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 格式:doc
- 大小:209.50 KB
- 文档页数:3
第二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基础梳理】一、理解可持续发展1.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又不对满足其需要的水平构成危害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由三大子系统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组成的一个系统。
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1.公平性原则(1)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是资源分配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应表达公平。
(2)各国有权根据需要开发本国资源,并确保不对其他国家的环境造成损害符合()A·持续性原则 B.共同性原则 C·公平性原则 D.发展性原则(4)公平性原则把消除作为可持续发展进程中优先考虑的问题。
2.持续性原则(1)制约可持续发展的因素中最主要的因素是 ( )A.资源 B.人口 C.环境 D.城市化(2)持续性原则的核心是指人类的和发展在不超越资源与的基础上,保持发展的持续性。
(3)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首要条件是什么?(4)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实现效益、效益和效益的相互协调。
3.共同性原则(1)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发展的总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世界必须采取.建立起良好的国际秩序和合作关系。
(2)世界各国实行国际协作,共同解决酸雨蔓延的问题,符合可持续发展的()A.持续性原则 B.共同性原则 C.公平性原则 D.发展性原则4.阶段性原则(1)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由向推动的过程。
因为世界各国、各地区所处的和发展阶段不同,在可持续发展的及承担的等方面.都会表现出明显的差异。
2)填写下表,比较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及责任。
发达国家阶段的协调发展【检测与评估】1.以下人类活动中,具有可持续发展意义的是 ( )A.20世纪30年代,美国开垦中西部大草原,引起“黑风暴”事件B.巴西大量采伐热带雨林,增加国民收入C.我国在中西部一些地区实施“退耕还林、退耕还草、退耕还湖’’战略D.在长江河床大力挖沙出售,既有经济效益,又疏浚了河道2.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是 ( )A.人类尽可能地少索取自然资源 B.人类与环境持续和谐共处C.人类不要向环境释放废弃物 D.环境无条件地为人类提供服务3.以下符合可持续发展的个人行为方式是( )①自带篮子或布袋购物②购买带有环境标志的产品③拒绝使用任何一次性商品④处处以车代步。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 2 第四章第三节。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地理学科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内涵和基本原则,对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学情分析在知识储备方面,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一些环境问题和资源问题,对人类活动与环境的关系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对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内涵还比较模糊。
在学习能力方面,高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但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还有待提高。
在学习态度方面,学生对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地理问题比较感兴趣,但对于一些抽象的理论知识可能会感到枯燥。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2)掌握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包括经济可持续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可持续发展。
(3)了解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使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2)引导学生关注人类社会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和人文关怀。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基本内涵。
(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2、教学难点(1)理解经济可持续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
(2)如何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让学生对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内涵和基本原则有初步的了解。
2、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可持续发展的实践应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指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行动计划和纲领,是国家在多个领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总称,它要使各方面的发展目标,特别是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目标相协调,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是,经济发展,保护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协调一致,让子孙后代能够享受充分的资源和良好的资源环境。
同时包括:健康的经济发展应建立在生态可持续能力、社会公正和人民积极参预自身发展决策的基础上;它所追求的目标是:既要使人类的各种需要得到满足,个人得到充分发展;又要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它特殊关注的是各种经济活动的生态合理性,强调对资源、环境有利的经济活动应赋予鼓励,反之则应予以摈弃。
可持续发展应该包括其社会学的内涵、经济学的内涵、生态学的内涵和伦理学的内涵。
1、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学内涵: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学内涵强调的是“发展”。
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点,离开了发展,可持续发展就无从谈起。
发展是人类共同的和普遍的权利,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享有平等的、不容剥夺的发展权利。
可持续发展是“在生存不超出维持生态系统承载力的前提下,改善人类的生活质量”,并在报告中着重论述了可持续发展的最终落脚点是人类社会,即改善人类的生活质量,创造夸姣的生活环境。
2、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学内涵: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学内涵是非常明显的。
因为发展离不开经济增长,可持续发展概念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改变了我们对经济增长方式的认识。
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学内涵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经济增长,而是在不破坏资源、不牺牲环境质量的前提下,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社会财富的增加。
这就要求在生产中采取清洁的生产技术、节约资源、减少浪费、少排不排废弃物、保护环境、将环境成本纳入生产成本核算中等等,从根本上转变对生产方式和经济增长的认识。
3、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学内涵:1980 年 I UCN 首次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实际上是从生态学角度出发的。
第2.2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第1课时)1.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原则。
(重点、难点)2.认识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个人应具备的态度和责任。
【自主学习】知识点一、理解可持续发展1.可持续发展概念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又不对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由三大子系统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组成的一个系统。
知识点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1.公平性原则(1)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是。
时间上的公平,又称“”,含义是。
空间上的公平,又称“”,含义是。
(2)财富的分配也要公平合理:把作为可持续发展进程中优先考虑的问题。
2.持续性原则(1)制约可持续发展的因素中。
最主要的因素是( )A.资源B.人口 C.环境D.城市化(2)持续性原则的核心是指人类的和发展在不超越资源与的基础上,保持发展的持续性。
(3)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首要条件是什么?(4)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实现效益、效益和效益的相互协调。
【合作探究】读“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示意图”,探讨可以从哪些方面、采取哪些措施实现可持续发展?【课堂反馈】1.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就是指 ( )A.经济、生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B.工业、农业、科技的可持续发展C.文化教育与精神文明的可持续发展 D.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巴伯在其《经济、自然资源不足与发展》一书中,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在保护自然资源的质量和其所提供服务的前提下,使经济发展的净利益增加到最大限度。
”该定义偏重可持续发展的()A.生态属性 B.经济属性 C.社会属性 D.环境属性3. 可持续发展思想源远流长,下列思想中蕴含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是()①竭泽而渔,焚薮而田②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③天人合一④盛世滋丁,永不加赋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4. 下列符合可持续发展的个人行为方式是( )①自带篮子或布袋购物②购买带有环境标志的产品③拒绝使用任何一次性商品④处处以车代步,提高工作节奏和效率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5.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是()A.经济的可持续发展B.社会的可持续发展C.生态的可持续发展D.资源的可持续发展6.下列举措中,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是()①营造上海外环线绿化带②不实行垃圾分类回收处理③鼓励使用塑料袋④建立现代化农业区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7.能够促使可持续发展从概念走向实践的社会行动是()A.大量使用聚乙烯塑料饭盒 B.推广使用一次性筷子 C.垃圾分类回收利用 D.不使用非可再生资源8.下列关于“可持续发展”的认识,正确的是()A.停止开采不可再生资源,为子孙后代积累财富B.加大加快各类可再生资源的开采力度C.控制人口增长,使人口数量维持在目前的水平D.在资源开发利用时,不能危害未来人类的生活需求9.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开环境也行。
2.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一、理解可持续发展1.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2.组成:由经济、社会、生态三大子系统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组成一个复合系统。
3.基本内涵:包括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条件)、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目的)、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基础)。
思考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否就是我们通常意义上说的经济增长?答案经济可持续发展不仅指经济数量的增长,更追求质量的改善和效益的提高,我们通常所说的经济增长往往仅指经济数量上的增长,而不太重视质量和效益。
只能说经济增长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方面。
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1.公平性原则2.持续性原则3.共同性原则(1)措施:全球采取共同的行动,建立起良好的国际秩序和合作关系。
(2)表现:在尊重各国主权,照顾各国利益的基础上,制定各国都可以接受的全球性目标和政策。
4.阶段性原则 (1)阶段和目标(2)特点:发达国家在资源与环境的保护方面应承担更多的责任与义务。
三、可持续发展——从概念到行动 1.世界可持续发展进程2.中国的可持续发展行动1994年3月,中国政府颁布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
探究点一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读“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示意图”,探究下列问题。
1.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由哪些系统组成?答案社会系统、经济系统和生态系统。
2.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包括哪些内容?答案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组成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的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答案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目的。
4.该系统的核心是什么?答案人的管理调控。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读图,回答1~2题。
1.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是( ) A.人类与环境和谐共处 B.人类尽可能地索取自然资源C.人类不要向环境释放废弃物D.环境无条件地为人类服务2.下列人类活动中,具有可持续发展意义的是( ) A.20世纪30年代美国开垦中西部大草原,引起“黑风暴” B.大力发展热带雨林迁移农业C.在长江河床大力挖沙出售,既有经济效益,又疏浚了航道D.我国在一些中西部地区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 答案 1.A 2.D解析 第1题,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就是人类与环境和谐共处,A 对。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定义
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世代的需求的同时,不损害满足未来世代需求的能力。
它强调的是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方面的协调发展。
1. 经济可持续发展:以经济增长为基础,按照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原则,保持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和充分性。
经济可持续发展在保障人民生活需求的同时,还需确保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的可持续保护。
2. 社会可持续发展:通过社会公正、公平和包容,实现人类福祉的持续提高。
社会可持续发展涉及到人们的就业、教育、健康、社会保障等各个方面,强调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
3. 环境可持续发展: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确保生态系统的稳定和资源的持续利用。
环境可持续发展强调生态保护、生态恢复和资源有效利用,避免环境污染和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定义主要包括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方面的协调发展,以满足当前世代的需求的同时,不损害满足未来世代需求的能力。
第27讲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及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1.可持续发展——人类的必由之路(1)背景: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口增长、资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等问题日趋严重。
(2)目的: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存环境,促进共同发展,并使未来人类满足其需求的能力不至于削弱。
(3)行动纲领:《21世纪议程》。
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1)定义: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2)核心思想:健康的经济发展应建立在生态可持续能力、社会公正和人民积极参与自身发展的基础上。
(3)目标:既要使人类各种需要得到满足,个人得到充分发展,又要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不对后代人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
(4)基本观念3.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1)控制人口规模①目的:减轻人口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关系。
②地位:是协调人地关系的根本措施。
(2)转变发展模式发展模式目的生产与消费方式影响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扩大生产规模、增加高投入、高消耗、高使人类陷入严重的资产品产量和提高消费水平污染源、环境危机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强调环境承载能力和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减少经济活动所造成的环境压力和资源耗竭资源类型可持续利用措施土地资源防治土地荒漠化,治理水土流失和土壤污染,保护基本农田,对工矿废弃地进行复垦等森林资源合理利用和妥善保护森林资源,退耕还林水资源节约、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海洋资源伏季休渔、禁止滥捕、环境污染治理等①协调人地关系:按照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和方法,协调社会经济发展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协调人类社会的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之间的关系;协调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关系;协调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的关系。
②个人参与:维护生态平衡,珍惜自然资源,保护好生态环境。
微点1中国的可持续发展(1)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并不只是由国情决定的: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除了受国内的人口、资源、环境等因素影响外,还受国际环境的压力等外界因素的影响。
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内涵
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内涵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可持续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
经济可持续发展: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综合国力明显增强,国内生产总值突破十万亿元,成为发展中国家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和世界第六大贸易国。
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有了很大提高,经济增长方式正在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经济结构逐步优化。
生态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和污染控制,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生态平衡的关怀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不仅直接关系到当代人类的生存环境,也关系到我们后代的可持续生存环境。
环境、生态和资源问题已成为全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
社会可持续发展;意味着既要保证当代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又要考虑后代人的社会保障要求。
不能牺牲后代的安全资源来保证当代人的安全利益,不能给经济社会带来太大的压力。
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保障是由中国国情决定的,它对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机会和利益平等的发展。
它在早期被认为是一种注重长期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
随着发展问题的进一步暴露和认识的深入,人们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不再局限于经济发展(更不用说经济增长了)。
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四大支柱是经济、社会、环境和文化,只有四者协调发展,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包括同代地区之间的均衡发展,即一个地区的发展不能以牺牲其他地区的发展为代价;还包括代际间的均衡发展,即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的发展能力。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既满足__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核心思想:健康的经济发展应建立在生态可持续能力、社会公正和人民积极参与自身发展的基础上。
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综合的概念,生态、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组成复合系统。
1.控制人口规模。
人口问题,西方学者称为“人口爆炸”,是指人口增长与环境承载能力之间存在着矛盾。
目前,世界人口已超过了60亿,而亚、非、拉等许多发展中国家新增人口占世界人口增长的90%。
这些地区多属于人口素质低、资源开发状况差、经济贫困的国家,是世界人类与环境矛盾较突出的地区。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人口城市化速度加快,现在世界城市人口已超过了30亿,占世界总人口的60%以上。
大城市、特大城市发展较快。
世界百万人口以上城市从1980年的243个增加到2001年的390个。
因此,人口的急剧增长所带来的城市人口的过度膨胀,导致城市环境自净能力降低,污染严重等一系列的环境问题。
通过经济手段和政策鼓励控制生育,调整人口年龄结构和地区分布。
对于少生优生者给予良好的社会保障和医疗保障,使其没有后顾之忧。
同时通过普及高等教育大力提高人口质量,提高整个民族的身体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实现人口、资源、环境与生产力布局的可持续发展。
2.转变发展模式。
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地膜造成环境污染加剧首先,氮、磷、钾等化学肥料,比传统农家有机肥含量纯度高,作物吸收快,能迅速提高农作物产量。
但是大量施用化肥的负面作用日益突显出来,造成土壤板结,土壤质量下降,更严重的是造成水质污染,化肥含量高的农田用水特别是稻田用水排入河湖,导致鱼、虾、蟹等水生动物减少直到灭绝。
其次,农药污染近年来也逐年加重。
菜农、果农为了追求高产量大量喷洒农药。
其喷洒农药的过程中对实施者本人造成了皮肤的污染;长期过量对粮作物施用农药,使害虫产生很强的抗药免疫性,还将导致农药的更严重的过量施用,如此恶性循环,使蔬菜、水果中的农药残留量加大,长期食用这种过量使用农药的瓜果蔬菜,对人体的健康严重有害。
2.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探究活动1]读 “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示意图”(图2-2-1),完成下列各题:
(1)填写图中符号代表的地理事物:
A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
(2)在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中,___________________是基础,______________
是条件,________________是目的.生态可持续发展强调要与 相协调;经济持续发展强调发展不仅要重视____________________,更要追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积极倡导
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社会可持续发展强调要以_________________为
目的,创造一个人人享有平等、自由的社会环境.
(3)如果图中经济系统为钢铁生产系统,将各组词组相应的字母填入图中括号:
①工业产值、利润②工作、技术人员 ③铁矿石、煤炭 ④土地、水、空气 ⑤厂长、经理、车间主任 ⑥钢材 ⑦工业“三废” ⑧生活垃圾
[探究活动2]阅读课本,完成下列要求,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四个基本原则:
(1)完成知识联系图,理解持续性原则的核心、制约因素、实现的首要条件和
目标.
(2)比较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及责任,理解阶段性原则.
类行为方式的变革,作为既是消费者,又是生产者的公众,必须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世界观,进而用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方法来改变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才能使可持续发展从观念走向实践.读下面清洁生产产品生命周期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
(2)为了促进清洁生产的发展,我们应该选购带环境标志的产品.图2-2-2中三图分别是哪个国家的环境标志?查找资料,说说每幅图案的寓意.
(3)某商品带有环境标志,就意味着该商品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优点.为什么说倡导选购带环境标志的产品有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请阐述其中的道理.
参考答案
[探究活动1]
(1)A 人的管理调控 B 生活废弃物 C
生产废弃物 D 劳力、科技
(2)生态持续发展 经济持续发展 社
会持续发展 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
数量的增长 质量的改善、效益的提高
清洁生产 文明消费 改善人类生
活质量和提高人类健康水平 (3)见右图
[探究活动2]
(1)左列从上向下为:资源 环境 合理 永续 相互协调 右列从上向下为:资源 环境
(2)从上向下、从左向右依次为:初级阶段 高级阶段 以经济发展为主要目标,并开始关注资源与环境问题 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一定
图2-2-2
的责任和义务更多的责任和义务
[探究活动3]
(1)清洁生产指从原料开采—生产制造—消费使用—废弃物处理的全过程来评估产品对环境的影响程度,而不仅仅是看产品在使用后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上. (2)这三幅图分别是中国环境标志、日本生态标志和加拿大环境选择标志.
中国环境标志图形由青山、绿水、太阳和十个圆环组成.中心的青山、绿水和太阳表示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外围的十个圆环紧密结合,环环相扣,且与“环境”的“环”同字,寓意“全民联合起来,共同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 日本生态标志图形以双手拥抱地球,象征“用我的手来保护地球和环境”;同时两只手臂拼出一个英文字母“e”代表“Environment”、“Earth”、“ Ecology”;另在标章的上方书写“爱护地球”,下方标明该环境标志的效用.
加拿大环境选择标志图形上一片枫叶代表加拿大国家,三只鸽子象征三个主要的环境保护参加者:政府、产业和商业;标志还伴随着一个简短的解释性说明. (3)低毒少害、节约资源产品带有环境标志表明该产品在生产、使用和处理处置过程中符合特定的环境保护要求.倡导选购带环境标志的产品,不仅有利于引导公众文明消费,更有利于促使生产厂家实施清洁生产,从而减轻甚至消除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所以说倡导选购带环境标志的产品有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