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菜报告田间实验报告定稿版
- 格式:docx
- 大小:165.47 KB
- 文档页数:9
最新种白菜社会实践报告范文在过去的几个月中,我参与了一项关于白菜种植的社会实践项目,旨在提高当地农民的种植技术和增加产量。
以下是我的实践报告。
一、实践背景与目的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重视,白菜作为一种常见的蔬菜,市场需求量逐年上升。
然而,传统的种植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同时也无法保证白菜的品质。
因此,本次社会实践的目的是通过引入现代农业技术和管理方法,帮助农民提高种植效率和白菜品质。
二、实践过程1. 技术引进与培训我们首先对当地农民进行了现代农业知识的培训,包括土壤改良、病虫害防治、合理施肥等。
通过这些培训,农民们了解到了科学种植的重要性,并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种植技巧。
2. 实验田的建立在村委会的支持下,我们建立了一个实验田,引入了几种优质的白菜种子进行试种。
同时,我们还安装了简易的灌溉系统,以保证水源的合理利用。
3. 数据收集与分析在种植过程中,我们详细记录了白菜的生长情况、气候条件、土壤湿度等数据。
通过对比分析,我们发现了影响白菜生长的关键因素,并据此调整了种植策略。
三、实践成果1. 产量提升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实验田的白菜产量比传统种植方法提高了约20%,且品质更佳,受到了市场的欢迎。
2. 技术普及我们的实践成果得到了当地政府的认可,并开始在更多的农田中推广。
农民们通过学习我们的种植方法,普遍提高了种植效率。
3. 经济效益由于产量和品质的提升,农民们的经济收入有了显著增加。
同时,优质的白菜也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好的选择,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四、结论与建议通过本次社会实践,我们证明了现代农业技术在提高白菜产量和品质方面的有效性。
建议政府和相关部门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推广科学种植方法,以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也应加强对农民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科学种植意识和技能,从而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
最新种白菜社会实践报告总结在本次社会实践活动中,我们选择了农业领域中的白菜种植作为研究对象,旨在通过亲身体验和实地考察,深入了解现代农业技术在白菜种植中的应用及其对提升农业产量和品质的作用。
以下是我们实践活动的总结报告。
一、实践目的与意义我们的目标是探索如何通过科学种植方法提高白菜的产量和品质,同时了解农民在实际种植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需求。
此外,我们也希望通过此次活动增强团队合作能力,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践过程1. 准备工作:在实践活动开始前,我们进行了充分的文献调研,了解了白菜的生长周期、种植技术和市场需求等基本信息。
2. 田间实践:我们与当地农民一起参与了白菜的种植、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全过程,并记录了相关的操作细节和管理方法。
3. 技术应用:我们尝试引入了一些现代农业技术,如滴灌系统、生物防治等,以期提高水资源和肥料的利用效率,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4. 数据收集与分析:在整个种植周期中,我们定期收集白菜生长数据,包括植株高度、叶片数量、病害发生率等,并进行了详细的数据分析。
三、实践成果1. 产量提升:通过科学管理和现代农业技术的引入,我们观察到白菜的平均产量较传统种植方式有了显著提升。
2. 品质改善:采用有机种植和生物防治技术,白菜的品质得到了改善,口感更佳,营养成分也更丰富。
3. 环境保护:减少化学肥料和农药的使用,有助于保护土壤和水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4. 农民培训:我们为当地农民提供了技术培训,帮助他们掌握新的种植方法,提高了他们的种植技能和市场竞争力。
四、问题与建议1. 问题:尽管产量和品质有所提升,但现代农业技术的普及率仍然较低,农民对新技术的接受度有限。
2. 建议:建议政府和相关部门加大对农业技术推广的支持力度,提供必要的财政补贴和技术支持,同时加强农民的职业教育和培训。
五、结论通过本次社会实践,我们不仅学习到了白菜种植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还对农业现代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白菜育种实验报告总结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育种实验,研究并提高白菜的生长速度、产量和品质。
实验方法1. 品种选择选择了几个在当地种植条件下生长良好的白菜品种,包括优良丰收、脱水白、香脆等。
2. 播种培育将白菜种子在育苗盘中进行温室育苗,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促进幼苗生长和根系发达。
在适宜的时机将幼苗移植到田地中。
3. 土壤改良对田地进行适量的有机肥料和矿质肥料施用,以改良土壤结构和提供充足的养分供应。
4. 病虫害防治采取科学的病虫害防治措施,如及时喷施农药等,保持白菜的健康生长状态。
5. 浇水管理根据白菜生长的需要,合理浇水,保持适宜的土壤湿度。
6. 采收和品质评估根据白菜的生长周期,合理选择采收时间。
采摘后,对白菜的大小、产量和品质进行评估。
实验结果经过实验,得到了一些初步结果:1. 不同品种的白菜在生长速度和产量方面存在差异。
优良丰收品种的生长速度和产量明显高于其他品种。
2. 适当的土壤改良措施能够改善土壤质量和白菜根系发育情况,提高白菜的生长速度和产量。
3. 组织良好的病虫害防治措施可以有效减少病虫害对白菜生长的不利影响。
4. 合理的浇水管理有助于维持白菜的生长需要,避免因水分不足或过多而导致的生长不良。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白菜育种实验,我们对白菜的生长特点和育种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品种选择、土壤改良、病虫害防治、浇水管理等因素对白菜的生长和产量都有重要影响。
未来,我们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不同品种的白菜生长特性、病虫害防治措施和育种技术,以进一步提高白菜的生长速度、产量和品质。
参考文献1. 张三, 李四, 王五. 白菜育种技术综述[J]. 农业科学技术, 2019, 20(1):15-20.2. 刘六, 杨七. 白菜产量与栽培技术的关系研究[J]. 农田水利, 2020, 25(3):35-40.。
第1篇一、引言白菜是我国常见的蔬菜之一,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广泛的消费市场。
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追求,白菜的需求量逐年增加。
为了提高白菜的产量和品质,本报告对白菜的生产实践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以期为我国白菜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二、白菜种植前的准备工作1. 选地与整地选择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地块进行白菜种植。
土壤以沙壤土或壤土为宜,pH值在6.0-7.0之间。
整地前进行深翻,深度约30厘米,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透气性和保水性。
2. 选择优良品种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土壤和市场需求的高产、优质白菜品种。
目前,我国白菜品种繁多,如早熟品种的“早春白”,中熟品种的“北京白菜”,晚熟品种的“山东白菜”等。
3. 种子处理选用质量合格的白菜种子,播种前进行消毒处理。
将种子浸泡在50℃的热水中,持续15分钟,杀死种子表面的病菌。
浸泡后捞出晾干,用草木灰拌种,提高种子发芽率。
4. 底肥施用白菜生长过程中对氮、磷、钾等元素的需求较高。
底肥以有机肥为主,如鸡粪、牛粪等,每亩施用量约为3000-5000千克。
同时,施用适量的磷肥和钾肥,以促进白菜生长。
三、白菜播种与田间管理1. 播种时间白菜播种时间因地区和品种而异。
一般而言,春季白菜播种时间为3-4月,秋季白菜播种时间为7-8月。
2. 播种方法白菜可采用条播或穴播。
条播行距20-30厘米,穴播行距30-40厘米,穴距20-25厘米。
播种深度约为2-3厘米。
3. 田间管理(1)水分管理:白菜生长过程中需保持土壤湿润,特别是在干旱季节,要及时灌溉。
播种后,保持土壤湿润有利于种子发芽。
(2)施肥管理:白菜生长过程中,根据土壤肥力情况,适时追肥。
一般追肥3-4次,分别在播种后20天、40天和60天进行。
追肥以氮肥为主,可施用尿素或复合肥。
(3)病虫害防治:白菜常见的病虫害有霜霉病、软腐病、菜青虫等。
要及时观察田间情况,发现病虫害及时防治。
可选用高效低毒农药进行防治。
(4)除草:白菜生长过程中要及时除草,保持田间清洁。
白菜调查报告在2013年9月16日到2013年10月28日这段时间内,我们对白菜的生长进行为期一个半月的定期调查,调查的频率是每周一次;调查及分析如下:一、大白菜生长调查1.调查数据记录汇总调查对象:试验田白菜调查区第8、9、10行最外端的3棵白菜,分别编号为1、2、3;说明:在调查过程中我们所调查的编号为2的白菜生长异常,没有结球,叶子呈现细长条状向上直立生长,所以我们没能继续观察进入结球期后2号白菜的生长状况;调查心得:在对白菜生长的连续调查中,通过反复的实践对于白菜调查的项目和方法有了熟悉的体会,能够熟悉的了解白菜的生长规律,以及在实际的生产当中白菜的产量有哪些重要的产量构成因素;2.白菜生长调查数据分析:根据我们获得的原始数据对株高、开展度以及叶球大小的数据进行了汇总计算了3棵白菜的平均值如表二:调查日期株高CM开展度CM叶球大小CM32013/9/162013/9/232013/10/82013/10/142013/10/212013/10/28依照表二可以做出白菜株高、开展度、叶球大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1、图2、图3:从大白菜生长的株高和开展度图1、图2来观察大白菜的生长情况可以看出,前期随着白菜的生长植株的高度和开展度都增加,而白菜的株高在10月上旬开始趋于稳定而,植株的开展度从十月中旬开始趋于稳定,这是因为白菜的生长进入了结球期,主要进行叶球的生长和充实,株高和开展度不在有大幅度的增长;白菜于10月上旬进入结球期,叶球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增大,从调查的数据作出的叶球体积曲线来看,叶球体积的增大有线性的趋势,但由于调查的样品数量有限不能确定线性增长速率的普遍性;在白菜结球后,植株的株高和开展度都趋于稳定,所以叶球大小的决定因素是叶球的直径,所以叶球的增大是由于叶球得到充实后叶球的直径增大;二、收获后大白菜植物学性状调查1. 白菜收获后我们对大白菜的植物性状和经济性状进行了调查,调查情况见表2.表2:大白菜植物学性状及经济性状调查叶球重量g 2034净菜率% 60球叶数37叶球内叶颜色浅黄中心柱长度cm中心柱基部粗度cm中心柱形状椭圆形顶芽分化和短缩茎侧芽萌发情况帮/叶比中肋/软叶2.白菜品种中白76产量测定:根据实测的有关种植密度的数据以及表2中经济性状的考查可以对中白76进行测产;计算过程如下:行长:株数:14 行距:80~85cm×14=1935棵每亩的株数=6675.85×0.825单个毛菜重量:单个净菜产量:中白76的毛菜产量:3.39×1935=6560Kg中白76的净菜产量:2.034×1935=3936Kg3.白菜解剖调查:4.调查分析:我们所测的一颗中白76的净菜率是60%,与查的资料中75%左右的净菜率有较大的差距,与资料中显示的4Kg左右的毛菜重量也有一定的差距,所以我们测得的亩净菜产量与中白76的高产水平还是有一定差距的;出现这种情况可能的原因有:我们测的白菜的样本很小只有一株,具有特殊性不能反映种植中大多数白菜的经济性状情况;测得的毛菜产量与现实中种植的中白76的毛菜产量差距不大,但是净菜率不高造成我们的净菜产量没有体现出中白76净菜率高的优势,可能是因为种植过程中因为人的活动或病虫害对白菜植株的外围叶片造成了一定程度的伤害使得构成产量的净菜重量减小;还有一种可能性就是,我们在考查净菜的时候去除了过多的外围叶片;。
第1篇一、前言白菜作为一种常见的蔬菜,在我国有着广泛的市场需求。
为了提高白菜的产量和品质,我们组织了一次白菜生产实践,通过实地考察、学习交流、技术指导等方式,对白菜的种植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实践。
现将本次白菜生产实践报告总结如下。
二、实践背景1.市场前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蔬菜品质和品种的需求日益增加。
白菜作为一种营养丰富、口感鲜美的蔬菜,市场需求稳定,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2.种植现状目前,我国白菜种植面积较大,但种植技术参差不齐,导致产量和品质不稳定。
为了提高白菜产量和品质,有必要开展白菜生产实践,总结经验,推广先进技术。
三、实践内容1.实地考察我们先后走访了多个白菜种植基地,了解当地白菜种植情况、种植技术、市场需求等。
通过实地考察,我们掌握了以下信息:(1)种植品种:当地主要种植的白菜品种有甘蓝、菜心、生菜等。
(2)种植方式:主要采用露天种植和设施栽培两种方式。
(3)市场需求:当地市场对白菜的需求量大,价格稳定。
2.学习交流我们邀请了农业专家、种植大户和经销商进行座谈,了解白菜种植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市场动态和产业发展趋势。
通过学习交流,我们掌握了以下内容:(1)品种选择: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土壤条件的优质品种。
(2)播种技术:合理选择播种时间、播种密度,确保苗全苗壮。
(3)田间管理:科学施肥、灌溉、除草、病虫害防治等。
(4)采收技术:适时采收,保证白菜品质。
3.技术指导针对白菜种植过程中的关键技术,我们进行了以下技术指导:(1)品种选择:根据当地气候、土壤条件和市场需求,选择优质品种。
(2)播种技术:选择适宜的播种时间,合理控制播种密度,确保苗全苗壮。
(3)田间管理:科学施肥、灌溉、除草、病虫害防治等,提高白菜产量和品质。
(4)采收技术:适时采收,保证白菜品质。
四、实践成果1.提高产量通过本次白菜生产实践,我们成功提高了白菜产量。
实践基地的白菜产量比往年提高了20%以上。
2.提高品质实践基地的白菜品质得到了显著提高,口感鲜美,深受消费者喜爱。
最新种白菜社会实践报告
在本次社会实践活动中,我们选择了农业领域中的一项重要作物——
白菜,作为研究和实践的对象。
通过与当地农民合作,我们深入了解
了白菜的种植过程、市场需求以及销售渠道,旨在探索如何提高白菜
种植的效率和经济效益。
首先,我们对白菜的种植技术进行了系统的学习和实践。
通过实地考
察和农民的指导,我们学习了从土地准备、播种、施肥、灌溉到病虫
害防治等一系列种植管理技术。
我们发现,合理的种植密度和适时的
灌溉是提高白菜产量的关键因素。
此外,我们还注意到了有机肥料的
使用对于提升白菜品质的重要性。
其次,我们对当地白菜市场进行了调研。
通过访问批发市场和零售市场,我们了解到白菜的价格受季节、供需关系以及品质等因素影响。
我们还发现,消费者对有机和绿色蔬菜的需求日益增长,这为白菜种
植提供了新的市场机遇。
在销售渠道方面,我们观察到传统的销售方式仍然占据主导地位,但
电子商务平台的兴起为农产品销售提供了新的可能。
我们尝试通过社
交媒体和在线市场推广白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并为农民提供了一
些初步的网络营销培训。
最后,我们总结了一些提高白菜种植效益的建议。
包括采用先进的种
植技术,比如滴灌系统和生物防治方法;建立与市场的直接联系,减
少中间环节,提高农民收入;以及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拓宽销售渠道,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我们不仅增进了对农业种植的理解和尊重,也为
当地农民提供了一些实际的帮助和建议。
我们相信,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可以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一、实习目的通过本次白菜种植实习,我旨在将所学的农业理论知识与实际生产操作相结合,深入了解白菜的生长习性、栽培技术和管理方法,提高自己的农业实践能力。
同时,通过实习,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从事农业生产和管理打下坚实基础。
二、实习时间2023年3月10日至2023年6月30日三、实习地点XX市XX区XX镇XX村四、实习内容1. 白菜生长习性白菜,学名Brassica pekinensis Lour,属十字花科白菜属,是我国北方地区主要蔬菜之一。
白菜喜温凉湿润气候,不耐高温,适宜生长温度为15-25℃。
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但以肥沃、排水良好的壤土为佳。
2. 栽培技术(1)选种与种子处理选用优质白菜种子,进行消毒、晒种等处理,以提高种子发芽率和生长速度。
(2)播种播种时间一般选择在春季,具体时间根据当地气候条件而定。
采用撒播或条播方式,播种深度2-3cm,播种量每亩150-200g。
(3)田间管理①浇水:白菜生长期间需保持土壤湿润,根据天气情况和土壤墒情适时浇水。
②施肥:白菜生长前期以氮肥为主,后期适当增施磷钾肥。
追肥可选用尿素、硫酸铵等,每次施用量为每亩15-20kg。
③除草:及时清除田间杂草,防止杂草与白菜争夺养分。
④病虫害防治:白菜易受软腐病、霜霉病、蚜虫等病虫害侵袭。
防治方法有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
(4)收获白菜生长周期一般为50-60天,当白菜心叶变黄、叶球紧实时即可收获。
采用人工或机械方式进行收获。
3. 实习过程(1)前期准备在实习开始前,我们了解了白菜的生长习性和栽培技术,并准备了相关工具和材料。
(2)播种在实习基地,我们按照白菜的栽培技术要求进行了播种,包括种子处理、播种、浇水等。
(3)田间管理在白菜生长过程中,我们定期进行浇水、施肥、除草和病虫害防治等工作。
(4)收获在白菜成熟后,我们进行了收获,并了解了白菜的收获技术。
五、实习总结1. 通过本次白菜种植实习,我对白菜的生长习性和栽培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白菜的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和收获等基本操作。
白菜的实验报告
《白菜的实验报告》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将对白菜进行一系列的实验,以探究其生长过程和生长环境对其生长的影响。
首先,我们将在不同的土壤条件下种植白菜,比较其在不同土壤条件下的生长情况。
通过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不同土壤对白菜生长的影响,从而为农业生产提供参考。
其次,我们将在不同光照条件下观察白菜的生长情况。
通过对比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光照对白菜生长的影响,为合理安排种植环境提供依据。
最后,我们还将在不同温度下观察白菜的生长情况,以探究温度对白菜生长的影响。
通过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不同温度对白菜生长的影响,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这次实验,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白菜的生长规律,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这次实验,培养学生对植物生长的兴趣,激发他们对科学的热爱。
希望这次实验能够取得成功,为我们的科研工作和教学工作带来新的突破。
一、实习背景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推进,蔬菜种植技术逐渐成为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小白菜作为一种常见蔬菜,具有较高的市场需求和营养价值。
为了深入了解小白菜的种植技术,提高自身农业实践能力,我于2023年在某农业科技示范园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小白菜种植实习。
二、实习目的1. 学习小白菜的种植技术,了解其生长习性。
2. 掌握小白菜的播种、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管理措施。
3. 培养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农业实践水平。
4. 为我国蔬菜种植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三、实习内容1. 小白菜种植技术(1)选地与整地小白菜对土壤要求较高,应选择排水良好、土壤肥沃、pH值在6.0-7.0之间的地块。
整地前需深翻土壤,施足底肥,以利根系发育。
(2)播种与育苗小白菜播种期一般在春季和秋季,播种量约为每亩300克。
播种前需进行种子消毒,提高发芽率。
播种后,覆盖薄土,保持土壤湿润。
(3)移栽与定植当小白菜苗长至3-4片真叶时,即可进行移栽。
移栽前需进行土壤消毒,防止病虫害发生。
移栽后要及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
(4)施肥与灌溉小白菜生长期间需施足底肥,追肥以氮肥为主,适量施用磷、钾肥。
灌溉应根据土壤湿度、天气状况和植株生长情况适时进行。
(5)病虫害防治小白菜易受病虫害侵袭,需加强防治。
主要病虫害有蚜虫、菜青虫、软腐病等。
防治方法有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
2. 实践操作在实习期间,我参与了小白菜的播种、移栽、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环节。
通过实际操作,我掌握了以下技能:(1)播种:了解不同播种方式的特点,熟练操作播种机。
(2)移栽:掌握移栽时间、方法和注意事项。
(3)施肥:根据小白菜生长需求,合理施用底肥和追肥。
(4)灌溉:掌握灌溉方法,确保土壤湿度适宜。
(5)病虫害防治:了解病虫害发生规律,掌握防治措施。
四、实习总结1. 通过本次实习,我对小白菜的种植技术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提高了农业实践能力。
2. 实习过程中,我认识到农业生产的艰辛,更加珍惜粮食,关注农业发展。
一、前言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业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为了深入了解农业生产的实际操作过程,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我选择了在本地一家农业合作社进行种白菜的社会实践活动。
通过这次实践,我对白菜的生长习性、种植技术、市场销售等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二、实践背景白菜是我国北方地区的主要蔬菜之一,营养丰富,口感鲜嫩,深受消费者喜爱。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绿色、有机蔬菜的需求不断增长,白菜的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为了响应国家关于发展现代农业的号召,提高农业效益,我选择了在农业合作社进行种白菜的社会实践活动。
三、实践内容1. 实地考察在实践开始前,我首先对农业合作社的种植环境进行了实地考察。
合作社位于我国北方的一个平原地区,土地肥沃,水源充足,非常适合种植白菜。
2. 学习白菜种植技术在农业合作社的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我学习了白菜的种植技术。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土壤准备:选择排水良好、土壤肥沃的地块,深翻土地,施足底肥。
- 播种:白菜播种时间一般在春季和秋季,播种前要精选种子,进行消毒处理。
- 栽培管理:适时浇水、施肥,防治病虫害,保持田间整洁。
- 采收:白菜成熟后要及时采收,以免影响产量和品质。
3. 市场调研为了更好地了解白菜的市场需求,我走访了当地的超市、菜市场,对白菜的价格、销售情况进行了调研。
发现白菜的价格受季节、产地等因素影响较大,但在保证品质的前提下,市场需求依然旺盛。
四、实践成果1. 技术掌握通过实践,我掌握了白菜的种植技术,包括土壤准备、播种、栽培管理、采收等环节。
2. 实践经验在实践过程中,我遇到了很多问题,如病虫害防治、水分管理等,通过请教技术人员和查阅资料,我逐渐解决了这些问题,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3. 经济效益根据农业合作社的数据,种植白菜的效益较好,每亩地可产白菜5000公斤左右,按照市场价每公斤2元计算,每亩地可收入1万元左右。
五、实践体会1. 农业科技的重要性通过这次实践,我深刻认识到农业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白菜实验报告篇一:白菜报告-田间实验报告白菜调查报告在201X年9月16日到201X年10月28日这段时间内,我们对白菜的生长进行为期一个半月的定期调查,调查的频率是每周一次。
调查及分析如下:一、大白菜生长调查 1. 调查数据记录汇总调查对象:试验田白菜调查区第8、9、10行最外端的3棵白菜,分别编号为1、2、3。
说明:在调查过程中我们所调查的编号为2的白菜生长异常,没有结球,叶子呈现细长条状向上直立生长,所以我们没能继续观察进入结球期后2号白菜的生长状况。
调查心得:在对白菜生长的连续调查中,通过反复的实践对于白菜调查的项目和方法有了熟悉的体会,能够熟悉的了解白菜的生长规律,以及在实际的生产当中白菜的产量有哪些重要的产量构成因素。
2.白菜生长调查数据分析:根据我们获得的原始数据对株高、开展度以及叶球大小的数据进行了汇总计算了3棵白菜的平均值如表二:调查日期 201X/9/16 201X/9/23 201X/10/8 201X/10/14 201X/10/21201X/10/28株高(CM) 28.7 36.8 47.9 47.6 48.9 50.6开展度(CM) 53.667 63.733 69.8 81.3 80.8 80.3叶球大小(CM3)1799.14 1898.64 1994.88 2088.46依照表二可以做出白菜株高、开展度、叶球大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1、图2、图3:从大白菜生长的株高和开展度(图1、图2)来观察大白菜的生长情况可以看出,前期随着白菜的生长植株的高度和开展度都增加,而白菜的株高在10月上旬开始趋于稳定而,植株的开展度从十月中旬开始趋于稳定,这是因为白菜的生长进入了结球期,主要进行叶球的生长和充实,株高和开展度不在有大幅度的增长。
微生物菌剂肥效验证试验报告(白菜)摘要:该产品在黑龙江不同地区试验验证,微生物菌剂与肥料配合使用对白菜增产效果明显。
处理1比处理4(对照)增产1067千克/亩,增产率17.3%,差异极显著。
处理2(灭活)比处理4(对照)增产133千克/亩,增产率2.2%,差异不显著。
处理3(清水)比处理4(对照)增产18千克/亩,增产率为0.3%,差异不显著。
关键词:微生物菌剂产量白菜农家肥1试验目的微生物菌剂在不同地区白菜上应用的肥效效果,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依据,特此试验。
2材料与方法2.1供试材料供试肥料:微生物菌剂、农家肥。
供试品种:白菜(抗病秋大王)。
2.2试验布置2.2.1试验地点:2.2.2试验时间:2012年3月—11月2.2.3试验执行人:2.2.4试验设计采用小区试验,设4个处理,三次重复,随机区组。
每小区采用6行区,行距0.7米,行长10米,小区面积42㎡。
处理1 常规施肥亩施1500kg农家肥+盛瑞康微生物菌剂0.5kg/亩。
处理2 常规施肥亩施1500kg农家肥+盛瑞康微生物菌剂(灭活)0.5kg/亩。
处理3 常规施肥亩施1500kg农家肥+0.5kg清水。
处理4(ck)常规施肥亩施1500kg农家肥做底肥2.2.4.2小区排列图2.2.5试验地基本情况土壤类型:黑土,质地:疏松,肥力等级:中偏上。
地势平坦,排水良好。
3田间管理与观察2012年7月15日播种,行距70㎝,株距45㎝,2012年11月6日收获。
在整个生育期内共灌水3次。
处理1小区比其它处理出苗齐,苗壮,结球期叶色浓绿,叶宽厚实,株型稍高,结球较为紧实,整个生育期无病虫害发生。
4试验结果及分析4.1产量测定白菜测产表1处理代号重复代号株数㎡每处理随机选5点,每点取3株平均值均重㎡折合亩产kg增减产kg增产% 株高cm周长cm1 Ⅰ 3 39.8 43.5 10.7 7137Ⅱ 3 40.2 44.7 11.3 7537Ⅲ 3 39.6 43.2 10.5 7004平均 3 39.9 43.8 10.8 7226 1067 17.3 2(灭活)Ⅰ 3 38.2 41.3 9.7 6470Ⅱ 3 38.0 40.8 9.5 6337Ⅲ 3 39.2 40.5 9.1 6070平均 3 38.5 40.9 9.4 6292 133 2.2 3(清水)Ⅰ 3 38.1 40.7 9.2 6136Ⅱ 3 38.2 40.2 8.9 5936Ⅲ 3 38.8 41.0 9.7 6460平均 3 38.4 40.6 9.3 6177 18 0.3 4(对照)Ⅰ 3 38.5 41.0 9.5 6337Ⅱ 3 38.2 39.5 8.7 5803Ⅲ 3 38.6 40.8 9.5 6337平均 3 38.4 40.4 9.2 61594.2方差分析产量调查方差分析表2 单位:kg/亩总平方和SS T=2755050.9,处理间平方和SS A=2250444.3,区组间平方和SS B=67523.2,误差平方和SSe=437083.5。
农业科学NONGYEKEXUE生物有机肥在白菜上的肥料效应鉴定田间试验报告翁爱群1 王 新1 武兴友22016、2017连续两年在白菜上进行了由咸阳润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生物有机肥的小区试验。
通过田间试验考证底施生物有机肥对白菜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1 时间与地点咸阳市泾阳县云阳镇兴隆村蔬菜地。
2 材料与方法2.1 供试土壤:黄锦土,试验田地势平坦,地力均匀,每年试验前采集0—20cm,深度土样,测得土壤养分基本情况如表1:2.2 供试肥料:咸阳润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生物有机肥,颗粒剂,其养分含量为:有效活菌数≥0.2亿/克(g),有机质≥40.0%,菌种为:枯草芽孢杆菌。
2.3 供试作物:白菜,品种为青杂三。
2.4 试验方法:2.4.1 试验设计:试验分别设计4个处理,3次重复,共计12个试验小区,小区面积30平方米,各小区随机排列,设保护行。
试验共种植三茬。
2.4.2 试验处理:K1:减量施肥+施用生物有机肥100公斤/亩(供试肥料);K2:减量施肥+施用灭活后的生物有机肥100公斤/亩(基质);K3:常规施肥CK:不施肥(空白对照)。
其它田间管理措施相同。
2.4.3 施肥方法:①常规施肥:亩施有机肥料100公斤,首茬种植时一次施入,复合肥(15-15-15)80公斤,每茬种植前施入三分之一 ,每茬浇水2次;②底施生物有机肥:在翻地种植前,一次性底施生物有机肥,每亩用量50公斤;③底施等量灭活基质:用法及用量与底施生物有机肥相同;④减量施肥:有机肥料100公斤,亩施复合肥(15-15-15)50公斤,每茬浇水2次。
3 2016年度结果分析3.1 不同处理对白菜生物学性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底施生物有机肥的小区,白菜植株根系发达,生长旺盛,叶片肥厚,叶色浓绿,并且白菜大小均匀、紧密,商品率高,抗病虫害的能力较强。
3.2 不同处理对白菜产量的影响试验得出K1比K2亩增产306.68公斤,增产率8.32%,K1比CK亩增产383.13公斤,增产率10.62%。
白菜的实验报告白菜的实验报告引言:白菜,是一种常见的蔬菜,被广泛栽培和食用。
它的营养价值丰富,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维生素K和纤维素等。
为了更好地了解白菜的特性和生长过程,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观察和研究。
本文将详细介绍我们的实验设计、方法和结果。
实验一:白菜的生长环境对其生长的影响我们在实验室中设置了三组白菜的生长环境:一组在常温下生长,一组在高温下生长,一组在低温下生长。
每组分别设置了相同的光照、湿度和土壤条件。
我们每天记录了各组白菜的生长情况,包括叶片数量、叶片颜色和根系发育情况。
结果显示,在常温下生长的白菜叶片数量最多,叶片颜色鲜绿,根系发育良好。
而在高温下生长的白菜叶片数量较少,颜色较黄,根系发育不良。
在低温下生长的白菜叶片数量也较少,颜色较淡,但根系发育相对较好。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得出结论:白菜的生长环境对其生长有明显的影响,适宜的温度有助于白菜的正常生长。
实验二:不同施肥方式对白菜生长的影响为了研究不同施肥方式对白菜生长的影响,我们设置了两组实验:一组使用化学肥料施肥,一组使用有机肥料施肥。
每组都保持相同的光照、湿度和温度条件。
我们每天记录了白菜的生长情况,包括叶片大小、茎长和根系发育情况。
结果显示,使用化学肥料施肥的白菜生长较快,叶片较大,茎长较长,但根系发育相对较弱。
而使用有机肥料施肥的白菜生长较慢,叶片较小,茎长较短,但根系发育良好。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得出结论:不同施肥方式会对白菜的生长产生不同的影响,化学肥料可以促进白菜的快速生长,但有机肥料有利于白菜的根系发育。
实验三:白菜的抗病性研究为了研究白菜的抗病性,我们选择了几种常见的病原菌进行实验。
我们在白菜的叶片上分别涂抹不同的病原菌,然后观察病原菌对白菜的影响。
我们记录了白菜叶片的颜色变化、叶片数量和叶片表面的病斑情况。
结果显示,不同的病原菌对白菜的影响程度不同。
有些病原菌导致白菜叶片变黄、枯萎,病斑较多;而有些病原菌对白菜的影响相对较小,只导致叶片颜色略微变化。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观察小白菜的生长发育过程,了解其生长规律。
2. 探讨影响小白菜生长发育的因素,为农业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验材料1. 种子:小白菜种子若干2. 容器:塑料盆、瓷盆等3. 营养土:园土、腐叶土、河沙等4. 测量工具:尺子、天平、温度计、湿度计等5. 仪器:显微镜、土壤养分测定仪等三、实验方法1. 种子处理:将小白菜种子用清水浸泡24小时,去除浮在水面上的种子。
2. 土壤准备:将园土、腐叶土、河沙按一定比例混合,搅拌均匀。
3. 种植:将处理好的种子均匀撒在准备好的土壤中,覆土厚度约为1厘米。
4. 管理措施:(1)温度:保持温度在15-25℃,夜间可适当降低温度。
(2)光照:每天光照时间控制在12-16小时。
(3)水分:保持土壤湿润,适时浇水。
(4)通风:保持空气流通,防止病害发生。
5. 观察记录:每天观察小白菜的生长情况,记录其生长规律、形态特征、生长速度等。
6. 数据分析:对观察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探讨影响小白菜生长发育的因素。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生长规律:小白菜从播种到收获,大致分为发芽期、幼苗期、莲座期、开花期、结球期等阶段。
在适宜的条件下,小白菜的生长速度较快,一般播种后15天左右开始发芽,30天左右进入莲座期,45天左右进入结球期。
2. 形态特征:小白菜幼苗期为绿色,叶片呈长椭圆形,叶缘有锯齿状。
随着生长,叶片逐渐增多,叶色由浅绿变为深绿。
结球期时,小白菜形成紧密的球状。
3. 生长速度:小白菜在适宜的条件下,生长速度较快。
在发芽期,每天生长速度约为0.5厘米;在幼苗期,每天生长速度约为1厘米;在莲座期,每天生长速度约为1.5厘米;在结球期,每天生长速度约为0.5厘米。
4. 影响因素分析:(1)温度:小白菜生长的最适温度为15-25℃。
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其生长发育。
(2)光照:小白菜需要充足的光照,每天光照时间控制在12-16小时为宜。
(3)水分:保持土壤湿润,适时浇水,避免干旱和积水。
第1篇一、前言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绿色、健康的食品需求日益增长。
为了增强同学们的实践能力,提高对农业生产的认识,我们班级于2021年10月组织了一次种白菜实践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让我们亲身体验农耕的乐趣,了解蔬菜种植的基本流程,同时培养我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和环保意识。
二、活动背景白菜是我国常见的一种蔬菜,营养丰富,味道鲜美。
在我国的农业生产中,白菜的种植面积广泛,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学生对于农业生产和蔬菜种植的了解越来越少。
为了让学生们亲近自然,了解农业,我们班级决定开展这次种白菜实践活动。
三、活动准备1. 场地选择:我们选择了学校附近的农田作为种植基地,这里土壤肥沃,水源充足,非常适合种植白菜。
2. 工具准备:提前准备好锄头、铁锹、种子、肥料等种植工具和材料。
3. 人员分工: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负责一块地的种植和管理。
4. 技术培训:邀请农业专家为同学们进行种植技术培训,讲解白菜的种植方法、注意事项等。
四、活动过程1. 挖地整畦:在农业专家的指导下,同学们分组进行挖地整畦。
大家挥汗如雨,不怕脏、不怕累,将土地翻松、平整。
2. 播种施肥:按照专家的指导,同学们将白菜种子均匀撒在畦内,并进行施肥。
在播种过程中,大家小心翼翼,确保种子分布均匀。
3. 浇水灌溉:播种后,同学们定期浇水,保持土壤湿润,为白菜的生长提供充足的水分。
4. 田间管理:在白菜生长过程中,同学们定期进行除草、松土等田间管理工作,确保白菜健康成长。
5. 观察记录:同学们每天观察白菜的生长情况,记录生长过程中的变化,并及时向老师请教。
五、活动成果经过一个多月的辛勤努力,白菜终于迎来了丰收的季节。
同学们齐心协力,将收获的白菜装袋、装箱,共计收获白菜1000余斤。
这些白菜将作为班级的公共财产,用于捐赠给附近的养老院和困难家庭。
六、活动总结1. 提高实践能力:通过这次活动,同学们亲身体验了农耕的艰辛,提高了实践能力。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白菜的生长习性及其生长过程中的环境需求;2. 探究不同生长条件对白菜生长的影响;3. 提高白菜产量和质量。
二、实验材料1. 白菜种子;2. 种植容器(塑料盆、花盆等);3. 育苗基质(土壤、营养土等);4. 浇水工具(喷壶、水桶等);5. 温度计、湿度计等。
三、实验方法1. 实验设计:将白菜种子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100粒。
A组为对照组,种植在正常条件下;B组为低温组,温度控制在5-10℃;C组为高温组,温度控制在25-30℃。
2. 种植方法:将白菜种子均匀撒在育苗基质上,覆土约1cm,浇透水。
将种植容器放置在光照充足的地方。
3. 浇水管理:根据天气和土壤湿度,每天浇水1-2次,保持土壤湿润。
4. 观察记录:每天观察白菜的生长情况,记录生长速度、叶片颜色、病虫害发生等情况。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生长速度:A组白菜生长速度最快,叶片颜色鲜绿,茎杆粗壮;B组白菜生长速度较慢,叶片颜色偏黄,茎杆较细;C组白菜生长速度最慢,叶片颜色发黄,茎杆细弱。
2. 叶片颜色:A组白菜叶片颜色鲜绿,B组白菜叶片颜色偏黄,C组白菜叶片颜色发黄。
3. 茎杆粗细:A组白菜茎杆粗壮,B组白菜茎杆较细,C组白菜茎杆细弱。
4. 病虫害发生:A组白菜病虫害发生较少,B组白菜病虫害发生较多,C组白菜病虫害发生严重。
五、实验结论1. 白菜在正常条件下生长速度最快,叶片颜色鲜绿,茎杆粗壮,病虫害发生较少;2. 低温条件下,白菜生长速度较慢,叶片颜色偏黄,茎杆较细,病虫害发生较多;3. 高温条件下,白菜生长速度最慢,叶片颜色发黄,茎杆细弱,病虫害发生严重。
六、实验讨论1. 白菜的生长受温度影响较大,低温和高温都会影响其生长速度和品质;2. 在实际种植过程中,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选择适宜的温度进行种植,以提高白菜产量和质量;3. 加强病虫害防治,减少病虫害对白菜生长的影响。
七、实验总结本次白菜生长实验,通过对比不同生长条件对白菜生长的影响,使我们了解到白菜的生长习性及其对环境的需求。
最新白菜报告田间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本次田间实验旨在评估不同品种白菜的生长特性、产量以及抗病性,
以便为未来的种植提供科学依据和改良建议。
实验设计:
实验选取了五个主要的白菜品种,每个品种在相同的土壤和气候条件
下进行种植。
实验田地被分为五个区域,每个区域种植一个品种,每
个品种设立三个重复,以确保数据的可靠性。
实验期间,对土壤湿度、温度、光照等环境因素进行了监测和记录。
实验方法:
1. 播种与育苗:在春季进行播种,采用育苗盘进行初步育苗,后移植
到田间。
2. 田间管理:定期施肥、除草和病虫害防治,确保白菜健康成长。
3. 数据收集:记录各个品种的生长周期、叶面积、株高、叶色等生长
指标,并在收获时测量单株重量和总产量。
实验结果:
1. 生长特性:品种A的叶片较大,生长速度较快;品种B的叶片较小,但抗病性较强;品种C、D和E在生长速度和抗病性方面表现中等。
2. 产量:品种A和B的单株重量和总产量均高于其他品种,其中品种
A的产量最高。
3. 抗病性:品种B对常见的白菜病害有较好的抗性,而品种A虽然产
量高,但在病害高发期受到了较大影响。
结论与建议:
根据实验结果,品种A在产量方面具有优势,但需注意病害管理;品
种B在抗病性方面表现突出,适合在病害多发地区种植。
建议未来种植时,可以根据地区环境和市场需求,合理选择品种,并加强病害防治措施,以提高白菜的整体产量和品质。
同时,建议对表现中等的品种进行进一步的杂交改良,以培育出更优质的白菜品种。
白菜报告田间实验报告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白菜调查报告
在2013年9月16日到2013年10月28日这段时间内,我们对白菜的生长进行为期一个半月的定期调查,调查的频率是每周一次。
调查及分析如下:
一、大白菜生长调查
1.调查数据记录汇总
调查对象:试验田白菜调查区第8、9、10行最外端的3棵白菜,分别编号为1、
2、3。
表一:大白菜生长调查记录表品种:结球白菜
说明:在调查过程中我们所调查的编号为2的白菜生长异常,没有结球,叶子呈现细长条状向上直立生长,所以我们没能继续观察进入结球期后2号白菜的生长状况。
调查心得:在对白菜生长的连续调查中,通过反复的实践对于白菜调查的项目和方法有了熟悉的体会,能够熟悉的了解白菜的生长规律,以及在实际的生产当中白菜的产量有哪些重要的产量构成因素。
2.白菜生长调查数据分析:
根据我们获得的原始数据对株高、开展度以及叶球大小的数据进行了汇总计算了3棵白菜的平均值如表二:
调查日期株高(CM)开展度(CM)叶球大小(CM3)
2013/10/2148.980.81994.88
2013/10/2850.680.32088.46
依照表二可以做出白菜株高、开展度、叶球大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1、图2、图3:
从大白菜生长的株高和开展度(图1、图2)来观察大白菜的生长情况可以看出,前期随着白菜的生长植株的高度和开展度都增加,而白菜的株高在10月上旬开始趋于稳定而,植株的开展度从十月中旬开始趋于稳定,这是因为白菜的生长进入了结球期,主要进行叶球的生长和充实,株高和开展度不在有大幅度的增长。
白菜于10月上旬进入结球期,叶球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增大,从调查的数据作出的叶球体积曲线来看,叶球体积的增大有线性的趋势,但由于调查的样品数量有限不能确定线性增长速率的普遍性。
在白菜结球后,植株的株高和开展度都趋于稳定,所以叶球大小的决定因素是叶球的直径,所以叶球的增大是由于叶球得到充实后叶球的直径增大。
二、收获后大白菜植物学性状调查
1. 白菜收获后我们对大白菜的植物性状和经济性状进行了调查,调查情况见表
2.
2.白菜品种中白76产量测定:
根据实测的有关种植密度的数据以及表2中经济性状的考查可以对中白76进行测产。
计算过程如下:
行长:5.85m 株数:14 行距:80~85cm
×14=1935棵
每亩的株数=667
5.85×0.825
单个毛菜重量:3.39Kg
单个净菜产量:2.034Kg
中白76的毛菜产量:3.39×1935=6560Kg
中白76的净菜产量:2.034×1935=3936Kg
3.白菜解剖调查:
4.调查分析:我们所测的一颗中白76的净菜率是60%,与查的资料中75%左右的净菜
率有较大的差距,与资料中显示的4Kg左右的毛菜重量也有一定的差距,所以我们测得的亩净菜产量与中白76的高产水平还是有一定差距的。
出现这种情况可能的原因有:我们测的白菜的样本很小只有一株,具有特殊性不能反映种植中大多数白菜的经济性状情况;测得的毛菜产量与现实中种植的中白76的毛菜产量差距不大,但是净菜率不高造成我们的净菜产量没有体现出中白76净菜率高的优势,可能是因为种植过程中因为人的活动或病虫害对白菜植株的外围叶片造成了一定程度的伤害使得构成产量的净菜重量减小;还有一种可能性就是,我们在考查净菜的时候去除了过多的外围叶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