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结构“Critical Thinking”的汉译理据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194.67 KB
- 文档页数:2
Critical Thinking的翻譯問題政府引進培育Critical thinking作為教育目標之背景一九七零年代,美國洛克斐勒基金會(Rockefeller Foundation)在一項美國生活人文研究報告中強調:教育部應訂定Critical thinking作為個人基本能力之一。
二十年後,美國總統克林頓在一九九四年簽署「美國教育法案」1,正式將Critical thinking列入全國性的教學目標。
幾年後香港也跟隨美國,在教育統籌局的課程改革短期目標中(二零零一年至二零零六年),提出優先培養學生的共通能力(即溝通能力、批判性思考能力(Critical thinking) 及創造力),並將之融入現行科目或學習領域中,以提高學生建構知識的獨立學習能力。
自此,「批判性思考」(Critical thinking) 一詞,在香港逐漸為人所熟悉。
但很可惜,本人認為由於教育當局翻譯上的謬誤,將西方提倡的Critical thinking譯為「批判性思考」,令不少學生只是按字面解釋,誤以為批評即等同思考,對很多事情還未作深入的分析,便妄下定論,對他們分辨事物的邏輯能力,帶來了負面的影響。
而縱觀整份「香港教育制度改革建議」,也未見教統局對「批判性思考」有任何明確或詳細的定義。
2「批判性思考」的學術背景何謂「批判性思考」?其實所謂「批判性思考」(Critical thinking),並非什麼東西都批評,而是懂得分辨事物的邏輯、衡量正反兩面的因素,從而作出理性客觀的分析。
我們可以看看在一九四一年最早提出Critical thinking的美國學者Edward Glaser是怎樣為「批判性思考」下定義的3:我們認為「批判性思考」必須具備以下三項特質:一、傾向以審慎的態度思慮議題和解決難題。
二、對理性探索與邏輯推理的方法有所認識。
三、有技巧地應用上述的方法。
1Goals 2000: Educate America Act.2“香港教育制度改革建議"(二零零零年九月)3Edward M. Glaser (1941) An Experiment in the Development of Critical Thinking, Teacher’s College, Columbia University.一九九零年,一群美國學者發表一份聯合聲明,為「批判性思考」的定義達成了共識,其大致內容如下:“我們認為「批判性思考」是一種有目的、自我規範的判斷,以解讀、分析、評核、預計,和解釋一切證據上、概念上、方法學上、標準厘定上,和背景資料上的因素,從而作出客觀的判斷……一個具有批判性思考的人,習慣性地喜歡發問和探索、對事物有全面的認知、仰賴於理性的分析、持開放的態度、懂得靈活變通、作出公正的評價、坦然面對自己的主觀偏見、審慎的作出判斷、並願意從新考慮已作出的判斷、對事物有清晰的瞭解、能有條理、有先後次序地處理複雜的事物、勤懇地做足夠的資料搜集、理性地選擇判別標準、聚焦於發問與探索,而且堅持追求在情況及環境許可下最精細、最準確的結論。
Critical thinking一、分析性;策略性;全面性;独立性;正确性。
所谓批判性思维,意指严密的、全面的、有自我反省的思维。
有了这种思维,在解决问题中就能考虑到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就能不断验证所拟定的假设,就能获得独特的问题解决的答案。
因此,批判性思维应作为问题解决和创造性思维的一个组成部分。
思维的批判性有五个特点:(1)分析性。
在思维过程中不断地分析解决问题所依据的条件和反复验证已拟定的假设、计划和方案。
(2)策略性:根据自己原有的思维水平和知识经验在头脑中构成相应的策略,然后使这些策略在解决问题中生效。
(3)全面性:在思维活动中善于客观地考虑正反两方面的依据,认真地把握问题的进展情况,随时坚持正确的计划,修改错误方案。
(4)独立性。
即不为情境性的暗示所左右,不人云亦云,盲从附和。
(5)正确性。
即思维过程严密,组织有条理,思维结果正确,结论实事求是。
据澳大利亚针对大学生工作能力展开的一项国家调查报告称,70%的大学和技术学院的毕业生对他们本人所申请的工作不够胜任。
调查中,雇主指出毕业生中最大的缺陷是缺乏创造力、鉴别力以及商务口头交流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调查中还发现,是否具备独立性和批判性思维被雇主看作是求职申请人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
在我国的80年代,许多用人单位也发出了“高分低能”的呼声。
可见养成良好的批判性思维习惯的能力,是一个人适应社会的必备条件。
良好的批判性思维有利于人们理性的生活,理性的思考;有利于提高人们的决策能力和判断力;有利于人们进行创新;有利于人们对事物进行多视角的的思考。
二、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可能性与必要性高中生的主要任务仍然是学习,但和初中生相比,学习的内容更加复杂和深化。
而且高中生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更加鲜明,思维的片面性有所改善。
高中学生能够依据一定的标准判断是非、善恶,善于独立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喜欢探讨问题发生的原因等,特别是随着高中学生理论思维的发展,他们能理解和论证事物或现象之间复杂的因果关系。
如何理解和翻译“Critical Thinking”?我虽然以前就听说过在国外很流行的“Critical Thinking”(以下简称CT,在中国通常翻译成“批判性思维”)这套思维体系,但对此并没有深入的认识和了解,最近在接触西三一大学的“商业领导力”课程(第一门课程就是有关CT的)时,才开始认真琢磨到底什么是CT和我们该怎样很好地运用CT。
一、CT的起源。
CT是1941年作为美国教育改革的一个主题由美国学者Edward Glaser提出来的,但其后由于美国出现了麦卡锡主义思潮,所以CT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到1970年代,CT再次成为美国教育改革运动的焦点,这期间,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还曾在一项美国生活人文研究报告中强调:美国教育部门应该把CT作为个人的一项基本能力加以训练和培养。
又自1980年代开始美国与苏联展开太空竞赛而大力推动科学研究,因此CT大受推崇,真正成了气候。
1994年,美国总统克林顿签署“美国教育法案”,正式将critical thinking 列入全国性的教育教学目标。
1987年的“CT与教育改革国际会议”上,英国人Michael Scriven与美国人Richard Paul(当代美国CT领域的权威人士)共同发表声明,指出CT并非单一的思想方法,而是一系列思想方法的综合体,包含科学思维、数学思维、历史思维、人类学思维、经济思维、道德思维、哲学思维。
没有一种CT适用于任何人,任何人都可能出现非理性的想法。
因此,每个人都要终生努力培养CT的技巧和习惯。
二、CT的定义。
CT这个概念本身经过大半个世纪的发展和实践,也在不断地充实和完善,大致有这几个很重要的概念定义和内涵:第一,1941年原创者Edward Glaser的定义。
T he ability to think critically, as conceived in this volume, involves three things: ( 1 ) an attitude of being disposed to consider in a thoughtful way the problems and subjects that come within the range of one's experiences, (2) knowledge of the methods of logical inquiry and reasoning, and (3) some skill in applying those methods. Critical thinking calls for a persistent effort to examine any belief or supposed form of knowledge in the light of the evidence that supports it and the further conclusions to which it tends.这种思考能力,包含了三个要素:1)全方位思考问题的态度,2)逻辑探究和推理论证的学问,3)运用这些方法的技巧。
CriticalThinking的翻译问题Critical Thinking 的翻译问题立法会CB(2)222/08-09(01)号文件Critical Thinking 的翻译问题政府引进培育Critical thinking 作为教育目标之背景一九七零年代,美国洛克斐勒基金会(Rockefeller Foundation)在一项美国生活人文研究报告中强调:教育部应订定Critical thinkin g 作为个人基本能力之一。
二十年后,美国总统克林顿在一九九四年签署「美国教育法案」1,正式将Critical thinking 列入全国性的教学目标。
几年后香港也跟随美国,在教育统筹局的课程改革短期目标中(二零零一年至二零零六年),提出优先培养学生的共通能力(即沟通能力、批判性思考能力 (Critical thinking) 及创造力),并将之融入现行科目或学习领域中,以提高学生建构知识的独立学习能力。
自此,「批判性思考」(Critical thinking) 一词,在香港逐渐为人所熟悉。
但很可惜,本人认为由于教育当局翻译上的谬误,将西方提倡的Critical thinking 译为「批判性思考」,令不少学生只是按字面解释,误以为批评即等同思考,对很多事情还未作深入的分析,便妄下定论,对他们分辨事物的逻辑能力,带来了负面的影响。
而纵观整份「香港教育制度改革建议」,也未见教统局对「批判性思考」有任何明确或详细的定义。
「批判性思考」的学术背景何谓「批判性思考」?其实所谓「批判性思考」(Critical thinkin g),并非什么东西都批评,而是懂得分辨事物的逻辑、衡量正反两面的因素,从而作出理性客观的分析。
我们可以看看在一九四一年最早提出Critical thinking 的美国学者Edward Glaser 是怎样为「批判性思考」下定义的:我们认为「批判性思考」必须具备以下三项特质:一、倾向以审慎的态度思虑议题和解决难题。
阅读方法论之六 Critical Thinking (2)II. Confusion in Causal Reasoning*Causal Oversimplification (Questionable Cause) 这种谬误的含义是在缺乏事实论据的情况下仅仅凭借观察到的表面现象就断定或暗示某件事是另一 件事的起因,并且未能考虑其他真正原因的存在。
例如,在讨论未婚少女怀孕现象增加的现象时,很多评 论所给出的唯一解释是:她们自身缺乏责任感。
显然,这不可能是唯一的原因,例如因为父母没有尽到监 督的责任,家庭破裂对孩子产生不良的影响,电影、录像中情色画面的负面影响等等,但是谴责年轻人总 是比承认整个社会体系需要反省要来的容易。
所以这种谬误的产生有时是作者的思维太过于简单,有时却 是在推卸责任或者避重就轻。
例如:“The owners of the Cumquat Café evidently made a good business decision in moving to a new location, as can be seen from the fact that the Café will soon celebrate its second anniver sary there. Moreover, it appears that businesses are not likely to succeed at the old location: sin ce the Café’s move, three different businesses — a tanning salon, an antique emporium, and a pet-grooming shop — have occupied its former spot.” 仅仅因为 tanning salon, an antique emporium, and a pet-grooming shop 在 old location 的迅速 关门的现象,就断定 old location 风水不好不适合 business,从而忽略了其它潜在的真正原因,例如这三 家倒闭的小店老板不善于经营,或者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存在瑕疵不流行等等。
critical thingking的英文释义Critical thinking refers to the process of analyzing and evaluating information in a systematic and logical manner, in order to form well-informed judgments and make informed decisions. It involves examining evidence, identifying assumptions, recognizing biases, considering alternative viewpoints, and rigorously questioning and scrutinizing arguments and conclusions.Usage:1. Employers value employees with good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as they can effectively solve complex problems and make informed decisions.2. Critical thinking is an essential skill in academia as it helps students engage with information critically and navigate complex concepts.3. Critical thinking is often taught as a part of educational curricula to develop students' analytical and evaluative skills.4. Developing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can help individuals become more independent and confident decision-makers.5. Critical thinking is crucial in scientific research as it enables researchers to analyze data objectively and draw valid conclusions.6. Critical thinking is necessary when evaluating news articles and identifying fake news.例句(Examples):1. She approached the problem with critical thinking and was able to identify the flaws in the argument.她运用批判性思维来分析问题,成功发现了论点中的缺陷。
以“思辨性写作”为导向的大学英语读写课堂教学设计案例作者:李一李李岩兰玉玲来源:《理论观察》2021年第03期关键词:思辨能力;思辨技能;写作;产出导向法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1)03 — 0142 — 03在国际人才竞争愈加激烈的背景下,西方对思辨力培养的重视程度空前。
美国许多高校将思辨力培养列为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
McPeck.J(1981)认为思辨力培养应该是高等教育的必选目标,而不是自由选项。
我国对人才培养的目标已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确定的战略主题之一就是“坚持能力为重,优化知识结构,……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 孙有中(2011)认为各种具体能力归根结底均建立在大脑的思辨能力之上。
《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16)更是明确提出了“大学外语教育必须同时发展学生的英语能力、跨文化能力和思辨能力”。
虽然不同的学者给出的定义和理论模型有所不同,在思辨力(critical thinking)的概念内涵上目前已经取得了共识(孙旻,2014)。
文秋芳(2009)将思辨力定义为“依据标准或看法做出一种有目的、有依据的判断的能力”。
思辨力含有思辨技能(critical thinking skills)和思辨倾向(critical thinking dispositions)两个维度。
思辨技能包括分析、推理和评价3种核心技能(文秋芳2012)。
本文所谈到的思辨能力培养侧重于思辨技能的培养。
文秋芳教授(2018)根据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和国务院办公厅颁发的《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在产出导向理论中(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以下简称POA)将“全人教育说”调整为“关键能力说”。
这6种关键能力包括1.语言能力、2.学习能力、3.思辨能力(critical thinking competency)、4.文化能力、5.创新能力和、6.合作能力。
英语毕业类作文模板## 英文回答:Critical Thinking。
1. Explain the difference between critical thinking and analytical thinking.Critical thinking involves evaluating information and arguments to form judgments, while analytical thinking focuses on breaking down information into its component parts to understand its structure.2. What are the key elements of critical thinking?Key elements include:Questioning assumptions and evidence。
Evaluating arguments and claims。
Identifying bias and fallacies。
Drawing logical conclusions。
Considering multiple perspectives。
3. How can critical thinking be applied in different subject areas?Critical thinking can be applied in all subject areas, including scienc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It allows individuals to:Analyze data and draw conclusions。
Evaluate theories and models。
Understand complex issues and make informed decisions。
英语泛读教程2critical thinking文章的翻译在美国,critical thinking是一个非常重要、出现频率很高的词,在学校里经常听到老师、学生们这么强调,可能已经到了陈词滥调的地步。
我手头一本高中世界史教科书上,每章后面的练习的题目样式,第一是名词解释,然后是名词辨识、回答问题,最后一项就总是Critical thinking.Critical thinking的中文流行翻译是“批判性思维”,但我觉得并不很贴切。
Critical一词的希腊词源是动词krinō,意思是“挑选、决定和判断”,krites 是观察家、法官、仲裁人之意,kritikos 是指有观察、思考和决定能力的人。
所以,英文中critical也有几个意思,评论、批判、挑剔、选择标准苛刻、审慎的、严谨的、经得住校勘的、重要的、不可缺少等等意思。
而中文的“批判”听上去实在颇多贬义,就像不是好态度似的。
所以有人竟写文章说我们要从“批判性思维”进入到“建设性思维”,实际上这个词的英文原意跟破坏和捣乱——所谓建设的反面简直毫无联系。
只是不轻信别人,强调经过自己的分析、论证和试验,挑选你认为最重要的和正确的,强调人的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
这是一种逻辑思考能力,也许也是一种人格能力乃至政治权利,因为自己选择和评判往往也意味着自己负责,如果人不希望别人对自己负责也不希望自己对自己负责,就不需要这种自己思考的能力,别人说什么你听、你服从就是了,最后自然由发命令的人来负责一切。
为什么美国文化特别强调critical thinking,估计跟它的民主政治和个人主义价值观也有关。
而中国为什么没有这种思路、这种强调,跟中国的政治形式和价值观也有关。
我个人非常喜欢这个词。
28岁在美国第一次听见这个词的时候,真是激动万分。
当时就有一种如沐春风、整个世界都被照亮和打开的感觉。
以前的很多困惑和想法都茅塞顿开、迎刃而解。
大部分老师喜欢爱提问题的学生,尤其问题提得聪明尖锐又充满建设性和怀疑精神,那是对老师也有促进和提高作用的。
教学研究提高英语语言技能,培养大学生思辨能力韩春荣王燕娜(西北大学现代学院基础部,陕西西安710130)摘要:大学生思辨缺席现象由来已久。
大学英语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是提高学生思辨能力的理想课程载体。
基于思辨能力的定义,本文从培养听说读写译微观语言技能着手,探索提高大学生思辨能力的策略和方法。
关键词:大学英语思辨能力语言技能—、引言大学英语课堂上的问题讨论多以老师自问自答告终。
学生要么无话可说,要么言之无物,答案趋向单一固化,知其一而不知其二,容易以点代面。
书面表达则主题不明确,思想没有深度。
语言运用能力欠缺是一方面原因,长期以来被动汲取知识的习惯,让学生很难就某一话题形成独有的观点,缺乏批判性思维能力,不能够辩证地分析问题是造成这一局面更深层次的根源。
很多专家学者早就这一问题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
黄源深⑶⑴[/I%呼吁外语界重视“思辨缺席”的问题,并提出若干解决建议,高一虹⑴⑹、文秋芳和刘润清固糾轴等分别从演讲、口语和写作等方面揭示了英语专业学生思维水平低下的事实。
可见,学生思辨能力培养已成为英语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那么,如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呢?二、思辨能力的界定思辨能力(critical thinking skills)(或译为批判性思维)指:依据标准,对事物或看法做出有目的、有理据的判断的能力。
思辨能力是人的认知能力和情感特质的统一体,认知能力包括分析、推理、评价3项技能,情感特质包括好奇、开放、自信、正直和坚毅5种性格特征亦锄。
我国高校外语专业教学制定的新标准,把批判性思维培养作为外语专业教学的重要目标。
目前西方高等教育将“确立问题,评价信息,检验信息,接受相反观点,批判自我,完善自我认知”这一思维过程作为学生必备的核心素养之一。
这样一条以完善学生对事物认知为目的的思维链是批判性思维的基本形态⑸砂1)。
三、通过英语语言技能培养大学生思辨能力的策略和方法大学英语是融合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综合学科,涉及哲学、文学、艺术、政治和历史等学科,是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理想载体。
第29卷第2期2009年4月惠州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HU I Z HOU UN I V ERSI TY Vol 1291No 12Ap r 12009收稿日期:2009-02-13作者简介:彭秀林(1973-),女,湖北天门市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英汉翻译。
利用英语名词化结构 实现汉译英转换彭秀林(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清远 511510) 摘 要:文章从如何将汉语译成合乎英美读者习惯的英语出发,概括介绍了英语名词化的概念及功能特点,着重分析探讨了几种不同类型的汉语结构在英译时的名词化转换,并将其提升到理论的高度作一概括论述。
关键词:汉英翻译;名词化;结构中图分类号:H315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34(2009)02-0079-04 英语有名词化现象,科技英语等文体中更是十分突出。
文献资料表明,人们对英语中的名词化现象已有了较为深入地研究,但其目的大都是定位在吃透名词化现象后,如何来较好地理解英语语篇,进而恰当地将其转化为汉语。
事实上,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要求了解中国的人越来越多,汉译英必将会形成一种热潮。
那么,如何充分运用英语名词化现象来做好汉译英呢?笔者以为,对这一问题的深入研究不仅会随着中国国际影响的增强显得非常重要,即便是在当前也已显得十分迫切。
从当前世界金融风暴中,欧美等发达国家也都是寄希望于中国这一点即可证明。
因此,笔者拟就如何利用英语名词化结构,实现汉译英转换谈谈自己的一孔之见,以期抛砖引玉。
一、名词化概念及功能所谓名词化是就英语而言的,英语名词化实即英语名词化结构,从语法上讲就是“非名词或非名词性词组转化为名词或名词词组的过程”[1]83。
它是一个由动词或形容词派生的名词中心词与其修饰成分组成的名词短语。
它可以非常简短,仅是一个名词,例如“neces 2sities ”(必需品),也可以比较复杂,前后都有修饰成分,并由不定式、分词或从句等多种语法形式充当。
英国论文中CriticalThinking技巧在写作中的运用Essays, quizzes, presentations; Literature, History, Science-无论主题或要求是什么,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都是每个人都必须拥有的最丰富人生的技能之一。
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技巧在写作中的运用。
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技巧涉及旺盛的脑力劳动,以便对特定主题进行分析或做出判断。
例如,在营销方面,专业的营销人员可能会通过确定目标人群和宣传此类产品的最佳手段,对如何认可其公司产品进行详细分析。
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是专业领域中至关重要的技能。
因此,对于那些渴望在大学和未来职业中壮成长的大学生而言,当务之急是学习如何提高批判性。
01.开放头脑在学习和掌握技能之前,学习者必须假设其基本原理。
批判性思维首先是一种价值。
尽管它不是人类原始时代的一种,但它很快就发展成为一项至关重要的生活技能。
实际上,这是人类不仅生存,而且得以繁荣发展的因素之一,并达到了食物链的顶端。
如果不是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技能,人类就不会具有分析能力:知道如何使用工具,哪些动物和物体是威胁,等等。
因此,批判性思维必须被视为一种价值。
随着人的发展,他的批判性思维技巧也随之发展。
但是,如果人类从一开始就胸襟开阔,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就不会实现。
开放的态度是接受与已知信息不同的新信息的能力。
批判性思维涉及将新发现的信息与已经建立的知识相互联系。
两者的融合产生了新的信息。
因此,批判性思维取决于思维开阔才能正常运作。
同时,思想开放还取决于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
开放思想有两个极端。
一方面,它具有灵活性:愿意毫无疑问地接受任何新信息。
批判“批判性思维”-谈谈英文criticalthinking一词的中文翻译批判“批判性思维”-谈谈英文critical thinking一词的中文翻译-宋国明我很想谈谈美国文理学院教育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概念,英文叫做critical thinking,但我发现这个词已经被略懂英文的人译成“批判性思维”了,但较懂英文的人一看便知这是按照时下流行的“一对一傻译法”直译的结果。
我个人觉得这是恶译劣译,不愿意用它,但我又不能在整篇博文里不断中英夹杂地老说critical thinking critical thinking,对不对?无法可想,我只能先批判一下“批判性思维”这个翻译,说明它何以是个恶译劣译,然后才能舒舒服服的、心安理得的,用我认为较妥贴的翻译“审辩式思维”来指critical thinking。
用思维或思考来翻译thinking都没有太大的问题,主要问题是用“批判性”翻译critical是否恰当?当然,英文critical一字可能有批判的意思,所以我们才有今天这一话题可资谈笑。
但我们别忘了批判不是它唯一的意思,不同的含义在中文就应该有许多不同的翻译,语意才清楚,是吧?例如,critical moment是紧要关头,不是批判性关头;病人的critical condition指的是他病况危急,不是批判性病况;critical element是不可或缺的部分,不是批判性的部分;critical temperature在物理学上是临界温度,不是批判性温度;critical period在语言学上指的是关键年龄,不是批判性年龄(日本人把它译成“临界期”,依我看也够傻的);如果您还不信,我最后再举一例,critical age过去用来指妇女的更年期,不能译成批判性年纪吧?我的英文字典American Heritage Dictionary里给critical列了几个意思,专门的不说,我们这里只看最前面两个:(1)inclined to judge severely and find fault;(2)characterized by careful, exact evaluation and judgment。
浅谈“critical thinking”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上海市爱国学校朱晓雯【摘要】初中是学生学习承上启下的关键阶段,对于英语学习来说,在经过了小学的启蒙教育之后,学生在课堂中不仅需要学会单纯的词和句式,更需要学习的是一种方法。
《上海市中小学课程标准》中初中英语的总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学习方法和团队合作的意识,而在情感目标中又指出,学生应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并能解决学习中的困难。
所以,在初中阶段,如何教会学生正确地思考,有效地学习成为教学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批判性思考,初中英语,英语教学“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句出自孔子的论语,意思是学习与思考应相符相称,缺一不可。
因此,在现今的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往往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性思维,但同时,我们也发现如何更自然地激发学生的这种思考并让他们更有效地实践到英语学习中,似乎并不那么容易。
在加拿大学习期间,“critical thinking”这个词经常出现在我的耳边。
在那里,几乎所有的课程、科目的设置都意在培养学生的一种批判性思维能力,其中当然也包括英语教学。
在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对于批判性思考,我有了更深刻地认识,也对其在我们初中教学中的可能性应用进行了一番思考和实践。
在英语中,“critical”这个词有多种意思,在这里它是一个中性词。
它并不是指当批评另一个人时,带有偏见地看法或指出错误,而是从心理上,更深更全面地去审视观点,拒绝片面地或仅仅靠第一印象就得出判断,更不是在缺乏合理答案之前就容许问题得解决。
因此,我们这里所说的“批判性思考”是指控制我们有意识的思考过程,而它的核心是深入表象后的思考-- 在那些花花绿绿的电视节目背后,在那些充满吸引力的广告背后,在那些含糊不清的新闻说辞背后,在那些半真半假的宣传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批判性思考的关键是思考背后的故事。
而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当然不需要学生深入去研究每篇语段背后的隐藏含义,而是通过各种情境和活动,引导学生对某些问题或内容进行深入地思考和研究,从而真正理解其内涵,更重要地是教会学生在英语学习中不断地思考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