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葡萄沟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6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葡萄沟二年级语文下册《葡萄沟》课文介绍了位于我国新疆吐鲁番的水果之乡——葡萄沟。
店铺在此整理了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葡萄沟》,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葡萄沟》课文原文新疆吐鲁番有个地方叫葡萄沟。
那里出产水果。
五月有杏子,七八月有香梨、蜜桃、沙果,到九十月份,人们最喜爱的葡萄成熟了。
葡萄种在山坡的梯田上。
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
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要是这时候你到葡萄沟去,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准会摘下最甜的葡萄,让你吃个够。
收下来的葡萄有的运到城市去,有的运到阴房里制成葡萄干。
阴房修在山坡上,样子很像碉堡,四周留着许多小孔,里面钉着许多木架子。
成串的葡萄挂在架子上,利用流动的热空气,把水分蒸发掉,就成了葡萄干。
这里生产的葡萄干颜色鲜,味道甜,非常有名。
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葡萄沟》教学建议一、识字写字1、识字指导:识字方法多种多样,确定识字方式可根据生字本身特点,也可根据学生的生活体验、学习基础来确定。
不同的识字方法有不同的作用,“以旧带新、形近字对比”侧重识记字形;“联系生活识字”有利于理解字义,便于学生正确用字组词;“编字谜、猜字谜识字”,可增强识字的趣味性……有的生字可几种方法并用。
本课生字可采用以下方法引导识字。
⑴揭示课题识字:沟⑵查找地图识字:疆鲁番维吾⑶以旧带新识字:难──堆准──谁──维语──吾⑷利用形声字特点识字:堡沟⑸形近字对比识字:密—蜜⑹编字谜、猜字谜识字:多──句(够);弟弟站在木头边(梯)。
⑺联系生活识字:梯(电梯)维(维生素)蜜(蜂蜜)2、写字指导:⑴发现规律“双胞胎”:蜜──密(形似)沟──够(音近)同偏旁:搭──摘同结构:吾、季、留、杏、密、蜜(上下结构)。
坡、搭、摘、钉、沟、够(左右结构)。
二年级下册语文《10.葡萄沟》课文10.葡萄沟新疆吐鲁番有个地方叫葡萄沟。
那里盛产水果。
五月有杏子,七八月有香梨、蜜桃、沙果,到九十月份,人们最喜爱的葡萄成熟了。
葡萄种在山坡上。
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
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要是这时你到葡萄沟去,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准会摘下最甜的葡萄,让你吃个够。
收下来的葡萄有的运到城市去,有的运到晾房里制成葡萄干。
晾房修在山坡上,样子有点儿像碉堡。
晾房的四壁留着许多小孔,里面有许多木架子。
人们把成串的葡萄挂在架子上,利用流动的空气,使水分蒸发,晾成葡萄干。
葡萄沟生产的葡萄干颜色鲜,味道甜,非常有名。
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10.葡萄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略葡萄沟的风土人情。
3、产生对葡萄沟的向往和对维吾尔族人民的喜爱之情。
重点难点:重点:运用多种方法感悟“梯田”、“山坡”、“茂密”、“五光十色”、“热情好客”等词语及句子。
难点:在情感的世界里让孩子深深感到: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识字、运用采访、角色朗读、节目表演、导游等形式朗读感悟教学准备: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激趣:1、播放音乐《咱们新疆好地方》2、师:新疆舞很优美,其实新疆还吸引家的地方,想不想去了解一下。
(出示课题:《葡萄沟》)学习生字“沟”。
二、初步感知1、学生观看葡萄沟的课件。
2、说说看了之后有什么感受?三、自主学习1、学生按自学四步骤学习课文。
2、检查朗读情况。
⑴小老师领读生字。
⑵识字游戏一:摘葡萄教师画一串大葡萄,每个葡萄上写上本课字,让学生摘一个葡萄,认读生字,其他学生跟读。
⑶识字游戏二:找朋友⑸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说说是怎么记住这些生字的。
⑹指导书写。
“沟、够”“密、蜜”⑺指名分段读课文,正音。
10 葡萄沟教学目标在识记生字、练读课文的基础上,能用普通话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通过多种形式的读,知道我国新疆吐鲁番葡萄沟是盛产水果的好地方,产生对葡萄沟的向往和对维吾尔族人民的喜爱之情。
学情分析二年级学生具有好奇、爱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新鲜的事物,活动的东西所吸引。
能够在创设的情境中体验、感受,达到情感的共鸣,同时也较多地积累了不少与本课有关的生活素材,这也正是学习本课的有利因素。
重点难点学习重点:通过学习,理解生字词在文中的意思,能正确运用生词说句子。
学习难点: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葡萄沟的美好,产生对葡萄沟的向往和对维吾尔族人民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自主学习1、导入新课①大家喜欢猜谜语吗?出示:“弯弯树,弯弯藤,藤上挂着水晶铃,水晶铃密层层,有的紫来有的青。
”(出示谜语1)②在我国有一个盛产葡萄的地方。
你们知道在哪里吗?(板书:11 葡萄沟)(出示课题2)葡萄沟在我国新疆的吐鲁番。
(出示地图3)今天老师就带着大家到葡萄沟一起欣赏那里的风景,好吗?2、自主学习①出示自主学习目标:(出示课件6)同学们默读课文,找一找葡萄沟给你了什么印象?找到以后用横线画下来。
(葡萄沟真是一个好地方)。
②汇报(出示课件7)二、尝试检测1、刚才我真的发现咱班的小朋友读书习惯可真好,读完了,马上就坐好了。
我们来说说葡萄沟好在哪里?(葡萄沟生产的水果多,葡萄多而美,维吾尔族老乡热情好客,葡萄干色鲜味甜。
)2、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哦,看谁会填空?(出示课件8)今天我们去了一个好地方,葡萄沟有、、蜜桃、、葡萄等水果;葡萄挂在绿叶底下,有、、、暗红的、淡绿的,,美丽极了;维吾尔族老乡,准会摘下的葡萄,让你;葡萄干,,非常有名,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三、合作学习1、出示合作学习目标(出示课件9)请同桌师徒两人再读课文,找一找葡萄沟到底美在哪里?2、学生合作学习。
3、交流表达4、教师讲解点拨。
(1)第一自然段。
①齐读第一自然段。
二年级上河南适用10《葡萄沟》说课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二年级上册的课文《葡萄沟》。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葡萄沟》是一篇充满浓郁风土人情的文章,介绍了我国新疆吐鲁番的葡萄沟是个盛产水果的好地方,重点描绘了葡萄沟葡萄的五光十色和葡萄干的制作过程,表达了作者对葡萄沟的赞美之情。
这篇课文语言生动优美,通俗易懂,不仅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好材料,还能让学生了解到新疆的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情,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二、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识字量和阅读能力,但他们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还比较有限,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和复杂的句式理解起来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
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多读多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以下三个方面: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本课的生字词,理解“茂密、五光十色、热情好客”等词语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理解、想象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了解葡萄沟的风土人情,感受葡萄沟的美,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葡萄沟葡萄的特点和葡萄干的制作过程。
教学难点:体会“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这句话的含义,激发学生对葡萄沟的喜爱和向往之情。
五、教法与学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了以下教法和学法:教法:1、直观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直观手段,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葡萄沟的美。
2、朗读感悟法: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第10课《葡萄沟》教案课前透视这是一篇充满浓郁风土人情的游记式文章,课文“以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为主线贯穿全文,主要介绍了新疆葡萄沟的葡萄品种多,颜色鲜,味道甜,产量高,葡萄干非常有名的特点。
生动的画面,优美的语言,畅游其间,令人流连忘返。
葡萄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水果之一。
“爱屋及乌”的情感迁移会激发孩子们对葡萄沟的向往和热爱之情。
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低年级学生实际,挖掘情感因素,采用演示、画图、朗读、导游等方式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自主赏析,在各种语文活动中提升审美情趣,受到情感熏陶。
教学目标: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 通过虚拟的情境,让学生在情感世界里领略葡萄沟的风土人情。
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自主感悟葡萄的特点和人们的热情好客,产生对葡萄沟的向往和对维吾尔族人民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信息资料: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或课文插图、师生搜集新疆吐鲁番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第二课时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猜谜语。
出示谜语:“弯弯树,弯弯藤,藤上挂着水晶铃,水晶铃密层层,有的紫来有的青。
”这是什么?(葡萄)在我国有一个盛产葡萄的地方。
你们知道是哪里吗?(板书课题:葡萄沟)葡萄沟在我国新疆的吐鲁番。
(出示地图,指给学生看)。
二、自读1、读文,说说葡萄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读议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为什么说葡萄沟是个好地方?教师巡视。
2、再读文,讨论:从哪里看出葡萄沟是个好地方?三、交流第一自然段1、教师引读句子:五月有杏子,七八月有香梨、蜜桃、沙果,到了九十月份,人们最喜欢的葡萄成熟了。
2、学生多种形式练习朗读,体会人们对葡萄的喜爱之情。
第二自然段重点抓住描写“夏季枝繁叶茂”、“秋季葡萄美丽”和“老乡热情好客”等语句进行感悟。
1、教师用手势表演让学生感悟什么是“凉棚”,让学生读文辨析“一个个”和“一个”的区别。
部编语文二年上册10葡萄沟课件•课文背景与作者简介•文本解读与赏析•知识点梳理与拓展•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教学方法与手段创新•课堂互动环节设置目录CONTENT01课文背景与作者简介葡萄沟位于中国新疆吐鲁番盆地,因盛产葡萄而得名。
葡萄沟地理位置优越,处于北纬42度,是世界葡萄种植的“黄金地带”。
葡萄沟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是旅游和观光的好去处。
葡萄沟地理位置及特色XXX 的主要作品包括《XXX 》、《XXX》等,深受读者喜爱。
XXX的文学风格独特,语言优美,擅长描绘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
本文作者为著名作家XXX,其生平事迹丰富,具有深厚的文学造诣。
作者生平及主要作品本文所处的时代背景是中国现代文学发展时期,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葡萄沟作为新疆地区的代表景点,体现了中国多元文化的交融与传承。
通过学习本文,可以深入了解中国新疆地区的自然风光和人文历史。
时代背景与文化内涵课文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本文是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的重要课文之一,具有较高的教学价值。
通过学习本文,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水平。
本文也是传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
02文本解读与赏析文章结构和写作特点结构清晰文章按照“总-分-总”的结构,先总述葡萄沟的美好,再分述葡萄的种植、品种、制作等方面,最后总结葡萄沟的魅力和价值。
写作特点鲜明文章采用生动的描写和形象的比喻,将葡萄沟的美景和葡萄的美味呈现在读者面前,让人仿佛身临其境。
开篇点题,介绍了葡萄沟的地理位置和美景,引发读者的兴趣和向往。
第一自然段详细描写了葡萄的种植过程和不同品种的特点,展现出葡萄沟丰富的葡萄资源和独特的葡萄文化。
第二自然段介绍了葡萄干的制作过程和口感,进一步展现了葡萄沟的魅力和特色。
第三自然段重点段落解读与赏析难点词汇、句式解析难点词汇如“茂密”、“五光十色”等形容词,通过上下文和图片等辅助手段帮助学生理解。
难点句式如比喻句、排比句等,通过分析句式结构和表达效果,引导学生领悟其精妙之处。
10葡萄沟教学设计之标题:探秘葡萄沟,跨学科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葡萄沟的地理位置、地貌特征和自然环境;2.掌握葡萄的生长特点和种植技术;3.了解葡萄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4.培养学生的野外观察能力和科学实验能力。
教学内容和步骤:第一节:葡萄沟的地理位置和地貌特征(知识传授)(30分钟)步骤1:通过图片和地理图,让学生了解葡萄沟的大致地理位置;步骤2:介绍葡萄沟的地貌特征,包括沟壑纵横、起伏的山地、独特的水道系统等;步骤3:进行互动问答,检查学生对地理位置和地貌特征的理解。
第二节:葡萄的生长特点和种植技术(实践探究)(50分钟)步骤1:分组讨论,每个小组选择一种葡萄品种,收集相关资料,了解其生长特点;步骤2:组织学生亲自体验葡萄种植的过程,包括育苗、选址、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步骤3:对葡萄的生长环境进行实地考察,观察并记录葡萄的生长情况;步骤4:学生汇报不同葡萄品种的生长特点和种植技术,展示实地考察的结果。
第三节:葡萄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知识传授)(30分钟)步骤1:介绍葡萄的营养成分和与健康的关系,包括维生素C、纤维素等;步骤2:讲解葡萄的经济价值,包括葡萄酒的制作、葡萄干的加工等;步骤3: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探讨葡萄的多种利用方式和经济潜力。
第四节:葡萄沟的科学实验(实践探究)(50分钟)步骤1: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课程需要,选择适当的科学实验项目,例如葡萄酒的酿造、葡萄品种的育种等;步骤2:组织学生分工合作,进行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包括实验材料的选购、实验步骤的规划等;步骤3:让学生亲自进行实验,鼓励他们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并进行数据分析和报告;步骤4:学生展示实验结果,并进行讨论和总结。
教学评价:1.学生的讨论参与度和团队合作能力;2.学生的实地观察和记录能力;3.学生的科学实验设计和实施能力;4.学生的实验成果展示和分析能力。
《葡萄沟》词句解析
词语解析:
茂密:(草木)茂盛而繁密。
凉棚:夏天搭起来遮蔽太阳的棚。
五光十色:形容色彩鲜艳,式样繁多。
热情:人参与活动或对待别人所表现出来的热烈,积极,主动,友好的情感或态度。
好(hào)客:指乐于接待客人,对客人热情。
阴房:本文指阴干葡萄的地方。
有名:名字为大家所熟知;出名。
句子解析:
1、葡萄种在山坡的梯田上。
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
解析:这是一个比喻句,把茂密的枝叶比作绿色的凉棚。
2、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解析:描写了秋天葡萄成熟时的诱人景色,共写了四层意思:
(1)葡萄成熟的季节是秋季;
(2)葡萄非常多,从“一大串一大串”这个词可以看出来;
(3)葡萄的颜色多种多样;
(4)对成熟的葡萄进行总的描写: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10《葡萄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葡萄沟是盛产葡萄的好地方,那里的葡萄干非常有名,使学生产生对葡萄沟的喜爱之情.2,准确理解"茂密""五光十色"等词语的意思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教学重点:了解葡萄沟为什么是个好地方.教学难点:了解葡萄干的制作过程.一,导入(目标:与"疆,吾,维···"几个字,激发对维吾尔族人的喜爱,对葡萄沟的向往.)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两位客人,他们是买买提一家人.你们瞧,一听说来二(2)班做客,他们可开心了,还唱起了欢快的歌曲!师: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两位客人和平时来我们家里的客人有什么不一样呢生:有趣,不一样,衣服,帽子.师:是呀,多有趣呀!你们知道他们是从哪里来的客人吗生:新疆你来读——新疆(新:前鼻音,疆,认后鼻音)师:他们居住在新疆,但并不是所有新疆人都是这样的,他们是居住在新疆的"维吾尔族人",孩子们,你们都是哪个民族的人呀——汉族!认识这个维吾尔族的朋友开心吗谁能叫叫他们的名字生:维吾尔族人——两个师:其实不仅他们的服装有趣,他们的城市也很有趣呢!你瞧买买提的家乡叫做"吐鲁番"生:读读师:吐鲁番有个更有趣的"葡萄沟"生:读一次.师:看到同学们这么热情,买买提已经迫不及待的介绍起他的家乡来了!你们看:谁来做买买提介绍一下:生:两个学生齐读.师:小朋友们读得这么有精神,买买提真是太高兴了!决定带同学们去他的家乡葡萄沟玩一玩(音乐)在我们去游览之前你都想知道关于"葡萄沟"的什么师:看来同学们想知道的问题呀就是——有意归纳:a,葡萄沟都有什么b,葡萄是什么样子的师:那我们快去他的家乡看一看吧!美丽的葡萄沟就在我们语文书的43页!二,学习课文:(目标:课文读正确,通顺,知道葡萄沟都盛产哪些水果可以有感情的朗读第一自然段,激发对葡萄沟的喜爱,向往) 自由读课文:师:现在请你先自己去葡萄沟转一转,了解葡萄沟,把课文读正确,争取用自己的办法把生字宝宝都记住:反馈生字,词:师:看大家转了一圈有点累了,热情的买买提给小朋友们准备了又大又甜的葡萄,可知有读对这些词语的小朋友才能得到他的葡萄,能行吗师:谁来做小老师帮大家得到第一排的葡萄小老师领读.师:看来同学们还没吃够呢!让我们开列小火车再去尝尝他可口的葡萄:开火车读再读课文:师:吃到买买提这么甜的葡萄,小朋友们一定会读得更有劲了.请你再去读一次课文,找出自己最喜欢的一段,多读几次,等下作小导游给大家介绍一下葡萄沟!自读课文.反馈读:师:谁想做小导游你想为大家介绍第几段分段读:其他的同学看看谁是带着问题读书的孩子:葡萄沟都有什么提醒同学:看看你的眼睛已经到了没有解答问题:会读书的小朋友在哪里"葡萄沟都有什么"学习第一自然段:师:好了,快让我们去看看葡萄沟的水果吧!出示第一段:师:谁愿意做买买提为大家介绍一下呀!一个同学读!师评:你瞧,他多自豪呀!葡萄沟五月有:六七月有:九月:师:看像这样按时间的顺序来介绍,让我们一目了然,多好呀!以后在我们写作的时候也可以像这样按照时间的顺序来描写!能吗师:看到这些水果你心里是怎么样想的最想做的是什么生:喜欢,想吃师:那你有本领用朗读告诉大家你的喜欢吗生读!师:我听出来了,你好想得到这些水果呀!师:请你把你最喜欢的一句读给同桌听听让他也喜欢.同桌读!师:同学们合作的真棒,好多同学都得到了同桌的大拇指,那对同桌愿意一起来夸夸葡萄沟的水果呢同桌展示读:师:原来葡萄沟有这么多的水果,听了你们的介绍,我也想去尝尝了!让我们一起来吧!齐读第一段:师:听了你们的朗读买买提高兴极了,决定下节课代同学们更好玩的地方,就要告别了,买买提把人们最喜爱的葡萄制作成卡片送给大家.不过想得到这张卡片要先才到卡片后面的秘密!四,生字词教学.指名学生认读,齐读生字并口头组词.书写两个生字.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1课《葡萄沟》.我们伟大的祖国幅源辽阔,物产丰富,在它西北部地区有一块神奇,美丽的土地,这就是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演示葡萄沟在中国版图上的准确位置.二,学习课文:(一)第一自然段1,葡萄沟在哪2,从这一段中你读懂了什么3,指读第一自然段.(突出"最",学生体会不到时,教师通过范读帮助学生体会到位.)(二)第二自然段1,过渡:人们最喜爱的葡萄长得什么样请你小声读读第二自然段.2,把你喜欢的句子读给同组的同学听然后说说你最喜欢句子中的哪3,小组汇报,根据学生回答的顺序学习.体会到的读出来,不到位的由老师引导到位.再读出来.要点:①"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象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重点体会:一个个——一个又一个,每一个.凉棚——夏天搭起来遮蔽太阳光的棚.茂密——(草木)茂盛繁密.课文中指葡萄的枝叶多而茁壮.体会读,指读②"一大串一大串"出示幻灯:葡萄一串一串挂在绿叶底下.葡萄一大串一大串挂在绿叶底下.通过对比的学习,引导学生体会出葡萄沟的葡萄不仅数量多,品种多,而且串大,个大.板书:葡萄多,大指读,评读③"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出示幻灯对比学习: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颜六色,美丽极了.五光十色——比喻色彩艳丽,式样繁多.自由读,评读④"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准会摘下最甜的葡萄,让你吃个够."最甜——热情好客;葡萄甜吃个够——想吃多少就吃多少,吃到吃不下为止,仍说明葡萄多.注意:吃不下与不想吃的区别.板书:甜4,指名读第二自然段2,3,4句.谁能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下这三句话的意思5,过渡:你知道这么好的葡萄种在哪吗指读第一句.6,谁知道葡萄为什么要种在山坡上的梯田里(引申课外知识) 7,幻灯出示辅助背诵的练习:葡萄种在山坡上的(梯田)里.(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象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要是这时你到(葡萄沟)去,(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准会摘下(最甜)的葡萄,让你(吃个够).(三)第三自然段1,过渡:为了使我们一年四季随时都能吃到鲜美,甘甜的葡萄,热情的维吾尔族老乡就把收下来的葡萄有的运到城市来,有的运到阴房里制成葡萄干.2,浏览第三自然段,问:葡萄沟的葡萄干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后指读这句话.板书:葡萄干色鲜味甜3,这些颜色鲜,味道甜的葡萄干是怎样制成的呢播放视频后再回答.(四)指板书小结:葡萄沟的葡萄干颜色鲜,味道甜,非常有名,不光因为它的制作工序特殊,更重要的是这的葡萄长得好.再加上这里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使你有什么感觉(五)第四自然段1,齐读第四自然段.板书:真是个好地方2,你怎么理解"真是"读出来.三,总结全文:出示填空练习,小结全文.。
10 葡萄沟(教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的《葡萄沟》一文。
该文位于教材的第三章,主要详细描述了葡萄沟的美丽风光和丰富的物产,尤其是对葡萄的种植和采摘过程进行了生动描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正确认读和理解生词,流畅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学会运用课文中的词语造句。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表达的能力;通过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长句;把握文章的主旨。
2. 教学重点:掌握生词和短语;能流利朗读课文,复述课文内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朗读录音、生词卡片、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葡萄沟的风光图片,让学生初步感知葡萄沟的美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听课文录音,自读课文,认读生词,理解课文大意。
3.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课文中的难点和重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4. 实践活动:学生分组讨论,用自己的话描述葡萄沟的美景,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5. 例题讲解:教师选取课文中的典型句子进行讲解,指导学生学会运用课文中的词语造句。
6.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句型,运用课文中的词语进行句子仿写。
六、板书设计1. 课文《葡萄沟》2. 生词:藤蔓、晶莹、品尝、留恋3. 中心思想:葡萄沟的美丽风光和丰富物产4. 句子示例:葡萄架上挂满了晶莹剔透的葡萄。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写一段话描述葡萄沟的美景。
答案示例:葡萄沟真是一个美丽的地方!那里绿树成荫,藤蔓缠绕。
葡萄架上挂满了晶莹剔透的葡萄,让人忍不住想品尝。
2. 课后阅读:阅读其他描述自然风光的文章,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课文、实践活动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充分感受了葡萄沟的美丽风光,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葡萄沟》课文原文及教案一、课文原文葡萄沟新疆的吐鲁番,盛产葡萄。
那里有一条长长的葡萄沟,沟里种满了葡萄。
葡萄沟里的葡萄,品种很多,有玫瑰香、白葡萄、无核白、红地球……各种各样的葡萄,颜色鲜艳,味道香甜,让人垂涎欲滴。
秋天到了,葡萄成熟了。
一串串紫色的、绿色的、黄色的葡萄,挂满了枝头,像一颗颗晶莹的珍珠,闪闪发光。
人们把成熟的葡萄,摘下来,装进筐里,运到集市上去卖。
葡萄沟的葡萄,远近闻名,每年都吸引着许多游客前来观光,品尝美味的葡萄。
二、教学目标1.认识“沟、产、种、鲜、垂、欲、滴、串、晶、莹、闪、光、摘、筐、运、市、闻、名、观、光、尝”等18个生字,会写“沟、产、种、鲜、垂、欲、滴、串、晶、莹、摘、筐、运、市”等14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课文。
3.了解吐鲁番盛产葡萄,并能说出葡萄沟的葡萄的特点。
4.学习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葡萄。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1.认识生字,并能正确书写。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吐鲁番盛产葡萄,并能说出葡萄沟的葡萄特点。
难点:1.学习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葡萄。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课文。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图片、实物葡萄。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搜集有关吐鲁番葡萄的资料。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1)出示图片:美丽的葡萄沟。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吃葡萄吗?生:喜欢!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葡萄的课文——《葡萄沟》。
(2)板书课题:葡萄沟2. 初读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朗读课文,纠正读音。
3. 识字(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生字。
(2)教师讲解生字的笔顺和结构。
(3)学生练习书写生字。
4. 理解词语(1)出示词语卡片,学生解释词语的意思。
(2)教师讲解词语的含义,并引导学生造句。
5. 朗读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出语气和感情。
(2)指名朗读课文,并进行评价。
10葡萄沟这篇课文介绍了我国新疆吐鲁番的葡萄沟是个盛产葡萄的好地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课文分为4个自然段。
第1自然段,列举了葡萄沟盛产的水果。
第2自然段,介绍了种在梯田里的葡萄成熟前后的迷人景象。
第3自然段,介绍未运到城市的葡萄被制成葡萄干,非常有名。
第4自然段总结全文。
课文第2自然段是本课语言训练的重点。
第1自然段亦可作为按时间顺序连句成段的例子。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理解并能听写课文中描写葡萄的句子。
3.读懂按时间顺序写的一段话。
4.知道我国新疆吐鲁番葡萄沟是盛产水果的好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读懂按时间顺序写的一段话。
教学难点:背诵第2自然段。
教案一中国地图,课文录音、梯田图片。
2课时第1课时一、出示课题,读题。
提出预习要求(1)自由读课文,思考问题:葡萄沟在什么地方?那里产哪些水果?(2)自学生字新词,不理解的词语划出来。
(3)把课文读正确。
二、检查与学习。
(1)葡萄沟在什么地方?①读准三个带点的生字:新疆吐鲁番②出示“吐鲁番”、“葡萄沟”、“新疆”3个词,请同学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
③出示中国地图,教师指出吐鲁番的位置。
(2)吐鲁番的葡萄沟是个好地方吗?为什么?①仔细读第1自然段,说说自己的收获。
②交流讨论。
要点:a.葡萄沟不但出产,而且盛产。
b.课文是按时间的顺序介绍葡萄沟盛产的水果的。
c.联系上下文理解:盛产。
d.有一个顿号。
③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1自然段。
三、正确地朗读课文。
(1)播放课文录音。
(2)读准生字,给正确的读音打“√”。
凉棚(pénɡ pónɡ)好客(hǎo hào)荫房(yīn yìn)(3)读通长句子,注意下面3句话。
①要是这时候你到葡萄沟去,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准会摘下最甜的葡萄,让你吃个够。
②夏季,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
③收下来的葡萄有的运到城市去,有的运到荫房里制成葡萄干。
10葡萄沟
10、葡萄沟
一、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略葡萄沟的风土人情。
3、产生对葡萄沟的向往和对维吾尔族人民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1、识字、写字。
2、让学生知道葡萄沟好在什么地方,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让学生理解葡萄的特点及葡萄干的制作方法,并读好长句。
三、教学准备:
1、课件
2、生字卡片
四、教学课时: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大家一起唱《娃哈哈》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歌,相信同学一定会喜欢的,先听听音乐,想象这是什么地方的歌曲。
大家可以拍手也可以随音乐做动作。
(播放音乐,学生自由地做动作)
师:这是什么地方的歌曲呢?(新疆)
2、导入新课
师:对,今天我们随着歌曲走进新疆,看看新疆是个怎么样的地方。
(板书课题:10、葡萄沟)让我们一齐来读一读吧。
(生齐读)
二、自读课文,了解大致内容,学习生字。
1、课文里有一句话是夸葡萄沟的,我们快听一听课文录音,用“ ” 把它找出来。
2、谁来说说这句话是什么?(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找得真准,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3、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圈出生字。
4、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学生自由认读
(2)、个别学生领读
(3)、讲认读注意点:
fān
读好“f 、h”音:番(吐鲁番)
lǔ
读好“n、l”音:鲁(吐鲁番)
jiānɡ
读准后鼻音:疆(新疆)
注意“wéi维”不可读成“shuí谁”
(4)、开火车认读生字
(5)、带生字词语认读生字
(6)、带生字的句子读一读
三、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四、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卡片测读
2、组词
3、讲识记方法
(1)、形近字识记法
(2)、加字法
(3)、减字法
4、教师范写
5、学生书写,老师巡视
6、互评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认读生字词
2、全班齐读课文
二、学习课文
师: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葡萄沟》一课,葡萄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觉得葡萄沟是怎么样?(生:葡萄沟很美,那里的人们很喜欢葡萄……)
师:看来,同学们也挺喜欢葡萄沟的,那我们也赶紧来学一学课文。
1、出示课文最后一段,质疑:为什么说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2、带着问题自读课文,把关键的词句做上记号
3、小组交流
4、全班交流,老师适时点拨,并知道朗读。
(1)、学习第1自然段
出示句子“五月有杏子,七八月有香梨、蜜桃、沙果,到了九十月份,人们最喜爱的葡萄成熟了。
”
引导学生从划线词中体会,葡萄沟不仅水果品种多,而且从五月到十月都有水果,所以说真是个好地方。
指名读,读出喜爱之情。
(2)、学习第2自然段
1)、“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八方展开,就像搭起一个个绿色的凉棚”。
引导学生从划线词中体会,葡萄沟种的葡萄多,而且长势好,景色十分美丽。
出示课件,让学生从直观上感受“一个个绿色的凉棚”。
指导朗读,读出景色之美。
2)、“到了秋天,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
引导学生从“一大串一大串”体会葡萄不仅多,而且丰硕,从葡萄的颜色多体会
葡萄的品种多。
结合句子理解“五光十色”的意思,并给它找近义词。
出示课件动画,指导朗读,读出葡萄的多与美。
3)、“要是这时候你到葡萄沟去,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准会摘下最甜的葡萄,让你吃个够。
”
引导学生从划线词中体会维吾尔族老乡的热情好客。
小结:葡萄沟不仅葡萄多,景色美,而且那里的老乡又是那么热情好客,我们不禁要说,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3)、学习第3自然段
1)、“这里生产的葡萄干颜色鲜,味道甜,非常有名。
”
从划线词中体会葡萄沟的葡萄干有名,所以是个好地方。
2)、学生再读第3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说说葡萄干是怎么制成的。
小组内说——指名说(相机理解“碉堡” )
3)、指名朗读这一自然段。
三、回归整体,总结课文
1、为什么说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不仅因为那里有最有名的葡萄,更因为那里勤劳勇敢、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
3、向同学介绍你自己家乡的特产或一处风景。
板书设计:
10、葡萄沟
葡萄五光十色
葡萄沟老乡热情好客
葡萄干色鲜味甜
(真是个好地方)
葡萄沟教学反思
《葡萄沟》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中的一篇课文。
本文主要介绍了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的葡萄沟,那里盛产水果,尤其是葡萄又多又好,葡萄干也很有名。
本课重点围绕"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展开学习的,使学生通过理解语言文字,对那里产生喜爱之情。
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我让学生自学找找课文的中心句,初步感受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在初步感知后,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说葡萄沟是个好地方呢?并让学生充分朗读,感受“好地方”。
围绕总结句“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展
开了三个方面的内容:葡萄沟盛产水果;葡萄沟葡萄多,景色美丽;维吾尔族老乡非常热情好客。
本文的教学中我着重抓重点句子,引导学生充分朗读。
如:“五月有杏子,七八月有香梨、蜜桃、沙果,到了九十月份,人们最喜爱的葡萄成熟了。
”“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
”“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要是这时候你到葡萄沟去,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准会摘下最甜的葡萄,让你吃个够。
”通过朗读,感受葡萄沟水果之多,景色之美,老乡之好客,从而体会到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作为本课教学的重要支撑,在课上让学生欣赏各种颜色的葡萄图片,体会葡萄的多和美。
通过欣赏各个地方水果丰收的场景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好像去葡萄沟游览了一番,从整体上感受到葡萄沟水果多、景色美、人热情。
另外在文本的赏析中,一个重点段落中的重点词汇“五光十色”引起了我的注意。
如果把握好的话,学生的情感将被充分调动。
“五光十色”除了颜色多,还写出了这些葡萄很有光泽,甚至可以联想到这些晶莹剔透的葡萄在阳光的照耀下如珍珠般闪闪发光。
通过该词的学习孩子们对葡萄的美感受更深了。
本课的遗憾之处是:文本解析的不够透彻。
在本堂课中,老师说的太多,以致学生留给学生自主合作的时间少了一点,在以后教学中,要多留时间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展示热情。
另外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更加注重教学设计的合理性,力求问题设计的简洁。
让课堂教学思路能够更加清晰明了,问题设计更有层次性,和启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