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酸肌酸钠治疗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的临床疗效观察
- 格式:pdf
- 大小:254.61 KB
- 文档页数:2
磷酸肌酸钠与神经节苷脂早期治疗新生儿重度窒息的疗效观察谭启蓉【摘要】Objective To study the joint ganglioside sodium phosphocreatine treatment effect of early treatment of moderately se-vere asphyxia in newborn babies.Methods The research object from in May 2012 to August 2013, our hospital departments of 76 severe neonatal asphyxia recovery.Before the treatment, all the children accept conventional intervention, until the internal envi-ronment stable after normal, 76 children randomly divide the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group.Children with the control group using brain fuel element, cytidine diphosphate choline for treatment.Observation group with 3 hours after birth, injection of 250 mg/(kg·d) creatine phosphate sodium, in parallel with 20mg/d ganglioside for treatment.Observe and record two groups of children with clinical signs, neurobehavioral evaluation (NBNA) was performed on a regular basis, after the treatment, see the children with heart, intestines and stomach and other organs damage.Results 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with clinical signs of recovery time, faster, and neurobehavioral score values a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In addition, the con-trol group with visceral injury incidenc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in observation group.Conclusion Joint ganglioside sodium phos-phocreatine, early treatment of neonatal severe asphyxia effect is remarkable, and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cure rate and is suit-able for clinical application.%目的:研究磷酸肌酸钠联合神经节苷脂对早期治疗新生儿中重度窒息的治疗效果。
磷酸肌酸钠联合参附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临床疗效观察病毒性心肌炎是儿科常见病,本文应用磷酸肌酸钠联合参附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2010年12月~2011年12月收治病毒性心肌炎患儿80例,男40例,女40例,年龄8个月~14岁,均符合临床诊断标准[1]。
其中8个月~3岁10例,3~8岁45例,8~13岁25例。
按住院先后顺序分成两组,治疗组40例,男21例,女19例;对照组40例,男20例,女20例。
两组患儿年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排除标准:①先天性心脏病;②风湿性心肌炎、中毒性心肌炎、结核性心包炎、结缔组织病和代谢性疾病的心肌损害、扩张型心肌病、川崎病等引起的继发性心肌损害。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常规治疗方法(卧床休息、抗病毒治疗、抗心律失常、能量合剂、钾镁极化液等)相同。
对照组在常规治疗方法基础上给予磷酸肌酸钠20~50mg/(kg·日)静滴,1次/日,疗程14天;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0.5ml/(kg·日)静滴,1次/日,疗程14天。
疗效判断标准:①显效:治疗疗程结束后主要症状消失或大部分消失,体征、心电图、心肌酶及肌钙蛋白正常或接近正常;②有效:治疗疗程结束后主要症状部分消失,体征、心电图、心肌酶谱明显改善,肌钙蛋白接近正常;③无效:治疗疗程结束后病情无明显改善。
心电图疗效:心律失常或ST-T改变恢复50%以上为有效,50%以下为无效。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采用X2检验。
结果治疗组40例中显效26例,有效1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5%;对照组40例中显效17例,有效16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2.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肝肾功能、血尿常规等检查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
讨论病毒性心肌炎是儿科常见病,以心肌炎性病变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常见致病病毒为柯萨奇病毒,其次为埃可病毒。
磷酸肌酸钠联合大剂量维生素C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效果评价病毒性心肌炎是一种常见的小儿心脏疾病,常见于病毒感染后。
病毒性心肌炎会导致心肌损伤和功能减退,严重时可导致心力衰竭甚至猝死。
目前对于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主要是以控制病毒感染和减轻心肌损伤为主,其中磷酸肌酸钠联合大剂量维生素C作为治疗手段备受关注。
本文将就磷酸肌酸钠联合大剂量维生素C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效果进行评价。
磷酸肌酸钠是人体内的一种重要能量物质,可以增加心肌细胞对氧气的利用率,提高心肌收缩力和心排出量,对心脏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维生素C是一种抗氧化剂,可以清除自由基,减少氧化应激对心肌的损害。
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生与病毒感染引起的炎症和氧化应激有关,因此磷酸肌酸钠联合大剂量维生素C的组合可以通过提高心肌细胞的能量代谢水平和减轻氧化应激来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有着理论上的合理性。
1.临床观察一项由国内一家儿童医院进行的临床研究显示,采用磷酸肌酸钠联合大剂量维生素C 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效果较好。
在该研究中,共有100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被纳入观察对象,其中50例患者采用常规治疗,50例患者采用磷酸肌酸钠联合大剂量维生素C 治疗,治疗周期为14天。
结果显示,治疗组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缓解时间明显缩短,心功能恢复速度较快,心肌酶及心肌肌钙蛋白的水平也较对照组明显下降,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2.心电图改善心电图是评价病毒性心肌炎疗效的重要指标之一。
另一项研究显示,采用磷酸肌酸钠联合大剂量维生素C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后,心电图改善明显。
结果显示,治疗后患儿的心电图异常改善率达到80%,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
心电图的改善表明心肌损害得到缓解,心功能得到改善,这对于患儿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1.疗效明显磷酸肌酸钠联合大剂量维生素C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可以有效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提高心肌细胞的能量代谢水平,减轻氧化应激对心肌的损害,加快心肌损伤的修复,有着明显的疗效。
磷酸肌酸钠联合辅酶Q10对小儿心肌损害的治疗作用研究发表时间:2015-10-27T09:48:50.147Z 来源:《医药前沿》2015年第25期供稿作者:孙慧茹[导读] 内蒙古兴安盟突泉县人民医院儿科内蒙古突泉辅酶Q10作为一种与维生素特征相同的化合物,它主要在线粒体中存在,是具有重要作用的脂溶性醌类化合物。
孙慧茹(内蒙古兴安盟突泉县人民医院儿科内蒙古突泉 137500)【摘要】目的:分析探究磷酸肌酸钠联合辅酶Q10对小儿心肌损害的治疗作用。
方法:择取于2014年3月~2015年2月在我院接受心肌损害治疗的108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的方式对这108例患儿进行分组;分别是常规治疗(参照组,共有54例)以及应用磷酸肌酸钠联合辅酶Q10进行治疗(研究组,共有54例)。
结果:研究组治疗效果较参照组显著好,P<0.05。
结论:磷酸肌酸钠联合辅酶Q10对小儿心肌损害具有很好的治疗作用,治疗效果明显,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磷酸肌酸钠;辅酶Q10;心肌损害;临床效果【中图分类号】R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5-0194-02心肌损害属于小儿临床常见的并发症[1],本次研究主要分析探究磷酸肌酸钠联合辅酶Q10对小儿心肌损害的治疗作用,内容具体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择取于2014年3月~2015年2月在我院接受心肌损害治疗的108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的方式对这108例患儿进行分组;分别是参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有54例心肌损害患儿。
其中,参照组中,有54例患儿患有心肌损害疾病,其男、女性别比例为29:25,年龄在8个月至1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56±3.65)岁。
研究组中,亦有54例患儿患有心肌损害疾病,其男、女性别比例为31:23,年龄在7个月至1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58±3.44)岁。
诊断标准:所有患儿入院治疗时均有面色苍白、心律不齐、心音低钝、胸闷以及乏力的临床表现:患儿均出现血心肌酶、血清肌钙蛋白Ⅰ增高的情况;心电图显示ST-T出现改变且QRS为低电压,此外Q-T间期出现明显增强的情况,并且心脏的传导有阻滞表现[2]。
磷酸肌酸钠治疗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者改善效果观察刘玉红【摘要】目的观察探讨磷酸肌酸钠注射液应用于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系统性评估分析治疗下对小儿患者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心肌酶水平等改善作用和临床实效性.方法回顾分析我院在2015年5月—2016年11月收治的肺炎合并心力衰竭小儿患者57例,根据临床治疗方法的差异性,将其分为实验组(30例)和对照组(27例).实验组采用磷酸肌酸钠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实施的1,6-二磷酸果糖(fructose-1,6-diphosphate,FDP)进行治疗.疗程周期后,统计评估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实效性,重点观察对比患儿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心肌酶水平的变化与改善效果.结果实验组患儿的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心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儿心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磷酸肌酸钠治疗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对于改善和恢复患儿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心肌酶水平效果良好.【期刊名称】《中国继续医学教育》【年(卷),期】2018(010)003【总页数】3页(P127-129)【关键词】磷酸肌酸钠;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改善【作者】刘玉红【作者单位】德州市陵城区人民医院儿科,山东德州 2535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25小儿肺炎是小儿众多高发病症中常见的一种呼吸道疾病,该疾病的发生与患儿卫生、饮食等问题有关,多为呼吸道受感染。
小儿肺炎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受天气突变与气温环境的影响比较大。
患儿肺炎容易反复发作,一旦早期无法得到有效的诊疗,则会引起其他相关并发症,其中,肺炎合并心力衰竭在临床上比较常见,严重影响着患儿的身体正常发育,极端的情况下可危及患儿生命,发热、咳嗽、呼吸困难是患儿最直接的表现[1-2]。
果糖二磷酸钠在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的疗效观察田文朋;史赵云;张美英【期刊名称】《中国民康医学》【年(卷),期】2014(000)019【摘要】目的:探讨果糖二磷酸钠( FDP)辅助治疗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76例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37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FDP 250mg/(kg·d),静脉滴注,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 CTNⅠ)和肌酸激酶同工酶( CK-MB)改变,以及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改善情况。
结果: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36例,92.31%)明显高于对照组(27例,72.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清CTNⅠ和CK-MB水平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观察组患儿血清CTNⅠ和CK-MB下降更为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FDP辅助治疗对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的效果良好,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页数】2页(P52-53)【作者】田文朋;史赵云;张美英【作者单位】青岛市立医院儿科,山东青岛 266011;青岛市立医院儿科,山东青岛 266011;青岛市立医院儿科,山东青岛 2660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22.12【相关文献】1.果糖二磷酸钠治疗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的疗效观察2.果糖二磷酸钠联合维生素C治疗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的疗效观察3.果糖二磷酸钠在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60例中的疗效观察4.果糖二磷酸钠治疗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30例疗效观察5.果糖二磷酸钠治疗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的疗效观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窒息新生儿血清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与肌钙蛋白Ⅰ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王敏;刘珺凌;薛芳【期刊名称】《海南医学》【年(卷),期】2013(24)23【摘要】目的观察窒息新生儿血清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与肌钙蛋白Ⅰ(cTnⅠ)值的变化,探讨窒息新生儿缺氧程度与心肌损害程度的关系.方法将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60例窒息新生儿(观察组)确诊当天和30例无窒息的新生儿(对照组)出生后3d的CK-MB与cTnⅠ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重度患儿与轻度患儿的平均血清CK-MB分别为(108.5±17.2)U/L、(70.4±15.3) U/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5.7±1.2) U/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重度患儿与轻度患儿的平均血清肌钙蛋白Ⅰ值分别为(0.38±0.03) μg/ml、(0.22±0.02)μg/m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13±0.01)μg/m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重度窒息患儿平均血清CK-MB与肌钙蛋白Ⅰ值明显高于轻度窒息患儿(P<0.05);窒息新生儿日龄越小,其血清CK-MB与肌钙蛋白Ⅰ值越高,随着治疗而逐渐下降.结论窒息新生儿的缺氧程度与心肌损害程度之间呈正相关性,血清CK-MB与肌钙蛋白Ⅰ值的变化可作为窒息新生儿心肌损害早期诊断敏感而特异的指标,具有判断病情轻重、指导临床治疗及判断疾病转归的重要意义.【总页数】3页(P3511-3513)【作者】王敏;刘珺凌;薛芳【作者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87中心医院儿科,海南海口 571159;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87中心医院儿科,海南海口 571159;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87中心医院儿科,海南海口 57115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22.12【相关文献】1.窒息新生儿血清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心肌肌钙蛋白I及胆红素的变化及意义[J], 薛绚;陈滇;陈小燕2.磷酸肌酸钠对重度窒息新生儿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和心肌肌钙蛋白Ⅰ的影响 [J], 郭志丹;陈小晓;林文伟;陈漫华3.窒息新生儿血清肌钙蛋白I和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变化的意义 [J], 余新超;王慧;王立金4.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钙蛋白I水平在早期评估窒息新生儿心肌损害中的临床意义 [J], 史军然;金静维;张秀华;刘彦霞5.窒息新生儿血清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与肌钙蛋白I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J], 张国英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磷酸肌酸钠联合辅酶Q10治疗小儿心肌损害临床价值评述姜伟【摘要】目的探讨磷酸肌酸钠联合辅酶Q10治疗小儿心肌损害的疗效与价值.方法 60例患有心肌损害的儿童,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单独使用磷酸肌酸钠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磷酸肌酸钠联合辅酶Q10治疗,治疗15d后,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为70.00%,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磷酸肌酸钠联合辅酶Q10治疗小儿心肌损害比磷酸肌酸钠单独使用治疗效果更为显著,临床应用价值更高.【期刊名称】《中国现代药物应用》【年(卷),期】2016(010)001【总页数】2页(P122-123)【关键词】磷酸肌酸钠;辅酶Q10;心肌损害;小儿【作者】姜伟【作者单位】112000 辽宁省铁岭市妇婴医院儿科【正文语种】中文心肌损害是儿童在成长期间很容易引起的并发症之一,小儿心肌损害成为很多儿童父母关心的问题[1]。
一直以来对心肌损害的儿童都是单独使用磷酸肌酸钠进行治疗,但效果不太理想,针对这一现象,本院将2013年5月~2014年7月收治的患儿应用磷酸肌酸钠联合辅酶Q10进行治疗,疗效取得了重大突破,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5月~2014年7月本院收治的患有心肌损害的患儿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
观察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2.5~11.7岁,平均年龄(6.9±2.1)岁。
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2.2~12.4岁,平均年龄(7.2±2.4)岁。
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和排除标准①入选标准:患儿时常伴有发热或者咳嗽的现象,表现为胸闷、气短、乏力,心电图有损害的迹象,心肌酶有明显增高。
②排除标准: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心脏损害,比如风湿性心脏病、病毒性心肌炎等。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Modem Medicine and Health Research 2020年第4卷第13期2020Vbl.4No.13□经验交流/Experience Exchange磷酸肌酸治疗新生儿窒息合并重度心肌损害对心功能及心肌酶谱的影响韦伟宏(南宁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广西南宁530011)摘要:目的 研究磷酸肌酸治疗新生儿窒息合并重度心肌损害对心功能及心肌酶谱的影响。
方法 选取南宁市妇幼保健院2018年7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80例新生儿窒息合并重度心肌损害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
对照组患儿采用果 糖二磷酸钠、维生素C 治疗,试验组患儿在对照组用药的基础上予以磷酸肌酸治疗,两组患儿均连续治疗7d 。
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LVEF 、LVFS 以及血清CK 、CK-MB 、LDH 、a-HBDH 、AST 水平的变化。
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患儿临床 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儿LVEF 、LVFS 均升高,血清CK 、CK-MB 、LDH 、a-HBDH 、AST 均降低,且 试验组变化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V0.05)。
结论 磷酸肌酸治疗新生儿窒息合并重度心肌损害可降低心肌酶水平,改善心功能,有效缓 解患儿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关键词:新生儿窒息合并重度心肌损害;磷酸肌酸;心功能;心肌酶谱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718.2020.13.0127.02新生儿窒息为临床常见疾病,该病可导致电解质紊 乱,引发低氧血症,甚至损伤患儿脏器。
心肌损害为新生儿窒息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可导致患儿心源性休 克、心律失常等,更甚者则可能心力衰竭死亡,因而具有极高的致残率、致死率闪。
目前临床上多使用果糖二磷酸 钠、维生素C 治疗新生儿窒息合并严重心肌损害,可加强细胞的有氧代谢,短期内疗效明显,但却无法有效缓解患 儿的心肌酶谱指标。
磷酸肌酸钠治疗小儿肺炎心肌损害的疗效分析发表时间:2017-03-08T11:17:01.057Z 来源:《心理医生》2016年34期作者:李伟1 阴怀清2(通讯作者)[导读] 心肌损害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儿科疾病,也是危害儿童心脏健康的重要疾病。
(1山西医科大学山西太原 030001)(2山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山西太原 030001)【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磷酸肌酸钠在治疗小儿肺炎心肌损害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2014年04月-2016年02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66名小儿肺炎心肌损害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3名患者,采用平均分组。
对照组采用维生素C与阿奇霉素联合治疗小儿肺炎心肌损害,观察组采用磷酸肌酸钠治疗,两组患者均按相应治疗方法进行治疗。
然后对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的治疗有效率以及心肌酶水平进行分析比较。
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较高,心肌酶水平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磷酸肌酸钠治疗小儿肺炎心肌损害的疗效相较于对照组采用维生素C与阿奇霉素联合治疗疗效更优,症状恢复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磷酸肌酸钠;小儿肺炎心肌损害;疗效【中图分类号】R72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34-0144-02 心肌损害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儿科疾病,也是危害儿童心脏健康的重要疾病,很多时候此病都是由肺炎引起,例如常见的病毒性肺炎、细菌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等。
作为一种发病率较高的儿科疾病,心肌损害对儿童的身心健康伤害极大[1]。
目前,临床上中西医均有对此病的治疗,而主要还是西药治疗,例如参麦注射液、三磷酸腺苷等,通过分析众多医疗工作者的反馈来看,其治疗效果往往有很大的局限性,始终达不到理想效果,并且在杀灭致病菌的同时,给自身正常细胞也带来较大的损伤,难以避免其毒副作用[2]。
对于当前治疗心肌损害的研究中,专家学者均意在寻求一种高效、简单、毒副作用小的治疗方法。
磷酸肌酸钠治疗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的临床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4-05-13T08:41:27.60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45期供稿作者:马凤霞褚景芝赵宏静李咏曲琳琳刘淑贤[导读] 新生儿窒息后可引起多脏器的损害,如脑、心脏、肝脏、肺等
马凤霞褚景芝赵宏静李咏曲琳琳刘淑贤(鸡西矿业集团总医院儿科 158100)
【摘要】目的观察磷酸肌酸钠治疗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的临床疗效。
方法对我科在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56例窒息后心肌损害的新生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全部病例均化验心肌酶CK、CK-MB、查心脏彩超、心电图,经检查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异常,在治疗原发疾病的基础上,治疗组用磷酸肌酸钠,对照组用口服果糖、静点维生素C、三磷酸腺苷等常规治疗。
结果与对照组(总有效率71.4%)相比,治疗组(总有效率89.3%)对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及心肌酶CK、CK-MB、心电图的好转均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磷酸肌酸钠使用方便、见效快、效果明显,且无不良反应,临床上应大力推广。
【关键词】磷酸肌酸钠新生儿心肌损害心肌酶
【中图分类号】R7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45-0106-02
新生儿窒息后可引起多脏器的损害,如脑、心脏、肝脏、肺等,在这里主要研究窒息后对心脏的损害。
由于缺氧时影响传导系统和心肌,轻症时房室传导延长,T波变平或倒置,重症时心律不齐或缓慢,常能听到收缩期杂音。
酸中毒时心肌收缩力减弱而输出量减少,血压下降,进一步影响了冠状动脉和脑动脉的灌注,最后出现心力衰竭,上海医科大学儿科医生报告窒息后心衰发生率达22.5%。
心脏彩超见到心房水平右向左分流者是窒息后心衰的重要依据。
多普勒测定心输出量则可观察心功能损害程度及其恢复情况。
心肌损害是临床上新生儿窒息后并发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可以单发、也可合并其他疾病。
如窒息、早产儿、肺透明膜病、吸入性肺炎等。
本试验采用磷酸肌酸钠治疗新生儿窒息后的心肌损害,观察临床疗效;并与对照组用果糖、维生素C、三磷酸腺苷等常规治疗组做对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80例患者均为2012年6月-2013年6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新生儿。
诊断参照文献相关标准[1]。
全部按入院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
治疗组28例,其中男16例、女12例;年龄30分钟~3天。
两组病例治疗前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常规检查等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采用吸氧、保温、预防感染、心电监护、脑细胞营养、一般营养、支持、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等基础治疗。
治疗组加用磷酸肌酸钠治疗0.5g+5%或10%葡萄糖20 ml每天1次静滴,连用7天;对照组加用二磷酸果糖、ATP、维生素C等治疗。
治疗前后做CK、CK-MB、心电图、心脏彩超对比观察疗效。
1.3 观察指标主要是CK、CK-MB、心率、心电图、心脏彩超的变化,治疗前后检查血、尿、心肌酶、电解质、心电图、心脏彩超等。
1.4 疗效评定标准显效:心率>110次/min,心电图正常,心脏彩超无异常、CK、CK-MB正常,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有效:症状部分减轻或消失、心电图好转、心率相对稳定>100次/min,CK、CK-MB好转、心脏彩超较前好转;无效:症状无明显减轻、心电图无好转、心率无好转、CK、CK-MB无改善。
1.5 统计学处理应用统计软件包,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计量资料两样本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组别 n 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
治疗组 28 14(50%) 11(39.3%) 3(10.7%) 89.3%
对照组 28 11(39.3%) 9(32.1%) 8(28.6%) 71.4%
两组疗效比较P<0.05。
2 结果
2.1 一般状态两组患者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如心率、血压、心电图、心脏彩超均有所改善,治疗前后血尿常规无明显变化、肝肾功能正常者也无变化、异常者均有所好转。
在治疗期间两组病例未出现发热。
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2.2 两组疗效对比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前者的显效率、有效率和总有效率均高于后者,而且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上表。
3 讨论
磷酸肌酸能在肌酸激酶的催化下,将其磷酸基转移到ADP分子中。
当一些ATP用于肌肉收缩,就会产生ADP。
这时,通过肌酸激酶的作用,磷酸肌酸很快供给ADP以磷酸基,从而恢复正常的ATP高水平。
由于肌肉细胞的磷酸肌酸含量是其ATP含量的3~4倍,前者可贮存供短期活动用的、足够的磷酸基团。
在活动后的恢复期中,积累的肌酸又可被ATP磷酸化,重新生成磷酸肌酸,这是同一个酶催化的相反的反应。
因为细胞中没有其他合成和分解磷酸肌酸的代谢途径,此化合物很适合完成这种暂时贮存的功能。
磷酸肌酸钠是一种细胞内的能量补充剂,磷酸肌酸在肌肉收缩的能量代谢中发挥重要作用,氧化代谢减慢导致的能量供给不足是心肌细胞损伤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磷酸肌酸水平不足在心收缩力和功能恢复能力的损伤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实际上,在心肌损伤中,细胞内高能磷酸化合物的数量,与细胞的存活和收缩功能恢复能力之间存在紧密关系。
所以保持高能磷酸合成物的水平成为各种限制心肌损伤方法的基本原则,同时也是心脏代谢保护的基础。
动物实验和人体的心脏停搏实验显示了磷酸肌酸钠的作用和其保护心肌的可能性。
各种缺氧所致的新生儿的心肌损害相当常见,类似婴幼儿、儿童、成人的心肌炎。
对患者病情的恢复以及以后的生活质量均有影响。
在治疗其他疾病的同时,治疗新生儿心肌损害,使心肌功能恢复同样重要。
较之传统上用果糖、ATP等治疗,用磷酸肌酸钠治疗,临床效果更显著,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各种缺氧所致的新生儿的心肌损害相当常见。
磷酸肌酸钠使用方便、见效快、效果明显,且无不良反应,临床上应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徐灵敏,张展,贾莉婷,等.窒息新生儿心肌损害的早期诊断.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6,21(22):1566-1567.
[2]李芳.磷酸肌酸对大鼠心肌缺氧、复氧心肌线粒体肌酸激酶肌膜型亚基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0,16(2):143-
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