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评价模型设计基于中国农业银行总行的案例研究谢合亮
- 格式:pdf
- 大小:905.29 KB
- 文档页数:3
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度内部控制评价报告董事会全体成员保证本报告内容真实、准确和完整,没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
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全体股东: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对建立和维护充分的财务报告相关内部控制制度负责。
财务报告相关内部控制的目标是保证财务报告信息真实完整和可靠、防范重大错报风险。
由于内部控制存在固有局限性,因此仅能对上述目标提供合理保证。
本行董事会已按照《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配套指引要求对财务报告相关内部控制进行了评价,未发现本行内部控制在设计或执行方面存在重大缺陷和重要缺陷;一般缺陷可能导致的风险均在可控范围之内,不会对本行经营管理活动质量和财务目标的实现造成重大影响,并已经和正在认真落实整改。
本行董事会认为,于2012年12月31日(基准日),本行财务报告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健全,执行有效。
本行聘请的德勤华永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已对本行财务报告相关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了审计,出具了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
本行在内部控制自我评价过程中未发现与非财务报告相关的内部控制重大缺陷。
一些有待改善的事项对本行整体经营管理不构成实质影响,本行高度重视这些事项,将进一步采取措施持续改进。
董事长:蒋超良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二○一三年三月二十六日附件:内部控制评价工作总体情况说明一、内部控制评价的总体情况本行董事会是内部控制评价的最高决策机构和最终责任人,本行内控与法律合规部负责内部控制评价的具体组织实施工作,对纳入评价范围的各业务风险领域和单位进行评价。
2012年9月至2013年1月,本行对全行2012年度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状况进行了评价,覆盖了总行本部、境内外各分支机构及控股子公司,其中,本行聘请了外部咨询机构(普华永道咨询(深圳)有限公司)开展对总行本部和3家一级分行的内部控制评价。
本行内部控制评价包含与实现整体控制目标相关的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等内部控制要素,涉及对公业务、个人业务、三农业务、资金计财、风险管理、科技产品及行政支持等主要控制流程,覆盖公司层面、业务流程层面和信息系统层面等三大层面,对其内部控制设计与执行的有效性进行全面、系统、有针对性的评价。
浅议商业银行会计风险摘要商业银行作为以货币为经营对象的特殊企业,各类业务的经营都需要通过会计核算来实现,面对复杂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管理环节,风险的产生是不可避免的。
商业银行会计工作的风险主要表现在会计操作风险、会计核算风险、会计结算风险、人员管理风险等方面。
我们要用科学的发展观正视会计核算工作中潜在的风险,通过完善健全内控制度,严格把好事前审查、事中检查和事后监督三道防线,提高会计核算质量,把各类风险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有效控制和防范风险的发生,促进银行业务经营的稳健发展。
本文主要分析了商业银行会计工作风险形成的原因,并提出防范措施。
关键词:商业银行会计风险内控机制目录引言 (3)一、商业银行会计风险概述 (3)(一)会计风险的含义 (3)(二)会计风险的类型 (3)(三)会计风险的特征 (4)二、农业银行案例概况 (4)(一)农业银行的背景信息 (4)(二)农业银行会计风险防范相关制度 (4)(三)农业银行的案例简介 (5)三、案例分析及商业银行会计风险形成的原因分析 (6)(一)案例中“双人管库制度形同虚设 (6)(二)会计操作存在问题 (6)(三)会计核算问题 (7)(四)会计结算问题 (7)(五)人员管理形成风险的问题 (8)四、商业银行会计风险防范措施 (8)(一)严格执行“双人管库 (8)(二)完善内控机制,防范和化解业务风险 (9)(三)应用科技手段控制和防范业务风险 (9)(四)加强业务培训和学习,提高风险识别能力 (10)(五)全内控建设,强化制度约束 (10)(六)加强检查监督,建立科学的风险控制体系 (11)五、总结 (11)参考文献 (12)浅议商业银行会计风险引言随着商业银行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商业银行会计也处于重大变化时期。
纵观国内外金融市场,银行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风险,兼并、倒闭现象日益增加。
从风险的表现来看,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大多数与会计行为违规紧密相关。
面对如此风险压力,加强对会计行为的规范和约束,已是当务之急。
来源:时间:2007-03-14摘要:本文是对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评价机制的探讨。
文章从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评价理论也即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三大理论支柱出发,结合监管当局对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评价办法的分析,指出建立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评价机制的主要内容并提出完善评价机制的建议关键词: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内部控制评价一、引言银行业的成长与国民经济发展和国家社会的稳定息息相关。
作为银行业主体的商业银行,由于经营业务的特殊性而面临着巨大的风险,特别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过渡性保护期于2006年12月11日结束,我国将全面开放银行业务,这意味着国内商业银行将受到内部控制和管理水平的严峻考验。
面对风险和竞争的挑战,加强内部控制,防范化解经营风险,提高核心竞争力成为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主题。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评价就是对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实施和运行结果开展的调查、测试、分析和评估等系统性活动,是在内部控制思想和理论基础上产生的,适于监管和决策层掌握内部控制体系的完善性、有效性、可行性及内控制度的执行情况。
我国商业银行经过内控理论研究、经验积累和内控评价实践,逐步形成了系统化的综合评价机制。
二、内部控制理论(一)COSO报告对内部控制的贡献内部控制理论是随着企业内控要求的不断提出和内控实践经验的丰富而逐渐发展起来的,经历了内部牵制、内部控制系统、内部控制结构和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四个理论阶段。
近年来,内部控制指引这个课题引起了很多人的兴趣,1992年COSO委员会发布了《内部控制——整体框架》报告,是迄今为止对内部控制最为全面的论述,其作为内部控制指南正为全球所接受。
1985年,由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美国会计学会(AAA)、财务经理协会(FEI)、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及管理会计协会(IMA)共同赞助成立了反对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National Commission On Fraudulent Financial Reporting),即著名的Treadway委员会。
银监会负责人就《商银控评价试行办法》答问中新网1月7日电据中国银监会官方消息,日前,中国银监会制定发布了《商业银行部控制评价试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
银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就《办法》的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问:为什么要出台《商业银行部控制评价试行办法》?答:近年来国商业银行频繁发生重大金融案件,表明商业银行自身免疫力还不高,部控制仍存在严重缺陷,主要表现在没有形成系统的部控制制度,缺乏主动的风险识别与评估机制,部控制措施零散、不系统,监督检查环节不到位,部控制结果不稳定,缺乏对部控制持续改进的驱动力,风险管理的长效机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建立。
为改变这一状况,银监会经长时间酝酿并在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和借鉴国际先进做法的基础上,出台《商业银行控评价试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旨在通过建立一套对商业银行部控制评价的框架和方法,规和加强对商业银行部控制的评价,督促其进一步建立部控制体系,健全部控制机制,形成风险管理的长效机制,保证商业银行安全稳健运行。
问:部控制评价的目标是什么?答:商业银行部控制评价的目标是通过评价商业银行部控制体系的充分性、合规性、有效性和适宜性,促使商业银行切实加强部控制体系的建设并认真执行。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促进商业银行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监管要求和商业银行审慎经营的要求;(二)促进商业银行提高风险管理水平,保证其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的实现;(三)促进商业银行增强业务、财务和管理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和与时性;(四)促进商业银行各级管理者和员工强化部控制意识,严格贯彻落实各项控制措施,确保部控制体系得到有效运行;(五)促进商业银行在出现业务创新、机构重组与新设等重大变化时,与时有效地评估和控制可能出现的风险。
问:制定《办法》遵循的主要原则有哪些?答:第一、与国际惯例接轨。
1998年巴塞尔委员会在FRAMEWORK FOR INTERNAL CONTROL SYSTEMS IN BANKING ORGANISATIONS中提出了商业银行部控制体系框架,强调商业银行建立部控制体系的重大意义。
题目:基于农业银行浅析我国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摘要随着金融全球化、市场化的快速发展,银行业的经营活动日益多元化、综合化、国际化,其经营环境愈来愈复杂。
银行业在各种操作风险案和洗钱案等丑闻相继暴露的情况下,空前重视合规风险管理体系建设。
目前,一些国际性大银行己经建立起比较成熟的合规风险管理体系,提高了银行管理有效性。
实践证明,建立该体系是银行提升竞争力,实现价值最大化目标的必要措施。
基于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起步较晚,存在管理体系不完善、理念偏差、方法落后等问题,本文尝试通过对我国农业银行的合规风险管理体系出发,通过对农业银行合规风险的分析从而了解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进而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合规风险管理的优化策略进行探索和研究。
关键词: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优化策略一、研究背景(一)国外研究背景合规实际上最早发源于美国。
1973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因“水门事件”而下台,其竞选班底被查出将带有贿赂性质的非法政治捐款通过清洗变为合法的政治捐款,该洗钱行为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这之后美国企业走私、贿赂、舞弊的丑闻频频曝光,沉重打击了投资者对美国市场的信心。
在这一背景下,美国的监管机构开始提出企业的合规问题以及对企业的反洗钱合规要求。
通过对一系列重大丑闻事件的深刻反思,世界各国的银行机构认识到,频频发生的银行舞弊丑闻和违规事件大多是由于银行自身的合规风险管理失控所致。
各国监管当局也意识到外部合规性监管不可能替代银行内部的合规风险管理,有效的合规性监管必须以健全、高效的银行合规风险管理体系为基础。
为此,自1992年开始,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监管机构先后出台了有关银行业机构合规部门的规定。
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在2005年发布了《合规与银行内部合规部门》的文件,指导银行业加强合规风险管理。
(二)国内研究背景随着金融全球化和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银行业正快速和国际银行业接轨。
在这过程中,国内银行业在风险管理机制方面的弊端和不足也日趋暴露,严重阻碍了国内银行业的发展。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评价研究以为例一、概述随着金融市场的日益复杂化和全球化,商业银行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而内部控制作为保障银行稳健运营的关键因素,其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在内部控制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如何科学、有效地评价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体系,成为当前金融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作为一种多目标决策分析方法,具有系统性、层次性、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本文旨在探讨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评价研究,通过对内部控制体系的层次结构进行构建和分析,建立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为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优化和提升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文首先介绍了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和步骤,然后结合我国商业银行的实际情况,构建了内部控制评价的层次结构模型。
在此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和专家打分等方法,确定了各层次指标的权重和评分标准,最终得到了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综合评价结果。
本文还对评价结果进行了深入分析和讨论,提出了针对性的改进建议,以期为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完善和提升提供参考和借鉴。
1. 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全球化趋势的加强,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经营环境和风险挑战日益复杂多变。
内部控制作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银行资产安全、维护金融稳定、促进银行业务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在内部控制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如内部控制体系不完善、风险评估不准确、控制措施执行不到位等,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银行的风险防范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作为一种多准则决策分析方法,具有系统性、层次性、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等优点,在风险管理、决策分析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业银行内部控制问题及对策研究—以中国农业银行为例摘要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业的主体,在现代经济活动中极大的推动和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在金融全球化背景下,尤其是在当前欧债危机下,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下的多重挑战,但同时也面临着开拓国际市场的良好机遇。
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业的主体,在现代经济活动中极大的推动和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有效的内部控制作为提高商业银行竞争力的一种关键手段,具有确保银行体系稳健运行的重要作用,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制度的科学设计及稳健运行,在保障商业银行自身健康发展的同时,也维护了国家金融体系的稳定,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
因此,健全金融安全保障体系、防范金融风险并确保金融安全已成为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急需研究的课题。
本课题拟以中国农业银行内部控制问题的分析为例,为完善该银行及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体系提出合理有效的对策。
关键词:商业银行;农业银行;内部控制;对策Research on Internal Control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Banks -- Taking Agricultural Bank of China as An ExampleAbstractAs the main body of the financial industry, commercial banks have greatly promoted and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in the modern economic activiti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financial globalization, especially in the current European debt crisis, China's commercial banks are facing multiple challenges under the complicated and changeable international and domestic economic situation, but at the same time, they are also faced with good opportunities to explore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As the main body of the financial industry, commercial banks have greatly promoted and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in the modern economic activities. Effective internal control, as a key means to improve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commercial banks, has an important role to ensure the stable operation of the banking system. The scientific design and stable operation of the internal control system of commercial banks not only safeguards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commercial banks, but also maintains the stability of the national financial system, and promotes the healthy and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Therefore, to improve the financial security system, to prevent financial risks and to ensure financial security has become a global, especially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which are in urgent need of research.This paper takes the analysis of internal control problems of Agricultural Bank of China as an example, and puts forward reasonable and effective countermeasures for improving the internal control system of the bank and commercial bank.Key words:Commercial Bank;The Agricultural Bank of China;Internal Control;Countermeasures目录一、绪论 (1)(一)研究背景 (1)(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2)(三)相关的文献综述 (2)二、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理论概述 (4)(一)内部控制概念及本质 (4)(二)内部控制的目标 (4)(三)内部控制的要素 (5)三、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现状 (7)(一)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概况 (7)(二)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体系特征 (7)(三)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问题 (7)四、农业银行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9)(一)农业银行内部控制的现状 (9)(二)农业银行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9)(三)农业银行内部控制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1)五、完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问题的对策 (12)(一)完善农业银行内部控制的对策 (12)(二)完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具体措施 12 结论 (14)致谢 (15)参考文献 (16)一、绪论随着经济和金融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近50年来金融理论与实践的突破,使得金融产品和金融市场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关于内部控制评价的实践与思考---中国农业银行辽宁省分行驻葫芦岛审计办事处内部控制和风险防范是商业银行永恒的主题。
在农业银行即将上市之际,深入研究企业内部控制理论及实践,对于农业银行的健康、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农业银行内部控制理论概要及意义◆内部控制理论概要。
内部控制是单位为实现管理目标而建立的程序、调节和措施所形成的调整、检查、制约活动的总称。
具体地说是单位经营管理者,为维护资产完整,保证会计信息正确和财务活动的合法,促进经济效益提高,经营决策贯彻和经营目标实现,而建立的程序、环节和措施等,对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管理所形成的调整、检查和制约活动的总称。
对内部控制概念的分析不难看出,金融企业的内部控制实质是(笔者的理解,不一定准确)各级行的领导班子(决策层),为了保证资产的增值,效益的提升,财务活动,人力资源调配等一切活动的合规合法而制定的各类决策(规章制度、决议等)的是否正确执行,而采取的检查,奖惩以及调整等一系列管理活动。
由此可以看出,内部控制涉及的范围及其广泛,对其影响因素也是全方位的,仅内部控制要素就包含企业环境、企业风险识别和评估,企业控制活动,企业信息与沟通,企业的监督活动等。
而企业内部控制的种类,更是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而多种多样,对于企业内部控制的程序、内部控制方法及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等理论在此不作赘述。
◆实施内部控制评价的意义。
内部控制与内部控制评价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内部控制评价是根据内部控制的模式,对现行内部控制制度的恰当性和有效性,进行分析及价值评定的工作,其实质是评价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与执行情况。
金融企业的内控合规部门是履行内部控制评价职能,从事测定、评价内部控制的专门机构。
内控合规部门根据行党委的工作部署,对基层单位开展定期、不定期的内控评价工作,可以及时发现内控制度建设过程中的纰漏,进而不断调整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如果内部控制制度科学合理,而执行者违规操作、违章运营,内控评价人员就要提供确凿的证据,撰写专题报告交由同级或上一级行党委实施处罚。
《基于COSO_ERM新框架的农村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研究》基于COSO-ERM新框架的农村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研究一、引言农村商业银行作为我国金融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和优化至关重要。
在信息化和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传统的内部控制方式已经难以满足日益复杂的金融业务需求。
因此,引入新的内部控制框架,如COSO-ERM新框架,对于农村商业银行的稳健运营和风险防控具有深远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基于COSO-ERM新框架的农村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研究,以期为农村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提供理论支持和实际操作指导。
二、COSO-ERM新框架概述COSO-ERM新框架是由美国COSO委员会提出的,以风险管理为核心的企业风险管理框架。
该框架强调企业应从战略角度出发,全面考虑企业内外部环境、目标设定、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信息与沟通以及监控等各个环节,构建一套完整的风险管理体系。
对于农村商业银行而言,引入COSO-ERM新框架,有助于其建立科学、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提高风险防控能力。
三、农村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现状及问题当前,农村商业银行在内部控制方面已取得一定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内部控制体系不完善,缺乏科学、系统的风险评估和应对机制。
其次,内部控制执行力度不够,部分员工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内部控制措施难以得到有效执行。
此外,信息沟通不畅、监控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也制约了农村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四、基于COSO-ERM新框架的内部控制建设针对农村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基于COSO-ERM新框架的内部控制建设方案。
首先,要完善内部控制体系,明确内部控制的目标和原则,建立科学、系统的风险评估和应对机制。
其次,要加强内部控制执行力度,提高员工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和重视程度,确保内部控制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此外,还要加强信息沟通与监控,建立完善的信息沟通机制和监控机制,确保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运行。
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题目: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研究专业:会计学一、前言部分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以及社会经济秩序的不断好转,我国各大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意识不断增强,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队伍规模也日益庞大。
至此,建立科学有效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体制和风险管理机制成为商业银行内部管理研究的一个重要的课题。
(一)写作目的改革开放 30 多年来,商业银行作为我国现代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现代银行体系基本建立,整体实力明显增强。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建设是商业银行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取得较大的成就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商业银行还存在内部控制的理念落后,内部控制风险凸现;内部控制组织结构不合理,机制尚不健全;人力资源的分配不到位等问题。
现在大量的国内外学术文献通过对商业银行监管、法制环境、信息披露、风险控制等方面进行分析,针对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问题,对完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提出了许多方案,但对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相关实例分析比较少且大多措施比较笼统和概括,不能达到十分显著的效果。
所以本文希望通过调查我国商业银行的现状来研究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机制的运行状况,针对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从加强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必要性入手,对完善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提出措施和建议,以期为我国商业银行更好的建立内部控制体系,为商业银行发挥最大作用尽自己的微薄之力。
(二)有关概念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
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
CSA( Cont r ol Sel f As s es s m e nt ) 是指一种自发的自我评估程序,它把传统的只由内部审计人员从事内部控制评价转为公司各部门参与作业的人员亲自评估,帮助他们认识到内部控制评价不只是内部审计工作的责任,也不仅仅是管理层关心的问题它应该是组织所有成员的事,是对组织内部控制的制定与执行负有责任的相关管理人员对内部控制进行评价的过程。
浅谈我国银行业存在的内部控制问题——以农行票据案为例李 达 刘 畅 梁崇懿 沈阳理工大学摘要:近年来我国银行业票据业务发展快速,但与此同时,与之配套的监督手段却严重滞后,这也导致相关违法违规事件层出不穷。
本文以“农行票据案”为例,分析了农行内控制度存在的漏洞,并提出相关改进意见。
关键词:内部控制;银行;票据;会计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7-000168-012016年1月22日,中国农业银行(以下简称农行)发布公告称:该行北京分行票据业务发生重大事故。
经调查发现,涉及金额约为39亿元人民币。
两名涉案人员将票据包内的部分票据用报纸替代,以此方法蒙骗检查,并且票据进出未建立台账。
两名涉案人员使用部分资金参与股票投资,发生巨额亏损后导致票据无法回购,其违法行为才被农行发现。
农行相关领导获悉后震怒,要求严厉查处。
由于该案涉及金额巨大,立案侦查的同时案件已上报国务院。
农行票据案并非我国银行业的个例。
近年来我国银行业票据业务发展快速,但与此同时,与之配套的监督手段却严重滞后。
这也导致相关违法违规事件层出不穷,例如:1. 距农行39.15亿票据案爆发不到一周时间,2016年1月29日,中信银行再次曝出9.69亿票据风险事件;2. 2015年年末,某股份制银行兰州分行发生近10亿元票据无法兑付的大案;3. 2010年齐鲁银行在受理业务咨询过程中发现一存款单位所持的“存款证实书”系伪造,而涉及金额高达60亿元;4.上海警方在2007年经侦查后发现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宁波银行和上海银行等四家商业银行在上海的分支机构均涉及到票据诈骗案,涉案金额约为3.25亿元;5.2005年中国银行黑龙江省分行河松街支行发生内外勾结的票据诈骗案件,行长参与犯罪,涉及金额超过10亿元…… 由此可见,票据案不仅涉及农行一家,还牵涉到众多银行。
而农行票据案也只是我国银行业票据案的冰山一角,不查验票据也早已不是农行北京分行才有的情况,票据市场积弊已久。
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体系及基于PDCA循环【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以及金融全球化发展,我国商业银行在组织资本流动,推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但是,商业银行发展中所暴露出一系列的大案要案表明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体系的发展相对滞后。
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建立缺乏统一性和系统性,制度落实的执行力不足以及思想重视度不够等是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而PDCA循环在运营规律及可操作性上与商业内部控制具有一致性,表明基于PDCA循环建立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体系具有可行性。
【关键词】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体系;PDCA循环;可行性,视野咨询引言商业银行是我国银行体系中的重要构成要素之一,与政策性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农村金融机构,以及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和外资银行等金融机构一起构成了我国银行系统。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及金融全球化不断加深,使得具有企业性质的商业银行在组织资本合理流动,推动经济发展上的作用日益凸显。
但同时,自2006年以来中国银行、深发展银行、浦发银行等商业银行所曝光的一系列的大案要案无不表明我国的商业银行体系在发展中存在内控管理滞后问题。
1 内部控制内涵及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发展1.1 内部控制内涵内部控制源于上市公司要对自身内部控制负责的诉求,并且随着时间的发展经历由自愿管理和披露到强制管理和披露的阶段。
1992年9月COSO(美国反虚假财务报告全国委员会)发布的《内部控制一整体框架》(简称COSO报告)中将内部控制定义为是由企业董事会、管理层和员工共同实施的,为保证经营的效率和效果,提供可靠的财务报告,遵守相关法律等目标的过程。
由于定义的权威性,该定义得到广泛地认同并沿用至今。
COSO 报告定义的内部控制的核心就是要满足三大目标和五大要素,三大目标就是保证“营运的效率和效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和对相关法律的遵循”。
五大要素就是内部控制应该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以及监督等。
基于E V A的商业银行绩效评价—以中国农业银行为例摘要:如何科学合理地评价商业银行真实的经营绩效对提升我国商业银行的竞争力至关重要。
本文立足我国商业银行实际情况,利用EVA模型并采用中国农业银行的数据资料,应用统计分析方法,对商业银行EVA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为提高商业银行绩效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商业银行绩效;EVA评价;实证分析引言商业银行绩效评价是商业银行为实现其经营目标,运用特定的指标和标准,采用科学的方法,对其经营活动过程做出的一种价值判断。
它是商业银行内部管理控制系统的核心部分,既为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者和全体职工指明了组织发展的方向,也为激励机制有效运行提供了必要的基础。
随着我国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造,“股东至上”的公司治理结构和资本经营的概念日渐为人们所接受和重视。
革新传统的绩效评价体系,建立科学的商业银行考核评价体系,这对于我国商业银行强化管理、规范运作、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也具有深刻的意义。
对我国商业银行而言,目前正处在从注重规模和速度的传统扩张模式,向注重资本约束、风险控制、资产质量和经营效益的内涵式发展模式转变过程中。
面对日益开放和竞争激烈的经营环境,将价值最大化作为银行经营管理的最终目标,已成为股东、银行管理者和经营者的共识,这也使得银行从传统意义上的增加市场份额、增加盈利逐步演化为如何增加股东价值[1]。
因此,如何构建科学的银行业绩评价体系,推动商业银行树立新的目标观念,引导银行管理者和经营者的行为趋于价值最大化,注重风险管理和资本管理,切实提升竞争力,已成为一个现实和迫切的重要研究课题。
1 EVA概述1.1 EVA的内涵经济增加值(简称EVA,英文全称Economic Value Added) 表示一个公司的资本收益与资本成本之间的差额,即税后净营业利润减去企业的资本成本(包括债务和权益资本成本),是扣除所有投入资本成本后的剩余收益。
其由美国Stern Stewart公司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一种新型公司财务业绩评价指标,并且已被广泛运用于西方企业业绩评价体系中,如可口可乐、通用和克莱斯勒等国际知名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