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理学实验课程
- 格式:doc
- 大小:23.61 KB
- 文档页数:6
实验报告课程名称:植物生理学及实验实验类型:探索、综合或验证实验项目名称:植物NR活力测定——体内法(活体法)一、实验目的和要求掌握体内法测定植物组织中的硝酸还原酶原理和方法,明确诱导酶含义。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实验原理:硝酸还原酶是植物氮元素代谢过程中的关键酶,与作物的吸收和利用氮元素有关,他们作用于硝酸根,使之还原为亚硝酸根:NRNO3-+NADH++H+ NO2-+NAD++H2O测定原理:根产生的亚硝酸根可以从组织内渗入到外界溶液中,从而测定溶液中亚硝酸根的含量的增加。
磺胺先与亚硝酸钠形成重氮盐,再与α-奈氨偶联形成紫色物质。
反应液的酸度和温度都会对反应产生影响。
三、主要仪器设备1.材料:在20℃蒸馏水培养一周小麦苗,实验前一天分两组,一组加KNO3,一组加0.5 mM CaCl2,在白天置光照下处理。
2.试剂:磺胺试剂、萘基乙烯二胺溶液,酶促反应液(PBs+KNO3)3.器材:分光光度计、注射器、试管、天平、烧杯、移液管、恒温箱四、操作方法与实验步骤1. 事先制作好NO 2-标准曲线。
2. 在20℃蒸馏水培养一周小麦苗,实验前一天分两组,一组加KNO 3,一组加0.5 mM CaCl 2,在白天置光照下处理。
3. 取各组苗地上部约0.5 g 左右,切成合适长度(1cm 左右),放入50mL 注射器中。
4. 加酶促反应液10ml,抽气直到材料完全下沉(一只手戴上手套,用戴手套的食指封住注射器头,另一只手反复推拉抽气减压,将叶片中的空气赶尽,直到材料完全下沉)。
5. 置恒温箱30℃ 20min ,取出后将反应液注射入烧杯中。
6. 取4ml 反应过的液体,加磺胺溶液2ml+萘基乙烯二胺溶液2ml,室温放置5min 后测540 nm OD 。
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1. NO 2-标准曲线2.六、实验结果与分析NO 2-标准曲线为: y = 0.0062x + 0.0283 (R 2 =0.9962)对照组NO 2-(nmol )= (0.115-0.0283)/0.0062 = 13.98处理组NO 2-(nmol )= (0.280-0.0283)/0.0062 = 40.60NR 活力(NO 2-生成nmol/(鲜重g.h ))= NO 2-(nmol )×3×(10/4) /实际重量g对照组NR 活力 = 13.98 * 3 * 2.5 /0.52 = 201.63(nmol/g.h ) 取苗上部重量 OD540值 对照组 0.52g 0.115 处理组 0.51g 0.280处理组NR活力 = 40.60 * 3 * 2.5 /0.51 = 597.06(nmol/g.h)七、讨论、心得1.比较KNO3诱导和加NH4Cl的NR活力大小,诱导时如用NaNO3替代KNO3结果会如何,为什么?如不进行光照,结果会怎么样,为什么?A.如用NaNO3替代KNO3,那么光合呼吸作用减弱,酶的活力降低,从而影响硝酸根转化为亚硝酸根,实验中可能两组紫红色的颜色差别很小,使测得的还原酶活力偏低。
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实验课程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实验是大学生命科学类专业必修的一门实验课程。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和实践,学生将深入了解植物的生理特征和生物化学过程。
本文将从实验内容、实验方法和实验意义三个方面,阐述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实验课程的重要性。
一、实验内容1. 光合作用实验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能够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
通过观察水蕨植物光合作用的速率和光强之间的关系,学生能够了解到光合作用过程中光能的转化效率。
2. 呼吸作用实验呼吸作用是指植物将有机物转化为能量的过程。
通过实验观察不同环境条件下植物呼吸速率的变化,学生可以了解到温度、氧气浓度等因素对植物呼吸作用的影响。
3. 叶绿素含量测定实验叶绿素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关键物质。
通过测定不同植物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学生可以了解不同物种和生长环境下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力和适应性。
4. 酶活性测定实验酶是生物体内调控生物化学反应速率的关键因素。
通过实验测定不同温度和pH值下酶的活性变化,学生可以了解到酶的反应特性及其在植物生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二、实验方法在进行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实验课程时,需要遵循科学的实验方法,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以下是一些通用的实验方法:1. 实验前准备包括仪器仪表的检查、试剂的准备和实验操作的演示等。
学生需要熟悉实验流程和操作步骤,以确保实验能够顺利进行。
2. 数据采集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如光合作用速率、呼吸速率、酶活性数值等。
注意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3. 数据处理学生需要对采集到的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比较不同组之间的差异,以得出准确的实验结论。
三、实验意义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实验课程对于学生的专业成长具有重要意义:1. 培养科学精神和实验技能通过实际操作,学生能够培养科学精神,提高实验设计、操作和数据分析的能力,培养科学研究和实验工作的态度。
2. 加深对植物生理过程的理解通过实验的观察和实践,学生能够深入了解植物的生理过程、代谢特征和适应性,为进一步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基础。
首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实验报告课程名称植物生理学实验成绩姓名苗雪鹏班级 1班学号 1080800021 实验题目实验三植物体中N、P、K主要养分的速测【实验目的】1.了解植物体内N、P、K测定的意义和方法2.掌握如何测定植物体中N、P、K的实验技能【实验原理】植物体主要由C、H、O、N、P、K、Ca、Mg、S、Fe等十几种元素组成,除此以外还包括Ca、Zn、Mn、B、Mo,但需要量较少。
在通常条件下,植物利用太阳光能,从空气中获得C,从水中获得氢和氧,而N、P、K等元素则是来源土壤肥力。
在栽培过程中,能够知道植物的需要和土壤内N、P、K变动的情况,对考虑施肥措施是有帮助的,因此测定土壤及植物体内的N、P、K是很重要的。
硝态N测定:硝态N是硝酸的阴离子(NO3-),它是强氧化剂,所以鉴定N-离子几乎都用氧化反应,用二苯胺(C6H5)2NH的方法,这个方法的原理是在NO3-存在时二苯胺被硝酸氧化而显蓝色。
有效P和无机P测定:P与钼酸铵反应生成磷钼酸铵,然后以氧化亚锡作为还原剂时,使磷钼酸铵还原为“磷钼兰”(低价钼化合物混合物)溶液呈兰色。
此法能测土壤有效P,过磷酸钙中有效P和植物体内的无机磷。
速效K的测定:四苯硼钠〔NaB(C6H5)4〕与钾离子生成白色沉淀为四苯硼酸钾〔KB(C6H5)4〕【实验材料和试剂】在完全培养液、缺乏N、P、K、Fe的营养液中培养四周的玉米苗硝态氮试剂、磷试剂Ⅰ、磷试剂Ⅱ、K试剂、标准溶液1、5、10、20、40ppm【实验方法】1.植物组织浸提液制备将植物剪成小块,称取1g,迅速倒入已沸腾的蒸馏水(约10ml)烧杯中,用毛细玻璃棒经常搅动,小火煮十分钟,煮液倒入10ml容量瓶中,另加少量蒸馏水,继续小火煮植物材料5分钟,浸提液倒入上述容量瓶内,再以少量蒸馏水洗植物材料,使最后容量为10ml。
植物组织在计算含量时要乘以10,因每克鲜组织稀释了10倍。
2.硝态N测定在白瓷板的凹内分别滴入1、5、10、20、40ppm的混合标准液1滴,然后将待测液(植物浸提液)分别滴入其他凹内,最后每个凹内各加5滴二苯胺硫酸溶液,用毛细玻璃棒搅匀,3-5分钟,观察标准液与待测液蓝色变化,待测液的蓝色近似于某标准液的蓝色,就是待测液的硝态N含量。
植物生理学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教程课程设计一、选题背景植物生理学是生物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的是植物的生命现象、生理机制和生长发育等方面的科学。
通过研究植物生理,可以更好地了解植物的生命现象,进而掌握植物的生长机理、调控和发展规律。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植物生理学的理论和实践,本文将结合实验教学,设计出植物生理学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教程课程。
二、选课目的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全面了解植物生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术,即掌握植物生理学的基本知识,深化对植物的生命现象和它们之间的关系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造力。
三、课程设置本课程主要分为理论学习和实验两部分。
其中理论学习部分主要包括植物的组织和器官的生物学基础、植物营养物质的转运、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等基本概念。
实验部分包括植物的根发育、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生理学实验和设计性实验。
四、实验教学设计1. 植物的根发育实验设计实验目的通过观察、测量和比较植物的根系发育,了解植物根系的生长形态和生理机制。
实验原理植物的根系是植物生长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主要参与吸收和转运水分和营养物质。
根系的生长发育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土壤条件、养分状况、根系建构等。
实验步骤(1)选取相同的植物种子,分别种植在不同的土壤质地和养分条件下;(2)在一定时间内观察并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包括根长、根数、根系形态等;(3)通过比较不同土壤和养分条件下植物根系的生长情况,了解根系生长的影响因素。
2. 植物的光合作用实验设计实验目的通过测量和分析植物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光合作用速率,了解光合作用的基本原理和影响因素。
实验原理光合作用是植物生长过程中的重要生命现象,是植物体内通过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
光合作用的速率受到光照强度、光质、温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实验步骤(1)选取相同的植物,分别置于光强不同的环境下;(2)测量在不同光强下的CO2的吸收量和O2的释放量;(3)计算不同光强条件下的光合作用速率。
《植物生理学实验》课程大纲一、课程概述课程名称(中文):植物生理学实验(英文):Plant Physiology Experiments课程编号:18241054课程学分:0.8课程总学时:24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前修课程:植物学、生物化学、植物生理学二、课程内容简介植物生理学是农林院校各相关专业的重要学科基础课,是学习相关后续课程的必要前提,也是进行农业科学研究和指导农业生产的重要手段和依据。
本实验课程紧密结合理论课学习内容,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掌握植物生理学的实验技术、基本原理以及研究过程对了解植物生理学的基本理论是非常重要的。
本大纲体现了植物生理学最实用的技术方法。
实验内容上和农业生产实践相结合,加强学生服务三农的能力。
实验手段和方法上,注重传统、经典技术理论与现代新兴技术的结合,提高学生对新技术、新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三、实验目标与要求植物生理学实验的基本目标旨在培养各专业、各层次学生有关植物生理学方面的基本研究方法和技能,包括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独立工作能力的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工作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的建立。
开设植物生理学实验课程,不仅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植物生理学基本原理、基础知识的理解,而且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以及提高科研能力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要求学生实验前必须预习实验指导和有关理论,明确实验目的、原理、预期结果,操作关键步骤及注意事项;实验时要严肃认真专心操作,注意观察实验过程中出现的现象和结果;及时将实验结果如实记录下来;实验结束后,根据实验结果进行科学分析,完成实验报告。
四、学时分配植物生理学实验课学时分配实验项目名称学时实验类别备注植物组织水势的测定3学时验证性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及定量测定3学时验证性植物的溶液培养及缺素症状观察3学时验证性植物呼吸强度的测定3学时设计性红外CO2分析仪法测定植物呼吸速率3学时设计性选修植物生长物质生理效应的测定3学时验证性植物种子生活力的快速测定3学时验证性1果实、蔬菜中有机酸含量测定3学时设计性植物抗逆性的鉴定3学时设计性改良半叶法测定植物的光合速率6学时综合性选修植物生理综合演示实验3学时综合、设计性演示合计36学时注:本实验课程总计0.8学分,合24学时,安排8次实验,其中验证性实验占62.5%,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占37.5%。
目录实验一植物细胞的观测 (4)实验二植物液泡的观察 (6)实验三用染色法测定原生质的等电点 (6)实验四原生质运动的观察 (8)实验五细胞质壁分离法测定植物组织渗透势 (9)实验六叶绿体色素及其理化性质 (10)实验七叶绿体色素的分离──纸层析法 (12)实验八叶绿素的定量测定 (12)实验九植物光合强度的测定──改良半叶法 (13)实验十植物呼吸强度的测定 (14)实验十一离体线粒体的氧化作用和磷酸化作用 (15)实验十二植物呼吸酶的简易鉴定法 (17)实验十三植物组织水势的测定──小液流法 (19)实验十四植物伤流液的成份分析 (20)实验十五植物根系对矿质元素的选择吸收 (22)实验十六单盐毒害与混合盐的拮抗作用 (23)实验十七植物的溶液培养与矿质元素缺乏症 (23)实验十八硝酸还原酶活性的测定 (25)实验十九根系活力的测定(TTC法) (26)实验二十种子生活力的快速测定 (27)实验二十一植物生长区域的测定 (29)-1-实验二十二生长素类物质对根芽生长的影响 (31)实验二十三生长素的生理效应及生物鉴定法 (32)实验二十四用水稻幼苗法测定赤霉素类物质的浓度 (33)实验二十五赤霉素对α-淀粉酶的诱导形成 (35)实验二十六细胞分裂素的保绿与阻止衰老的作用 (36)实验二十七细胞分裂素对菜豆叶片生长和衰老的效应 (37)实验二十八用棉花幼苗外植体测定脱落酸的活性 (38)实验二十九用萝卜子叶增重法测定细胞分裂素类物质的浓度或效价 (39)实验三十乙烯的生物测定──黄化豌豆幼苗的“三重反应” (40)实验三十一乙烯的催熟作用和对性别分化的影响 (41)实验三十二生长素和乙烯对叶片脱落的效应 (43)实验三十三开花刺激物在短日植物中通过嫁接的传递 (44)实验三十四花粉管的生长及其向化性 (46)实验三十五不良环境对植物的伤害 (47)实验三十六植物体内游离脯氨酸的测定 (48)实验三十七根际pH的显色测定 (49)实验三十八钾离子对气孔开度的影响49实验三十九希尔反应的观察50 实验四十植物离体叶片失水表型观察及其失水率测定 (51)-2-植物生理学实验规则植物生理学实验的目的在于配合课堂教学,验证理论内容,并在实验过程中学习有关作物的植物生理学方面的实验室技术操作及一些田间应用方法,从而能够初步熟悉科学研究方法,分析实验结果并作出正确结论。
浙江大学实验报告课程名称:植物生理学及实验实验类型: 验证型实验实验项目名称:植物生理学实验理论学生姓名:专业:学号:同组学生姓名:无指导老师:实验地点:实验日期:年月日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 认识实验学习的重要性2. 掌握常用数据处理的技术3. 了解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二、实验内容和原理:对所给的数据进行处理,作图得到水稻抽穗期不同叶位叶片光照强度与光合作用强度关系图,比较两曲线的差别,求出光饱和点和光补偿点,并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
三、主要仪器设备:计算机、excel软件四、操作方法与实验步骤:1. 分别计算第1叶与第3叶在不同光强下光合作用速率的平均值和误差2. 绘制带方差的折线图。
3. 以植物光合作用生理原理为依据分析折线图,分别找到光饱和点和光补偿点。
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水稻抽穗期不同叶位叶片光强和光合速率关系图(如下)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由上图可得:虽然第一叶和第三叶曲线的的曲率与渐近值有着明显的差异,但是它们的总趋势都是上升的,因此无法判断其光饱和点,仅能判断在光强小于100μmol photon m-2 s-1范围,第一叶曲线的曲率比第三叶小,相对光合速率低在光强大于100μmol photon m-2 s-1范围,第一叶曲线的曲率比第三叶大,相对光合速率高而光强较大的情况下第一叶曲线的曲率比第三叶大,其光饱和点会可能相对大。
2.由上图可得:第一叶的光补偿点约在光强为30μmol photon m-2 s-1范围第三叶的光补偿点约在光强为20μmol photon m-2 s-1范围3.曲线差异产生的原因水稻抽穗期不同叶位叶片利用光强进行光合作用的效率不同,第一叶自身呼吸作用较强,因此在光照较弱阶段,其光合速率低于呼吸作用较弱的第三叶,而当光强逐步增强时,第一叶以其对光能的高效吸收和利用,在光合作用效率上远远超过第三叶,由曲线趋势可知其光饱和点也高于第三点。
可知不同叶位叶片叶龄对其光合作用有着影响。
《植物生理学实验》课程大纲一、课程概述课程名称(中文):植物生理学实验(英文):Plant Physiology Experiments课程编号:18241054课程学分:0.8课程总学时:24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前修课程:植物学、生物化学、植物生理学二、课程内容简介植物生理学是农林院校各相关专业的重要学科基础课,是学习相关后续课程的必要前提,也是进行农业科学研究和指导农业生产的重要手段和依据。
本实验课程紧密结合理论课学习内容,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掌握植物生理学的实验技术、基本原理以及研究过程对了解植物生理学的基本理论是非常重要的。
本大纲体现了植物生理学最实用的技术方法。
实验内容上和农业生产实践相结合,加强学生服务三农的能力。
实验手段和方法上,注重传统、经典技术理论与现代新兴技术的结合,提高学生对新技术、新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三、实验目标与要求植物生理学实验的基本目标旨在培养各专业、各层次学生有关植物生理学方面的基本研究方法和技能,包括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独立工作能力的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工作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的建立。
开设植物生理学实验课程,不仅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植物生理学基本原理、基础知识的理解,而且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以及提高科研能力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要求学生实验前必须预习实验指导和有关理论,明确实验目的、原理、预期结果,操作关键步骤及注意事项;实验时要严肃认真专心操作,注意观察实验过程中出现的现象和结果;及时将实验结果如实记录下来;实验结束后,根据实验结果进行科学分析,完成实验报告。
四、学时分配植物生理学实验课学时分配备注学时实验项目名称实验类别植物组织水势的测定 3 验证性学时验证性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及定量测定 3学时学时验证性植物的溶液培养及缺素症状观察 33学时设计性植物呼吸强度的测定3设计性分析仪法测定植物呼吸速率红外CO学时选修2植物生长物质生理效应的测定验证性 3学时植物种子生活力的快速测定学时3 验证性果实、蔬菜中有机酸含量测定 3学时设计性设计性3学时植物抗逆性的鉴定改良半叶法测定植物的光合速率综合性6学时选修综合、设计性3植物生理综合演示实验学时演示学时合计 36注:本实验课程总计0.8学分,合24学时,安排8次实验,其中验证性实验占62.5%,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占37.5%。
五、实验内容安排实验一:植物组织水势的测定(3学时)(一)实验目的了解植物体不同组织和细胞之间、植物和环境之间水分移动与植物组织水势的关系;熟悉植物组织水势测定的原理和一般方法;掌握小液流法测定植物组织水势的基本方法。
(二)实验材料与用品实验材料:植物叶片。
实验用品:CaCl或蔗糖溶液、甲烯蓝溶液、试管、带塞离心管、试管架、移液管、洗耳2球、洗瓶、标签纸、吸水纸、旋涡混合器、打孔器(φ0.5cm)、塑料垫板、镊子、弯头吸管、超声波清洗机、烘箱、纯水机等。
(三)实验内容与方法种浓度的L·共8、0.250.30、0.35、0.40 mol、、1.配制0.050.10、0.150.20、2或蔗-1CaCl糖溶液;.测定女贞、冬青等功能叶片组织水势;2 .计算植物组织水势;3 .结果分析。
4 (四)作业 1.测定植物组织水势有何意义? 2.小液流法测定植物组织水势的优缺点?学时)实验二: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及定量测定(3 (一)实验目的了解叶绿素的荧光现象及产生荧光的机理;熟悉叶绿体色素的提取方法;掌握分光光度计法测定叶绿体色素含量的基本过程。
(二)实验材料与用品实验材料:新鲜植物叶片。
、碳酸钙、石英砂、电子天平、组织捣碎机(或研钵、95实验用品:%乙醇(或丙酮)研棒)、剪刀、漏斗、玻棒、烧瓶、量筒、722型分光光度计(或751型或其它精密型)、日光灯、圆形滤纸、吸水纸、擦镜纸等。
(三)实验内容与方法1.叶绿体色素的提取;2.叶绿素荧光的观察;3.分光光度计测定663nm、645nm的吸光值;4.计算Chla、Chlb的含量及Chla/b的比值。
(四)作业1.为什么提取叶绿素时干材料一定要用80%的丙酮,而新鲜的材料可以用无水丙酮提取?2.叶绿素a、b在蓝紫光区也都有一吸收峰,能否用这一吸收峰波长进行叶绿素a、b的定量测定?3.分析比较活体测定的叶绿素含量与提取测定的区别。
实验三:植物的溶液培养及缺素症状观察(3学时)(一)实验目的了解植物的溶液培养技术在理论、生产上的实际应用;熟悉植物溶液培养法的原理和基本方法;掌握植物必需元素的生理作用及典型的缺素症状。
(二)实验材料与用品实验材料:玉米、蕃茄幼苗。
实验用品:硝酸钾、硫酸镁、磷酸二氢钾、硫酸钾、硫酸钠、磷酸二氢钠、硝酸钠、硝酸钙、氯化钙、硫酸亚铁、硼酸、氯化锰、硫酸铜、硫酸锌、钼酸、盐酸、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Na2)、烧杯、移液管、量筒、微量加液器、试剂瓶、培养缸、纯水机等。
(三)实验内容与方法1.配制系列溶液培养液:完全液、-N液、-P液、-K液、-Ca液、-Mg液、-Fe液;2.将玉米苗或番茄幼苗固定在培养瓶中培养3-4个星期;3.每星期观察植株表现症状,同时补加或更换培养液;4.记录植株表现的症状并分析。
(四)作业1.为什么说溶液培养是研究矿物质营养的重要方法?2.溶液培养过程中,为什么要打气、补加或更换培养液?3.根据实验结果叙述玉米、番茄幼苗缺乏必需元素时所表现的症状并分析原因。
实验四:植物呼吸强度的测定(3学时)(一)实验目的了解不同组织器官、不同生育期植物呼吸强度的差异;熟悉呼吸速率在植物生理学研究及农业生产实践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掌握广口瓶法测定植物呼吸强度的基本方法。
(二)实验材料与用品实验材料:豆芽、黄豆;植物花、叶等不同器官。
L Ba(OH)0.05mol实验用品:1/44 mol·L草酸溶液、2测定呼-1-1溶液酚、酞指示剂、广口瓶·吸装置、三角瓶、电子天平、酸式滴定管、滴定管架等。
(三)实验内容与方法 1.装配广口瓶测定呼吸装置; 2.空白滴定; 3.样品滴定; 4.计算呼吸强度。
(四)作业 1.影响植物呼吸强度的因素有哪些? 2.在呼吸强度测定中哪些步骤容易出现误差,应当怎样避免? 3.测定植物呼吸强度有何意义?学时)实验五:红外CO分析仪法测定植物呼吸速率(32(一)实验目的了解不同组织器官、不同生育期植物呼吸强度的差异;熟悉呼吸速率在植物生理学研究及农业生产实践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掌握红外线气体分析仪法测定植物呼吸强度的基本方法。
它不但快速、准确,而且可将测定信号变为电信号输出,便于仪器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二)实验主要仪器实验材料:番茄、桔子、草莓等果实或叶片以及蘑菇等活体植物。
CO气体分析仪。
型红外线实验仪器:GXH-30512(三)实验内容与方法 1.按说明书要求连接仪器;打开红外仪电源预热;2. 调零与校准;3. 4.测定; 5.计算呼吸速率。
(四)作业气体分析仪的原理与操作方法。
1.掌握红外线CO2 2.比较不同植物材料、不同生育期呼吸速率的差异。
实验六:植物生长物质生理效应的测定(3学时)(一)实验目的了解植物激素对各器官的不同效应;熟悉植物生长素的生理效应;掌握测定α-萘乙酸(NAA)生理效应的方法。
(二)实验材料与用品实验材料:小麦种子。
(NAA)L萘乙酸HgCl)、10mg·实验用品:饱和漂白粉(或0.1%2、尖头-1溶液、恒温培养箱、培镊子、标签纸、纯)(直径与培养皿底内径相同养皿、移液管、微量取液器、圆形滤纸水机等。
(三)实验内容与方法于将培养皿中,溶液9mL及0 PPM 的NAA、0.1、0.01、0.001、0.0001 1.配制10、1 编号; 3天。
.种子消毒,每个培养皿中摆放15粒种子,在暗中恒温箱中培养 2 3.测定小麦种子萌发的根、芽生长量;对各器官的不同效应。
4.记录原始数据并作图分析NAA (四)作业.你能否根据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反应有所不同的原理,说明一些自然现象? 1 .根据生长素的生理效应,举例说明生长素在生产上的应用。
2 .如果需要用植物激素处理以生产无根豆芽,选择哪种激素或生长调节剂?为什么? 3学时)实验七:植物种子生活力的快速测定(3 (一)实验目的了解测定种子生活力对农业生产和种子经营产业的重要性;熟悉种子生活力检测的基本原理和各种方法的特点;掌握几种快速鉴定种子生活力的方法。
(二)实验材料与用品实验材料:小麦种子。
切种溶液、红墨水溶液、烘箱、培养皿、镊子、单面刀片、垫板(实验用品:0.1%TTC )、烧杯、棕色试剂瓶、滤纸等。
子用(三)实验内容与方法;6-8h 1.浸泡小麦种子:冷水16-20h或温水粒,用单面刀片沿胚部中线纵切成两半,其中一半用于测502份,每份 2.随机取种子 5粒死种子作对照;3~5min,取定。
同时将种子在沸水中煮沸℃3530~TTC 3.把切好的种子分别放在培养皿中,一份加溶液,以浸没种子为度,在;10~20min。
另一份加红墨水溶液,以浸没种子为度,染色的恒温箱内保温30min .用自来水反复冲洗,立即观察种胚着色情况,判断种子有无生活力。
4 (四)作业1.比较几种快速测定种子生活力方法所测得的结果是否相同?为什么?2.实验测得的发芽率与实际发芽率是否一致?为什么?3.就你所知,还有哪些快速测定种子生活力的方法?实验八:果实、蔬菜中有机酸含量的测定(3学时)(一)实验目的了解测定果蔬有机酸的意义;熟悉测定果蔬有机酸方法的一般原理;掌握果蔬中有机酸含量的测定方法。
(二)实验材料与用品实验材料:不同发育阶段的苹果、桔子。
NaOH·L 实验用品:1%酚酞试剂、0.1 mol 移液-1、电子天平、研钵、研棒、水浴锅、漏斗、管、容量瓶、量筒、三角瓶、碱式滴定管等。
(三)实验内容与方法 1.有机酸提取:热水浸提果实、蔬菜中的有机酸; 2.有机酸含量测定:碱滴定法测定有机酸含量; 3次重复;3.每组实验设 4.结果计算。
(四)作业.分析比较不同果实或不同成熟度的果实有机酸含量的差异原因? 1 .为什么说柠檬酸含量是衡量果蔬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 2学时)实验九:植物抗逆性的鉴定(3 (一)实验目的了解细胞膜透性变化在科研上的应用;熟悉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掌握电导率仪法测定植物叶片抗逆性的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材料与用品实验材料:植物叶片。
型电导仪、真空泵(附真空干燥器)恒温水DDS-11实验用品:去离子水、DDS-11A型或浴锅、镊子、剪刀、烘箱、低温冰箱、移液管、烧杯等。
(三)实验内容与方法 1.容器的洗涤;.实验材料处理:正常与高温、低温等处理;2 .使用电导率仪测定去离子水的电导率(本底值)和正常、逆境处理叶片的电导率;3 .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