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古刹行纪
- 格式:pdf
- 大小:94.90 KB
- 文档页数:3
西安长安区景点
西安市长安区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地方。
这里有着众多的景点和名胜古迹,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旅游观光。
以下是一些值得一去的长安区景点:
1. 大雁塔:大雁塔建于唐朝,是一座古代佛教寺庙,至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
塔高64米,共7层,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珍品,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2. 回民街:回民街是西安最有名的美食街之一,也是一个具有浓郁的伊斯兰风情的商业街区。
这里有着各种美食小吃,还有许多传统手艺店铺。
3. 大兴善寺:大兴善寺位于西安市南三环路以南,始建于唐朝,是一座有着千年历史的佛教寺庙。
寺庙内有着古色古香的建筑和文化遗产,每年都有许多游客前来参观。
4. 长安华清宫:华清宫是唐朝皇宫遗址之一,它与陕西省西安市东郊的兵马俑、陕西省渭南市华山、洛阳市龙门石窟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胜之一。
这里有着许多古老的建筑和文化遗址,是了解唐朝历史和文化的好去处。
5. 太乙宫:太乙宫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道教寺庙,位于西安市长安区境内。
这里有着许多道教文化和历史遗迹,是了解中国道教文化的好地方。
除了以上几个景点,还有许多其他的名胜古迹和自然风光等着游客前来探索。
长安区是一个具有浓郁历史和文化气息的地方,也是一
个值得一去的旅游胜地。
西安最值得一游的古代宗教圣地遗址有哪些西安,这座古老的城市承载着数千年的历史,是古代宗教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在这里,众多的宗教圣地遗址犹如璀璨的明珠,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探寻。
以下便是西安一些最值得一游的古代宗教圣地遗址。
大慈恩寺,这是一座闻名遐迩的佛教寺庙。
它位于唐长安城晋昌坊,是唐长安三大译经场之一。
大慈恩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由太子李治为了追念母亲文德皇后而修建。
寺内的大雁塔更是西安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这座塔最初是为保存玄奘西行带回的经书、佛像和舍利而建。
登上大雁塔,俯瞰西安城的美景,仿佛能穿越时空,感受到当年佛教文化的繁荣昌盛。
寺内的建筑风格古朴典雅,殿堂错落有致。
墙壁上的佛教壁画精美绝伦,展现了高超的艺术水准。
每一尊佛像都庄严肃穆,让人不禁心生敬畏之情。
大兴善寺,同样是西安佛教文化的重要代表。
它始建于晋武帝泰始二年,是西安现存历史最悠久的佛寺之一。
走进大兴善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宽敞的庭院和古朴的建筑。
寺内香火旺盛,信徒们虔诚地祈祷着。
这里的佛教氛围浓郁,经常举办各种法会和讲座,传播着佛教的智慧和慈悲。
寺中的园林景观也别具一格,绿树成荫,花香四溢,为游客提供了一个宁静祥和的休憩之所。
八仙庵,又称万寿八仙宫,是西安最大、最著名的道教观院。
八仙庵始建于宋代,相传是吕洞宾遇汉钟离“一枕黄粱”点破千秋迷梦而感悟成道之处。
观内建筑庄重典雅,布局严谨。
主要建筑有山门、灵官殿、八仙殿、斗姥殿等。
八仙殿内供奉着八仙的神像,神态各异,栩栩如生。
每年的农历四月十四,八仙庵都会举行盛大的庙会,吸引了众多的游客和信徒。
届时,观内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各种民间艺术表演和特色小吃让人目不暇接。
罔极寺,地处东关炮坊街内,是一座佛教尼寺。
其始建于唐朝,是镇国太平公主为其母武则天祈福而修建。
罔极寺的名字取自《诗经》“欲报以德,昊天罔极”之意,表达了子女对父母无尽的孝思。
寺内环境清幽,建筑风格独特。
大雄宝殿内的佛像金碧辉煌,法相庄严。
西安大慈恩寺有哪些值得一游的地方西安,这座古老而神秘的城市,承载着三千多年的历史,每一寸土地都散发着浓厚的文化气息。
在这座城市中,大慈恩寺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探寻。
大慈恩寺位于西安市雁塔区慈恩路 1 号,是唐长安城内最著名、最宏丽的佛寺。
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太宗贞观二十二年(648 年),太子李治为了追念母亲文德皇后长孙氏而创建。
寺内的建筑古朴典雅,布局严谨,充满了唐代的建筑风格和艺术特色。
走进大慈恩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雄伟壮观的山门。
山门上方悬挂着一块匾额,上面写着“大慈恩寺”四个大字,笔法苍劲有力。
进入山门,沿着青石铺就的道路前行,便来到了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是寺内的主体建筑,殿内供奉着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和药师佛三尊佛像,佛像庄严肃穆,令人心生敬畏。
大殿的墙壁上绘有精美的壁画,这些壁画色彩鲜艳,线条流畅,生动地展现了佛教的故事和教义。
在大雄宝殿的后方,是法堂。
法堂是寺院讲经说法的地方,这里经常会举办各种佛教讲座和法会,吸引了众多信徒和游客前来聆听。
法堂的建筑风格独特,屋顶采用了重檐歇山顶的形式,显得格外庄重。
除了这些主要建筑,大慈恩寺内还有许多值得一看的地方。
比如,大雁塔就是寺内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大雁塔始建于唐高宗永徽三年(652 年),最初五层,后加盖至九层,再后层数和高度又有数次变更,最后固定为今天所看到的七层塔身。
大雁塔是为保存玄奘法师由天竺经丝绸之路带回长安的经卷佛像而建,是现存最早、规模最大的唐代四方楼阁式砖塔。
塔身为七层楼阁式,通高645 米,塔体呈方形锥体,造型简洁,气势雄伟。
登上大雁塔,可以俯瞰整个西安城的美景,远处的古城墙、钟鼓楼尽收眼底。
大慈恩寺的藏经阁也是不能错过的地方。
藏经阁内收藏了大量的佛教经典和文物,其中不乏珍贵的古籍和佛像。
这些藏品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也是研究佛教文化的重要资料。
在藏经阁中,游客可以感受到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
寺内的园林景观也十分优美。
长安八景颂长安八景,包括华岳仙掌、雁塔晨钟、骊山晚照、灞柳风雪、曲江流饮、太白积雪、咸阳古渡和草堂烟雾。
以下是七律长安八景古诗:华岳仙掌:指尖参掌融奇岳,绝路深幽险峻天。
鹞子翻身链子舞,长空栈道壁空悬。
苍龙黑岭封妖鬼,太乙莲台诞圣仙。
万仞雄风心自在,邀君论剑华山巅。
雁塔晨钟:梦入神机佛道禅,长安三教载誉传。
高低雁塔题名后,大小钟楼捷报前。
志壮慈恩垂泣泪,声悠荐福锁风烟。
今朝万象冲霄汉,方外芸生赏喷泉。
骊山晚照:远照骊山三百里,红枫漫染舞蹁跹。
台临峰火褒姬笑,亭谏兵戈少帅虔。
降圣阁中新道观,华清池内旧汤泉。
渭河往事尘封久,荒冢皇陵一样眠。
曲江流饮:碧水盈池万丈深,轻摇折扇卧听琴。
胡姬把盏蛮腰细,士子吟哦笔墨忱。
锦鲤化龙凭好句,魁星点斗掷黄金。
君王赐酒一杯醉,斜荡小舟入柳荫。
灞柳风雪:三春飞絮滚涛来,别泪轻挥莫自哀。
市井徘徊知累苦,书斋消磨造梁材。
左迁可赋滕王阁,戍守犹吟镇北台。
帝阙长辞天地阔,东风何处不花开。
太白积雪:若无千古窦娥冤,积雪何须六月天?八景空留八道观,四湖高挂四冰川。
飞禽修炼青牛洞,奇葩参禅玉凤泉。
鬼斧神工谁造化?长庚精魄百千年。
咸阳古渡:秦川八百里,渡口几千般。
沙岸渭桥横,浮云几度更。
金汤犹在望,铁马已成尘。
古道残阳照,长亭别梦寒。
草堂烟雾:烟雾蒙蒙草堂生,清泉石上流如玉。
钟离岩下丹砂艳,少陵诗中草木香。
落英缤纷映人影,幽谷鸟鸣传古韵。
遥想当年神仙迹,今朝犹自忆仙踪。
长安八景诗句全文长安八景诗句全文:
1. 十二街:
东市朝朝暮暮回,繁华古寺藏禅机。
楼台松树夕阳处,万户千门月色稀。
2. 池上草堂:
客舍云端翠微开,散花深处静门隐。
泛舟荡悦风泉影,金榜题名对碧萝。
3. 留侯柳:
遥看留侯倚翠微,别叶重叠傍汉歧。
环水内堤流泪迹,万人同听落花诗。
4. 文汇阁:
千年楼阁秋尘敛,露地云台冷烟悲。
华表恨飘归未得,半韵唐风在御香。
5. 天光云影:
艳妆霞帔添天光,溪山日暮楚云凉。
胜景玲珑逢野鹿,自留宫人泛寒江。
6. 玉游泉:
迤逦危桥接碧流,回看巫峡泻寒烟。
细雨玉泉丝云落,红楼庭院近春山。
7. 碧云寺:
昔日扬州后园馆,今成沧海碧云端。
吟成点到衣襟湿,欲访云泉三径难。
8. 玉华春:
岸芷池塘杏柳齐,玉华春雨玉无欺。
唐来明代时封号,千秋翰墨不萧规。
沈阳长安寺简介
沈阳长安寺位于沈阳市和平区南京街,始建于宋代咸宁元年(1102)。
据《长安寺传》记载,历史上长安寺多次修缮,并被列为沈阳市国家文物保护单位。
长安寺不仅是当地历
史建筑的看家楷模,同时也是沈阳本地最大的宗教场所之一。
长安寺主体建筑复杂精美,一共分为五大部分:正殿、斋殿、钟楼、经楼、偏殿。
正
殿正中为观音菩萨、地藏王菩萨、文殿大师、伏藏大师及护法神,两侧塑有九龙图案,寓意对祖国的祝福。
斋殿供奉佛祖释迦牟尼及眷属佛菩萨,西侧有天王殿及财神殿,供
奉弥勒佛菩萨及财神迦叶大师。
左右两侧还有经楼、偏殿、钟楼,每日都有佛殿,佛殿以清新的环境、平和的哈膳
宁静的佛祖还有广大的跟随者。
每月的初一到十五有个供奉佛祖的水灯佛殿 ,夜晚的水灯
把长安寺照耀地如璀璨的明珠 ,气度非凡的佛殿让人们有一种信仰的美满和感受。
长安寺除了经常供奉佛祖存在着和平环境中外,仍然承袭了沈阳独特的风格,每年都
会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在此降临,为佛法添上几分热闹。
轻松恬静的活动在这里受到大
批围观者的关注,同时也提高了普罗大众对佛法的认知。
每年其梁祈福季节的来临前夕,长安寺的僧侣也会备齐一系列的物品,包括羊肉汤、
龙须酥、板栗糕、豆沙糕、油条、馒头等,走出大殿欢迎着虔诚的民众,见证着长安寺活
跃的精神状态。
长安寺为沈阳市特有的文化历史的符号,与四周的街道也是相得益彰的。
这里目前已
知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宋朝,若隐若现的历史让它有着一种特殊的气氛,也给沈阳市城
市发展提供了一种别样的灵感。
长安游记记叙作文500字
【记叙文】长安游记记叙作文字
另听咨客之谈,始皇之剑竟运用现代化学技术,更令某惊叹不已。
元来始皇之时我中华大地就已拥有格物之学,却未曾流传子孙后代,痛哉!惜哉!
六月十六,吾及吾母游长安。
十六未时,吾等游大雁塔(大唐不夜城),所过之处,无不彰显昔日大唐之昌盛,实令某大开眼界。
十七日巳时,吾等游始皇陵兵马俑。
观那古人之,始皇之军。
实令某心中迸发万千。
观始皇之军,方阵整齐,排序合当。
始皇就是靠此军平六国、洗中原,真实乃虎狼之师,天下之奇迹也!在下存有诗盛赞曰:
始皇嬴政平六国,虎狼之师扫中原。
今日格普雷秦王军,到底威势不曾强。
观始皇之,奇技淫巧运用合理。
凤辇、龙辇之窗乃推拉之窗,令某惊奇不已,未曾想两千多年前古人就曾掌握此等技术。
另听到咨客之谈论,始皇之剑竟运用现代化学技术,更而令某惊叹不已。
元来始皇之时我中华大地就已具有格物之学,却未曾流传子孙后代,苦哉!惜哉!
十八日申时,吾等及前往华清宫观《长恨歌》之演出,此乃现代舞蹈演出之奇葩。
场面震撼人心,重现大唐之昌盛至安史之乱与唐皇帝李隆基和杨玉环之恋。
这帝妃之恋实令某感慨万千。
虽今日天下早已改朝换代,但某还是为那大唐之衰败搓叹不已。
在下有诗叹曰:
昔日玄宗仆杨妃,今日白绢外木阴阳。
生死不由圣上定,世间乐极必生悲。
纵观本次长安之游,总计二十五时辰,而令某大开眼界,注重长安昔日之昌盛。
长安古刹提要简介一、长安古刹是什么长安古刹呀,就是在长安(这里说的长安可以是古代长安地区,现在的西安附近也有很多古刹留存呢)那些古老的寺庙。
这些寺庙可有着超级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它们就像一位位历经沧桑的老者,默默地在那里伫立了很久很久。
比如说大慈恩寺,那可是非常有名的,它是唐代玄奘法师为保存由天竺经丝绸之路带回长安的经卷佛像而主持修建的。
寺里的大雁塔,那简直就是长安古刹的标志性建筑,站在它面前,就能感受到那种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
二、长安古刹的建筑风格长安古刹的建筑风格那是相当独特的。
大多数寺庙都是那种传统的中式建筑,有着朱红色的大门,古色古香的飞檐。
屋顶上的琉璃瓦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好像在诉说着过去的辉煌。
寺庙的布局也很有讲究,一般都是对称式的。
像大雄宝殿啊,就位于整个寺庙的中心位置,特别庄重威严。
寺庙里的柱子上还常常刻着精美的浮雕,有龙啊、凤啊之类的祥瑞图案,这些浮雕工艺超级精湛,一看就是古代匠人的心血之作。
三、古刹里的文化内涵1. 宗教文化长安古刹自然是宗教文化的重要载体啦。
在寺庙里,僧人们每天诵经礼佛,那种宁静祥和的氛围特别感染人。
佛教的教义在这里得到传承和发扬,像慈悲为怀、普度众生这些理念,通过僧人的言行,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前来参拜的信众和游客。
2. 历史文化这里保存着很多历史的记忆呢。
从寺庙的修建年代、经历的朝代更迭,到寺庙里珍藏的文物。
就拿法门寺来说吧,它可是出土了超多珍贵的佛教文物,像佛指舍利,那可是佛教界的无上圣物,这些文物见证了长安地区佛教文化的兴衰,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文化风貌。
四、长安古刹与现代社会长安古刹在现代社会里也有着独特的意义。
一方面,它们是旅游景点,吸引着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
游客们来到这里,不仅可以欣赏到古老的建筑和美丽的风景,还能了解到长安的历史文化。
另一方面,这些古刹也在积极地参与现代社会的文化建设,比如举办一些佛教文化讲座、禅修活动之类的,让现代的人们能够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找到一片宁静的心灵港湾。
北京八大处长安寺介绍
北京八大处长安寺位于中国北京市西城区,是著名的佛教寺庙。
这座寺庙坐落在长安街与西单北大街之间的八大处公园内,占地面积达到了5600平方米。
它建于公元初唐,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重要的佛教中心之一。
寺内的建筑群分为前、中、后三殿和主体建筑群。
前殿是寺庙的门楼,有天王殿和钟楼;中殿是大雄宝殿,供奉着释迦牟尼佛、历代祖师和罗汉;后殿是东西配殿,供奉着观音菩萨和普贤菩萨等;主体建筑群包括大雄宝殿、藏经楼、僧房、禅房等。
其中大雄宝殿是该寺的主要建筑,也是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它是一座楼阁式的建筑,外面绿色的屋檐下挂着灯笼,岩石假山和池塘环绕着,增添了庄严肃穆的氛围。
殿内布置简朴,佛像慈眉善目,沉静宏伟,让人感到一种无限的内心安宁和超然状态。
在北京八大处长安寺内,还有一些值得一提的名胜古迹,比如藏经楼和钟楼。
藏经楼是东汉真传禅师谛崇大师开设菩提院时建的,也是北京现存唯一的唐代木结构建筑。
钟楼则是唐代庆叶观音四塔中的唯一保存完好的建筑,曾在北京时间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作为众多佛教信徒们的信仰圣地,北京八大处长安寺的历史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都非常高,它也是爱好文化旅游的人们不可多得的旅行胜地。
长安区百塔寺简介
百塔寺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子午街道办天子峪(古称梗梓谷)口,距西安城约25华里。
原名淳化寺,始建于西晋太康二年(281),隋开皇十四年(594)复建,称至相道场。
因三阶教创始人信行禅师圆寂后葬于寺院附近,故又名信行禅师塔院。
是隋、唐佛教三阶教的祖庭。
唐大历六年(771)改名为百塔寺。
百塔寺在隋、唐时期盛极一时,规模巨大,殿宇宏伟,寺僧众多,占地千亩,有“骑马关山门”之美誉。
据北宋宋敏求《长安志》载:太平兴国三年(978)改名兴教院,后又复名为百塔寺。
同时的金石学家张礼在《游城南记》中说:“百塔寺在梓谷(即天子峪)口,唐信行禅师塔院,今谓之兴教院,小塔累累相比,因谓之百塔。
”可见宋时百塔寺之规模犹存。
此后寺院不断衰败。
百塔寺是三阶教创始人信行禅师的塔院,是三阶教的祖庭之地。
信行禅师是隋初僧人,他认为佛教须应时宜,实行济度,不应空讲理论。
又以比丘生活方式对于菩萨行愿多有不便,后于法藏寺舍了戒。
他舍戒后极力宣扬大乘利他精神,亲执劳役,行头陀苦行,乞食,日止一食。
节衣缩食,救济贫穷,供养三宝。
长安古刹行纪
长安自古是文人墨客宗教荟萃之地,但就佛教来说,其八大宗派之祖庭就有六家在西安,三论宗的草堂寺在户县,密宗的大兴善寺、法相宗的大慈恩寺在雁塔区,其他几个净土宗的香积寺、律宗的净业寺、法相宗的兴教寺、华严宗的华严寺都在长安区,另外搜索了一下附近还有观音禅寺、杜公祠等去处可以去。
于是就在这个国庆节的第五天,西安城区以及临潼各大旅游景点游客爆满的时候去长安转转,到了才看到长安丝毫没有假日的喧嚣,完全处在平日的生活当中。
我本来安排了两条线,东路和西路。
坐地铁到韦曲南,东路是杜公祠、华严寺和兴教寺,西路是净业寺、观音禅寺和香积寺,感觉这样时间有些紧,主要是路上坐车需要等好长时间,要是自己开车去的话应该一天就能转完了。
早上坐地铁到了韦曲南,顺着百度地图弯弯曲曲步行了几百米看到了地上树着三个大牌子,这是景区才有的牌子。
仔三个,就然会这么密集,细一看,分别是杨虎城将军陵园、杜公祠和牛头寺。
杨虎城将军陵园以前是听说过,可是还没有来得及拜谒,以前班干部清明来过,我才知道的,现在才看到。
而牛头寺是我闻所未闻的,不知为何物。
首先进入杨虎城将军陵园,里面是杨虎城将军及其、家属、秘书的坟墓,还有一个小孩叫宋振中,它就是著名的小萝卜头(现在说起来,很多小青年居然已经不知道了)。
还有一个杨虎城将军纪念馆,来讲述他的一生。
攀爬上高高的台阶来到陵园,往上边看山上还有路,不知道是什么,乃出。
原来杜公祠和牛头寺都在这条路上,直到我看到
了标牌才知道。
标牌上一边写着杜公祠另一边写着牛头寺,原来她们都在山上呀。
我走近一看,周一不开,但是现在是节假日该是特殊情况,进去一个有人都没有,长安县的文保单位,看来是没有人重视,也鲜有人知道的。
进去看了看建筑,也是防唐的,大概有几十年光景,这里以前是很大的,几十亩,近代以来不断遭到蹂躏而今已经剩下几间房子了,实在可叹。
出门来便是杜公祠,台阶两边都书写着杜甫的诗,一路走上来,发现门口有等级的,看来还是一个景区,不过非常破败,也没有人,过了一会儿才有人出现。
杜甫被称为杜少陵,自称杜陵野老,可以说和西安有不解之缘,但是千年以后也没有什么遗物留下,里边只是展览了他的生平事迹,庭院也是仿古的,看起来非常老旧,只是有几张桌子和几把椅子,配上文字说明,还是别有感觉的,此处少有人来,十分清净。
下了山,坐917去华严寺。
不过三站路,幸亏没有听百度地图的,还要导车。
不过十分钟下了车,这里俨然已经是农村了,不过略有些街道商家。
在长安一中门口问了一个学生,便顺着小路进去,村里小道刚进去就看到了山上的两座塔,其他的建筑都是新造的,也没有一个好的路,顺着土路走了十几分钟终于到了,这就是华严宗的祖庭华严寺,十分寒碜,只有两座塔是老的,一座是元代的,另一座是唐代的,清代翻修了,外面有一层现代的包砖,元代的塔上有一个很大的肿瘤——蜂窝,不知何年何月的。
建筑很少,还在建设,厨房里几个僧人在吃饭,三三两两的游客,似乎是本地人。
竟没有一点儿祖庭的意思。
再次下山,坐917区兴教寺,这个寺庙很有名,相比不会这般破败。
车很快,二十几分钟就到了,我们放在了一路路口,什么也看不见。
我想兴教寺就该在里边了吧,就顺路走进去,转弯登山,不过十分钟就看到了熟悉的“护国兴教寺”,果然是大寺,门口虽然冷清了些,但相比其他的几个还算好,还有卖凉皮的。
不过我一早在底下吃过了,便没有理它。
这里是玄奘大师安葬之地,他的弟子窥基、圆侧也在这里,有三塔,品字形,玄奘的最大,历代对此很重视,民国时期还特地修缮了,传说是有意迁都西安所为,殿堂屋宇比较古老,看起来很气派,也很宁静。
前两天听说少林寺门口车水马龙,而这里门可罗雀,反而更像是寺庙。
已经到了下午,长安半日过,打算去净业寺,但是路途遥远,还要导车,也已经走得疲惫了,还是改日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