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经济开发区地块简评10.7-PPT精品文档
- 格式:pptx
- 大小:3.09 MB
- 文档页数:28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沌口街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沌口街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调整完善方案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沌口街办事处二〇一七年七月为更好地保障“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维护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严肃性,提高规划的可操作性,根据湖北省国土资源厅、武汉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局的统一部署,对《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沌口街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进行调整。
一、主要目标执行情况(一)耕地保护压力大规划期内,沌口街严格保护耕地,落实新增建设占用耕地占补平衡,推进网格化管理,但因新增建设占耕量较大,但街内耕地后备资源有限,到2015年末,全街耕地面积565.60公顷(实有耕地563.66公顷,可调整耕地为1.94公顷),已低于规划确定的目标(721公顷)。
(二)新增建设用地空间已使用完毕规划实施以来,沌口街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工业化,强化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2010-2015年,全街累计获批新增建设用地606公顷,6年时间内使用了98%的新增建设用地指标。
二、调整的必要性(一)适应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汉南区融合发展,保障重点项目落地的需要2014年1月,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整体托管汉南区,根据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两区将按照“生产、生活、生态”功能相协调的思路,推动两区一体化发展,大力推进产业园区建设,完善交通体系,促进两区在行政管理、城市规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生态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等六个方面实现一体化。
但现行规划已经没有剩余空间,亟需调整完善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二)适应两规合一、多规融合的需要2014年以来,武汉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局组织对都市发展区内的控规导则进行了优化,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也组织编制了《武汉开发区(汉南区)一体化规划》,客观上导致了城乡规划与土地规划的不一致;当前,武汉市正在编制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对军山街土地利用做出了新安排,各行业各部门也编制了“十三五”规划,迫切需要开展土地规划调整完善,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在规划用地方面做好承前启后,推进两规动态合一。
武汉市2010年开发区经济发展简析2010年,我市开发区抢抓国家战略发展机遇,各项经济指标快速增长,为武汉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
一、开发区入驻企业迅速增加2010年,我市共有15个国家及省级以上开发区,其中,东湖新技术开发区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第二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吴家山台商投资区批准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我市开发区上升为国家战略,竞争力大大增强。
截止2010年末,开发区经国家和省级批准认定的规划面积260.29平方公里,比上年净增22.82平方公里;实际占地面积达到217.62平方公里,比上年净增67.34平方公里,已入区企业实际用地面积达161.54平方公里,占规划面积的62%。
开发区内共有企业33483家,比上年增加5223家。
其中,工业企业7123家,比上年增加1221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2300家,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81.6%。
高新技术企业527家,比上年增加69家。
第三产业企业23709家,比上年增加3146家。
开发区单位从业人员达91.43万人,比上年净增10.6万人;占全市从业人员的18.5%。
二、开发区步入快速发展期经过近几年的不断发展,我市各开发区大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发展创意型、服务型、环保型现代服务业;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坚持自主创新,开发区经济发展跃上新台阶。
1、工业生产占全市的三分之二。
2010年,开发区共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329.41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67.4%;增长31.3%,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9个百分点。
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265.89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65.2%;增长20.6%,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4946.72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的65.7%,增长26.8%。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工业总产值双双突破一千亿元大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