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 肉的品质鉴定
- 格式:doc
- 大小:42.00 KB
- 文档页数:3
牛肉品质鉴定实验报告实验材料和方法:1.样品准备:选择三种不同产地且表面无明显损伤的生牛肉样品,每个样品重量均为500克。
2.pH值测定:将每个样品切成小块,加入适量的水中浸泡30分钟,用pH计测定样品的pH值。
3.颜色测定:将每个样品切成小块,用色差仪测定样品的L*、a*、b*值,并计算色泽指数。
4.氨基酸测定:将每个样品切成小块,采用经氯甲基化处理的气相色谱法测定样品中各种氨基酸的含量。
5.脂肪酸测定:将每个样品切成小块,用氯仿提取法测定样品中各种脂肪酸的含量。
6.细菌菌落测定:将每个样品切成小块,将其分别接种在营养琼脂平板上,培养48小时后,计算每个样品上细菌菌落的数目。
实验结果:1.pH值测定结果如下所示:样品A:6.2样品B:6.4样品C:5.82.颜色测定结果如下所示:样品A的L*值为61.2,a*值为3.7,b*值为9.5,色泽指数为63.1样品B的L*值为59.6,a*值为4.2,b*值为8.8,色泽指数为61.7样品C的L*值为62.5,a*值为3.5,b*值为10.2,色泽指数为64.13. 氨基酸测定结果如下所示(单位:mg/g):样品A:天冬氨酸8.1,赖氨酸6.4,苏氨酸4.8,亮氨酸3.6,色氨酸1.2样品B:天冬氨酸7.5,赖氨酸5.8,苏氨酸4.2,亮氨酸3.4,色氨酸1.0。
样品C:天冬氨酸8.8,赖氨酸6.9,苏氨酸5.1,亮氨酸4.2,色氨酸1.44.脂肪酸测定结果如下所示(单位:g/100g):样品A:饱和脂肪酸2.1,单不饱和脂肪酸1.6,多不饱和脂肪酸0.4样品B:饱和脂肪酸2.4,单不饱和脂肪酸1.7,多不饱和脂肪酸0.6样品C:饱和脂肪酸2.0,单不饱和脂肪酸1.5,多不饱和脂肪酸0.35.细菌菌落测定结果如下所示(单位:CFU/g):样品A:3.2×10^4样品B:2.5×10^4样品C:3.8×10^4实验结论:通过对牛肉样品的多项鉴定,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pH值方面,样品C的pH值最低,可能表明该样品存在腐败或发酵现象。
实验十一肉类新鲜度的检验检验肉品的新鲜度,一般是从感官性状、腐败分解产物的特性和数量及细菌和污染程度等三方面来进行的,采用单一的方法很难获得正确的结果。
因为肉的变质是一个渐进性过程,其变化又很复杂,很多因素都影响着人们对肉新鲜度的正确判断。
所以,实践中一般都采用感官检验和实验室检验结合的综合检验方法。
通常先进行感官检验,其感官性状完全符合新鲜肉指标时,可允许出售。
当感官检验不能确定是否为新鲜肉时,则应做实验室检验,并综合两方面的结果做了卫生评定。
一、肉新鲜度的感官检验: 感官检验是通过检验者的视觉、嗅觉、触觉及味觉等感觉器官,对肉品的新鲜度进行检查。
这种方法简便易行,一般既能反映客观情况,又能及时做出结论。
感官指标是国家规定检验肉品新鲜度的标准之一,是肉品质鲜度检验最基本的方法。
感官检验主要是观察肉品表面和切面的颜色,观察和触摸肉品表面和新切面的干燥、湿润及粘手度,用手指按压肌肉判断肉品的弹性,嗅闻气味判断是否变质而发出氨哧、酸味和臭味,观察煮沸后肉汤的清亮程度、脂肪滴的大小,以及嗅闻其气味,最后根据检验结果作出综合判定。
肉品新鲜的感官检验卫生标准见表1-1 。
二、肉新鲜度的实验室检验: 肉新鲜度的实验室检验方法较多,如挥发性盐基氨的测定、纳斯靳(Nessler )氏试剂氨反应、球蛋白沉淀反应、pH 值的测定、硫化氢的测定、细菌学检查等。
但只有挥发性盐基氨的测定作为国家现行法定检测方法,其他的实验室检测方法只能作为肉品新鲜度的辅助检验方法,应根据情况选用。
(一)挥发性盐基氮(TVB-N )的测定1. 半微量定氮法(1 )原理:蛋白质在酶和细菌的作用下分解后产生碱性含氮物质,有氨、伯胺、仲胺等,此类物质具有挥发性,可在碱性溶液中被蒸馏出来,用标准酸滴定,计算含量。
(2 )试剂①氧化镁混悬液②2% 硼酸溶液(吸收液)③0.2% 甲基红乙醇液④0.1% 亚甲蓝水溶液临用时将③④等量混合为混合指示液⑤0.0100N 盐酸标准溶液或0.0100N硫酸标准溶液(3 )仪器①半微量定氮装置:Markhan 氏式②微量滴定管:最小分度0.01ml(4 )操作方法①样液的制备:将样品除去脂肪、骨头及筋腱后,切碎搅匀,称取10g 于锥形瓶中,加100ml 水,不时振摇,浸渍30min 后过滤,滤液置于冰箱中备用。
肉品品质检验项目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肉品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肉品的品质直接影响到我们的健康。
为了保障消费者的权益,肉品生产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进行了严格的检验和控制。
接下来,我们将重点介绍肉品品质检验项目。
肉品的品质主要包括外观、气味、口感和营养成分等方面。
在进行肉品品质检验时,通常会参考以下几个项目:1. 外观检验:外观是肉品品质的第一印象,对消费者产生直接影响。
在外观检验中,主要包括肉色、脂肪分布、弹性等方面的检测。
正常的肉品应该具有鲜红色或粉红色,肉质细嫩、弹性好,脂肪分布均匀,无异味。
2. 气味检验:肉品的气味通常反映了肉品的新鲜度和保存状态。
通过嗅觉检验可以判断肉品是否具有异味、发霉味或腐败味等。
正常的肉品应该具有清淡自然的肉香味,完全没有其他异味。
3. 口感检验:口感是消费者直接感受到的品质之一。
通过口感检验可以评判肉品的嫩度、多汁度和肉质。
正常的肉品应该具有嫩滑细腻的口感,且带有一定的弹性,口感丰富。
4. 营养成分检验:肉品作为蛋白质的重要来源,其营养成分非常重要。
通过检验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等营养成分的含量,可以评判肉品的营养价值。
正常的肉品应该富含蛋白质、氨基酸和维生素等营养成分。
除了以上几个主要的肉品品质检验项目外,肉品生产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还会根据不同种类的肉品制定相应的检验标准,确保产品的质量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比如猪肉、牛肉、羊肉等不同种类的肉品,在检验项目上可能会有一定的区别,但都应该符合新鲜、无异味、口感好和营养丰富等基本要求。
为了保障肉品品质,肉品生产企业通常会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提升产品质量。
比如建立健全的肉品品质检验体系,购买先进的肉品检验设备,加强从原料采购到生产加工的全程监控等。
消费者在购买肉品时,也应该注意选择正规的销售渠道,避免购买劣质的肉品。
肉品的品质检验项目涉及外观、气味、口感和营养成分等多个方面。
通过严格的品质检验,可以保证肉品的质量符合国家标准,确保消费者的健康。
肉品质的测定方法摘要:一、引言二、肉品质测定的方法1.感官评定2.物理指标测定3.化学指标测定4.生物学指标测定三、感官评定方法1.外观评定2.质地评定3.滋味评定四、物理指标测定方法1.色泽测定2.肌肉纹理测定3.水分含量测定五、化学指标测定方法1.蛋白质含量测定2.脂肪含量测定3.矿物质含量测定4.氨基酸含量测定六、生物学指标测定方法1.肌肉组织结构观察2.肌肉生长激素测定3.肌肉酶活性测定七、总结与展望正文:一、引言肉品质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口感和身体健康,因此,对其进行科学、准确的测定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肉品质的测定方法进行详细介绍,以期为肉品行业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肉品质测定的方法肉品质的测定方法主要包括感官评定、物理指标测定、化学指标测定和生物学指标测定。
1.感官评定感官评定是通过对肉品的视觉、触觉、嗅觉和味觉特性进行评价,以判断其品质。
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外观评定:观察肉品的颜色、光泽、纹理等特征。
(2)质地评定:通过触摸、切割等方式,评价肉品的硬度、弹性、韧性等质地特征。
(3)滋味评定:通过品尝,评价肉品的滋味特性,如鲜味、咸味、甜味等。
2.物理指标测定物理指标测定主要包括色泽、肌肉纹理、水分含量等:(1)色泽测定:通过观察肉品的表面色泽,判断其新鲜程度和品质。
(2)肌肉纹理测定:通过触摸、切割等方式,评价肉品的纹理细腻程度。
(3)水分含量测定:采用干燥法、红外线法等方法,测定肉品的水分含量。
3.化学指标测定化学指标测定主要包括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矿物质含量、氨基酸含量等:(1)蛋白质含量测定:采用凯氏定氮法、酚试剂法等方法,测定肉品的蛋白质含量。
(2)脂肪含量测定:采用索氏提取法、氯仿-甲醇法等方法,测定肉品的脂肪含量。
(3)矿物质含量测定: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等方法,测定肉品的矿物质含量。
(4)氨基酸含量测定:采用液相色谱法、氨基酸分析仪等方法,测定肉品的氨基酸含量。
实验一肉的新鲜度测定及肉质评定目的要求通过实验要求掌握肉的感官检查、细菌镜检、理化学检查及肉质评定方法和标准。
实验项目一、肉的新鲜度测定(一)感官检查法1、仪器用具:检肉刀1把、手术刀l把、外科剪刀1把、镊子1把、温度计1支、100m1量筒1个、200m1烧杯3个、表面皿1个、酒精灯1个,石棉网1个、上皿天平l台、电炉1个。
2.检查方法(1)用视觉在自然光线下,观察肉的表面及脂肪的色泽,有无污染附着物,用刀顺肌纤维方向切开,观察断面的颜色。
(2)用嗅觉在常温下嗅其气味。
(3)用食指按压肉表面,触感其硬度指压凹陷恢复情况、表面干湿及是否发粘。
(4)称取切碎肉样20g,放在绕杯中加本100m1,盖上表面皿置于电炉L加热至50—60℃时,取下表面皿,嗅其气味。
然后将肉样煮沸,静置观察肉汤的透明度及表面的脂肪滴情况。
3、评定标准:按下列国家标准评定。
表11、仪器与药品:载片、载片夹、染色液、吸墨纸、二重瓶、擦镜纸、显微镜、手术刀。
2、检查方法;每个肉样分别在表层、浅层(用灭菌手术刀在表面切去0.1—1mm厚肉片,在新表面上触片)、深层(同样切去3~3.5)mm厚肉片)作触片,自然干燥,酒精灯上固定,进行革兰氏或美蓝染色、水洗、吸于、镜检。
每个触片观察五个视野,计算每个视野杆菌球菌的均数。
3评定标准:新鲜肉触片上不留痕迹,着色不明显,表层触片有少量球菌和杆菌,深层触片无菌;次鲜肉触片留有痕迹,着色明显,表层触片有20~30个球菌杆菌,深层触片几个细菌,腐败肉触片和有大的组织分解物,高度浓染。
浅层有30个以上细菌或不可计数,并且杆菌占优势;深层有30多个细菌。
(三)肉的理化学检查制备肉浸液:从被检肉样表层和深层取1小块肉(20—30g),除去脂肪和筋腱,然后用组织捣碎机搅碎或用刀切碎。
称取10 g碎肉放置于250m1烧杯中,加人预煮蒸馏水100m1,静置30min,每隔5min用玻棒搅拌一次然后用滤纸过滤至100m1三角瓶中备用。
一、实训目的通过本次实训,了解和掌握肉品质评定的基本方法与技巧,熟悉影响肉品质的主要因素,提高对肉品质鉴定的实际操作能力,为今后从事肉类产品检验、加工等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实训时间与地点实训时间:2023年X月X日-2023年X月X日实训地点:XX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实验室三、实训内容1. 肉的保水性测定(1)实训目的:了解肉的保水性对肉质的影响,掌握35kg重量压力法测定肉样失水率的方法。
(2)实训步骤:1)取肉样,切成2cm×2cm×2cm的小块;2)用电子天平称量肉样重量;3)将肉样放入35kg重量的压力机中,保持30秒;4)取出肉样,用吸水纸吸去表面水分;5)称量肉样重量;6)计算失水率:失水率=(初始重量-最终重量)/初始重量×100%。
(3)实训结果:根据实训数据,分析不同肉品种的保水性差异。
2. 肉的嫩度评定(1)实训目的:了解肉的嫩度对肉质的影响,掌握剪切力仪测定剪切肉样时的剪切力大小。
(2)实训步骤:1)取肉样,切成2cm×2cm×2cm的小块;2)将肉样放入剪切力仪中,设置合适的剪切速度;3)启动剪切力仪,记录剪切力大小;4)重复测定3次,取平均值。
(3)实训结果:根据实训数据,分析不同肉品种的嫩度差异。
3. 肉的色泽观察(1)实训目的:了解肉的色泽对肉质的影响,掌握观察肉色泽的方法。
(2)实训步骤:1)取肉样,放置在白纸上;2)在自然光和日光灯下观察肉色泽;3)记录肉色泽的深浅程度。
(3)实训结果:根据实训数据,分析不同肉品种的色泽差异。
四、实训总结通过本次实训,我们掌握了以下内容:1. 肉的保水性对肉质的影响,以及35kg重量压力法测定肉样失水率的方法;2. 肉的嫩度对肉质的影响,以及剪切力仪测定剪切肉样时的剪切力大小;3. 肉的色泽对肉质的影响,以及观察肉色泽的方法。
在实训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运用仪器和观察方法对肉品质进行评定,为今后从事肉类产品检验、加工等工作打下了基础。
实验六原料肉品质的评定目的要求:通过评定或测定原料肉的颜色、酸度、保水性、嫩度、大理石纹及熟肉率,对对原料肉品质做出综合评定。
方法步骤:1 肌肉颜色1.1 测定时间:猪被宰杀后2小时内的鲜肉样,或经冰箱(0℃-4℃)中保存24小时的肉样,测定结果应注明测定时间。
1.2 试样部位:胸腰椎连接部背最长肌新鲜横切面,即眼肌部位。
保存24小时肉样应切去表层(厚度约0.5cm)再评定。
1.3 评定方法:于白天室内正常光照条件下,不允许阳光直射评定部位,也不允许在黑暗处评定。
按5级分制肉色标准评分图目测评分。
1分为灰白色(PSE 肉色),2分为轻度灰白色(倾向PSE肉色),3分为亮红色(正常肉色),4分为稍深红色(正常肉色)和5分为暗紫色(DFD肉色)。
3分和4分为理想肉色,1分和5分为异常肉色。
2分为倾向异常肉色,两分之间允许设0.5分值。
2 pH值2.1 仪器:普通或数字显示pH计或适用于胴体直接测定的专用pH计。
2.2 测定部位:直接在胴体倒数第3与第4胸椎处背最长肌上刺孔测定,或采取指定部位的肉样一块,试样的宽度和厚度均应大于3.0cm。
2.3 测定时间:猪被宰杀后45-60分钟内,测定值记录为pH1;宰杀后24小时测定值,记录为pH24,或称最终pH值。
最终pH值适用于测定DFD肉,测定部位以头半棘肌为宜。
与反刍动物比较,猪较少发生DFD肉。
2.4 测定方法:按照pH计使用说明进行操作。
电极直接插入胴体指定部位背最长肌的中部刺孔中。
若插入剥离的肉样中,深度应不小于1cm,将电极头部完全包埋在肉样中。
读取pH1值(精确度到0.01)。
将肉样置于0℃-4℃冰箱中保存24小时,可测得pH24。
2.5 判定pH1正常值变动在6.1-6.4,若pH1<5.9,同时伴有灰白肉色和大量渗出汁液,可判为PSE肉。
对于个别应激敏感品种猪(如皮特兰、比利时和德国兰德瑞斯猪等),pH1正常值的下限可定为5.9。
pH24的正常值为5.5。
实验五原料肉食用品质的评定1实验目的本实验综合了原料肉验收和品质评定或测定的方法,同时对学生进行以下技能的训练:(1)掌握原料肉的检验方法;(2)掌握肉的食用品质包括哪些方面内容;(3)掌握肉的品质评定或测定的方法。
2实验原理通过评定或测定原料肉的颜色、酸度、嫩度、保水性、蒸煮损失等指标,对原料肉品质做出综合评定。
3实验仪器设备及原辅材料3.1 实验仪器设备酸度计、肉色评分标准图、C-LM型肌肉嫩度仪、色差计、分析天平、定性滤纸等。
3.2 原辅材料新鲜猪肉、牛肉4实验步骤4.1 原料感官观察主要内容有:在自然光线下,目视观察肉的表面和脂肪的色泽,有无污染附着物,用刀顺着肌纤维方向切开,观察断面的色泽;在常温下嗅其气味;用食指按压肉的表面,感触其硬度和指压凹陷恢复情况,表面干湿及是否发粘;称取切碎肉20g,放在烧杯中加水100mL,盖上表面皿置于电炉上加热至50-60℃,取下表面皿,嗅其气味然后将肉样煮沸,静置观察肉汤的透明度及表面的脂肪液滴情况。
4.2 主要评定方法4.2.1 肉色猪宰后2-3h内取最后1个胸椎处背最长肌的新鲜切面,在室内正常光度下目测评分法评定,评分标准见下表,应避免在阳光直射或阴暗处评定。
肉色评分标准*肉色灰白微红正常鲜红微暗红暗红评分 1 2 3 4 5肉质劣质肉不正常肉正常肉正常肉正常肉*为美国《肉色评分标准图》。
因我国的猪肉较深,故评分3-4者为正常。
客观评价法:采用色差计对肉的颜色进行测定。
4.2.2 肉的酸碱度宰后在45min内直接用酸碱度计测定背最长肌的酸碱度。
测定时先用金属棒在肌肉上刺一个孔。
按国际惯例,用最后胸椎部背最长肌中心处的pH 值表示,正常肉的pH 值为6.1-6.4。
也可采用pH 计测定:准确称取一定质量肉样,加10倍体积的蒸馏水,进行搅拌、匀浆,然后采用pH 计进行测定。
4.2.3 肉的嫩度用肌肉嫩度计测定剪切肉样时的剪切力的大小来客观表示肌肉的嫩度。
实验一肉的品质鉴定(一)实验内容:(一)肉色的评定肉色是由肌肉中肌红蛋白和血红蛋白含量及肌红蛋白的化学状态决定的。
1、采样(1)部位:最后一个胸椎处的背最长肌。
(2)时间:新鲜的或者宰后在4摄氏度左右冰箱中存放24小时的均可,但各种肉羊要统一。
2、比色打分在室内自然光线下,用美式标准比色板与肉样新鲜横切面进行对照打分,灰白色评1分,微红色评2分,鲜红色评3分,暗红色评5分,两级之间可打0.5分。
3、评定得3——4分的为正确肉色,其余不正常,1分为灰白肉,是PSE(Pale Soft Exudative)肉的特征之一,2分为轻度灰白肉,5分为暗红色肉,是DFD(Dark Firm Dry)肉的特征之一。
(二)大理石纹状结构的评定大理石纹状结构是只肉眼可见的鸡肉横截面上红色肌肉中白色脂肪的纹理结构,白色纹理多说明肉中蓄积脂肪多,肉的品质好,但不易过多。
1、测定方法常用目测法。
(1)采样取第一腰椎处的背最长肌,在0——4摄氏度冰箱中存放24小时后取出横切。
(2)对照打分在室内自然光线下,用美式标准图谱与肉样新鲜横切面进行对照打分,只有痕迹得1分,微量得2分,少量得3分,适量得4分,大量得5分。
2、评定得3——4分的品质好,过低或者过高均较差。
(三)肉酸碱度(pH值)测定酸碱度是指动物被宰杀后,在一定的条件下,经过一定时间所测得的pH 值。
pH值与肉的保水性、嫩度、组织状态及颜色有关,正常动物体的pH值为6.8——6.9,宰后随糖元酵解逐渐降低。
在肉质评定中常测定的pH值有两个,一是宰后45分钟测得的pH1值,另一个是24小时后测得的pH2值。
1、测定方法(1)采样○1测定pH1值的肉样取最后一胸椎处的背最长肌。
于宰后45分钟内测定。
○2pH2值的肉样取头荆肌,宰后在4摄氏度左右冰箱存放24小时后测定。
(2)校准酸度计○1使用前先将酸度计接通电源,预热1小时左右。
○2把测量选择器调到“pH”档位,并选择pH范围(0——7)。
实验三、原料肉品质的评定一、实验目的1.了解原料肉品质评定的内容和意义2.掌握原料肉的颜色、酸度、保水性、嫩度、大理石纹及熟肉率等品质测定方法二、实验原理通过评定或测定原料肉的颜色、酸度、保水性、嫩度、大理石纹及熟肉率,对原料肉品质作出综合评定。
三、主要仪器、设备肉色评分标准图,大理石纹评分图,定性中速滤纸,酸碱度计,钢环允许膨胀压力计,取样器,肌肉嫩度仪,书写用硬质塑料板,分析天平。
四、实验步骤1、肉色:猪宰后2-3h内取最后1个胸椎处背最长肌的新鲜切面,在室内正常光度下用目测评分法评定。
评分标准见表4-1。
应避免在阳光直射或室内阴暗处评定。
表4-1肉色评分标准*2、肉的酸碱度:宰杀后在45min内直接用酸碱度计测定背最长肌的酸碱度。
测定时先用金属棒在肌肉上刺一个孔。
按国际惯例,用最后胸椎部背最长肌中心处的pH表示。
正常肉的pH为6.1-6.4,灰白水样肉(PSE)的pH一般为5.1-5.5。
3、肉的保水性:测定保水性使用得最普遍的方法是压力法,即施加一定的重量或压力,测定被压出的水量与肉重之比或按压出水所湿面积之比。
我国现行的测定方法是用35kg 重量压力法度量肉样的失水率。
失水率愈高,系水力愈低,保水性愈差。
①取样:在第1-2腰椎背最长肌处切取1.0mm厚的薄片,平置于干净橡皮片上,再用直径2.523cm的圆形取样器(圆面积为5cm)切取中心部肉样。
②测定:切取的肉样用感量为0.001g的天平称重后将肉样置于两层纱布间,上下各垫18层定性中速滤纸。
滤纸外各垫一块书写用硬质塑料板,然后放置于钢环允许膨胀压缩仪上,匀速摇动加压至35kg,保持5min,撤除压力后立即称量肉样重。
③计算计算系水率时,需在同一部位另采肉样50g,按常规方法测定含水量后按以下公式计算:4、肉的嫩度:嫩度评定分为主观评定和客观评定两种方法。
①主观评定:主观评定是依靠咀嚼和舌与颊对肌肉的软、硬与咀嚼的难易程度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
羊肉品质评价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评价不同羊肉品种的品质,包括肉质、口感和风味等方面。
实验步骤:1. 样本准备:选取三种不同品种的羊肉作为实验样本,分别标记为A、B、C。
2. 外观评估:对每种羊肉样本进行外观评估,包括颜色、脂肪分布情况等。
3. 肌肉质地评估:使用触感仪器对每种羊肉样本进行肌肉质地测试,记录测试结果。
4. 口感评估:选择十名参与者,进行盲测。
将三种羊肉样本分别烹饪制作成相同的菜品,参与者品尝后评估其口感,包括嚼劲、鲜嫩度和口感滑嫩度等方面。
5. 风味评估: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三种羊肉样本的风味成分进行分析,比较它们之间的差异。
实验结果:1. 外观评估:通过对三种羊肉样本的外观进行评估,我们发现样本A颜色较为鲜艳,脂肪分布均匀;样本B颜色较为暗淡,脂肪分布不均匀;样本C颜色较为鲜艳,脂肪分布不均匀。
2. 肌肉质地评估:通过触感仪器测试,我们得到样本A的肌肉质地值为X,样本B的肌肉质地值为Y,样本C的肌肉质地值为Z(具体数值根据实际测试结果给出)。
3. 口感评估:参与者品尝后,对三种羊肉样本的口感进行评估。
综合评估结果显示,样本A的口感得分最高,样本B的口感得分较低,样本C的口感得分居中。
4. 风味评估:对三种羊肉样本的风味成分进行分析后,我们发现它们具有不同的挥发性化合物含量,进一步确定了它们之间的风味差异。
结论: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样本A在外观、肌肉质地、口感和风味等方面表现出较高的品质。
2. 样本B在外观和口感方面表现一般,但肌肉质地和风味较差。
3. 样本C在外观和口感方面表现良好,但肌肉质地和风味略逊于样本A。
建议:1. 根据评估结果,推荐选用样本A作为羊肉的品质优选。
2. 对于样本B和样本C,可继续优化饲养和加工工艺,改善其肌肉质地和风味表现。
总结:通过本实验的羊肉品质评估,我们得到了不同样本的外观、口感和风味等方面的评价结果,并给出了相应的建议。
实验一肉新鲜度的检验一、实验目的1.使学生掌握肉新鲜度常用方法。
2.使学生学会用pH计测定肉pH值的方法。
3. 使学生掌握细菌培养法判断肉新鲜度的测定原理。
二、实验内容1.样品制备。
2. pH计的基本结构及使用方法。
3. 细菌培养基制作方法及应用。
三、实验要求采用集中授课形式组织教学。
四、实验准备1、样品制备及操作。
2、酸度计的使用方法。
五、实验原理、方法和手段1、实验原理感官检验是通过检验者的视觉、嗅觉、触觉及味觉等感觉器官,对肉品的新鲜度进行检查。
这种方法简便易行,一般既能反映客观情况,又能及时做出结论。
感官指标是国家规定检验肉品新鲜度的标准之一,是肉品质鲜度检验最基本的方法。
家畜生前肌肉的pH 值为7.1-7.2 。
宰后由于缺氧,肌肉中代谢过程发生改变,肌糖原无氧酵解,产生乳酸,三磷酸腺苷(A TP )迅速分解,使肉pH 值下降,如宰后1h 的热鲜肉,其pH 值可降落到 6.2-6.3 ,宰后24h 的热鲜肉,其pH 值可降落到5.6-6.0 ,此pH 值在肉品回工叫做“排酸值”,它能一盐城持续到肉发生腐败分解之前,所以新鲜肉浸出液的pH 值通常在5.8-6.2 范围之内。
肉腐败时,由于肉内蛋白质在细菌酶的作用下,被分解为氨和胺类化合物等碱性物质,因而使肉趋于碱性,pH 值显著增高,此外,家畜在宰前由于过劳、虚弱、患病等原因使能量消耗过大,肌肉中糖原减少,所以宰后肌肉中形成的乳酸和磷酸量也较少。
在这种情况下,肉虽具有新鲜肉的感官特征,但却有较高的pH 值(6.5-6.8 )。
因此,在测定肉浸液pH 值时,要考虑这方面的因素,测定肉pH 值的方法,通常有比色法和电化学法。
电化学法简便易行。
2、实验方法和手段肉制品样品的制备,酸度计的使用,细菌培养基制做及其上所长微生物分析鉴定。
六、实验条件1、主要仪器(1) 天平⑵量筒⑶烧杯⑷锥形瓶⑸刻度吸管⑹剪刀⑺pH 精密试纸⑻比色箱⑼电位计⑽pH 计⑾酸度计(12 )显微镜(13 )有盖搪瓷盘(14 )酒精灯(15 )镊子(16 )载玻片2、试剂(1)指示剂:甲基红(pH4.6-6.0 )、溴麝香草酚蓝(pH6.0-6.7 )及酚红(pH6.8-8.0)(2)0.01% 硝嗪黄溶液(3)革兰氏染色液一套(4)瑞特氏染色液3、测定食品市售鲜猪肉。
肉新鲜度的检验实验报告(一)
肉新鲜度的检验实验报告
简介
本实验旨在通过一系列的检验方法,评估肉类的新鲜度。
实验步骤
1.外观检验
–观察肉类的颜色,新鲜肉类应具有鲜红或粉红色。
–检查肉类是否有明显的气味或异味。
–触摸肉类表面,判断是否有粘滑感或黏性。
2.触感检验
–用手指轻轻按压肉类,新鲜肉类应有弹性和回弹性。
–判断肉类的硬度和松软程度。
3.气味检验
–靠近肉类,用鼻子嗅一嗅,判断是否有腐败味或异味。
–注意是否有刺鼻的气味。
4.煮熟试验
–将一块肉类放入烧开的水中煮熟。
–观察水的颜色和味道,如果水变浑浊或有异味,则表示肉类不新鲜。
5.pH试验
–使用pH试纸测试肉类的酸碱性。
–新鲜肉类的pH值应接近于中性,异常偏酸或偏碱可能表示肉类不新鲜。
6.微生物检验
–将一小块肉样品放入培养皿中,进行微生物培养。
–观察培养皿中是否有细菌或霉菌的生长。
结果分析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综合评估肉类的新鲜度。
如果肉类在外观、触感和气味等方面都表现良好,且经煮熟试验和pH测试结果正常,微生物检验也未发现异常,那么肉类可以被判定为新鲜的。
相反,如
果肉类在以上任何一个方面出现异常,则可能表示肉类不新鲜。
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建立了一套评估肉类新鲜度的方法体系,并
根据实验结果对肉类进行了评估。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人们判断肉类的
新鲜度,提醒大家在购买和食用肉类时要注意相关因素。
肉品品质检验的原理是肉品品质检验的主要原理有:
1. 检查外观质量,肉色、缩水率、脂肪分布等,反映鲜度。
2. 感官评价色、香、味,是否有异味。
3. 检测pH值,反映肉品新鲜程度和储存情况。
4. 化学试验测定蛋白质和脂肪含量。
5. 微生物试验判断是否存在病原菌,如沙门氏菌。
6. 检测重金属、农药残留、兽药等有害物质。
7. 针对肉制品,检测淀粉、白蛋白等添加剂。
8. 采用仪器测试肉品的含水率、脂肪率等指标。
9. 组织切片检查肉品组织结构特征。
10. DNA检测鉴定品种来源是否正确。
11. 符合国家卫生标准方可出售。
通过多项理化指标的检测,全面评估肉品的营养、新鲜度、卫生安全等质量。
实验一肉的品质鉴定(一)
实验内容:
(一)肉色的评定
肉色是由肌肉中肌红蛋白和血红蛋白含量及肌红蛋白的化学状态决定的。
1、采样
(1)部位:最后一个胸椎处的背最长肌。
(2)时间:新鲜的或者宰后在4摄氏度左右冰箱中存放24小时的均可,但各种肉羊要统一。
2、比色打分
在室内自然光线下,用美式标准比色板与肉样新鲜横切面进行对照打分,灰白色评1分,微红色评2分,鲜红色评3分,暗红色评5分,两级之间可打
0.5分。
3、评定
得3——4分的为正确肉色,其余不正常,1分为灰白肉,是PSE(Pale Soft Exudative)肉的特征之一,2分为轻度灰白肉,5分为暗红色肉,是DFD(Dark Firm Dry)肉的特征之一。
(二)大理石纹状结构的评定
大理石纹状结构是只肉眼可见的鸡肉横截面上红色肌肉中白色脂肪的纹理结构,白色纹理多说明肉中蓄积脂肪多,肉的品质好,但不易过多。
1、测定方法常用目测法。
(1)采样
取第一腰椎处的背最长肌,在0——4摄氏度冰箱中存放24小时后取出横切。
(2)对照打分
在室内自然光线下,用美式标准图谱与肉样新鲜横切面进行对照打分,只有痕迹得1分,微量得2分,少量得3分,适量得4分,大量得5分。
2、评定
得3——4分的品质好,过低或者过高均较差。
(三)肉酸碱度(pH值)测定
酸碱度是指动物被宰杀后,在一定的条件下,经过一定时间所测得的pH 值。
pH值与肉的保水性、嫩度、组织状态及颜色有关,正常动物体的pH值为6.8——6.9,宰后随糖元酵解逐渐降低。
在肉质评定中常测定的pH值有两个,一是宰后45分钟测得的pH1值,另一个是24小时后测得的pH2值。
1、测定方法
(1)采样
○1测定pH1值的肉样取最后一胸椎处的背最长肌。
于宰后45分钟内测定。
○2pH2值的肉样取头荆肌,宰后在4摄氏度左右冰箱存放24小时后测定。
(2)校准酸度计
○1使用前先将酸度计接通电源,预热1小时左右。
○2把测量选择器调到“pH”档位,并选择pH范围(0——7)。
○3温度调节器置于与被测物近似的位置。
○4调节零位,转定位器将指针调到“7”位置。
○5接通电极,先将电极插入标准液,调节定位器将指针指到与标准液相同的
pH值处。
用蒸馏水冲洗电极。
(3)测定pH值
○1直接测定法:在肉样中心刺开两孔,将电极插入,让肉紧贴在电极触点上然后读数。
○2捣碎测定:把肉样用组织捣碎机捣碎后装在小烧杯中把电极插入读数,也可
加蒸馏水进行。
2、评定
正常肉的pH1值为6.0——6.5,当PH1小于5.9时,为PSE肉特征之一,正常pH2值为5.4——5.5,当pH2值大于6.5时为DFD肉特征之一。
(四)失水率的测定
失水率是是指肌肉在一定压力下经过一段时间所失去的水分占失水前肉重的百分比,失水率越低,肉质越好保水性越强。
1、测定方法
(1)采样:
取第1、2腰椎处的背最长肌。
在宰后2小时内,室温下测定。
取样时,先横切1cm厚的肉片,再用取样器截取面积5cm2的一块为测定样本(注意保持1cm厚)。
(2)测定
○1先称量定样重取W1值,然后上下各衬一层脱脂纱布,在各衬14——16层滤纸。
○2置于测定仪平台上施加35Kg压力保持5分钟,然后将肉样取出再称重取W2值。
(3)失水率计算:
失水率(%)=[(W1-W2)/W1 ]*100
(五) 系水力测定
系水力指肉保持水分的能力。
用肌肉加压后保存的水分量占加压前总水量的百分比表示,系水力越高,肉质越好。
系水率=[(肉样含水率—失水率)/肉样含水率]*100
测定与失水率相同,可在失水率测定后直接进行。
含水率要通过专门测定(烘干法)
(六)熟肉率测定
指肉熟制后的重量与生肉重量百分比。
熟肉率越高,肉的保水性越好,加工时出品率越高。
1 采样
取腰大肌(里肌)为样本,于宰后12小时内测定。
2测定
先把肌外膜上附着的脂肪除净,称重(W1)后放在锅中蒸30分钟,取出在室内自然条件下晾15分钟,再称重(W2)。
3计算
熟肉率=(W2/W1)*100
(七)品评
肉的风味目前还不能完全用机器测定。
在现有条件下,可采取品味评分法,将肉质的优劣度数字化,便于用其他项目比较分析。
为了避免在品味鉴定时的人为主观因素,参加品评的人员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品评时肉样用加盐或不加盐的白水煮,切后编号,让品评人员的色、香、味和嫩度进行分项评定打分,最高分分别为20、20、30和30(计100分),规定评定最高为满分,最低不低于30%,鉴定人员要逐项将评分和评语填入统一表格,然后进行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差异显著性检验等数理计算,综合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