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域也称为个体域,其中的元素称为个体。论域是 变元的取值范围,它规定了全称量词的意义。 解释规定了常元、函数符号、谓词符号的具体意义, 但并没有为变元规定具体的值。变元的取值由赋值 规定。 在解释中,并不要求不同的常元解释为不同的个体, 在解释中 并不要求不同的常元解释为不同的个体 不要求不同的函数符号解释为不同的运算,也不要 求不同的谓词符号解释为不同的谓词。 一个解释是由四部分构成的,即使两个解释的论域 相同,而对常元、函数符号、谓词符号的解释不完 全相同,也不能认为它们是同样的解释。
⎧ d1 ⎪ ⎪ M v [ x1 / d1 ,L, x n / d n ]( y ) = ⎨ ⎪ dn ⎪v( y ) ⎩
若 y 是 x1 M 若 y 是 xn 否则
1
解释和赋值共同规定了项和公式的意义。 给定一个解释 I 以后,还不能确定项 t 指哪个个体, 因为 t 中变元的值还没有确定。一旦变元的值确定 后, t 指哪个个体就唯一确定了。因此,可以将 t 在 解释 I 下的意义 I(t) 看做从赋值集合到论域 DI 的函 数,一旦给定了赋值 v,所指的个体就唯一确定了, 即函数 I(t) 在自变量 v 处的值 I(t)( ) 同样 给定 I(t)(v)。同样,给定一 个解释 I 以后,还不能确定公式 A 指哪个命题,因 为 A 中自由变元的值还没有确定。因此,可以将 A 在解释 I 下的意义 I(A) 看做从赋值集合到真值集合 {0, 1} 的函数,一旦给定了赋值 v,所指的命题的真 值就唯一确定了,即函数 I(A) 在自变量 v 处的值 I(A)(v)。
2
I (P( f (x), y) → Q(x))(v[x/e]) = I (P( f (x), y))(v[x/e]) → I(Q(x))(v[x/e]) = = PI(I(f (x))(v[x/e]), I(y)(v[x/e])) → v(y)) → QI(e) QI(e) PI(f I(e),
第二章 谓词逻辑
§2.1 §2.2 §2.3 §2.4 §2.5 §2.6 作业 谓词和量词 项和公式 解释和赋值 永真式 等值演算 逻辑推论
§2.3 解释和赋值
定义2.11 一个解释 I 由以下四部分组成。 1. 指定一个非空集合 DI ,称为 I 的论域。 2. 对于每个常元 a 指定 DI 中一个元素 aI 。 中 个元素 3. 对于每个 n 元函数符号 f ,指定 DI 上的一个 n 元运算 f I 。 4. 对于每个 n 元谓词符号 P ,指定 DI 上的一个 n 元谓词 PI 。
⎧1 若有 d ∈ DI 使得 I ( A)(v[ x / d ]) = 1 I (∃xA)(v) = ⎨ ⎩0 若对于每个 d ∈ DI , I ( A)(v[ x / d ]) = 0
证明 1. A ∨ B 只是 ¬A→ B 的缩写, I(A ∨ B)(v) 即为 I(¬A→ B)(v)。 I(¬A→ B)(v) = ¬I(A)(v) → I(B)(v) I(A)(v) 和 I(B)(v) 都是命题,由第一章知道, 第 ¬I(A)(v) → I(B)(v) = I(A)(v) ∨ I(B)(v) 2,3,4 可同样证明。
假设程序中的变元(量)都是简单变量,并且取值 范围都是论域,则一个赋值即是某时刻变量取值的 状态。如果赋值语句 (x1,…, xn ) := (d1,…, dn ) 执行 前的状态是 v ,则该赋值语句执行后的状态就是 [ , , v [x1 /d1,…, xn /dn ] 。 例如,设解释 I 的论域 DI 是自然数集, I 中的赋值 v 使得 v(xi) = i, i = 1, 2, …。那么, v [x2 /0, x3 /0](x2) = 0,v [x2 /0, x3 /0](x3) = 0, v [x2 /0, x3 /0](xi) = i, i = 1, 4, 5 …。
= PI(d, e) → QI(e) =0→0 =1 因此, I (∀x(P( f (x), y) → Q (x)))(v) = 1。
I (P( f (x), y) → Q(x))(v1[x/e]) = I (P( f (x), y))(v1[x/e]) → I(Q(x))(v1[x/e]) = PI(I(f (x))(v1[x/e]), I(y)(v1[x/e])) → QI(e) = PI(f I(e), v1(y)) → QI(e) = PI(d, d ) → QI(e) =1→0 =0 因此, I (∀x(P( f (x), y) → Q(x)))(v1) = 0。
在本书中,每个二元谓词符号可以解释为论域上的 任何二元谓词,这样的谓词逻辑称为不带等词的谓 词逻辑。 如果有一个二元谓词符号固定解释为论域上的恒等 谓词,也就是说,论域指定以后,这个二元谓词符 号的意义就唯一确定了,则称这样的谓词逻辑为带 等词的谓词逻辑。我们只讨论不带等词的谓词逻辑。 等 等
定义2.12 从所有变元组成的集合到解释 I 的论域 DI 的函数称为 I 中的赋值。 设 v 是解释 I 中的赋值,x1,…, xn 是不同变元, d1,…, dn 是 DI 中元素,则赋值 v [x1 /d1,…, xn /dn ] 将d1,…, dn 分别赋予变元 x1,…, xn ,而对其它变元 的赋值与 v 赋予该变元的值相同,即
定义2.14 设 v 是解释 I 中的赋值,公式 A 在解释 I 和赋值 v 下的意义 I(A)(v) 定义如下: 1. 若 A 是 P (t1,…, tn),其中 P 是 n 元谓词符号, t1,…, tn 是项,则 I(A)(v) = PI (I(t1)(v),…, I(tn)(v)) 2. 若 A 是 ¬B,其中 B 是公式,则 I(A)(v) I(A)( ) = ¬I(B)(v) 。 I(B)( ) 3. 若 A 是 B → C,其中 B, C 是公式,则 I(A)(v) = I(B)(v) → I(C)(v) 4. 若 A 是∀xB,其中 B 是公式,x 是变元,则
I (P( f (x), y) → Q(x))(v[x/d ]) = I (P( f (x), y))(v[x/d ]) → I(Q(x))(v[x/d ]) = PI(I(f (x))(v[x/d ]), I(y)(v[x/d ])) → QI(d ) = PI(f I(d ), v(y)) → QI(d ) = PI(e, e) → QI(d ) =1→1 =1
定理2.1 设 v 是解释 I 中的赋值, A 和 B 是公式。 1. I(A ∨ B)(v) = I(A)(v) ∨ I(B)(v) 2. I(A ∧ B)(v) = I(A)(v) ∧ I(B)(v) 3. I(A ↔ B)(v) = I(A)(v) ↔ I(B)(v) 4. I(A ⊕ B)(v) = I(A)(v) ⊕ I(B)(v) 5.
例2.12 给定解释 I 如下:论域 DI 为自然数集, f I 为乘法 × , g I 为加法 + , aI = 2。 I 中赋值 v 使得 v(x) = 1 。 I(f (g(a, x), a))(v) = f I (I(g(a, x))(v) , I(a)(v)) = f I (gI(I(a)(v), I(x)(v)) , I(a)(v)) = f I (gI(aI, v(x)) , aI ) = × (+ (2, 1), 2) = (2 + 1) × 2 =6
定义2.13 设 v 是解释 I 中的赋值,项 t 在解释 I 和 赋值 v 下的意义 I(t)(v) 定义如下: 1. 若 t 是变元 x,则 I(t)(v) = v(x)。 2. 若 t 是常元 a,则 I(t)(v) = aI 。 3. 若 t 是 f (t1,…, tn),其中 f 是 n 元函数符号, t1,…, tn 是项,则 I(t)(v) = f I (I(t1)(v),…, I(tn)(v)) 定义2.13 递归地定义了从赋值集到 DI 的函数 I(t), 首先对于 t 是变元或常元的简单情况定义函数 I(t),然后将复杂情况归结到简单情况。变元的值 由赋值指定,常元的值由解释指定。可以归纳证 明,对于每个项 t, I(t)(v) 是论域 DI 中的元素。
∨, ∧, ↔, ⊕, ∃ 不是语言的原始符号,如 A ∨ B 只是 ¬A→ B 的缩写,I(A ∨ B)(v) 已有意义。 ¬, →, ∀ 是 语言的原始符号,I(A → B)(v) 等必须由定义指 定。
3
5. ∃xA 只是 ¬∀x¬A 的缩写。 若有 d∈DI 使得 I(A)(v[x/d ]) = 1,则有 d∈DI 使 得 I(¬A)(v[x/d ]) = 0,I(∀x¬A)(v) = 0,因而 I(¬∀x¬A)(v) = 1。 ( )( [ 若对于每个 d∈DI , I(A)(v[x/d ]) = 0,则对于每 个 d∈DI , I(¬A)(v[x/d ]) = 1 ,I(∀x¬A)(v) = 1, 因而 I(¬∀x¬A)(v) = 0。
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自由变元的值是由赋值指定 的,赋值并不为约束变元指定值。另外,如果赋值 不同,一个公式在同一个解释下的意义可以不同。 命题符号化实际上是要求寻找一个解释和一个语 句,使得将该语句解释为要符号化的命题。因此, 句 使得将该语句解释为要符号化的命题 因此 命题符号化需提供一个解释和一个语句,并且二者 之间必须满足条件:该语句在该解释下的意义必须 是要符号化的命题。
例2.14 设 P 是二元谓词符号,给定解释 I 如下: DI = {a, b}, PI(a, a) = PI(b, b) = 0, PI(a, b) = PI(b, a) = 1 任给 I 中赋值 v, I(∀x∃yP(x, y))(v) = I(∃yP(x, y))(v[x/a]) ∧ I(∃yP(x, y))(v[x/b]) = (I(P(x, y))(v[x/a][y/a]) ∨ I(P(x, y))(v[x/a][y/b])) ∧ (I(P(x, y))(v[x/b][y/a]) ∨ I(P(x, y))(v[x/b][y/b])) = (PI(a, a) ∨ PI(a, b)) ∧ (PI(b, a) ∨ PI(b, b)) = (0 ∨ 1) ∧ (1 ∨ 0)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