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高效课堂】《比和比的应用》拓展练习(第一课时)
- 格式:doc
- 大小:122.50 KB
- 文档页数:3
4.5《比的应用练习课》(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教学目标:1. 理解“比”的概念,能够正确运用“比”的知识比较物体的大小。
2. 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比”以及“倍”的概念进行比较和计算,增强实际应用能力。
3. 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认知能力,培养学生的数理思维和数学动手能力。
教学内容:一、复习:数字大小比较及解决问题二、讲授:“比”、“倍”的概念1. 明确“比”的概念(1)通过图片展现出“比”的概念。
(教师可排放家具、电器、文具等)(2)学生根据图片进行简单思考,提问学生对于“比”的概念。
“比”是什么?如何表示“比”?(3)讲授“比”的概念及写法:例如,1:2表示“小明的身高是小红的两倍”;3:4表示“大拇指长度为小指长度的四分之三”。
(4)老师和学生一起完成书本P12-P13的“小练习”,巩固“比”的概念。
2. 理解“倍”的概念(1)通过图片展现出“倍”的概念。
(教师可排放箱子、书包、苹果等)(2)学生根据图片进行简单思考,提问学生对于“倍”的概念。
“倍”是什么?如何表示“倍”?(3)讲授“倍”的概念及写法:例如,2表示“小明比小红大两倍”;3表示“米线长度为小红头发长度的三倍”。
(4)老师和学生一起完成书本P14-P15的“小练习”,巩固“倍”的概念。
3. 比的应用(1)老师出示两个长短不同的盒子,讨论两个盒子的大小,然后提出“两个盒子的大小比较可以怎样表示?”,让学生进行回答和思考。
(2)学生自行翻看书本P16-P17,完成“小实践”练习。
(3)完成教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巩固“比”的应用。
三、练习:“比”的应用1. 小组合作(15 min)(1)将学生分为小组,每组2-3人。
(2)老师出题:“谁的身高比较高?A的身高为1.75米,B的身高为1.60米。
”同时提供A和B两个学生的照片。
要求学生完成相应的比较题目,例如:“A的身高比B高几分之几?”;“若C的身高为1.47米,与A的身高比是多少?”等。
【高效课堂】《比和比的应用》拓展练习(第四课时)一、解决问题。
1.红药水是由红汞与蒸馏水按l :50配制而成的,要配制6.12千克的红药水,需要红汞与蒸馏水各多少千克?
2.一块长方体木料,长与宽的比是2 :1,宽与高的比是2 :1,长、宽、高的和是140厘米,这块木料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3.甲、乙两包糖的块数比是4 :l,如果从甲包取出13块糖放人乙包,甲、乙两包糖的块数比为7 :5,那么原来两包糖各有多少块?
4.有一块铜锌合金,其中铜与锌的质量比是2 :3。
现在加入锌6克后,得到新合金36克,求新合金中铜与锌的质量比。
5,下面是王阿姨购买几种水果的情况,先把表格补充完整,再回答后面的问题。
(1)苹果的单价和香蕉的单价的比是( ),比值是( )。
(2)苹果的总价和香蕉的总价的比是( )。
(3)梨的数量和香蕉的数量的比是( ),比值是( )。
二、某车间有两个小组,原来第一小组和第二小组人数的比是5 :3,第一小组有14人到第二小组后,第一小组与第二小组人数的比是1 :2,两个小组现在各有多少人?
参考答案
一、l .红汞:0.12千克,蒸馏水:6千克
2.64000立方厘米 3,甲:48块,乙:12块
4.1 :2 5.5 2 18 (1)7 :9 79
(2)35 :36 (3)7 :8 78
二、16人
32人。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一课一练:比的应用年 班 姓名一、想一想,填一填。
六(1)班男生和女生人数的比是4∶5。
1. 男生的人数是女生人数的 。
2. 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 。
3. 男生人数是全班人数的 。
4. 女生人数是全班人数的 。
5. 男生人数比女生少 。
6. 女生人数比男生多 。
二、请你来当小裁判。
1. 30千克∶50吨=3∶5。
( )2. 如果A ∶B =5∶12,那么B 是A 的125。
( )3. 把10克盐溶解在100克水中,盐和盐水质量之比是1∶10。
( )4. 从家到学校,小明要51小时,小方要61小时,小明与小方所用的时间比是6∶5。
( )三、对号入座。
1. 在蜂蜜水中,蜂蜜占蜂蜜水的101,蜂蜜和水的比是( ),在50千克蜂蜜水中蜂蜜有( )千克。
A. 1∶10B. 1∶9C. 45D. 52. 小明买来16个气球,其中红气球与黄气球的个数比是3∶5。
红气球买了多少个?正确列式是( )。
A. 16×53B. 16×35C.D. 3. 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度数的比5∶4∶3,这个三角形是( )三角形。
A. 锐角B. 钝角C. 直角D. 无法确定4. 一条彩带,已用的和剩下的比是5∶6,已经用的是这条彩带的( )。
A. 65B. 115C. 116D. 56四、算一算,涂一涂。
把下面格子图中的长方形,按照3∶4分成两部分,并涂上不同的颜色。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5316×3+5 516×五、列式计算。
1. 甲数与乙数的比是2∶3,如果甲、乙两数的和是20,那么甲数和乙数各是多少?2. 甲、乙两数的比是5∶3,甲数比乙数大6,那么甲、乙两数的和是多少?六、走进生活,解决问题。
1. 六(2)班有72名学生,男女生人数的比为5∶4,六(2)班男、女生各有多少人?2. 小明、小红和小丽的体重比是5∶4∶3。
小学-数学-打印版
小学-数学-打印版 1 第四单元 比的认识
比的化简(第2课时)
0.9:1.8 415:715 23:45 3.6:5.4 34:916 12:58
三、解决问题。
1.把下列各比化成后项是100的比。
(1)六(1)班男生人数与全班人数的比是32:50。
(2)一种大豆,榨油量与大豆质量的比是2:5。
2.两辆汽车,甲汽车1.2小时行驶72千米,乙汽车1.5小时行驶90千米。
(1)写出甲、乙两辆汽车行驶路程的最简整数比。
(2)写出甲、乙两辆汽车速度的比。
(3)写出甲汽车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并求出比值。
3.在一张施工图上,用图上3.5厘米的距离表示实际距离140米。
写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并化简。
四、把7:8的前项加上14,要使比值不变,后项应加上多少?
比的化简(第2课时)
一、3:4 34 4:3 43 10:9 109
二、l :2 4:7 5:6 2:3 4:3 4:5
三、1.(1)64:100 (2)40:100 2.(1)4:5 (2)60:60 (3)72:1.2 60
3.3.5:14000 1:4000
四、16。
小学-数学-打印版
小学-数学-打印版 1 第四单元 比的认识
3.比的应用(第2课时)
一、解决问题。
1.制造一个零件,甲需6分钟,乙需5分钟,丙需4.5分钟。
现在有1590个零件分配给他们三个人,且要在相同的时间内完成。
每个人应分配多少个零件?
2.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边长的比是3:4:5,两条直角边之和是140厘米,求这个三角形的第三条边(斜边)的长。
二、小丽和小芳玩跳绳比赛,两轮结束后,小丽和小芳跳的次数比是2:3。
第三轮小丽先跳,小丽跳后两人的次数比变成了3:2,接着小芳来跳,第三轮结束后,两人跳的次数比是9:10,已知第三轮比赛中小丽比小芳多跳了30次。
你能根据上面所提供的信息求出第三轮跳完时两人各跳了多少次吗?
3.比的应用(第2课时)
一、1.甲:450个 乙:540个 丙:600个 2.100厘米
二、小丽300次 小芳270次。
比和比的应用 比的意义1.选择。
(1)两个正方形的边长的比是1∶3,它们的周长的比是()。
A.1∶3B.1∶6C.1∶8(2)甲、乙两数的比是2∶3,甲数占两数和的( )。
A.23B.25C.35 (3)小红5秒跑 30m ,小亮9秒跑了63m ,小红与小亮的速度比是( )。
A.5∶9B.6∶7C.7∶62.生活中的数学。
小明把20g 糖溶于80g 水中。
(1)糖与水的比是多少?(2)糖与糖水的比是多少?3.【潜能开发题】李师傅和徒弟的工作效率比是3∶2,在相同的时间内,徒弟加工了16个零件,师傅加工了多少个零件?4.【变式题】一个三角形的底是6cm ,面积是15cm 2,它的底与高的比是多少?5.【生活情境题】从学校到电影院,小明步行需用8分钟,小华步行需用9分钟,小明与小华的速度比是多少?6.【综合运用题】六(1)班男生有20人,女生有25人。
(1)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的比是( )。
(2)男生人数与全班人数的比是( )。
(3)全班人数与女生人数的比是( )。
(4)女生人数与男生人数的比是( )。
(5)全班人数与男生人数的比是( )。
(6)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的差与男生人数的比是( )。
7.【潜能开发题】下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与整个图形面积的比的比值最大的是________。
AB C D答案1.(1)A (2)B (3)B2.(1)20∶80 (2)20∶1003.16÷2×3=24(个)4.6∶55.9∶86.(1)20∶25 (2)20∶45 (3)45∶25 (4)25∶20 (5)45∶20 (6)5∶207.B。
《比的应用》练习一、“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
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
《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
“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
“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
“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
“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
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
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
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填空题。
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
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
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
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
1、五年级一班和二班共78人,一班和二班的人数比是7:6,一班()人,二班()人。
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
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
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
2、甲、乙、丙三个数的平均数是60。
甲、乙、丙三个数的比是3︰2︰1。
甲、乙、丙三个数分别是()、()、()。
3、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度数的比是2︰1,这两个锐角分别是()度,()度。
小学-数学-打印版
小学-数学-打印版 1 第四单元 比的认识
3.比的应用(第1课时)
一、填空题。
1.水由氢和氧按1:8的质量化合而成,在5.4千克水中氧的质量占( ),氧的质量是( )千克。
2.把一批化肥按3:4:5分给甲、乙、丙三个村,甲村分得这批化肥的( ),乙村分得这批化肥的( ),丙村分得这批化肥的( )。
3.一种药水的药粉和水的质量比是1:10,现在有此种药水55千克,其中药粉重( )千克,水重( )千克。
4.一本书,看了的页数与剩下的页数的比是8:9,看了的页数占总页数的( ),剩下的页数占总页数的( )。
5.某校男、女生人数的比是6:5,男生人数占全校人数的( ),女生人数占全校人数的( )。
二、判断正误。
1.x 、y 两数的和是32,x:y =1:3,则x=4,y=12。
( )
2.因为2:5是一个比,所以0.4也是一个比。
( )
3.一份稿件,如果由甲、乙两人单独打完,甲与乙所用时间的比是5:2,那么他们打字速度的比是2:5。
( )
3.比的应用(第1课时)
一、1.89 4.8 2. 14 13 512 3.5 50 4. 817 917 5. 611 511
二、1.× 2.× 3.√。
【高效课堂】《比和比的应用》拓展练习(第一课时)
一、求比值。
59 :56 611 :75 58 :57
1140 :138 611 :58 813 :78
二、解决问题。
1.甲城与乙城相距360千米,客车行完全程需要4小时,货车行完全程需要6小时。
(1)客车所行的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是多少?比值是多少?
(2)客车与货车的速度比是多少?比值是多少?
2.
63元 79元 121元
(1)足球的价格与排球的价格的比是多少?
(2)足球的价格与篮球的价格的比是多少?
(3)篮球的价格与排球的价格的比是多少?
3.师徒两人加工同一种零件,师父每小时加工79个,徒弟每小时加工67个,师徒两人的效率比是多少?比值是多少?
4.把10克糖放进90克水中。
(1)糖和水的比是多少?糖和糖水的比是多少?
(2)水和糖的比是多少?水和糖水的比是多少?
三、蚂蚁的体重是0.05克,能搬动2克的物体。
骆驼的体重是250千克,能驮动300千克的物体。
│
请你分别写出蚂蚁和骆驼搬运物体的重量与它们体重的比并计算出比值。
相对于它们的体重,你觉得谁的力气大,为什么?
参考答案
一、23 3077 78 1165 4855 6491
二、1.(1)360 :4=90 :1 90
(2)(360÷4) :(360÷6)=90 :60=3 :2
2.(1)63 :79 (2)63 :121 (3)121 :79
3.79 :67 7967
4.(1)1 :9 l :10 (2)9 :1 9 :10
三、蚂蚁:2 :0.05=40;骆驼:300 :250=65。
蚂蚁的力气大,蚂蚁搬运物体的质量是它体重的40倍,而骆驼驮动物体的质量是它体重的65
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