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道岔标准.
- 格式:ppt
- 大小:185.50 KB
- 文档页数:9
轨道及道岔安装标准轨道和道岔安装标准是铁路和轨道交通系统中的重要指南,用于确保铁路轨道、轨道设备和道岔的安全、可靠和高效运营。
这些标准通常由国家或地区的铁路管理机构、交通部门或行业协会制定和监管。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轨道和道岔安装标准的要点:1.轨道标准:轨道标准通常包括以下内容:•铁轨材料和规格,包括钢轨的类型、尺寸和材质。
•轨道安装和维护要求,包括铺轨、固定和排水。
•铁路轨道的弯曲和坡度要求,以确保列车安全和平稳运行。
•轨道轨面的维护和检查要求,以确保轨道平整和无缺陷。
•轨道交叉口和道口的设计和标准。
•铁路轨道的绝缘和电气设备要求,用于电气化铁路系统。
2.道岔标准:道岔标准通常包括以下内容:•道岔设计和构造,包括交叉口、岔道、舌道、控制设备等。
•道岔的弯曲和坡度要求,以确保列车在道岔上安全通行。
•道岔的交叉角度和曲线半径要求。
•道岔的转向机构和电动驱动系统要求。
•道岔的维护和检查要求,包括定期检查和润滑。
3.道岔系统安全标准:道岔系统的安全标准通常包括以下内容:•道岔的安全设备和信号系统,以确保列车运行时的安全。
•道岔的防滑和防脱轨措施。
•道岔事故的应急处理和调查要求。
4.可访问性标准:铁路设施的可访问性标准,以确保轨道交通系统对于行动不便的人群(如残疾人士)是无障碍的。
5.环保标准:铁路工程和设施的环保标准,以减少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这些标准和要求可能因国家和地区而异,因此在铁路工程和轨道交通系统的设计、建设和维护过程中,必须遵守适用的标准和规范。
此外,专业的铁路工程师和技术人员通常会参与项目,并确保所有工作符合相关标准和法规,以确保铁路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轨道、道岔质量标准及相关知识一、轨道质量标准:1、轨道中心线:单轨中心线符合设计,偏差不大于设计值的±50mm,双轨中心线的间距不小于设计要求,不大于设计值20mm,双轨的中心位置与设计位置的偏差不大于50mm;2、坡度与标高:轨面的实际标高与设计标高的偏差为±50mm,坡度误差50米内不大于1/1000,高差不大于50mm;3、接头平整度:轨面高低、内错差不大于2mm,不应有硬弯;4、方向:直线目视直顺,用10米弦测量不超过10mm;曲线目视圆顺,用2米弦测量相邻正矢差:半径50米以上时不超过2mm,半径50米以下时不超过3mm;5、轨面前后高低:目视平顺,用 10米弦测量不超过10mm;倾斜绞车道不超过15mm;6、轨距:允许偏差:直线段及曲线段加宽后均为+5mm, -2mm;7、钢轨:无杂拌道,钢轨磨损不超限;8、水平:直线段两股轨道的水平误差,高度不大于5mm;(曲线段外轨超高值见表1)9、轨缝:间隙不大于5mm;10、轨枕质量:规格与数量符合设计要求,轨枕无失效。
11、接头方式:接头应采用悬接,直线段接头应对接,相对错距不大于50mm;曲线段接头应错接,相对错距不大于2米;(见图1)12、扣件:鱼尾板、螺栓、弹簧垫与轨型配套,数量齐全、密贴、紧固有效;13、道钉:15~18kg/m的截面尺寸未12mm , 24kg/m的截面尺寸未14mm 长度120mm,规格与轨型配套,数量齐全,浮离不大于2mm,混凝土轨枕扣件齐全紧固,浮离不大于2mm;14、轨枕间距:700mm,误差不大于50mm;15、捣固:道渣要捣固坚实,严禁出现空板、吊板(轨翼与轨枕间隙不大于2mm)曲线段内轨加宽值:见表2表2 曲线段内轨加宽值(mm)井下轨道曲线半径的测量方法:用2米弦测量正矢值△h,根据公式△h=b2/(8R)*1000=500/R,则轨道曲线半径R =500/△h,其中△h为测量的正矢值。
轨道及道岔安装标准(一)
轨道及道岔安装标准
1. 概述
•轨道及道岔是铁路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负责提供和控制列车行进路径。
•为确保铁路运营的安全和稳定性,轨道及道岔的安装必须遵守严格的标准。
2. 轨道安装标准
•轨道是列车行进的基础,它的安装必须符合以下标准:–轨道的横向和纵向坡度应满足设计要求,确保列车行进的平稳度。
–轨道的固定方式应符合标准,确保轨道固定牢固,不出现松动和位移现象。
–轨道接头的连接方式应符合标准,确保列车的行驶不受到过度颠簸和震动。
–轨道的道床结构应合理,确保排水良好且稳定性良好。
3. 道岔安装标准
•道岔是列车行进路径的切换部分,它的安装必须符合以下标准:
–道岔的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确保列车在切换时能够平稳过渡。
–道岔的定位装置和锁闭装置应符合标准,确保道岔的切换不出现误操作。
–道岔的移动部分应灵活可靠,确保切换的快速性和准确性。
–道岔的防撞措施应符合标准,保护道岔免受意外碰撞的影响。
4. 安装验收标准
•轨道及道岔的安装完成后,需要进行验收,确保其质量和安全性。
•安装验收标准包括以下内容:
–轨道和道岔的几何尺寸满足设计要求。
–轨道和道岔固定装置的牢固性符合要求。
–轨道和道岔的运行测试结果符合要求。
–安装记录和相关文件齐全且符合要求。
5. 结论
•轨道及道岔安装标准是确保铁路运营安全和稳定的关键要素。
•遵循规范和标准进行安装,能够保证轨道和道岔回弹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减少运营风险。
•相关部门和责任人应严格执行安装标准,确保铁路系统的安全运营。
轨道及道岔安装标准一、轨道安装标准轨道是铁路的基础设施之一,其安装标准对于保证铁路运营的安全和顺畅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针对轨道安装的标准:1.轨道几何参数标准:轨道的几何参数包括轨道中心线坡度、超高、超高变化率、曲线半径、曲线过渡段等。
这些参数的标准规定了轨道的设计和安装要求,以保证列车运行的平稳性和安全性。
2.轨道轨道装设标准:轨道的安装要求包括轨道的铺设、轨枕的安装和固定,以及轨道的调试和检测等。
轨条的连接方式、焊接质量、轨枕的间距和固定方法等都会对轨道的安全和平稳运行产生影响,因此需要按照相关标准来进行安装。
3.轨道调试标准:轨道完成安装后,需要进行调试和检测以保证其质量和安全性。
调试标准主要包括轨道的几何参数调整、连接点检测、道岔的调整和固定、其他附属设施的安装等。
4.轨道维护标准:轨道的维护工作对于保障正常运营至关重要。
轨道维护标准规定了日常维护工作的内容和要求,包括轨道的清扫、修整、检测、维修等。
二、道岔安装标准道岔是铁路系统中的一个重要部件,其安全性和可靠性对于保证铁路运输的安全和高效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针对道岔安装的标准:1.道岔几何参数标准:道岔的几何参数包括道岔尺寸、道岔轨道中心线坡度、道岔半径、道岔过渡段等。
这些参数的标准规定了道岔的设计和安装要求,以保证列车在道岔区段的平稳行驶。
2.道岔安装标准:道岔的安装要求包括道岔的铺设、道岔的调整与固定、道岔心轨的维护等。
道岔的各个部件之间的连接方式、焊接质量、道岔的固定方式等都需要按照相关标准来进行安装。
3.道岔巡检标准:道岔的巡检工作对于保障正常运营至关重要。
道岔巡检标准规定了巡检工作的内容和要求,包括道岔的检查、修理、调整和润滑等。
4.道岔维护标准:道岔的维护工作包括轨道的清扫、修整、检测、维修等。
道岔维护标准规定了维护工作的内容和要求,以保持道岔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综上所述,轨道和道岔的安装标准对于保证铁路运营的安全和顺畅至关重要。
轨道及道岔安装标准轨道及道岔是铁路运输系统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的安装标准直接影响着铁路线路的运行安全和效率。
下面将对轨道及道岔的安装标准进行详细介绍。
1. 轨道安装标准:- 轨道的布放应符合设计要求,包括线路的几何参数、纵断面、坡度等。
轨道的平整度也是一个重要的指标,要求轨道横向和纵向的不平整度不得超过国家标准规定的范围。
- 轨道应有足够的路基宽度和厚度,以确保轨道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轨道的布置也应考虑到水平和垂直曲线的要求。
- 轨道固定装置的安装应符合相关规范,包括道钉、道夹、嵌板等。
道钉的数量和布置应符合规范要求,确保轨道的稳固性。
- 轨道的连接应采用可靠的连接方式,如钢轨焊接或螺栓连接等。
连接处的检查和维护应定期进行,以确保连接件的完好和牢固。
2. 道岔安装标准:- 道岔的布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包括布置位置、轨距、道岔区段的长度等。
道岔区段的长度应保证列车正常行车和换线操作的需要,同时还要考虑到道岔的耐久性和维护。
- 道岔的几何要素应符合规范,包括道岔的角度、切线长度、平曲线半径等。
这些要素对列车的行车安全、行车平稳性和运行速度都有重要影响。
- 道岔的连接部分应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确保连接牢固、不松动,并能够保持良好的导电性能。
连接件的选材和质量也应符合相关标准。
- 道岔的控制机构应安装在合适的位置,方便操作和维护,并能够正常工作。
该机构的安装需要考虑到环境要求,如防水、防尘等。
轨道及道岔的安装是一个非常复杂和严谨的工作,需要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
只有在安装过程中严格按照标准要求操作,才能确保轨道和道岔的安全、稳定和有效运行。
相关的巡检和维护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确保轨道和道岔的长期使用性能。
轨道及道岔安装标准
轨道及道岔的安装标准通常参考国际铁路交通联盟(UIC)和
各国铁路部门的相关规范和标准。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轨道及道岔安装标准:
1. 轨道几何标准:包括轨道轨距、轨道高差、轨道纵坡、轨道横坡等参数要符合规定的几何标准。
2. 道岔几何标准:包括道岔的尺寸、转向角度、标准曲线、拉杆长度等参数要符合规定的几何标准。
3. 道岔安装与调整:对于道岔的安装和调整要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包括道岔的放样、固定和调整等。
4. 轨道连接:轨道连接需要保证稳固可靠,在连接处要采用合适的装置和方法进行连接。
5. 螺栓与螺帽:螺栓与螺帽的选择和安装要符合相关标准,确保其强度和可靠性。
6. 道岔机械部件:道岔的机械部件要按照相关标准进行设计、制造和安装,确保其运行的平稳和可靠。
7. 道岔道床:道岔的道床要符合规定的标准,包括道岔轨的道床高度、壁厚、材质等要求。
8. 道岔轨缺陷检查:在道岔安装后,需要进行轨缺陷检查,包括检查道岔轨的弯曲、磨损、裂纹等情况,确保道岔的安全运行。
总之,轨道及道岔的安装标准包括轨道和道岔的几何参数、安装方法、连接方式、机械部件制造、轨缺陷检查等方面的要求,旨在保证轨道和道岔的安全性、可靠性和运行平稳性。
城市轨道交通道岔通用技术条件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城市轨道交通道岔的术语和定义、分类、总则、设计输入、技术要求、制造要求、验收要求、标志、包装、储存和运输。
本文件适用于设计速度200km/h及以下的地铁系统、轻轨系统与市域快速轨道交通系统道岔的设计、制造、验收和运输。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46.2 标准轨距铁路限界第2部分:建筑限界GB/T 1184 形状和位置公差未注公差值GB/T 1222 弹簧钢GB/T 1231 钢结构用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大六角螺母、垫圈技术条件GB/T 1804 一般公差未注公差的线性和角度尺寸的公差GB/T 2585 铁路用热轧钢轨GB/T 4549.1 铁道车辆词汇第1部分基本词汇GB/T 6414 铸件尺寸公差与机械加工余量GB/T 7244 重型弹簧垫圈GB/T 25338.1 铁路道岔转辙机第1部分:通用技术条件GB/T 37330 有砟轨道轨枕混凝土枕CJJ/T 96 地铁限界标准JB/T 5059 特殊工序质量控制导则TB/T 412 标准轨距铁路道岔TB/T 447 高锰钢辙叉TB/T 1353 铁路道岔和交叉名词术语TB/T 1495 弹条Ⅰ型扣件TB/T 2344.1 钢轨第1部分:43kg/m~75kg/m钢轨TB/T 2344.2 钢轨第2部分:铁路道岔用对称断面钢轨TB/T 2344.3 钢轨第3部分:异型钢轨TB/T 2345 43kg/m~75kg/m钢轨接头夹板订货技术条件TB/T 2347 钢轨用高强度接头螺栓与螺母TB/T 2927 高分子材料钢轨绝缘件TB/T 2975 铁路钢轨胶接绝缘钢轨技术条件TB/T 3065 弹条II型扣件TB/T 3080 有砟轨道混凝土岔枕TB/T 3110 33kg/m护轨用槽型钢TB/T 3297 高速铁路岔区轨枕埋入式无砟轨道混凝土岔枕TB/T 3307.2 高速铁路道岔制造技术条件第2部分:T型螺栓TB/T 3307.3 高速铁路道岔制造技术条件第3部分:螺旋道钉TB/T 3307.4 高速铁路道岔制造技术条件第4部分:铁垫板TB/T 3307.5 高速铁路道岔制造技术条件第5部分:弹条扣件TB/T 3307.6 高速铁路道岔制造技术条件第6部分:缓冲调距块TB/T 3307.7 高速铁路道岔制造技术条件第7部分:塑料套管TB/T 3307.8 高速铁路道岔制造技术条件第8部分:弹性铁垫板TB/T 3307.9 高速铁路道岔制造技术条件第9部分:调高垫板TB/T 3395.1 高速铁路扣件第1部分:通用技术条件TB/T 3467 合金钢组合辙叉TB/T 3508 铁路道岔转换设备安装技术条件TB/T 3570 弹条III型扣件TB/T 3539 电加热道岔融雪系统设备TB 10071 铁路信号站内联锁设计规范3术语和定义GB4549.1、GB/T25338.1和TB/T 1353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道岔检查的要求及标准道岔是铁路交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连接着不同的铁路线路,使列车能够在不同的方向上行驶。
因此,道岔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对于铁路交通的安全和运行至关重要。
为了确保道岔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必须对道岔进行定期的检查和维护。
本文将介绍道岔检查的要求及标准。
一、道岔检查的要求1. 定期检查:道岔必须定期进行检查,以确保其安全性和可靠性。
检查的频率应根据道岔的使用情况和环境条件而定,一般为每年一次。
2. 检查内容:道岔的检查内容应包括道岔的轨道、道岔机构、道岔控制系统等方面。
具体包括道岔的轨距、轨面高度、轨道弯曲度、道岔机构的连接、固定和润滑情况,道岔控制系统的电气连接、信号灯和信号机的工作情况等。
3. 检查记录:对于每次道岔检查,必须进行详细的检查记录,包括检查时间、检查人员、检查内容、检查结果等信息。
检查记录应保存至少三年,以备查阅。
二、道岔检查的标准1. 轨距:道岔的轨距应符合国家标准,一般为1435mm。
如果轨距不符合标准,必须及时进行调整。
2. 轨面高度:道岔的轨面高度应符合国家标准,一般为136mm。
如果轨面高度不符合标准,必须及时进行调整。
3. 轨道弯曲度:道岔的轨道弯曲度应符合国家标准,一般为1000m。
如果轨道弯曲度不符合标准,必须及时进行调整。
4. 道岔机构:道岔机构的连接、固定和润滑情况应符合国家标准,一般为GB/T 1236-2014。
如果道岔机构存在问题,必须及时进行维修或更换。
5. 道岔控制系统:道岔控制系统的电气连接、信号灯和信号机的工作情况应符合国家标准,一般为GB/T 1237-2014。
如果道岔控制系统存在问题,必须及时进行维修或更换。
道岔检查是铁路交通安全的重要保障措施之一。
只有严格按照要求和标准进行检查和维护,才能确保道岔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保障铁路交通的安全和运行。
井下轨道曲线半径的测量方法:用 2米弦测量正矢值厶h ,根据公式轨道、道岔质量标准及相关知识、轨道质量标准:1、 轨道中心线:单轨中心线符合设计,偏差不大于设计值的土 50mm 双轨中心线的间距不小于设计设计要求,不大于设计值20mm 双轨的中心位置与设计位置的偏差不大于50mm2、 坡度与标高: 轨面的实际标高与设计标高的偏差为土50mm 坡度误差50米不大于1/1000, 高差不大于50mm3、 接头平整度: 轨面高低、错差不大于 2mm 不应有硬弯;4、方向: 直线目视直顺,用 10米弦测量不超过10mm 曲线目视圆顺,用 2米弦测量相邻正矢差:半径 50米以上时不超过 2mm 半径50米以下时不超过 3mm5、 轨面前后高低: 目视平顺,用10米弦测量不超过10mm 倾斜绞车道不超过 15mm6、 轨距: 允许偏差:直线段及曲线段加宽后均为 +5mm -2mm ;7、 钢轨: 无杂拌道,钢轨磨损不超限;8水平:直线段两股轨道的水平误差,高度不大于5mm (曲线段外轨超高值见表 1)9、轨缝: 间隙不大于5mm10、轨枕质量: 规格与数量符合设计要求,轨枕无失效。
11、接头方式: 接头应采用悬接,直线段接头应对接,相对错距不不大于50mm 曲线段接头应错接,相对错距不大于2米;(见图1)12、 扣件: 鱼尾板、螺栓、弹簧垫与轨型配套,数量齐全、密贴、紧固有效;13、 道钉:15~18kg/m 的截面尺寸未12mm , 24kg/m 的截面尺寸未14mm 长度120mm 规格与轨型配套,数量齐全,浮离不大于 2mm 混凝土轨枕扣件齐全紧固,浮离不大于2mm14、 轨枕间距:700mm 误差不大于50mm 15、 捣固:道渣要捣固坚实,严禁出现空板、吊板(轨翼与轨枕间隙不大于2mm曲线段轨加宽值:见表2轨道接头△ h=b 2/(8R)*1000=500/R ,则轨道曲线半径 R =500/ △ h ,其中△ h 为测量的正矢值。
矿井轨道、道岔质量标准及相关知识轨道、道岔质量标准及相关知识一、轨道质量标准:1、轨道中心线:单轨中心线符合设计,偏差不大于设计值的±50mm,双轨中心线的间距不小于设计设计要求,不大于设计值20mm,双轨的中心位置与设计位置的偏差不大于50mm;2、坡度与标高:轨面的实际标高与设计标高的偏差为±50mm,坡度误差50米内不大于1/1000,高差不大于50mm;3、接头平整度:轨面高低、内错差不大于2mm,不应有硬弯;4、方向:直线目视直顺,用10米弦测量不超过10mm;曲线目视圆顺,用2米弦测量相邻正矢差:半径50米以上时不超过2mm,半径50米以下时不超过3mm;5、轨面前后高低:目视平顺,用 10米弦测量不超过10mm;倾斜绞车道不超过15mm;6、轨距:允许偏差:直线段及曲线段加宽后均为+5mm, -2mm;7、钢轨:无杂拌道,钢轨磨损不超限;8、水平:直线段两股轨道的水平误差,高度不大于5mm;(曲线段外轨超高值见表1)表1 曲线段外轨超高值(mm)9、轨缝:间隙不大于5mm;10、轨枕质量:规格与数量符合设计要求,轨枕无失效。
11、接头方式:接头应采用悬接,直线段接头应对接,相对错距不不大于50mm;曲线段接头应错接,相对错距不大于2米;(见图1)轨道接头轨枕图1 接头悬接的轨枕间距(mm)12、扣件:鱼尾板、螺栓、弹簧垫与轨型配套,数量齐全、密贴、紧固有效;13、道钉: 15~18kg/m的截面尺寸未12mm , 24kg/m的截面尺寸未14mm 长度120mm,规格与轨型配套,数量齐全,浮离不大于2mm,混凝土轨枕扣件齐全紧固,浮离不大于2mm;14、轨枕间距:700mm,误差不大于50mm;15、捣固:道渣要捣固坚实,严禁出现空板、吊板(轨翼与轨枕间隙不大于2mm)曲线段内轨加宽值:见表2表2 曲线段内轨加宽值(mm)井下轨道曲线半径的测量方法:用2米弦测量正矢值△h,根据公式△h=b2/(8R)*1000=500/R,则轨道曲线半径R =500/△h,其中△h为测量的正矢值。
煤矿轨道及道岔安装标准1、轨道的辅设标准1.1矿井井下运输大巷辅设轨道必须使用轨型为30kg/m及以上的轨道,斜巷及采区等区域辅设轨道可根据设计选择轨型,但轨型不得低于22kg/m。
1.2轨道扣件必须齐全、紧固并与轨型相符。
轨道接头必须使用合格的道夹板,并用4条螺栓固定,井下辅设轨道如需改变轨道型号,不同型号轨道接头必须使用合适的异形道夹板,道夹板不得有断裂或少眼等现象。
1.3所有轨道接头间距不得大于5mm,高低和左右错差不得大于2mm。
1.4轨道方向应符合标准,目视直顺,不得有硬弯。
主要运输线路轨道直线段应目视直顺,用10m弦量不超过10mm(煤业子公司在特殊条件下,局部巷道底鼓较严重区段用30m弦量不超过50mm);曲线段,目视圆顺,用2m弦量相邻正矢差半径50m以下不超过3mm。
1.5轨道轨面前后高低应目视平顺,明显变坡点处不得有接头,应根据巷道变坡处的弯曲半径,采用圆弧过渡。
主要运输线路轨面前后高低允许偏差用10m弦量不超过10mm(煤业子公司在特殊条件下,局部巷道底鼓较严重区段用30m弦量不超过50mm)。
1.6接头采用悬接时,30kg/m型号轨道轨枕距接头距离为240mm,偏差不超过30mm,22kg/m 型号轨道轨枕距接头距离为220mm,偏差不超过30mm;接头采用承接时,接头处共3根轨枕,中间一根在两轨道的接头处,另两根分别距中间轨枕240mm(30kg/m轨道)、220mm (22kg/m轨道);直线段应对接,相对错距不大于50mm;曲线段应错接,相对错距不于2m。
1.7主要运输线路轨道单轨中心线符合设计要求,偏差为设计值的±50mm;双轨中心线的间距不小于设计要求,不大于设计值的20mm,双轨的中心位置与设计位置的偏移不大于50mm 。
1.8主要运输线路轨道轨面的实际标高与设计标高偏差为±50mm;坡度50m内误差不超过1/1000,高差不超过50mm。
道岔质量标准及检查评分办法*单位:地点:得分:结论:年月日项目标准及要求检查方法评分办法标准分轨距偏差不超过+3、0mm。
现场检查合格率低于80%不得分,80%得8分,每增加1%加0.1分。
10水平偏差不大于5mm。
现场检查合格率低于80%不得分,80%得8分,每增加1%加0.1分。
10心轨和护轨工作边间距轨距为572mm,偏差+2,0mm。
现场检查不符合不得分10 钢轨磨损锈蚀不超限。
现场检查不符合不得分10 直线段目视直顺,用10m弦量不超过10mm。
现场检查一处不符合扣2分10曲线段目视圆顺,用1m弦量相邻两点正失差不大于2mm。
现场检查一处不符合扣3分轨面前后高低目视平顺,用10m弦量不超过10 mm。
现场检查一处不符合扣2分接头平整度轨面及内侧错差不大于2mm。
现场检查合格率低于80%不得分,80%得8分,每增加1%加0.1分。
10尖轨尖轨尖端与基本轨密贴,间隙不大于2mm,无跳动;尖轨损伤长度不超过100mm,在尖轨顶面宽20mm处与基本轨高低差不大于2mm。
现场检查一处不符合不得分10开程尖轨开程为80~110mm。
现场检查一处不符合不得分10 轨缝尖轨根部不大于8mm,其它同线路部分的要求相同。
现场检查合格率低于80%不得分,80%得8分,每增加1%加0.1分。
护轨 零部件齐全、安装牢固,无松动、失效现象。
心轨尖端与护轨工作边中点相对(垂直)偏差不大于50mm 。
现场检查 一处不符合扣1分 10辙岔 心轨、翼轨垂直磨损不超过7mm ,铆钉无松动、焊缝无裂纹。
现场检查 不符合扣2分 滑床板 与尖轨底面贴合,其间隙不超过2mm 。
现场检查 一处不符合扣1分 轨撑 与基本轨密贴,间隙不大于1mm ,数量齐全, 无松动现象。
现场检查 一处不符合扣1分 扣件 鱼尾板、螺栓、弹簧垫数量齐全,紧固有效。
现场检查 一处不符合扣1分 道钉 数量齐全,无八害道钉。
现场检查 一处不符合扣1分 轨枕质量 规格符合标准,无失效。
最新煤矿轨道及道岔安装标准煤矿轨道及道岔安装标准1、轨道的辅设标准1.1.矿井井下运输大巷辅设轨道必须使用轨型为30kg/m及以上的轨道,斜巷及采区等区域辅设轨道可根据设计选择轨型,但轨型不得低于22kg/m。
1.2.轨道扣件必须齐全、紧固并与轨型相符。
轨道接头必须使用合格的道夹板,并用4条螺栓固定,井下辅设轨道如需改变轨道型号,不同型号轨道接头必须使用合适的异形道夹板,道夹板不得有断裂或少眼等现象。
1.3.所有轨道接头间距不得大于5mm,高低和左右错差不得大于2mm。
1.4.轨道方向应符合标准,目视直顺,不得有硬弯。
主要运输线路轨道直线段应目视直顺,用10m弦量不超过10mm(煤业子公司在特殊条件下,局部巷道底鼓较严重区段用30m弦量不超过50mm);曲线段,目视圆顺,用2m弦量相邻正矢差半径50m以下不超过3mm。
1.5.轨道轨面前后高低应目视平顺,明显变坡点处不得有接头,应根据巷道变坡处的弯曲半径,采用圆弧过渡。
主要运输线路轨面前后高低允许偏差用10m弦量不超过10mm(煤业子公司在特殊条件下,局部巷道底鼓较严重区段用30m弦量不超过50mm)。
1.6.接头采用悬接时,30kg/m型号轨道轨枕距接头距离为240mm,偏差不超过30mm,22kg/m型号轨道轨枕距接头距离为220mm,偏差不超过30mm;接头采用承接时,接头处共3根轨枕,中间一根在两轨道的接头处,另两根分别距中间轨枕240mm(30kg/m轨道)、220mm(22kg/m轨道);直线段应对接,相对错距不大于50mm;曲线段应错接,相对错距不小于2m。
1.7.主要运输线路轨道单轨中心线符合设计要求,偏差为设计值的?50mm;双轨中心线的间距不小于设计要求,不大于设计值的20mm,双轨的中心位置与设计位置的偏移不大于50mm。
1.8.主要运输线路轨道轨面的实际标高与设计标高偏差为?50mm;坡度50m内误差不超过1/1000,高差不超过50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