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8-1 金属材料(人教版)
- 格式:pptx
- 大小:4.33 MB
- 文档页数:27
课题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课题1 金属材料课型新授教学媒体多媒体、实验器材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了解金属的物理特征及常见金属的特性和应用,能区分金属和非金属。
2.认识合金,能说出合金和纯金属在组成和性能上的区别,知道合金比纯金属用途更广泛。
3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合金材料。
过程方法1.学习收集、整合信息的方法。
2.学习设计和进行对比实验的研究方法,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
情感态度1.认识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初步形成“物质性质决定物质用途,用途体现其性质”的观念。
2.培养学生全面、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合理使用金属保护金属资源的意识。
教学重点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及影响金属材料用途的因素。
教学难点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但不是唯一因素。
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展示:一组金属制品的图片(马踏飞燕、司母戊鼎、铁狮子、铝合金制品、日常金属用品……)提问:图片中的物品都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提问:⑴生活、生产中常用金属有哪些?⑵你知道人类目前用途最广的金属(铜、铁、铝)被人类应用的时间前后吗?观看图片回答:金属材料。
回答:铜、铁、铝等。
图片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自然引入主题。
让学生明确铜铁铝被人类广泛应用的早晚及年代。
录像展示:人类利用金属的发展史。
过渡: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金属材料的相关知识。
二、探究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决定用途的因素:讲述故事:1912年,英国探险队的船只,在去南极的途中,因天气十分寒冷,可是用于取暖的煤油却漏光了,以致探险队员全部冻死在南极冰原。
原来装煤油的铁桶是用锡焊接的,而锡却莫名其妙地化为了灰尘。
1867年冬天,俄国彼得堡海军仓库的大批锡砖,一夜之间不翼而飞,留下了泥土一样的灰色粉末。
提问:①听了上面两个小故事,你能猜出产生事故的原因吗?②在日常生活中,你碰到过类似因为不恰当使用金属而导致的尴尬事吗?过渡:看来熟悉金属材料的性质非常重要,我们一起通过科学探究得到我们想知道的知识。
8。
1金属材料
尊敬的读者:
本文由我和我的同事在百忙中收集整编出来,本文稿在发布之前我们对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如有疏漏之处请指正,希望本文能为您解开疑惑,引发思考。
文中部分文字受到网友的关怀和支持,在此表示感谢!在往后的日子希望与大家共同进步,成长。
This article is collected and compiled by my colleagues and I in our busy schedule. We proofread the content carefully before the release of this article, but it is inevitable that there will be some unsatisfactory points. If there are omissions, please correct them. I hope this article can solve your doubts and arouse your thinking. Part
of the text by the user's care and support, thank you here! I hope to make progress and grow with you in the future.。
人教版《第八单元课题1 金属材料》检测题及答案分析趣味导读你是一个疯狂的“pop fans”吗?那你一定拥有不少现在流行的镭射唱片了!镭射唱片是怎样储存资料的呢?让我们揭开她的面纱看一看。
原来,镭射唱片的主要成份是铝,并分别用丙烯酸树脂和聚碳酸酯来造唱片的面和底部。
透过铝片上的凹凸坑纹来储存音乐的数码资料,并且利用反射镭射光线把唱片上的资料阅读出来。
别看它的体积小,但是单是一面就已经可以储存74分钟的音乐呢!想不到吧,其实铝只是金属王国中的一员,现在就让我们到金属王国去看个究竟吧!智能点拨1在众多的金属中,人们为什么选用铝线作为连接发电站到用户之间的高压到电线?思路分析:在众多的金属当中,高压线选用铝,而没有选用其他金属,说明铝具有其他金属所不具备的“素质”。
诸如:(1)铝的密度小;(2)铝的电阻率小;(3)铝的来源广泛,造价低;(4)铝具有很强的抗腐蚀性能等等。
2.某课外活动小组去一家废旧金属回收公司辨别生铁和废钢,他们运用所学的生铁和钢的性能、用途等有关知识进行了辨别,收获很大。
试问:课外活动小组可能使用哪些较为简便的方法辨别生铁和废钢的呢?思路分析:本题表面上是废旧金属的回收利用问题,实际上考查的是生铁和钢的性能和用途不同的问题。
你看出来了吗?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以鉴别:(1)看部件的用途(即用作什么)(2)可以用铁锤敲击看其韧性、脆性等(3)看断面的颜色(4)可以敲击听声音等很多方面综合考虑。
我们要善于把学过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培养和锻炼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随堂反馈1. 氧化银纽扣电池常用于手表和计算器,电池内的总反应可以表示为:Zn+A g2O=ZnO+2A g,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氧化银具有氧化性 B.锌发生了氧化反应C.氧化银发生了还原反应 D.在反应中锌元素的化合价降低2. 某铁合金样品3 g在纯氧气中完全燃烧,将所得的气体全部通人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只生成0.12 g白色沉淀,则此铁合金属于()A.高碳钢 B.中碳钢 C.低碳钢 D.生铁3.我国劳动人民在3 000年前的商代就制造出精美的青铜器。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课题1 金属材料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2、了解金属的发展史。
3、了解金属的物理性质,知道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但同时还需考虑其他因素。
4、知道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5、初步认识金属与酸的反应。
6、初步认识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初步会应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解决问题。
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生自身对生活的观察,认识到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2、通过学生自身收集信息,认识金属的发展史。
3、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初步尝试用控制变量法探究金属的活动性。
4、通过比较学习,帮助学生形成获得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资源共享,培养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实现课堂上学生为主题的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日常生活广泛使用金属材料的了解,对金属物理性质的了解,是学生体会到学习化学的价值。
2、让学生体会到科学探究对知识构建的意义。
3、在实验探究中,培养学生与别人交流、合作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协作精神,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了解金属的物理性质。
2、通过实验探究掌握金属与酸的反应,继而熟悉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3、通过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难点:1、实验操作中安全问题,并通过实验总结知识。
2、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3、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三、教学对象分析学生已经对日常生活中使用金属材料的制品有了一些了解,也初步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实验观察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是,学生对金属的了解还不够系统,尤其对金属的化学性质还不够了解,对模仿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能力还有点弱,对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也不足。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提问法、实验法、游戏法等五、课前准备:提前一周布置学生的活动:1、充分利用网络、书籍等途径,收集整理材料,制作ppt“大力神杯”、“金属的发展史”。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教案:8.1 金属材料一、教学目标1.了解金属材料的特性和基本性质;2.掌握金属材料的分类和应用;3.理解金属元素的晶体结构和金属键的形成原理。
二、教学重点1.金属材料的特性和基本性质;2.金属材料的分类和应用。
三、教学难点1.金属元素的晶体结构;2.金属键的形成原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一段引入话题的视频或展示几个金属制品,引发学生对金属材料的兴趣。
2. 概念解释(10分钟)教师简要解释金属材料的定义和特点,比如导电性好、延展性和塑性好等。
3. 分类和应用(25分钟)3.1 金属的分类教师介绍金属的分类方式,包括按使用范围分类(结构金属、建筑材料等)和按组成元素分类(纯金属、合金等)。
3.2 金属的应用教师分别介绍结构金属、建筑材料、金属电子、金属工艺品等金属材料的应用领域,引导学生理解金属材料的广泛应用。
4. 金属元素的晶体结构(20分钟)4.1 晶体结构概念教师解释晶体结构的概念,包括晶体单位、晶格和晶胞等基本概念。
4.2 金属元素的晶体结构教师讲解金属元素的晶体结构,以典型的铜为例进行详细说明。
5. 金属键的形成原理(25分钟)5.1 金属键的特点教师介绍金属键的共享方式和特点,重点强调金属键在金属材料中的重要性。
5.2 金属键的形成原理教师讲解金属键的形成原理,引导学生理解金属离子之间电子云的重叠现象。
6. 拓展应用(15分钟)教师展示一些著名的金属材料案例,如钢铁、铝材等,并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材料背后的科学和工艺。
五、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对金属材料有更深入的了解,包括金属材料的特性和基本性质、分类和应用,以及金属元素的晶体结构和金属键的形成原理。
六、课后作业1.查阅资料,写一篇关于某种金属材料的应用报告;2.思考并回答问题:为什么金属材料在工程领域中被广泛使用?注意:本文档采用Markdown文本格式编写,没有附带网址和图片,如需查看相关图片和网址,请参考教材或课外资料。
课题8.1 金属材料(练习)【基础篇】1.下列不属于合金的是()A.焊锡B.黄铜C.石墨D.生铁【答案】C【解答】解:A、焊锡是锡和铅的合金;B、黄铜是铜和锌的合金;C、石墨是碳的单质;D、生铁是含碳的铁合金。
故选:C。
2.《天工开物》中记载“每金七厘造方寸金一千片”,体现了黄金具有良好的()A.磁性B.延展性C.导热性D.导电性【答案】B【解答】解:“每金七厘造方寸金一千片”,体现了黄金具有良好的延展性;故选:B。
3.人类历史上大量使用铝、钛、铁、铜四种金属的时间先后顺序是()A.铜、铁、铝、钛B.铁、铝、铜、钛C.铜、铁、钛、铝D.铁、铜、铝、钛【答案】A【解答】解:金属的利用与金属的活动性强弱与金属冶炼的难易程度有关,人类历史上大量使用铝、钛、铁、铜四种金属的时间先后顺序是铜、铁、铝、钛。
故选:A。
4.金属材料在现实生活中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下列金属材料的运用与金属所具有的性质不一致的是()A.制造白炽灯灯丝﹣﹣熔点高B.制造飞机﹣﹣坚硬而质轻C.制造装化工原料的容器﹣﹣耐腐蚀D.制造保险丝﹣﹣硬度大【答案】D【解答】解:A、白炽灯灯丝通电后放出大量的热,所以熔点必须高,故A说法正确;B、飞机是在天上飞的所以需要质量轻,为了安全必须材料坚硬,故B说法正确;C、化工原料有很多具有腐蚀性的,所以制造装化工原料的容器必须耐腐蚀,故C说法正确;D、保险丝是在短路是断开的,所以熔点要低,故D说法错误。
故选:D。
5.下列有关物质的用途错误的是()A.活性炭炼铁B.石墨作电刷C.用不锈钢做水壶D.钛合金做人造骨【答案】A【解答】解:A、活性炭不能用于炼铁,炼铁一般用焦炭,故选项说法错误。
B、石墨具有优良的导电性、耐高温,可用作电刷,故选项说法错误。
C、不锈钢具有优良的抗腐蚀性、导热性等,可用不锈钢做水壶,故选项说法正确。
D、钛合金与人体有很好的相容性,可做人造骨,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6.下列关于“合金”的叙述:①合金中至少含有两种金属;②合金中各元素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③合金中一定含有金属;④合金一定是混合物;⑤合金具有金属特性,其中正确的是()A.④B.①②③C.③④D.③④⑤【答案】D【解答】解:合金是指在一种金属中加热熔合其它金属或非金属而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课题一《金属材料》一、教材分析《金属材料》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第一课,课时分配1课时。
教材分为两局部,第一局部是在展示了人类对金属材料发现与使用,教材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配合实物和图片介绍金属的物理性质,同时采用列表方式,给出一些常见金属物理性质的数据,为如何利用金属的物理性质提供了重要依据。
第二局部主要介绍人类对金属材料的研究成果--合金。
包括:什么是合金、常见的合金及性能、用途等。
本节课的内容为学生认识金属材料以及金属材料在生产和生活以及社会开展中的重要作用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
教材把重点放在讨论及对物质性质与用途关系的了解上,注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通过前面7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具有了一定的化学技能和学习能力。
九年级学生在生活中经常接触一些金属制品,对金属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本课学习任务对于学生来说难度不大,在对他们好奇心和思维活泼、探究欲强等心理特征上加以引导,学生们会顺利完本钱节课的学习任务。
三、教学过程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解金属的物理特征,能区分常见的金属和非金属,认识金属在生产、生活、社会开展中的重要作用,常见金属的特性和应用,知道物质的性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决定用途的,但并非唯一因素。
2、了解常见合金的成分性能和用途,认识参加其他元素可以改进金属特性的重要性,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的合金。
【过程与方法】学习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
通过学生亲身体验和实验探究,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意义,培养学生分析和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培养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
2、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影响金属材料用途的因素。
教学难点: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但不是唯一因素。
3、媒体资源运用多媒体。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课题1金属材料教案一、教学目标•了解金属材料的基本定义和特性;•掌握金属材料的分类和主要应用领域;•能够解释金属材料的热传导和电导性质。
二、教学重点•金属材料的定义和分类;•金属材料的热和电传导性质。
三、教学难点•金属材料的热和电传导性质的解释。
四、教学准备•教材: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工具:黑板、粉笔、教学PPT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老师可以通过提问或者展示一些金属制品的图片等方式,引起学生对金属材料的兴趣,并让学生讨论金属材料在生活中的应用。
2. 金属材料的定义和分类(15分钟)•老师通过黑板或PPT等方式,简要介绍金属材料的定义和常见分类。
并让学生注意金属材料的特性,如延展性、导热性等。
3. 金属材料的主要应用领域(15分钟)•老师以PPT或者教材为依据,给学生展示金属材料在建筑、交通工具、电子设备等方面的应用案例,并让学生思考为什么金属材料在这些领域中被广泛使用。
4. 金属材料的热和电传导性质(20分钟)•老师通过实验或者案例,向学生展示金属材料的热和电传导性质,并解释其原理。
让学生了解金属的热传导和电导特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
5. 小结与回顾(5分钟)•老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并让学生回答一些问题来检查他们对金属材料的理解情况。
六、教学延伸•学生可自行查找资料,了解更多金属材料的种类和应用,提交一份简单的报告。
七、课堂互动•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与学生进行互动,提问学生一些问题,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八、教学评价•可以通过课堂参与度、学生课后作业和小结的质量等方式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九、板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课题1:金属材料1. 金属材料的定义和分类2. 金属材料的热和电传导性质十、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金属材料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学会了解释金属材料的热和电传导性质。
在教学方法上,引入了互动和实践,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课题1 金属材料探究与交流问题2:不同的金属表现出哪些相似的物理性质?问题3:体积相同的铜块,铁块和铝块,你有办法将它们区分开吗?说说你的方法。
【例题1】某同学在研究物质燃烧的条件时,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把一条粗金属丝绕成线圈,罩在一支蜡烛的火焰上,火焰很快就熄灭了。
对这一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金属丝有良好的导热性B.金属线圈内的气体温度升高了C.可燃物的温度降到了着火点以下D.若预先将金属丝加热,蜡烛就不会很快熄灭【巩固练习1】把一块洁净铁窗纱横放于蜡烛火焰中,将看到火焰被截断,只在铁窗纱下面摇晃,把窗纱抬高(或降低)一点,火焰总是被“压”在窗纱下面,绝不会透过网眼去(铁窗纱被烧红前)。
动手做一做,请解释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
知识点3:影响物质用途的因素问题1:为什么菜刀、镰刀、锤子用铁制而不用铅制?问题2:银的导电性比铜好,为什么电线一般用铜制而不用银制?问题3:为什么灯泡里的灯丝用钨制而不它的另一端;⑥用电池、小灯泡测试它们能否导电。
组织实验操作,观察、思考、分析、汇报、交流、讨论、归纳共性思考、讨论、交流、归纳特性分析:这是一道金属性质与燃烧条件的综合题。
金属有良好导热性,金属丝绕成的线圈将蜡烛火焰周围的热量吸收,并快速地传走,导致蜡烛火焰周围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而熄灭答案:B方法点拨:解这类题的关键是熟练地把金属的性质,与其他的化学原理、变化现象结合起来综合分析,理清题设现象产生的原因。
引导学生分析解答指导阅读教材P3表8-1一些金属物理性质的比较,了解一些金属的特性思考、查资料、学生分组讨论,然后代表汇报,讨论、交流结果,其他同学作补充。
教师及时给予评价梳理整合诊断评价1.关于合金的下列认识正确的是()A.合金就是生铁和钢B.合金具有金属特性C.纯铁是最常见的合金之一D.合金就是几种金属粉末混合在一起2.被广泛用于做人造卫星和宇宙飞船天线的是()A.钛-镍形状记忆合金B.硬铝C.铝合金D.白铜3.地壳里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氧B.硅C.铝D.铁4.世界卫生组织把铝确定为食品污染源之一。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第八单元课题1 金属材料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金属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了解金属的性质和特点。
3.掌握常见金属材料的特性和应用。
二、教学重点1.掌握金属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2.了解金属材料的分类和应用。
三、教学难点1.理解金属的导电性和导热性原理。
2.掌握金属的腐蚀和保护方法。
四、教学方法1.导入法:通过实例引入金属材料的广泛应用。
2.归纳法:总结金属的性质和特点。
3.实验法:通过小组合作进行简单实验,观察金属的化学反应。
4.讲解法:结合课件和黑板,深入浅出地讲解金属材料的分类和应用。
五、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教材。
2.实验器材:小锅、烧杯、火柴、铜板、铝材等。
3.多媒体设备:课件、投影仪等。
1. 导入(5分钟)通过向学生展示日常生活中使用金属材料的实例,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例如,锅、钥匙、铅笔芯等都是金属制成的。
2. 金属的性质和特点(15分钟)讲解金属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如金属的延展性、导电性、导热性等。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性质与金属在生活中的应用之间的联系。
3. 金属的分类和应用(25分钟)根据金属材料的特性,介绍常见金属的分类和应用。
例如,铜可以用来制作电线、水管等;铁可以用来制作汽车、建筑物等。
通过举例,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金属材料的用途。
4. 实验探究(3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以下实验:实验一:观察铜板的腐蚀现象(在铜板上滴上少量醋酸,观察变化)。
实验二:观察不同金属的导电性能(用火柴点燃后,使不同金属材料接触火焰,观察火焰变化)。
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自体验金属的某些性质和现象,加深对金属材料的认识。
5. 总结(10分钟)用黑板或投影仪总结金属的性质和特点,重点强调金属的导热性、导电性以及容易腐蚀的性质。
巩固学生对金属材料的理解。
6. 课堂练习(10分钟)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
检查学生对金属材料的掌握程度。
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既能理论上了解金属材料的性质,又能通过实验来亲自感受金属的确切特点。