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呼吸系统 组织学
- 格式:ppt
- 大小:6.16 MB
- 文档页数:62
二呼吸系统医学组织学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气管的一般组织结构。
2、掌握肺导气部及呼吸部的形态结构及相互移行关系。
3、熟悉肺泡隔的组成成分及功能。
[实验器材和材料] 1、显微镜。
2、VCD实验教学碟片。
3、组织标本:(1)气管。
Susa液固定,横断石蜡切片,HE染色(2)肺。
Susa液固定,石蜡切片,HE染色。
[实验步骤和观察项目]一、看VCD实验教学指导内容:1、光镜结构:鼻甲切片(观察鼻嗅部粘膜及呼吸部粘膜的组织结构)、气管、肺血管注入标本。
2、超微结构:型肺泡细胞、气管上皮细胞。
二、自行观察标本:(一)气管(HE染色)肉眼观察:切片为环状,管壁中有蓝色半环形圈,为气管软骨环,缺口侧为气管壁的背侧。
低倍镜观察:由腔面向外分清气管三层结构:1.粘膜:1)上皮;为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是被覆腔面的一蓝紫色细带。
细胞分界不清,上皮的表面和基底面都很平整,但细胞核的高低不一致。
游离面有一条粉红色的细线诶纤毛基膜厚而明显,着红色。
2)固有层:由含细密纤维的结缔组织组成,内有弥散的淋巴组织,并有腺导管的纵横断面。
.2.粘膜下层;由疏松结缔组织组成,其中含有混合性腺体、血管及神经等。
3.外膜:最厚,由透明软骨和疏松结缔组织组成。
在软骨环缺口处可见平滑肌纤维束,大部分为纵切面,小部分为横断面,注意与致密结缔组织相区别。
此层也可见到混合性腺体。
高倍镜观察:1,在粘膜层的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内夹有杯状细胞。
2.在固有层与粘膜下层交界处可见有红染的、呈小亮点状、横断的弹性纤维层,此层属于粘膜层,可作为固有层与粘膜下层的分界(二)肺(HE染色)肉眼观察:为一小块海绵样组织,大部分是肺的呼吸部,其内有大小不等的腔隙,是肺内各级支气管的断面和动、静脉的断面。
低倍镜观察:肺实质内可见大小不等、形态不规则的管腔及肺泡,在肺泡之间的一定部位可见各级支气管及伴行的较大血管。
一、导气部:包括小支气管、细支气管和终末细支气管。
1、小支气管:为标本中管腔最大者。
三基练习-病理学-第10章呼吸系统疾病+答案+完整解析1、下列关于大叶性肺炎的描述,错误的是:A、由细菌感染引起B、病变多从肺泡开始C、炎症不破坏肺泡壁结构D、患者常有胸痛及咳铁锈色痰E、中性粒细胞渗出为主的炎症解析:大叶性肺炎是以纤维素渗出为主的炎症。
正确答案:E2、大叶性肺炎的并发症不包括()A、蜂窝肺B、脓气胸C、纤维素性胸膜炎D、肺肉质变E、败血症和脓毒败血症解析:大叶性肺炎的并发症:①肺肉质变;②肺脓肿或脓胸;③胸膜肥厚或粘连:由纤维素性胸膜炎不能被完全溶解吸收引起;④败血症或脓毒败血症;⑤感染性休克。
正确答案:A3、中性粒细胞渗出过少的大叶性肺炎易发生的并发症是()A、感染性休克B、脓胸C、纤维素性胸膜炎D、肺肉质变E、败血症解析:大叶性肺炎病灶中的中性粒细胞渗出过少,渗出物不能完全溶解而发生机化,形成肺肉质变。
正确答案:D4、渗出液中检出肺炎球菌,提示大叶性肺炎病变处于()A、充血水肿期B、红色肝样变期和灰色肝样变期C、灰色肝样变期D、溶解消散期E、充血水肿期和红色肝样变期解析:灰色肝样变期时,渗出物中有大量中性粒细胞且特异性抗体已形成,可吞噬杀灭致病菌,故导致病菌不易检出;溶解消散期,肺内的炎症已经消散溶解,更不易检出致病菌。
正确答案:E5、患儿,男,2岁。
近几日出现发热、咳嗽,伴黄色黏液脓痰,胸透见两肺下叶散在边缘模糊的斑片状阴影。
其最可能的病变是A、干酪样肺炎B、大叶性肺炎C、小叶性肺炎D、间质性肺炎E、转移性肿瘤正确答案:C6、下列不属于小叶性肺炎的是()A、手术后肺炎B、吸入性肺炎C、麻疹后肺炎D、坠积性肺炎E、巨细胞肺炎解析:麻疹性肺炎时出现的巨细胞较多,又称巨细胞肺炎,为病毒性肺炎。
正确答案:E7、下列病理改变符合病毒性肺炎的是A、常有肺泡结构的破坏B、肺泡间隔水肿,炎细胞浸润C、肺泡内常有大量纤维素渗出D、局部区域中性粒细胞浸润E、一般不检出病毒包涵体解析:病毒性肺炎镜下表现主要为肺间质的炎症,而非肺泡结构的破坏。
第十章间质性肺疾病与结节病第一节间质性肺疾病间质性肺疾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是一组主要累及肺间质、肺泡和或细支气管的肺部弥漫性疾病,通常亦称作弥漫性实质性肺疾病diffuse parenchymal lungdiseaseDPLD。
ILD并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它包括 200多个病种。
尽管每一种疾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和病理学改变有各自的特点,然而,它们具有一些共同的临床、呼吸痔理生理学和胸部 X线特征。
表现为渐进性劳力性气促、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伴弥散功能降低、低氧血症和影像学上的双肺弥漫性病变。
病程多缓慢进展,逐渐丧失肺泡一毛细血管功能单位,最终发展为弥漫性肺纤维化和蜂窝肺,导致呼吸功能衰竭而死亡。
【肺间质的概念】肺实质指各级支气管和肺泡结构。
肺间质是指肺泡上皮与血管内皮之间、终末气道上皮以外的支持组织,包括血管及淋巴管组织。
正常的肺间质主要包括两种成分:细胞及细胞外基质。
一细胞成分在肺间质内,约 7 5%是细胞成分,其中约30%~40%是间叶细胞;其余是炎症细胞及免疫活性细胞。
间叶细胞包括成纤维细胞、平滑肌细胞及血管周围细胞等。
成纤维细胞至少包括三种细胞:难以归类的间质细胞、成纤维细胞及肌成纤维细胞。
炎症及免疫活性细胞包括:单核一巨噬细胞约占 90%、淋巴细胞约占 l 0%以及很少量的肥大细胞等。
淋巴细胞中包括 T细胞、少量 B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cells,NK。
这些细胞成分特别是单核一巨噬细胞,在致病因子的刺激下可以产生多种炎症介质或细胞因子,在 ILD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二细胞外基质ECM包括基质及纤维成分。
前者主要是基底膜,由糖蛋白、层粘连蛋白、纤维连接蛋白等组成;后者主要是胶原纤维约占 70%,其次是弹力纤维。
在组织学上,相邻肺泡之间的空隙称作间质腔又称肺泡间隔。
间质腔内有毛细血管及淋巴管分布图 2-10—1。
肺毛细血管壁表面有内皮细胞,其下为基底膜,内皮细胞之间的连接较为疏松,毗连处有宽窄不均的空隙,平均为 4~5 nm,最宽处可达 2 0nm,液体和一些蛋白质颗粒可由此通过,进人间质腔内。
第二节人体细胞获得氧气的过程一.教学目的1.使学生初步了解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各器官的主要功能,理解肺通气的过程。
2.使学生了解呼吸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肺的结构和功能。
肺泡内的气体交换。
教学过程引言: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不仅需要进食、饮水,还需要进行呼吸,提供能量。
那么人体不停地吸气与呼气是怎样进行的呢?一、呼吸系统的组成出示呼吸系统图,请学生自上而下按顺序说出呼吸系统的组成,教师板书: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但外界气体对肺来说不适宜,其原因是:寒冷、干燥并带有灰尘和细菌等杂质,肺所需要的是温暖、湿润和洁净的气体。
外界气体不是直接入肺,而是经过呼吸道。
鼻腔是呼吸道的门户,前部有鼻毛,如同一道防护林,能阻挡吸入空气的灰尘和细菌,也可以说是肺的第一道防线。
若有灰尘和细菌闯过这道防线,又会遇到第二道防线。
鼻腔表面衬有一层粘膜,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能温暖吸入的冷空气。
粘膜分泌粘液,这就是“鼻涕”,能使鼻腔保持湿润并粘住吸入气体里的灰尘和细菌,对吸入气体有清洁的作用。
气管和支气管都是由“C”形软骨作支架,使管腔敞开,气流通畅。
管壁里面覆盖有纤毛的粘膜能分泌粘液,又可以粘住吸入空气里的灰尘和细菌。
粘膜上的纤毛不停地向喉部方向摆动,把粘液及其粘着的灰尘和细菌送向喉,继而咳嗽出的是痰。
这可以说是第三道防线。
外界带有灰尘、细菌的干燥冷空气经过这三道防线进入肺就已变成温暖、湿润的洁净气流。
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肺的结构怎样适于气体交换呢?出示肺泡结构模型,肺在胸腔内,柔软而有弹性。
新生儿的肺淡红色,成年人的肺由于不断吸入尘埃沉积在肺内,所以是暗灰色。
肺呈圆锥形,左、右各一。
肺是由各级支气管与肺泡组成。
左、右支气管进入左右肺,形成树枝状分支构成细支气管,再分为肺泡管,末端为盲管。
盲端膨大形成许多葡萄似的泡状物,每个泡状物为一个肺泡。
1.肺泡的特点。
(1)数量多:肺泡总数约为7.5亿个。
人体解剖生理学试题及答案第十章呼吸系统一、名词解释1、呼吸:机体与外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2、肺通气:通过呼吸运动,气体进出肺的生理过程。
3、呼吸运动:呼吸肌收缩与舒张所引起的胸廓扩大和缩小。
4、肺牵张反射:由肺扩张或肺缩小引起的吸气抑制或兴奋的反射,称肺牵张反射。
5、呼吸中枢:指中枢神经系统内产生和调节呼吸运动的神经细胞群。
6、血氧饱和度:是血氧含量占血氧容量的容积百分比。
7、血氧容量:100ml血液中的血红蛋白被氧充分饱和时的最大携氧量。
8、血氧含量:是指100毫升血液内所含的氧毫升数,包括实际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氧和溶解在血浆内的氧。
9、气血屏障:肺泡气与肺泡隔毛细血管中血浆进行气体交换必经的结构,包括表面活性物质层、I型肺泡上皮、基膜、结缔组织、基膜、毛细血管内皮。
10、解剖无效腔:呼吸时存留在呼吸道中不能进入肺泡的气体量,不参与肺换气。
11、中枢化学感受器:指延髓腹外浅表部位的一个化学感受区。
它不感受缺氧的刺激,但对CO2的敏感性较外周化学感受器高。
12、氧离曲线:表示P O2与Hb氧结合量或Hb氧饱和度关系的曲线,呈近似S形二、选择题1、二氧化碳在血液中运输的最主要形式是 CA、物理溶解B、形成碳酸C、形成碳酸氢盐D、形成氨基甲酸Hb2、某人100ml血液中含15克Hb,已知1克Hb可结合1、34mlO2,如果此人静脉血中氧含量为10ml%,那么静脉血中Hb的氧饱和度约为 CA、10%B、20%C、50%D、25%3、中枢化学感受器最敏感的直接刺激物是 CA、脑脊液中的CO2B、血液中的CO2C、脑脊液中的H+D、血液中的H+4、CO2对呼吸运动的调节作用,最主要是通过刺激 BA、主动脉体和颈动脉体化学感受器B、中枢化学感受器C、延髓呼吸中枢D、脑桥呼吸调整中枢5、肺通气是指 CA、肺与血液的气体交换B、外界环境与气道间的气体交换C、肺与外界环境间的气体交换D、外界氧气入肺的过程6、肺通气的原动力来自 DA、肺内压与胸内压之差B、肺内压与大气压之差C、肺的弹性回缩D、呼吸肌舒缩运动7、肺的呼吸部指 BA、小支气管至肺泡B、呼吸性细支气管至肺泡C、肺泡管至肺泡D、所有肺泡8、血液中二氧化碳浓度增高能引起呼吸运动增强,这种调节方式属于:AA、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C、神经-体液调节D、自身调节9、中枢化学感受器的生理刺激物是 BA、脑脊液中CO2本身的刺激B、脑脊液中H+的刺激C、血液中H+增加D、血液中Cl-的变化10、肺泡与肺毛细血管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是通过下列哪种结构实现的CA、肺泡膜B、肺泡上皮和毛细血管内皮C、呼吸膜D、肺泡上皮,毛细血管内皮,内皮基膜11、下列哪项会引起氧离曲线右移?AA、温度升高B、pH升高C、氧气浓度升高D、二氧化碳浓度降低12、一个Hb分子可结合的氧分子是 CA、8个B、6个C、4个D、2个13、下列哪种因素可以导致血氧饱和度升高: CA、pH减低B、温度升高C、CO2分压降低D、2,3-DPG增多14、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是由肺内哪种细胞合成分泌的 BA、肺泡Ⅰ型上皮细胞B、肺泡Ⅱ型上皮细胞C、气道上皮细胞D、肺成纤维细胞15、肺的呼吸部指 BA、终末细支气管及其以下分支至肺泡B、呼吸性细支气管及其以下分支至肺泡C、肺泡管及其以下分支至肺泡D、肺泡囊和肺泡16、除毛细血管内皮及基膜外,组成气-血屏障的成分有 DA、肺泡表面液体层、Ⅰ型肺泡细胞和基膜B、肺泡表面液体层、Ⅱ型肺泡细胞和基膜C、肺泡表面液体层、Ⅰ型与Ⅱ型肺泡细胞D、肺泡表面液体层、Ⅰ型肺泡细胞及其基膜和薄层结缔组织17、下列可以中枢化学感受器兴奋的是 AA、血液中CO2的刺激B、脑脊液中O2的刺激C、血液中H+增加D、血液中PO2的下降18、决定气体在肺部交换方向的关键因素是 BA、气体在血中的溶解度B、气体的分压差C、气体的分子量D、呼吸膜的面积19、中枢化学感受器的生理刺激物是 BA、脑脊液中O2本身的刺激B、脑脊液中H+的刺激C、血液中H+增加D、血液中Cl-的变化20、颈动脉体化学感受器的传入冲动是由下列哪对神经传递的? AA、迷走神经B、舌下神经C、副神经D、舌咽神经21、肺换气的动力是 DA. 呼吸肌的舒缩活动B. 胸内负压的抽吸作用C. 大气压与肺泡气间的压力差D. 大气压与血液的气体分压差22、下列哪种情况下氧解离曲线右移? AA. 血液中CO2张力增高B. 血液中CO2张力降低C. 血液中pH值增高D. 血液中2,3-二磷酸甘油酸减少23、CO2分压由高到低的顺序通常是 DA. 呼出气、肺泡气、组织细胞、静脉血B. 静脉血、呼出气、肺泡气、组织细胞C. 肺泡气、静脉血、组织细胞、呼出气D. 组织细胞、静脉血、肺泡气、呼出气24、低氧对呼吸的兴奋作用是通过 AA. 外周化学感受器而实现的反射性效应B. 直接兴奋呼吸中枢C. 直接兴奋脑桥呼吸调整中枢D. 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而兴奋呼吸中枢25、控制呼吸基本节律的神经元位于 BA. 脊髓前角B. 延髓C. 中脑D. 脑桥背外侧部E. 下丘脑26、缺氧对呼吸中枢的直接作用是 AA. 抑制B. 兴奋C. 抑制大于兴奋D. 抑制与兴奋相等E. 兴奋大于抑制27、关于平静呼吸的描述,下述哪项错误 CA.吸气时肋间外肌收缩B.吸气时膈肌收缩C.呼气时呼气肌收缩D.呼气时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28、正常情况下,维持呼吸中枢兴奋性的最有效刺激是 CA.一定程度的缺氧B.血H+浓度升高C.一定浓度的CO2D.以上全错三、是非题(对)1、在动物实验中,若切断动物的两侧迷走神经后,其呼吸加深变慢。
呼吸系统组织学特征呼吸系统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人体的氧气供应和二氧化碳排出。
呼吸系统由鼻腔、喉咙、气管、支气管和肺组成。
每个组织在结构和功能上都有其独特的特征。
鼻腔是呼吸系统的入口,也是空气的净化器。
鼻腔内覆盖着黏膜,黏膜上布满了细小的绒毛状结构,称为纤毛。
这些纤毛不断地颤动,将空气中的灰尘、细菌和其他杂质粘附在黏液上,避免它们进入到呼吸道。
黏膜还含有大量的血管,通过这些血管可以调节鼻腔内的温度和湿度,使得空气在进入肺部之前得到适当的处理。
喉咙是连接鼻腔和气管的管道,也是声音的产生器官。
喉咙主要由软骨和肌肉组成,其内壁有粘膜覆盖。
喉咙的特征在于其上部有一个叫会厌的结构。
会厌可以根据需要向上或向下移动,调节通气和阻止食物进入气管。
气管是连接喉咙和支气管的管道,主要由纤维软骨环组成,这种结构可以确保气管的开放和稳定。
气管内壁也被黏膜覆盖,黏膜上有纤毛,与鼻腔类似,纤毛的颤动有助于清除气管内的异物和黏液。
支气管是气管分支出来的管道,将空气输送到肺的各个部分。
支气管的壁由纤维软骨环支持,保持管道的形状。
支气管内壁的黏膜上也有纤毛,这些纤毛的运动可以将黏液和杂质从支气管排出。
肺是呼吸系统的最重要的组织,肺的结构复杂且精密。
肺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由支气管分支形成的肺泡。
肺泡是呼吸系统的基本单位,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肺泡的壁非常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细胞被称为肺泡上皮细胞。
肺泡上皮细胞的特点在于其长而扁平的形状,这种形状有助于增加气体交换的表面积。
肺泡壁上还有许多血管,这些血管将氧气吸收到血液中,并将二氧化碳排出。
呼吸系统的组织学特征主要表现在其不同组织的结构和功能上。
鼻腔和气管等组织具有滤清空气和湿化空气的功能,而肺泡则是气体交换的关键场所。
这些特征保证了呼吸系统的正常运作,维持了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
通过对呼吸系统组织学特征的了解,可以更好地理解呼吸系统的功能和疾病的发生机制,为相关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