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产品(公告)技术审查规范性要求
- 格式:doc
- 大小:561.50 KB
- 文档页数:58
附件车辆产品《公告》技术审查规性要求汽车部分2012版中机车辆技术服务中心二0一二年十二月目录1.关于检测机构和试验场地的规性要求2.关于载货类产品有关规性要求3.关于载客类产品有关规性要求4.关于产品检验的规性要求5.关于检验方案表、统计表和申报方式的规性要求6.其他规性要求1、关于检测机构和试验场地的规性要求1.1强制性项目检验和定型试验的检验报告均使用代码章,委托检验使用机构名称章。
检测机构代号和印章编号见附件1。
1.2强制性项目检验和定型试验的检验报告编号应符合统一的要求,见附件2。
1.3检测机构出具的检验报告,应体现检验实际结果。
有定量要求的,应给出具体检验数值;有定性要求的进行描述。
在检验结果中不得出现“有”、“符合要求”等写法。
1.4检测机构上传的检验报告文件不得附加任何解密要求。
附加任何解密要求的检验报告按照无效检验报告处理。
1.5检测机构上传检验报告时应使用本单位用户名和密码, 用户名和密码不得授权其他单位或者个人使用。
1.6检验报告应按照统一的报告格式出具,报告中应按照要求提供有关检验情况的照片(或录像)。
1.7检验应在规定的场地进行。
有关检验场地要求见附件3。
1.8汽车加速行驶车外噪声试验必须在符合GB1495-2002《汽车加速行驶车外噪声限值及测量方法》标准规定的专用试验场地进行。
目前符合规定的有试验场、交通部公路交通试验场、东风襄阳汽车试验场、一汽农安试验场、定远试验场、客车中心以及机动车检测中心试验噪声路。
属于特型车的车辆及底盘噪声场地暂不做要求。
1.9防抱制动性能检验必须在符合GB/T13594-2003《机动车和挂车防抱制动性能和试验方法》或GB21670《乘用车制动系统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标准规定的专用试验场地进行。
目前符合规定的有汽车试验场、东风襄阳汽车试验场和交通部公路交通试验场、一汽农安汽车试验场、定远汽车试验场。
对于装用了B类防抱死系统的挂车,其ABS试验可以不在试验场完成,但路面的选择应符合GB/T12534-1990《汽车道路试验方法通则》的要求。
汽车产品技术委员会关于调整《车辆产品<公告>技术审查规范性要求》的报告第2010年第03号(总第26号)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政策司:《车辆产品<公告>技术审查规范性要求》(以下简称《规范性要求》)是中机中心进行公告产品审核工作的主要技术依据之一。
随着公告产品本身结构型式的变化和公告审核中问题的不断积累,2005年制定的《规范性要求》部分内容已不适用,有必要进行修订。
为此,技术委员会责成李宏光委员进行《规范性要求》的修订起草工作,并先后于2009年11月、2010年4月召开技术委员会进行专题讨论,征求各位委员的意见。
现将主要调整内容汇报如下:1.关于检测机构和定型试验的规范性要求的调整:1)检测机构对车辆产品的检测依据调整为工信部工产业[2009]第26号文件;强制性项目检验和新产品定型试验检测机构的授权部门由原国家经贸委、发改委调整为国家工信部。
2)授权国家机动车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上海)作为公告产品检测机构,认定上海机动车检测中心噪声路为符合GB1495-2002《汽车加速行驶车外噪声限值及测量方法》标准规定的专用试验场地。
3)认定一汽农安汽车试验场、定远汽车试验场的ABS路面为符合GB21670-2008和GB/T13594-2003标准规定的专用试验场地。
4)增加对于“有专用功能国家或行业标准要求的专用车,定型报告中应进行专用功能检验,结果应符合标准要求,报告中应有体现专用装置作业状态的照片”的要求。
具体需要进行专用功能检验的专用车见附表。
5)增加对于“当改装车(含改装客车)采用多种底盘改装时,应符合同一型号的规定”的要求。
6)增加对于“超限车底盘应单独申报,不允许与普通载货车采用同一型号,且应以最大总质量(轴荷)进行定型试验和相应的强制性检验项目试验”的要求。
7)该部分其它内容暂不调整,待《一致性监督管理办法》关于取消可靠性试验颁布实施后一并修改。
2. 关于检验方案表、统计表和申报方式的规范性要求的调整:1)增加对于“二类底盘改装工程车,原驾驶区以外有乘员时应进行全项申报;对工程车等作业类车辆,当载客人数大于6人时,按专用客车申报,可以没有载质量,质量参数要求同客车,但企业必须具有客车生产资质”的要求。
附件车辆产品《公告》技术审查规范性要求汽车部分2012版中机车辆技术服务中心二0一二年十二月目录1.关于检测机构和试验场地的规范性要求2.关于载货类产品有关规范性要求3.关于载客类产品有关规范性要求4.关于产品检验的规范性要求5.关于检验方案表、统计表和申报方式的规范性要求6.其他规范性要求1、关于检测机构和试验场地的规范性要求1.1强制性项目检验和定型试验的检验报告均使用代码章,委托检验使用机构名称章。
检测机构代号和印章编号见附件1。
1.2强制性项目检验和定型试验的检验报告编号应符合统一的要求,见附件2。
1.3检测机构出具的检验报告,应体现检验实际结果。
有定量要求的,应给出具体检验数值;有定性要求的进行描述。
在检验结果中不得出现“有”、“符合要求”等写法。
1.4检测机构上传的检验报告文件不得附加任何解密要求。
附加任何解密要求的检验报告按照无效检验报告处理。
1.5检测机构上传检验报告时应使用本单位用户名和密码, 用户名和密码不得授权其他单位或者个人使用。
1.6检验报告应按照统一的报告格式出具,报告中应按照要求提供有关检验情况的照片(或录像)。
1.7检验应在规定的场地进行。
有关检验场地要求见附件3。
1.8汽车加速行驶车外噪声试验必须在符合GB1495-2002《汽车加速行驶车外噪声限值及测量方法》标准规定的专用试验场地内进行。
目前符合规定的有海南试验场、交通部公路交通试验场、东风襄阳汽车试验场、一汽农安试验场、定远试验场、重庆客车中心以及上海机动车检测中心试验噪声路。
属于特型车的车辆及底盘噪声场地暂不做要求。
1.9防抱制动性能检验必须在符合GB/T13594-2003《机动车和挂车防抱制动性能和试验方法》或GB21670《乘用车制动系统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标准规定的专用试验场地内进行。
目前符合规定的有海南汽车试验场、东风襄阳汽车试验场和交通部公路交通试验场、一汽农安汽车试验场、定远汽车试验场。
对于装用了B 类防抱死系统的挂车,其ABS 试验可以不在试验场完成,但路面的选择应符合GB/T12534-1990《汽车道路试验方法通则》的要求。
附件车辆产品《公告》技术审查规范性要求汽车部分2012版中机车辆技术服务中心二0一二年十二月目录1.关于检测机构和试验场地的规范性要求2.关于载货类产品有关规范性要求3.关于载客类产品有关规范性要求4.关于产品检验的规范性要求5.关于检验方案表、统计表和申报方式的规范性要求6.其他规范性要求1、关于检测机构和试验场地的规范性要求1.1强制性项目检验和定型试验的检验报告均使用代码章,委托检验使用机构名称章。
检测机构代号和印章编号见附件1。
1.2强制性项目检验和定型试验的检验报告编号应符合统一的要求,见附件2。
1.3检测机构出具的检验报告,应体现检验实际结果。
有定量要求的,应给出具体检验数值;有定性要求的进行描述。
在检验结果中不得出现“有”、“符合要求”等写法。
1.4检测机构上传的检验报告文件不得附加任何解密要求。
附加任何解密要求的检验报告按照无效检验报告处理。
1.5检测机构上传检验报告时应使用本单位用户名和密码, 用户名和密码不得授权其他单位或者个人使用。
1.6检验报告应按照统一的报告格式出具,报告中应按照要求提供有关检验情况的照片(或录像)。
1.7检验应在规定的场地进行。
有关检验场地要求见附件3。
1.8汽车加速行驶车外噪声试验必须在符合GB1495-2002《汽车加速行驶车外噪声限值及测量方法》标准规定的专用试验场地内进行。
目前符合规定的有海南试验场、交通部公路交通试验场、东风襄阳汽车试验场、一汽农安试验场、定远试验场、重庆客车中心以及上海机动车检测中心试验噪声路。
属于特型车的车辆及底盘噪声场地暂不做要求。
1.9防抱制动性能检验必须在符合GB/T13594-2003《机动车和挂车防抱制动性能和试验方法》或GB21670《乘用车制动系统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标准规定的专用试验场地内进行。
目前符合规定的有海南汽车试验场、东风襄阳汽车试验场和交通部公路交通试验场、一汽农安汽车试验场、定远汽车试验场。
对于装用了B类防抱死系统的挂车,其ABS试验可以不在试验场完成,但路面的选择应符合GB/T12534-1990《汽车道路试验方法通则》的要求。
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审查要求(一)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审查要求1. 背景介绍在中国,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其产品准入审查是保障交通安全和保护消费者权益的重要环节。
相关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 企业资质要求•具备独立法人资格,并拥有合法的生产场所和设备。
•注册资本要满足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最低标准。
•具备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和质量保证能力。
•拥有符合要求的技术人员及高效的运营团队。
3. 产品技术要求•产品的设计、制造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和相关技术规范。
•关键零部件必须满足相应的国家强制性认证要求。
•产品的性能指标要符合相应的国家标准。
•产品的安全性、可靠性必须达到国家要求。
4. 质量控制要求•严格按照产品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生产、检验、测试等各工序的控制。
•对产品的原材料、零部件及成品进行严格的质量监控和检测。
•实施跟踪体系,及时处理质量异议和投诉。
•及时修正和改进存在的质量问题,并做好相关记录。
5. 审查程序要求•企业申请准入审查前需提前准备所有相关材料,并按规定进行备案。
•相关部门按照程序,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核,并进行实地检查。
•审查结果应及时反馈给企业,如果审查不通过,需说明理由并告知后续处理程序。
•审查通过后,企业需按规定办理相关手续,取得准入资格证书。
6. 相关案例解释企业资质要求例如,某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在申请准入审查时,需要提交有效的企业营业执照,并且注册资本不得低于500万元人民币。
此外,企业还需要提供符合要求的生产场所及设备的相关证明材料。
产品技术要求以某品牌小型汽车为例,其设计、制造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小型汽车安全技术条件》和《小型汽车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等相关技术规范。
同时,该车的关键零部件如发动机、制动系统等也需通过相应的国家强制性认证。
质量控制要求某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在生产车辆过程中,需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对每个生产工序都进行严格控制。
原材料和零部件的供应商也需要经过严格筛选和质量监控,确保产品的质量合格。
车辆产品公告技术审查规范性要求1. 简介车辆产品公告是指车辆制造商向消费者公开宣传其车辆产品的重要技术参数和性能指标的文档。
为了保证车辆产品公告的准确性和可比性,需要进行技术审查。
本文档旨在定义车辆产品公告技术审查的规范性要求,以确保车辆产品公告的真实、合规和可靠。
2. 技术审查要求2.1 技术参数的准确性要求车辆产品公告中的技术参数需要准确反映车辆产品的实际情况,确保消费者能够真实了解车辆的性能和特点。
制造商应确保所公布的技术参数与车辆实际测试数据保持一致,并遵守国家或地区的法规和标准。
2.2 性能指标的可比性要求车辆产品公告中的性能指标应具备可比性,以便消费者进行跨品牌或跨车型的比较。
制造商应遵从统一的测试方法和标准,确保所公布的性能指标能够与其他同类产品进行对比。
2.3 公告原文的清晰度要求车辆产品公告应当使用易于理解和清晰明了的语言表述技术参数和性能指标,避免使用模糊、含糊不清或具有误导性的表述。
制造商应尽量避免使用技术术语,或者在使用时提供相应的解释说明,以便消费者能够准确理解公告内容。
2.4 公告的可访问性要求车辆产品公告应在制造商的官方网站上公开发布,并且要求网站的易访问性。
消费者能够轻松找到和阅读公告内容,以满足购买决策和产品比较的需要。
2.5 公告的真实性要求车辆产品公告应真实反映车辆的技术性能和特点,不得进行虚假宣传或夸大其词。
制造商应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严禁故意隐瞒或歪曲车辆的实际情况。
2.6 审查的独立性要求车辆产品公告的技术审查应由独立第三方进行,保证评估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审查机构或个人应具备相关的资质和专业能力,遵守法律法规,并遵从行业自律规范。
3. 技术审查流程3.1 提交公告材料制造商需要向审查机构提交车辆产品公告的相关材料,包括技术参数、性能指标、测试数据等。
3.2 技术审查审查机构对提交的车辆产品公告进行技术审查,包括验证技术参数的准确性、性能指标的可比性、公告原文的清晰度、公告的可访问性等。
车辆产品技术审查规范性要求1. 引言本文档旨在规范车辆产品技术审查的要求,以确保车辆产品的合规性和质量,保障用户的安全和权益。
2. 背景随着车辆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车辆产品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也日益增加,因此进行技术审查成为确保车辆产品符合相关标准和法规的重要手段。
3. 技术审查的目的技术审查的目的是评估车辆产品在设计、制造和使用过程中是否满足规定的技术要求,包括但不限于安全性、可靠性、环境友好性和性能指标等方面。
4. 技术审查的内容技术审查的内容应包括以下方面:4.1 车辆设计审查车辆设计审查包括对车辆的整体设计方案进行评估,重点检查以下内容:•车辆结构和材料选择是否合理;•车辆动力系统的设计是否满足性能要求;•车辆控制系统和传感器的设计是否可靠;•车辆电子系统的设计是否满足安全和操作要求。
4.2 车辆制造审查车辆制造审查应覆盖整个制造过程,包括材料采购、零部件加工、组装和测试等环节。
重点检查以下内容:•材料的质量检测和验证;•零部件的加工精度和质量控制;•车辆组装过程中的质量管理;•车辆的出厂测试和质量验证。
4.3 车辆性能评估车辆性能评估是对车辆在不同工况下的性能进行测试和评估,重点检查以下指标:•加速性能和制动性能;•转向和悬挂系统的稳定性;•车辆的燃油经济性和能耗;•车辆的安全性能和碰撞保护能力。
5. 技术审查的要求进行车辆产品技术审查时,需满足以下规范性要求:5.1 标准和法规要求车辆产品技术审查应根据相关的行业标准和法规进行评估,确保车辆产品符合国家和行业的要求。
5.2 专业人员参与进行技术审查时,应有相关的专业人员参与,包括但不限于工程师、设计师和测试人员等。
相关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并进行适当的培训。
5.3 文件和记录管理技术审查过程中产生的文件和记录应进行妥善管理,包括设计文件、测试报告、质量记录等。
相关文件和记录应保存并可供查询。
5.4 反馈和改进技术审查的结果应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和责任人,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改进和纠正。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关于调整《道路机动车辆产品准入审查要求》相关内容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日期】2020.02.06•【文号】装备中心〔2020〕40号•【施行日期】2020.02.06•【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装备工业正文关于调整《道路机动车辆产品准入审查要求》相关内容的通知装备中心〔2020〕40号各车辆生产企业及检测机构:为进一步加强《公告》管理,促进《公告》产品准入体系不断完善,经请示工业和信息化部同意,现对《道路机动车辆产品准入审查要求》相关内容进行调整,增加部分强制性标准检验要求,通知如下:1、将GB 34660-2017《道路车辆电磁兼容性要求和试验方法》列入公告产品准入审查要求,并取消GB 14023-2011强制性检验项目。
根据标准实施的要求,自2020年1月1日起,新申请型式批准的车型应符合GB 34660-2017《道路车辆电磁兼容性要求和试验方法》的要求;已获得型式批准的车型,可通过变更扩展进行整改,2021年1月1日起公告内全部适用车型应满足GB 34660-2017的要求。
GB 34660-2017实施后,取消原GB 14023-2011强制性检验项目。
2、将GB 38262-2019《客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列入公告产品准入审查要求,并取消GB/T 32086-2015强制性检验项目。
根据标准实施的要求,自2020年7月1日起,新申请型式批准的车型应符合GB 38262-2019《客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的要求;已获得型式批准的车型,可通过变更扩展进行整改,2021年7月1日起公告内全部适用车型应满足GB 38262-2019的要求。
GB 38262-2019实施后,取消原GB/T 32086-2015强制性检验项目。
3、将GB/T 37706-2019《车用起重尾板安装与使用技术要求》列入公告产品准入审查要求按照《关于做好<车用起重尾板安装与使用技术要求>贯彻实施工作的通知》(交办运函〔2020〕38号)的要求,自2020年2月10日起,新申请型式批准的安装或者选装起重尾板的车型,应在公告参数其他栏注明尾板质量,同时提供符合GB/T 37706《车用起重尾板安装与使用技术要求》的检验报告;2020年2月10日前已获得型式批准的相关车型,应在2020年7月1日前完成车型整改工作。
车辆产品公告技术审查规范性要求引言车辆产品公告是指制造商或销售商发布的关于车辆产品信息的通知。
车辆产品公告通常包含有关产品性能、技术规格、安全功能和使用说明等内容。
为确保车辆产品公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需要进行技术审查。
本文将介绍车辆产品公告技术审查的规范性要求。
1. 车辆产品信息准确性要求•车辆产品公告中的技术数据和规格应准确无误,不得夸大或虚假宣传。
•详细说明车辆的性能参数,包括但不限于车辆的最大速度、加速度、续航里程等。
•提供车辆的各项功能和配置清单,并确保所列出的功能和配置与实际产品相符。
2. 车辆产品安全性要求•车辆产品公告应包含车辆的安全功能和系统的介绍,例如制动系统、安全气囊、防抱死系统等。
•提供车辆的安全认证信息,如通过的碰撞测试、安全评级等。
•车辆操作和使用的注意事项应明确说明,包括但不限于座椅调整、安全带使用、驾驶环境要求等。
3. 车辆产品维护和保养要求•详细说明车辆的保养周期和保养项目及方法。
•提供车辆保修政策和服务承诺,包括但不限于保修期限、保修范围、售后服务等。
•如果有特殊维护要求或注意事项,应在公告中明确标注。
4. 车辆产品使用说明要求•提供车辆的使用说明书或使用指南,包括但不限于操作指导、功能介绍、故障排除等内容。
•提供驾驶员培训和教育材料,以便驾驶员正确操作和驾驶车辆。
•特殊功能或操作的使用说明应清晰明了,并配有图文或示意图进行说明。
5. 公告文档排版和格式要求•公告文档应采用清晰简洁的排版风格,段落和标题要层次清晰。
•文字排版要规范,避免错别字、语法错误等。
•建议使用Markdown文本格式撰写,以便于后续编辑和发布。
结论车辆产品公告是向消费者传递有关车辆产品信息的重要方式之一。
在撰写车辆产品公告时,制造商或销售商需要遵守一定的技术审查规范性要求,以确保公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文介绍了车辆产品公告技术审查的规范性要求,包括车辆产品信息准确性、安全性、维护和保养要求、使用说明要求以及文档排版和格式要求等。
附件车辆产品《公告》技术审查规范性要求汽车部分2012版中机车辆技术服务中心二0一二年十二月目录1.关于检测机构和试验场地的规范性要求2.关于载货类产品有关规范性要求3.关于载客类产品有关规范性要求4.关于产品检验的规范性要求5.关于检验方案表、统计表和申报方式的规范性要求6.其他规范性要求1、关于检测机构和试验场地的规范性要求1.1强制性项目检验和定型试验的检验报告均使用代码章,委托检验使用机构名称章。
检测机构代号和印章编号见附件1。
1.2强制性项目检验和定型试验的检验报告编号应符合统一的要求,见附件2。
1.3检测机构出具的检验报告,应体现检验实际结果。
有定量要求的,应给出具体检验数值;有定性要求的进行描述。
在检验结果中不得出现“有”、“符合要求”等写法。
1.4检测机构上传的检验报告文件不得附加任何解密要求。
附加任何解密要求的检验报告按照无效检验报告处理。
1.5检测机构上传检验报告时应使用本单位用户名和密码, 用户名和密码不得授权其他单位或者个人使用。
1.6检验报告应按照统一的报告格式出具,报告中应按照要求提供有关检验情况的照片(或录像)。
1.7检验应在规定的场地进行。
有关检验场地要求见附件3。
1.8汽车加速行驶车外噪声试验必须在符合GB1495-2002《汽车加速行驶车外噪声限值及测量方法》标准规定的专用试验场地内进行。
目前符合规定的有海南试验场、交通部公路交通试验场、东风襄阳汽车试验场、一汽农安试验场、定远试验场、重庆客车中心以及上海机动车检测中心试验噪声路。
属于特型车的车辆及底盘噪声场地暂不做要求。
1.9防抱制动性能检验必须在符合GB/T13594-2003《机动车和挂车防抱制动性能和试验方法》或GB21670《乘用车制动系统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标准规定的专用试验场地内进行。
目前符合规定的有海南汽车试验场、东风襄阳汽车试验场和交通部公路交通试验场、一汽农安汽车试验场、定远汽车试验场。
对于装用了B类防抱死系统的挂车,其ABS试验可以不在试验场完成,但路面的选择应符合GB/T12534-1990《汽车道路试验方法通则》的要求。
国家工信部汽车公告篇一:汽车公告申报流程关于车辆公告的说明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是工业和信息化部实施的许可管理。
生产道路机动车辆的企业及所生产的产品须得到许可,工业和信息化部以《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的形式公布获得许可的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
这个过程简称为《公告》管理。
按照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06]1532号文的要求,从2007年7月1日起,就开始改革《公告》产品管理,建立了:企业申报《参数备案表》、《检验方案表》→中机中心审查(确定检验方案,必要时与企业讨论后确定)→检测机构试验(按确定的试验方案)→中机中心技术审查→报政府部门公示、批准、公布的产品管理模式。
现行的《公告》产品管理流程简介如下(流程图见附件):1.申报经工业和信息化部许可的生产企业可通过工业和信息化部指定的网站申报车辆产品。
企业申报产品时,需提交的材料包括:车辆生产企业的基本情况(企业名称、法定代表人、注册商标、注册地址、生产地址等);车辆产品情况简介;《公告》基本参数;《车辆主要技术参数及主要配置备案表》;《车辆产品强制性检验项目方案表》;其他有关证明文件。
从2009年6月1日起,企业在申报车辆产品《公告》变更、扩展时,应提交《车辆产品强制性检验项目检验方案表》。
2.受理企业提交资料后,中机车辆技术服务中心将从网上反馈受理/不受理通知。
受理环节主要是对申报资料的完整性和规范性进行审查,内容主要包括:申报产品是否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是否跨类、异地生产、申报资料是否齐全、照片是否符合要求、填写项目是否有明显错误等等。
按照1532号文规定,受理工作应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
3.确定试验方案中机车辆技术服务中心受理产品后,应在10个工作日内(沟通及补充材料的时间不计算在本期限内)完成试验方案的确定工作。
产品受理后,中机中心要进行试验方案的确定和VIN审查两项工作。
以前这两项工作是两个部门分别进行的,现在为了方便与企业的沟通,已将这两项内容合并在一起,由技术部统一进行审查。
车辆产品公告技术审查规范性要求一、引言车辆产品公告是汽车企业向消费者发布的重要信息之一。
公告的内容直接关系到消费者对汽车产品的了解和购买决策。
为了确保车辆产品公告的准确性和规范性,有必要对其技术审查进行规范化管理。
本文档旨在制定车辆产品公告技术审查的规范性要求,以提高公告的质量和可信度。
二、审查范围与目标2.1 审查范围车辆产品公告技术审查的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车型及配置信息•性能参数•安全技术•环保指标•燃油经济性能2.2 审查目标车辆产品公告技术审查的目标是确保公告内容真实、准确、充分、透明,并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及相关标准要求。
三、审查要求3.1 真实性要求公告内容必须真实,不得存在虚假宣传、夸大事实或隐瞒真相行为。
对于无法证实的数据或信息,应明确标注出处及可靠性。
3.2 准确性要求公告中的技术参数、指标等必须准确地反映车辆的实际状况。
相关数据及测试方法应符合国家标准,并经过合格的第三方机构验证。
3.3 充分性要求公告内容应包含车辆产品的重要信息,涵盖主要的性能参数、配置、安全技术、环保指标等方面。
必要时,还应提供额外的材料供消费者参考。
3.4 透明性要求公告应清晰、透明地呈现车辆的技术参数和性能指标,不得使用模糊、歧义或具有误导性的表述。
对于数据来源、测试方法等,应尽量提供清晰的解释和说明。
3.5 法律法规要求公告内容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及相关标准的要求,不得违反广告法、合同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四、审查程序4.1 提交审查申请汽车企业应在发布车辆产品公告前,向相关部门或第三方机构提交审查申请,包括公告的内容和相关证明材料。
4.2 技术审查审查人员对公告内容进行技术审查,核实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检查公告是否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并比对国家标准。
4.3 审查结果审查人员根据审查结果,向汽车企业出具审查报告,明确公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并提出整改建议。
汽车企业根据审查报告进行修改或补充,并重新提交审查。
车辆产品公告技术审查规范性要求关于调整《车辆产品<公告>技术审查规范性要求》的报告第2010年第03号(总第26号)工业与信息化部产业政策司:《车辆产品<公告>技术审查规范性要求》(下列简称《规范性要求》)是中机中心进行公告产品审核工作的要紧技术根据之一。
随着公告产品本身结构型式的变化与公告审核中问题的不断积存,2005年制定的《规范性要求》部分内容已不适用,有必要进行修订。
为此,技术委员会责成李宏光委员进行《规范性要求》的修订起草工作,并先后于2009年11月、2010年4月召开技术委员会进行专题讨论,征求各位委员的意见。
现将要紧调整内容汇报如下:1.关于检测机构与定型试验的规范性要求的调整:1)检测机构对车辆产品的检测根据调整为工信部工产业[2009]第26号文件;强制性项目检验与新产品定型试验检测机构的授权部门由原国家经贸委、发改委调整为国家工信部。
2)授权国家机动车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上海)作为公告产品检测机构,认定上海机动车检测中心噪声路为符合GB1495-2002《汽车加速行驶车外噪声限值及测量方法》标准规定的专用试验场地。
3)认定一汽农安汽车试验场、定远汽车试验场的ABS路面为符合GB21670-2008与GB/T13594-2003标准规定的专用试验场地。
4)增加关于“有专用功能国家或者行业标准要求的专用车,定型报告中应进行专用功能检验,结果应符合标准要求,报告中应有表达专用装置作业状态的照片”的要求。
具体需要进行专用功能检验的专用车见附表。
5)增加关于“当改装车(含改装客车)使用多种底盘改装时,应符合同一型号的规定”的要求。
6)增加关于“超限车底盘应单独申报,不同意与普通载货车使用同一型号,且应以最大总质量(轴荷)进行定型试验与相应的强制性检验项目试验”的要求。
7)该部分其它内容暂不调整,待《一致性监督管理办法》关于取消可靠性试验颁布实施后一并修改。
2. 关于检验方案表、统计表与申报方式的规范性要求的调整:1)增加关于“二类底盘改装工程车,原驾驶区以外有乘员时应进行全项申报;对工程车等作业类车辆,当载客人数大于6人时,按专用客车申报,能够没有载质量,质量参数要求同客车,但企业务必具有客车生产资质”的要求。
附件车辆产品《公告》技术审查规范性要求汽车部分2012版中机车辆技术服务中心二0一二年十二月目录1.关于检测机构和试验场地的规范性要求2.关于载货类产品有关规范性要求3.关于载客类产品有关规范性要求4.关于产品检验的规范性要求5.关于检验方案表、统计表和申报方式的规范性要求6.其他规范性要求1、关于检测机构和试验场地的规范性要求1.1强制性项目检验和定型试验的检验报告均使用代码章,委托检验使用机构名称章。
检测机构代号和印章编号见附件1。
1.2强制性项目检验和定型试验的检验报告编号应符合统一的要求,见附件2。
1.3检测机构出具的检验报告,应体现检验实际结果。
有定量要求的,应给出具体检验数值;有定性要求的进行描述。
在检验结果中不得出现“有”、“符合要求”等写法。
1.4检测机构上传的检验报告文件不得附加任何解密要求。
附加任何解密要求的检验报告按照无效检验报告处理。
1.5检测机构上传检验报告时应使用本单位用户名和密码, 用户名和密码不得授权其他单位或者个人使用。
1.6检验报告应按照统一的报告格式出具,报告中应按照要求提供有关检验情况的照片(或录像)。
1.7检验应在规定的场地进行。
有关检验场地要求见附件3。
1.8汽车加速行驶车外噪声试验必须在符合GB1495-2002《汽车加速行驶车外噪声限值及测量方法》标准规定的专用试验场地内进行。
目前符合规定的有海南试验场、交通部公路交通试验场、东风襄阳汽车试验场、一汽农安试验场、定远试验场、重庆客车中心以及上海机动车检测中心试验噪声路。
属于特型车的车辆及底盘噪声场地暂不做要求。
1.9防抱制动性能检验必须在符合GB/T13594-2003《机动车和挂车防抱制动性能和试验方法》或GB21670《乘用车制动系统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标准规定的专用试验场地内进行。
目前符合规定的有海南汽车试验场、东风襄阳汽车试验场和交通部公路交通试验场、一汽农安汽车试验场、定远汽车试验场。
对于装用了B 类防抱死系统的挂车,其ABS 试验可以不在试验场完成,但路面的选择应符合GB/T12534-1990《汽车道路试验方法通则》的要求。
1.10目前符合规定的室外电磁骚扰检验开阔场地有:北京市延庆县刘斌堡乡山区(距离国家工程机械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大约46km ,位于X004公路(刘干路)8km 处)。
2、关于载货类产品有关规范性要求2.1货箱栏板高度货箱栏板高度应符合GB1589-2004《道路车辆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标准的要求。
其中,仓栅式运输车的栏板高度应符合对载货汽车的要求; 粉粒物料自卸车栏板高度应符合对自卸车的要求;半挂自卸车的栏板应符合对半挂车要求。
对于三轴及三轴以上自卸汽车,当其货箱栏板高度大于800mm 时,还应满足下列公式的要求。
货箱栏板高度(米)≤1.0900+⨯⨯货箱内部宽度(米)货箱内部长度(米)载质量(千克) 注:1)载质量不含驾驶室乘员质量。
2)有多个载质量的取最小值。
3)有多个货箱内部长度的取最大值,有多个货箱内部宽度的取最大值(货箱内部宽度比整车宽度小200以上时企业需提供设计佐证材料),所有选装的栏板高度都不允许大于该计算值,其他栏可不注明货箱尺寸对应关系。
4)货箱栏板高度按5、0进行圆整。
2.2载质量利用系数载货汽车的载质量利用系数必须符合下列限值要求。
载质量利用系数=载质量(千克)/整备质量(千克)注:1)载质量含驾驶室乘员质量。
2)对于装有顶盖的自卸汽车的顶盖质量,应计入整备质量;对于随车起重运输车的起重装置质量,应计入载质量。
3) 对粉粒物料自卸车按自卸车载质量利用系数要求。
2.3罐式汽车2.3.1.罐式汽车的总质量不得大于所采用底盘的最大允许总质量。
罐式汽车及罐式半挂车的罐体总容量必须符合以下公式要求:1.0≤罐体总容量(立方米)/ [载质量(千克)/介质密度(千克/立方米)] ≤1.05注:1)载质量不含驾驶室乘员质量。
2)对于混凝土搅拌运输车,运载介质密度按照2350千克/立方米核算,且搅拌容积≤〔载质量(千克)÷混凝土密度(2350千克/立方米)〕×110%。
3)同一罐体可以运输对罐体要求相同的不同品名、不同密度的介质,但应按密度最大的介质核算罐体总容量。
4)对于下灰车产品, 运输介质名称应为固井专用水泥,介质密度按照整车≥900千克/立方米,半挂车≥1200千克/立方米。
5)介质密度应在有关科技文献中查到,无法查到或不符合有关科技文献要求的,应提供相关证据材料。
2.3.2.对运送粉粒的罐式车要求:罐体体积(按外形尺寸计算)×0.80≤罐体总容量;对运送液体的罐式车要求:罐体体积(按外形尺寸计算)×0.85≤罐体总容量;对于运送液化气体的压力容器罐式车要求:罐体体积(按外形尺寸计算)×0.90≤罐体总容量。
注:对具有保温、冷藏功能的可适当放宽要求,但应提供相关证据材料。
2.4货运挂车系列型谱栏板式、平板式、厢式、仓栅式、翼开式和自卸式半挂车的整备质量和最大总质量的关系应符合GB/T 6420《货运挂车系列型谱》标准的要求,其中平板式半挂车按栏板式半挂车的要求,仓栅式、翼开式和自卸式半挂车按厢式半挂车的要求。
2.5 轮胎的使用和评价对于载货类汽车及半挂车的总质量,按照使用轮胎的规格和数量,参照GB/T 2977-2008《载重汽车轮胎系列》进行合理性的评价。
选用轮胎的总承载能力应大于总质量(对挂车指轴荷;申报轮胎型号含层级按实际核算,不含层级的按最大层级核算)且:对N1类汽车(长头轻型客货两用车即皮卡产品除外)及N2、N3类自卸车不得大于申报车型总质量的1.4倍;对其他类车型不得大于申报车型总质量的1.3倍。
不允许选用非标轮胎(作业类产品除外)。
2.6厢式车、仓栅车、蓬式车和自卸汽车2.6.1利用《公告》内底盘或整车改装的厢式运输车(含客厢式货车)、仓栅式汽车、篷式运输车和自卸汽车,其总质量不得大于所采用底盘或整车备案的最大允许总质量,也不得小于该允许总质量的90%。
2.6.2 N3类、O4类厢式车的车厢内高度(或N3类、O4类仓栅车和蓬式车的货厢地板到货厢顶部高度)应不小于1800mm。
仓栅车应具有顶棚杆结构。
瓶装饮料运输车货箱两侧应为软帘结构且内部有隔栏。
厢式半挂车侧面不允许开两个以上的对开门。
棚式车厢体两侧没有能沿垂直方向、水平轴线方向打开的结构(侧门、栏板),双开后门且顶部为活动顶棚结构,顶棚应能与车顶固定。
2.6.3整体封闭式厢式货车是指货箱为全封闭式刚性结构、驾驶室与货箱分离且后面或侧面有固定位置车门的货车。
仓栅式运输车、篷式运输车、两边是软帘的厢式车不算整体封闭式厢式车,车长不能增加1m,车宽不能为2.55m。
翼开式厢式车可按整体封闭式厢式车处理。
2.7车辆运输挂车2.7.1乘用车运输半挂车应满足如下技术要求:1)产品名称为“乘用车辆运输半挂车”,在《公告》“其它”栏中应注明“仅可运输乘用车”;2)具有双层承载结构;3)总质量不大于20t4)列车车长不超过16.5m;5)轮胎数不大于6个。
2.7.2商用车运输半挂车应满足如下技术要求:1)产品名称为“商用车辆运输半挂车”,在《公告》“其它”栏中应注明“仅可运输商用车”;2)车长不超过16.0m,承载面结构为活动翘板液压控制;3)轮胎规格不超过235/75R17.5(或7.00-15)。
2.8粉粒物料自卸车粉粒物料自卸车应满足以下技术要求:1)货箱的结构应为长方形罐体,具有液压后倾斜举升机构;2)采用翻转式后盖;3)采用左右两侧全开式上盖,罐体内应设有清理余料的刮板装置;4)上盖开闭、后盖开闭及锁紧、刮板移动均采用液压控制;5)核算栏板或罐体容积时介质密度应不小于700kg/立方米。
2.9低平板半挂车低平板半挂车应满足以下技术要求:1)货台承载面离地高度不超过1150 mm,在《公告》“其它”栏中应注明货台承载面离地高度(mm)和“仅可运送不可拆解物体”。
2)轮胎规格最大不超过8.25-20(8.25R20)。
3)总长不超过16.0m,与牵引车的连接为“大鹅颈”结构。
4)不允许在货台两边设置插桩结构。
5)对于车长超过13m的低平板半挂车应采用线轴结构,具体为一线两轴、两线四轴或三线六轴结构。
线轴结构的具体技术要求为:a.应采用双胎结构;b.车轴与车架应刚性连接,无悬架结构;c.轮胎顶部应外露,或车架两大梁之间的轮胎上方应设能露出轮胎顶部的维护维修孔且在《公告》佐证材料中提供检修工作状态照片。
d.采用线轴结构半挂车最大允许轴荷为18000 kg(一线两轴)和24000kg(两线四轴和三线六轴),最大总质量为35000 kg (一线两轴)和40000kg(两线四轴和三线六轴)。
2.10随车起重运输车2.10.1在《公告》“其它”栏应注明随车起重机的型号、质量(kg)、最大起升载荷(kg);2.10.2在同一车型上可以安装两种相邻吨位(GB783-1987)的随车起重机;随车起重运输机安装位置不同(前置、后置)不能在同一型号中;2.10.3随车起重运输车最大起升载荷不应超过该车申报载质量的1.4倍。
2.11集装箱运输半挂列车2.11.1二轴集装箱半挂车最大能运送40英尺集装箱,车长限值13m;只有三轴集装箱半挂车才能运送长度大于40英尺的集装箱,但在“其它”栏中应注明运送45或48英尺集装箱。
2.11.2用于牵引集装箱半挂车的牵引车必须采用“集装箱半挂牵引车”名称(牵引“大鹅颈”结构集装箱运输半挂车的牵引车除外),否则不允许牵引集装箱半挂车;用于运输集装箱的半挂车必须采用“集装箱运输半挂车”名称,否则不允许承载运输集装箱;所有集装箱运输半挂车必须采用框架式结构。
2.11.3集装箱半挂牵引车鞍座承载面空载离地高应不超过1320mm(牵引“大鹅颈”结构集装箱运输半挂车的牵引车除外),并在《公告》“其它”栏中注明。
2.11.4对于运输30英尺及小于30英尺集装箱的集装箱运输半挂车,如其车架上平面是在一个完整水平平面内,则其牵引销处的车架总高度应不超过90 mm;否则,必须采用“大鹅颈”结构,且承载集装箱的车架上平面在空载时离地高应不超过1409 mm,其牵引销处的车架总高度不限。
牵引销处的车架总高度是指货台承载面至牵引销与牵引座结合面的距离。
2.11.5对于运输40英尺及大于40英尺集装箱的集装箱运输半挂车,如其车架上平面是在一个完整水平平面内,则其牵引销处的车架总高度应不超过90 mm;否则,必须采用“小鹅颈”结构,且牵引销处的车架总高度应不超过210 mm。
2.11.6对于采用空气悬架结构的,应在悬架处于列车空载正常行驶高度时测量相应的高度尺寸。
2.11.7集装箱半挂车载质量和长度要与所载集装箱的箱货总重和长度相适应,要求如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