謇,言语不清,多见于中风证。
3.呼吸呼吸主要与肺肾病变有关。
呼吸声高气粗而促,多为实证和热证;呼吸声低气微而慢,多为虚证和寒证;呼吸急促而气息微弱,为元气大伤的危重证候。
久病肺肾之气欲绝,可见虽气粗但呼吸不匀,或时断时续。
气喘:呼吸急促,甚则鼻翼煽动,张口抬肩,难以平卧。
实喘者,发作较急,呼吸喘促,胸满声高气粗,呼出为快,多为病邪壅塞肺气;虚喘者,来势较缓,呼吸喘促,气怯声低,吸少呼多,气不得续,吸入为快,动则喘甚,为肾虚不纳气或肺气虚衰。
哮:呼吸时喉中有哮鸣音。
哮证有冷热之别,多时发时止,反复难愈。
上气:气促咳嗽,气逆喉间,多为痰饮内停,或阴虚火旺,气道壅塞而致。
太息:时发长吁短叹,以呼气为主,多为情志抑郁,肝失疏泄。
4.咳嗽有声无痰为咳,有痰无声为嗽,有痰有声为咳嗽。
暴咳声哑为肺实;咳声低弱而少气,或久咳音哑,多为虚证;外感病多咳声重浊;咳嗽阵发,连声不绝,终止时作鹭鸶叫声,为百日咳;小儿咳声嘶哑,如犬吠,可见于白喉。
中医闻诊内容
以下是 7 条关于中医闻诊内容的表述:
1. 中医闻诊啊,那可真是神奇得很呢!比如说听声音,当有人说话声音低微,就像那蚊子哼哼似的,哎呀,这可能就代表他身体虚啊!你想啊,平时咱要是精神头十足,说话能那么有气无力的吗?
2. 闻诊里闻呼吸也很重要哦!要是有人呼吸急促,跟拉风箱似的,这是不是得注意啦?就好像一部机器,发出这样不正常的声音就是在提醒有问题呀!
3. 呕吐的声音也要仔细听一听呢!要是那声音特别响亮,哇啦哇啦的,说不定就是吃坏肚子啦!这就好比汽车突然发出刺耳的刹车声,肯定是哪里不对劲了呗!
4. 咳嗽的声音可藏着大学问呢!有的人咳嗽起来跟敲锣似的,震耳欲聋,那可能是肺热呀!这不就跟敲鼓一样,声音大就说明有情况呀!
5. 闻诊还得闻气味呀!当有人身上发出一股怪味,哎呀,那可不好,就像食物变质发出的味道一样,肯定身体有啥毛病啦!
6. 放屁的声音和气味有时候也能说明问题呢!要是那屁声噼里啪啦跟放鞭炮似的,气味还特别难闻,这是不是在提醒肠胃不太好呢?这多明显呀!
7. 病人的口气咱也得留意呀!要是口气像臭鸡蛋似的,太难闻啦,不用说,肯定是身体出状况了嘛!就像花枯萎了会发出不好闻的味道一样!
我觉得中医闻诊真的很有意义呀,可以通过各种声音和气味来了解身体的状况,这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我们可不能小瞧!。
闻诊即通过听声音和嗅病气测知病况,闻的内容具体来讲,可以分为声音、语言、呼吸、呕吐、肠鸣和病气等。
声音正常的声音自然、音调和谐、语言表达清楚。
病变声音:嘶哑:包括声嘶和失音,声嘶是嗓子干涩发音困难,失音是完全不能发音。
多因外感风寒或风热,寒热相交伤肺所致。
鼾声:如昏睡不醒,鼾声不断多因神志昏迷,气道不利。
多见热入心包,或中风入脏之危证。
呻吟:身有痛处或胀满时,口中发出哼哼声。
多为头痛、胸痛、腹痛、齿痛。
喷嚏:喷嚏是由肺气上冲所致,外感风寒多见此证。
外邪入表日久不愈,忽有喷嚏者,为病愈之兆。
语言心主神明,心病则语言错乱。
语言蹇涩:说话不流利、含糊不清、缓慢、词不达意,多见于中风后遗症或热病后期。
谵语:神志不清、语无伦次多为实证。
郑声:神志不清、语言重复、语言不连续、声音低弱多为虚证。
独语:自言自语、喃喃不休多见于急性热病,或老年人久病心血亏虚。
错语:病人语言颠倒、错乱,自知说错不能自主,多为心气不足。
狂言:声嘶力竭、语言快、声音高、骂人或狂言,多见于痰火扰心的狂证。
呼吸呼吸与肺肾等脏器有关,通过呼吸变化可推测脏腑的虚实。
喘:呼吸困难,短促急迫,甚者不能平卧。
喘分虚实。
实喘发作急,一般为形体壮实,脉实有力,多属肺有实热,痰饮内停。
虚喘发病缓慢,吸少呼多,一般为形体虚弱者脉虚无力,属肺肾虚损。
哮:呼吸急促伴有喘,喉中痰鸣似哨声,反复发作。
多因痰饮又外感风寒所致。
久居寒湿地区,或食过多酸咸生冷也可诱发哮。
临床上哮与喘常同时出现。
短气:呼吸气急而短、气短而渴、四肢关节痛属实证;气短无力、小便不利,则属虚证。
咳嗽:咳嗽发生与肺脏关系密切。
咳声重浊:痰色清白,鼻塞不通,多因外感风寒。
咳有痰声:痰多易咳出,多为寒咳,因痰湿阻肺,肺失宣降。
咳声如犬吠:声如犬吠伴有音哑,多为白喉证。
阵发性咳嗽:咳声不断,甚则咳血。
称为顿咳、百日咳。
呕吐胃中饮食物、痰、水液冲出口的一种表现。
呕吐声音微弱,吐势缓慢,吐物以清痰水:多为虚证、寒证。
闻诊的定义和内容中医是中国的传统医学。
是一门研究人体生理、病理,疾病诊断和防治等的学科。
它传承着中国古代先辈们治疗疾病的经验和理论。
中医的主导思想是整体观念,以脏腑经络为生理、病理基础,辨证论治是诊疗依据。
中医通过“望闻问切”,探求病因、病位、病性,通过使用中药、针灸、推拿、拔罐、食疗等治疗疾病。
中医诊断的研究内容,包括对病人进行检查,收集患者的病情资料,采用正确的思维方法进行分析,确定病证的临床表现特点与病情变化的规律,为临床预防、治疗提供依据。
中医闻诊包括听声音和嗅气味两个方面。
主要是听患者语言气息的高低、强弱、清浊、缓急等变化,以分辨病情的虚实寒热。
今天,我们来介绍闻诊的定义和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中医认为人体器官发出的声音和排泄物的气味能够反映体内变化和疾病的变化,闻诊包括听声音和闻气味。
(1)听声音1.听发声。
如果声音发出高亢有力,并且前轻后重,多是热症,相反,如果细弱低微并且前重后轻多是虚症和寒症,如果睡中带鼾多是气息不顺,如果呻吟不止多是身体疼痛所致,如果声音沙哑或不能发声多是肺气不宣、气阴耗伤。
2.听呼吸。
如果呼吸气粗有力多为热症,相反,呼吸微弱无力则为寒症,一般来说观察呼吸可以诊断出下列疾病:如果呼吸困难、短促急迫,是肾肺虚损、气失摄纳导致,说明患者可能患上喘症;呼吸急促、气道窒塞,多是阴虚火旺、火逆上气所致,可能会导致气逆;呼吸气急而短、喉中无痰,多是肺气不足所致,可能会导致短气;呼吸微弱、虚虚怯怯,则是身体虚弱、少气的表现。
3.听咳嗽的声音。
如果咳嗽声音混独,同时伴有鼻塞不通,可能是感染风寒;晐嗽声音低沉、疲多,则可能是寒咳或湿咳。
干咳并没有痰,或者只是咳出少许黏液,可能是患有燥热症状;咳嗽伴有黏稠的痰,并且鼻孔呼出热气,属于肺热之病;咳嗽时发时止,一发不止并且伴有咳血的出现,就是感染上了顿咳;咳嗽无力、声音低沉、伴有气促可能患有肺虚之病。
4.听呕吐、嗳气、呃逆、喷嚏、肠鸣和太息的声音。
闻诊的重点在哪里在中医诊断学中,闻诊是四诊(望、闻、问、切)之一,通过听声音和嗅气味来了解患者的病情。
闻诊看似简单,实则蕴含着丰富的医学知识和诊断技巧,其重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听声音是闻诊的重要内容之一。
医生需要倾听患者的发声,包括语言、呼吸、咳嗽、呕吐、呃逆等声音。
语言方面,若患者说话声音清晰有力,语速适中,往往提示其正气充足,病情较轻;而说话声音低微、断断续续,甚至不愿多言,则可能是正气虚弱,或者病情较为严重。
比如,外感风寒的患者,声音多会重浊;而久病虚损的人,声音常表现为低微。
呼吸声的变化也能反映出很多问题。
呼吸均匀、平稳,多表示心肺功能正常;呼吸急促、气息粗重,可能是体内有实热;呼吸微弱、短促,则可能是正气虚衰。
例如,患有哮病的人,会发出哮鸣音,这是由于气道狭窄、气流不畅所致;而患有喘病的人,呼吸则会显得困难、急迫,甚至张口抬肩。
咳嗽声也有不同的特点。
咳嗽声重浊,多为外感风寒;咳嗽声清脆,多为燥热伤肺;咳嗽声低弱无力,多是肺气亏虚。
若咳嗽阵发,连声不绝,终止时伴有鸡鸣样回声,这是百日咳的特征;而咳嗽伴有痰多、痰鸣音,往往是痰湿阻肺。
呕吐和呃逆的声音同样能为诊断提供线索。
呕吐声音洪亮,多属实证、热证;呕吐声音微弱,则多为虚证、寒证。
呃逆声高而短,多属实证、热证;呃逆声低而长,多属虚证、寒证。
其次,嗅气味也是闻诊不可忽视的环节。
人体的各种排泄物、分泌物以及口气等所散发的气味,都能反映出身体内部的状况。
口气方面,如果口气酸臭,多是胃肠积滞;口气腐臭,多是内有痈脓。
排泄物的气味也有讲究,大便酸臭难闻,多是肠有湿热;小便臊臭混浊,多是湿热下注。
呕吐物气味酸腐,多为食积胃脘;呕吐物气味清稀无臭,多为胃寒。
此外,患者身体散发的气味也能提供诊断依据。
比如,患者身体有烂苹果味,可能是消渴病重证;患者身上有尿臊味,多是肾衰。
在实际的临床应用中,闻诊需要医生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经验。
医生要在安静的环境中,集中注意力,仔细倾听患者的各种声音,分辨其中的细微变化。
闻诊名词解释中医
嘿,你知道啥是闻诊不?闻诊啊,在咱中医里那可是相当重要的一环呢!就好比你去听一场音乐会,通过各种声音来感受音乐的魅力。
中医的闻诊也是这样,是通过听声音和嗅气味来判断病情的哟!比如说,一个人说话声音洪亮有力,那可能就表示他身体倍儿棒,气血充足呢!这就像一台动力十足的汽车,“嗡嗡”地跑得飞快。
(就像你看到一辆跑车在路上呼啸而过,那感觉多带劲啊!)
但要是一个人说话有气无力,声音低微,那可能身体就有点小毛病啦。
这就好像一辆没油的车子,“咳咳”响着,跑也跑不起来。
(你想想,要是你骑着一辆没气的自行车,那得多费劲呀!)还有啊,咳嗽的声音也能透露很多信息呢!清脆的咳嗽可能只是小问题,要是那种沉闷的咳嗽声,说不定就有大麻烦咯!
闻气味也是很关键的哦!比如身体发出一些奇怪的臭味,那可能就是身体内部出问题啦。
这就好像家里的电器发出异味,你就知道可能要出故障了一样。
(你肯定有过那种闻到异味就知道哪里不对劲的经历吧!)中医通过仔细聆听和分辨这些声音和气味,就像侦探在寻找线索一样,来判断病情的轻重缓急。
中医的闻诊可不是随便听听就算了,那是需要真功夫的!医生们得竖起耳朵,仔细分辨每一个细微的差别。
这多不容易啊!就像一个优秀的品酒师,能分辨出各种细微的味道差别。
(你想想那些品酒大师
们,多厉害呀!)它和其他的诊法一起,共同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呢!
我觉得啊,中医的闻诊真的是太神奇、太有意义了!它让我们看到了中医的博大精深,也让我们对自己的身体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所以呀,可别小瞧了这闻诊,它可是中医的一大法宝呢!。
闻诊-闻而知之谓之圣闻诊是通过声音和嗅气味以了解健康状况,诊察疾病的方法。
听声音包括听辨患者的语声、语言、呼吸、咳嗽、呕吐、呃逆、嗳气、太息、喷嚏、呵欠、肠鸣等声音。
嗅气味包括嗅病体之气,排泄物之气,病室之气原因人体的各种气味和声音都是在脏腑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过程中产生,所以声音和气味可以反应脏腑生理病理,为诊断辨证提供依据。
第一节听声音听声音是指听辨患者的语声、语言和气息的高低强弱清浊缓急变化、咳嗽、呕吐、嗳气、呃逆、肠鸣等声音,以判断脏腑功能与病变性质的诊病方法。
一、正常声音常声、正常声音是指人在正常生理状态下发出的声音。
正常声音的特点:发声自然,声调和畅,语言流畅,应答自如,言与意符气血充盛,发声器官和脏腑功能正常男性多低而浊,女性清而高,儿童尖而脆,老人多浑厚而低沉二、病变声音主要听患者在病变过程中说话的声音,呻吟,惊呼等异常声响,通过声音的变化来判断正气的盛衰,邪气的性质及病情的轻重。
发声的辨别要注意语声的有无,语调的高低,强弱,清浊声音重浊:外感风寒或痰湿阻肺金实不鸣:新病喑哑或失音者,多属实证,外感风寒或风热袭肺,或痰湿壅肺金破不鸣:久病喑哑者多数虚症,阴虚火旺或肺气不足,津亏液损,久重病,突现语声嘶哑,多数脏气将绝之危象子喑:妇女妊娠后期出现喑哑或失音者,称为妊娠失音,胞胎阻塞肾之络脉,肾精不能上荣于喉咙,一般分娩后即愈。
谵语:神识不清、语无伦次、声高有力,实证,邪热内扰神明,外感热病,温病邪入心包或阳明腑实证,痰热扰心神的等郑声:神识不清、语言重复、时断时续。
语声低弱模糊,久病脏气衰竭,心神散乱所致,属虚症,见于多种疾病的晚期、危重阶段独语:自言自语,喃喃不休,见人语止,首尾不续,心气不足,神失所养,或气郁痰阻,蒙蔽心神阴证多见于癫病郁病错语:神识清楚而语言时有错乱,说后自知言错。
虚症:多因心气不足,神失所养,久病或老年脏气衰微:实证:多为痰浊,瘀血,气郁所致心神狂言:精神错乱,语无伦次,狂躁妄言,不避亲疏,情志不遂,气郁化火,痰火互结内扰神明所致,阳证实证多见于狂病,伤寒蓄血语謇:神志清楚,思维正常,但语言不流畅,或吐字不清,习惯而成称为口吃,不为病;病中语言謇涩每与舌绛并见,风痰阻络,多为中风先兆或中风后遗症。
闻诊中医术语
中医认为,中医诊断不仅要通过视、闻、问、切,更要重视闻诊。
它是临床病理诊断的重要领域,是中医诊断的核心术语,也是中医术语中重要的部分。
闻诊是通过闻或闻到患者排泄物、皮肤、口腔等体表特征来诊断疾病的过程,其中包括“闻气”和“闻身”两种。
闻气是指通过闻患者排泄物和口腔内的气味,在没有任何体表表现的情况下,用判断病人的病情所需的气味为准,以便诊断病情。
闻身是指患者身体的外观,包括皮肤颜色及咀嚼腺或唾液等。
这些都有助于判断患者身体内部病情及平衡状态。
中医认为,每种疾病都有特定的气味特征。
正常情况下,患者的排泄物、口腔内的气味等都是清香的,但是当病情严重时,气味就会变得臭,以此来判断病情。
此外,通过闻身,还可以判断患者身体的气血,以及内脏的健康状况,包括心、肝、脾、肺、肾等。
比如,当心脏不好时,通过闻身可以闻到心脏有特殊的气味;当肝脏不健康时,可以闻到有臭味气。
另外,闻诊还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躯体的健康状况,比如精神不健康时会有一种凝固的气味,脑细胞活动减弱时会散发一种特殊的气味等。
总之,闻诊是中医诊断最重要的术语之一,也是中医诊断的核心术语。
它能够帮助医生通过各种气味来准确判断病情,从而及时进行治疗,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闻诊是中医诊断中的重要术语,它不仅能帮助医生准确判断病情,还能检测患者体内的气血,从而帮助医生理解疾病的发展,从而更有效地进行治疗。
闻诊,是医生运用听觉、嗅觉诊察病情的方法。
听声音包括听小儿的啼哭、呼吸、咳嗽、言语等,嗅气味包括嗅口气、大小便臭气等。
1.啼哭声小儿的啼哭,有属生理现象,有因某种不适,也有是各种病态的表现。
新生儿刚离母腹,便会发出响亮的啼哭。
若初生不啼,便属病态,需紧急抢救。
婴儿也常有啼哭,正常小儿哭声清亮而长,并有泪液,无其他症状表现,属于生理现象。
婴幼儿有各种不适时,也常以啼哭表示。
例如:衣着过暖。
温度过高或过低,口渴,饥饿或过饱,要睡觉,要抚抱,包扎过紧妨碍活动,尿布潮湿,虫咬,受惊等。
不适引起的啼哭常哭闹不止,但解除了原因后,啼哭自然停止。
病理性啼哭,若声音洪亮有力者多为实证;细弱无力者多为虚证;哭声尖锐惊怖者多为剧烈头痛、腹痛等急重症;哭声低弱目干无泪者多为气阴衰竭危证。
哭声尖锐,阵作阵缓,弯腰曲背,多为腹痛;哭声响亮,面色潮红,注意是否发热;哭而骤止,时作惊惕,须防惊风发作;吮乳进食时啼哭拒进,注意口疮;啼哭声嘶,呼吸不利,谨防咽喉急症;夜卧啼哭,睡卧不宁,为夜啼或积滞;哭声绵长,抽泣呻吟,为疳证体弱;哭声极低,或喑然无声,须防阴竭阳亡。
2.呼吸声正常小儿呼吸平稳、均匀,声音轻柔。
呼吸气粗急促,是肺气失肃;气粗有力,多为外邪袭肺;气急鼻煽,多为肺气闭郁;气喘痰鸣,为痰壅气道;鼻息稍促,张口呼吸,可能鼻塞;呼吸急迫,面青不咳,须防喉风;呼吸声弱,是为肺气虚弱;呼吸微弱,声低不续,间歇如泣,防肺气将绝。
3.咳嗽声有声无痰为咳,有痰无声为嗽,有痰有声为咳嗽。
初咳、声咳、咳声不扬为肺气失宣;剧咳、连咳、咳兼喘憋为肺失肃降。
咳嗽声重,鼻塞流涕,多为外感风邪,涕清多风寒,涕浊为风热;干咳无痰,咳声稍嘶,为燥热伤津;咳声重浊,痰多喉鸣,为痰浊阻肺;咳声嘶哑如犬吠,须防喉风、白喉类疫毒攻喉之症;久咳声哑,为肺阴耗伤;久咳声轻无力,为肺气虚弱;久咳而发作时连咳难止,面红目赤,气急呛咳,涕泪皆出,咳毕回声、作吐,日轻夜重,是为顿咳。
4.言语声正常小儿的言语声应当清晰,语调抑扬顿挫有度,语声有力。
妄言乱语,语无伦次,声音粗壮,称为谵语,多属热扰心神或邪陷心包;声音细微,语多重复,时断时续,神志不清,称为郑声,多属心气大伤。
语声过响,多言躁动,常属阳热有余;语声低弱,断续无力,常属气虚心怯。
语声重浊,伴有鼻塞,多为风寒束肺;语声嘶哑,呼吸不利,多为毒结咽喉。
小儿惊呼尖叫,多为剧痛、惊风;喃喃独语,多为心虚、痰阻。
5.嗅气味;正常小儿口中无臭气。
口气臭秽,多属脾胃积热;口气酸腐,多属乳食积滞;口气腥臭,有血腥味,多系血证出血;口气腥臭,咯痰脓血,常为肺热肉腐。
大便臭秽为肠腑湿热;大便酸臭为伤食积滞;便稀无臭为虚寒泄泻。
小便臊臭短赤多为湿热下注膀胱;小便少臭清长多为脾肾二脏虚寒。
矢气频作臭浊者,多为肠胃积滞。
(三)问诊
儿科问诊通常以询问患儿亲属或保育者为主,年龄较大的患儿也可以作为问诊的对象,但对其所诉是否可靠要加以分析。
儿科问诊要注意询问一般情况和个人史。
1.问一般情况一般情况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民族、家长姓名、家庭住址;病史陈述者、节气等。
其中年龄一项,对百日内婴儿要问明天数,3岁内问明月数,较大儿童问明几岁几个月。
了解患儿的实际年龄对于判断其生长发育状况,计算体重、饮食量、用药量等,以及某些疾病的诊断,均有重要价值。
2.问个人史个人史主要包括生产史、喂养史、生长发育史、预防接种史。
生产史与婴儿疾病诊断关系密切,要询问胎次、产次,是否足月产,顺产还是难产,出生时情况,出生体重等,必要时还要询问母亲孕期情况、家族中遗传病史等。
喂养史包括婴儿期喂养方法、添加辅食情况、平时饮食习惯、起病前有无进不洁饮食或其他特别饮食等。
生长发育史包括小儿体格发育、智能发育方面的各项重要指标。
预防接种史指接受预防接种的情况,与传染病诊断关系密切。
3.问病情
(1)问寒热小儿恶寒可从观察测知,如依偎母怀、蜷缩而卧、肤起鸡皮疙瘩等。
发热可通过触摸来感觉,还可以用体温计准确测定。
恶寒发热为外感表证,寒热往来为半表半里证,但热不寒为里热证,但寒不热为里寒证。
(2)问出汗小儿肌肤嫩薄,发育旺盛,较成人易于出汗。
无运动、哭闹、过暖等情况而于安静状态下汗出过多才属汗证。
日间多汗为自汗,夜寐多汗为盗汗。
虽古有自汗属阳气虚、盗汗属阴气虚之说,儿科当综合分析辨证。
外感病汗出而热不解,是邪气由表人里的征象。
(3)问头身婴幼儿头痛常表现为反常哭闹,以手击首或摇头。
年长儿可询问其头痛、头晕及部位、性质。
头身疼痛,常为外邪束表;头痛剧烈须防邪毒犯脑。
关节疼痛,屈伸不利,常见于痹证,肿胀而热多热痹,肿胀不热多寒痹。
肢体瘫痪不用,强直届伸不利为硬瘫,多因风邪留络、瘀血阻络;痿软届伸不能为软瘫,多因阴血亏虚、络脉失养。
(4)问胸腹胸部窒闷,痰吼哮鸣,为痰阻肺络;胸痛咳嗽,咯吐脓血,为肺热肉腐。
婴儿腹痛,常表现为阵发性反常哭闹,曲腰啼叫,或双手捧腹,辗转不安。
脐周腹痛,别无它症,急性发作多因中寒,绵绵缓作多因虚寒。
脘腹胀痛,嗳气酸馊,为伤食积滞;两胁作痛,呕恶发热,为热结少阳;右上腹痛,剧如钻顶,时急时缓,呕恶吐蛔,为蛔扰人膈;脘痛隐隐,绵绵发作,嗳气吐酸,食欲不振,为中虚气滞。
各种腹痛伴有发热、呕吐、腹泻等症,腹部触痛、反跳痛、肌紧张明显,或可触及包块者,皆当作全面检查,分辨急腹症。
(5)问二便要询问大便的次数、数量、性状、颜色及夹滞物等,作为泄泻、积滞、便秘等病辨证的重要依据。
小便清长,夜尿频多,为肾阳亏虚;尿频尿急,尿时疼痛,为湿热下注;小便刺痛,尿中见血,常为湿热蒸熬之石淋,
(6)问睡眠要询问小儿每日睡眠时间,睡中是否安宁,有无惊惕、惊叫、啼哭、磨牙等。
少寐多啼,常为心火上炎;多寐难醒,常为气虚痰盛;寐中露睛,多为久病脾虚;睡中磨牙,多为肝火内盛;寐不安宁,多汗惊惕,常见于心脾气虚之佝偻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