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力分析之绳杆模型
- 格式:doc
- 大小:102.50 KB
- 文档页数:2
轻绳轻杆模型一、轻绳模型:“活结”与“死结”绳是物体间连接的一种方式,当多个物体用绳连接的时候,其间必然有“结”的出现,根据“结”的形式不同,可以分为“活结”和“死结”两种。
“活结”是绳子间的一种光滑连接,其特点是结的两端同一绳上的张力相等;而“死结”是绳子间的一种固定连接,结的两端绳子上的张力不一定相等。
1.“死结”问题的解决方法:(动态平衡问题)(1)正交分解法:建立直角坐标系,把力分解到X 轴和Y 轴上,然后水平方向合力为零,竖直方向合力为零列方程组。
(2)力的合成(图解法):如果物体受3个力作用,那么其中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把这3个力放到三角形中,根据三角形三个边长的变化情况来判断力的变化情况。
(3)拉密定理:物体受到3个力的作用,一个恒力(方向大小不变),一个定力(方向不变大小变),一个变力(方向大小都变化),定力与变力的夹角为θ(即恒力屁股对着的夹角), 那么会有:定力与θ角的变化情况相同当θ角为钝角时,变力与θ角的变化情况相同当θ角为直角时,变力有最小值。
当θ角为锐角时,变力与θ角的变化情况相反。
无论θ角时从锐角变成钝角,还是钝角变成锐角,变力都是先减小后增加。
2.“活结”问题的解决方法:(1) 无论OB 与水平方向的角度如何,OA 、OC 的拉力都不会变,都等于C 的重力。
(2)轻绳的拉力与MN 之间的距离有关,距离越大拉力大,距离约小拉力越小。
如果距离不变(即a 点或b点只是竖直方向移动),那么拉力不变,轻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也不会变化。
二、轻杆模型:“活杆”与“死杆” 死杆是不可转动,所以杆所受弹力的方向不一定沿杆方向.活杆是可以转动的杆所以杆所受弹力的方向沿杆方向。
1. “死杆”问题的解决方法:由于死杆是不可转动,所以杆所受弹力的方向不一定沿杆方向,也就是说可以是任意方向,那么只能先求出除了杆受到的弹力之外的所有力的合力,那么杆受到的弹力与这个合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杆模型知识点总结一、概念杆模型是指在力学中用于研究棒状物体受力情况的一种模型。
在杆模型中,棒状物体通常被视为无质量、无弹性的理想化对象,用来分析棒状物体在受外力作用下的受力情况和运动规律。
杆模型是力学学科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广泛应用于工程技术、物理学、工业设计、建筑等领域。
二、杆模型的基本属性1. 无质量在杆模型中,棒状物体通常被假设为无质量的对象。
这是为了简化问题的分析,将物体的质量对力学分析的影响忽略掉。
由于棒状物体的质量与受力情况并无直接的关系,因此可以将棒状物体视为无质量的理想化对象。
2. 刚性杆模型中的物体通常被视为刚体,即在受力情况下不发生形变的物体。
这是为了使问题的分析更加简化,忽略掉物体的变形对受力情况的影响。
在杆模型中,通常假设棒状物体是刚性的,使得分析更为方便。
3. 无弹性在杆模型中,棒状物体通常被假设为无弹性的。
这意味着在受到外力作用后,棒状物体不会发生形变或者变形极小,忽略掉物体的变形对受力情况的影响。
这样假设可以使问题的分析更加简化,减少了变形引起的复杂计算。
三、杆模型的应用1. 物体受力分析杆模型广泛应用于物体受力分析的问题中。
通过建立杆模型,可以便于分析物体受力的情况,包括受到的外力和支持反力等。
利用杆模型,可以清晰地了解物体受力的方向和大小,从而进行有效的受力分析。
2. 结构设计在工程技术和建筑领域中,杆模型常常用于结构设计中。
通过建立杆模型,可以对结构的受力情况进行分析和计算,以确保结构在受力情况下能够满足设计要求,保证结构的稳定和安全。
3. 力的传递杆模型在力的传递问题中也有着重要的应用。
通过建立杆模型,可以分析和计算力的传递过程,包括力的大小、方向和传递路径等。
通过杆模型的分析,可以有效地设计和优化力的传递系统。
四、杆模型的基本原理1. 受力分析杆模型的基本原理之一是受力分析。
通过建立杆模型,可以清晰地了解物体受力的情况,包括受到的外力和支持反力等。
在受力分析过程中,可以利用受力平衡的原理,确定物体受力的方向和大小,实现对受力情况的全面分析。
真题模型(二)——竖直平面的圆周运动“绳、杆”模型来源图例考向模型核心归纳2014·新课标全国卷Ⅱ第17题受力分析、圆周运动、动能定理1.常考的模型(1)物体运动满足“绳”模型特征,竖直圆轨道光滑(2)物体运动满足“绳”模型特征,竖直圆轨道粗糙(3)物体运动满足“杆”模型特征,竖直圆轨道光滑(4)物体运动满足“杆”模型特征,竖直圆轨道粗糙(5)两个物体沿竖直圆轨道做圆周运动(6)同一物体在不同的竖直圆轨道做圆周运动(7)物体受弹簧弹力、电场力或洛伦兹力共同作用下的圆周运动2.模型解法2015·新课标全国卷Ⅰ第22题圆周运动、超重、失重2016·新课标全国卷Ⅱ第16题受力分析、牛顿第二定律、圆周运动、动能定理2016·课新标全国卷Ⅱ第25题受力分析、机械能守恒定律、圆周运动、牛顿第二定律2016·新课标全国卷Ⅲ第24题受力分析、圆周运动、机械能守恒定律、牛顿第二定律2017·全国卷Ⅱ第17题平抛运动、功能关系及极值的求解方法【预测1】 (多选)如图1所示,半径为R 的内壁光滑的圆轨道竖直固定在桌面上,一个可视为质点的质量为m 的小球静止在轨道底部A 点。
现用小锤沿水平方向快速击打小球,使小球在极短的时间内获得一个水平速度后沿轨道在竖直面内运动。
当小球回到A 点时,再次用小锤沿运动方向击打小球,通过两次击打,小球才能运动到圆轨道的最高点。
已知小球在运动过程中始终未脱离轨道,在第一次击打过程中小锤对小球做功W 1,第二次击打过程中小锤对小球做功W 2。
设先后两次击打过程中小锤对小球做功全部用来增加小球的动能,则W 1W 2的值可能是( )图1A.34B.13C.23D.1解析 第一次击打后球最多到达与球心O 等高位置,根据功能关系,有W 1≤mgR ,两次击打后球可以运动到轨道最高点,根据功能关系,有W 1+W 2-2mgR =12mv 2,在最高点有mg +N =m v 2R ≥mg ,由以上各式可解得W 1≤mgR ,W 2≥32mgR ,因此W 1W 2≤23,B 、C 正确。
受力分析之绳杆模型受力分析之绳杆模型【例题】如图1甲所示,轻绳AD跨过固定的水平横梁BC右端的定滑轮挂住一个质量为M1的物体,∠ACB=30°;图乙中轻杆HG一端用铰链固定在竖直墙上,另一端G通过细绳EG拉住,EG与水平方向也成30°,轻杆的G点用细绳GF拉住一个质量为M2的物体,求:图1(1)轻绳AC段的张力F T AC与细绳EG的张力F T EG之比;(2)轻杆BC对C端的支持力;(3)轻杆HG对G端的支持力。
【思路点拨】绳与杆模型是整个高中受力分析中的经典模型:(1)对轻质杆,若与墙壁通过转轴相连,则杆产生的弹力方向一定沿杆,轻杆只能起到“拉”或“推”的作用,否则杆将转动。
如果系统需要平衡,轻绳两端拉力必然不能用滑轮两端拉力相等的方式分析,否则斜绳与竖直绳拉力的合力方向必然不沿杆,使轻杆转动,此时应按绳打结处理,以结点为界分成不同轻绳,不同轻绳上的张力大小可能是不一样的。
(2)对轻质杆,若一端固定,则杆产生的弹力有可能沿杆,也有可能不沿杆。
如果系统需要平衡,轻绳可以以滑轮方式跨过杆,此时滑轮两端绳拉力相等;也可以以结点方式跨过杆,此时两段轻绳拉力可相等也可不相等,杆的弹力方向,可根据共点力的平衡求得。
[解析]题图1甲和乙中的两个物体M1、M2都处于平衡状态,根据平衡的条件,首先判断与物体相连的细绳,其拉力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分别取C点和G点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如图2甲和乙所示,根据平衡规律可求解。
图2(1)图甲中轻绳AD 跨过定滑轮拉住质量为M 1的物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轻绳AC 段的拉力F T AC =F T CD =M 1g图乙中由F T EG sin 30°=M 2g ,得F T EG =2M 2g 。
所以F T AC F T EG =M 12M 2。
(2)图甲中,三个力之间的夹角都为120°,根据平衡规律有F N C =F T AC =M 1g ,方向和水平方向成30°,指向右上方。
与绳、杆、弹簧模型有关问题的归类分析(经典版)与绳、杆、弹簧模型有关问题的归类分析(绝对经典,好好看)李⾬绳、杆和弹簧作为中学物理常见的理想模型,在中学物理习题中经常出现,尤其在曲线运动问题中更是频繁,与此有关的问题较多涉及临界和突变问题,因此易成为学⽣学习的障碍。
究其原因,症结在于:不清楚这三种模型弹⼒产⽣的机理及特点;不清晰物理过程,尤其是由⼀种状态突变到另⼀种物理状态时,突变点的分析;以及临界状态对应的临界条件。
本⽂将结合复习,谈谈对这类问题的分析思路与⽅法。
⼀、三种模型弹⼒产⽣的特点:细绳只能发⽣拉伸形变,即只能提供因收缩⽽沿轴向⾥的弹⼒,但弹⼒的产⽣依赖于细绳受到的外⼒和⾃⾝的运动状态。
由⼀种状态突变到另⼀种状态时,受⼒和运动状态将发⽣突变,将此点称为“拐点”;弹簧能发⽣拉伸和压缩形变,能提供向⾥和向外的弹⼒,弹⼒的产⽣是由于外⼒作⽤下⽽引起形变产⽣的,形变不发⽣变化,弹⼒不变。
弹簧的形变⼀般不能发⽣突变,故弹簧的弹⼒⼀般也不能发⽣突变;轻杆:拉伸、压缩、剪切形变、弯曲、扭转形变均能发⽣,既能产⽣沿轴向⽅向上的弹⼒,⼜能产⽣沿截⾯⽅向上的弹⼒,取决于外⼒作⽤的情况。
中学阶段,讨论以上模型的形变均不计由其⾃⾝的重⼒⽽引起的形变。
分析与三种模型有关的问题时⼀定要结合它们各⾃产⽣的弹⼒的特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下⾯将对常见的问题进⾏归类分析。
⼆、常见问题归类解析(⼀):平衡态发⽣瞬时突变时的问题1弹簧与细绳模型例1:如图1所⽰,⼀条轻弹簧和⼀根细绳共同拉住⼀个质量为m 的⼩球,平衡时细线是⽔平的,弹簧与竖直⽅向的夹⾓是,若突然剪断细线瞬间,弹簧拉⼒⼤⼩是多少?将弹簧改为细绳,剪断的瞬间BO 上张⼒如何变化?解析:绳未断时球处于平衡态,由图 1得:mgI Bcos T mgtg T B sin T A mg 解得 T A 瞬时消失,但弹簧上的形变没有改变,所 .T B cos剪断OA 的瞬间,以弹⼒T B 不变,则T B 和mg 的合⼒与T A 相平衡,即:JT ;(mg )2 T AOB 换为细绳,张⼒随外界条件的变化发⽣瞬时突变,如图2所⽰,则沿绳0B ⽅向瞬态平衡T B F l mgcos ;重⼒的分⼒F ?使物体向最低位置运动,即:F 2 mgsin ma 2 从⽽使物体沿圆周运动。
2024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导学练活结与死结绳模型、动杆和定杆模型和受力分析导练目标导练内容目标1活结与死结绳模型目标2动杆和定杆模型目标3受力分析【知识导学与典例导练】一、活结与死结绳模型1.“活结”模型模型结构模型解读模型特点“活结”把绳子分为两段,且可沿绳移动,“活结”一般由绳跨过滑轮或绳上挂一光滑挂钩而形成,绳子因“活结”而弯曲,但实际为同一根绳“活结”绳子上的张力大小处处相等常见模型力学关系和几何关系端点A上下移动挡板MN左右移动①T1=T2=G2sinθ②l1cosθ+l2cosθ=d(l1+l2)cosθ=dcosθ=dl因为d和l都不变,所以根据cosθ=dl可知θ也不变,则T1和T2也不变。
因为MN左右移动时,d变化,而l不变,根据cosθ=dl可知θ将变化,则T1和T2也变。
常见模型力学关系和几何关系端点A左右移动两物体质量比变①角度:θ4=2θ3=2θ2=4θ1②拉力:T=M Q g③2M Q cosθ2=M P 两物体质量比不变,左右移动轻绳端点,角度都不变。
角度变,但让保持原有倍数关系。
1如图所示,一根不可伸长的光滑轻质细绳通过轻滑轮挂一重物,细绳一端系在竖直墙壁的A点,另一端系在倾斜墙壁的B点,现将细绳右端从B点沿倾斜墙壁缓慢向下移动到与A点等高的B′点。
在移动过程中,关于细绳拉力大小变化情况正确的是()A.先变小后变大B.变大C.变小D.不变【答案】B【详解】如下图,设绳子总长度为L ,BD 垂直于AB ′,最开始时AO 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根据对称性有AO sin θ+BO sin θ=L sin θ=AD绳子右端从B 点移动到B ′点后,滑轮从O 点移动到O ′点,B ′O ′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α,根据对称性有AO ′sin α+BO ′sin α=L sin α=AB ′因为AB ′>AD 所以α>θ则绳子移动后,绳子之间的夹角变大,而两段绳子的拉力大小相同,合力大小始终等于重物的重力大小,根据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两段绳子的拉力大小变大。
高中物理中“轻绳” 、“轻杆”和“轻弹簧”的问题分析中学阶段常涉及到“轻绳” 、“轻杆”和“轻弹簧”模型,这三种模型都是由各种实际情况中的绳、杆和弹簧抽象出来的理想化物理模型。
但它们的成因和特性并不完全相同,由此导致这类模型在实际应用中有很多同学混淆出错,下面对这三种模型的特点及区别应用作一些简单的讨论和分析。
一、三个模型的正确理解1.轻绳模型轻绳也称细线,它的质量可忽略不计;轻绳是软的;同时它的劲度系数非常大,可认为在受外力作用时它的形变极微小,看作不可伸长;其弹力的主要特征是:①不能承受压力,不能产生侧向力,只能产生沿绳收缩方向的拉力。
②内部张力大小处处相等,且与运动状态无关。
③轻绳的弹力大小可发生突变。
2.轻杆模型轻杆的质量可忽略不计,轻杆是硬的,它的劲度系数非常大,可认为在受外力作用时形变极微小,看作不可伸长或压缩;其弹力的主要特征是:①轻杆既可产生压力、也可产生拉力,且能产生侧向力(力的方向不一定沿着杆的方向);②轻杆各处受力大小相等,且与运动状态无关;③轻杆的弹力可发生突变。
3.轻弹簧模型轻弹簧的质量可忽略不计,可以被压缩或拉伸。
其弹力的主要特征是:①轻弹簧能产生沿弹簧轴线伸缩方向的压力或拉力;②轻弹簧各处受力大小相等,且与弹簧形变的方向相反;③轻弹簧产生的弹力是连续变化的,不能发生突变,只能渐变(除弹簧被剪断外);④在弹性限度内,弹力的大小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即F=kx,其中 k 为弹簧的劲度系数, x 为弹簧的伸长量或缩短量。
二、三种模型的主要区别及应用下面结合例题分析它们的区别及应用:1.轻绳对物体只能产生沿绳收缩方向的拉力,而轻杆对物体的弹力不一定沿杆的方向。
【例1】如图1 所示,轻绳一端系着质量为m 的小球,另一端系在固定于小车上一直杆 AB 的上端;试求当小车以 a 的加速度水平向左匀加速度直线运动,轻绳对小球作用力的大小和方向?解析:如图 2 所示,小球受两个力作用:重力mg 和绳对小球弹力T。
杆的模型应用及受力情况分析杆是工程力学中常见的基础构件,广泛应用于各种工程项目中,如建筑物、桥梁、车辆、机器等。
杆的受力情况和杆的模型应用是杆的设计和分析中的重要内容。
下面将就杆的模型应用及受力情况分析进行探讨。
一、杆的模型应用1. 一般情况下,杆被抽象为一条直线,称为杆轴线,以该轴线为坐标系建立空间或平面力学模型。
2. 杆的长度和横截面的尺寸对其受力情况影响巨大,如果杆体弯曲变形不大,可以视为刚性杆。
3. 杆的截面形状和尺寸的选取对于杆的受力和稳定性等也有很大的影响。
4. 杆的实物材料、尺寸、质量等属性都可以影响其应力分布和受力情况,和杆的设计、制造和使用等密切相关。
1. 杆的受力系统任何一根杆都必须服从它所受到的一整套受力系统,包括作用于杆上的轴力、剪力、弯矩和扭矩等。
这些受力都有其方向、大小和作用点等属性,它们相互作用,共同决定杆的受力情况。
2. 轴力轴力是指垂直于杆轴线方向的力作用于该杆上,也称拉力或压力。
当轴力方向指向杆轴线的一侧,为拉力,反之为压力。
轴力的作用点通常是杆的中心部位,其大小随着作用力的方向、大小和杆的截面积等属性而改变。
3. 剪力剪力是指杆内的横向力作用于其截面上,与杆轴线垂直。
剪力的作用点处可引起杆截面产生剪切变形,其大小受到杆内部截面的剪切应力和截面积大小的影响。
4. 弯矩弯矩是指杆受到的横向力在杆轴线上产生的挠曲矩,引起杆的弯曲变形或挠度。
弯矩大小随着作用力的方向、大小和杆的截面惯性矩等因素而变化,其数值与弯曲的曲率成正比。
5. 扭矩扭矩是指杆的横截面所受到的力矩作用于杆轴线方向时对杆的挠度产生的扭转效应。
扭矩大小受到作用力的方向、大小和横截面积及扭转惯性矩等影响。
总之,杆的受力情况需要进行综合分析和计算,以便确定其满足设计和使用要求的安全和稳定性。
轻绳轻杆模型一、轻绳模型:“活结”与“死结”绳是物体间连接的一种方式,当多个物体用绳连接的时候,其间必然有“结”的出现,根据“结”的形式不同,可以分为“活结”和“死结”两种。
“活结”是绳子间的一种光滑连接,其特点是结的两端同一绳上的张力相等;而“死结”是绳子间的一种固定连接,结的两端绳子上的张力不一定相等。
1.“死结”问题的解决方法:(动态平衡问题)(1)正交分解法:建立直角坐标系,把力分解到X 轴和Y 轴上,然后水平方向合力为零,竖直方向合力为零列方程组。
(2)力的合成(图解法):如果物体受3个力作用,那么其中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把这3个力放到三角形中,根据三角形三个边长的变化情况来判断力的变化情况。
(3)拉密定理:物体受到3个力的作用,一个恒力(方向大小不变),一个定力(方向不变大小变),一个变力(方向大小都变化),定力与变力的夹角为θ(即恒力屁股对着的夹角), 那么会有:定力与θ角的变化情况相同当θ角为钝角时,变力与θ角的变化情况相同当θ角为直角时,变力有最小值。
当θ角为锐角时,变力与θ角的变化情况相反。
无论θ角时从锐角变成钝角,还是钝角变成锐角,变力都是先减小后增加。
2.“活结”问题的解决方法:(1) 无论OB 与水平方向的角度如何,OA 、OC 的拉力都不会变,都等于C 的重力。
(2)轻绳的拉力与MN 之间的距离有关,距离越大拉力大,距离约小拉力越小。
如果距离不变(即a 点或b点只是竖直方向移动),那么拉力不变,轻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也不会变化。
二、轻杆模型:“活杆”与“死杆” 死杆是不可转动,所以杆所受弹力的方向不一定沿杆方向.活杆是可以转动的杆所以杆所受弹力的方向沿杆方向。
1. “死杆”问题的解决方法:由于死杆是不可转动,所以杆所受弹力的方向不一定沿杆方向,也就是说可以是任意方向,那么只能先求出除了杆受到的弹力之外的所有力的合力,那么杆受到的弹力与这个合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受力分析之绳杆模型【例题】如图1甲所示,轻绳AD 跨过固定的水平横梁BC 右端的定滑轮挂住一个质量为M 1的物体,∠ACB =30°;图乙中轻杆HG 一端用铰链固定在竖直墙上,另一端G 通过细绳EG 拉住,EG 与水平方向也成30°,轻杆的G 点用细绳GF 拉住一个质量为M 2的物体,求:图1(1)轻绳AC 段的张力F T AC 与细绳EG 的张力F T EG 之比;(2)轻杆BC 对C 端的支持力;(3)轻杆HG 对G 端的支持力。
【思路点拨】绳与杆模型是整个高中受力分析中的经典模型:(1)对轻质杆,若与墙壁通过转轴相连,则杆产生的弹力方向一定沿杆,轻杆只能起到“拉”或“推”的作用,否则杆将转动。
如果系统需要平衡,轻绳两端拉力必然不能用滑轮两端拉力相等的方式分析,否则斜绳与竖直绳拉力的合力方向必然不沿杆,使轻杆转动,此时应按绳打结处理,以结点为界分成不同轻绳,不同轻绳上的张力大小可能是不一样的。
(2)对轻质杆,若一端固定,则杆产生的弹力有可能沿杆,也有可能不沿杆。
如果系统需要平衡,轻绳可以以滑轮方式跨过杆,此时滑轮两端绳拉力相等;也可以以结点方式跨过杆,此时两段轻绳拉力可相等也可不相等,杆的弹力方向,可根据共点力的平衡求得。
[解析] 题图1甲和乙中的两个物体M 1、M 2都处于平衡状态,根据平衡的条件,首先判断与物体相连的细绳,其拉力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分别取C 点和G 点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如图2甲和乙所示,根据平衡规律可求解。
图2(1)图甲中轻绳AD 跨过定滑轮拉住质量为M 1的物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轻绳AC 段的拉力F T AC =F T CD =M 1g图乙中由F T EG sin 30°=M 2g ,得F T EG =2M 2g 。
所以F T AC F T EG =M 12M 2。
(2)图甲中,三个力之间的夹角都为120°,根据平衡规律有F N C=F T AC=M1g,方向和水平方向成30°,指向右上方。
‘死结’和‘活结’“活杆”与“死杆”模型一、“活结”与“死结”绳是物体间连接的一种方式,当多个物体用绳连接的时候,其间必然有“结”的出现,根据“结”的形式不同,可以分为“活结”和“死结”两种.1. “活结”“活结”可理解为把绳子分成两段,且可以沿绳子移动的结点.“活结”一般是由绳跨过滑轮或者绳上挂一光滑挂钩而形成的.绳子虽然因“活结”而弯曲,但实际上是同根绳,所以由“活结”分开的两段绳子上弹力的大小一定相等,两段绳子合力的方向一定沿这两段绳子夹角的平分线.“活结”的的特点:1.绳子的结点可随绳移动2.“活结”两侧绳子仍为一根绳,所以两侧绳子拉力一定相等2. “死结”“死结”可理解为把绳子分成两段,且不可沿绳子移动的结点。
“死结”一般是由绳子打结而形成的,“死结”两侧的绳子因打结而变成两根独立的绳子。
死结的特点:1.绳子的结点不可随绳移动2.“死结”两侧的绳子因打结而变成两根独立的绳子,因此由“死结”分开的两端绳子上的弹力不一定相等1.如图所示,将一细绳的两端固定于两竖直墙的A、B两点,通过一个光滑的挂钩将某重物挂在绳上,下面给出的四幅图中有可能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是( )2. (多选)如图所示,一根细线的两端分别固定在M 、N 两点,用小铁夹将一个玩具娃娃固定在细线上,使a 段细线恰好水平,b 段细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45°现将小铁夹的位置稍稍向 左移动一段距离,待玩具平衡后,关于a 、b 两段细线中的拉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移动前,a 段细线中的拉力等于玩具所受的重力B.移动前,a 段细线中的拉力小于玩具所受的重力C.移动后,b 段细线中拉力的竖直分量不变D.移动后,b 段细线中拉力的竖直分量变小3.如图所示,一轻绳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不等高的A 、B 两点,现用另一轻绳将一物体系于O 点,设轻绳AO 、BO 相互垂直,α>β,且两绳中的拉力分别为A F 、B F ,物体受到的重力为G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A F 一定大于GB.A F 一定大于B FC.A F 一定小于B FD.A F 与B F 大小之和一定等于G4.如图所示,ACB 是一光滑的、足够长的、固定在竖直平面内的“∧”形框架,其中CA 、CB 边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均为θ。
轻绳、轻杆、轻弹簧三种模型的特点及其应用在中学物理中,经常会遇到绳、杆、弹簧三种典型的模型,在这里将它们的特点归类,供同学们学习时参考。
一.三种模型的特点1.轻绳(或细绳)中学物理中的绳和线,是理想化的模型,具有以下几个特征:①轻:即绳(或线)的质量或重力可以视为等于零。
由此特点可知,同一根绳(或线)的两端及其中间各点的张力大小相等;②软:即绳(或线)只能受拉力,不能承受压力。
由此特点可知:绳(或线)与其他物体的相互间作用力的方向总是沿着绳子;③不可伸长:即无论绳(或线)所受拉力多大,绳子(或线)的长度不变。
由此特点可知:绳(或线)中的张力可以突变。
2.轻杆具有以下几个特征:①轻:即轻杆的质量和重力可以视为等于零。
由此特点可知,同一轻杆的两端及其中间各点的张力大小相等;②硬:轻杆既能承受拉力也能承受压力,但其力的方向不一定沿着杆的方向;③轻杆不能伸长或压缩。
3.轻弹簧中学物理中的轻弹簧,也是理想化的模型。
具有以下几个特征:①轻:即弹簧的质量和重力可以视为等于零。
由此特点可知,向一轻弹簧的两端及其中间各点的张力大小相等;②弹簧既能承受拉力也能承受压力,其方向与弹簧的形变的方向相反;③由于弹簧受力时,要发生形变需要一段时间,所以弹簧的弹力不能发生突变,但当弹簧被剪断时,它所受的弹力立即消失。
二.三种模型的应用例1.如图1所示,质量相等的两个物体之间用一轻弹簧相连,再用一细线悬挂在天花板上静止,当剪断细线的瞬间两物体的加速度各为多大?解析:分析物体在某一时刻的瞬时加速度,关键是分析瞬时前后的受力情况及运动状态,再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瞬时加速度。
此类问题应注意两种模型的建立。
先分析剪断细线前两个物体的受力如图2,据平衡条件求出绳或弹簧上的弹力。
可知,F mg 2=,F F mg mg 122=+='。
剪断细线后再分析两个物体的受力示意图,如图2,绳中的弹力F 1立即消失,而弹簧的弹力不变,找出合外力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瞬时加速度,则图2剪断后m 1的加速度大小为2g ,方向向下,而m 2的加速度为零。
受力分析之绳杆模型【例题】如图1甲所示,轻绳AD 跨过固定的水平横梁BC 右端的定滑轮挂住一个质量为M 1的物体,∠ACB =30°;图乙中轻杆HG 一端用铰链固定在竖直墙上,另一端G 通过细绳EG 拉住,EG 与水平方向也成30°,轻杆的G 点用细绳GF 拉住一个质量为M 2的物体,求:图1(1)轻绳AC 段的张力F T AC 与细绳EG 的张力F T EG 之比;(2)轻杆BC 对C 端的支持力;(3)轻杆HG 对G 端的支持力。
【思路点拨】绳与杆模型是整个高中受力分析中的经典模型:(1)对轻质杆,若与墙壁通过转轴相连,则杆产生的弹力方向一定沿杆,轻杆只能起到“拉”或“推”的作用,否则杆将转动。
如果系统需要平衡,轻绳两端拉力必然不能用滑轮两端拉力相等的方式分析,否则斜绳与竖直绳拉力的合力方向必然不沿杆,使轻杆转动,此时应按绳打结处理,以结点为界分成不同轻绳,不同轻绳上的张力大小可能是不一样的。
(2)对轻质杆,若一端固定,则杆产生的弹力有可能沿杆,也有可能不沿杆。
如果系统需要平衡,轻绳可以以滑轮方式跨过杆,此时滑轮两端绳拉力相等;也可以以结点方式跨过杆,此时两段轻绳拉力可相等也可不相等,杆的弹力方向,可根据共点力的平衡求得。
[解析] 题图1甲和乙中的两个物体M 1、M 2都处于平衡状态,根据平衡的条件,首先判断与物体相连的细绳,其拉力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分别取C 点和G 点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如图2甲和乙所示,根据平衡规律可求解。
图2(1)图甲中轻绳AD 跨过定滑轮拉住质量为M 1的物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轻绳AC 段的拉力F T AC =F T CD =M 1g图乙中由F T EG sin 30°=M 2g ,得F T EG =2M 2g 。
所以F T AC F T EG =M 12M 2。
(2)图甲中,三个力之间的夹角都为120°,根据平衡规律有F N C=F T AC=M1g,方向和水平方向成30°,指向右上方。
高一物理新授课学案共点力平衡(五)-绳杆模型和摩擦力突变探究1:绳杆弹簧模型1.“活结”与“死结”模型(1)“活结”一般是由轻绳跨过光滑滑轮或者绳上挂一光滑挂钩而形成的。
绳子虽然因“活结”而弯曲,但实际上是同一根绳,所以由“活结”分开的两段绳子上弹力的大小一定相等,两段绳子合力的方向一定沿这两段绳子夹角的平分线,如图甲所示。
(2)“死结”两侧的绳因打结(或“系住”)而变成了两根独立的绳,因此由“死结”分开的两段绳子上的弹力大小一般不相等如图乙所示。
2.“活杆”与“死杆”模型(1)“活杆”:即轻杆用转轴或铰链连接,当杆处于平衡状态时,杆所受到的弹力方向一定沿着杆,否则会引起杆的转动。
如图甲所示,若C为转轴,则轻杆在缓慢转动中,弹力方向始终沿杆的方向。
(2)“死杆”:若轻杆被固定不发生转动,则杆所受到的弹力方向不一定沿杆的方向。
如图乙所示,水平横梁的一端A插在墙壁内,另一端装有一个小滑轮B,一轻绳的一端C固定于墙壁上,另一端跨过滑轮后悬挂一重物。
滑轮对绳子的作用力应为图丙中两段绳中拉力F1和F2的合力F的反作用力,即“死杆”弹力的方向可以沿杆的方向,也可以与杆成任意夹角。
例1、如图甲所示,细绳AD跨过固定的水平轻杆BC右端的定滑轮挂住一个质量为M1的物体,∠ACB=30°;图乙中轻杆HG一端用铰链固定在竖直墙上,另一端G通过细绳EG拉住,EG与水平方向也成30°角,在轻杆的G点用细绳GF拉住一个质量为M2的物体,重力加速度为g,求:(1)细绳AC段的张力F T AC与细绳EG的张力F T EG之比;(2)轻杆BC 对C 端的支持力; (3)轻杆HG 对G 端的支持力。
例2、.如图所示,某同学通过绳子绕过滑轮组A 、B 将一重物缓慢吊起的过程中(滑轮与绳的重力及摩擦均不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地面受到的压力先变小后变大B .地面受到的压力越来越大C .人对绳的拉力越来越大D .动滑轮A 对绳子的压力先变大后变小例3、如图所示,光滑的大圆环固定在竖直平面上,圆心为O 点,P 为环上最高点,轻弹簧的一端固定在P 点,另一端拴接一个套在大环上质量为m 的小球,小球静止,弹簧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为30°,重力加速度为g ,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 .小球所受弹簧的弹力大小等于3mgB .小球所受弹簧的弹力大小等于mgC .小球所受大圆环的支持力大小等于12mgD .大圆环对小球的弹力方向一定沿OQ 指向圆心O探究2:摩擦力的突变问题类型(一) “静→静”突变问题物体在摩擦力和其他力的共同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当作用在物体上的其他力的合力发生变化时,物体虽然仍保持相对静止,但物体所受的静摩擦力将发生突变。
受力分析之绳杆模型
【例题】如图1甲所示,轻绳AD 跨过固定的水平横梁BC 右端的定滑轮挂住一个质量为M 1的物体,∠ACB =30°;图乙中轻杆HG 一端用铰链固定在竖直墙上,另一端G 通过细绳EG 拉住,EG 与水平方向也成30°,轻杆的G 点用细绳GF 拉住一个质量为M 2的物体,求:
图1
(1)轻绳AC 段的张力F T AC 与细绳EG 的张力F T EG 之比;
(2)轻杆BC 对C 端的支持力;
(3)轻杆HG 对G 端的支持力。
【思路点拨】绳与杆模型是整个高中受力分析中的经典模型:
(1)对轻质杆,若与墙壁通过转轴相连,则杆产生的弹力方向一定沿杆,轻杆只能起到“拉”或“推”的作用,否则杆将转动。
如果系统需要平衡,轻绳两端拉力必然不能用滑轮两端拉力相等的方式分析,否则斜绳与竖直绳拉力的合力方向必然不沿杆,使轻杆转动,此时应按绳打结处理,以结点为界分成不同轻绳,不同轻绳上的张力大小可能是不一样的。
(2)对轻质杆,若一端固定,则杆产生的弹力有可能沿杆,也有可能不沿杆。
如果系统需要平衡,轻绳可以以滑轮方式跨过杆,此时滑轮两端绳拉力相等;也可以以结点方式跨过杆,此时两段轻绳拉力可相等也可不相等,杆的弹力方向,可根据共点力的平衡求得。
[解析] 题图1甲和乙中的两个物体M 1、M 2都处于平衡状态,根据平衡的条件,首先判断与物体相连的细绳,其拉力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分别取C 点和G 点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如图2甲和乙所示,根据平衡规律可求解。
图2
(1)图甲中轻绳AD 跨过定滑轮拉住质量为M 1的物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轻绳AC 段的拉力F T AC =F T CD =M 1g
图乙中由F T EG sin 30°=M 2g ,得F T EG =2M 2g 。
所以F T AC F T EG =M 12M 2。
(2)图甲中,三个力之间的夹角都为120°,根据平衡规律有F N C=F T AC=M1g,方向和水平方向成30°,指向右上方。
(3)图乙中,根据平衡方程有F T EG sin 30°=M2g,F T EG cos 30°=F N G,所以F N G=M2g cot 30°=3M2g,方向水平向右。
[答案](1)M1
2M2(2)M1g方向和水平方向成30°指向右上方(3)3M2g方向水平向右
【针对训练】
1.(2013·东北三省四市模拟)如图2-2-12所示,一条细绳跨过定滑轮连接两个小球A、B,它们都穿在一根光滑的竖直杆上,不计绳与滑轮间的摩擦,当两球平衡时OA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2θ,OB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则球A、B的质量之比为()
图3
A.2cos θ∶1B.1∶2cos θ
C.tan θ∶1 D.1∶2sin θ
解析:选A以A为研究对象,根据平衡条件得:T sin 2θ=m A g。
以B为研究对象,根据平衡条件得:T sin θ=m B g,解得m A∶m B=2cos θ∶1,故A正确。
2.如图2为三种形式的吊车的示意图,OA为可绕O点转动的杆,重量不计,AB为缆绳,当它们吊起相同重物时,杆OA在三图中的受力F a、F b、F c的关系是()
图4
A.F a>F c=F b B.F a=F b>F c
C.F a>F b>F c D.F a=F b=F c
解析:选B对图(a),画出A点受力分析图,可得杆OA对A点的作用力,由牛顿第三定律可得图(a)中杆OA受力F a=2G cos 30°=3G。
对图(b),画出A点受力分析图,由tan 30°=G/F b,可得杆OA对A点的作用力,由牛顿第三定律可得图(b)中杆OA受力F b=G/t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