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新人教版
- 格式:ppt
- 大小:1.03 MB
- 文档页数:41
人教版高二下册语文课文《李清照词两首》及译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小学资料、初中资料、高中资料、大学资料、文言文、中考资料、高考资料、近义词、反义词、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primary school materials, junior high school materials, senior high school materials, university materials, classical Chinese, senior high school examination materials,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materials, synonyms, antonym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人教版高二下册语文课文《李清照词两首》及译文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第 7 课李清照词两首(一 )作者简介李清照 (1084 —约 1155),号易安居士,济南 (今山东济南 )人。
她生于书香门第,父亲李格非精晓经史,擅长散文,母亲王氏也知书能文。
李清照对诗、词、散文、书法、绘画、音乐,无不精通,而以词的成就为最高。
李清照十八岁时,在汴京与平生太学生、丞相赵挺之子赵明诚成婚。
婚后,夫妇感情笃深,常投诗报词。
公元1127经历年,北方金国攻破汴京,徽宗、钦宗父子被俘,高宗仓促南逃。
李清照夫妇也先后渡江南去,第二年,赵明诚死于建康 (南京 ),李清照单身流浪江南,在孤傲悲凉中度过了暮年。
先期有《一剪梅》《醉花阴》《如梦令》,后期有《声声慢》《永遇乐》《武陵春》作品《念奴娇》。
评论宋朝优秀女词人,婉约词宗。
(二 )人物逸闻夫妇妙对李清照和赵明诚都博览群书,又精晓诗词格律,是声名大噪的“诗词夫妇”。
有一次,俩人参加青州闻名的乌老寿星的150 岁的寿宴,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大家邀请清照夫妇合写一副春联,庆祝乌老寿诞。
赵明诚稍作谦虚,挥笔而就:花甲重逢,又增而立年纪。
每甲子是60 年,“花甲重逢”即 120 岁,“而立”是 30 岁,两数相加正合乌老寿龄,客堂里立时响起叫好之声。
大家都看清照如何续联,只见清照绝不拘束,握笔在手,也是一蹴而就:古稀双庆,复添幼学青春。
“古稀”是 70 岁,“双庆”即是 140 岁,“幼学”是 10 岁,加在一同,也正是乌老寿龄,对仗工整,珠联璧合。
大家惊讶不已。
(一 )背景链接1.《醉花阴》这首词是李清照先期的怀人之作。
婚后不久,丈夫赵明诚便“负笈远游”。
深闺孤独,她深沉想念着远行的丈夫。
这年,时届重九,人逢佳节倍思亲,李清照便写了这首词寄给赵明诚,经过悲秋伤别来抒写孤独与相思情怀。
2.《声声慢》《声声慢》是李清照的一首震动词坛的名作。
“靖康之难”此后,词人的丈夫已故,他们精心采集的金石书画都已消散,词人流浪江南,由一个无牵无挂的贵妇人,一变而成为流浪无依、形单影只的寡妇。
【讲】人教必修4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教学资料《醉花阴》导学案教学目标:1.着重引导学生朗诵,从而把握李清照《醉花阴》词的诗意情感。
达到背诵的目标。
2.鉴赏李清照前期作品的明丽与缠绵,品味其婉约风格的柔美。
3.探索李清照作为女性作者写出内心“恋情”的历史意义。
培养学生正确的感情价值观,颐养性情。
教学重难点:1.重点朗读,以声传情,把握李清照婉约词风格之美;2.探讨李清照作为女性作者写作内心“恋情”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价值观;3.如何在“简单”中体悟出“复杂”来,把握“人性”之美,“诗情”之妙。
【自主学习】一、作者作品巩固1.李清照(1084-1155),宋代婉约派女词人。
号易安居士。
她的词在苏轼、柳永、周邦彦之外别树一帜,婉约而不流于柔靡,清秀而具逸思,富有真情实感,语言清新自然,流转如珠,音调优美,故名噪一时,称为易安体。
2.李清照的词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期,前期内容多写闺情(离愁),词风清丽明快。
后期内容多写怀旧悼亡,词风凄凉低沉。
二、写作背景宋徽宗大观二年重阳节,赵明诚游宦在外;李清照独居青州,重阳赏菊,无人相伴,故作此词,以抒发寂寞无聊之感。
三、释题醉花阴,词牌名。
初见于毛滂《东堂词》,词中有“人在翠阴中,欲觅残春,春在屏风曲。
劝君对客杯须覆”,词牌取义于此。
双调五十二字,上下阕各五句,三仄韵。
四、朗读体味,整体把握(一)朗读体味结合注解,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词。
注意停顿。
(二)整体把握1.这首词哪一句话哪一个字体现了作者的情感?答:①“薄雾浓云愁永昼”中的“愁”字。
②“人比黄花瘦”中的“瘦”字。
2.愁是抽象的东西,看不见摸不着,如何去表现愁呢?在李清照之前有很多写愁的高手,为我们写愁树立了榜样。
请找出一些例句,并总结出写愁的方法。
①白发三千丈,缘愁是个长——李白②一片飞花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杜甫③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④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秦观这些写愁的名句共同特点是运用了夸张、比喻手法,将抽象的愁形象化了。
第二单元 宋词流韵第7课 李清照词两首目标·重点1.了解作者生平经历及其前后期词风的变化。
2.体味词作中的意象和由意象营造的意境,以及词句中凝聚的感情。
3.对两首词熟读成诵,体悟运用叠字手法的表达效果。
栏目索引自知自疑 自学在前互动互学 交流深化点击主题 积累素材文苑氧吧 生成素养(5)戚戚( ) (6)乍暖还寒()(7)堆积( ) (8)堪摘( )1.读准字音(1)玉枕纱厨() (2)东篱( )(3)盈袖( )(4)寻觅( ) 自知自疑 自学在前语言积累zh n chúlíyín a mìq +zhà huán du +k n2.理解词义(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①薄雾浓云愁永昼:②瑞脑销金兽:③玉枕纱厨:④东篱把酒黄昏后:⑤人比黄花瘦:⑥乍暖还寒时候:漫长的白天。
一种香料,又称龙脑;兽形的铜香炉。
瓷枕的美称;纱帐,用木架撑起轻纱做成的帐子,夏季用以避蚊蝇。
代赏菊之处。
菊花。
忽暖忽冷,气候变化无常。
⑦最难将息:⑧怎敌他:⑨这次第:⑩怎一个愁字了得:调养,保养。
对抗,抵挡。
光景,状况。
概括得尽。
(2)一词多义①急怎敌他、晚来风急:大王必欲急臣: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形容词,很快而且猛烈,急促动词,逼迫副词,迫切,紧急②道莫道不销魂:悔相道之不察兮:策之不以其道:动词,说名词,道路名词,方法③销瑞脑销金兽:莫道不销魂: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④寻寻寻觅觅:斜阳草树,寻常巷陌:未果,寻病终:动词,焚烧动词,去掉动词,熔化动词,寻找,搜求形容词,平常副词,随即,不久(3)古今异义①满地黄花堆积,憔悴a 损aa.古义: 今义:b.古义: 今义: ②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古义:今义:枯萎,凋零。
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相当于“煞”。
减少;损害;损坏;用尖刻的话挖苦人;刻薄,恶毒。
光景,状况。
次序;一个挨一个地,依次。
(4)词类活用乍暖还寒时候:3.特殊句式帘卷西风:均为形容词用作动词,变暖;变寒。
《李清照词两首》解读与探究预习提示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济南(今属山东)人。
宋代著名女词人,前期词多写闺情相思,后期词融入家国之恨与身世之感。
她兼擅令慢,每能创意出奇,以经过提炼的口语表达其独特真切的感受,形成辛弃疾所称道的“易安体”。
有《漱玉词》《醉花阴》是李清照早期作品,为节令抒怀之作。
靖国元年(1101年)十八岁的李清照与赵明诚结婚,婚后伉俪情深,相濡以沫,他们这种举案齐眉、相敬如宾的生活持续了十多年。
宣和三年(1121年)赵明诚出仕做官。
这个时期,李清照写出了很多红颜易衰之叹,离愁别恨寂寞孤苦之怨的诗词,《醉花阴》是其中的名篇之一。
时逢重阳,作者通过独守闺房,寂寞抒怀,及把酒黄昏,赏花东篱等诸多真实的生活场景,表达了佳节思亲的人之常情。
词中“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以花拟人,以景托情,情真意切,意趣新奇,思意绝美,为后世所赞。
《声声慢》是李清照晚期重要的代表作,宋钦宗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女真族建立的金国攻陷北宋首都汴京,宋王朝被迫南迁。
这一重大的政治事件在非常广阔的范围内影响了当时各阶层人民的生活,李清照的家庭也因此毁于一旦,不仅家中财物全部被焚,连随身携带的古铜器、书籍在南逃途中也遗失或被盗,在她46岁的时候,丈夫又不幸病亡,从此她孤苦伶仃地度过了悲惨的晚年。
这首词抒发了她和当时多数人所共同感到的国破家亡之恨、离乡背井之哀,以及她个人所独自感到的既死丈夫、又无儿女、晚年块然独处、辛苦艰难的悲痛。
词情凄清,跟早年写愁的作品如《醉花阴》等相比,风格迥然不同。
作者着力地渲染了“凄凄惨惨戚戚”的气氛,多方面叙写她处境的穷困凄惨,并反复诉说她内心极度的孤寂感,句句泪,字字血,全词充满了亡国之痛、败家之哀、丧夫之悲、孤独之苦,使人不忍卒读。
学习这两首词,第一、要了解作者身世。
李清照的创作生活始于北宋末,终于南宋初。
她既享受过安逸、宁静的生活,也遭遇了国破、家亡、夫死、形单影只的灾难与不幸。
李清照词两首1.作者作品李清照(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济南(今山东济南)人。
宋代女词人。
与济南历城人辛弃疾并称“济南二安”。
她通晓金石鉴赏,能诗善文,词的成就尤其突出,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
她的词别树一帜,婉约而不流于柔靡,清秀而具逸思,富有真情实感。
她不追求华丽的藻饰,而是用白描的手法来表现对周围事物的敏锐感触,刻画细腻、微妙的心理活动,表达丰富多样的感情体验,塑造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
她的词语言清新自然,流转如珠,音调优美,名噪一时,被称为“易安体”。
李清照的词以“靖康之变”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她前期生活安定、优裕,词作多描写爱情生活、自然景物,如《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等。
后期金兵入侵,她遭遇国家巨变,又逢丈夫去世,多写伤时感乱、怀乡忆旧之作,寄托亡国之思,其作品变得凄凉悲痛,如《声声慢》(寻寻觅觅)、《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等。
在诗方面,表现爱国之情,具有现实性,如《夏日绝句》。
散文方面的代表作是《金石录后序》。
著有文艺批评《词论》,提出“词别是一家”的观点。
2.文题解读《醉花阴》:“醉花阴”,词牌名。
初见于毛滂的词,词中有“人在翠阴中,欲觅残春,春在屏风曲。
劝君对客杯须覆”,词牌取义于此。
双调,五十二字,仄韵。
《声声慢》:“声声慢”,词牌名。
据传宋代词人蒋捷作此慢词俱用“声”字入韵,故称此名。
双调,九十七字,有平韵、仄韵两体。
这首词又题为“秋词”,是李清照后期的名篇之一,也是她晚年生活的缩影。
3.背景探寻《醉花阴》《醉花阴》是李清照的早年作品,时逢重阳,赵明诚游宦在外,李清照形单影只,再不闻评诗论文、读书品茶、鉴赏碑刻的欢声笑语。
重阳赏菊,她无人相伴,在对丈夫的极度思念之下而作此词,以抒发寂寞无聊之感。
传说李清照将此词寄给赵明诚后,惹得赵明诚比试之心大起,遂三夜未眠,作词数阕,然终未有一首胜过这首。
《声声慢》这首词是李清照南渡后晚年的名作,词风深沉凝重、哀婉凄凉,一改前期作品的开朗明快,为婉约派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