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导航RNAV运行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432.50 KB
- 文档页数:43
区域导航(RNAV)和所需导航性能(RNP)介绍和区别区域导航RNAV空中交通史上的首批航路是沿地面台点设计的,在作出向、背台飞行的区别和台点的频率、航路宽度、飞行高度的规定后,飞机按设计的航路飞行,管制员按该航路计划实施管制。
由于当时还没有机载计算组件,飞机按逐台导航方法飞行。
随着VOR/DME成功地运用于导航和机载计算设备,出现了RNAV概念并得以初步应用。
RNAV被确认为一种导航方法,即允许飞机在相关导航设施的信号覆盖范围内,或在机载自主导航设备能力限度内,或在两者配合下沿所需的航路飞行。
这也正是目前陆基航行系统条件下RNAV航路设计的特点。
虽然可依靠机载计算组件作用,在导航台的覆盖范围内设计一条比较短捷航路,但仍按地面是否有导航台来设计航路。
陆基系统的RNAV航路可缩短航线距离,但飞行航路仍受到地面导航台的限制。
卫星导航系统的应用,从根本上解决了由于地面建台困难而导致空域不能充分利用的问题。
星基系统以其实时、高精度等特性使飞机在飞行过程中能够连续准确地定位。
在空域允许情况下,依靠星基系统的多功能性,或与FMC的配合,飞机容易实现任意两点间的直线飞行,或者最大限度地选择一条便捷航路。
一般来说利用卫星导航,飞行航路不再受地面建台与否的限制,实现了真正意义上航路设计的任意性。
因而卫星导航技术的应用使RNAV充分体现了随机导航的思想。
发展区域导航是为了提供更多的侧向自由度,从而有更多的能完全使用的可用空域。
该导航方式允许航空器不飞经某些导航设施,它有以下三种基本应用:1.在任何给定的起降点之间自主选择航线,以减少飞行距离、提高空间利用率;2.航空器可在终端区范围内的各种期望的起降航径上飞行,以加速空中交通流量;3.在某些机场允许航空器进行RNAV进近(如GPS进近落地),而无需那些机场的ILS。
RNAV设备是通过下列一种或几种的组合来进行区域导航的:VOR/DME, DME/DME,LORAN,GPS或 GNSS,甚低频波束导航系统,INS 或IRS。
区域导航The R ules for Implementation of Area Nav igation RNAV一.概念:它是一种导航方式,飞机在陆基导航设备的基准台覆盖范围内,或在自主导航设备能力限度内,或两者配合下,按所希望的飞行路径运行。
二.分类和定位方法:1.定位方法:飞机以以下一种或几种的组合进行定位,VOR/DME、DME/DME、GPS、IR、FMS。
VOR/DME、DME/DME、GPS对IR进行位置更新,IR位置传输给FMS,由FMS管理和引导飞机飞行。
2.依据定位方法不同,RNAV分为两种:基于陆基系统的RNAV:在地面导航台的信号覆盖范围内使用。
缺点是飞行航路仍受地面导航台的限制。
基于星基系统的RNAV:也就是GPS定位的RNAV。
其优点在于能以实时、高精度等特性使飞机在飞行过程中连续准确地定位;飞行航路不再受地面建台与否的限制,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航路设计的任意性。
这也是发展的方向。
三.特点和发展前景:区域导航不同于传统导航之处在于,它可以确定出飞机的绝对位置(地理坐标),不需要飞机向/背导航台飞行或飞越导航台,因而航线可以由不设导航台的航路点之间的线段连接而成,即允许在航路上定义航路点组成航线,实施逐点飞行;它还可以跳过某些航路点直飞,甚至实施起点到终点的直飞,进而大大缩短了航程。
点到点的飞行。
传统导航是指以往的地标罗盘导航和无线电导航,目前的航线和航路基本都是按上述两种导航方式的要求设计的。
而这些航线和航路已经越来越显得落后。
随着VOR、DME的成功运用于导航和机载计算设备,导航精度越来越高,才引入RNAV的概念,GPS、IR和FMS用于导航,越来越多的飞机具备了RNAV能力。
RNAV通过精确的导航定位,能够提高飞行航迹的准确性,缩小航线间隔,扩充空域容量,便于飞行和管制指挥。
根据中国民航总局2006年空管工作要点,定于今年在北京、上海、广州等9个大型机场推广应用RNAV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